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4:21: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分层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分层管理

党员分层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依据《党章》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组织关系在村级党组织的党员。

第三条农村党员分层管理坚持监督制约与发挥作用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根据农村党员的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自身特点,以村级党组织为单位,将党员划分为五个层次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第一层次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第二层次为村“两委会”其他成员中的党员、党小组长和是党员的村民小组长;第三层次为年龄在59周岁以下的在家无职党员;第四层次为年龄在60—79周岁的在家无职党员和长期外出的流动党员;第五层次为80岁以上的老党员和长期卧病在床无能力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第五条管理标准:

1、村党支部书记和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认真履行党员义务,遵纪守法,带头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上级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积极培养发展党员;带头推广新技术,带领群众建立增收主业;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每人联系3—5户贫困党员、贫困户,出点子,谋发展。

查看全文

金属医疗器械分层护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护理管理在外科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40名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器械进行常规护理管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对器械进行分层护理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进行分层护理管理的器械合格率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器械,报废率低于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器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技能掌握度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管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分层护理管理后外科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水平有显著提升,护理人员技能掌握更好。

〔关键词〕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分层护理管理

金属医疗器械多数需重复多次使用,易受到血液、脓液及组织液污染。污染物会在关节、齿轮、缝隙等部位存留,受到高温、高湿环境影响而导致生锈,继而影响灭菌效果、清洗质量。但由于器械质量直接影响治疗安全,因此,强化护理管理减少器械锈蚀十分重要。有研究认为采用分层护理管理对减少外科金属医疗器械锈蚀有重要作用[1]。本研究探讨分层护理管理在外科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40名为研究对象,男5名,女35名;年龄24~45岁,平均(32.19±3.90)岁;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7名,其他为护士长和护士。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器械进行常规护理管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对器械进行分层护理管理。1.2方法。1.2.1常规护理管理。首先将金属器械放入84消毒液内浸泡约1.5h,取出后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予以冲洗,并采用干布在器械表面涂液体石蜡进行防锈。对肉眼可见锈渍采用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物理方式为砂纸或钢丝球进行除锈,化学方式为锈渍器械取出后放入稀硫酸、盐酸内进行浸泡、除锈。1.2.2分层护理管理。首先依据护理人员自身学历、工作经验和能力分为3个层次,第1层为工作时间短和能力较差的护理人员;第2层为能力较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第3层为有管理经验、担任护士长等职务的护理人员。在对器械防锈处理时,第1阶段由第1层护理人员进行,主要工作内容为回收器械,并对器械进行检查分类等基础处理。将污染程度较轻的且不易生锈的分为Ⅰ类,主要有药杯、挂钩以及压舌板、探子等;将污染或锈蚀较为严重的分为Ⅱ类,主要物品为止血钳、持针器、扩阴器、吸宫条。第2阶段由第2层护理人员进行,同时对第1层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依据各种器械的分类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可分为两个班组进行Ⅰ类、Ⅱ类器械处理。Ⅰ类器械采用清水进行冲洗,然后采用全自动喷淋进行清洗。Ⅱ类器械要依据污染程度分别采用清洗液浸泡15min,配比浓度可调整为1︰200,采用此种方式去除脂肪、淀粉、蛋白质、单糖、糙面等,管腔内部主要采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锈渍器械可采用海绵及硬布进行擦拭,也可采用化学方式进行局部除锈。采用卫生棉签蘸清洗液后涂抹锈蚀部位,放置约2min,彻底刷洗,最后放入全自动喷淋清洗剂进行清洗,此阶段主要为清洁、消毒、上油、干燥。第3阶段由第3层人员进行。采用有光源的放大镜进行轴节、齿纹、油渍检查。判定质量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则要重新进行处理。最后由护士长进行每天抽查,对不合格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质量考核,设立奖惩机制。1.3临床评价。(1)比较两种管理方式器械的防锈处理水平。锈蚀:采用光源放大镜或肉眼进行医疗器械锈渍分析,锈渍主要分为显性锈渍即出现红色氧化铁,隐性锈渍即器械表现为亚光,出现金属氧化膜,即为不合格。报废:主要因为防锈不当造成的报废,其中有器械发黑、活动受限等。(2)分析护理人员技能掌握情况。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为主要项目,由护士长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技能掌握情况越好。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妇产科护理分层管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共计12名,均在我院妇产科工作,均为女性,年龄21~41岁,平均(33.5±5.9)岁;工龄14个月~18年,平均(8.6±1.2)年;学历组成:大专11名,本科1名。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40例(实施分层管理前),年龄19~42岁,平均(33.6±4.5)岁;疾病类型:宫颈炎49例,阴道炎58例,盆腔炎36例,子宫肌瘤15例,人工流产36例,剖宫产46例。选取2016年1—12月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40例(实施分层管理后),年龄18~44岁,平均(33.8±4.7)岁;疾病类型:宫颈炎48例,阴道炎54例,盆腔炎37例,子宫肌瘤17例,人工流产35例,剖宫产4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从2016年1月开始,该院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具体措施为:①明确分级方法:首先建立妇产科护理工作各项制度、操作流程、标准及应急预案等,为分层管理制定制度及考核标准。采取N0-N4分级原则,结合妇产科护士入科时间、工龄、综合能力分成5个层级,其中N0级第一阶段为3个月试用期人员(该院无此阶段护士),第二阶段为工作时间为4~12个月且无护士职业证书;N1级为1~5年注册护士,中专及以上学历,N2级为5年以上注册护士或1~5年护师,中专以上学历,N3级为5年以上护师或专科护士,大专或以上学历,N4级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大专或以上学历。建立护士分级管理档案,从业务知识、教学、操作能力、科研等各方面对各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②分组:根据护理人员情况将之划分成2个小组,每组由1名N3~N4级护士担任组长,将不同层级护士尽量平均分配到两个组内,5名不同层级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组别固定,由其在制定工作时间内对患者负责,展开整体护理。其中N1级护士辅助护理并跟着学习,接受上级护士的培训;N2护士负责为N1级护士培训、为病情轻的患者提供护理;N3级护士为年轻护士展开业务培训与教育,为重症患者展开护理;N4级护士全面把握护理工作,及时为其他护士提供帮助与指导。③培训:结合妇产科护理工作特征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护理部组织展开操作训练、专科讲课及护理查房。科室内应用“一对一”方式对护士分层培训,由上一层级护士负责对相邻下一层级护士培训。培训内容完全根据《四川省护士技术操作》中相应内容展开,包括临床护理工作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应急处理能力、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协助治疗、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服务能力;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技术操作、理论知识等。④适时调整:为护士制定合理、个性化的培训方法,定期展开医师、患者关于护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护士反馈,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

1.3观察指标

查看全文

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中国的市场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也加快了国内一批企业的发展步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大量跨国公司与国外企业参与到我国的市场竞争中来,如何提高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司财务分层管理的必要性入手,对财务分层管理模式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公司;财务管理;分层管理模式

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我国部分企业逐渐将分层理论应用到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分层理论主要通过将复杂的管理系统划分为多层次性的具体结构,一方面降低了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系统的运作效率。因此,对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公司财务分层管理的必要性

(一)传统财务理论与财务分层理论的比较

财务管理理论从建国之初由传统照搬西方财务理论阶段逐渐转变为如今发展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财务理论[1]。财务理论有着较为复杂的发展历程,在传统财务理论阶段,我国最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财务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政治性,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重视,财务管理逐渐作为单独的学科开始了对市场经济财务治理机制的探索。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理论与分层理论涉及到了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范围,具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但二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传统财务理论与财务分层理论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财务分层理论是建立在传统财务理论之上的,不仅是对传统理论的发展与延续,同时也对传统理论进行了合理的改良。从而构建了财务管理的基本框架。

查看全文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论文

1资料与方法

护理方法: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主要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进行基本护理,主要采取的制度是轮岗制和轮班制。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首先是岗位设置,根据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职称、学历和工作年限等分为不同的层级,依次为一级护士、二级护士、三级护士、四级护士。一级、二级和三级护士应该在护士长的领导和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一级、二级护士都应认真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正确、及时地按照医嘱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及安全输血制度,防止各类护理差错、事故;此外,一级护士还应该做好所分管患者的护理工作,落实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负责办理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手续,做好有关文件的记录工作;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出院时为患者做好出院健康指导工作;参与夜班值班;完成医院授权的其他工作。二级护士负责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负责科室内各类药品及器材的使用及保管工作,提前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做好所分管一般患者的护理,并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做好所分管危重患者的护理;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及时进行解释工作和改进措施,做好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办理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手续,做好记录工作;参加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护理论文,以提高护理水平;参与并指导护生临床带教工作;完成医院授权的其他工作。三级护士参加或主持本科室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组织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护理病例讨论;负责危重、疑难及一般患者的护理;协助护士长拟定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参与病房管理工作;协助护士长对病房出现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协助护士长制定本病房的科研、技术革新计划,提出科研课题,并组织实施;协助护士长负责本病房护士和进修护士的业务培训,制定学习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教学理论授课任务;完成医院授权的其他工作。四级护士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协助护士长把好病房护理工作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负责危重、疑难及一般患者的护理;协助护士长解决本科室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负责指导护理业务查房、护理疑难病例的讨论和护理会诊。协助护士长分析鉴定本科室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提出防范措施;协助护士长组织本科室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业务培训,拟定培训计划,编写教案,负责讲课;协助护士长制定本科室护理科研和技术革新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科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开展护理科研工作,每年至少撰写1篇护理学术论文;协助护士长做好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承担教学理论授课任务;完成医院授权的其他工作。各级护理人员均按照医院相关要求进行护理,履行各自的责任,按照要求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主要根据护师分层级管理模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士培训计划和组织方案,不断完善护士考核制度,实现考核制度和护士绩效制度的有效结合,把护士所护理患者的满意度纳入到绩效考核当中去,以此来提高护士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患者和护士之间的关系,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另外在护理时间的合理安排上,主要采用排班制度,根据护理患者的人数量,适当增加或者减少护理人员。

观察指标:①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②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护理安全事故。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对照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经检验,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查看全文

分层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某院工作的6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名护士)和研究组(34名护士)。对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管理,对研究组护士进行分层管理。管理结束后,比较对两组护士进行管理的效果。结果:接受管理后,研究组护士工作技能、职业素养及工作效率的平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对本组管理法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分层管理法应用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护士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分层管理法;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护士的工作量逐渐增加,这对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近年来,我院将分层管理法应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在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的过程中,我院针对实际情况对护士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其综合能力将其分配到不同的护理岗位,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其护理工作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探讨分层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6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33名护士)和研究组(34名护士)。对照组护士的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20.06±1.05)岁;其工龄为1~12年,平均工龄为(6.18±1.04)年。其中,文化程度为大专学历的护士有9名,为本科学历的护士有24名。研究组护士的年龄为22~41岁,平均年龄为(20.57±1.86)岁;其工龄为1~13年,平均工龄为(6.47±1.54)年。其中,文化程度为大专学历的护士有8名,为本科学历的护士有26名。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探讨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与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体现医院医疗质量的指标不再局限于针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而在于整体医疗质量的体现。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质量中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护士作为医院中的主要工作人员,其专业技术与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因此近年来大众对于护士护理水平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1]。护士分层级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为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其在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效果,本次研究针对我院的护士于2017~2018年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探索,并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开展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机构,由护士长进行管理,分析开展护理分层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的差异,共10名护士,其中包括主管护士1名、护士2名、护士7名,均为女性,年龄23~41岁,平均(31.5±3.5)岁,从业时间5年以上者6名,从业时间10年以上者4名,专科学历者6名,本科及以上学历者4名;所有护士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年龄、从业时间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1.2方法。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开展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明确护理的职责分工,由主管护士针对我院相关规章制度,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制定相应的职责安排表,并针对危及患者成立专门管理小组。同时要求护士长在日常管理的同时,对收集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反馈意见进行妥善处理,加强日常监督,根据自身职能与护理经验,要求不同层级的护士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专业化护理[2]。(2)构建考核机制,根据不同科室的职能需求,创建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并将护士的日常护理评分纳入综合考核的范围中,设置科学的奖惩机制,提升其积极性与危机意识,同时需定期组织提升训练,如举办专业讲座、外出学习考察等,做到与时俱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另外,提升自身护理能力还需耐心倾听患者意见,定期询问患者真实感受,以患者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1.3观察指标。观察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之间的差异,观察指标包括优质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件报告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及病房护理评分;满意度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综合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0。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比(xˉ±s)进行描述数据,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开展前护士优质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件报告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及病房护理评分分别为(87.45±12.25)分、(90.15±11.25)分、(88.75±11.08)分、(89.18±11.34)分、(88.35±10.95)分;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优质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件报告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及病房护理评分(95.68±12.56)分、(96.45±12.68)分、(96.18±12.02)分、(96.82±12.67)分、(19.57±13.04)分。组间对比,开展后显著优于开展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查看全文

分层次管理下临床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20名护理人员,年龄在20~46岁,平均年龄(27.5±1.7)岁。工龄1~25年,平均工龄为(9.5±3.9)年。职称: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47名,护士60名。学历:本科30名,大专81名,中专9名。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名。

1.2实验方法

(1)对照组:随机选取6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护士长跟据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进行工作分配。护士长制定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按照实际情况排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制度,根据个人工作量和需求进行弹性排班制,按照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行护理工作安排。

(2)观察组:护理人员分层次管理:护理人员管理采取分层次的管理模式,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划分,分为护士长层、高级和初级责任护士层及责任护理人员层,每级护理人员的负责对象为上一级的护理人员和下一级的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和执行各层级护士的职责,此外各级的护理人员还需要辅助上一级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工作,并积极指导下一级护士的护理工作。培训护理人员:充分利用医院设施条件,并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护士,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工作中的常规操作,护士长进行负责,具体由培训小组进行专门的指导。对护士长进行分层次管理:根据科室的情况进行护士长职责的制定,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合理使用科室的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者和有待进一步提高的进行搭配,使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完善科室激励机制:科室应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实行心理授权,增加整体护理人员的自信心,提高护理水平和能力,更好的实现自身和社会价值。

查看全文

护士分层培训管理模式探讨

现如今,随着临床医学的日益发展,护理工作在治疗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保证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医院必须要对护士给予管理培训,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让护士从态度、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相关方面具有更高的水准[1],进而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护士40名为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30.2±3.5)岁;另外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护士40名为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31.5±4.2)岁。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观察组实施岗位分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查看全文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使得护理管理模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也随着暴露了很多问题,例如在开展相关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原则,以及目前我国护理队伍的稳定性相对较弱,致使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较低等[1]。现阶段,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不成熟,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工作的质量,本文的对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与实施分层级管理的效果资料进行了搜集与分析,现报告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我院的70例护理人员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随机将这70例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5例,其中男5例,女30例;年龄21~38岁,平均(29.5±6.0)岁;研究组35例,其中男4例,女31例;年龄22~38岁,平均(30.0±6.7)岁,上述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详细护理内容如下:(1)设置工作:由护理人员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分为各类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而后以小组长与责任护士为核心展开各项分层管理活动。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经历、资历以及工作质量将这其分为3个不同的等级,各等级中的人员可根据其具体的工作状态及工作质量进行调换,以此来激发护理人员努力向上的积极性,达到整体提升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2)工作职责:医院内的所有护理人员应以护士长为中心,对其团队工作进行管理,各科室的护士长可根据其科室内小组任务的差异性,制定小组职责而后对小组进行管理与监督,以此来提高护理质量。与此同时,各小组的组长也应有一定的管理与监督能力,其可根据组内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调配,使之帮助患者可以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保障小组工作质量。(3)建立培训考核制度:由护长根据各小组的实际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培训内容,定期举办培训讲座或者是培训班对各小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储备能力与专业性,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4)制定科学的评估制度:由医院的各管理层对于护理管理评估制度进行制定,使之可有效的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若相关护理人员的评估结果为优,则可给予其一定的奖励;若相关护理人员的评估结果不理想,则应指出其问题,并督促其积极改正,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质量[2]。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护理质量,包括整体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以及护理文书。1.4统计学方法文中数据均以通过SPSS22.0软件的计算,计数资料表示为%,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用t进行检验,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