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规避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10:36: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风险规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风险投资中风险规避研究论文

【摘要】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建立风险投资规避机制的重要性。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特殊风险,从风险投资业自身以及政府两个方面分析了规避措施。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主要起步阶段是在1998年全国第八届政协提出一号提案“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和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颁布以后。目前风险投资业在我国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几乎每个省和直辖市都在政府背景的投资和支持下办起了风险投资公司。有许多国有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也在纷纷成立风险投资公司。然而在我国风险投资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要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风险投资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且各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均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那么,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过程中,到底将会遇到哪些风险问题?在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又该如何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呢?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风险表现

(一)管理方面的风险

1.投资者素质

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应是既有工程技术基础又懂企业管理并兼具金融投资实践的高素质风险投资家,是既了解国外情况又熟悉中国国情并能够设计出卓有成效的实施方案的研究专家。可以说,高质量的管理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优秀的风险投资家。但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

查看全文

信托风险风险规避论文

摘要:从理论上讲,信贷经营是无风险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信托财产所有权风险、流动性风险、客户风险、制度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等。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对策主要有:开拓新品种,在发展中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把整顿后的信托业定位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主要经营资金和财产信托业务,发挥受托理财功能,以手续费或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金融机构。从理论上讲,委托人只要与信托公司发生信托行为,就应该支付报酬,如果受托人履行了作为财产管理者的所有职责,没有不当之处,信托财产发生损失的风险是由委托人来承担的。也就是说,只要有信托行为的发生,就应该有利润。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信托经营是没有风险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风险是难以避免的。

一、信托风险分析

(一)信托财产所有权风险

《信托法》总则第二条指出,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这里所确立的信托概念,是建立在“委托”的基础上的,而国际上的信托是建立在财产权转移基础上的。财产转移为基础的信托有两个重要的法律后果:一是所有权和受益权相分离,受托人取得了名义上的所有权,并据此从事管理活动,所产生的收益由受益人享有;二是确立了财产的独立性,解决了信托财产与信托关系中的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之外的其他关系,信托财产与委托人的其他财产相分离,信托财产没有追索权。这两个法律后果使得信托财产完全服从信托目的。我国的信托业建立在“委托”制度基础上,委托行为不需要财产权的转移,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属于委托人,受托人只是把信托财产置于可控的位置。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委托人利用信托制度规避法律法规,如逃避债务和税收等,从而保护委托人的债权人利益和不知情的第三者的利益,但当业务中涉及以所有人的名义进行经济活动时,如购买股票、银行开户、缴纳税款等,受托人由于不是信托财产的所有人,在操作中会面临许多困难,处理不当,就会形成所有权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查看全文

试议风险投资中风险规避

一、股权回购协议的属性认证

风险投资时的股权回购协议风险本质上是金融工具的属性判定问题,即股权回购协议对合作双方来说到底是权益还是负债。在这一点上,我国和国际准则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即金融工具发行人不能无条件避免交付的,都要作为负债来处理,哪怕是有可能交付的也应作为负债来处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中第八条规定,对于不是通过交付现金、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的,需要由发行和持有方均不能控制的未来不确定事项(如股价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等)的发生或不发生来确定的金融工具(如即附型或有结算条款的金融工具),发行方应当将其确认为金融负债。但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发行方应当确认为权益工具:

(1)可认定要求以现金、其他金融资产结算的或有结算条款相关的事项不会发生。

(2)仅在发行方发生企业清算的情况下才需以现金、其他金融资产进行结算。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国际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规定:发行人不能无条件的避免通过交付现金履行一项合同义务时,或者合同实质上无法证明其享有发行人扣除所有负债后的净资产中的剩余权益时,该工具就不是一项权益工具。例如,某种不定期债券,其利息支付由企业是否能够IPO决定。协议约定:如果企业三年内成功IPO,是否支付利息由企业决定;如果三年内不能IPO,则债券以及所有的累计利息变成一项强制性应付款。虽然决定是否IPO属于主体可控行为,但IPO能否成功却取决于监管者的批准和二级市场的接受意愿,企业难以控制,因此该债券以及其应付利息在初始计量时应作为金融负债来处理。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法规都认定,投资、融资方应当把股权回购协议确认为负债,但在实践中却几乎都确认为权益工具。这主要是因为,对PE方来说,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公司上市后减持股份的高额收益,但上市与否存在高度的不确定。通过签订股权回购协议,可以保证一旦上市不成功,至少还能获得一定数目的利息补偿。对融资方来说,虽然“不能上市须回购股份,并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利息”的条款既不符合《公司法》规定,也对拟上市公司不公平,但企业迫于资金的饥渴,大都会签订这类风险不对称合同。

二、股权回购协议的风险表现

查看全文

会计管理风险及其规避对策

一、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存在问题

1.管理者风险规避意识滞后。我国企业管理者滞后的风险规避意识意识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管理者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上并没有将风险规避意识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是放置在了无关紧要的位置,这就使得风险规避意识制度的制定缺乏可操作性,甚至于是直接外来引进一些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险规避意识制度,在落实期间,往往出现碎片化的问题,即制度不成体系,与内部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管理无法结合在一起,执行起来缺乏力度。另一方面,管理者风险管理思想意识滞后,还表现在无法把握风险规避企业文化这一问题之上。毋庸置疑,有关会计风险规避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风险规避意识管理最为影响的因素之一,但是,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上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存在“人云亦云”、“得过且过”的问题。在实施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实践中,不重视企业文化的渗透力与长效性建设,从而导致会计风险规避制度建设的低效化问题,无法对风险规避意识管理实施有效支撑。

2.会计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建设亟待完善。作为企业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有效对策之一,如果反其道而为之,则会产生上述诸多会计管理风险的表现形式。为切实发挥其作用,要实现企业收益合理分配,首先构建起会计风险监管体系,并根据实际需求予以优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管理风险规避体系的完善,但是,就目前来说,其独立性建设亟待加强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过程控制阶段。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是为了防止会计业务与预算相背离的一个主动预警的体系,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可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预测、主动纠错的手段,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实效。但是在具体的监管中,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的独立监管权,从而使得过程监管只能是处于形式化的发展状态,无法实现过程监管的实效化发展。二是机构的设置。一些企业低估会计风险管理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在机构的设置上并未将其作为独立监管机构单独予以设置,即使有的企业设置了相关的机构,但是却存在职责不明、权力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其处于“名义监管却无实权”的尴尬境地。

3.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不能满足需要。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所面对的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在其业务经营的过程中,会计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如果高度重视自己岗位上的会计风险管理管理,就会在会计风险管理岗位上强化自己的职责,注重对自己相关的部门与人员实施有效的会计风险管理监管,并将落实各项会计风险管理要求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这一会计风险管理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必然会使得企业的会计风险管理管理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在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各岗位的管理人员与相关从业人员无法履职,相关制度落实总是存在一定的漏洞,从而使得企业会计风险管理面临诸多风险。这主要表现在目前一些会计风险管理岗位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实际的从业经验不够往往就会直接导致个人的会计风险管理职责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履行,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的难度。

4.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我国企业目前缺乏专门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机构,不同部门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制度往往是由本部门来制定,其执行也是具有部门化的特点,这就导致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就存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性和协调性极为匮乏,再加之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从而使得不同部门之间的会计管理风险规避的制度规范在具体的执行实践的过程中互相打架,这就使得制度的落实难以有效发挥其控制作用,以致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制度的落实只是流于形式。

二、我国企业会计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查看全文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及其规避

内容摘要:本文提出了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概念,并对国际广告文化风险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分析了造成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和提出了规避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国际广告文化风险分类形成原因规避措施

研究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学的重要工作之一,规避文化风险是国际广告成功的必要步骤。研究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及其规避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际广告文化风险的定义与类型

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是指:广告传播的直接和间接信息与广告国家或地区受众或社会的观念、道德、情感、信仰、风俗和法律相矛盾或不协调,使当地受众或社会对广告主(品牌)产生,或者可能产生消极情绪、消极行为,甚至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的危险。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通常表现为:品牌美誉度降低;消费者拒绝购买;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退出市场。所以,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实际上是广告传播的文化与受众的文化发生矛盾或者不协调而产生的广告负面效果或者低效、无效等危害。那么,国际广告的文化风险有那些呢?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进行划分。

按文化风险的危害程度划分。负面效果风险:广告伤害了受众或者当地政府的感情、危害了他们的利益,甚至违反了相关法规导致反感、愤怒和遭到禁止。“丰田”越野车广告就属于此类。低效或无效风险:广告传递的信息因文化差异不被受众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导致广告无效或者低效。

查看全文

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探讨

首先,把握汇率变动方向。要经常关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要定期分析汇率变动趋势,把握汇率变动方向,深入研究人民币升降对企业进出口的影响程度,努力增强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制造成本。面对汇率风险,除了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效率之外,企业还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加以应对,以转嫁汇率风险。比如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要把浮动汇率可能带来的价格变动写在合同条款之内。

1、对外签约时采用多种计价货币。如果以赊销方式卖产品到国外,或以赊购方式向国外买产品,企业应尽量以强势货币或弱势货币做为赊销或赊购的计价货币。汇率改革后,由于人民币从此脱离了其与美元汇率挂钩的关系,开始走上相对独立的浮动机制。故企业在对外签约时,可多用非美元币种或美元与其他币种组合,如欧元、英镑、日元等。

2、协商使用固定汇率把成本锁定。企业在对外签订商务合同时,可与外商协商,在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上规定使用固定汇率,即在签订合同时约定一个汇率,如果未来汇率发生超过一定范围的波动,则价格条款按波动的汇率进行调节。

3、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每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要灵活掌握。

对出口商而言,当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以便尽早收汇;当有贬值预期时,应尽早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推迟收汇。对进口商来说,则需持相反方法。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1国际贸易与国际贸易风险的基本知识

(1)国际贸易的含义及特点

简而言之,国际贸易是指不同的国家以及地区为了达到不同的经济目的所从事的商品以及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经济方面相互依赖关系,属于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细化的产物。国际贸易的特点表现为:第一,由于国际贸易在不同国家及地区间开展,交易环节中所涉及的对象较多,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第二,受不同国家及地区政策、文化、法律以及国际局势的影响;第三,由于国际贸易通常都是大额交易,再加上交易双方距离较远,所耗费时间较长,使得交易双方面临较大的风险。

(2)国际贸易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国际贸易风险是指不同的国家以及地区从事的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环节中,由于一些因素发生了不可预料的变化,从而使得贸易主体实际结果和期望达到的目标存在差异,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通常国际贸易风险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伴随着国际贸易活动而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国际贸易风险具有复杂性,当前还无法凭借技术手段来科学计算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

2国际贸易风险阐述

查看全文

地勘单位审计风险规避对策

摘要:企业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企业产能模式在不断提高。地勘企业的审计工作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推进,地质勘探企业的产权关系逐渐变得复杂,企业审计对地勘产业的决策质量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地勘企业的审计受到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审计上面临着众多的风险,企业要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本文介绍了审计风险的概念,并提出了地勘企业审计风险的原因,指出规避企业审计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地勘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地勘企业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目前地勘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因此地勘企业必须要合理规避审计的风险,以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企业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单位在经过审计之后,没有正确、科学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导致企业内部产生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做出了错误的审计决策。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者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着明显的漏洞,但是在实际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却内有发现;第二,能够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的财务报表的资料或者内部控制已经在审计的过程中得到了反映,但是审计人员质疑其审计的正确性,并在审计报告上予以其不合格的说明。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由地勘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风险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客观性。客观性是指审计风险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客观存在,是无法避免的,在审计中只能逐渐减少;二是普遍性。普遍性是指审计风险分布在审计工作中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因此任何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对审计结果和报告产生影响。第三,可控性是指虽然设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可能在审计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出现,但是其在一定的措施下可以得到适当的控制。

二、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查看全文

套期保值风险规避论文

1.什么是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就是买进(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一段时间通过卖出(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因现货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套期保值有时也称对冲交易。套期保值在英语中是Hedging,其源自Hedge,其意有在赌博中两面下注之意。即是说,若在“正”和“反”两面各下一注,结果会是一赔一赚,两相抵消,从而保住了本。诚然,一个成熟的赌徒,不会这样来做。然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却往往不得不采用此种做法。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风险存在于自然界,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差异不在于有无风险,而在于风险的大小。生活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人们总是力图避险,以求提高生活的质量。各种各样的保险业的产生与发展就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保护。但这些保险措施的存在,并没有消除风险本身,也就说明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生产者、消费者、中间商人、原料的需要者等,都会面临价格涨落的风险。他们通常都是大宗商品的买卖者,商品价格的任一幅度的波动,都可能导致巨大的亏损。这样他们就会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具有两个层次的价格避险效应。一是微观效应,企业稳住了价格和生产经营成本;二是宏观效应,在企业拉平价格和生产经营成本的基础上,可实现社会总成本的稳定。

套期保值可分为买进套期保值与卖出套期保值。

卖出套期保值(sellinghedge或shorthedge)。持有现货(或在未来的时间,将拥有现货),包括原料及成品,尚未出售,持有者担心市价日后可能回落,则卖出与其持有的现货数量相当的期货。如果现货价格真跌落,则可以先前抛出期货之利得(高价抛出,低价购进)来弥补现货之亏损,从而稳定收入。

查看全文

审计风险及其规避与防范

审计风险按国际审计准则定义,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此定义在我国更多适用于社会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笔者认为应主要指国家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因不确定因素,对被审计事项作出不真实反映或不恰当评价和处理而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或损失的可能性。它不同于社会审计,它所产生的后果不仅只是经济损失,而更多表现为在政治、社会、威信、信誉等方面的影响和损害。特别在法制日趋健全的今天,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反监督力度逐步加大,国家审计风险也日益增强。为此,正确认识国家审计风险,分析风险形成原因,研讨规避与防范措施已十分必要。

一、国家审计风险类型及其特点

(一)按审计风险表现的途径分为:报告风险、评价风险和处理风险

1、报告风险主要指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审计中未能真实、完整报告和反映被审计单位情况和问题,而给政府和社会提供错误信息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它来源于审计报告、信息等环节,具有潜在性、隐蔽性等特点。

2、评价风险主要指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或审计结论中对被审计事项作出错误或不恰当评价,而给被审计单位和个人造成影响或损害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它来源于审计评价环节,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特点。

3、处理风险主要指国家审计机关因审计不当,对被审计单位或个人作出错误处理而造成的影响或损失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它来源于审计处理处罚环节,具有法律性、赔偿性等特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