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效应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8:38: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封锁效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纵向合并的封锁效应诠释
【论文关键词】企业合并;经济分析;反垄断法
【论文摘要】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过于倚重市场份额,忽视其他市场因素的重要性;在使用买方力量、封锁效应等概念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其真实的含义;使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传导”等似是而非的经济概念;没有认识到市场细分等经济现象的存在。本文以商务部公告的案件为基础,对企业合并反垄断审查案件中经济分析概念和方法的使用进行深入地探讨。
自2008年8月《反垄断法》实施至2010年6月底,商务部反垄断局立案受理了企业合并审查案件140余件[1],其中经审查后决定禁止的合并以及附条件批准的合并共7件[2]。按照《反垄断法》第30条的规定,商务部反垄断局对外公告了全部7个案件的审查过程和审查结果。考察所有这些公告,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企业合并案件的反垄断审查方面已经逐渐进入角色,审查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审查仍有不少疏漏之处,尤其在经济分析方法的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一、市场份额高能否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划等号
在企业合并的反垄断审查中,市场份额无疑是反垄断审查机构最为倚重的因素。例如,在“英博公司收购AB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唯一理由是:“此项并购规模巨大,合并后新企业市场份额较大,竞争实力明显增强”[3]。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认为:“从横向看,此次交易很可能会对中国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审查机构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市场份额的最大意义,仅在于它为市场份额低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港。当反垄断审查机关发现企业合并后所占的市场份额很低,则可以断定其完全不具备控制市场的可能,可以批准其完成合并了。因此,使用这一指标,有助于反垄断审查机关提高审理案件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市场份额比较高的时候,市场份额则仅具参考意义,反垄断审查机关必须进一步考察市场的其他因素,才能作出最终判断。
小议企业封锁效应的经济问题
【论文关键词】企业合并;经济分析;反垄断法
【论文摘要】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过于倚重市场份额,忽视其他市场因素的重要性;在使用买方力量、封锁效应等概念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其真实的含义;使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传导”等似是而非的经济概念;没有认识到市场细分等经济现象的存在。本文以商务部公告的案件为基础,对企业合并反垄断审查案件中经济分析概念和方法的使用进行深入地探讨。
自2008年8月《反垄断法》实施至2010年6月底,商务部反垄断局立案受理了企业合并审查案件140余件[1],其中经审查后决定禁止的合并以及附条件批准的合并共7件[2]。按照《反垄断法》第30条的规定,商务部反垄断局对外公告了全部7个案件的审查过程和审查结果。考察所有这些公告,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企业合并案件的反垄断审查方面已经逐渐进入角色,审查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审查仍有不少疏漏之处,尤其在经济分析方法的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一、市场份额高能否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划等号
在企业合并的反垄断审查中,市场份额无疑是反垄断审查机构最为倚重的因素。例如,在“英博公司收购AB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唯一理由是:“此项并购规模巨大,合并后新企业市场份额较大,竞争实力明显增强”[3]。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认为:“从横向看,此次交易很可能会对中国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审查机构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市场份额的最大意义,仅在于它为市场份额低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港。当反垄断审查机关发现企业合并后所占的市场份额很低,则可以断定其完全不具备控制市场的可能,可以批准其完成合并了。因此,使用这一指标,有助于反垄断审查机关提高审理案件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市场份额比较高的时候,市场份额则仅具参考意义,反垄断审查机关必须进一步考察市场的其他因素,才能作出最终判断。
IPM电路驱动保护分析论文
摘要:介绍了IPM的基本工作特性和常用IPM驱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一个驱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实例。
关键词:IGB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PM(智能功率模块)PIC(功率集成电路)
智能功率模块(IPM)是IntelligentPowerModule的缩写,是一种先进的功率开关器件,具有GTR(大功率晶体管)高电流密度、低饱和电压和耐高压的优点,以及MOSFET(场效应晶体管)高输入阻抗、高开关频率和低驱动功率的优点。而且IPM内部集成了逻辑、控制、检测和保护电路,使用起来方便,不仅减小了系统的体积以及开发时间,也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适应了当今功率器件的发展方向——模块化、复合化和功率集成电路(PIC),在电力电子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三菱公司PM100DSA120为例,介绍IPM的基本特性,然后着重介绍IPM的驱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
1IPM的基本工作特性
1.1IPM的结构
IPM由高速、低功率的IGBT芯片和优选的门级驱动及保护电路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IGBT是GTR和MOSFET的复合,由MOSFET驱动GTR,因而IGBT具有两者的优点。
重大动物疫情处置方案
1总则
1.1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完善区重大动物疾病管理工作的机制,提高应对重大动物疾病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为了有效应对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流行,保障在疫病发生后能够迅速,准确地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发生疫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维护稳定、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依靠科学,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互相配合、快速反应、依法管理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粮食产业化发展挑战和对策
摘要:粮食产业化是保障国民生活的重要产业之一,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对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新常态下应用经济学理念,对甘肃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策略进行探究,要将实现全省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三农”稳定发展和实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的目标相结合起来。本文将从经济新常态视野下出发,针对甘肃粮食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对如何实现甘肃粮食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视野;粮食产业化;挑战;对策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粮食生产,加快以粮食产业化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是促进甘肃“三农”发展的战略重点。因此,研究甘肃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实践,探讨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针对甘肃发展粮食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不仅对解决甘肃“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甘肃粮食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各地实践看,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不平衡、整体处于处级水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太少,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现代科技水平要素参与粮食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程度不高。甘肃粮食产业化发展属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一)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活跃在甘肃粮食产业领域内的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数量也很有限,产业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和较强的产业优势。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关联产品开发乏力,仍停留在对粮食进行处级加工处理的层次上,深层次加工所需要的技术设备远远跟不上。并且龙头企业与农户协同能力不足,甘肃粮食生产以分散性种植为主,尚未形成集约化发展模式,规模化效应弱。此外,市场上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与规范,存在恶意竞争,粮食产业化发展缓慢。甘肃中存在的粮食龙头企业数量少,散户众多的现状,会产生巨大的交易成本,进而造成经营成本上涨,协调能力不足,散户集约效应较弱,导致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受阻。(二)粮食市场机制不健全。粮食市场化改革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最晚放开的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发育程度低,严重制约着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表现在:一是粮食消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目前粮食市场短缺的情况已得到彻底解决,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粮食生产面临着卖方的激烈竞争,这对粮食产业化的发展既是考验又是机遇,对粮食产品进行精加工、深加工,不断推出新品种、新花色,已经成为粮食产业化不可回避的任务。二是,粮食市场的主体能力不强,当前,粮食生产的主体依然是农民,而我国的农民大多遵守的是小农生产的规则,他们没有进行集约化的种植,所以就造成了我国当前粮食市场主体的散乱,另一方面,我国的粮食试产机制不够健全,所以对粮食市场没有统一的、科学的规定,导致这些散而乱的市场主体进入粮食市场以后,无所适从,导致粮食主体在市场中依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粮食市场的健全,也不利于粮食产业的发展。三是粮食市场环境不完善。粮食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粮食市场建设和运行中的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情况仍比较严重。(三)分销渠道长及渠道基础设施功能欠缺。在粮食销售过程中,中间环节越少,利润越高,然而现阶段甘肃省粮食分销渠道过长,具体而言,粮食产品从生产者开始,经过产地批发市场到批发商处,之后进入初级加工商与销地批发商,最后进入销售地批发市场,再由零售商进行分销,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考虑到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稳定合作现象。加上物流成本与竞争关系的存在,导致物流仓储成本支出增加。销售中间环节越多,利润空间越小,信息沟通也越难。因此,甘肃粮食生产加工商无法及时了解市场真正需求,若出现信息错误,生产加工商只能依据自身经验进行生产,极易造成供求关系失衡,导致生产者经济损失。
二、推动甘肃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当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疫情全球大流行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我省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专家研判今年秋冬季肺炎疫情暴发的可能性较大,且秋冬季又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将增加肺炎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防控难度。为积极应对2020年秋冬季我镇可能出现的肺炎疫情,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准备,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及省、市、市应对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情景构建方式,提出不同情景下我镇的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特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应对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应对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决策部署,按照《省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要求,加强我镇肺炎疫情控制的应对准备,通过预测疫情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构建不同情境模式下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肺炎疫情对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保障我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省病毒肺炎疫情应急预案(修订)》《省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市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重点工作的通知》《市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等编制。
朝核问题解决出路分析论文
[摘要]围绕着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已经举办了五轮,与会六方中的朝、美、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要寻找到解决朝核问题的出路,就必须对朝鲜选择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和目的有个清楚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必须对美国可供其选择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中国也必须为本国利益和地区的和平和安全考虑,积极发挥自己独特的建设性的作用。朝核问题一旦得到妥善、和平地解决,本地区的战略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朝鲜;美国;中国
要探讨朝核问题的解决途径,我们首先必须认识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和真正目的是什么,因为只有基于此才能判断朝鲜是否会弃核和在什么条件下才可能弃核。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可供美国选择的解决方案其实并不多,朝核问题的解决出路在于美国必须改变对朝一贯强硬和僵硬的政策。在朝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中国不是旁观者,中国拥有重大的战略利益。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应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促使朝核问题朝着有利于我国和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和真实目的
正如许多学者所言,朝鲜坚持发展核武器,确实可以给它带来很多的好处。比如,可以振奋国民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巩固现行政权体制,可以减轻不堪重负的军费开支,可以抵消韩国在经济和常规军事力量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威慑美国对朝鲜可能发动的军事入侵,因为迄今为止,美国还不曾对一个有核国家入侵过。人们都相信,如果萨达姆手里有核武器,美国就不会攻打伊拉克。最后,开发核武器还可以用作交易,不断地从美国、韩国等取得经济和能源上的补偿。
核武器一般被认为是大国的专利品,朝鲜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小国,为何不顾一切坚持开发核武器呢?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几十年来对它采取的敌视和遏制政策使然,是冷战的残留在东北亚保存至今的产物。
行政垄断危害
行政垄断由于以行政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具有普遍约束力力的政府规章,部门规章、命令、决定、决议等抽象行政行为来限制和排除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从本质上说,行政垄断是一种比较经济垄断影响更广泛、更持久,危害更严重的不法行为,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的统一、全面开发为基本前提,然而,行政垄断凭借行政强制力,以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的区域利益为出发点,分割市场,垄断经营,形成横向的地区经济封锁和纵向的部门垄断,直接阻碍和破坏全国性统一和开放市场的形成,造成社会各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从根本上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以改善国家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
(二)阻碍公平竞争秩序的形成。行政垄断以行政权为后盾,在现今行政权日益膨胀,其影响无孔不入的当今社会,实施行政垄断的部门,行业无疑占有了先天的优势,再通过地区性歧视待遇和部门性差别待遇等行政手段,直接阻碍企业之间,公民之间的自由和公平的竞争,与市场经济的竞争精神相悖,从而在一定的商品服务等交易领域限制甚至排除竞争,对公平竞争秩序造成了破坏性的恶劣影响。正如学者陈志成所说:“行政垄断是一种‘圈地式’的,排他性的特殊经营,在其垄断领域实施了市场禁入,通过种种排他性控制,阻止竞争对于(含潜在对手)的进入,妨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①
(三)滋生腐败,败坏社会风气。行政垄断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一定部门或一定地区的利益,它实施的负面影响之一便在于限制或排除竞争,扶植企业的依赖性,使企业不再把精力放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或服务质量以进行正当、合法的竞争,而是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费用用于游说和行贿,以一定的代价希冀得到行政主体的庇护和倾向性的政策,维护本企业在低水平下发展,这就必然产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既损害了行政主体应有的权威性和廉政形象,也使社会上群起效仿,败坏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行政垄断严重侵害了公众的合法权益。行政垄断的典型表现为:凭借行政强制力,人为控制产品生产和供给数量,固定相应的服务供应商,制造有利于自己“卖方市场”状态,维持大大高于竞争性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垄断性价格,攫取超额垄断利润,衍生一定的“特权阶层”。以损害“全社会”绝大部分人的利益来维持少数人的“特利”。凭借强制性的成本转移和不公平的价格损害公众消费者利益。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具有知情权,选择性和平等交易权,但在行政垄断面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被限定,丧失了自由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个人消费自由被剥夺,人们往往迫于形势只能选择“唯一”的“选择”,这侵害了公众的人身权益。德国学者路德维希·艾哈德认为“消费者的自由……是任何人不约侵犯的基本权利”。侵犯了这种自由,“应当算是一种反社会的暴行”。②
(五)行政垄断加剧了社会不公,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违背。社会主义不是同时富裕,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收入差距允许存在,但这要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凭借个人能力、学识及作出的贡献而体现的个人价值的差距,而不是凭借行政强制力所形成的行政垄断使有关部门和个人在非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获得高收入,高利润。在2001年人代会期间,朱镕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还存在较严重的垄断问题,还形象地用“银行加‘证(券)保险’,两电(电信、电力)加烟草,石油加石化,扫地的拿得不少”这句顺口溜说明了我国存在的行政垄断所造成的高利润、高收入行业(部门)。③行政垄断实施的主体借助行政权力对资源进行瓜分和占有,剥夺广大消费者利益而获得高额利润,从而实现本行业、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及其成员达致利益最大化。(六)行政垄断导致低效率,阻碍经济发展。“与秩序、正义和自由一样,效率也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美德。一个良好的社会必须是有秩序的社会,自由的社会、公正的社会,也必须是高效率的社会”。“既然效率是社会的美德,是社会发展基本价值目标,那么,法律对于人们的重要意义之一,应当是以其特有的权威性的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方式,实现效率的极大化”。④行政垄断实施者往往以为了提高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效率为借口实施其行为,但实质上,行政垄断不仅会浪费资源,导致经济福利的减损,同时也使规模经济效应难以形成,造成经济效率的低下。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西方公共选择学派的寻租理论认为:如果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而不是市场过程予以分配,那么就会导致人为的资源短缺,并诱发人们寻求这些短缺资源的活动,这种活动对社会的损害往往大于租金获得者的收益。行政垄断对经济效率的损害,还表现在行政垄断阻碍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发展规模经济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却由于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等行政垄断行为阻碍了我国规模经济的发展。首先,行政垄断使企业免受竞争的压力,不但产品市场配置低效率,而且还产生了另外一种类型的低效率,即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明显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即经济学上所称为“X效率”。使企业难以通过自身积累实现规模经营。但国外的X效率常产生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而中国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却由于有行政垄断的存在,垄断地区、部门缺乏竞争,因而根本就没有竞争压力,没有创新的动力与热情。其次,行政垄断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局限于狭隘的市场范围,企业缺少规模经营所需的外部条件。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范围和市场容易限制劳动分工和企业规模大小,只有当对某种产品的需求随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实际出现,大规模生产经营才有实际存在的经济意义。简言之,规模经济的成长需要以较大的市场范围和市场容量为前提条件。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如果全国市场统一起来,那么我国国内市场的范围是广阔的,市场容量也非常巨大,完全可以形成规模经济。然而,由于行政垄断的分割和封锁使全国形成了若干互相隔离的小市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局限于本地区、本部门狭隘的市场范围内,无法吸引到规模经济所需的巨额资金,原材料和能源,更谈不上“跨界”流通,销售和企业扩张。
探讨电子企业创立品牌的战略
面对我国电子企业品牌意识不断深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事实,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其发展壮大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技术封锁和打压。(1)知识产权壁垒。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2011年遭受“337调查”案件中,九成以上涉及专利侵权;2012年上半年,29起“337调查”案件中,涉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专利侵权案件共26起,占89.6%;(2)技术贸易壁垒。欧盟制定的技术贸易壁垒标准(高环保、高质量)越来越复杂,大大增加了我国电子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导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额下降。如2011年我国对法国、西班牙的电子产品出口额分别为96.5亿美元、38.2亿美元,同比下降5.5%、16.0%。
目前,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我国电子企业创立国际知名品牌遭遇严峻挑战的形势,我国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1我国电子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与发达国家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能够共同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同时,我国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便较好地解决当前我国电子企业面临的种种困难,进而促进国内电子产品国际品牌的创立。
(1)与发达国家企业结成战略联盟需要拥有吸引对方的优势,我国电子企业背依国内广大的市场支持,且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提升企业竞争力,使自己拥有吸引发达国家企业与其结成战略联盟的优势条件;
(2)我国电子企业在国际市场实力较弱,往往愿意寻求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企业为合作伙伴以促进自己的发展,而联盟中实力不对等却容易失败。因此,我国电子企业要精心选择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形成优势互补的效应才是战略联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拔尖人才组织交流
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除自己的主观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工作(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度组织化,每一个人都处在特定的单位、部门或组织中,从而构成了人才成长的具体环境。这在管理学中,被称为组织气候。邓小平讲“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见《人民日报》1985年3月8日1版)其中心意旨,就是要造成一种有利于拔尖人才成长的组织气候。本文就此发表一点浅见。
一、推心置腹,造成信息畅通的“大气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才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它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展现新的风貌。研究表明:现代人才具有对社会的强烈依赖、普遍专业化、智能日增和不确定性四大特点,其身上打着现代信息的深刻烙印。在现时,任何人如果不系统接受社会信息的熏陶,便无法成才,更不可能拔尖。因此,讲组织气候,第一位的是要保证信息畅通,包括组织对整个社会信息的顺利接受和组织内各成员之间信息的正常释放与接受。其中,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问题尤为重要。一个单位或组织,其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心眼不一,思路各异,就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信息自然难以沟通,其集体智慧便得不到充分发挥,显示巨大创造力的拔尖人才也就无从产生。可见,确保组织内部信息畅通的关键在于消除心理障碍。因此,作为领导者和人才管理部门,一定要以诚相见,推心置腹,遵循成才规律,恪守以下原则:
(一)信任性原则,或者叫做“用人不疑”
这是保持良好的开放式沟通,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前提。任何人都有自信心,都有荣誉感和成就感,都有干出一番事业的愿望。领导者在量能授职之后,就要放手让他们去干,让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奋力拼搏,争取成功。我国古代魏文侯、刘秀、曹操等用人不疑,传为佳话。今天,领导者坚信人才的创造力,并给予热忱的支持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中国乒乓球队在第三十八届男子团体赛中,队员陈龙灿在首战韩国选手时,连失三分,他很气恼。教练理解他的心情,决赛时让他第一个上场去碰最硬的瓦尔德内尔。并说,只要拿下一分,就算胜利。教练的信任使小陈心里燃起了一团火,他一上场就拼,竟把这个瑞典一号种子选手拼了下来,为中国队大胜立了头功。可见,领导和组织上的信任与支持,对人才的腾飞是多么重要!
(二)敬重性原则,即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