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10:21: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风险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风险管理

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进展

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不会随着医学的进步而消除。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和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医疗护理行业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降低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已成为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全面、全程的系统化风险管理能真正做到降低护理风险损害的发生率,最终促进病人安全的大幅提升。本文就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1病人安全管理现状

病人安全是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各项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均是为了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国外有关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较早、范围广,主要研究内容是护理安全管理理念、护理安全文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美国质量评估报告指出,应制定安全执行标准以提高卫生保健人员执行标准;制定病人安全目标并执行安全有效的操作规范;建立全国性差错报告系统[1]。英国成立国家病人安全中心,目标是促进医疗环境的公开、公正,找出医疗护理服务制度的管理漏洞。日本研究者认为,护理安全管理应在护理部或护士长的督导下,提高高年资护士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2]。我国关于病人安全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病人安全现状的研究、病人安全措施的实施、病人安全文化、护理风险管理等,医疗机构也开展探讨护理风险测评体系的建立。医务人员有关病人安全知识、在校教育和执业后继续教育明显滞后,包括人文、技能、沟通等整体素质有待提高[3]。

2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2.1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护理人员正确实施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主要是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系统动态识别与分类。包括风险感知和风险分析,同样风险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风险知识的掌握也很重要。①风险感知是护理工作中面临风险所表现的态度、认识和主观判断[4],其核心是明确各类护理风险因素,主要维度有系统流程风险、护理人员风险、病人照护风险[5]。②护理风险分析贯穿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主要是对收集的护理风险信息进行理解、质疑、过滤、整合、存储、甄别、调用、联想[6]。2.2护理风险评估。护理风险评估是识别潜在的风险信息后对风险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估计,为选择风险措施提供依据,包括风险估测和风险评价[7]。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审委员会(JA-CHO)要求每家医院对发生频率高的风险事件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为评估工具,进行前瞻性风险评估[8]。FMEA关键是对风险信息进行整合,确定失效模式,确定原因及其影响,再运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侦测程度和严重性计算风险优先指数[9]。2.3护理风险处理。护理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针对各类护理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常用的风险处理方式有风险预防、风险规避、风险自留、转移风险、减轻风险、风险法律事项准备[10]。①风险预防:采取措施预防风险事件,如风险教育培训、完善健全风险防范措施、倡导护理安全文化等[11]。②风险规避:是通过放弃风险较大的风险来回避风险源,比如一项新技术新业务可能因为技术不成熟等原因产生风险,可以通过暂时不开展规避。③风险自留:风险造成的部分或全部损失医院自行承担,主要是对风险发生频率低、损失小的风险。④转移风险:将全部或部分风险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的方式。主要是将发生频率低、损失大的风险转移给职业保险。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均已建立完整的医疗风险保险制度,且已实施。⑤减轻风险:用各种办法来降低风险发生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的行为,达到风险控制和风险降低。这是风险管理的主要方面。如监督组织各项护理活动,消灭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贯彻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等。⑥风险法律事项准备: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要维护病人及家属的各项权益,履行告知义务,具备风险意识、法律意识等。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熟知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知法、守法、懂法、护法[12]。2.4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是指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风险处理手段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实现风险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主要是分析风险处理效果和风险损失程度。评价风险管理效益是否良好,是否是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

3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查看全文

小议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摘要探讨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阐述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等入手,研究将科技评估运用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查看全文

浅谈ICU护理风险管理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90例ICU患者,按照护理所用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度等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护理质量;满意度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属于危重病症患者的集中收治场所,因担心疗效或预后等因素,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需尽早采取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1]。为探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ICU患者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ICU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所用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0∶18,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6.26±9.13)岁;疾病类型:5例重症胰腺炎,8例脑出血,11例呼吸衰竭,14例复合伤;观察组男女比例28∶24,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6.35±9.14)岁,疾病类型;6例重症胰腺炎,9例脑出血,15例呼吸衰竭,22例复合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该院产科接受治疗护理的158例产妇开展品管圈活动,作为该次研究的一般资料。该次参与研究的患者都知情该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自愿提供研究信息同时签定了知情同意书,此次效果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接受品管圈活动管理的产妇年龄在20~39岁,平均年龄(26.7±6.3)岁,怀孕次数为1~3次,该次品管圈分成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小组,各小组的成员均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工作年限超5年的超80%,且每组成员在所负责的品管圈小组内临床经验丰富。

1.2方法

在该次研究之前该院产科护理工作未应用过品管圈管理模式,护理管理措施在应用品管圈活动之后进行了以下调整。1.2.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各小组成立前,组织产科所有护理人员接受品管圈知识的培训学习,使其对品管圈有一定的了解,积极主动参与本活动。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体情况和技能专项,由护士长将其合理分配到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品管圈小组内,每个品管圈小组均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和4名护士,各组自由选出圈长,2名主管护师作为该品管圈小组的督导。各小组根据所负责的项目,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产科护理资料并分析护理缺陷,辨别潜在的风险和质量影响因素,根据组内讨论等方式制定有效的护理策略[3]。1.2.2品管圈小组活动(1)孕产妇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4]:经调查,在产妇身份识别有偏差、临产孕妇的送房时机不准、孕产妇隐私保护不良等为常见问题,原因主要是护士技术不熟、责任感不强等。对此采取以下措施:①提高巡视频次,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密切观察产妇状态,看准送房时机;②完善产妇信息的查对,要求护士严格核对信息,避免身份信息识别错误,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充分尊重并保护孕产妇隐私;③在使用催产素时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并掌握孕产妇生产进程,避免胎儿宫内窘迫;④注意产后产妇的身体恢复,及时有效的进行产后指导,帮助孕产妇解决问题,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对工作进行总结,小组每15d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整理,肯定取得的效果,同时分析不足。全员探讨,收集、整理大家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并研讨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将成功经验加入到标准化的管理。(2)新生儿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5]:新生儿手圈、胸牌时常脱落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组内讨论,此类问题的发生主要与孕产妇和家属对手圈、胸牌重视程度不够、护士没有将手圈系紧、手圈本身质量不稳定有关,整改措施:①与本院采购科沟通,购买质量过关的手圈和胸牌;②加大对护士的培训力度,标准规范的为新生儿佩戴手圈,同时增佩足圈,双重保险;③强调手圈和胸牌对新生儿的重要性,不可随意摘除,且注意避免其破损或脱落。(3)健康宣教品管圈小组活动[5]:部分产妇对孕产知识的掌握不确切,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品管圈小组:①通过查阅资料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编制“孕产妇健康宣教资料”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改进,上交护理部,由其组织审定,并制作“健康教育路径表”;②组织组员学习健康宣教的有关内容及业务,并能有效的应用到工作中,加强同孕产妇的沟通;③为保证健康宣教的有效性,对“健康教育路径表”中的内容、作用为孕产妇进行详细的讲解,争取孕产妇的积极配合;责任护士要根据要求,严格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性的教育并适时评价。品管圈每半个月调查孕妇及家属对宣教内容的掌握,认真总结分析,并对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改进实施方式等,确保健康宣教的有效性。

1.3观察项目

查看全文

利率风险和信贷风险管理预防

一、商业银行在利率方面的风险管控防范

由于利率市场的波动,商业银行将会面临很多风险。要想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就必须要就需要准确地分析当前的基准利率,对其期限结构组成认真研究然后对未来利率做出自己的预测。将目前商业银行在利率方面的风险归纳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资产负债不对称问题所引起的重新定价风险,主要是在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两个方面的比例关系不和谐,这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失衡的状况还是比较严重,信贷方面需求的缩减导致资金大量堆积,资金运作的渠道受到限制;期限结构上用短期存款来支持长期贷款的情况比较普遍;利率结构上,利率开始向市场化,这样容易使存款的成本不断上升而信贷资产的利率不断下降,存贷利差也随之下降。其次,利率基差方面存在的风险。在现实中,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差距降低到最小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也极有可能因为存贷方面的利率调整幅度不一致而会有下降的风险可能,加之市场竞争的激烈,利率波动加剧,利率基差风险变大。再次,因为客户自由选择方面导致的风险。每个客户都有权利选择对何时提取,如果提前提取定期存款的话,银行利息就会面临风险。

一般情况下,利率下降,客户为了获得高利率就会保持定期存款,如果利率上升,客户就会提前支取。一些借贷客户在利率下降时,如果有能力就会提前还贷然后以比较低的利率来贷款,就容易引发风险。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在利率方面的风险控制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我们要把定价机制和利率市场化结合起来构建。商业银行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获取最大利润而且能够回收所付出的成本,还要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就必须制定合理的价格,同时实现资产负债机构优化。因此,商业银行自身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定价体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稳步的发展。第二,建立完善自身的利率风险管控体系制度。主要包括利率风险预警机制,利率风险规避机制,利率风险分散机制,利率风险转移机制,利率风险补偿机制等,对利率波动进行全程风险控制。第三,结合国内外银行利率风险的实际情况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出适合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二、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的风险管控防范

我国信贷业务的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很多人除了要还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外,现在比较多的还有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等,信贷业务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不断显露出来,诸如借贷人提前还贷、逾期不还等信用方面的风险,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等市场方面的风险,批贷审查不严、贷后又未有效监控等银行自身管理引发的风险,法律方面的风险等。

面对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的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自己的一整套防范风险的管理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控:第一,针对提前还款情形设立提前还款罚息制。一般得借贷周期都会比较长,但是利率的波动会引发一定的风险,如利率下降时,消费者会提前偿还贷款,再以较低的利率来借贷新的债务。通过银行来借贷新债偿还旧债,银行就需要重新安排资金,同时还会丧失还贷收益,所以我们必须要收取高于预定利率的罚息,才能弥补信贷资产的损失。第二,对于借贷人可能不还款的情形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应根据自己发展战略制定完善具体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如平时银行信用状况、薪资水平及稳定性、资产状况等,将此来作为放贷的标准,如果消费信贷的话,还可以要求抵押物或者担保人等,从根本上抑制信贷可能引发的风险。第三,因为利率市场化引发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将利率实行浮动和固定两种模式相并行的制度,消费者可以在这两者之间自由进行选择,增强消费者自身的风险与收益意识,将他们之间的业务往来规范化。而且各个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变化及时调整本行的利率,同时,可以通过在帮借贷人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收取一定的费用的途径来弥补银行因为信贷零售业务付出的成本,可以是以手续费或服务费的方式。第四,建立健全银行内部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在贷前要对借贷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借贷后,还要对其进行定期监控管理,把握借贷人的动态,一旦发现借贷人出现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情形时,或者发现以前一些没发现的不良信用记录时,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来补救,如列入黑名单、拒绝再次借贷等。而且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制度,就是要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来严格把控,明确职责,规范操作。银行内部要建立专门的信贷业务办理机构,并且要做到审贷分离,形成平衡制约机制来防范信贷风险。

查看全文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一、保险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保险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起到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和企业经营战略有效实施等重要作用,因此,是否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是衡量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表现为客户保险需求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经营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安排其风险管理与保险计划;另一方面表现为保险人通过国际间的保险资本运作、对冲机制、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满足巨灾保险、金融风险管理等迅速增长的需求,在国际范围内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真正意义下的自保公司,7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并迅速风靡全球的银行保险,80年代人寿保险业出现的以万能寿险和变额寿险为代表的产品创新,90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以及大量新型风险转移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处于前锋地位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政府保险机构及民间保险组织,如安联保险等,已经在综合风险管理(IntegrateRiskManagement)、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AlternativeRiskTransfers)等新型保险产品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保险保障的范围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保风险范畴,从而预示着未来保险业的革命性变化。

(二)保险资金面临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与融合,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拓宽,可投资品种逐步增加,从普通的债券投资发展到权益类投资、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境外市场,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业资金面对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例如,寿险保单存续期一般都长达20至30年,相应的在资金运用中要考虑20-30年存续期的投资与之相匹配。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的寿险资金,对利率的变动非常敏感,市场利率的微小波动会导致资产价值的较大变动。据统计,到2006年8月,债券已经成为保险资产配置的最主要工具,投资规模已经达到8777亿元,其中,持有国债和金融债余额分别达到3674亿元和2416亿元,债券资产占保险资产运用的比重由2001年的28.4%上升到2006年的55.2%,保险公司持有的企业债、银行次级债、国债和金融债的余额分别占总余额的69.6%、45.5%、12.1%和11.6%。在央行上调利率、国债等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显然还在加大。投资效益低下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据测算,1999年以前的保单会导致我国寿险业利差损每年增加约20亿元,到2004年底寿险业利差损总额超过720亿元,占到行业总资产的9%左右,即便各寿险公司将全部业务盈余都用于弥补利差损,也需要10年的化解时间。而权益类投资,包括金融衍生物投资风险巨大,给许多公司带来几亿、以至几十亿金额的损失,如德国哥达保险公司、克罗尼亚保险公司、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伦敦巴林银行等。因此加强资金运用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对资金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全文

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初探

摘要:在市场经济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更容易出现不确定性,导致财务战略风险的出现。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理财柔性的内涵与特点,简单介绍了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内涵,然后给出了基于理财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对策,意在通过理财柔性系统找出企业财务战略中的不确定性,规避财务战略风险。

关键词:理财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复杂性的提升,传统的理财观念以及理财方法根本不能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很容易导致企业财务战略出现风险,理财柔性应运而生,这种综合防控方法可以使企业财务系统能够迅速应对财务风险,保障企业财务目标的顺利完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基于理财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一、理财柔性及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分析

(一)理财柔性概述。企业的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都会受到信息变化的影响,以此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影响,很容易使企业的多项财务活动具备较高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出现财务战略风险。因此,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理财系统用于不确定风险的管理,这种通过系统方法管理企业金融活动环境变化导致的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被称作理财柔性。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而言,理财柔性属于较为全面的财务体系,具备以下特点:第一,适应性,基于理财柔性的管理系统能够根据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变化,有助于企业财务战略中不确定性的管理,能够快速从市场中获取企业需要的信息以及资源。第二,效率性,从本质角度而言,企业的财务管理属于资金活动,需要具备较高的效率才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损失,基于理财柔性的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速度,大大提高了财务系统的灵活性。第三,完整性,基于理财柔性的管理系统包括融投资子系统、经营系统、利润分配系统,这四种子系统构成了完整的财务管理系统。第四,及时性,当企业出现财务战略风险或者环境出现变化时,基于理财柔性的管理系统能够迅速反应,及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助于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二)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概述。企业财务战略主要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整合,涉及到企业的融投资策略、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以及投资风险的规避等多个方面,是企业根据当下内外部环境状况制定的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在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管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企业的经营活动息息相关。一般来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需要纳入到总体战略管理中,最终目标在于实现企业资金运营的动态平衡,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效率以及质量。就企业发展而言,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而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则会导致企业资源受到损失,从而导致企业财务出现风险,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战略管理时,需要提高对资本结构的重视,合理规避财务战略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基于理财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对策

查看全文

项目合同风险管理思考

摘要:在当今社会签订项目合同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情,而合同风险管理也是现在非常热门的一个研究问题。我们通过对合同风险管理的因素影响作为分析,并通过对于风险识别的工具风险控制的工具以及一些能够解决风险问题的方法,来进行对于合同风险管理。在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当中,涉及到签订合同的时候非常多,而不同的合同所面对的合同风险也是不一样的。企业在以前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对于合同风险这一问题并不是十分的看重,同时对于合同风险的管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并不全面,因此可能会由于合同风险的不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不同。本文希望针对于合同风险这一项目,在企业当中的现状,不同的合同面临的风险高低做以分析,并且提供有关的解决方案,希望能通过对合同风险的有效管理,降低企业所面临到的风险问题,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盈利能力

1合同管理在日常经营当中的作用

项目合同是针对于企业双方对于权责认知的一个明确的书面认定,通过双方签订合同认定双方的权责关系[1]。并且针对于该项目相关的工期。相关材料的供应相关。前款进行约定和协商,并定制出书面的文件,双方必须要遵守的一个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件,因此项目合同管理是在企业运营过程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一个环节。对于合同的管理工作。一定是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按照合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排序,筛选过高风险的项目合同。上报给领导审批,再由领导慎重做决定是否应该签订此份合同,以免增加企业自身的坏账水平,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不开[2]。但是由于企业日常的项目经营是非常繁多并且复杂的。可能有一些因素,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并不能明确。签订到细节。对于细节进行规范和规定,这种细节方面的理赔问题,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在合同的签订开始时就对整个工程进行整体的评估和对合同细致的分析。这样出现类似这种合同中没有标明的情况,我们要及时做出调整。在前期的分析考虑当中,需要把这些不可控的因素都考虑在内,做好企业自身的坏账计提准备,看企业是否有风险能够应对这样的坏账水平。因此我们说,合同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风险的把控,我们应该更加的细致。要做到不过低或过高的估计合同的风险,为企业的日常经营做好良好的保证。

2合同签订存在的风险

合同在签订的时候就需要签订施工的工程范围[3]、施工的工期以及施工当中所需要的材料。工程质量的标准要求工程的造价以及有关的一些条款。在签订的过程当中,负责合同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合同的细致内容做以分析。编写针对所签订的内容做好实地的调研以及可行性报告。确保这个合同签订是公正有效并且能够实施的。在约定的时间内是可以达成的。这样的合同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去履行。一般现在合同的风险有以下几个类别:对于合同的工期约定不够明确,由于项目所执行的时间是有一定的波动性的。因此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针对合同所要交工的期限,应该做以比较明确的规定。应该包含提前支付的折扣和延后支付的条件。针对于赊销这一类的合同签订,我们应该对对方公司的风险评估和信用等级做好分析。根据该公司近年来的业务状况分析,是否能够有相对应的信用等级,让我们来进行赊销赊购的合同签订。其次针对结算方面合同的签订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在合同签订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认真的检查结算的条款,看是否是一次性结算或者是分期结算,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结算。其次是工程的质量,在签定合同的过程当中,我们可能无法针对于具体某一项的工程质量[4]。严格的规定,但是我们在相关的条款当中一定要有体现,以避免公司承担不必要的损失。将公司的风险降到最低,工期降到最短。这样对于公司的运营是有利的,并且这样的合同风险也是比较低的。因此针对于项目合同的一些相关条款,我们一定要做好检查做好检测。必要的时候向第三方申请鉴定业务。要保证将合同的风险降到最低,以保证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查看全文

泰国糖厂风险管理与对策

摘要:“一带一路”走出去是国家重大战略,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企业开拓新市场,利用配套政策,降低投资成本,发掘新的盈利增长点。但机遇往往伴随着风险,如何在发展境外业务的同时降低和化解风险,提升境外业务质量,是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泰国糖厂EPC项目为例,分析了境外施工业务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并从盈利模式设计、合同条款设计、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点设计、其他风险管理措施等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研究为境外业务带来借鉴作用。

关键词:泰国;一带一路;EPC;风险管理;汇率风险;履约风险;财务风险

“一带一路”走出去是国家重大战略,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有助于企业开拓新市场,利用配套政策,降低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发掘新的盈利增长点。但境外项目在时间与空间上均与企业管理中心有一定距离,还受到所在国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影响,因此境外项目有其特有的风险,应深入分析境内外项目的风险差异,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助力境外项目管理风险,尤其是财务资金风险,助推企业境外业务实现稳健发展。

一、泰国糖厂EPC项目的风险分析

(一)外部风险。从政治风险上看,“一带一路”国家多为地域政治纷争较多的国家,政体的稳定性应引起重视。泰国自2014年政变以来局势趋稳,目前政局整体稳定。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15),泰国的国家风险等级为第5级,属中等偏上级别。糖厂EPC项目实施时长约为12个月至18个月,预计政治风险不太大。从宏观经济环境上看,尽管泰国政权变动频繁,但是并未对经济发展造成太多负面影响。泰国GDP增长水平波动较大,由于泰国实行市场经济,比较依赖海外市场,注重对外贸易,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同时,泰国外汇管制宽松,汇率市场化,泰铢有一定波动性,而施工业务利润较薄,资金体量较大,若泰铢波动较大可能会侵蚀工程施工利润。从劳务政策上看,泰国对外来劳工、外国公司设立、外资公司开展施工业务等均有明确限定条件。在限制外籍人涉足的39类工种中,普通劳工和其他建筑工种已然在列。而泰国的建筑工人劳动水平与中国的有一定差异,该项劳工政策将直接导致糖厂EPC项目实施时间的延长。此外,泰国员工工作节奏较为缓和,对比中国员工,加班、负向激励等劳务管理措施均难以采用。国内需要12个月左右的实施时间,泰国可能需要18个月才可达到相同进度。(二)内部风险。从招投标环节看,对比中国,泰国工程施工主要为邀标制度,看重口碑和信誉,国内普遍存在的压低报价中标方式未必可取。从合同风险看,中国施工业中,合同条款、施工图纸等在签订时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并不细致,施工过程中更改设计、造价、图纸、签证的情况普遍存在。而国际市场合同履约意识强烈,对于建筑施工业有专门且严苛的合同体系(菲迪克条款),事先约定而事后变更的情况很少,因此必须谨慎签订境外施工合同。从资金风险看,受到外汇管制及境外当地融资政策等限制,在国内以资金池、证券化等形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的方式在境外项目中可能并不适用。因境外项目情况较复杂多变,对比境内施工,对项目部赋予了较为灵活的资金开支权限,对资金安全有一定影响。因难以了解境外业主履约能力及信誉,如何保证工程回款比境内难度更大。从财务税务风险看,因境外项目涉及境内、境外双重税务监管要求,对财务税务的初始设计及核算工作要求大为提升。由于建筑施工业复杂的生产经营特点,为保证工期进度,难以单纯严格地按当地税收优惠的相关政策,执行采购等过程中的合同、发票、银行付款单据等每一个细节,因此虽然泰国与中国签订了双边税收协定,但实际上可享受到的当地税收优惠较少。

二、泰国糖厂EPC项目的风险对策

查看全文

简述保险的风险管理思考

一、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现状

1.从总体上看,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水平较低,风险管理理念不强。

第一,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职能还基本上没有被融于保险企业管理中,保险经营基本上还是财务型控制被动经营。第二,保险业发展总体决策和保险公司决策在相当程度上缺乏风险管理理念,保险的粗放型经营、以保费收入作为经营业绩的硬招标的决策思路对目前的保险发展仍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三,保险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低,风险评估、保险信用等级评定缺乏有效的评定标准,风险控制和风险融资的方式相当有限。许多保险公司根本就没有防灾防损部门,在有防灾防损部门的企业中,其人力与财力的配备不足。第四,在保险风险控制过程中,事后控制为主要控制方法,对风险的事前控制重视不够。第五,在保险监管方面,主要还处于事后监管阶段,监管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监管重点仍在费率等问题上,对关系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资本比率、再保险安排、资产配置等内容监管力度不够。

2.较为注重显性风险管理,对隐性风险管理重视不够。

第一,在业务发展导向上,注重规模和速度,强调业务增长量,忽视保险发展的质。由于我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主要是根据保费收入增加额为依据的,保险法规和保俭监管部门对保险费地位的过份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商业保险公司把保费的追逐作为主要经营目标。保险公司在实际展业中,重保费,轻理赔;在保险市场竞争中,以保险价格进行恶性竞争,盲目承保、劣质承保并存;在保险险种开发上,以占取市场份额作为主要手段,对保险产品风险的管理控制重视不足。

第二,在保险发展导向上,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保险决策和保险经营中的短期行为,对保险业发展及保险公司发展战略长远性研究不够;在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方面,保险业未能充分重视恶性竞争、保险中介制度混乱、保险欺骗对社会公众产生不度影响;在制度法律建设方面,对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法律基础建设重视不够,一方面表现在保险法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保险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开放条件下保险业的发展,一个有效的保险法律体系还未基本形成;在保险文化建设方面,保险公司文化建设滞后,保险文化传播缺乏创新,保险公司的形象度和美誉度构建急需加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