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收入体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0:33: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非税收入体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非税收入体制

我国非税收入体制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也日益突出,迫使其频频增设预算外收入项目,造成我国非税收入总体规模偏大,资金管理上也不尽人意。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非税收入规模过大,二次分配问题突出;管理范围尚未覆盖全部非税收入;预算外挤预算内,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征管主体多元化,征收行为不规范;法制不健全,监督缺乏约束力等。建议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目前的非税收入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非税收入;收入规模;管理模式;宏观调控;主体多元化

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属于财政资金范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地说,非税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以外的一切收入。具体来看,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障缴款、财产经营收入、出售商品及服务收入、罚款和罚没收入、赠与收入、特许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及其他收入等。

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统收统支,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财务管理,一切收入上缴财政,一切开支依赖拨款。在此期间,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和收费项目都是比较正规的,基本上不存在“三乱”(指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

改革开放后,传统的大包大揽、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逐步被打破,本着“放权让利、分灶吃饭”的原则,我国对财政体制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这对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也日益突出,单靠预算内收入无法满足改革和建设的需要,迫使政府增设预算外收入项目,允许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创收”,从此拉开了中国大规模收费之幕。

一、我国非税收入体制的现状

查看全文

非税收入征管主体多元化研究论文

一、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

政府非税收入是与税收收入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它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应该说这个概念的提出是我国在构建公共财政体制过程中,在不断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和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改革和探索中总结出来的。由于概念的确立在时间上比较晚,在现实的管理中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所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的范围还没有覆盖到政府非税收入的全部。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主要集中在预算外资金上,主要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罚没收入的管理。对于增收潜力很大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还没有作为管理的重点而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2.非税收入数额大,增长迅速,且项目繁多。我国非税收入由1978年的960.09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4640.15亿元,增长了4.83倍。非税收入占财政性资金的比重在1985年为42%,1990年达到了50%,即使在世纪之交也接近40%的水平。在非税收入的项目上,根据财政部综合司的有关数据,2000年全国性的收费项目仍有200多项,2002年为335项,地方每个省的收费项目平均在100多项以上,其中不乏有不合理和欠规范的收费项目。

3.非税收入征管主体多元化,执收行为欠缺规范。目前我国机构设置众多,情况复杂,非税收入利益主体庞大,征收管理十分不规范。虽然国家对非税收入的项目和标准有严格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是乱收、乱罚、乱支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非税收入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未真正归位,非税收入目前仍由各个执收执罚单位分散征收,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肢解了非税收入管理职能,分散了征管力量,造成管理脱节,收入流失,分配失控,监督失灵。同时,也大大增加管理成本,容易诱发贪污腐败。

4.法制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目前,非税收入的管理从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各个管理环节没有一套覆盖全国的统一、规范、系统的法律法规,使得非税收入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同时,非税收入的征管和使用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造成各地政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不一样,非税收入管理难以规范,对违规行为难以约束。

查看全文

副市长在税收改革动员会发言

同志们:

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改革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规范、透明、廉洁行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天,市政府决定召开会议,对全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目的就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改革。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行使其职能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取得的,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财政资金,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预算外资金的概念相比,非税收入的外延更大,涵盖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出让(出租)收入等等。2008年,铜仁市非税收入完成7501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5.04%,在财政收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市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为重点,不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反腐倡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市目前非税收入管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存在模糊认识。一些部门、单位对非税收入“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原则认识不到位,把收取的非税收入当作单位的自有资金,不愿接受政府调剂和纳入财政管理。二是执收行为缺乏规范。执收执罚部门多、环节多、项目多,标准不一,擅自减免缓现象屡禁不止。三是征收主体过于分散。征收主体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还有代行行政职能的社会团体,多头征收、多头管理、征收成本高,“收费养人”现象严重。四是造成社会分配不公。非税收入在个别部门和单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自收自用、多收多花”现象,造成单位和部门之间苦乐不均。五是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目前,非税收入管理缺乏统一、完整、规范的法律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管理中出现的违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约束。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财政管理职能和政府的调控能力,肢解了财政的职能,造成了部门、单位之间分配不公和苦乐不均,并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严重损坏了政府形象,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市政府决定对我市非税收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收缴分离”制度,采取“单位开单、银行代收、财政管理、政府统筹”的管理模式,将非税收入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建立非税收入的新机制。

实行非税收入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非税收入与税收一样,都是国家财政性资金。实施非税收入改革,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把其纳入公共财政框架,有利于发挥非税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支持事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二是有利于建设法制政府。清理和规范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是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要求。此次改革,正是对上述要求的具体细化和延伸。三是有利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实现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定位,对其统一征管,统筹安排,是从制度上解决部门、单位之间分配不公的根本保证。四是有利于深化财政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当前,财政改革的重点是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并以此为切入点,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改革。非税收入既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部门预算特别是综合财政预算,就必须取消预算外资金,对非税收入实行统一征管,实行收缴分离。五是有利于治理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整顿收费秩序,从体制上、机制上割断个人收入与部门权力、占有资源之间的不恰当联系,可以有效地遏制“三乱”现象发生,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廉明的行政执法环境。

查看全文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论文

一、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及影响

非税收入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一定规则采取收费、基金等非税方式,由中央和地方分别筹集用于特定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1],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存在着大量的收费、基金等非税收入,在政府全部的公共收入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对微观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都具有重大影响。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要求,财政部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非税收入分为: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对于我国当前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较快。建国以来,随着地方财权、财力不断扩大,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也日益增大,单靠预算内收入已经无法满足改革和建设的需要,这就迫使政府增设收费项目,允许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创收”,造成我国非税收入数额不断增长,且增长较快。据统计,我国非税收入由1978年的960.0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0523亿元,26年增长了10.95倍。非税收入占财政性资金的比重在1985年为42%,1990年达到50%,2004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下,所占比例仍高达28.5%。

二是宏观税负较重,管理较为混乱。我国的非税收入规模一直很大,而且增长迅猛。因此,虽然我国宏观税负比重不高,企业和居民的实际负担的税费却很重。非税收入的收费主体多元化,收费项目过多,管理上则职权分散、多头管理,秩序混乱,如有的地方和部门的收费罚款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弹性大、随意性强;有的收费项目已经明令取消,个别地方和部门仍然坚持征收等。

非税收入作用的发挥是有一定限制条件和范围的,一旦非税收入规模过度膨胀,缺乏监管,必然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当前主要表现为:

查看全文

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要点刍议

我国的非税收入长期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存在,由于我国在预算管理方面起步比较晚,而且各方面的规范力度未及时跟上,这就导致了非税收入的改革不够深入,降低了政府的财政调控,影响了国家对于整体财政治理的前进步伐。因此,当前对于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合理化的难题。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政府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途径,来创新非税收入的有效管理制度,深化我国政府的税费改革力度,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稳定平衡发展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政策目标。

一、政府非税收收入内涵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政府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收益、彩票公益金、特许经营收入、中央银行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收入的利息收入、其他非税收入。目前我国政府的非税收入已经从“预算外资金”的概念转变为了“非税收入”概念,概念的转变意味着政府对于规范国家财政收入体制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已经有了明确的界限。非税收入的来源渠道非常的广,不仅可以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收费,而且可以通过政府性基金来获取,还能够通过罚款没收和各种国有资源基础设施的经营等来实现。取得的依据也是多样化的,既可以利用国家权力和政府的良好信誉来取得,又能够通过处置国有资产来取得。因此,导致了我国的非税收入规模过大,加上征收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会大大的分散政府财力,削弱财务调控的能力,降低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服务效果。

二、我国政府非税收收入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监管机制不健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国家税费改革,我国政府的非税收入规模迅速扩大,甚至与预算内规模水平接近,成为了第二大预算。但是非税收入的征收体制仍旧存在如征收分散、收支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同时,相关监管机制也有漏洞,导致针对非税收入的各个环节的相关法律建设也较为滞后,预算编制也较为粗放,最终导致监管工作困难较大,监管成本较高,且效果并不明显。(二)征收信息化程度平衡。目前,我国政府的非税收入征管手段各地不统一,有的项目征收紧随时展步伐,极大方便群众,如网上缴费、刷码缴费等,有的项目征收方还是比较的落后,征收信息化程度较低,还停留在只收现金的单一收费方式,无法满足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的真正诉求。不仅全国尚未形成集中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制度,而且在各个地区和省份都还没有达到统一的信息建设程度,致使各个网络系统升级过于缓慢,同时,各地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着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效率,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平台,是很难对国家非税收入进行高效有序的管理的。(三)非税收入预算问题。政府非税收入的常规管理方式是将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分配给政府预算经管,其余部分以代管方式划入财政专户去进行管理,由其部门自行支配。由于有些部门财力有限,有的收费变成“养人”费。如此一来,就会导致政府的部分非税收入不受预算管理体制的约束,形成支出混乱的管理局面。在实际的情况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政府层级越低财政收入依赖非税收入越强烈,造成这种状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层级越低的地方政府内部人员管理水平较弱,财政系统不健全,财政收入形式不规范,缺乏长期有效的稳定性收入来源,进而导致政府财政总是依赖非税收入。(四)票据管理的不规范。目前,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票据来源已基本统一,大多数非税收入票据都是由各省市的财政部门统一印刷的,虽然为票据的监管提供了方便,票据管理也基本纳入电子领用核销管理,但是由于系统投入使用时间有限,部分环节完善程度不高,同时有的电子系统只是模拟手工管理,没有深化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仍会导致了政府票据管理效率不高,时常出现违规违纪的操作未及时发现等等问题。例如在一些部门没有专门的人员设立专柜进行专账专票的详细管理,这就致使很多票据混开乱用,甚至是出现超出规范的使用等问题屡见不鲜,同时一部分领了票据的人员,也不参加政府财政票据的年检工作,这样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的资金都会被独立在财政监管之外,会产生管理安全隐患。

三、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规范化管理要点分析

查看全文

分税制财政体制中收入划分问题的思考

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确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也充分发挥了其规范政府间关系、调动地方增收节支积极性的作用。但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公共财政理论框架尚未确立,国外发达国家分税制的做法难以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接轨,为了保护既得利益,采取了渐进式双轨并行的方式。因此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中保留了原体制的不少成分,使分税制财政体制特别是在收入的划分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中,收入的划分一直是各级政府关心的焦点,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研究,以期能对相关的改革决策有所帮助。

一、目前收入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收入划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收入划分和事权相脱离

从目前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来看,我国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其实是按“金字塔”型来配置的,即越底级的政府事权越繁重;与此相反,而收入的划分却呈现出“倒金字塔”型,即越底级的政府收入越少。因此,各级政府间不是在事权划分的基础上划分财权,而是往往采取简单的行政手法,将收入按比例划分,造成财权和事权在划分上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基层政府的财政困难。

2.收入划分标准不一

查看全文

非税收入管理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从源头上防范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各方面认识不尽一致,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的政策界限不够明确,加之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收支挂钩,部门利益人格化驱动

长期以来,我国的收费体制是谁收费、谁使用,收费主体支配收费资金,即收支挂钩的收费体制使得单位利益与收费的多少紧密联系,而当政府部门可以凭借权力取得各项费用来获取利益,并且基本不受什么约束和监督时,相当一部分收费收入就转化为个人的福利收入。相应地,在本位利益驱动下,政府系统各部门、各权利环节会通过扩张可供他们掌握支配的非税收入来寻求其福利最大化。为了保证和扩大既得利益,各部门竟相行使分配职能,收费的规模也日益膨胀,有的部门收费甚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二、按需收费,政府理财分散化

“经费不足收费补”,在一些地区已成为抓管理、搞建设、铺摊子、争机构的通常做法,财政部门核拨经费时又往往与单位实际收费收入挂钩。这在客观上促使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一步向市场收费。而且财政在理财中对非税收入也不集中使用,造成大量资金在财政体外循环,财政性资金被分散到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最终导致财权分割、财力分散。

三、政出多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查看全文

论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

摘要:财政收入是实现我国国家职能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有着极为重要的资金支撑作用,因此,我国目前对于财政税收体制的建设相当重视。同时,也因为社会的发展,我国开始进行积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革命,主要任务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而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它是在建立在财政税收支撑的前提下才能够顺利进行的。对其必要性的探究和改革能够更好地为我国各方面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明确财政税收体系的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思路

在我国,财政税收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因此,只有保证财政税收的有效实施,同时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利于各级政府积极开展自身的工作。当前看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它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政府和人民。本文针对新形势下的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展开研究,分析当前财政体系存在的一些弊端,并提出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财政收支严重失衡。在我国当前的财政收支体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在地方政府中,财政收入相对较少,而支出增长比例又较高,导致十分严重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不对等,从而爆发尖锐的矛盾,阻碍了政府职能的开展。显而易见,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严重错位,致使财政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在发展过程中,会导致财政收入的缺陷,进而引发国内经济矛盾日益突出[1]。(二)财政收入体系的缺陷。在我国,当前的财政税体系由中央为主导,地方政府配合中央的决策自行管理和征收财政税收。但是这种财政税收体系相对于我国财政的收支来说,落实是非常困难的。由于财政税收体系为中央所主导,致使中央集权化过于明显,地方政府积极性差,执行力低,造成不必要的集权成本。因此,降低集权力度,提升财政收支系统的自主性对于我国整体的财政体系建设都是非常有益的。就目前来说,我国的财政税收体系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更有效的提升我国财政税收体系的效率。

二、财政税收体系的改革思路

查看全文

非税收入征收规范化透析论文

摘要: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政府收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非税收入在收入内涵认定、征收管理秩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和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规范化

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政府收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的《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适应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出发,对非税收入的政策界限、管理机制、分配秩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通知》精神,省、市、县都相继出台政策,对政府非税收入机制作了进一步的规范。经过几年的运行,非税收入征管秩序日趋合理,但由于整个非税收入征管体系涉及的方面比较多,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的进程不一,因此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作一些探讨。

一、非税收入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税收入不等于非应税收入,非税收入的征收也包含了应税收入的内容。应税收入是指应当缴纳相关税收的收入,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征税对象,是属于税收相关法律调整的范畴;而非税收入的征管应当属于财政法律法规调整的范畴,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征管体系。但事实上,非税收入征收的内容也包含了部分应税收入(剔除应纳税款),这在财政部《通知》中很明确,其第5条规定,“政府非税收入来源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依法纳税的,应按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并将缴纳税款后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由于税收和非税收入在征管方法、收入管理、使用票据、信息平台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要确保应税收入(剔除税款)上缴,还需要财政、税务、金融、征收机关等部门的相互配合。

2.非税收入的征收混合了财政分配和市场分配的收入内容,因而非税收入管理难度增加。财政部的《通知》中关于政府非税收入的定义,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明确其必须具备的两个方面的特性:收入必须是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支出必须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由此而言,不是说非税收入征管主体取得的除税收以外的所有收入都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服务性收入。政府非税收入属财政分配行为,而经营服务性收入属市场分配行为。这部分收入内容显然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和机构改革的进程有关,也就是说,具有市场经营服务特征的职能没有及时从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中有效剥离。从另一角度分析,某些经营服务性市场的发育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原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形成的积淀资产也需要充分加以利用,但这部分收入及其支出行为不再具有公共性是毋庸置疑的。财政部、国家计委在2001年前后多个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文件中也明确其“不再具有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性质”、“不再体现政府管理职能和行为”等等,而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定义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也显然不会包括这部分收入,因此它不属于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它的确存在,并且在使用票据上和征收管理上与部门非税收入融合在一起,增加了非税收入支出管理的难度。

查看全文

规范财经秩序防治腐败论文

论文摘要:政府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政府收支管理、特别是基层政府收支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

论文关键词:政府非税收管理财政收入国民收入分配

政府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政府收支管理、特别是基层政府收支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人管理,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但改革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文章拟结合工作实践,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人管理提出粗浅见解。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历史沿革和特点

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必须对政府非税收入本身的历史和特点进行研究。只有掌握了政府非税收入的发展规律、特点和管理要求,才能正确地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历史沿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