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9:14: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缝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缝隙

无缝隙护理管理临床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在对急诊患者的转运交接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患者的转运与交接过程中,通过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将转运的具体流程不断完善,并且规范交接的具体内容,从而提高患者转运交接的总体质量,对实施无缝护理管理前后的转运交接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了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后,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互评均有所提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与交接的总体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对于急诊科室的发展有着推动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急诊患者;转运交接;无缝隙护理管理;临床效果

研究无缝隙管理这一理念,起初起于没过医疗中心,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结合创新的机制,最终行成具有咨询、决策、反馈与监督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管理系统,既综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还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医疗组织机构当中得到了良好的运用。我院将无缝隙管理这一理念应用于急诊科室,在对急诊患者进行转运与交接的过程中,不断规范流程,提高转运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方法

1.1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能力

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需要对急诊患者进行全面的培训,使其对于转接与转运的全部流程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理解,从而学会如何使用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与交接单。模拟抢救的每一个环节,在急诊科室建立模拟的案例,包括患者的具体情况、医嘱以及抢救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内容等等。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从而达到可以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并且熟练运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实习演练结束后,对病情以及整体救治过程加以讨论,不断完善,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并处理,通过系统且全面的分析,找出发生失误的根本原因,对管理流程不断进行改造。

查看全文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无缝隙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该院住院的患者2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14.9%),干预后的消毒隔离、环境管理、护理安全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总体满意率(96.5%)高于对照组(8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应用效果满意,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医院感染;无缝隙护理;护理质量

医院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由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等组成,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出现呼吸、消化等各机体组织的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全力阻断一切感染途径,消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应加强医院管理力度,实施有效防控措施。本文旨在探讨无缝隙护理在医院感染中的防控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228例。排除住院前获得感染、住院时正值潜伏期或住院后发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精神异常及认知障碍。本观察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4例。观察组男60例,女54例;年龄(46.6±5.4)岁;体重指数(22.0±1.9)kg/m2;文化程度:高中以下61例(53.5%),高中及以上53例(46.5%)。对照组男63例,女51例;年龄(45.8±5.1)岁;体重指数(22.3±2.0)kg/m2;文化程度:高中以下66例(57.9%),高中及以上48例(42.1%)。两组基本情况接近。1.2护理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即患者就诊、治疗、康复、出院过程中的各项护理措施均由各科室护理人员完成,以护士长基本管理经验为指导,包括病情监测、健康宣教、用药管理、饮食管理、心理干预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①建立门急诊、科室、手术室为一体的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选取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工作实行分层管理,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相关标准规范无菌诊疗操作章程,明确消毒隔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部监督与管理。②加强院内重点环节控制:定期对医院重点区域如手术室、ICU进行无菌处理,并加强检查各科室医院感染相关质控指标的合格程度,包括医护人员个人手卫生、医疗器械消毒、病房及病区地面和空气消毒,对院感防控不合格的科室进行整改。③落实责任制和分级管理: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实行“4-4-3”轮班模式,每天4班制,6小时一班,3人轮转,医院感染防控过程中针对疑似病例实施病房隔离,护理人员每日对高危人群进行留观并登记其不适症状,积极配合医疗处对疑似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同时提交护理部。④针对性护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在不违反医嘱执行和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前提下,优化护理流程和时间;并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加强疏导,尽量消除患者消极、不安等负性情绪或通过举办亲友交谈会、病友现身说教等形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1.3观察指标①医院感染率: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统计两组医院感染率;②护理质量:采取考核评估的方式,评估指标包括消毒隔离、环境管理及护理安全3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护理形式、病房管理、护理态度4方面,满分100分;满意:>80分,一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大样本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骨科外来器械无缝隙护理管理分析

在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水平的影响作用下,越来越多高端的手术器械开始应用于临床中,然而因高端的手术器械具有比较高端的价格,且现阶段医院正逐渐扩大医疗服务,明显增高了对高端手术器械的需求量,因此,部分医院开始选择对所需要的医疗器械进行租赁[1]。外来手术器械就是指医院在医疗供应商那租赁的手术器械。虽然租赁手术器械的成本比较低,然而由于多家医院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使用,无法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各个环节,在各医院中不断流转,对器械的清洁程度各不相同,因此较易导致医院感染情况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安全,所以医学界对上述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2]。为实现对外来手术器械质量的有效控制,使因手术器械导致的医院感染的发生得到控制,需要加强对手术器械质量控制方法的积极探究[3]。遂本文主要探究对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具体方案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8年2月~2019年8月本院运用骨科外来器械进行的160台手术,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台。其中主要包括精细类器械、管道器械及钳类器械等。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予以比较。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给予对照组无缝隙护理管理,包括:(1)将程序化的管理规程制定出来:手术室需要将外来器械使用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做到规范化管理外来器械。按照相关规程对外来器械的准备、回收及使用等相关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实施护理责任制度,防止护理人员之间发生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通过规程的制定能够促进护理人员的重视度有效提高,督促其将各项护理操作正确完成,使工作的严谨性得到保持。(2)对外来器械进行合理选择:手术室需要对外来器械进行谨慎选择,对外来器械的经济性和质量进行综合考虑。同时,需要对较固定的供应商进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需要对供应商的资历和信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使外来器械的质量得到保证。(3)采供中心需要一体化管理所有的供应商:手术开始之前,医生应当按照相关需要对外来器械进行选择,采供中心在进行归纳整理后再联系供应商,相关人员需要对出货单进行仔细核对,并对器械的数量进行核实,对各器械的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将第一道质量控制工作做好。器械灭菌以后需要将其送入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和跟台护士需要将器械交接工作做好,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对器械的数量进行仔细清点,同时再次检查器械的质量,如果器械存在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向供应室告知,供应室确认以后对异常的器械进行更换,以便使由于手术因素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减少。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初步清洗器械,然后初步分类后将其送至供应室进行妥善处理。供应室需要详细的清点所有回收的外来器械。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植入患者体内的外来器械数量进行仔细记录,并将相关器械合格证粘贴在患者的病历本上。外来器械跟台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资格证,否则不得进入手术室。1.3观察项目。对比两组术后感染发生和各类医疗器械质量评分情况,其评分标准按照100分制进行,评分越高表明医疗器械管理质量越高。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表示方法为“[n(%)]”和“x±s”、检验方法为“χ2”和“t”,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为6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7.50%(6/80),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为13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6.25%(13/80),可见,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2对比各类医疗器械质量评分情况。见表1。

3.讨论

查看全文

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自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76例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措施的区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95例,男性48例,女性47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3±3)岁,其中Ⅰ级手术患者24例、Ⅱ级手术患者35例、Ⅲ级手术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81例,男性42例,女性39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3±3)岁,其中Ⅰ级手术患者19例、Ⅱ级手术患者28例、Ⅲ级手术患者33例。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于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排除标准:严重精神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失访者。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时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术前通过对患者进行询问、病例调查以及过敏试验等方式对患者过敏史、手术禁忌证进行确认,同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采用自制机体状况评估表对患者机体状况进行评估。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并对患者进行相关体毛刮除、去除金属物件等工作。术中对患者行全程无菌手术,并确保室温适宜,并按照严格规定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消毒,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关注,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全程无缝隙护理[2]。①成立全程无缝隙护理小组。有护士长牵头成立护理小组,包含1名组长与4名组员,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制度。在手术护理中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并对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情况进行动态监测。②术前评估:患者在行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整体状况与生命体征进行术前评估,同时针对患者病历资料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患者无手术禁忌证以及过敏史。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宣教,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形态进行手术治疗,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③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全程对患者进行陪同,并且在手术前需要与医师与麻醉师进行信息核对,做好对患者的相关保暖工作,确保患者手术中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在手术中需要及时为医师提供各种必要物资,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④术后护理:患者完成手术后,需要将其送回病房,并对床管护士就手术方式、手术情况以及相关护理等内容与其进行详细交接,并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对患者术后监测。1.3观察指标:①2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对2组产妇经过护理后的焦虑度和抑郁度进行评分。SAS评分>50分表示患者处于焦虑状态,SDS评分>53分表示患者处于抑郁状态。②2组患者对比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③2组患者对比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肾上腺素、皮质醇、血糖、心率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护理前,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患者对比手术指标: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2组患者对比应激反应指标: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导致还手手术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为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可加大患者的疼痛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同时增加了患者的消极心理情绪,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全程无缝隙护理通过对护理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加强对人员安排等措施,对患者围术期等环节进行无缝隙衔接护理,从而使患者对自身病情、治疗措施等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增强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降低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预后[3,4]。

查看全文

手术室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全程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12月在我院手术室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S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全程无缝隙护理;效果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新方法,主要以完整性和连续性及无缺陷性护理为目的,更好地满足患者医疗及心理要求,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1]。近几年,我院发展迅猛,开展了一些较为复杂的高难度手术,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院将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12月在我院手术室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7.6±11.5)岁;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6.4±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查看全文

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分析

手术室护理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若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能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1]。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次主要对我院120例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6.03-2017.03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年龄在31-69岁,平均年龄为(48.5±3.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33例,女性患者有27例,年龄在30-70岁,平均年龄为(48.2±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没有差异性(P>0.05),可进行分析比较。1.2方法。观察组进行全程无缝隙护理,手术护理: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划分手术室区域,严格管理手术器械以及药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未使用以及已使用的手术器械等,并采用明确的标识,医护人员尽量减少在手术室的走动,各个区域内设置隔离屏障且明显,确保无菌操作。护理流程为体位、给氧、通道、配血、置管、皮试、记录,若有休克现象要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心理护理:术前和患者及家属友好沟通,给其介绍手术的具体过程,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护理,主动和患者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疼痛。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3观察指标。心理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情绪越差;详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对以上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选用%表示,计量资料选用(x±s)表示,组间展开t或者检验;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则P<0.05。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心绪不安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对照组患者心绪不安6例,胸闷5例,头痛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相比有差异性(P<0.05)和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查看全文

骨科无缝隙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2014年我院共对200例骨科外来器械进行了研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管理,即外来器械送达医院后直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完成后直接送往手术台备用,使用完后由本台器械护士简单清洗打包,并通知厂家接收。

查看全文

无缝隙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症监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其中实验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0.45±2.21)岁;原发病:2例脑出血,3例脑梗死,5例重症颅脑损伤,6例血气胸,2例颈椎骨折并截瘫,10例大型手术后患者,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他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2.23±2.26)岁;原发病:1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4例重症颅脑损伤,7例血气胸,1例颈椎骨折并截瘫,11例大型手术后患者,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他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予以无缝隙护理管理:

(1)构建无缝隙管理模型: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科内护士对ICU疾病的认知度。自制住院患者需求调查问卷,对患者反馈的问题予以统筹分析,制定策略性解决方案,明确分管护士岗位职责,定期开展指标考核,量化处理各种护理制度,构建个性化、全方位无缝隙护理模型方案。

查看全文

手术室无缝隙护理效果研究

手术室护理具备时间久、风险高、状况复杂等诸多特征。在手术室中,患者因对环境感到陌生,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消极心理,而上述消极心理均会影响到手术效果[1-3]。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实施目标在于开展护理服务时,找寻其中所存在的缝隙之处,以持续查找、不断堵漏的方式,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整个手术过程的流畅性。对此,本文主要研究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开展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收治的60例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收治时间2018年2月~2019年2月,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2±4.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5.9±4.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护理内容涵盖:核实患者相关信息,将手术流程介绍给患者,予以患者心理安慰。观察组患者予以无缝隙护理模式,主要护理内容涵盖以下内容:①患者至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和患者进行沟通,防止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4-5];②告知患者正确体位摆放,尽可能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在体位摆放过程中,需重视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整个动作应保持轻柔,提高患者的内心舒适度,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③在手术期间,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内容包括血压、体温、呼吸以及心率等,了解与观察患者肤色、尿量等指标,并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特别是局部麻醉时意识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④保持手术室温度与湿度,做好保暖工作,降低身体热量散发,防范手术期间产生低体温现象。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运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实施评价。满分均为80分,分数愈高,则代表患者心理状态愈差。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表1。

3讨论

查看全文

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究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手术应激反应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应激反应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7.70%,高于对照组的75.00%,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应激反应情况,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全程无缝隙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手术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其存在较高的风险性,若是稍有不慎,可能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有很多患者对手术质量要求较高,而手术室护理质量则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到手术效果[1]。因此,需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治疗,以此为手术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选取我院40例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所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全部患者经过检查,均符合手术要求。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9~81岁,平均(42.23±0.19)岁。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0~80岁,平均(43.14±0.2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1.2方法。对照组使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包括:术前访问与准备工作、术后病情观察工作。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方式:①建立无缝隙护理小组:由护理人员、护士长作为小组主要成员,通过分层管理方式来量化、明确各有关人员的职能范围,并对护理人员开展护理专业知识技能培训。②术前访问:清楚了解患者的病变部位、手术名称、病史等基本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术前准备内容与注意事项、成功案例、手术目的等。③创建优良的治疗环境:规范摆放手术所需的各种器械,在患者进入麻醉后,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保持在50%~60%;若是患者输血量过多、麻醉时间过长,应将其体温维持在36℃内。④术中科学摆放患者肢体:向患者讲述此种肢体摆放的意义与好处,并遮挡患者隐私部位,保持其体温的恒定性,控制好输液速度与输液量,观察各项生命体指标。⑤术后护理: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叮嘱其采用温水擦除、清洗皮肤上的消毒液与血迹,观察引流液的颜色与性质,并提醒患者开展功能性训练。1.3观察指标。(1)手术应激反应指标:进入手术室后5min,统一测定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等。(2)护理满意度:出院时,让患者填写由医院编制的调查问卷,100分为满分,100~80分即为非常满意,79~60分即为满意,59~0分即为不满意,按照患者填写情况,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总满意度=100%×(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4统计学分析。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x±)、计数资料行t检验、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