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注射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3:38: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非注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临床胰岛素非注射给药试验阶段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口服给药;肺部给药;口腔给药;其它给药途径;结语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目前市售胰岛素制剂多数为注射剂、口服给药是所有给药途径中最为方便的一种、微球及毫微球制剂、胰岛素脂质体、胰岛素微乳及油制剂、肺部具有较多的优点、胰岛素的毫微球及微球制剂的肺部给药、胰岛素经鼻粘膜吸收被认为是效果确切的、口服该药物在体内可引起细胞内胰岛素的解聚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迅速,不少制剂现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有希望在最近一两年内上市,从而将给长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带来福音。本文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据1998美国糖尿病协会年度报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约为1.35亿人,到2025年,估计糖尿病患者将上升到3亿人,其中发达国家由5100万增加到7200万,增加42%;而发展中国家由8400万跃进到2.28亿人,增幅达170%。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糖尿病患者接近1600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5.9%,为此美国每年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上约花费1000亿美元左右。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状况也不容乐观。1998年的统计表明,我国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25岁至6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2.5%。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老龄化以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胰岛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目前市售胰岛素制剂多数为注射剂,长期的注射会给病人带来躯体痛苦和耐受性,这已经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被长期困扰的问题。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不少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制剂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从而使该类制剂的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1口服给药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管理论文
摘要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迅速,不少制剂现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有希望在最近一两年内上市,从而将给长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带来福音。本文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据1998美国糖尿病协会年度报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约为1.35亿人,到2025年,估计糖尿病患者将上升到3亿人,其中发达国家由5100万增加到7200万,增加42%;而发展中国家由8400万跃进到2.28亿人,增幅达170%。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糖尿病患者接近1600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5.9%,为此美国每年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上约花费1000亿美元左右。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状况也不容乐观。1998年的统计表明,我国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25岁至6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2.5%。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老龄化以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胰岛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目前市售胰岛素制剂多数为注射剂,长期的注射会给病人带来躯体痛苦和耐受性,这已经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被长期困扰的问题。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不少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制剂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从而使该类制剂的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1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所有给药途径中最为方便的一种,其病人依从性最好。但由于胰岛素作为一种蛋白质,在胃肠道内的吸收难以克服酸催化分解、蛋白酶降解以及粘膜穿透性差等屏障,具有生物利用度低下的缺点,因而提高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药剂学家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克服的难题。目前胰岛素口服制剂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如下几方面: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研究论文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1口服给药
游离的INS口服无效是由于①INS易被胃肠道中的酶水解失活,②INS分子量大超过6000,很难透过胃肠道上皮细胞,③肝脏首过效应。因此需要对INS加以保护及促进吸收才能使口服成为可能。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和剂型如下。
1.1制成微囊、毫微囊或纳米颗粒
Damage[1]等报道分别给予大鼠口服12.5和50IUkg-1INS微囊,可分别降低血糖水平至50-60%,达6d和20d。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及糖尿病狗依次不同剂量一次口服氰基丙烯酸酯包裹的INS微囊,可维持1-3周的降糖效果,INS可在小肠各部位吸收,其吸收大小顺序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2]。杨彩哲等[3]也报道给糖尿病大鼠一次口服120IUkg-1的氰基丙烯酸酯毫微囊乳液,给药后第1d血糖下降,第2d降至正常,维持正常血糖3d,降糖幅度达90%。
张强等[4]用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包裹INS,制成INS毫微球,比较了INS溶液皮下给药和INS毫微球口服的降糖效果,结果表明INS毫微球口服后降血糖速度低于皮下给药,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血糖水平相对较为稳定,相对生物利用度为7.58%。之后[5]又改进了配方,比较两种INS毫微球的降糖作用,其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7.86%和28.56%。毫微球增加INS吸收的机制已明确的有两点:一是小于500nm的NP可以在肠道的派尔淋巴集结(Peyer''''spatches)中累积,并以完整的结构通过淋巴结集中的M细胞,将药物释放到循环中去[6],其次是由于INS分子结合于毫微球,INS受到NP的保护,与蛋白水解酶的接触机会大大下降,从而增加了吸收的机会[7]。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研究论文
摘要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迅速,不少制剂现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有希望在最近一两年内上市,从而将给长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带来福音。本文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是位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据1998美国糖尿病协会年度报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约为1.35亿人,到2025年,估计糖尿病患者将上升到3亿人,其中发达国家由5100万增加到7200万,增加42%;而发展中国家由8400万跃进到2.28亿人,增幅达170%。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糖尿病患者接近1600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5.9%,为此美国每年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上约花费1000亿美元左右。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状况也不容乐观。1998年的统计表明,我国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25岁至6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2.5%。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老龄化以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胰岛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目前市售胰岛素制剂多数为注射剂,长期的注射会给病人带来躯体痛苦和耐受性,这已经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被长期困扰的问题。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不少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制剂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从而使该类制剂的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1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所有给药途径中最为方便的一种,其病人依从性最好。但由于胰岛素作为一种蛋白质,在胃肠道内的吸收难以克服酸催化分解、蛋白酶降解以及粘膜穿透性差等屏障,具有生物利用度低下的缺点,因而提高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药剂学家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克服的难题。目前胰岛素口服制剂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如下几方面:
非注射中成药说明书内容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比较分析多类型非注射用中成药说台州医院药剂科明书,依据功能描述,服用方法,不良反应三大模块判断非注射用中成药说明书质量,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功能描述模块中存在中西医名词混用问题,中医名词往往由古籍医书摘录,可靠且令人信服,尤其是近些年来不断强调文化自信,对于国民的熏陶,非常多的非注射用中成药使用者会被这些专业性术语所折服,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非注射用中成药说明书,仅借助中医名词,却未真正理解,致使医生,药师,患者发生错误判断。服用方法模块表述不清晰,实验借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比较分析2637份非注射用中成药说明书,针对用量用法63.57%的非注射用中成药说明书仅描述每日用量用法,未明确指出具体疗程时长及后续疗程判断方法。说明书中大量“尚未明确”则是不良反应模块问题关键,实则非注射用中成药,大多为历经千百年的经典中医名方,古代中医师于中医典籍中往往有注释不良反应,却大多被药企忽略,对患者造成伤害,对药师与医生的药物使用结构造成破坏。
关键词:非注射用中成药;说明书;内容质量评价;建议
非注射用中成药,大多由古代经典药方经多步推敲而成,部分非注射用中成药使用的是传统经典药方,加上传统药物制作手法,例如常见的一些丸剂,还有一些非注射用中成药则由经典药方及现代制药手法综合制作而成。由于非注射用中成药制作来源多样,分类广泛,致使相关规定模糊,并未有明确细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非注射用中成药向现代化角度不断前进,减少约束,方可促使其适应现在的生产模式[1]。然而过少地约束也使得非注射用中成药说明书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说明书“不良反应”模块,大多药企及实验室未经过多方辨证,借用“尚未明确”这一含糊词汇,既放手将药物推向市场。非注射用中成药应当是一个专业性质的课题,而非简单的赚钱工具,仅仅依靠古代先贤历经艰险所创造出的经典名方,如法炮制运用于现代技术或是现代人,就想获得良好成效且不至伤害患者,这是不可能的。中成药法则应与我国现阶段实际国情与技术结合从切实角度考虑,并运用大量实验数据,真正创造出适合该非注射用中成药的专属说明书,而非以一贯之,模板化,拼接化[2]。
1非注射用中成药说明书问题与质量评价
1.1功能描述
非注射用中成药说明书中“功能描述”模块主要是起到引导性作用,向使用者———医生、药师、患者,描述药物使用范围,用简明特征化名词营造出合理使用情景,给予明确使用方向,避免出现药物使用范围混淆等情况。然而非注射用中成药特殊性质确实得其“功能描述”模块,不伦不类,出现中西医名词混合搭用。1.1.1西医名中医释同一类病症,中医叫法与西医叫法是有很多差别的,而在我们生活中所熟知的那些病名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例如黄褐斑,这是一种西医名称,在中医中的叫法叫做肝斑,它是望闻问切中的关键一环,古代医师可借助其判断患者身体走向。而粉刺则是中医名称,西医将其称之为痤疮。各类经典名词于你我生活中混合使用,难免会造成认知性错误,甚至专业性非注射用中成药说明书,都会延续此类错误。中西医混用应是值得提倡的,多元化混合性时代应该接受多方文化,然而在结合使用时,应该了解各方因素真正含义,而不是仅仅依靠其表面判断就将其合并,此种简单性质合并易造成后续使用性尴尬。流行文化中出现此类问题尚可有挽留之地,如若非注射用中成药说明书中出现此类问题,则可致使使用者错误判断,对患者造成不良使用反应,对医师与药师降低其权威判断性[3]。以常见的化痰类非注射用中成药说明书为例,功能描述模块,打头就写明主治支气管炎,这是一个很鲜明的具有西医特征词汇,接下这部分,则描绘该疾病相关特征,使用中医性质词汇,文笔简练而美好,却忽略支气管炎于中医的辨证治疗,中医支气管炎治疗分为寒性与热性两种类型,寒性支气管炎则需温肺化痰,热性支气管炎需清肺热再去痰。两种支气管炎症状表现亦有不同,寒性支气管炎,表现为舌淡红苔发白,且痰稀薄色呈白。热性支气管炎,则舌呈红色舌苔发黄,痰液往往粘稠且颜色呈黄。1.1.2症状描述前中后西前半部分明显具有中医特质,后半部分明显运用西医词汇。两种描述指向却有所差别,于使用者应该走向何处?依何依据判断使用方法?整体态势扑朔迷离,非严谨合规性药物使用说明书,难以令人信服与认可。例如某种治疗痛经的中成药,功能描述中包含“气滞血瘀型痛经,初时夹有血块”及“易怒,抑郁,乳房疼痛”,一中一西两种词汇却共同使用于症状描述,难免让人混淆迷惑。
生脉注射剂与市场竞争透析
【关键词】生脉注射剂;市场竞争;分析
生脉注射剂系根据传统名方“生脉散”改变剂型而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加上附加剂制成的注射液,临床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及失血性休克等,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急救药品之一。笔者现将生脉注射剂的市场现状分析如下。
1生产企业及制剂规格
国内生脉注射剂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原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在国内首先获得批准生产上市。截至目前,国内生脉注射液生产厂家共有8家,生产同一规格的企业分布是:2mL7家、5mL1家、10mL8家、20mL7家、25mL1家、50mL2家。见表1。
表1生脉注射液现有生产企业及制剂规格(略)
如以相同剂型规格的生产厂家数作为竞争度衡量,那么,10mL规格竞争度最大;2mL、20mL次之;5mL和25mL规格竞争度最小。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有5mL和25mL两种规格,在目前国内招投标中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非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克疝散”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结果经1288例治疗治愈率达98%以上。结论非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可解除病人手术之苦,防止并发症发生,是一种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较好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疝;小儿;非手术治疗;克疝星
腹股沟疝在各种年龄中均可发生,属常见病、多发病,小儿发病率相当高,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婴儿出生就患有;但约80%的病例发生于男性儿童,女性和青壮年发病率低,许多病人因畏惧手术而延误治疗,导致疝块逐渐增大、嵌顿、绞窄性肠坏死,以致肠切除,甚至危及生命等,给病人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我院为了解除病人手术之苦,让病人尽早得以治疗,获得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我们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研究工作。自1991年5月~2004年12月期间,经1288例临床总结,治愈率达98%以上。所用药物“克疝星”注射液,在1994年经“云南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和昆明医学院药理毒理实验室”做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任何毒素、副作用反应,各受试动物行为、进食、饮水及大小便正常,局部解剖及组织学检查,精索和精索动、静脉及输精管无粘连、压迫和阻塞现象,各动物、各条输精管通水试验正常。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88例小儿腹股沟疝中,男1056例,占82%,女232例,占18%,年龄最小2个月。斜疝1280例,占99.4%,直疝5例(均为5~12岁女孩),占0.4%,股疝3例,占0.2%;在1288例腹股沟疝中,右侧1005例,占78%,左侧283例,占22%。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
1.2治疗方法(1)“克疝星”注射液由50%葡萄糖注射液0.5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0.5ml,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0.2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3ml,地塞米松注射液0.2ml,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02ml,灭菌注射用水0.25~0.3ml配制组成。(2)“克疝散”由中药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甘草等药物组成(制成粉剂用纱布打包)。(3)在疝环口周围封闭注射“克疝星”注射液2ml。每周2次,连续注射4次,然后用中药“克疝散”打包用疝带在疝外口处加压包扎。
中药注射剂过敏防控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中药注射剂导致过敏反应是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综述了发生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中药注射剂过敏的防治对策。目的在于为在中药注射剂的研发过程中减少其过敏因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过敏原
随着中药新剂型研究的发展,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jection,TCMI)的品种增多,为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其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有关TCMI不良反应(ADR)及致死亡病例报道日益增多,过敏反应均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外源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中草药中可以诱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很多,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具有完全的抗原性;另一些分子较小的化合物可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从而引起过敏反应,这些半抗原在中草药中广泛存在,如茶碱、丹参酮等。具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学成分都有可能成为半抗原。
一、导致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
目前涉及到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很多,大致分3类:单味中药及制剂、中成药及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制剂。目前有文献统计了从1994—2002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193篇,共355例。根据统计发生频率较高的前5位药品依次为:双黄连粉针、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另有文献统计了仅河南省2004—2005年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414例,前五位为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
二、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论文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护理。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观察药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心电图改变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好,且较安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冠脉综合征;护理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包括正确的注射方法、病情观察、疗效判断、不良反应等。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期间配合积极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论文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护理。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观察药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心电图改变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好,且较安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冠脉综合征;护理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包括正确的注射方法、病情观察、疗效判断、不良反应等。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期间配合积极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