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4:03: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分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分布

频率分布教案

频率分布(一)

一、教学目的

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会就一组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步骤就一组数据列出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查看全文

复合二项分布研究论文

短期风险模型分为个别风险模型和聚合风险模型,个别风险模型是基于对个别保单和个别保单理赔分别考虑的,且总理赔量为所有保单理赔的总和。而聚合风险模型则视个别保单理赔的发生是随机过程,数学阐述如下:

记N是给定时期中保单的理赔次数,瓜是第k次理赔的理赔量,则s=X;十X:+…十寿表示这一时期的总理赔。理赔次数N是一个随机变量,取值为正整数。个别理赔量X,,X:,…也是随机变量,取值为正数。为方便起见,通常有两个基本假设:

(1)XI,X:,…是同分布的随机变量;

(2)随机变量N,Xl,X:,…相互独立。

S的分布依赖与N的选择,在文献【1]、【2〕、【3]中S的分布通常选为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这时S的分布分别称为复合Poisson分布和复合负二项分布。当E(N)=Var(N)时,Poisson分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E(N)<Var(N)时,选择负二项分布更为恰当。但当E(N)>Var(N)时,上述两种选择均不是很好,此时,取二项分布是合适的。

1复合二项分布

查看全文

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

漂流旅游是游客使用橡皮艇、皮船、独木舟、竹筏等无动力舟艇沿具有一定落差的溪流顺水而下,充分饱览沿途峡江风光,体验水流激荡带来的清凉刺激的一种旅游活动。漂流旅游具有明显的体验性、参与性、刺激性、原生态性、亲水性等特点,近年来正逐步成为国内夏季旅游的新兴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漂流旅游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漂流旅游地的产品开发方面[1-6],也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了漂流项目开发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8,9]、漂流旅游解说[10]和漂流景观敏感度[11]等实证分析上,但对全国尺度的漂流旅游开发、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量化等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研究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确保形成布局合理、开发有序的漂流旅游产品网络,是我国漂流产业从起步阶段向成熟阶段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使用统计方法对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均衡性、集散性等进行了定量化分析,运用ArcGIS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密度分析,并归纳了25年来我国漂流旅游景区发展的空间分布规律行业影响因素,探讨了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以弥补我国漂流旅游的研究空白,并对我国漂流旅游的健康高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数据来源

由于漂流旅游是新近出现的热点旅游产品,国内相关的统计和研究还属空白。在无法获得漂流旅游景区完整权威的数据情况下,本文主要是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询各地漂流景区名称与具体地理位置,并辅以报刊、媒体和旅行社行业咨询等渠道获得的资料汇总形成。那些没有经过批准,缺乏统一管理的机构,经营范围或纯自助性探险的漂流项目都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2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特征分析

我国国土广袤,气候与地理景观多样,地表形态、区域经济差异明显,导致我国漂流旅游资源在各地的分布与开发的不均一性。本文将通过漂流旅游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均衡性、空间分布密度等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2.1我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概况

查看全文

复合二项分布分析论文

短期风险模型分为个别风险模型和聚合风险模型,个别风险模型是基于对个别保单和个别保单理赔分别考虑的,且总理赔量为所有保单理赔的总和。而聚合风险模型则视个别保单理赔的发生是随机过程,数学阐述如下:

记N是给定时期中保单的理赔次数,瓜是第k次理赔的理赔量,则s=X;十X:+…十寿表示这一时期的总理赔。理赔次数N是一个随机变量,取值为正整数。个别理赔量X,,X:,…也是随机变量,取值为正数。为方便起见,通常有两个基本假设:

(1)XI,X:,…是同分布的随机变量;

(2)随机变量N,Xl,X:,…相互独立。

S的分布依赖与N的选择,在文献【1]、【2〕、【3]中S的分布通常选为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这时S的分布分别称为复合Poisson分布和复合负二项分布。当E(N)=Var(N)时,Poisson分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E(N)<Var(N)时,选择负二项分布更为恰当。但当E(N)>Var(N)时,上述两种选择均不是很好,此时,取二项分布是合适的。

1复合二项分布

查看全文

华南强降雨频次时空分布

1引言

近年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强降水事件造成的灾害越来越大,引起普遍关注,很多科学家对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Zhai等[1]研究了中国极端强降水50年来的变化趋势,发现在我国西部地区、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有上升趋势,而华北和四川盆地有显著减弱的趋势;一些研究发现,最近50年,我国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明显趋于减少[2-3],在年降水量趋向减少的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频率一般也趋于减少[4];杨金虎等[5]发现西北地区6个分区近45年逐年汛期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其中北疆区、南疆区、青海高原区及河套区表现为较明显的增长趋势;邹用昌等[6]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北部和西南地区西部年极端强降水过程频数呈现趋势性增加,华北等地区呈现趋势性减少;闵屾等[7]发现:长江以南地区夏季极端强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容易导致区域性洪涝灾害的发生,而东南沿海冬季极端强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华南处于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南海季风区,下垫面类型复杂多样,海-陆-气交换强烈,极端强降水频繁。近年来,华南地区由极端强降水造成的洪涝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分析研究华南极端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对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华南地区降水的研究[8-13],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降水气候平均态的变化方面,对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研究较少。本文利用华南地区近5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其极端强降水频次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期为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预测和影响评估、降低极端强降水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2资料和方法

所用资料为华南(指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下同)19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由于华南地区有部分站点是在1960年代后才建站,并且在1980、1990年代后,由于观测环境被破坏,一些站点进行了搬迁,因此,为保证资料开始时间的一致性以及考虑到资料的稳定性和代表性,在挑选代表测站时,选用1961年后建站且48年中无缺测资料的测站,同时剔除48年中站址变动2次以上的测站,然后对符合以上条件测站的资料,运用单站资料序列t检验法进行均一性检验,最后通过检验的站点共有110个。以这110个站点1961—2008年共48年的逐日降水量作为基本研究资料。按照我国目前业务规定,把日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水事件称为暴雨,把日降水量超过25mm小于50mm的降水事件称为大雨。由于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具有很强的地区差异,采用同一的尺度来定义极端气候事件,可能出现部分地区极端气候事件过于频繁,而另外一些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极少发生[14],所以根据各地的情况确定极端事件的阈值对研究更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尝试按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百分位法,根据每一个测站的日降水量定义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阈值,具体方法[15]是:把1971—2000年逐年日降水量序列的第95个百分位值的30年平均值定义为极端强降水事件的阈值,当某站某日降水量超过该阈值,就认为该站该日出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

如果以表示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气候趋势系数,则年极端强降水日数的趋势定量变化可用一次线性方程表示,即:xy=a0+a1y(y=1,2,3,,n)(2)其中将a1•10称为气候倾向率。本文用百分位法确定出所选110个站点的极端强降水事件阈值,用公式(1)、(2)计算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气候倾向率变化趋势,并运用M-K非参数统计检验法,正交函数分解(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对极端强降水事件进行检测,揭示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

3极端强降水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

查看全文

分布式学习研究论文

一、分布式学习的内涵

(一)分布式学习的定义

“分布式”一词最初出现于计算机领域,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储存和处理的两大功能。当被引入教育领域后,就出现了“分布式学习”“分布式学习系统”“分布式学习环境”“分布式认知”等概念。

根据美国高级分布式学习(ADL:AdvancedDisrtibutedLearning)机构和Saltzberg教授(1995)的研究,分布式学习是被看做是“利用各种媒介与技术形成丰富的资源和构建良好的学习支持环境,构成各节点相互关联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进行的教学时空分离,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二)分布式学习的特征

1.强调学习的信息化,信息化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超越时空限制,强调时空分离,说明它是远程教育未来可能发展阶段或者只是具有远程教育这一本质特征(教与学时空分离为远程教育的本质);

查看全文

分布式能源的计量技术论文

1分布式能源技术的特点

分布式能源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负荷波动的范围较宽,例如,风能或者太阳能发电等会受到不同环境、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影响,从而使得输出的负荷不稳定;负荷潮流出现双向流动与换向频繁的现象,在分布式能源组成的框架下,客户可能是受电一端也可能是发电一端,负荷的潮流方向会受到客户自身应用方式的限制;电能质量会得到监控,如果发现电能质量不达标,会立即禁止并网运行,从而保证电网电能自身的优质与清洁;客户的自发式并网的频率较高,因为并网拉闸与合闸的操作会产生冲击性过电压,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到表计运行的安全;由于客户既可能是受电端又可能是发电端,就必须保证双向公平准确计量;支持多种形式的通讯方式并存,实现供电与用电信息数据的双向传输和双向监控。

2分布式能源计量技术中电能计量装置的需求

2.1功能需求

第一,单三相电能表应当具备双向计量功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在分布式能源计量技术下客户端负荷潮流双向流动的相关需要。而且单三相电能表还应该拥有电压、电流、电功率因数的测量与显示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实现电力自动计算与电力统计预测的需要。

第二,单三相电能表还应该具备对电功率与电能量的冻结功能,如果能够满足这一条件,就更加方便于系统与客户二者对电能进行查询与统计,对供电与用电信息进行分析等。

查看全文

IDL分布式GIS应用思考

摘要:以新型的面向图形对象、基于矩阵的交互式数据处理语言(IDL),与空间数据引擎(SDE)结合来构建分布式GIS应用,既发挥了IDL在空间数据处理、三维显示方面的长处,又利用了SDE在空间数据管理方面良好的性能及安全性,同时避免了在购买专业GIS开发组件许可证上的巨额投入,在性能和开发成本之间做到了合适的平衡,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交互式数据处理语言;空间数据引擎;C#;分布式应用

0引言

进行GIS应用开发,若直接从底层做起则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是集成二次开发[1],就是以当前成熟的商业GIS平台为基础,以高级开发语言为支持来进行应用开发。然而目前的商业GIS平台价格昂贵,并且由于提供厂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考虑和限制,有些还不能用来开发完全独立(Standalone)的应用系统。

业界应用最广的ESRI[2]公司产品系列中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基于COM技术的ArcObjects组件作为GIS二次开发工具,开发者可以借助其成熟的空间分析技术以及其与ArcSDE空间数据库之间良好的协作特性,快速地实现GIS应用系统的开发。然而在ArcGIS9.0之前的版本中,ArcObjects不是独立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DevelopmentKit,SDK),无法脱离ArcGIS环境开发独立的应用系统[2];即便在新的ArcGIS9.0开始支持独立开发的情形下,昂贵的许可费用仍然使得目标系统的应用成本非常高。这对科研应用目的而言,不但开发成本太高,而且灵活性很差。因而尝试在系统的设计开发中,选择基于矩阵运算的交互式数据处理语言(InteractiveDataLanguage,IDL),以及商业化的空间数据管理引擎ArcSDE的集成开发模式,以期在性能和开发成本之间达成一个合理的平衡。

1开发环境

查看全文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探讨

摘要:随着目前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与任何人通信的用户诉求。而这一点的实现与更加广泛且更高质量的移动网络覆盖环境直接相关,用户的各项通信业务需求大多位于室内环境当中,因而室内移动网络覆盖也将直接决定着用户的体验感受,开展相关的室内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也将重点就针对移动通信室内分布模型以及相关的设备监控网络建设展开探究、分析。

关键词:移动通信;室内;分布模型;设备;监控网络

一、室内分布系统原理分析

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主要包括了宏蜂窝、微蜂窝及直放站三种类型,通过同轴电缆、光纤等分布式传输介质来分配室内无线信号,其有着十分灵活的优势特性,能够实现对室内网络覆盖难题的有效解决,针对隧道、地铁、建筑室内等空间的移动通信覆盖效果十分显著。(1)宏蜂窝。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初期建设阶段,所应用到的蜂窝技术即为宏蜂窝。其基站内的天线一般会尽量做的高一些,基站间距也相对较大。由于各宏蜂窝小区覆盖面积相对较为广泛,覆盖半径通常可达到1-2.5km左右,最大能够达到20km以上,因此常常会存在有两种特殊微小区域,即“盲点”与“热点”。因电波在传播时遭受障碍物影响而产生出的阴影区域即盲点,在这一区域当中通信质量往往不高;因空间业务负荷不均而产生出的业务繁忙区域即热点,在此区域内部同时支持宏蜂窝的大多数业务[1]。(2)微蜂窝。为解决宏蜂窝小区内所存在着的盲点与热点问题,便随之产生出了微蜂窝技术。通过利用微蜂窝可有效分担宏蜂窝话务,且地址选择十分灵活,安装操作也较为简便,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微蜂窝组网形式是在复杂的建筑内采取分布式天线,不会遭受到来自室外宏蜂窝基站的容量限制,在其容量不足时可利用微蜂窝级联亦或是转而采用宏蜂窝充当信号来源。(3)直放站。这一种设备有着同频放大的特点,即在无线通信传输之时能够达到增强信号的效果。其最为基础的一项功能即为一项射频信号功率增强设备[2]。基于下行链路内,通过在现有天线覆盖区域内获取相关信号,并同时采用带通滤波器针对带通外部信号开展隔离处理,促使滤波信号在经由功放处理后重新发射至提前等候的覆盖区域当中。基于上行链接路径内,覆盖区域当中的移动通讯信号将会采用同类型工作方式经由上行放大链路的处理被发射至与之所对应的基站,进而起到和基地站及手机信号的传导。

二、设备监控建设网络建设

设备监控网络的构成主要是以直放站监控系统、设备接口与其彼此间的通信方式所共同构成。目前设备监控系统所支持通讯方式包括了短信、数据传输与GPRS三种类型。综合当前设备监控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监控技术的发展状况,在开展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时应当依据以下几类形式来开展:(1)首先进行设备监控系统的建设,而后再开展关于话务网关的连接。考虑到接口本身的复杂性、减小速度及功能需求,设备监控系统作为底层维护策略,可实现对维护需求功能的较快满足并由此形成生产力,并最终达到本地维护工作的目标要求。(2)设备监控系统建设工作还可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实施分布处理,针对不同省区的实际维护方式及网络规模现状,依据当地的现状开展地市、地区亦或是省一级别的设备监控系统[3]。其建设规模的限制性要求主要是在监控系统向直放站设备发送查询请求直至直放站回馈信息这一过程所耗损的时间,集中体现在每天的系统查询操作中。当前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可选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包括了短信、数据传输及GPRS三种。考虑到短信传输速度快,同时权衡各方利弊,建议优先选用短信方式。一般单个设备监控系统的管理范围在500-2000台设备之间。

查看全文

国际旅游研发空间分布

AnnalsofTourismResearch(ATR)、TourismManagement(TM)、JournalofTravelResearch(JTR)一直是国际旅游学界公认的最权威的专业学术期刊,三者均被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多年[1],其刊载的文章在国际旅游学界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具有旅游学研究风向标的作用。这三种期刊在我国旅游学界也是极具影响力,通过对1998~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检索,这三种期刊的被引频次分别为ATR:3518次、TM:2923次、JTR:1083次[2]。本文对这三种期刊2008~2010年的载文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旅游研究的地域分布、地区分布及机构分布,以便于我国旅游学科研究人员对国际旅游学研究的空间分布形成一个全局的了解。

1期刊的基本信息及载文合著情况

三种期刊中,ATR和TM均为英国Elsevier公司出版,两者的创刊时间分别为1974年和1980年;JTR为美国Sage公司出版,创刊于1962年,是创刊最早的旅游学术期刊。ATR和JTR多年一直维持每年4期的出版频率;TM每年出版6期,其年载文量为前两者的2倍多。三种期刊共刊载文章536篇章,其中独著文章133篇,占总文章数的24.8%;合作撰写的文章比较多,达403篇,三年间这三种期刊的合作率(合作文章/总文章数)为75.2%,远远高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水平22%[3]。可见,国际旅游学界的合作研究相当普遍。从表1可看出,合作的文章中,又以两位著者合作的文章居多,占所有文章的37.5%;其次是三位著者合作的文章,占28.2%;四位以上的多位作者合作文章比例较小,占9.5%。所有文章共涉及著者1192人,这一时期三种期刊的文章合作度(作者总数/论文总数)为2.22,亦高于社会科学期刊研究论文的合作度1.35[3]。

2刊载文章的洲际分布

本次文章计量中,将每篇文章的分值定义为1分,参考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力并方便对文章进行统计,对三位以上作者合作的文章,仅取前两位作者进行统计,第一作者0.7分,第二作者0.3分。三种期刊来自各大洲的贡献力如表2所示。从整体上看,对旅游学研究最为活跃的是欧洲,其次是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对旅游学的研究在此三种期刊中体现很少。从单种期刊看,ATR和TM均由英国出版,其文章来源泉于欧洲的较多,均达到35%以上;而JTR由美国出版,其文章来源于北美的多,达44%强(其中美国占42.5%)。从表2可见,旅游学的研究也与各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像欧洲、北美等经济发达的大洲,在对旅游学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非洲、南美洲等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对旅游学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另外,三种期刊的载文都有向本土倾斜。

3刊载文章的国家或地区分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