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特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6:08: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风格特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风格特色

试探各民族舞蹈风格特色赏析

摘要:主要介绍了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七种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部分作品赏析。

关键词:汉族民间舞蹈;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傣族舞蹈;彝族舞蹈;朝鲜族舞蹈

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这七种民族舞。

一、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二、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查看全文

探索蒲松龄俚曲风格特色及影响论文

摘要:正如陈玉琛先生在《聊斋俚曲》一书中说:“聊斋俚曲乃是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而又独树一帜,它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体,成就了用俗曲讲唱大型故事的崭新事业,成为集我国历代说唱、戏剧之大成者。”俚曲是曲与诗相结合的文体,又是曲与戏剧融合一体的结晶,也是集歌、舞、乐于一身的妙笔华章。它在我国文学史、戏剧曲艺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珍品,它值得我们继承发扬与不断研究。

关键词:聊斋俚曲蒲松龄风格

聊斋俚曲是文人思维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文人思维与地方特色集于一体的独特的艺术品种。在三百多年的流传、发展过程中,它吸取了各种音乐文体的因素,又经过许多民间艺人的加工、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书兼二体”,即兼说唱与戏剧的风格特点。

一、俚曲语言方面的风格特点

蒲松龄的15部俚曲作品全部都是运用白话及其家乡山东淄川的方言土语写成的,语言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在那个年代,文艺创作都是以文言创作的,像聊斋俚曲用方言俚语写成的极其少见。聊斋俚曲音乐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其语言的大众化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使俚曲成为深受普通百姓喜爱的艺术文体。正如其子蒲箬在《柳泉公行述》中说的:“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说明俚曲为人民接受的普遍性。时至今日,在每年的春节等节日,蒲氏家乡淄川还有唱俚曲的传统节目。俚曲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通俗性

查看全文

探索民族舞蹈的风格特色及作品赏析

摘要:主要介绍了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七种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部分作品赏析。

关键词:汉族民间舞蹈;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傣族舞蹈;彝族舞蹈;朝鲜族舞蹈

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这七种民族舞。

1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2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查看全文

洛可可艺术风格特色论文

摘要:以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含义、渊源、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艺术品及服饰设计的赏析,意识到洛可可艺术风格为现代艺术家们提供着创作思路。

关键词:洛可可风格建筑与室内装饰家具绘画服饰

18世纪的法国是启蒙运动的时代,由于国家对工商业与文化实行奖励政策,促使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文学艺术也随之蓬勃与兴盛。经历了男性理性时代的法国人开始渴望柔和暧昧的女性化情感,尤其是没落的封建贵族们,他们从路易十四时期的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之后,开始追求奢侈享乐的生活,崇尚轻浮华丽的艺术,罗可可艺术便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的主流艺术和社会风尚。

洛可可艺术风格几乎侵袭了宫廷贵族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在18世纪,洛可可趣味是随处可见的,贝壳、草茎和花朵是洛可可样式最常采用的装饰母题;即便是一件日用器皿,也能感到是洛可可时代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洛可可风格渗透到法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不仅体现在绘画与建筑上,还涉及到音乐、文学等多个艺术领域。

一、洛可可建筑与室内装饰

洛可可建筑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由巴洛克式的富丽堂皇、气魄宏伟的宫殿转变为优雅别致的别墅与私邸,而且还处处体现了女性化的安逸、亲切和舒适的装饰风格,如室内的柱子与楼梯修长而小巧;天花与墙面间以弧面婉转相连;房间的角落砌成柔和的圆形。洛可可式室内装饰总体倾向自然主义,它将草叶、贝壳、石子、蔷薇和棕榈作为装饰题材,不仅用在墙面和天花板上,还用在栏杆、窗台、壁炉、镜框、门窗等一系列装饰构件上。此外,还在室内张挂绸缎的幔帐和晶体玻璃吊灯,陈设瓷器古玩,以显示主人的豪华与高雅。洛可可建筑与室内装饰多采用娇嫩明快的色调和富有光泽的色彩,并且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如墙面粉刷,多用白色、粉红色、嫩绿色、淡黄色等浅色调,线脚多用金色,使室内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由于在装饰上过于繁缛花巧,洛可可建筑与室内装饰的格调显示出过浓的脂粉气。

查看全文

剖析肖邦即兴曲创作特征及风格特色论文

摘要:肖邦即兴曲是肖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本文针对他的四首即兴曲的创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由肖邦本身的创作特征引入到他在即兴曲创作上的风格特点,并详细分述了四首即兴曲的创作风格特征。

关键词:肖邦即兴曲钢琴浪漫主义音乐风格

一、肖邦和他的即兴曲

弗雷德里克·肖邦l810年生于波兰(18l0~1849),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于9岁举行他首次公开的钢琴演奏,并早年即开始音乐会巡回演出,但最终他在巴黎找到了他的音乐之家。

“即兴曲”①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战的乐曲,即往往是一时灵感的流露。即兴曲是肖邦钢琴曲的其中一种体裁,他一共创作了四首,这种乐曲体裁丝毫没有确定音乐的性质。这个名称是舒伯特开始采用的。仔细地研究肖邦的即兴曲,就能发现,所讨论的这些小品既有不同于他所创作的其它体裁作品的特点,而且每首之间也各有特点。

肖邦的即兴曲创作与创作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与其它肖邦的作品一样,他的即兴曲旋律抒情流畅,具有丰富的歌唱性。他的即兴性首先表现为他的“自由速度”常出现在由快速跑动的音符所装饰的乐句中。肖邦的音乐常常会被这种即兴性的自由快速跑动的乐句装饰的很华丽,使音乐的进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查看全文

蒙古族舞蹈风格形成与发展探讨

摘要:舞蹈艺术作为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艺术门类,无论是民族舞还是现代舞,其都是在日常生活及劳动实践过程中演变、发展而来的。蒙古族舞蹈作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一类艺术形式,在展现蒙古族精神风貌以及文化渊源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是蒙古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重点对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形成及其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形成;融合发展

蒙古族作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具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及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蒙古族而言,其本族人民大多都能歌善舞,并且习惯于使用歌声及优美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或者抒发自身真挚的情感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而蒙古族舞蹈作为最能代表蒙族组民族精神的一类艺术形式,其舞蹈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在舞蹈种类方面也尤为丰富。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于艺术生活要求的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蒙古族舞蹈的舞蹈风格及舞蹈种类的融合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一、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一)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概述。舞蹈风格作为舞蹈艺术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对这一门类舞蹈的特点进行展现,而且在表现人们精神追求方面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民族舞蹈。蒙古族舞蹈作为我国民族舞蹈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种舞蹈类型,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吉林、黑龙江等蒙古族聚居地。对于蒙古族舞蹈而言,它无论是种类还是风格方面,都具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首先是舞蹈种类,对于蒙古族舞蹈而言,其有着非常丰富的舞蹈种类,例如筷子舞、盅碗舞、安代舞、查玛、科尔沁“博”舞、角斗舞、普修尔乐舞及圈舞等等。不同的舞蹈种类其在风格表现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来说,对于蒙古族舞蹈风格而言,具有粗狂豪放、沉稳大方、浑厚含蓄以及舒展豪迈等特点。(二)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形成原因概述。一般来说,所有舞蹈的形成都是从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演变而来的,并通过相应的艺术手段来对对其进行加工整理,进而形成多种多样的舞蹈类型。蒙古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就蒙古族舞蹈而言,其舒展豪迈、沉稳大方、浑厚含蓄的风格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与其长期的狩猎、游牧等有关,加上民族对于飞禽猛兽图腾的崇拜及宗教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才形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融合发展策略分析

查看全文

朝鲜族音乐艺术风格论文

一、朝鲜族音乐艺术风格特点一:独特的曲式

简单的曲式在朝鲜族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朝族音乐的影响极为深远。朝鲜族音乐中的三个乐句组成的是一种非正规的乐段,其多是由两个句式的单乐段发展而来,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其在乐感的形成和处理上都极具特色,例如朝鲜族音乐《农夫歌》中的第三句便是采用了前两句的部分内容,通过在节奏与音域上的变奏形成一种与前两句完全不同的音乐形式,完全不会使人生成重复、赘余的感觉,而其节奏上的独树一帜更是为其增添了一种新的听觉魅力。朝鲜族音乐的四个乐句组成的乐段是较为常见的曲式,《阿里郎》中第三个乐句是变换的演绎第一各乐句,而第四个乐句则是对第二句的变换演奏,将重复的乐句以不一样的节奏与音域形式表现出来是朝鲜族音乐艺术中极富自身特色的风格特点。

二、朝鲜族音乐艺术风格特点一:独特的节拍

朝鲜族音乐的节拍多数是三拍,三拍及三拍形成的复合拍6/8,9/8,12/8,18/8等复拍在朝族音乐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而这种三拍式的极富特色的节拍感是与朝鲜族语言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朝鲜族的语言中单词有鲜明的长、短音节之分,而在语言中的重音安排上往往形成了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形式,因而受朝鲜族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朝族音乐中采取了有鲜明的长短区别而又能使长短间的对比感觉恰当好处的三拍子节奏形式。朝鲜族三拍子的音乐艺术节拍表现形式在柔和自然的情况下完美的彰显了朝鲜族语言的自然美,因而朝鲜族人在音乐创造中极富智慧,在用歌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的同时为朝鲜族音乐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朝鲜族音乐艺术风格特点一:独特的调式

上平调、平界面调、下界面调、平调及界面调是朝鲜族音乐中最为常见的五种调式,五种不同的调式与汉族五音中强调的宫、商、角、徵、羽的五音调式极其相似,根据调式的色彩及功能的不同五种调式可以具体的分为平调、界面调等两大类。而形成朝鲜族音乐艺术风格特色的便在于朝鲜族音乐中对旋律的组织上与特色的民族语言的运用上。而调式与调式音阶中音级间的相互关系及音乐节奏的共同作用生成了朝鲜族音乐中极富特色的音乐艺术风格。而单独就朝鲜族音乐的调式分析可知,平调与界面调是朝鲜族音乐中最关键的两个调式,在平调类音乐中音阶多为大二度,即各音阶间存在的是纯音程与大音程的关系,如《青春歌》等突出的是一种明朗的听觉效果;而界面调式主要强调的是二度、四度的连接性质,从而使朝鲜族音乐在旋律上保有独特感,该种调式下生成的音乐多数是含蓄的,且将哀怨融合进柔和的声音中去让人灵魂随之萌生一种触动感,从而强化了朝鲜族音乐的撩拨听众情绪的魅力。

查看全文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地域性

民族声乐艺术如同琴棋书画甚至宗教、科学等文化形式一样,都是人类文化现象[1]。早期民族声乐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歌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歌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原始氏族的歌舞与歌曲,到周代春秋时期的《诗经》、《乐记》、《楚辞》等多部古代乐的歌词,再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均显示出我国古代相当发达的音乐艺术文化[2],也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溯源。在我国民族声乐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特征无一不打上地方色彩和地域性的“烙印”。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不仅在创作素材上,还是在歌调上均渲染出春秋时期各诸侯割据势力范围内的地域性风格特征。民族声乐根植于民族发展历史的“沃壤”,在其发展历程中,与各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有着强烈的关系,即地域自然环境、社会风俗、生活习惯、传统喜好、民族特性、审美情趣等因素对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存在重要的和直接的影响。各民族人民生活所处的地域环境是影响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根植性因素,其核心特质渗透在民族声乐艺术风格长期历史演进中,永不褪色,并使民族声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过来,不同地域环境的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又更好地塑造了地方特色。以我国民间声乐为例,民歌是民间音乐的根,民间音乐又是民族音乐的源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域环境差异大,且民族众多,因而我国民歌的品种、演唱形式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非常丰富、异彩纷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性风格特征。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地域性特征的探析,不仅有利于各种艺术风格的融合与交叉,而且对于促进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并使其在世界音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所谓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形式所体现的风貌、特色、气质等[4]。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是演唱者在音质、音色、语言、共鸣、力度、润腔、情感和音乐处理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我国民族声乐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演唱、教学实践,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独特、多样的音乐艺术风格类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欧洲传统唱法(美声)在中国的传播,各音乐艺术院校借鉴外来的优秀教学法,以美声方法演唱民族歌曲,培养了一批批高水平的歌唱人才,建立了新的歌唱体系,更加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但无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经历怎样的历史演进,其地域根植性却始终贯穿于其脉络体系之内,体现出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地域性特征。所谓“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折射出特定地域环境对人文素养的作用。音乐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无论在演唱形式、基调上,还是在内容、精神上都要受到当地地域的影响。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传统文化背景、人文心里因素、地方语言、民族性格等地域性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性,决定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多姿多彩[5],民族声乐艺术风格也因此烙上了地方环境特征的烙印,体现出一定的地域性。

一、民间歌唱风格的文化地域性

所谓民间歌唱,指由民间艺人、民间歌手演唱本地区、本民族乡土民歌的演唱方式。其演唱主要根据当地传承的民间歌曲、演唱方式即兴演唱。演唱者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声音训练,但能在本民族语言基础上吐字真切,唱出韵味浓郁、自然纯朴的歌声,基本保留本地区、本民族的原始风格与韵味,是最地道的“原汁原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专业作曲家、理论研究工作者所需要的珍贵原始音乐素材,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多为原始民歌或改编的新民歌,反映该地区、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我国以汉族居民最多,分布地域也最广,汉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地域性特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我国汉族民间歌唱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大致可划分为南北两种,北方民间歌唱声音豪放、高亢、明亮,唱高时真假混声,表现出激昂、率直、较多阳刚之俊;而南方的歌唱则委婉、甜美、圆润,常以真声为主,展现出绚丽、纤柔、偏于阴柔之美。汉族民间歌唱所表现出的南北艺术风格差异大致可追溯到我国先秦文化时期的《诗经》与《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十五《国风》便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15个地区的民歌,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受难的劳动人民寄予歌唱表达出激昂、直接的愤怨。北方游牧民族较多,草原民族的粗犷性文化对我国北方汉族民间歌唱艺术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反起源于南方长江流域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诗体,深受南方自然山水和巫术文化的影响,歌唱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独特的委婉、阴柔的地域特色。

二、民间说唱风格的方言地域性

民间说唱,实质是念白与歌唱在表演过程中交替进行,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说唱唱、说唱结合。我国民间说唱曲种繁多,目前曲艺现有六百多种,根据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格调以及演奏、演唱特点等。以汉族民间说唱为例,其内容可大致归纳为“弹词”、“鼓词”、“道情”、“琴书”、“牌子曲”等几大类。汉族的弹词、大鼓、渔鼓道情、牌子曲类、琴书、文场、走唱、板诵等,以及少数民族的“好来宝”、“赞哈”、“达斯坦”等深受人们的欢迎。然而,对民间说唱风格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人的口音,口中发出的音色、音调不同直接导致说唱艺术风格的不同,因而,民间说唱深受地方方言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方言地域性。我国地域广阔,且地形地貌复杂,高山劲水的地域阻隔导致人口聚居的方言差异性较大,地域方言特色强烈地影响着民间说唱艺术风格,其地域风格独特。被誉为“江南明珠”的苏州弹词,她那柔和的吴语、优美的音乐,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展现了吴地人文风格特征。江苏、浙江的民间小曲被带到广西,与广西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具有桂北口音风格的广西文场音乐。清光绪年间,长江下游地区的民歌小曲流传于中上游的叙州(今为宜宾)、泸州两地,融入四川方言,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口音的四川清音音乐。用汉剧唱腔中的(邦子)和(二黄),且由广州方言演唱的,流行于广东省各地和广西南部的粤语地区的粤曲,已经完全赋予了浓郁的粤味。发源于古曹州—鲁西南菏泽地区的山东琴书,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分割,山东地方口音和民间音乐的地区差异对山东琴书的不同影响,形成了南路琴书、北路琴书和东路琴书三种不同音乐的风格流派。由元、明清时期流行的各种“词话”发展而来的鼓词,并掺杂北方民间歌唱豪放、高亢、明亮的风格特点,在清后盛行于中国北方的地方大鼓,因地区方言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京韵大鼓”、“唐山大鼓”、“胶东大鼓”、“东北大鼓”等音乐艺术风格。

查看全文

整体形象设计大赛色彩/风格设计项目规定及评分细则

第二届全国整体形象设计大赛色彩/风格设计

项目规定及评分细则

项目规定

个人整体色彩形象设计包括:色彩形象设计和款式风格形象设计

A、个人整体色彩形象设计比赛规则:

1、色彩包括:头发染色

查看全文

舞蹈教学秧歌艺术特征解析

摘要:东北秧歌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是舞蹈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内容,所以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对于东北秧歌舞蹈的风格把握非常关键。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对东北秧歌舞蹈艺术特征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展现了这种民间舞蹈浓厚的地域风情,同时也进一步的挖掘了东北秧歌宝贵的教学价值。唯有如此,才能在自身将来的舞蹈教学及学术研究中,对东北秧歌的风格和特征加以把握,进行全面的教学实践,展现我国民间舞蹈秧歌艺术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东北秧歌;教学;舞蹈;风格特色

东北秧歌是我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民间舞蹈之一,不仅具备独特的审美风格,而且彰显出了特有的艺术特色。东北秧歌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总体呈现出了舞蹈动作潇洒、舞姿形态丰富以及舞蹈韵律鲜明的显著风格。因而,在舞蹈教学开展中,加强对东北秧歌风格特征的把握,将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东北秧歌舞蹈表演能力的提升,加强对秧歌舞蹈的诠释水平。

一、东北秧歌舞蹈动潇洒的舞蹈风格

东北秧歌的“稳、浪、俏、艮”是其最显著的风格特征,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要着重把握这几个风格要点。所谓的稳就是在舞蹈步伐中身姿的稳重大方,所谓浪就是舞蹈动作的夸张性,所谓俏就是舞蹈姿态的俊俏,所谓艮就是舞蹈韵律内在的劲儿。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对这几点的实践,就可以把握中东北秧歌动作的整体风格。在东北,舞蹈表演者生动的秧歌表演,主要体现在扭上面,所以在东北秧歌表演也被叫做扭秧歌,通过“稳、浪、俏、艮”形成了潇洒的舞蹈风格。东北秧歌非常注重手上的表演功夫,跟随着鲜明的音乐伴奏,进行不同的舞蹈动作的变化,使潇洒的舞姿更有韵味。此外,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主要集中在走、跳以及跑这几个步伐类型上,所形成的舞蹈动律各不相同,但总体呈现出了洒脱的舞蹈风格。比如,在走步的舞蹈动作中,注重舞步的扎实和稳重,动作幅度适中,将东北民众生活中大方豪爽的步态风格巧妙的融合在多变的舞姿中,形成了洒脱、大方的舞姿风格。东北秧歌中走步的类型也是非常丰富的,有踢步、颤步、矮子步、顿步等等各种舞蹈步伐,共同构成了秧歌舞蹈洒脱的舞姿。另外,东北秧歌跳的步伐也很丰富,有跺步、吸腿跳步等舞蹈步伐,则比走步的舞蹈风格更为强烈,这类舞蹈动作往往营造出的热烈的舞蹈氛围。而跑的步伐,则更为欢腾、热闹,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配合着不断翻飞变化的手绢,在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和道具表演技巧的配合下,将东北秧歌潇洒的舞姿更加精彩纷呈的展现出来。

二、东北秧歌舞蹈动作丰富的舞姿形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