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6:01: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风格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风格

艺术风格对女装风格影响论文

摘要:艺术和文化上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在人们的服装风格上反映出来,尤其是女装的风格总是与一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哥特式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女装风格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流派,它们表现在建筑、美术、音乐、文学及染织艺术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产生影响。在欧洲的艺术史上哥特式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地影响到同时期的服装风格。

一、四大艺术风格的特点

哥特式艺术风格“哥特式”原本是起源于一种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笔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顶,多尖的拱门,这些均可见于中世纪的一种以尖顶大教堂,特点为尖拱、小尖塔、垛墙、飞扶壁和彩色玻璃镶嵌等典型元素。这种风格影响到整个欧洲,反映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如绘画、雕刻、装饰、音乐等艺术形式上。其特点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

巴洛克艺术风格巴洛克代表了路易十四的精神。它具有气势雄伟、生气勃勃、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富丽豪华的风格。它把人类精神从古典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其沉溺于无边无际的、令人神往的梦幻之中。它一开始主要针对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后来,巴洛克风格影响到建筑、美术、音乐、文学及染织艺术各个领域。巴洛克艺术风格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

查看全文

艺术风格对女装风格影响论文

摘要:艺术和文化上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在人们的服装风格上反映出来,尤其是女装的风格总是与一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哥特式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女装风格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流派,它们表现在建筑、美术、音乐、文学及染织艺术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产生影响。在欧洲的艺术史上哥特式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地影响到同时期的服装风格。

一、四大艺术风格的特点

哥特式艺术风格“哥特式”原本是起源于一种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笔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顶,多尖的拱门,这些均可见于中世纪的一种以尖顶大教堂,特点为尖拱、小尖塔、垛墙、飞扶壁和彩色玻璃镶嵌等典型元素。这种风格影响到整个欧洲,反映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如绘画、雕刻、装饰、音乐等艺术形式上。其特点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

巴洛克艺术风格巴洛克代表了路易十四的精神。它具有气势雄伟、生气勃勃、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富丽豪华的风格。它把人类精神从古典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其沉溺于无边无际的、令人神往的梦幻之中。它一开始主要针对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后来,巴洛克风格影响到建筑、美术、音乐、文学及染织艺术各个领域。巴洛克艺术风格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

查看全文

中西影视形式与风格

首先我想说的是电影形式,即form.电影形式是指观众在看电影时所认知到的整体结构,也就是电影中各元素的整体关系系统。通常观众通过辨识电影中的元素来了解电影的意义。他影响着观众经验电影作品的方式。电影的形式中包含了诸多元素,有结构,内容,意义,表达内容的功能,执行形式的原则及叙事方式。这些构成了电影形式的整个关系系统。

纯粹形式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观众。例如,以字母A开始的字序可能按照英文字母顺序出现,于是出现AB,那么观众的期待往往被证实。那AB之后呢?许多人会说是C。一般的形式结构常以如此顺序下去。若是出现ABA了呢?这也许会让我们吃一惊他会使我们踌躇。但我们被这种形式所困扰时,同时会调整出新的期待。ABA之后呢?这里只有两种可能性ABAB或ABAC。猜中后者可能观众的期望得到满足,于是便自信的预测下一个字母。而猜中前者的就应该再放胆猜下。这个简单的游戏说明了形式吸引人的力量,一般观众绝不会让艺术作品的任何部分在眼前溜过,你会主动参与并合作,提出看法,在发展经验的同时,重新调整对形式的期待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中国早期电影里程碑之作《小城之春》出自诗人导演费穆之手,全片时间跨度只有5天,人物也只有5人。讲述了妻子玉纹出于道义照顾长期重病在床的丈夫礼言,不期与旧时情人志忱相遇的故事。从其结构内容来看,都很朴素简单。但该片打破了以前中国电影的叙事方式。尤以结尾志忱离开,而玉纹站在有着象征意味的城墙上,礼言蹒跚着来到他的身后,就这样,每个人都在自我和责任之间做出了痛苦的选择。结局貌似确定实际上又是开放的,是伤感的也是光明的。在1948年,这部片子的拍摄展现了费穆独特的视角以及对于电影所反映的深层次的探讨,虽然并不迎合当时主流思想,在今后却难以掩盖其光辉。

而在中国电影里另一个具有特色的电影形式便是武侠片。相比于内地,港台地区的武侠片可能更令人印象深刻。上世纪60年代武侠片开始展现出辉煌并在随后几十年中长盛不衰。期间诞生了胡金铨,张彻,等武侠片大师。而邵氏公司对于武侠片的运作模式也对其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港台经典武侠片上,往往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风格和多种戏曲元素。在武侠片中内容多以惩恶扬善,锄强扶弱为主,故事情节一般以顺序展开。背景及音乐融合于武术的阳刚美中,展现了独特的画面美感。如胡金铨的《大醉侠》《龙门客栈》都是非常经典的武侠片。

尽管如今一些武侠片也已被盖上商业片的标签,经过眼花缭乱的包装,成为充斥在人们面前的爆米花电影。其空洞的内容,低俗的品味及毫无特点形式仅供观众娱乐消遣而已。这一现象其实商业化浪潮中难以避免的。

而相对于国外,好莱坞,欧洲电影及日韩电影引起我相当多的关注。由于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语言使用等的差异,中西方的电影不免存在着差异。电影风格的差异是在所难免的,而形式上的的体现值得探讨。

查看全文

剖析教育风格

与经济和政治体制转型同步的我国教育体制转型活动,在全球化运动过程中已走出“独白”时代,开始进入同世界教育进行全面对话新时代。[1]这种对话不单指各级各类学校走出去请进来进行教育大交流的学术活动方面,尤突出表现在引进的各种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及体制、专业设置、教材等在教育界引起的思想学术争鸣和各种教育实践与办学新路的试探之中。特别是近十年来各级各类民办和社区办学校的兴起所激发的竞争与争议,更促动了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大讨论,充分表现出这种对话带来的空前活跃新气象,必将使我国教育转型走向一个多元并举、自由开放新体制的繁荣绚丽前景,从而在世界教育竞争活动中后来居上,成为先进国家之一。当然,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非一蹴而可就。

正是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长期被忽略的教育风格问题现已条件成熟应当提出来进行讨论并厘定它的一般涵义,作为推动教育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正如人所共知,以往几十年里我们在计划经济和大一统政治模式上实行的是单一化的死板又封闭的教育体制。那千人一面、千腔一调的学校教育模式既死气沉沉又缺乏活力和创造性,当然也就培养不出各种世界级一流人才,自然没有什么教育风格问题可以讨论研究的。

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先进公共事业,众所周知是由人所建立、人所传授、人所受业,亦即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展开活动的,其根本目的和宗旨便是尽可能广泛和众多地将一代代幼童和青少年培养成适应时代生活发展的多智能多技能的新人,进而全面提升整个民族的知识技能和良知心灵素质水平。而风格即人,人即个性。没有风格的教育是培养不出品格高尚、素质优秀、技能卓越的高水平人才的。学校教育只有办出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才有力量和发展前途。这正如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所说:“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与要求。所以他又说,“风格是力的塑造”,只有“有了风格,才可以实现你的目标”。[2]由此可见,风格对于教育是多么重要。风格概要地说是由多元素综合组成的力量。它既是艺术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中外古今名校都是有自己独特个性和教育风格的。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耶鲁、斯坦福,法国的巴黎高师,德国的洪堡、波恩、法兰克福(研究所与大学),日本的早稻田、东京,我国早期的北大、南开、清华、复旦、无锡国专以及育才、格致等无不如此。一般地说,一所名校所具的独特教育风格及魅力是通过创办人、学校主持人、众多教师和学生长期共同努力奋斗才逐步形成的。其中包括学校体制和专业、课程设置之设计、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秩序和教师延聘任用之确立和规定等许多内容,且均要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质而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办不出什么特色,也就不会有卓尔不群的教育风格。

这种精心独特的设计和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展开横向比较研究,同同类学校进行竞争的过程,因而独特教育风格之形成也是不断展开竞争的结果。世上著名学校无不是在这种设计和竞争双重努力下育成其独特教育风格的。法国高师不断推出思想家,德国洪堡和法兰克福学院与研究所专出学者型思想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成了杰出经济学家摇篮,它们都在学术思想上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凡此等等,细加观察即可知他们在办学过程中如何懂得扬长避短精于设计的用心。不无遗憾的是,我国目前教育竞争虽甚激烈,但在体制和专业设计上用心甚少,有的只在楼房、校园等硬件上下力,只有少数学校开始在软件如体制规划、校风校训之培育和人才招聘引进等方面进行调整改革,所以要在全局上形成全方位改革、展开以学科见长、名师出众、校魂幡幡的正面价值竞争和教育风格各领风骚的局面,还须待以时日不断奋斗才能达到彼岸。

教育风格虽由诸多资源要素综合组成,然其核心和具生命个性活动力的要素则是能统率各种元素和聚合全校师生力量构成一种创新探索风气的教育精神。如人共知,当年蔡元培先生便是用古今中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自主精神延揽各种不同政见与学派的学者和教师发挥各种学术优势,汇成一股思想学术力量,[3]使北大在其时教改中走在前列而打下了坚实的名校基础扬名全国的。这类例子见诸中外名校史上多不胜数。可见,我们今天搞排行榜、争座次、搞统考积分和出版发表率等量化制,只是学到人家的皮相而非其有血有肉之灵魂,实质性价值极有限,一时争到的名次并不为人折服,日后如何更难逆料。与其如此,不妨扪心自问,我校有否和有怎样的教育精神能独立行世,与人比肩?我们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及教师配置和特长哪些占全国领先地位,并可与国外名校一比高下?我们有哪些专业学科形成了有自己观念方法和作风学派群体?培养出的人才即教育产品有多少是各行业中的顶尖英才,可以入于国家及国际级的行列?若只是在所谓量化指标上做文章,说我校有多少正副教授,多少博士硕士生及其授予点,而回答不了上面的问题,则不啻一张没有意义与价值的菜单而已。

当然,教育风格按怀特海所说,作为一种思想和美的创造性魅力,是个具有融真善美为一体的普遍性品格范畴,不局限于一所学校,而同时也可指某项专业和学科以及教师个人,大而言之还可指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状态。

查看全文

透析教育风格

与经济和政治体制转型同步的我国教育体制转型活动,在全球化运动过程中已走出“独白”时代,开始进入同世界教育进行全面对话新时代。[1]这种对话不单指各级各类学校走出去请进来进行教育大交流的学术活动方面,尤突出表现在引进的各种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及体制、专业设置、教材等在教育界引起的思想学术争鸣和各种教育实践与办学新路的试探之中。特别是近十年来各级各类民办和社区办学校的兴起所激发的竞争与争议,更促动了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大讨论,充分表现出这种对话带来的空前活跃新气象,必将使我国教育转型走向一个多元并举、自由开放新体制的繁荣绚丽前景,从而在世界教育竞争活动中后来居上,成为先进国家之一。当然,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非一蹴而可就。

正是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长期被忽略的教育风格问题现已条件成熟应当提出来进行讨论并厘定它的一般涵义,作为推动教育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正如人所共知,以往几十年里我们在计划经济和大一统政治模式上实行的是单一化的死板又封闭的教育体制。那千人一面、千腔一调的学校教育模式既死气沉沉又缺乏活力和创造性,当然也就培养不出各种世界级一流人才,自然没有什么教育风格问题可以讨论研究的。

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先进公共事业,众所周知是由人所建立、人所传授、人所受业,亦即围绕着人这个中心展开活动的,其根本目的和宗旨便是尽可能广泛和众多地将一代代幼童和青少年培养成适应时代生活发展的多智能多技能的新人,进而全面提升整个民族的知识技能和良知心灵素质水平。而风格即人,人即个性。没有风格的教育是培养不出品格高尚、素质优秀、技能卓越的高水平人才的。学校教育只有办出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才有力量和发展前途。这正如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所说:“教育所要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以及一种特殊的知识。”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与要求。所以他又说,“风格是力的塑造”,只有“有了风格,才可以实现你的目标”。[2]由此可见,风格对于教育是多么重要。风格概要地说是由多元素综合组成的力量。它既是艺术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中外古今名校都是有自己独特个性和教育风格的。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耶鲁、斯坦福,法国的巴黎高师,德国的洪堡、波恩、法兰克福(研究所与大学),日本的早稻田、东京,我国早期的北大、南开、清华、复旦、无锡国专以及育才、格致等无不如此。一般地说,一所名校所具的独特教育风格及魅力是通过创办人、学校主持人、众多教师和学生长期共同努力奋斗才逐步形成的。其中包括学校体制和专业、课程设置之设计、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秩序和教师延聘任用之确立和规定等许多内容,且均要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质而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办不出什么特色,也就不会有卓尔不群的教育风格。

这种精心独特的设计和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展开横向比较研究,同同类学校进行竞争的过程,因而独特教育风格之形成也是不断展开竞争的结果。世上著名学校无不是在这种设计和竞争双重努力下育成其独特教育风格的。法国高师不断推出思想家,德国洪堡和法兰克福学院与研究所专出学者型思想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成了杰出经济学家摇篮,它们都在学术思想上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凡此等等,细加观察即可知他们在办学过程中如何懂得扬长避短精于设计的用心。不无遗憾的是,我国目前教育竞争虽甚激烈,但在体制和专业设计上用心甚少,有的只在楼房、校园等硬件上下力,只有少数学校开始在软件如体制规划、校风校训之培育和人才招聘引进等方面进行调整改革,所以要在全局上形成全方位改革、展开以学科见长、名师出众、校魂幡幡的正面价值竞争和教育风格各领风骚的局面,还须待以时日不断奋斗才能达到彼岸。

教育风格虽由诸多资源要素综合组成,然其核心和具生命个性活动力的要素则是能统率各种元素和聚合全校师生力量构成一种创新探索风气的教育精神。如人共知,当年蔡元培先生便是用古今中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自主精神延揽各种不同政见与学派的学者和教师发挥各种学术优势,汇成一股思想学术力量,[3]使北大在其时教改中走在前列而打下了坚实的名校基础扬名全国的。这类例子见诸中外名校史上多不胜数。可见,我们今天搞排行榜、争座次、搞统考积分和出版发表率等量化制,只是学到人家的皮相而非其有血有肉之灵魂,实质性价值极有限,一时争到的名次并不为人折服,日后如何更难逆料。与其如此,不妨扪心自问,我校有否和有怎样的教育精神能独立行世,与人比肩?我们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及教师配置和特长哪些占全国领先地位,并可与国外名校一比高下?我们有哪些专业学科形成了有自己观念方法和作风学派群体?培养出的人才即教育产品有多少是各行业中的顶尖英才,可以入于国家及国际级的行列?若只是在所谓量化指标上做文章,说我校有多少正副教授,多少博士硕士生及其授予点,而回答不了上面的问题,则不啻一张没有意义与价值的菜单而已。

当然,教育风格按怀特海所说,作为一种思想和美的创造性魅力,是个具有融真善美为一体的普遍性品格范畴,不局限于一所学校,而同时也可指某项专业和学科以及教师个人,大而言之还可指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状态。

查看全文

浅析诗词艺术风格

摘要:一生胸怀大志,具有高瞻远瞩的伟人视野和宏大雄伟的英雄人格,因而其笔下写出的诗词具有一种雄奇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种“苍茫大地,我主沉浮”的豪气与魄力。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和诗人,在继承古典诗词名家屈原、李白、苏轼、辛弃疾等浪漫主义诗人、豪放派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以共产主义者的胸襟将其发扬光大。本文侧重从雄、奇、豪、放四个方面来简要剖析诗词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诗词;艺术风格;雄奇豪放

一、雄

“雄”指诗词内涵宏大、强劲有力。诗词“雄”的内在表现就是其思想深度,这种思想深度表现为解放全人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政治远见和远大抱负。如写于1936年春的《沁园春•雪》,这是一首很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上阕中描写了北国风光的雄浑壮阔,在下阕批判了在中国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在《沁园春•雪》里抒发这样一种情怀,他把国家民族振兴富强的希望寄托在今朝风流人物——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身上,把祖国的大好江山和时代英雄相结合,使亿万人民对即将诞生的分外妖娆的新中国满怀憧憬。除了内在深厚的思想深度外,从始至终蕴含在其诗词中的那种英雄情结,也为诗词的雄浑风格增添了一笔光彩。众所周知,既是诗人也是军事家,这两种身份的结合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诗人和军事家的双重身份使其性格形成了两个方面: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儒雅奔放的浪漫气质。在这里,我们只谈他的英雄气概。的英雄气概代表着一种叱咤风云的霸气、无坚不摧的毅力以及勇敢无畏的精神。这种英雄气概或者说英雄情结,在一些刻画战争的诗词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而且在凸显这种英雄情结时,总是有意放在危急关头加以表现。如他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上阕中这样写:“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上阕刻画了一幅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危急场面,意在突出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作为结尾一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作者的英雄气概在词中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词之所以具有“雄”的特色,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思想深度,根本原因在于诗词涉及中国革命战争的本质。1929年2月率领红军在大柏地战斗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所以,他的那首《菩萨蛮•大柏地》其实是一首对党领导革命战争的颂歌。在这首词中,上阕描写彩虹飞舞、关山苍翠的自然景色,下阕则转向写战争导致的“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人文景观;上阕赞美彩虹等自然景物,下阕赞美革命根据地。激烈的战争过后,前村的石壁留下的是满满的子弹穿过时的痕迹。这些昭示着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的弹洞在作者眼里却成了让革命根据地看起来更显壮美的装饰。如此景象,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革命实践并深知革命战争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巨大威力的,才能看到、感知并加以描绘歌颂。

二、奇

“奇”指出人意料、与众不同、变幻莫测、以奇制胜。诗词的“奇”不单单是革命领袖的奇特想象,更是他这样一个革命领袖对定式的突破、对传统的创新、对客观世界的独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志向奇诗言志,诗词是人的志气最为强烈集中的表现。的志就是从社会结构上推翻旧世界,实现人类解放的宏伟目标。这种志气奇异非凡又雄伟博大。清朝诗论家叶燮曾说过:“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所谓风格即人格,要想写出宏伟的风格首先就要有宏伟的人格。宏伟人格的核心就是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远志气。这种古往今来无人可比的非常之志蕴含在诗歌中,给诗词增加了一种内涵上的崇高性和重大性。“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具有高瞻远瞩的伟人眼光和改天换地的伟大抱负。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中可以看到他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念奴娇•昆仑》),表现他像梅花一样谦虚质朴、无私奉献的广阔胸怀。以实现人类解放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一生都在锲而不舍地追求着。这种雄奇高远的志向正是诗词强大精神力量的核心,也是诗词变化莫测、雄奇豪放风格的形成原因。2.趣味奇趣味奇是诗词风格奇异的第二个内在因素。严羽说:“诗有别趣。”史震林云:“趣者,生气与灵机也。”所谓趣味奇就是指诗词别致新颖、充满生机与灵气。诗词中的奇趣来源于他的奇志。的奇志反映到他的诗词里就构成了诗词的奇趣,这种奇趣也是他诗中所描绘的鲜明画面中内在蕴含的灵气与生机的自然流露。因为这些人、事、景物都是常人所未经、未感、未悟,而所独经、独感、独悟的,故而散发出一种新颖独特的美学趣味。用两个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雪与梅来说明。在古人笔下,无论雪还是梅给人的印象都是一种冰冷清高的感觉,但笔下的雪与梅却与古人笔下的截然不同,他笔下的雪与梅是热的。《沁园春•雪》里的雪是热火朝天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卜算子•咏梅》里的梅是热情似火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再如写长征,常人都是以乐为乐,却是以苦为乐。别人眼里的长征都是艰险又充满磨难的,却把长征写成了一件乐事。如他的那首《七律•长征》诗,把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写成了一种独特的乐趣。还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沁园春•长沙》)等。这些诗词充满了战斗精神。以战斗为美、以创新为美的审美情趣给其诗词涂抹上了一种史无前例的奇异的战斗色彩。

查看全文

绘画艺术风格研究

摘要:恽寿平是清代初期著名的画家和理论家,不仅善于山水与花鸟,且有着诗书画“南田三绝”之称,是“清初六家”之一。恽寿平的花鸟画继承和发展了北宋徐崇嗣没骨画法,以其法为宗,重视师法造化,注重写生,强调笔墨,风格清新淡雅,提出了“摄情说”等绘画理论,给当时与后世的花鸟画风格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此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史论分析法,图文结合,研析恽寿平的绘画艺术特色,揭示其艺术风格在中国美术史中的独创性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恽寿平;设色;写生;摄情

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六中曾对“没骨图”有记载:“没骨图,李少保端愿有图……惟用五彩布成,旁题云:徐崇嗣画没骨画,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但取其浓丽生态以定品”。自徐氏创立“没骨花”之后,没骨发展流传至元、明两代时已逐渐失传,几成绝响,直到清代没骨画法在恽寿平的继承变革下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他的没骨法学徐崇嗣、赵昌的没骨法为宗,在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将用水与用色使用得恰到好处,创造出色染水晕法,且重视写生,把写意和写生相结合,主张师法造化和笔墨之外的意韵,极具独特性。恽寿平继承传统的同时并对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其发展变革成为独具特色的没骨花鸟画画法。恽寿平的艺术风格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探索的,在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进行研究。

一、以彩当墨

从唐至五代,王维、张璪、荆浩等人发展了水墨艺术。五代荆浩在《笔法记》里就论述了“六要”里面有关于墨的问题,发展了“以墨当彩”的水墨艺术,而从元代的“墨花墨禽”开始,“以墨当彩”就替代了“随类賦彩”的形色问题,这种手法一直到明末清初恽寿平的出现,则又使“以墨当彩”转变成了“以彩当墨”。恽寿平说,“幽淡原真性”。强调幽静淡雅的色调是画家真实感情的外化体现。与此同时,在古人用色这方面,他认为是有使用过于沉着厚重的或过于清淡飘逸的,但是不论是沉厚亦是淡逸,都不为一个正确的方法,若运色较之秾丽,则会消散画的气韵,而偏于淡逸,又会显得轻飘,只有找到一个适合的度,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极致的效果。其次,他也极为推许元代赵孟頫的古意色彩以及南宋赵伯驹的淡雅色调,曾评价他们的设色古澹淡雅又不过于艳丽,并且色调神韵适中,是极为好的。由此可见,恽寿平追求的是淡雅清澹的色调,也就是说在以色彩来替代墨色同时,他的绘画色彩基调是淡雅的,但他并没有排斥宋代院体花鸟画推崇的妍丽的设色格调,有史料记载了他曾为广霞所绘的“设色花卷”图,广霞评价其为“如玉环丰肌艳骨”。因而可见,恽寿平在设色方面的绘画风格,有偏好而没有偏见。他“以彩当墨”的形式实质上是一种文人画与院体画相融合的创新,将色彩融入到笔墨中,全以五彩缚染而成,表达出一种艳而不媚,丽而不娇的清新淡雅之气。

二、水墨致用,粉笔带脂

查看全文

彼得·多伊格艺术风格分析

图片在现当代艺的创作中使用非常广泛,是许多艺术家不可或缺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来源。英国艺术家彼得•多伊格(PeterDoig)的作品大多是充满想象与回忆的画面,他常常从电影画面与摄影图片中获得创作感受,那些似曾相识的记忆片段,通过艺术加工,以魔幻的非现实的画面呈现在观者面前,引起人们的遐思。他的画面中,色彩是充满幻想而独特的,肌理语言是丰富而让人赞叹不觉的,画面的意境充满神秘的非现实的气息。每个人驻足他的画作前,总是看了又看,不忍离去。这些看似熟悉而又陌生的风景,都曾经出现在观者的内心深处,引起人们的共鸣。

一、独特的色彩语言

多伊格的作品创作基础大量来源于其过往的照片,他利用图片混合记忆,形成了奇特的色彩效果。他的色彩是梦幻而敏感的,充满超现实的意味,似真非真,有强烈华丽的对比,也有温柔相似的融合。艺术家以隐喻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图像效果,让人联想起过往的记忆。他的画面探讨图片与记忆,真实与虚幻的关系,记载了时间的流逝,呈现出往昔的岁月与当下的混合,让人无法辨认。时间在这里停滞了,就如同观众的脚步驻足与艺术家的画前,仔细品味、斟酌,久久不愿离去。《Blotter》这幅作品,现在英国利物浦沃克画廊,这幅作品的来源是他的弟弟圣•恩丁冬天站在一个结冰的池塘上的一张照片。多伊格是在加拿大长大的,这张照片摄于加拿大。虽然是一张简单的户外场景,但是如同他许多作品一样,充满神秘感。模棱两可的题目《Blotter》,既指画中人物隐现于风景,与风景融为一体,似有似无,又指浸透在画布上的油画颜料。彼得•德哥艺术家们将眼中的世界通过自己的双手表现出来,这既是艺术家眼中看到的世界,也是心中的世界。画中,粉色的意味是浓厚的。上方的背景层是深色树林枝桠叠压在清冷的粉蓝色雪地上;中景是画面中最亮的一个层次,粉白色在这里竖起一道墙,将整个画面分成三块。近景,人物身穿蓝色上衣,戴橙色头巾。略深的粉蓝、粉红、粉紫相互融合,构成了结冰的湖面。画面由非现实的色彩,成就了迷离的氛围。画中男子的橙色头巾成为视觉的中心,与周围清冷的冬季色彩形成对比。周围景物的绘画是令人回味的颜色,各种含蓄的、灰的、粉的色彩层次分明,从湖面冰层下喷涌而出的水增强了冰面的反光,增加了画面的超现实性。艺术家以图片为创作灵感的来源,重组照片中的真实色彩,展现奇特的光影效果。他的风景不同于传统写实艺术,他有意拉开与写实主义的距离,运用个性化的隐喻表现手法,将创作意图与审美追求糅合其中,形成自己的色彩风格。

二、丰富多样的肌理语言

多伊格注重肌画面理语言的丰富性,他很善于使用不同材料,运用多样的绘画技法。用肌理表现记忆与现实,画面充满回忆的气息与迷离的氛围。他的肌理语言具有强烈的痕迹感与触感,敏感而耐看。他常常以逶迤蜿蜒的笔痕纵横于画面间,厚重的、大小不同的块状、点状颜料有节奏地散布在画布上。很多条状颜料是从吸管里直接挤出来的,刮刀涂抹,喷洒的点状肌理,多层做。不同形状、大小、厚度、质感的肌理营造出梦幻迷离的效果。多伊格的许多作品看起来并不是非常典型的加拿大风景,比如《滑雪者杰克》,原始创作资料是源自多伦多一家报纸上的日本的一个滑雪胜地的照片。照片原本是又长又窄的形状,让人联想到黑白卷轴画。艺术家在创作时,将长条形尺寸变为横向长方形,用两个木板拼接而成,如同镜子一般变形扭曲了原有的尺寸。在创作之初,艺术家在画面中画了与主题相关的一些人物,随后不断添加人物数量,达到上百个小人。这些小人是由颜料色点喷洒再加工而成。如果观众贴近画面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动作奇怪的人原来是正在努力学习滑雪的初学者。在这幅画中,艺术家将颜料甩和喷洒到画中,给画面增加了一层未曾预想到的层次,而这样的偶然效果也是艺术家想要的。原来的现实感觉不是那么拘束,这给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的机会。艺术家将现实从照片中移开,变成更为抽象的画面。画面中除了巧妙喷洒的点子之外,从灌木丛中向下流淌的色料似乎要涌向画面外。这些长短不一的水渍,既增加了画面的层次和丰富性,也富有当代性。看似随意的水渍都顺从一个方向向下流淌,幽暗的灌木丛环绕木屋,白色的雪地上穿插着橙色的滑雪道,远处窄窄的深红色的山脚下矮矮的横着一排木屋,与前景的木屋形成对比呼应。画面中的白、黑与红色营造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神秘感觉。将回忆与图片并行的策略是艺术家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神秘的画面意境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查看全文

莫扎特钢琴作品风格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第2位大师。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是他创作中重要领域,主要钢琴作品,有20多部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20首,还有变奏曲、回旋曲和幻想曲等。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莫扎特在歌剧中表现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显示在钢琴音乐中,如钢琴乐曲中不仅慢板主题气息、宽广、悠扬、婉转,恰似歌剧中的咏叹调,甚至那些轻捷绮丽的华彩经过句,也都是发自心底的歌唱。莫扎特钢琴演奏风格,以典雅,精致,纤巧,细腻而著称于世。莫扎特创造性继承、发展了阿尔贝梯低音写作手法,增强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国库泊兰古钢琴音乐中装饰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变了装饰音的形式,使装饰音不再仅仅装饰作用使之为旋律的组成部分。这种新的钢琴语汇创造,不仅形成了莫扎特钢琴音乐所特有的纤巧、优雅的风格,而且对19世纪波兰钢琴家肖邦也有很大影响。

《第十一钢琴奏鸣化曲》创作于1778年。1772年莫扎特结束旅行演出后,回到家乡萨尔斯堡任当地大主教宫廷乐长,为了摆脱大主教专横、粗暴、野蛮的压制,希望到别的宫廷谋求职位,于1778年随母亲再度赴巴黎旅行演奏,可是这位当年红极一时的“神童”,如今在巴黎上层社会却受到冷遇,谋求职位落空了,母亲在巴黎又去世了,尽管遭到这种种不幸,但他仍写下了5首优秀巴黎钢琴奏鸣曲,这些乐曲情感内容深刻,大都乐观、明朗,带有一种启蒙时期特有的自信和乐观,然而乐曲中却不时流露出悲哀的阴影笼罩着。这5首钢琴奏鸣曲也标志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完全成熟。

《A大调钢琴奏鸣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首乐曲,而上述莫扎特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及其特征,也充分体现在这首奏鸣曲中。《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由“主题和6个变奏曲目组成的变奏套曲”。主题:带有再现二部曲式主题的体裁风格,近似意大利西西里舞曲民谣特性,旋律朴实,明朗富有歌唱性。在性格_L更为内在而抒情,音乐的安详情绪接近了莫扎特的精神,而表现出温暖情感的深度是空前的。主题优美的行板,6/8节拍,A大调,附点的节奏,音乐时值基本上一拍一音,旋律有意简化,同音反复也为后面变奏留有余地。在主题的4个乐句中,前半段为8小节,后半段为10小节:每句前半旋律流畅抒情,每句后半音响加厚是和弦式陈述。而每乐句开始都以西西里舞曲特性节奏开始。主题的呈示部分与再现部分是歌唱性,中间部分主要是舞蹈性。整个主题是歌唱性与舞蹈性相互渗透各有侧重。从总的来看“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不能同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抗衡,尤其不能同悲枪,月光,热情比肩。但是在今天世界成千上万架钢琴,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乐谱,永远是放在一起的,肯定还要继续到下个世纪,只要人还是人,保有基本的人性……”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曲子总是互补的,就像大阳和月亮、树林和飞鸟、天空和大海、永远是互补的那样。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哪里摆着钢琴,哪里就一定有两位作家的钢琴奏鸣曲乐谱放在琴上,这叫做不朽。

演奏他的作品必须把握既含蓄、典雅,又玲珑剔透的音乐风格。具体地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旋律性极强。莫扎特的作品主旋律往往是简单而极富歌唱性的。弹奏时,应清晰突出,不能草草了事,每一个音符都必须弹得透而不燥,实而不硬,富有一定的韵味。

查看全文

服装风格论文:论服装流行个性化风格

本文作者:杨贤春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当许多消费者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无形中对流行服装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他们是否有这方面的意识,其结果都是这样。事实上,流行服装的潮起潮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周期。但归根结底它必须紧跟时尚的风潮才能使流行,它具有不确定性,虽有人为因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的力量,甚至还有民俗、宗教、地域等因素,这些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服装的流行。社会的意识往往决定着人们对时尚和流行的观念,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服装由以往共性的需求迅速地转变为对个性化风格的需求。特别是中国与欧美国家通过服饰文化的展示与交流,其服装流行的周期大为缩短,并从国际化、时代性的视野中接受了更多服饰文化的理念。在信息流的支撑下,中国女性在着装上更为大胆,敢于穿、敢于表达自己对服装流行的追求,敢于通过服饰文化去表现自己的个性。因此,中国女性在服装流行中不断寻找个性的美感,在她们的潜意识中其个性就是独立性的表达,不愿意被别人认为其在服装流行中是没有意识的人,更愿意做对时尚和流行自觉的人。无论是古典美还是现代风格,只要流行和喜欢,就愿意穿,甚至是与女性性别相悖的服装,因为她们是在追求个性服装中的自由。与男性服装相比,女性服装的款式变化多,色彩更加丰富,有人形容“服装是女人的世界”,这话虽有些过头,却也是实话,因为女性有着更多的挑选权利。所以,男性在追求服装个性表现上往往“以材取胜”,注重服装流行的材质和材质肌理,他们通常重视视觉感官上的感觉,在手感上有一种舒适感和新颖感,在款型方面强调和讲究自由、品质,有一种心理上的解放,能释放工作上的压力,且能通过服装流行去选择更随意的组合搭配,以此证明自己在服装搭配上的能力、创意组合能力。世界服装设计大师克里斯汀、拉克鲁瓦、吉尔、桑德尔、马丁•希等在评价自由的个性化服装时都表示认同,并认为这种个性化风格具有创意境界。实际上服装流行的共性和个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中国走进改革开放的春天里,现在的中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的服装流行大国。

服装流行中的个性化风格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如果从时代特色的角度去分析就不难发现和理解,这正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追求自我存在的“自我价值”,从而实现高质量的生活品质。人们以舒适、自由、轻松、活泼为目标,极力拉开与别人的距离,以此构筑自己的精神高地,以一种个性化服装表达方式来自娱、自乐,从中倾注自己的情感。因此,人们现在在服装消费中已非常理性,也就是说人们在消费观和消费心理方面的成熟使得其在价格方面更有自我控制力。正是这种现实、实际的观念和目光,为个性化服装流行提供了环境和空间,特别是那些简洁、明确的个性化服装更是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将以独特的魅力去征服消费者。实际上每一种风格的服装产品首先要在心理层面让消费者接受它、喜欢它,这是获得市场空间的先机。个性化服装风格既从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产生,又在国际服饰文化的流行中传播到各个国家。因此,服饰的交流会形成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从而形成新的个性化风格,特别是在时尚文化中,工业发达国家处于强势地位,并主导着世界时尚的文化流行。国外在个性化服装中所传播的“简洁是美”“和谐是美”“优雅是美”的观念,形成中外文化在服装中的交汇和撞击,它以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对个性化情有独钟的消费者。各种不同的个性化服装给中国的服饰带来一股清风,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每一次流行所刮起的旋风都会有大批的追随者,因为这种流行中所产生的文化深深吸引着他们,而这正是在不同时期由个性化服装所创造的形式。正如法国服装设计大师香奈尔所说的“设计师他只需要在适合的时候拿出合适的款式”,这就是对个性化的解读。个性化的服装风格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和推崇,那是因为人们在其个人心理中总有求新、求异的理想和希望。一旦设计师抓住某个细节,特别是把握流行趋势,并在设计主题上做足文章,那么这种经过深思熟虑且被提炼的简洁的个性化服装就会成为消费者追逐的时尚。也许设计师的高明就在于善于从消费者的期待和迷茫中给他们以最大惊喜,使其从迷失中重新找到感觉和方向,从而创造经典、创造新的个性化服装。香奈尔曾经这样评价:“时尚来去匆匆,而风格永存。”这就是说个性化服装,其实就是流行与时尚中的创新,它是人性化的高度提炼,顺应了时代和时尚的潮流。

服装的个性化风格需要叛逆的精神,敢于向反时尚挑战,如果没有“喜新厌旧”的思想,个性化风格就没有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讲,个性化是其自信的表达,而对设计师而言创造个性化风格,就是要使这种风格成为时尚,并以这种新时尚去引导消费者,使他们在社会共性审美和公众趣味中去发现属于自己个性的美感。因此,消费者和社会时尚总是互相交替,一方面消费者为彰显自己的生活风格去流行的潮流中体现其变异性特征,反映出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时尚潮流则成为了服饰时尚的先锋和开拓者,特别是最先到达的潮涌和浪花,以最快的节奏和速度引领着时尚。就像2010年意大利向世界推出的纨绔风格服装,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个性化服装,因为它把握了服饰流行的脉搏,以它特有的力量从另一种层面诠释了西方经济衰退的内因,唤起人们对复苏经济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讲,个性化服装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其重要意义,并表达出时尚的美感。服装的个性化和流行化如果从哲学的层面上讲,其实质是哲学的认识论反映,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设计师都必须有一种超前的认识,才能敏感地对流行进行预测,并在其过程体验时尚的美感。对消费者而言,以个性化服装去表现时尚的语言、感觉,以服装传达出内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设计师来讲,只有在时装流行的潮流中汲民族文化之精华,纳世界时尚艺术的风采兼蓄并用,才能折射出个性化服装的光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