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10:18: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风险管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惠农贷款风险管控研究
摘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在提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提升小农户农业发展能力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步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涉农贷款、普惠金融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增速均在10%以上,尤其惠农贷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已经从农业生产效率、农村消费水平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有关惠农贷款的风险管控还有待研究及完善。从乡村振兴中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和惠农贷款的主要风险分析着手,旨在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增强惠农贷款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强化农村消费能力、带动农村整体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促使普惠金融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解决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惠农贷款;风险管控
1乡村振兴中惠农贷款风险管理的堵点
农户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抵押物稀缺、农业生产收益率低、贷款成本高等特点,使得农民在贷款方面存在“资金获取难度大”、“融资贵”“融资速度慢”等问题。这也是目前乡村振兴中金融支持面临的一个瓶颈。
1.1“融资难”隐含的抵押物缺乏困境
从理论上讲,金融机构为化解贷款中存在的高风险,可通过增加抵押物或提供担保方式,也就是说农民“融资难”是可以通过增加抵押条件来解决。但是实际上,农民拥有的能够满足法律、金融机构要求的可以抵押的资产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没有任何可抵押的资产。另外,农户能够提供的担保方也是屈指可数,因为在农村地区农户可辐射的半径范围内,能够满足担保条件的人群要么因为自身收入条件有限而已经负债累累了,要么生活在农村地区且有稳定收入的人群为只靠农耕创收的同伴提供担保的意愿非常低。所以,抵押物稀缺成为金融机构给农户提供贷款面临的一个瓶颈。就算金融机构和农户都有意愿,但是无法破解贷款发放条件缺失的困境。
企业信贷风险及其管控
摘要:在目前阶段,贷款企业不遵守约定的情况更常见,各种银行濒临巨大的信贷风险。虽然某些企业由于业务困难和偿还困难而未能履行其义务,更甚者乃是故意拖欠贷款。部分人群不遵守承诺失信于信贷企业,造成了大笔账目业务的可疑性,这种违约现象不利于信贷企业和银行的自身发展,更加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新形势下的中国经济体制依然处于并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缓慢发展导致了我国银行信贷在前期大量扩张、盲目发展的负面影响。不良信贷业务率持续上升,这对银行自身的业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本篇文章清楚地介绍了现阶段企业信贷存在的风险,以及面对这些风险问题采取针对性方案来降低新形势下企业信贷的风险,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提高企业信贷管控水平,保障了经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贷风险;管控措施;新形势
一、信贷的解释
信贷,顾名思义是指信用贷款,具体解释就是根据贷款人的信用额度而发放的贷款,不需要第三方担保人,也不需要抵押物品,债务人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信誉度就可以去贷款,唯一的特征就是用债务人的信用额度作为担保。一旦债务人还不起贷款或者延期还款,自己的信用程度就会降低。很长时间以来,“信贷”作为我国主要的放款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风险极大,在放贷之前一般都要采取调查贷款人的经济效益和经营多大的利益产业以及评估其未来经济发展水平来降低企业信贷风险。那什么是企业信贷?就是指企业或者企业在经营运行的时候也会需要资金的周转,就要像个体一样去银行贷款,双方在合同的约定时间内还清本款及一定的利息,企事业单位通过银行进行贷款,以银行为中介,并还清利息为回报的货币贷款的经济活动。
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信贷风险管理方法需要更新。目前,在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上国内多数企业都在沿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准确测量和评估信贷风险,国家或者相关部门也没有制定统一、科学的标准来约束贷款行为。由于贷款金额和方式以及企业类型不同根本不可能制定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客户的贷款需求。在现阶段,国内很多大大小小的企业不考虑自己的经济水平就向银行贷款,银行也会根据客户等级和偿还能力给予企业贷款业务并决定其贷款金额。单单凭着主观性的评估给银行造成可能性损失,也会对企业放松经济运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银行在判断企业各类材料的真实性时毫无根据,存在部分企业为了更多的贷款金额而填写虚假信息,有些材料的信息无所考察准确性,会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同时,企业信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长期下去,企业的不良信贷项目增多,又无能力还贷,给企业施加压力并影响企业的信誉甚至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二,容易直接影响企业经营。银行信贷的主要对象就是企业,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出现问题很可能会导致银行的工作难度系数增加。一些企业由于盲目扩张,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本状况及获取利润,银行可以根据实际的经营规模和战略发展计划向其提供指定的贷款额度来缓解企业的资金紧张困难。企业在获得资金时,各部门领导要有科学的操作流程,而且要继续以资金作为扩张生产方式,或进行大量的高风险投资。如果投资失败或生产规模扩大以后,就会有更多的资金需要填补,这很容易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问题,无法偿还以前的贷款。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大的上市企业一般不会出现信誉额度的降低,小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信贷风险,这些风险也可能导致银行的发展受限。因此,发放贷款时必须充分调查和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第三,企业信贷的方向比较集中。我国将一直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会适时对经济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遵循市场规律,信贷业务涉及领域集中,造成的风险很大,因此企业信贷应该在政策规定下进行发展,某些房地产企业、生产厂家等会采用众筹的方式或者信贷方式,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一直都是国家的经济中流砥柱。根据我国企业信贷事业的具体情况。在此关键时刻,企业若是还没有做出自我调整,那么就会处于一种非平衡的状态,长期以往国民经济就会出现一个不可控的局面。
投资担保风险管控
投资担保公司是中小企业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特别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担保公司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的调控下,由于货币政策回归稳健,银行信贷紧缩,使得担保行业链上各参与者危机频出,投资担保公司业务运作问题凸显,风险空前增大。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从金融资本、中小企业、银行和投资担保公司等在担保业务链条上彼此之间的关系,发现投资担保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风险的重要原因,找到投资担保公司规范运营、规避风险、增加收益和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至关重要。
一、投资担保公司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一)投资担保公司发展迅猛
根据银监会2010年的统计数据,截止当年年底,我国融资性投资担保公司达到6030家,收资本总额达4506亿元,同比增加约1000亿元,平均注册资本为0.75亿元,全行业资产总额达5923亿元,净资产4798亿元。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中小企业大多进行生产转型,资金需求很大。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中的民间资本非常充裕,投资渠道狭窄。由于当时投资担保公司进入门槛较低,各地投资担保公司迅速发展。据统计,湖北省荆州市从2000年成立第一家投资担保公司到2011年以来,注册资金已经由最初的500万元增长到近7亿元,担保总额有最初的1500万元增长到16亿元,10年来,担保总额增长100倍。在2008年一年内,河南省郑州市就新注册开业了120多家投资担保公司。2011年上半年,重庆市已经有109家投资担保公司获取经营许可证,注册资本达到180亿元,担保总额达到1310亿元。
(二)投资担保业务需求急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以其应变能力强、受经济震荡影响小、新机制引入快和创业管理成本相对低等特点,近年来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并迅速崛起。当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减轻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资金缺乏是其发展壮大的瓶颈。第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各国央行大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加大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尤其对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产品销售难以消化不断提高的成本。同时,通货膨胀又导致资金放贷紧缩,中小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更为紧张。第二、信用评价不高导致融资困难。由于规模较小、资金储备有效、负债能力不强、破产风险较大以及发展方向相对于大企业较为不确定等因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等级不高。企业的信用额度及资源,要通过不断的广告投入或者社会公益事业宣传获得。中小企业大部分处于创业初期,缺少充足的资金来承担巨大的宣传费用,信用度无法快速提升。第三、金融银行的利息较低,股市长期熊市,楼市泡沫加大,闲散的民间资本缺少合适的投资途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来快速获得经营资金。但由于民间借贷的自发性、盲目性、无序性和约束缺失等不足,资金的使用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市场金融资本的正常运转产生不利影响。投资担保公司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营,为借贷双方提供经济调查和信用担保等业务,打破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资金瓶颈,也促进金融资本合理流动及优化配置,有利于经济价值创造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银行风险管控讲话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当前这个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下,举办本次北京国际金融论坛特别有意义。在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面临转折的情况下,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改革开放使我国银行业不断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也不可避免面临着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回顾银行业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思考现在面临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展望未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道路,我想借此机会就三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一、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
近期,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深化,各国纷纷采取大规模救市行动,金融市场持续大幅波动,实体经济不断恶化。继冰岛之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受到波及,国家风险陆续显现。具体而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面临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第一,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大幅波动。为应对危机,稳定金融市场,避免经济陷入衰退,各国政府和央行纷纷采取大规模救市措施。不过,这些救市措施并未有效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全球金融市场仍剧烈震荡。不论是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还是初级产品市场,都表现为价格剧烈波动,相应金融机构损失不断扩大。截至目前,美欧大型银行机构和保险公司报出的损失已经超过7000亿美元;IMF预计次贷在全球金融业造成的损失将达到1.4万亿美元。继大型金融机构之后,美国中小银行、对冲基金等涉足结构化产品业务较深、信息披露较为滞后的金融机构的问题将陆续浮出水面。规模巨大的信用违约掉期(CDS)市场同样蕴含着巨大风险。预计未来金融机构报出的损失还将不断扩大,资本短缺问题将愈发严重。金融机构消化损失和补充资本都需要相当长的调整时间,因此,金融动荡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
第二,金融危机显著影响实体经济。作为世界经济景气程度的先行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船运价格指数(BDI)已跌破1000点(2008年11月12日为824点),从前期高点(2008年5月20日为11793点)急速下跌了93%,表明金融危机已经显著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从国别看,美国10月份零售销售下降2.8%,出现历史最大跌幅;9月份工业产量下跌2.8%,是自1974年以来的最大跌幅;美国房地产市场继续低迷,9月新屋开工指数下降6.3%,跌至17年来的最低水平,种种数据都表明美国已经陷入衰退。而英国第三季度出现了16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也处于衰退边缘。德国、日本、荷兰等国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已经或正在考虑减产和裁员。
工会内审风险管控探索
新形势下加强经审工作,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强化工会经费使用全过程监管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及党的,中央就加强作风建设与推进反腐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更严格的规定。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工会经审如何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作用,提高内审监督质量和运行效率,防范把控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工运事业发展,是摆在工会内审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一、工会内部审计的现状
工会内部审计是指对工会经费收支、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实施的审计监督,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下审一级”的工作体制,主要包括对本级、所属事业单位,以及下级工会经费及资产的审计。其中上级工会对下一级工会进行经费资产审计、工会主席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核心是因为上下级工会经费收缴与计拨的特殊性而产生,属于工会组织内部的业务审计,体现了工会审计的“分级负责”特性。当前,工会内部审计工作虽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或风险。(一)人员素质风险。受工会领导重视程度不足、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工会审计人力不足、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审计技术方法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工会经审人员素质和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审计工作需要,是工会审计工作中可能发现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二)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控和掌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会组织仅仅将内部控制理解为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意识到单位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均需承担相应责任。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往往不结合自身实际,而是直接转发上级部门下发的财务管理制度,致使自身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责任缺失,内控制度无法落实。(三)审计权威不足风险。由于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履行职责的权限尚在进一步完善中,工会审计的强制性权力和手段有限,工会审计的权威性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给工会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带来了局限性。(四)审计质量风险。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审计质量把关不严格、控制不到位,将导致在审计实施过程、审计定性处理处罚、出具审计报告和决定等方面出现纰漏。当前,各级工会审计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现象,就事论事多、分析挖掘少,反映个性问题多、综合分析情况少,对审计结果缺乏提炼、综合分析和再加工。(五)审计成果应用不到位风险。目前,一些工会审计成果并未得到较好或较充分的应用。审计成果是经审组织作用发挥的“显示器”,如果审计成果后续应用没有及时跟进或应用不够充分,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也会使工会审计成效大打折扣。
二、工会审计风险的管控措施
(一)提高审计队伍素质,打好“人”的基础。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会内审力量薄弱和干部专职不专用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发挥广大会员参与民主监督及经审委员监督的同时,借助社会审计力量或聘请具有审计、财务丰富经验的“特邀审计员”参与工会经审工作,引进或学习规范的审计方法和程序,解决工会审计专业人员不足问题,降低审计风险。二是加强经审人员的专业培训。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是内部审计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针对基层工会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内容陈旧、专业培训不充分等普遍现象,应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工会经审人员在财务管理、财经法规、经审专业和计算机经审知识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三是组织交流活动。开展以业务交流、理论研究、交叉审计等为内容的经审互审工作,增强工会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组织优秀审计人员到发达地区工会学习考察先进的工会审计经验和做法,拓展视野。通过持续开展培训交流,不断提高工会经审人员业务能力,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的工会内部经审队伍,使工会内审人员具备与新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能力素质和专业水平。(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工会内部控制审计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在执行审计作业时,需要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充分的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得越好,内部审计就开展得越好。因此,需要工会委员会、经审会及各个职能部门共同承担相应的职责。一是应健全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内部控制的法规以部门规章为主,主要集中于工会财务部门,工会系统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应根据实际,进一步构建有关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二是要完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要制定高水准的审计准则,注重可操作性和严肃性,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工会组织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把内控制度落到实处,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奠定制度基础。(三)拓展内审职能,增强工会审计的权威性。一是要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完成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大力强化管理审计,广泛推行内部控制审计,将内部审计范围扩展到工会经费使用绩效及风险评估等方面,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监督服务的功能。二是加强内审工作的权威性。权威性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随着工会经费、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为更好地发挥工会经审在工会经费收缴管理使用和工会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工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工会经审监督的法治权威势在必行。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强化审计权威,工会审计应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深入研究工会审计的特殊性,把工会审计作为工会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及时研究工会审计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解决工会审计中的现实困难和问题,使工会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工会法》规定,工会经费由工会组织独立管理使用。当前,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在履行审查审计监督职责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强制性处罚、处理决定等权力和手段,其审计权威性受到较大影响,审计监督实效也就大打折扣。因此,应从规章制度的层面赋予工会审计机构相应的权力和手段,增强工会审计的强制力和权威性。(四)加强措施控制,狠抓审计质量。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控制机制,强化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一要进一步强化审前调查的质量管理。要落实《中国工会审计条例》,确定审前调查内容,充分考虑工会内部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使调查内容尽可能全面。根据取得的情况资料进行分析,对内部控制等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二要强化项目实施方案的质量管理。审计实施方案是针对某一审计项目进行的详细安排,不仅要规范步骤程序,而且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方案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力和指导力。要明确审计目标、对象、范围、工作要求等,做到重点突出。三要加强审计证据的质量管理,规范审计人员书面记录。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取证要符合可靠性、充分性和相关性原则,即审计证据必须与事实相关联,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足以支撑审计结论。四要注重抓好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管理。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结论恰当。要对审计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审计步骤和方法是否合理、审计结论是否恰当等进行复核,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完整性。五要注重审计报告的质量管理。在草拟报告过程中,除了要保证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外,关键是要提高审计评价、审计结论和意见建议的质量,做到评价客观、结论准确,提出的意见及建议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五)健全审计成果应用机制,提高审计效能。审计成果的应用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最终体现。所以,审计成果能得到被审计单位重视并充分应用,实现审计价值增值,才是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工会内审要健全审计成果应用机制,营造审计成果应用氛围。一是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经审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建议权,营造审计成果应用刚性的约束氛围。二是通过相互借鉴,成果共享,保证审计成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及时总结审计经验,提升审计成果层次,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达到审计成果落实、转化和应用的效果。三是健全审计结果通报、公告制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审计结果的透明度,接受会员的公开监督,强化应用反面典型案例的力度,发挥警示警醒作用,提高工会内部审计结果的公信力。从目前工会审计实践来看,有的被审计单位不重视审计整改,有的甚至不改,屡审屡犯。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注重实效,建立跟踪回访审计制度,对回访内容、回访时间、回访方式进行规范,对整改情况进行全方位跟踪检查,考核整改反馈信息的真实性,确保审计中发现问题得到彻底纠正,并对回访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同时还要建立审计成果应用的奖惩问责机制,既要对好的典型进行表彰和奖励,又要对无视整改意见的行为追究相关责任,包括一定的惩罚措施,促进被审计单位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财务管理漏洞,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保证审计整改意见落到实处,进一步规范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六)主动适应形势,推进经审工作机制创新。工会审计部门应审时度势,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顺势而为。一要积极探索借助“互联网+”和网上工会平台,积极整合审计资源、努力改进审计方式、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二要多渠道学习新的审计理念,探索审计新方式,创新审计理念,将绩效观念贯穿于经审工作的始终,以政策执行、资金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为着力点开展各类审计。三要创新审计模式,通过自审、互审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审计工作,进一步强化审计管理与创新,规范审计程序,遵守审计纪律,切实提高审查审计监督质量。四要创新审计方法,以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探索以远程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互联网审计,努力提高工会审计的现代化水平,打造互联网+审计的新模式。五要加强经审理论研究,用科学理论指导经审工作,总结先进经验,推动经审工作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和基层经审工作创新。
作者:卢燕萍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总工会
加强风险规律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国际贸易争端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情况下,管控风险生存发展是企业现实而紧迫的问题。风险管理需要对风险规律有深刻了解和准确把握。风险规律作为客观存在现象,其产生发展是有条件的。研究风险规律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注重专业化、案例数据积累与风险工具的创新应用。同时在也要注意在当前技术条件下风险工具存在局限性,避免对风险工具的过分依赖,以及认知与选择偏好等风险规律的研究误区。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规律;提升;误区
1风险与风险管理
从日常生活到经营管理乃至国际经贸关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风险。如何定义风险目前没有统一说法,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发起人委员会(COSO)对风险的定义就不尽相同。而学界研究更是众说纷纭。根据2006年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就企业而言,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通常把企业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一般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以能否为企业带来收益等机会为标准,也可将风险分为只会带来损失的纯粹风险以及可能会带来损失或收益的机会风险。传统风险管理通常将风险与损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主要侧重管控纯粹风险,以避免和减少损失为主要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则着眼于兼顾纯粹风险与机会风险,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出发,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决策、处置以及其它一系列管理控制活动,排除潜在危险、消除不确定因素、把握机会,最大程度减少损失、降低成本、创造价值,保障企业正常有序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持续经营和稳定赢利,实现企业目标,给股东、员工、商业合作伙伴乃至相关公众、市场以稳定安全的收益或者预期。因此,风险管理是围绕企业总体目标,通过完善组织治理与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采取相应措施识别、研判、处置风险,趋利避害,确保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2加强风险规律研究
2.1风险具有客观规律性
国有企业对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管控
摘要:近几年来,风险投资作为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本文从国有企业的角度,解释了风险投资的概念,从事风险投资业务将面临的风险,同时,提出了管理和控制风险投资业务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投资;风险管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增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也日益受到社会和民众的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面对新常态、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遵循市场规律,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一项新的要求。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简称VC,顾名思义,即有“风险”的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在中国,我们将风险投资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地翻译为创业投资,简单概括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投资。这类企业在初创或改革阶段,亟需财力与人力的持续支持,这个时候风险投资方就从中选取具有核心竞争力、在细分行业属于翘楚地位的企业进行投资,并进行不间断的辅导、培育,最终通过IPO、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进行投资的退出,实现风险投资方的盈利,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风险投资周期。国有企业要想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就离不开资本的力量、离不开风险投资的运作。国家的资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投资市场识别风险、锁定风险、化解风险,不浪费、流失国有资产,实现最终的盈利,离不开我们对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管控。
一、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类型
(一)行业及市场风险
在全球经济和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政策不断转换的影响下,风险投资行业在“去泡沫”过程中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第一、外部融资市场趋紧。国有企业运作风险投资业务的资金来源除依靠自身积累的资本外,还需要引入部分社会资本。近几年,外部融资市场整体呈现出较不乐观的状态,总结原因,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本身资金紧张;二是企业家对未来整体形势的悲观预期;三是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大大压缩风险投资业的利润空间,使意向出资人心存疑虑。第二、优质项目挖掘难度加大。随着国内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大量成熟的、符合上市条件的优质拟上市项目,已在各中介机构与“全民PE”地毯式搜索下,“漏网之鱼”所剩无几,“僧多粥少”现象下的同行竞争加剧,优质投资标的溢价心理日趋严重,这些都给风险投资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第三、投资回报逐步下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社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未来很长时期,中国经济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在如此背景下,传统行业受国家政策摇摆的可能性将增大,企业盈利能力将面临阶段性的困难。
保险风险防范管控
一、保险业经济资本的界定
保险企业从事保险业务面临着三个层次的资产损失: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极端损失。预期损失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得出,较为稳定,因此可以通过产品定价来转移和损失准备金来弥补;非预期损失具有波动性,是保险企业面临的真正的风险,需要保险资本来抵御;如果是极端的损失,如战争、金融危机等,则无法通过资本来抵御,只能通过压力测试来应对。经济资本就是保险企业内部用于覆盖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是用以缓冲风险损失的权益资本。经济资本与保险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之间存在着直接对应的关系,经济资本在数值上就等于风险值,或者说一定置信区间下非预期损失的值,因此,经济资本也叫风险资本或在险资本。从金融角度看,持有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为了换取企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不得不放弃潜在的收益性。一般认为,保险企业的资本规模越大其经营就越安全,在这一点上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功效是一致的,不过两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一,资本是企业资金的一种来源,而经济资本则是企业资金运用到低收益低风险的资产数额,是企业资金的一种运用形式。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其二,合伙人或股东可以用不动产、长期有价证券等资产形式入伙或入股,而此类资产一般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不能成为经济资本。其三,资本额度是由合伙人或股东按照有关契约和个人意愿筹集的,而经济资本则取决于企业整体的风险水平以及相关利益团体的风险偏好。
二、应用经济资本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经济资本管理体现了保险企业价值管理的新理念。
现代银行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便逐渐确立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开始普遍采用经济学方法代替会计学方法思考问题,价值管理成为银行管理的新理念。如今,保险业也逐渐采取这种新的理念。经济资本管理超越了传统的以单一的账面管理为特征的资本管理方法,将收益与风险纳入同一个框架考虑,从而使得保险企业管理层大致知道一项业务占有多少经济资本,并以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来评估该业务对股东价值的影响,进而进行有效的资本配置,保证资本使用效率,使资本管理的目标与公司价值管理的目标走向一致。正是由于经济资本管理能够有效协调保险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股东、保险企业管理层、保险企业员工、客户、债权人、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满足其各自的要求,能够兼为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的基础,才逐渐从诞生之初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量化和可操作的管理工具和管理系统,直至成为现代保险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主轴,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保险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有利于管理模式从业务驱动型向风险驱动型转变。
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控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并对目前内部控制视角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阐述,最后提出了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希望相关人员能够以内部控制视角为出发点,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进而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管控措施
近年来,伴随国内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使得企业财务风险逐渐显露,这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挑战。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对内部进行严格管理达到防御财务风险的目的。这样不但能够使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意识,还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
一、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因素无法控制,使得企业产生较大的损失。财务风险具有一定隐蔽性,工作人员很难发现,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能够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财务风险管控是确保企业资产不受到侵害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这样企业领导在制定决策时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参考,确保财务数据的精准度,这样才能对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利条件,使得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其次,能够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一切主要依赖于科学管理。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1],一方面能够使企业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另一方面能够使企业朝着目标方向发展,这样不但能够使企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还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以,工作人员要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以企业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管控,最大限度内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目前内部控制视角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预防控制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全镇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综合治理能力,为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2018年任务
1.深化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企业安全风险管理试点工作,大力培育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