风险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11:22: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风险审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风险审计

试论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此对审计风险概念作以下论述,以供参考。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下面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审计风险的三种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2.可接受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控制:①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可以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取决于事务所的规模、经济实力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能力等。②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情况: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审计风险就越低。③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可接受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主观确定的,其与评估审计风险的差异,即为需要主观努力的程度,是决定审计项目取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查看全文

试论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审计理论中,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等概念密切相关;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此对审计风险概念作以下论述,以供参考。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而审计风险具有下面三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审计风险的三种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2.可接受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控制:①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可以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取决于事务所的规模、经济实力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能力等。②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情况: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审计风险就越低。③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可接受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主观确定的,其与评估审计风险的差异,即为需要主观努力的程度,是决定审计项目取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查看全文

深究审计职责与风险

随着会计舞弊事件的不断曝光,社会公众迫切需要审计报告在志别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活动中所肩负的职责越多,其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理解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关系,构建审计风险控制体系对审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概述

(一)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通过特定的审计程序对审计对象出具审计报告,并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审计责任包括审计职业责任和审计法律责任,审计职业责任和审计法律责任是互相联系的,未能完成职业责任往往会导致承担法律责任,而法律责任的强制性和惩罚性则成为促进注册会计师秉承职业操守和保证执业质量的保障。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将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财务报表作为已符合公允地揭示要求的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基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样本抽样审查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差,虽然可以控制但难以消除。

(二)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的相互联系

查看全文

综述审计风险防治

一、清理改制中遗留下来的问顺,强化杜会审计的独立性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时,大多是由一个或多个以上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或大专院校发起设立,长期以来,会计师事务所“挂靠”再发起单位之下,显然其能否做到独立就令人十分怀疑,更难以表明其所持立场的客观公正性.这种传统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事务所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国家规定所有的事务所在98年底要与原挂靠单位脱钩,向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发展。性质转变了,但其中遗留的问题却很多,因此,我们要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将审计推向市场,在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下,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主体。

二、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大量的审计诉讼案例说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背景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状况,内控制度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方式等都会带来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委托业务的可接受性。

(一)客户品行端正,信誉良好。客户具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小,固有风险就低;反之,固有风险就很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内。

(二)应尽可能详细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状况。注册会计师面临着许多形形色色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经营特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越复杂,审计的相对风险就越大,有时既使注册会计师能搜集到很多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但也很难揭示经济业务的实质,因此,在承接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充分估计这一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查看全文

风险导向审计之论

摘要:通过介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结合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作了总结,并提出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进行风险防范的对策,从而促进施工企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其审计思路由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转向风险识别与防范;但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入手,结合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对其实施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客观的签证和咨询活动。2005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了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基础,顺应国际大趋势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但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际应用仍不多,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施工企业内部风险导向审计特点施工生产协作关系复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协调难度大,建筑施工点多面广,协作关系多。在企业内部,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产品上组织多工种综合作业;在企业外部,要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地方单位等协作配合,面临关系较为复杂。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企业内、外部风险时,面临协调难度大的问题,包括对外部单位协调难度大,对内部各经营管理部门协调难度大。

查看全文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差异思索

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人类的会计活动和审计活动之中,同样无时无刻不面临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影响与日俱增。本文试图就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比较,研究它们的关系,探索它们的本质,以正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尽可能地防范、减少、规避风险,更好地保护财会、审计人员的利益。

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

风险与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未来事项的结果所持的怀疑态度。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客观世界的复杂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关于会计风险的研究,理论界鲜有涉及,但会计风险却在时刻影响和制约着财会人员的行为。一般认为,会计是根据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规定对有关的经营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以及利用其对经济活动进行监控的过程,取得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表现为财务会计报告,真实、理想的财务会计报告应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真实信息。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这种信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现实的差异,从而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我们把这种由于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会计报表反映失实乃至误导报表使用者而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称为会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研究较为成熟。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联系

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都是风险,因而有其共同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查看全文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001年的银广夏、黎明等上市公司的审计失败,美国安然的会计丑闻等国内外一系列的会计事件再次为审计风险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使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道德等成为法律关注的焦点。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审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审计风险

在审计实践中,尽管审计人员实施了合乎规范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但仍然存在着作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一旦作出错误的审计判断,就会导致某种不良后果,因而审计工作存在着一定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由经济业务木身的复杂性和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首先,从注册会计师木身来看,审计风险贯穿于其审计活动的始终。在选择客户时,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选择风险,如被审单位出现停产或主要产品在市场的销售量急剧下滑等;拟定审计计划时,由于计划不充分可能导致作出错误审计决策的计划风险,如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随便放弃自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派遣审计人员时,有委派人员不胜任而导致的能力风险,如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差或具有不良职业道德;在搜集审计证据时,有收集不到足够有效资料的证据风险,如被审单位不提供必要的声明书;运用抽样技术时,有样木数量和样木选择不当的抽样风险,如抽样数量过多会浪费成木、样木选择不当会走弯路,特别是判断抽样,是审计人员根据经验主观评判的,极易遗漏重要事项;编制审计报告时,有审计意见发表不当的报告风险,如审计报告不准确、不公允。每一种风险都是多因素的集合,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

其次,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时,也会连累到审计人员。被审单位经营不佳、管理松懈、错弊丛生,审计人员虽然能将其中绝大部分错弊揭露出来,但很难揭露无遗,从而因未能发现错报而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大多数会计职业界人士也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做到应有的谨慎,就属于审计失败。尽管因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很难确定审计人员是否一贯地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但是,注册会计师如果出现失误,往往会使会计师事务所蒙受损失。因为,当某一公司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时,报表使用者往往指责审计失败而控告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当最近提出的审计意见表明财务报表公允表达时,情况更是这样。

再次,被审计单位的严重欺诈、违法行为也是加重审计风险的一个根源。被审计单位出于不良图

查看全文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透析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从审计的发展过程中看,审计风险又是无法避免。本文就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审计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最后提出从审计人员、被审单位、审计方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控制措施。

随着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审计环境必将面临着较大的变化,同时也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现象,而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势必会增加审计的难度。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审计风险进行再研究,以便于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一、审计风险及其成因。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查看全文

风险基础审计论文

[提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适应高度风险社会的需要,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产生了一种名为“风险基础审计”(Risk-basedAuditing)的审计模式,并在“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广泛采用。本文拟在研究国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审计实践,向各位同行介绍风险基础审计的思想基础、基本程序等问题。

一、风险基础审计的思想基础

风险基础审计是一种有别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它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这一方法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将客户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构成控制结构的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并把客户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明确确认在为审计测试选择一个样本,企业开展业务的商业环境,对报表余额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给予审计评价等都可能存在风险,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各种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把审计风险降低到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的水平。

风险基础审计的思想基础主要运用了我国的孙子兵法中诸如“凡事予则立”、“仗不打就赢”等思想,即由上而下,由宏观而微观,用评估的方式对财务报表加以评价,预先决定客户的重大性范围和目标。在具体审计时,它把审计基础工作大量地放在对客户营业过程的调查,对内部控制要素进行控制测试,并对财务报表和客户的操作程序、审计环境等进行科学分析、判断上,从而使期末需要审查的结果,在期初和期中得到判断。也就是说,通过了解、观察、分析、评估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做到仗还未打,已有八分胜券。这也是风险基础审计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原因所在。

二、风险因素分析

注册会计师要想明了审计活动所面临的全部风险,首要任务便是寻找与审计自身活动和环境相联系的风险因素。这点在目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在现时证券市场发展阶段,注册会计师也不会去假设这种责任。因此,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对引发审计风险的因素缺乏了解。但证券市场已发生的多起审计案件应当使我们警醒。注册会计师必须明了可能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以使制订的审计计划更为有效,这样的审计结论更为可靠。除了遵循职业道德、审计技术和方法外,注册会计师还必须关注以下可能导致审计失败的因素:

查看全文

小议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有人称之为注册会计师的诉讼爆炸时代。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因诉讼而倒闭或陷入困境,因此,对审计风险的研究也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审计风险主要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产生有内外两个原因,内在原因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外在原因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相应地,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也涉及到审计风险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控制。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严格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来划分是无法做到的,只能在具体问题中具体分析。按照审计过程的先后顺序,现提出如下对策:

1.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引入对客户的评价制度,慎重选择审计对象,深入了解委托单位。

首先,应树立只与正直客户打交道的原则。客户如果对其顾客、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没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大,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的水平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出现法律纠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采取措施,如与前任审计人员联系,评价客户管理高层的品格,一旦发现委托单位缺乏正直品格就应尽量拒绝接受。

其次,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客户要尤为注意。历史上绝大部分涉及审计人员诉讼案都集中在宣告破产或偿债出现问题的审计客户,审计人员一旦判断客户陷入财务困境,最好考虑拒绝接受这类客户。若无法拒绝,则应提高审计费用,执行较为详细的审计,以转嫁审计风险的损失。

再次,美国的审计实践表明,在很多诉讼案中,审计人员之所以未能识别重大错误,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情况及客户的业务。不熟悉客户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实务,仅局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就可能发现不了经济资料反映的内容,也就可能发现不了某些错误。错误和非法事件的发生与委托单位的业务有密切的联系,在客户接受与客户检查中,都要仔细评估客户经济业务及其所在的行业,而不能一到事件现场就翻账簿报表,否则很容易遗漏重要的审计线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