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2:41: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非政府组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非政府组织贸易组织关系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当今全球化愈演愈烈,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全球化的产物,也应该适应这一趋势。全球化向WTO提出了加强透明度、提高国民社会参与度的要求。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简称NGO)对于加强世贸组织的民主性和参与性具有重要意义。WTO制度中已经有了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相关规定和实践。但是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要求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值得注意的是,WTO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依旧对非政府组织的介入持有怀疑态度,这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本文作者建议WTO借鉴其他政府间组织针对非政府组织所采取的措施,切实改善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中国刚刚复关,中国领域内的非政府组织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维护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关键词:非政府组织WTO透明度关系一,非政府组织对于
论文分类
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行业经济新经济学中国经济国债研究发展战略税收理论税务研讨财政税收财政政策财税法规财政研究金融研究证券金融证券投资债务市场地方战略银行管理公司研究经济学理论保险学西方经济经济贸易保险信托计量经济财务分析期货市场
内容提要:当今全球化愈演愈烈,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全球化的产物,也应该适应这一趋势。全球化向WTO提出了加强透明度、提高国民社会参与度的要求。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简称NGO)对于加强世贸组织的民主性和参与性具有重要意义。WTO制度中已经有了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相关规定和实践。但是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要求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值得注意的是,WTO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依旧对非政府组织的介入持有怀疑态度,这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本文作者建议WTO借鉴其他政府间组织针对非政府组织所采取的措施,切实改善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中国刚刚复关,中国领域内的非政府组织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维护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WTO透明度关系
非政府组织研究论文
摘要: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缩写为NGO),出现于50年代,兴起于70年代,在过去20年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如今非政府组织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世界民主化浪潮波及全球,公民的政治参与成为当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比较低的,谁能“领导”公民参与政治,非政府组织无疑是最好的领导者!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治参与;市民社会;政治文化
Abstract: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NGO)cameintoexistenceat1950s,sprungupat1970s,andhasachievedhugeprogresssincethepast20years.Nowadays,NGOhaspenetratedintoeveryaspectofthesociallife,andhasmoreandmoreeffect.Alongwiththedemocratictidespreadingovertheworld,thepoliticalparticipationbecomesthesignificantpartofthemodernpoliticallife.Butbecauseofvariousreasons,forChinesecitizen,boththescopeandthedepthofthepoliticalparticipationareonthelowlevel.Whowillbetheleadertoguidethecitizens?TheNGOisundoubtedlythebest.
Keyword: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Politicalparticipation;CivilSociety;Politicalculture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缩写为NGO),出现于50年代,兴起于70年代,在过去20年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如今非政府组织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虽然非政府组织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但是人们对于到底什么是非政府组织却还是模棱两可。虽然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非政府组织的某些特征,但是如果要是给非政府组织下个准确的定义真是难于上青天。当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就是莱斯特•萨拉蒙教授所给出的定义。他给出了非政府组织的七个特点或者是属性,认为只要符合这些属性的就是非政府组织。“组织性,就是有正式的组织机构,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和固定工作人员;民间性,就是在组织上是独立的,不隶属于政府部门,也不受政府支配;非营利性,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即使有了利润,也不能分配,而只能用于组织的正常运作;自治性,就是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能进行自我管理;志愿性,成员的加入或者组织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性的;非政治性,不是政党,也不以政治权力为诉求,也不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非宗教性,不是宗教组织,不开展传教、礼拜等宗教活动。”[1]
一、非政府组织领导公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
略论非政府组织中国特色
摘要:非政府组织(NGO)是一个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体系之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又称为第三体系或第三部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政治参与的非政治化,党在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与政府以支持和配合为主的关系等。存在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西非政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路径、担负的历史任务不同。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将使人们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NGO);中国特色;成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NGO)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进入21世纪,转型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更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与我国在这方面理论研究的滞后相比,近些年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却呈现出猛烈的发展势头:从扶贫、民主选举到保护生态、救死扶伤,非政府组织活跃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面对诸如下岗、震后救援与重建等突出社会问题的时候,非政府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也使人们日益认识到简单地套用西方的理论与管理模式是不适用于中国的。对于中国非政府组织与国情相契合的独特之处应该有明确的认识,这将有助于我国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与引导。
一、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概念。
非政府组织考察交流
社区建设是现代城市高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社区建设已经关系到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关系到政府管理社会领域模式的全新重塑,成为整个社会领域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非政府组织的产生、作用与发展趋势的简介
**是一个实行分权制的联邦国家,生产力极其发达,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尽管**的经济极其发达,政府并没有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管理,恰恰相反,是通过积极培育和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来承担许多具体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工作。在**的舞台上,主要由三大部门在唱主角,即政府、营利部门(企业公司)和非营利部门,其中非营利部门又称为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主要致力于社会服务和管理,政府是在这两者之间,站在更高层次上,通过政策调节、法律制定和财政支持,来实施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这种政府管理模式,用我们当今中国改革的话来讲,就是既体现政企分离、又体现了政事、政社分离的双重要求。这对我们的经济与社会管理的改革,是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一)产生动因
**的非政府组织的诞生渊于社区的发展,其基本宗旨就是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它从十八世纪开始出现,十九世纪后逐步走向繁荣。目前,**非政府组织共有100万个左右,遍布**大小城市的社区内。促使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原因是非常的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因素:
首先,**的市场经济发展起步很早,人们共同生活所形成的一定区域内的社区理念也就较早地产生;同时由于家庭功能的局限而产生一系列人们的生活等问题,就转变为社区管理的问题,人们迫切希望在社区的范围内,有专门从事社区服务与管理的运作机构,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这是非政府组织产生的最主要动因。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探究论文
一、小额信贷在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迄今为止,中国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达到300家左右。比较大的机构和项目的覆盖面达到5000左右的农户,小的不到1000户。在这300家左右的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中,能正常运行的不到五分之一。目前真正能达到操作可持续性的机构(即剔除补贴后,利息和其他收入可以补偿操作成本,呆账损失和带有补贴性的资金成本)屈指可数,能达到财务可持续性的机构(即剔除补贴后,利息和其他收入可以补偿操作成本,呆账损失和按市场利息率计算的资金成本)更是微乎其微。不少小额信贷机构面临严重的挑战,贷款资本金在不断缩小。可以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外来的资金支持,没有小额信贷机构自身动筋伤骨的改革,在未来三到四年内,现有的绝大多数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会陷入困境,停止运行。
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发展不顺利的原因是多重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缺乏发展小额信贷的政策环境。小额信贷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政府都有一定的支持小额信贷长远发展的制度框架。其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给予小额信贷机构明确的法律地位,并在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允许其扩大金融业务,直至可以吸收存款;二是对小额信贷有一个监管的框架,不吸收存款时采用非审慎监管的办法,或注册登记的办法,可以依法进行小额信贷业务。在吸收存款时转为正规的小额信贷银行,银监部门采用审慎监管的办法。由于小额信贷机构不同于一般金融的特点,对小额信贷的监管可以是现有监管机构中新成立的独立的部门,或独立于现有监管机构以外。此外,政府还对经营良好的小额信贷机构给予支持,如提供批发资金。而在中国,迄今为止,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注册成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不能依法从事贷款和其他金融活动,也难以转成小额贷款公司或金融机构。正式从人民银行和扶贫办取得试点文件的只有社科院的扶贫社和UNDP的小额信贷项目。尽管已经经过十四年的试点,非政府小额信贷仍然处于试点阶段。试点也没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仍在黑暗中摸索。政策对小额贷款机构的贷款利率也有一定的的影响,包括商业银行现行的利率水平和基准利率的四倍限制对小额信贷的影响。
第二是与小额信贷机构及其人员有关。在国外,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也有项目进行得非常成功的(如孟加拉的ASA组织)。也不是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一定需要转变成商业性的小额信贷公司或小额信贷银行。但与国外成功的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相比,中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有很大的不同。在我们调查的67家小额信贷项目和机构中,41家成立了独立的机构,但成立民间社团的只有31家,其他仍然是项目办公室的形式。成立了民间社团的,其独立性一般要高于没有成立的,因为理事会里会有其他方面的成员。成立民间社团本身也说明这些项目在把可持续性发展作为目标。
就是已经成立了机构的那些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也与国外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大多数的小额信贷机构并不是真正独立于地方政府的,而是在实质上从属于或受制于地方政府,这主要是指县级和地区级的政府部门,如政府办公室、农业局、扶贫办、妇联等机构。小额信贷机构受制于地方政府部门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必须要有一个挂靠单位,这个单位必须是当地的政府单位。更为重要的是,县级及地区级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当地政府正式的工作人员。他们在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任职是当地政府及其部门委派的,他们仍享受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他们一般也不愿意放弃这样的位置,专门从事小额信贷。也就是说,如果小额信贷不成功的话,一般而言,管理人员会有后路。他们主要是对政府负责,而不是对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也无法建立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而这对小额信贷的机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小额信贷机构受制于地方政府部门是由于在名义上理事会是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的决策者,而大多数理事会的理事长是由当地政府的副县长,或妇联主席,或其他政府官员担任的。此外,小额信贷机构不能独立于地方政府还与小额信贷资金的所有权密切相关。在中国,到目前为止,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际机构的赠款,而国际机构的赠款是赠与中国政府,或是赠与当地的贫困农民的(这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在项目结束以后,地方政府可以代表中国政府或当地贫困农户实际控制这部分资金的所有权。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资金所有权、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对小额信贷机构理事会的控制来控制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论文
一、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
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先将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引入了中国,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首先在河北省的易县,河南省的虞城县和南召县和陕西省的丹凤县建立了以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额信贷为贷款模式的小额信贷扶贫社。1995年开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在全国17个省的48个县(市)推行以扶贫等为目标的小额信贷项目。开发计划署后来在天津和河南的部分城市开展了针对下岗职工的城市小额信贷项目。随后,还有一些国际组织相继在我国开展了一些小额信贷项目。我国非政府小额信贷的机构和项目发展的情况见表一。
表1中国小额信贷发展情况一览表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中国国内较早开展和资助小额信贷项目和机构的包括多边捐赠机构,如联合国的机构,世界银行,国际农发基金,欧盟等;双边援助机构,如加拿大发展援助署,澳大利亚发展援助署,荷兰政府等;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国内的非政府组织,如中国扶贫基金会和社科院在县级成立的扶贫社。需要说明的是,扶贫社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也是收到国内外捐赠者资助的。以上的项目和机构,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国际上成功的小额信贷所采用的一些贷款方式,如小组担保、分期还款、贷给妇女、动态激励等。从项目覆盖的县数和资金投入总量来看,在国际多边和双边捐赠机构中,国际农发基金,UNDP,联合国儿基会,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和澳发署是最重要的捐赠机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一般把国际农发基金在中国的项目看做是农业发展项目,而非小额信贷项目。主要原因是国际农发基金的项目由县级政府机构执行和负责偿还,一般是通过县、乡、村级政府机构发放与回收,对农户贷款的利率低,期限长,和一般的小额信贷不一样。
中国的小额信贷以国际机构资助的项目为主,基本是属于引进的,而非本土成长起来的。以联合国发展署、联合国儿基会所占项目的比例最高,对至今中国小额信贷项目/机构整体的影响也很大。即使是列入国内项目的,其中部分资金也是外来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目前最主要的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包括商务部交流中心管理的由UNDP资助的小额信贷机构,社科院的扶贫社,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和四川省乡村发展协会。
非政府组织力量管理论文
“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等概念暗示了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民族国家作为主要政治参与者和基本理论分析范畴的首要位置。然而,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世界权力格局和政治规范已经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比如,2000年4月,当布什在攻打完阿富汗之后为进攻伊拉克而做舆论准备的时候,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一次讲话中公开宣称,他为英国能参与使一个国家发生政权更迭的行动而自豪。1在经济领域,不少跨国公司操纵着规模远远大于许多民族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实体。在传播领域,一些主权的民族国家纷纷修改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传播产业结构和所有权的条款,以适应世贸组织和其他多边贸易协定的要求。所有这些都表明,仅仅把民族国家作为理解和分析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传播现象已经不够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出以下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在大英帝国的旧殖民主义政策和布莱尔今天热衷的在某些国家搞政权更迭的策略之间有什麽区别?在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府官员们纷纷展开红地毯欢迎国际传媒巨子,而这些国家的传媒机构则忙于与以西方为基地的传媒跨国媒体公司结盟的时代,对“文化帝国主义”这样的概念是否应该重新理解?当第三世界中有第一世界的生存景况、第一世界也存在着第三世界的生存景况之时,当分散在纽约、孟买、圣保罗等地的消费精英们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比他们与各自国家中的贫困群体的共同语言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单一的分析框架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局限性?
本文拟探索一条理解世界传播的新思路。首先,本文引入帝国这一概念作为理解我们这个快速变化的全球政治经济结构的新的分析框架。其次,本文提供对世界传播舞台中四个主要参与者,即超国家机构、国家、资本和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变化和运作逻辑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描述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混杂建构状态。之后,本文简要讨论9•11之后世界传播领域中的新发展,尤其是美国国家对自己作为帝国的首要传播者的地位的强化以及国家与资本间更加紧密的关系。在最后的结论中,本文将简短归纳现行世界传播秩序中的矛盾与张力。
一、帝国和新型统治制度的建构
冷战结束、跨国公司与超国家机构如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的力量增长,以及市场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胜利导致了民族国家统治权力的削弱,尽管这是一个极端不平衡的过程。今天,在确定的区域内管制经济和文化交流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然而,帝国主义“就是欧洲民族国家把主权扩展到自己的边界以外”2这一传统观念已经不再能够恰当描述世界现行秩序了。许多学者就此提出一系列的新的理论表述,从右翼的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到左翼的哈维的(DavidHarvey)“后现代状况”和卡斯泰尔(ManuelCastells)的“网络社会”。最近,哈特(MichaelHardt)和内戈雷(AntonioNegri)关于帝国的理论在西方知识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他们合著的《帝国》一书中,作者用帝国这一概念来描述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操作的新的统治形式。就象他们所说:
我们最基本的假设是统治采取了一种新的形式,这种形式由一系列国家和超国家机构在一个单一的逻辑规则下联合组成。这种新的全球统治形式我们称之为帝国……与帝国主义相反,帝国并不建立地域权力中心,也不依赖固定的边界和障碍。它是一个分权和去地域化的统治机器,不断地将整个全球领域包括在其开放和扩展的前沿。帝国通过调整其命令网络控制着混合的身份,可变的等级制度,以及多元的交流系统。在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地图上清晰可辨的代表不同国家的色彩条块已融化混合成为帝国时代的全球彩虹。3
因此,帝国是与世界市场的实现相对应的一个新的全球政治秩序。就像哈特和内戈雷所定义,帝国的概念“假定一个有效地囊括了空间全部的制度,或者规则凌驾于整个文明世界的现实”。4全球化,从这个观点看来,不是侵蚀了单个国家的主权,而是将其转化为一个由扩散的国家和超国家机构组成的新的系统。这产生了新的裁判机构和新的管制及社会控制形式,这些新的机制既依赖于国家又依赖于资本全球化。这种新的统治形式并不导致统治的终结,而是将其自身建构为全新的形式--“一个单一的逻辑规则”。5这一形式一方面凌驾于现有民族国家形式和国际体系之上,一方面又依存于现代国家与国际体系,并把这一体系与资本的全球扩张紧密联结起来.因此虽然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依然存在,这种竞争已被一种单一的权力秩序和权力观念所决定。6作为一种新的全球政治秩序,帝国是一个“混杂的结构”--其组成不仅包括民族国家和国际体系,还包括跨国机构和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力量管理论文
“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等概念暗示了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民族国家作为主要政治参与者和基本理论分析范畴的首要位置。然而,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世界权力格局和政治规范已经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比如,2000年4月,当布什在攻打完阿富汗之后为进攻伊拉克而做舆论准备的时候,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一次讲话中公开宣称,他为英国能参与使一个国家发生政权更迭的行动而自豪。1在经济领域,不少跨国公司操纵着规模远远大于许多民族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经济实体。在传播领域,一些主权的民族国家纷纷修改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传播产业结构和所有权的条款,以适应世贸组织和其他多边贸易协定的要求。所有这些都表明,仅仅把民族国家作为理解和分析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传播现象已经不够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出以下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在大英帝国的旧殖民主义政策和布莱尔今天热衷的在某些国家搞政权更迭的策略之间有什麽区别?在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府官员们纷纷展开红地毯欢迎国际传媒巨子,而这些国家的传媒机构则忙于与以西方为基地的传媒跨国媒体公司结盟的时代,对“文化帝国主义”这样的概念是否应该重新理解?当第三世界中有第一世界的生存景况、第一世界也存在着第三世界的生存景况之时,当分散在纽约、孟买、圣保罗等地的消费精英们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比他们与各自国家中的贫困群体的共同语言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单一的分析框架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局限性?
本文拟探索一条理解世界传播的新思路。首先,本文引入帝国这一概念作为理解我们这个快速变化的全球政治经济结构的新的分析框架。其次,本文提供对世界传播舞台中四个主要参与者,即超国家机构、国家、资本和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变化和运作逻辑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描述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混杂建构状态。之后,本文简要讨论9•11之后世界传播领域中的新发展,尤其是美国国家对自己作为帝国的首要传播者的地位的强化以及国家与资本间更加紧密的关系。在最后的结论中,本文将简短归纳现行世界传播秩序中的矛盾与张力。
一、帝国和新型统治制度的建构
冷战结束、跨国公司与超国家机构如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的力量增长,以及市场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胜利导致了民族国家统治权力的削弱,尽管这是一个极端不平衡的过程。今天,在确定的区域内管制经济和文化交流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然而,帝国主义“就是欧洲民族国家把主权扩展到自己的边界以外”2这一传统观念已经不再能够恰当描述世界现行秩序了。许多学者就此提出一系列的新的理论表述,从右翼的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到左翼的哈维的(DavidHarvey)“后现代状况”和卡斯泰尔(ManuelCastells)的“网络社会”。最近,哈特(MichaelHardt)和内戈雷(AntonioNegri)关于帝国的理论在西方知识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他们合著的《帝国》一书中,作者用帝国这一概念来描述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操作的新的统治形式。就象他们所说:
我们最基本的假设是统治采取了一种新的形式,这种形式由一系列国家和超国家机构在一个单一的逻辑规则下联合组成。这种新的全球统治形式我们称之为帝国……与帝国主义相反,帝国并不建立地域权力中心,也不依赖固定的边界和障碍。它是一个分权和去地域化的统治机器,不断地将整个全球领域包括在其开放和扩展的前沿。帝国通过调整其命令网络控制着混合的身份,可变的等级制度,以及多元的交流系统。在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地图上清晰可辨的代表不同国家的色彩条块已融化混合成为帝国时代的全球彩虹。3
因此,帝国是与世界市场的实现相对应的一个新的全球政治秩序。就像哈特和内戈雷所定义,帝国的概念“假定一个有效地囊括了空间全部的制度,或者规则凌驾于整个文明世界的现实”。4全球化,从这个观点看来,不是侵蚀了单个国家的主权,而是将其转化为一个由扩散的国家和超国家机构组成的新的系统。这产生了新的裁判机构和新的管制及社会控制形式,这些新的机制既依赖于国家又依赖于资本全球化。这种新的统治形式并不导致统治的终结,而是将其自身建构为全新的形式--“一个单一的逻辑规则”。5这一形式一方面凌驾于现有民族国家形式和国际体系之上,一方面又依存于现代国家与国际体系,并把这一体系与资本的全球扩张紧密联结起来.因此虽然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依然存在,这种竞争已被一种单一的权力秩序和权力观念所决定。6作为一种新的全球政治秩序,帝国是一个“混杂的结构”--其组成不仅包括民族国家和国际体系,还包括跨国机构和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协调政府公共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角色,但政府又不能也不必要代替一切,非政府组织有参与应对公共危机、发挥重要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需要从政府、社会和主体等方面进行全面建设,以保证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最终使得非政府组织能与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通力合作,确保危机的顺利解决。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非政府组织;作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状态变化快速,社会生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多面性,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带来了众多冲突,在此背景下,危机随时可能爆发。这些危机包括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公共安全危机、经济危机等,会给各国的经济政治带来严重危害。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不论何种危机都有可能随时爆发,从实际事例可以证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进入公共危机事件高发期,而且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大规模,组织性、危害性、暴力性加强等特征。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建立良好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就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危机管理机制,政府的性质与职能使其在危机管理机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主导角色,但政府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也不必要代替一切,作为危机管理机制中重要一员的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非政府组织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特征;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对策;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再仅限于政府和市场两个部门之内、与非政府组织相近的可替代的概念也很多、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部门、对政府的依赖性过大、许多非政府组织依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合作、法律法规不健全、经费不足、人力资源不足、自律机制不健全、理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力、完善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等,具体请详见。
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日趋复杂化且数量的不断加大,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再仅限于政府和市场两个部门之内。随着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迅猛发展,非政府组织正逐渐成为与政府、市场并驾齐趋的第三个社会管理者,并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研究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便显得十分迫切。
一、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非政府组织相近的可替代的概念也很多,如“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志愿组织”、“慈善组织”等。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有别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具有正式组织形式的组织。
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部门,应具有与其相区别的特征。按照萨拉蒙教授的观点,其认为非政府组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组织性,即这些机构都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其次是私有性,即这些机构都在制度上与国家相分离;再次是非营利性,即这些机构都不向他们的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第四是自治性,即这些机构基本上是独立处理各自的事务;最后是自愿性,即这些机构的成员不是法律要求而组成的,这些机构接受一定程度的时间和资金的自愿捐赠。
二、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