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8:13: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风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风湿

风湿骨病辨证论文

风湿骨病----现代医学理论认为,风湿骨病是由人体的肝肾亏虚,气血两虚,机体免疫下降受风湿性病菌侵袭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在中医理论中把这种炎症称痹症,把风湿病菌称为痹毒,由于这种痹毒在人体的体液中隐藏性极强。当常规药物发生功效时,它属于闭合状态。当药物功效过后,它又迅速游走全身,层层侵袭骨关节机制,因此一般的风湿骨病药很难达到彻底清除痹毒的效果,风湿骨病就无法被彻底治愈。

专家一致认为,治疗风湿骨病的原则应该是:专攻一点再及其它的抗痹毒原则,即首先清除痹毒,然后修复受损关节,促进人体营养元素的吸收,全面提高免疫能力。从而使人体风、寒、湿、邪从外而解,彻底治愈风湿病。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主要是由于人体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的前提下,复感风寒湿诸邪,使气血失运,经络痹阻而致。诸邪先后杂至,各有其特点:痛点不固定或游走性者为风;疼痛剧烈,痛处喜暖畏寒,屈伸不利者为寒,痛处固定,肿胀明显者为湿;痛处红肿灼热,喜凉恶热者为热。若日久失治,病邪深入于关节骨节,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继之而生,与邪气胶结,阻痹经络,留滞关节,则关节疼痛,肿胀,变形,僵直。可伴关节外多系统受损,关节病变主要表现在四肢大小关节,也可累及颈柱关节。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病理特点关节滑膜炎.本病侵犯关节骨和软骨,造成关节畸形,是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二者均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病范畴.

痹,是痹阻不通之意.本病一是由人体正气不足,二是由外邪侵袭,合而发病.

外邪侵袭如居处低洼,坐卧湿地,淋雨受寒等感受风.寒湿邪:亦或感受风热,与湿邪相合,或风寒郁而化热.诸气相杂,经络阻滞,而病为痹.风性善动,风邪甚则痹痛游走,寒性收引,寒邪甚则痹痛剧;湿性重浊,湿邪甚则痹困重肿胀;热胜则肿,热邪甚则痹痛红钟肿.

查看全文

针灸治疗风湿研究论文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中医学认为RA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而针灸可减轻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我院在近几年中应用针灸治疗RA的临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在本院专科病房与门诊选择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诊断标准。受试者在18~65岁之间,病级为1~2级,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1h,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抗风湿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活动期RA的标准,受试者排除明显心、肝、肺、肾等的器质性疾病,药物过敏史和晕针史,孕妇与哺乳妇女不纳入试验。受试者在3个月内未使用过二线药物。病人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病人的一般情况

组别例数性别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病期(例)病级(例)

男女ⅠⅡⅢⅠⅡⅢ

查看全文

针灸治疗风湿可行性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中医学认为RA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而针灸可减轻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我院在近几年中应用针灸治疗RA的临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在本院专科病房与门诊选择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诊断标准。受试者在18~65岁之间,病级为1~2级,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1h,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抗风湿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活动期RA的标准,受试者排除明显心、肝、肺、肾等的器质性疾病,药物过敏史和晕针史,孕妇与哺乳妇女不纳入试验。受试者在3个月内未使用过二线药物。病人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病人的一般情况

组别例数性别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病期(例)病级(例)

男女ⅠⅡⅢⅠⅡⅢ

查看全文

风湿性关节炎病探究论文

【摘要】风湿性关节炎当隶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主要是因风、寒、湿等外邪痹阻经络所致。该文从致病因素、病理环节、临床治疗来探讨痰淤在风湿性关节炎病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痰淤

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或风湿类疾病的简称,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肌肉、滑囊、肌腱及免疫系统等的一组疾病。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其发生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地区,与链球菌感染盛行地区一致。而风湿性关节炎在风湿病中占很大的一部分,据相关报道,目前我国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总数已超过1亿,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关节、肌肉等疼痛为主,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的系统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肢节痹病为多见,多以肢体经络为邪气所阻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麻木、灼热,曲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风湿性关节炎当隶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主要是因风、寒、湿等外邪痹阻经络所致。本文从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病因病机及其致病因素、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从痰淤论治作理论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就正于同道。

1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病理关键是“不通”,其致病因素皆可致痰淤

风湿性关节炎为慢性进行性过程,一般说病之始发,“不通”为其病理关键,所谓“不通”,指经脉气血为邪气所扰,运行不利,甚或痹阻不通。而“不通”的原因之一是经络中必有痰淤。在中医学中,痹病既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往往就是产生痰浊与淤血。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血管,血流无力,必停留而淤。”现代《中医病理》指出:“阳气一虚,无以化水湿,阳光不照,阴霾内生。”《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注曰:“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表明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风寒湿热等)都与痰淤密切相关。素体虚弱,肝、脾、肾三脏功能低下,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肌、四肢,脾失健运,产生痰饮水湿,阻塞脉络,影响气血流通而致痰淤。风、寒、湿、热等外邪在痹病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也是产生痰淤水饮的病理因素。叶天士云:“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经年累月,外邪留着,气血俱伤,其化为败淤凝痰。”《类证治裁》亦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2痰淤是重要的病理环节

查看全文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管理干预对农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以该院120例农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应用常规护理+护理管理干预)。研究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半年后关节疼痛评分(2.78±0.32)分相比对照组(4.94±0.35)分明显更低,生活质量评分(87.46±2.69)分相比对照组(80.30±2.77)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农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较佳。

[关键词]护理管理;农村;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等为典型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1]。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较落后,较多患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缺乏认知,因此,为保证治疗效果,有必要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2]。该院对农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护理管理干预,以探究护理管理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120例农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实验组60例患者年龄为42~70岁,平均(56.85±4.73)岁,男女分别为23例(38.33%)、37例(61.67%);病程为1~13年,平均为(4.32±0.23)年。对照组60例患者年龄为40~71岁,平均(56.79±4.68)岁,男女分别为24例(40.00%)、36例(60.00%);病程为1~12年,平均为(4.28±0.25)年。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1.2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给予患者用药指导、运动康复训练,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其心理疏导,尽量为患者营造舒适、良好的养病环境等。实验组6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护理管理干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患者,同时,在护理期间对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具体为:①组建护理管理小组:护理科室的负责人专门组建相关的护理小组,对组内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②护理实施:结合患者的疾病证型对其实施中医辨证护理,例如对于瘀血痹阻证患者,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睡前使用温水泡脚,并在睡前按摩涌泉穴,以调和气血,同时,给予患者相关的饮食建议,告知患者多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冬瓜、黄瓜、丝瓜等,忌食生冷辛辣等食物;对于寒湿痹阻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注重舒筋活络,可对患者使用针灸、拔罐等方法,并指导患者热敷关节疼痛部位,在饮食上,应多建议患者食用辛温发散的食物,如药酒、羊骨汤、猪骨汤、桂皮等;对于肝肾阴虚证患者,护理人员应建议患者多食用补益肝肾的食物,如鸡肉、芝麻、黑木耳、鹅肉等,忌食不易消化、生冷的食物,如西红柿、冰淇淋、田螺、牡蛎等;对于湿热痹阻证患者,应建议患者多进食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红豆、菊花菜等,忌食温燥、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芥末、辣椒、桂皮、姜等;对于肾气虚寒证的患者,可指导患者多对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按摩,多注意保暖,在饮食上,应建议患者多食用牛奶、瘦肉、鸡蛋、花生、大豆制品和鱼肉等高蛋白的食物。③护理监督:科室负责人应不定期对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未落实到位的,应督促相关护理人员尽快实施,对于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1.3评估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半年后研究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关节疼痛评分:选择VAS(视觉模拟评分)[3]法进行评定,最高分10分,评分越接近10分,即疼痛感越强。生活质量评分[4]:选择GQOL-74量表进行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即生活质量越高。1.4统计方法。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对比,,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措施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对工艺的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菌检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方法以《中国药典》2005版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运用统计的分析方法找出主因。结果生产中使用的包装材料是影响菌检不合格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有效方法控制包装材料的质量,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的一次菌检合格率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真菌;控制菌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由丁公藤、麻黄、桂枝、陈皮等27味中药材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等证。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是我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了控制产品质量,同时提高该产品的一次菌检合格率,本文对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方法验证,并对生产状况进行调查,找出造成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菌检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进行改进,最后检查效果。

1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验证[1]

1.1菌种

1.1.1菌种的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查看全文

风湿免疫病壮医药物竹罐疗法论文

摘要: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壮医常用外治法,广泛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疗效与内治法有异曲同工之效。负压吸拔、热敷作用、拔毒消肿、促进代谢、改善营养、通龙路火路气机、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壮医药物竹罐疗法遵循辨病施治理论,方中多采用祛风毒、除湿毒、散寒毒、消肿痛、通调龙路火路的常用壮药,如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枫、铁包金、宽筋藤等。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可作为多种风湿免疫病的外治手段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壮医药物竹罐疗法;风湿免疫病;治疗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壮医常用外治法,是用煮沸之壮药液加热特制之竹罐,再将竹罐趁热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广泛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疗效与内治法有异曲同工之效。即采用祛风毒、除湿毒、散寒毒、消肿痛、通调龙路火路的常用壮药,如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枫、宽筋藤等。将上述适量的药物加水煮沸,投入已制好的竹罐,同煮10min后取出备用,趁热迅速扣于选定的拔罐部位上,每次拔5~10min,第1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锋利的三棱针在罐印部位重刺3~4针,迅速取热药罐再在针刺部位拔罐。如此反复拔2~3次。拔罐完毕擦净后再用药巾热敷于拔罐部位。其负压吸拔、热敷作用、拔毒消肿、促进代谢、改善营养、通龙路火路气机、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可作为多种风湿免疫病的外治手段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一、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可作为多种风湿免疫病的治疗方法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操作规范:即采用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枫、宽筋藤等,将上述适量的药物加水煮沸,投入已制好的竹罐,同煮10min后取出备用,边拔边捞,甩净水珠,趁热迅速扣于选定的拔罐部位上,每次拔5~10min,第1次拔的时间可短些。第1次拔出竹罐后即用锋利的三棱针在罐印部位重刺3~4针,迅速取热药罐在针刺部位拔罐。如此反复拔2~3次。竹罐上出现的白泡多的可多拔几次,直至无白泡为止。每次取罐后要用消毒卫生纸擦净后再吸再拔。拔罐完毕擦净后再用药巾热敷于拔罐部位,药巾冷了再换热的药巾(药巾为干净的毛巾浸于上述药液,捞出拧半干即成)。疗程的第1天只敷不洗,第2,3天再用药液熏洗患处。急性病程者每天拔罐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慢性病程者每2天拔罐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3个疗程。适用于:滚克(类风湿关节炎)、隆芡(痛风)、令扎(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风湿免疫病的治疗。壮族民间早已将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中。

二、负压吸拔、热敷作用、拔毒消肿、促进代谢、改善营养、通龙路火路气机、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

查看全文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2例门诊患者,男17例,女25例;年龄32~67岁,平均49岁;病程1~13年,平均4年;早期患者11例,中期患者23例,晚期患者8例,全部患者按中医辨证原则分为:风湿性6例,虚寒型22例,痰瘀互结型8例,寒热夹杂型6例。

1.2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RA分类标准,具备以下各项中4项者即可诊断:①每日晨僵持续1h以上,时间超过6周;②3个或以上关节肿胀至少6周;③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超过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⑤有皮下结节;⑥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3]。

1.3治疗方法

查看全文

风湿性关节炎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健脾益气辨证

论文摘要: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脾胃关系密切,因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应以健脾益气,调补后天为主,同时还要结合临床症候随证施治,方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以侵犯四肢关节为主,而又无特殊疗法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尪痹”范畴。古代医家对“痹证”发病机理的认识,认为多由于正气不足,气血亏虚,腠理疏松,致使风寒湿等邪气杂至,而为痹患。大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或扶正益气、或补益肝肾、或益气养血;或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或清热利湿、疏风通络等。但纵观其效果,特别是远期疗效仍不佳。目前国际上亦没有较好的治愈方案,是世界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我跟师三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略有体会。

1.尪痹(RA)与脾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胃升清散精,在体合肉,主四肢。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脾虚使气血生化无源,肌肉不丰,四肢关节失养,久则筋骨血脉失去濡养,营卫失去调和,外邪乘虚而入,着于肌肉筋脉则发为风湿痹病。《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所以健脾和胃可促使脾胃更好的运化水谷精微,给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同时脾的升清散精作用,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输送至人体的四肢,以维持四肢的正常生理活动。从病因来看,《黄帝内经》很重视脾胃在痹证发病中的作用,认为脾胃虚弱,饮食失调,起居失常,可致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或痰湿内生,湿浊为患,复感外邪而为痹。由于脾胃虚弱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健脾和胃的治疗方法在补气养血、扶正固本以及抑制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故常用健脾益胃的药,如党参、白术、白扁豆、山药、黄精、炒麦芽、薏苡仁等,以补为主,兼攻邪,做到攻不伤正,补不留邪。如何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通过察舌、切脉,结合全身与局部的情况则有助于判断虚实的多寡,以决定攻补的尺度。

2.尪痹(RA)中医分型与治则

查看全文

类风湿关节炎分布研究论文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广西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取RA患者106例,采用SPSS(10.0)建立数据库及统计研究其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年龄、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gA,IgG,IgM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RA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上存在差异。中医证候在性别、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广西地区RA证候以湿热阻络最多见。在病程方面,肝肾阴虚病程最长。RA患者年龄较轻者证候主要表现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和寒热错杂证;年长者以痰淤阻络和肝肾阴虚为主。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idArthritis,简称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处关节慢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肿胀、疼痛、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其病理为慢性滑膜炎,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本病属中医的“痹证-尪痹”“历节”“白虎历节”等范畴。本病病因未明,西医缺乏特异性治疗。祖国医学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其特色在于辨证论治,而证候机制研究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及现代流行病学理论的指导下,收集106例广西地区RA病人的病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学处理和综合分析后,阐明广西地区RA中医证候分布及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指导临床辨证治疗奠定基础。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来源选择200001~200612期间,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06例RA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在广西地区居住5年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