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收入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0:29: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非税收入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通知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县属各厂矿、中学:
为了进一步强化契税、耕地占用税(以下简称“两税”)和政府非税收入(以下简称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区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渝府发〔2006〕145号)等有关精神,给合我县实际,现将进一步加强“两税”和非税收入收支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征收管理
(一)“两税”征收管理
1、征收机关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规、政策,严格执行征收范围、标准,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征收机关的工作,提供相关资料。耕地的界定,土地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到现场签字确认。契税的计税基数,要严格执行县政府确定的基数。
2、严格实行纳税申报和“先税后证”制度。纳税人应按有关规定程序向征收机关申报纳税,土地房屋管理部门凭纳税收据和相关文件资料,方可办理有关土地、房屋的权属变更登记等相关手续。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研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围绕《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以株洲市为例,阐述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若干问题,旨在提高我国非税收入的执收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地方政府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财力。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收入流失、分配失控、监督失灵等问题比较突出,如少数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把收取的非税收入视为单位自有资金,大量非税收入在财政体外循环;多头征管,收费养人、三乱现象屡禁不止;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难于实施有效的监督等,严重削弱了政府的调控能力,为此,湖南省2004年9月1日颁布实施了《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从体制上切断了个人收入与部门权力、资源占有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深化财政改革,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既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又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条例》颁布实施的成效分析
(一)规范账户管理,实行源头控收
根据《条例》规定,任何部门和单位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的,一律视同“小金库”处理。为了把这一规定落到实处,株州市财政部门一方面是在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统一设立了“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并签订了代收协议,其网点均可代收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和缴款人可以就近将非税收入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为执收单位和缴款人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是在征收管理系统上线和新版票据发放之前,通过严格审核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项目,以湖南省财政厅统一制定的非税收入项目库和单位经过年检的收费许可证为依据,纠正了一些超标收费和乱收费问题。使用征收管理系统和新版票据后,单位执收的非税收入只能直接缴入“株洲市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单位过渡户得以撤销,“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规范。据统计,市本级共撤销严格意义上的过渡户14个,清缴以前年度滞留的收入211万元,接管国土收入过渡户收入4965万元。
(二)坚持收缴分离、依法加强征管
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非税收入是我国财政性资金的重要来源。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收支、预算、资金管理等角度探讨了非税收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在公共财政的背景下,提出完善非税收入管理的对策,以期为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非税收入管理综合预算审计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非税收入已成为政府财政性资金的重要来源,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非税收入占财政性资金的相对规模虽然稳中有降,占到财政性资金的约近四分之一,但绝对规模却逐年扩大,在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它为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供给资金运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它所体现出的公平思想也是公共财政体制的应有之义。但是,非税收入的自身特点又决定了相对于税收收入而言,非税收入运作中主观因素较强,操作规范程度较弱,所以迫切需要强化对非税收入的征收、预算、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我国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问题
(一)收支管理不到位
现行收费体制是收费主体支配收费资金,即“收支挂钩”。目前,收费资金收支挂钩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差额返还,收费单位将收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之后,财政部门统筹5%-20%的比例,分批返还给收费主体,收得越多,返还的越多。二是全额返还,财政部门根据收费单位编制用款计划将专户储存的全部收费资金分批拨付给收费主体。这种收支挂钩的收费体制与单位利益联系紧密,为保住和扩大既得利益,各部门竞相行使分配职能,收费规模日益膨胀。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论文
一、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及影响
非税收入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一定规则采取收费、基金等非税方式,由中央和地方分别筹集用于特定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1],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存在着大量的收费、基金等非税收入,在政府全部的公共收入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对微观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都具有重大影响。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要求,财政部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非税收入分为: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对于我国当前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较快。建国以来,随着地方财权、财力不断扩大,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也日益增大,单靠预算内收入已经无法满足改革和建设的需要,这就迫使政府增设收费项目,允许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创收”,造成我国非税收入数额不断增长,且增长较快。据统计,我国非税收入由1978年的960.0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0523亿元,26年增长了10.95倍。非税收入占财政性资金的比重在1985年为42%,1990年达到50%,2004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下,所占比例仍高达28.5%。
二是宏观税负较重,管理较为混乱。我国的非税收入规模一直很大,而且增长迅猛。因此,虽然我国宏观税负比重不高,企业和居民的实际负担的税费却很重。非税收入的收费主体多元化,收费项目过多,管理上则职权分散、多头管理,秩序混乱,如有的地方和部门的收费罚款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弹性大、随意性强;有的收费项目已经明令取消,个别地方和部门仍然坚持征收等。
非税收入作用的发挥是有一定限制条件和范围的,一旦非税收入规模过度膨胀,缺乏监管,必然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当前主要表现为:
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要点刍议
我国的非税收入长期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存在,由于我国在预算管理方面起步比较晚,而且各方面的规范力度未及时跟上,这就导致了非税收入的改革不够深入,降低了政府的财政调控,影响了国家对于整体财政治理的前进步伐。因此,当前对于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合理化的难题。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政府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途径,来创新非税收入的有效管理制度,深化我国政府的税费改革力度,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稳定平衡发展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政策目标。
一、政府非税收收入内涵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政府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收益、彩票公益金、特许经营收入、中央银行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收入的利息收入、其他非税收入。目前我国政府的非税收入已经从“预算外资金”的概念转变为了“非税收入”概念,概念的转变意味着政府对于规范国家财政收入体制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已经有了明确的界限。非税收入的来源渠道非常的广,不仅可以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收费,而且可以通过政府性基金来获取,还能够通过罚款没收和各种国有资源基础设施的经营等来实现。取得的依据也是多样化的,既可以利用国家权力和政府的良好信誉来取得,又能够通过处置国有资产来取得。因此,导致了我国的非税收入规模过大,加上征收管理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会大大的分散政府财力,削弱财务调控的能力,降低政府的有效管理和服务效果。
二、我国政府非税收收入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监管机制不健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国家税费改革,我国政府的非税收入规模迅速扩大,甚至与预算内规模水平接近,成为了第二大预算。但是非税收入的征收体制仍旧存在如征收分散、收支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同时,相关监管机制也有漏洞,导致针对非税收入的各个环节的相关法律建设也较为滞后,预算编制也较为粗放,最终导致监管工作困难较大,监管成本较高,且效果并不明显。(二)征收信息化程度平衡。目前,我国政府的非税收入征管手段各地不统一,有的项目征收紧随时展步伐,极大方便群众,如网上缴费、刷码缴费等,有的项目征收方还是比较的落后,征收信息化程度较低,还停留在只收现金的单一收费方式,无法满足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的真正诉求。不仅全国尚未形成集中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制度,而且在各个地区和省份都还没有达到统一的信息建设程度,致使各个网络系统升级过于缓慢,同时,各地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着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效率,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平台,是很难对国家非税收入进行高效有序的管理的。(三)非税收入预算问题。政府非税收入的常规管理方式是将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分配给政府预算经管,其余部分以代管方式划入财政专户去进行管理,由其部门自行支配。由于有些部门财力有限,有的收费变成“养人”费。如此一来,就会导致政府的部分非税收入不受预算管理体制的约束,形成支出混乱的管理局面。在实际的情况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政府层级越低财政收入依赖非税收入越强烈,造成这种状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层级越低的地方政府内部人员管理水平较弱,财政系统不健全,财政收入形式不规范,缺乏长期有效的稳定性收入来源,进而导致政府财政总是依赖非税收入。(四)票据管理的不规范。目前,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票据来源已基本统一,大多数非税收入票据都是由各省市的财政部门统一印刷的,虽然为票据的监管提供了方便,票据管理也基本纳入电子领用核销管理,但是由于系统投入使用时间有限,部分环节完善程度不高,同时有的电子系统只是模拟手工管理,没有深化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仍会导致了政府票据管理效率不高,时常出现违规违纪的操作未及时发现等等问题。例如在一些部门没有专门的人员设立专柜进行专账专票的详细管理,这就致使很多票据混开乱用,甚至是出现超出规范的使用等问题屡见不鲜,同时一部分领了票据的人员,也不参加政府财政票据的年检工作,这样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的资金都会被独立在财政监管之外,会产生管理安全隐患。
三、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规范化管理要点分析
规范非税收入精细化管理交流材料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强大,县财务收入也呈逐年上升趋向,县政府非税收入规划也不断扩展,2012年元至十月,财务非税总收入到达21860万元,非税完成一般预算收入到达6618万元。为增强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县财务局紧紧围绕财务改革与发展主题,用机制建设促进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并积极探究,勇于创新,从推进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科学化、精密化动手,着力提高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服务程度。其详细做法首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规范操作规程,增强准则建设
为了完成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县对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主要节点进行了认真梳理,对各管理岗位设置、职能划分进行了精心设计,依照依法设定、固化程序、增强监管、完善准则的要求,编制了《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工作运转规矩》,以条目的方式明确了各管理岗位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规律规则及学习要求;编制了《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工作运转流程图》,以图表方式对各项职能的详细工作流程进行描绘和反映;编制了《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岗位风险节制规范及办法》,对非税收入管理的七个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响应制订了节制规范和节制办法,并明确了详细的责任岗位,然后保证了各项详细工作的落实到位。
二、规范收缴改革,深化预算管理
的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从2004年起步,逐渐构成了比较完善的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为贯彻和落实《省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方法》有关精神,增强和规范我县县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县县政府研讨制订下发了《关于增强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则我县县政府非税收入悉数纳入财务预算,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响应的支出由同级预算安排。2012年,我县不断深化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改革,严格执行“进出两条线”,非税收入悉数纳入预算管理。经过年头确定收入基数,由县县政府行文下达县政府非税收入方案,严格执行收缴别离、罚缴别离、进出脱钩规则,规范“银行代收、财务统管”征管形式,一切非税收入严格按规则的预算级次缴入国库或财务专户,单位支出严格依照同意的财务预算执行。
三、规范缴库行为,增强收入管理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通知
各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于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从源头上防范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各方面认识不尽一致,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的政策界限不够明确,加之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政府非税收入还存在管理不够规范、运行效率偏低等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明确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二、分类规范管理政府非税收入
政府非税收入应当在依法筹集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收入潜力,实行分类规范管理。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调查与思考
政府非税收入是各级政府凭借国家权力或以投资者身份,向管理对象提供准公共服务或特定服务而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财政部制定的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政府非税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七大类,共计800多个项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非税收入呈现出高幅增长态势,在完成财政收支预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促进我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对建设陕南经济强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背景与成效
柞水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个国家财政补贴县。近几年,我县在经济建设中,紧紧围绕现代医药、矿产冶金、生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财政收入出现了高幅增长态势,政府非税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对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作用日益突现。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加之部门利益的诱惑,全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一些单位甚至是领导同志,把党和国家赋予的行政执收职能,当作本部门的特殊权力,把收取的非税收入视为单位自有资金,私设“小金库”;有的部门把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与“三乱”现象联系在一起,认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难免引发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也有的领导不着眼长远,不求自我发展,认为政府非税收入“毛多肉少”,深化改革会影响财政转移支付结算,得不偿失。二是征管机制不健全。我县政府非税收入有七大类、2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农业、工商、财政、文化、教育、交通、政法、人事、劳动等部门,并且是以执收单位自行征收为主。这种多方征收、多头管理的格局,肢解了财政管理职能,分散了非税收入征管力量,增加了非税收入管理成本,不仅造成了“收费养人”局面,同时,给单位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每办成一件事情,都要在涉及的部门“过关交费”,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三是管理方式不完善。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一部系统性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律和较为科学实用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软件,所以,我们财政机关对非税收入管理的强制性不够,对超标准、超范围和随意减收、免收非税收入的问题查处不严,因此征收非税收入的随意性较大,出现了该收的不收,不该收的乱收的现象。
面对上述问题,县政府紧紧抓住省上推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试点的工作机遇,于2007年12月份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从转变政府职能、实行财政直收、建立智能化征缴系统三个方面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确立了坚持公开透明、坚持科学规范、坚持积极稳妥三项基本原则,并按照“部门执法、大厅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改革模式,选定了公安局、国土局、劳人局等15个部门为首批试点单位。
经过一年来的改革实践,我县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1.确立了一个模式。即:确立以财政直收为主、委托部门征收为辅的“部门执法、大厅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征管模式后,明确主管部门的工作责任,建立相互制衡执法体系,较好地防范了非税收入征管的随意性和资金的体外循环。
分析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革新
一、我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背景与成效
柞水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个国家财政补贴县。近几年,我县在经济建设中,紧紧围绕现代医药、矿产冶金、生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财政收入出现了高幅增长态势,政府非税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对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作用日益突现。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加之部门利益的诱惑,全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一些单位甚至是领导同志,把党和国家赋予的行政执收职能,当作本部门的特殊权力,把收取的非税收入视为单位自有资金,私设“小金库”;有的部门把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与“三乱”现象联系在一起,认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难免引发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也有的领导不着眼长远,不求自我发展,认为政府非税收入“毛多肉少”,深化改革会影响财政转移支付结算,得不偿失。二是征管机制不健全。我县政府非税收入有七大类、2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农业、工商、财政、文化、教育、交通、政法、人事、劳动等部门,并且是以执收单位自行征收为主。这种多方征收、多头管理的格局,肢解了财政管理职能,分散了非税收入征管力量,增加了非税收入管理成本,不仅造成了“收费养人”局面,同时,给单位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每办成一件事情,都要在涉及的部门“过关交费”,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三是管理方式不完善。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一部系统性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律和较为科学实用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软件,所以,我们财政机关对非税收入管理的强制性不够,对超标准、超范围和随意减收、免收非税收入的问题查处不严,因此征收非税收入的随意性较大,出现了该收的不收,不该收的乱收的现象。
面对上述问题,县政府紧紧抓住省上推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试点的工作机遇,于2009年12月份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从转变政府职能、实行财政直收、建立智能化征缴系统三个方面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确立了坚持公开透明、坚持科学规范、坚持积极稳妥三项基本原则,并按照“部门执法、大厅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改革模式,选定了公安局、国土局、劳人局等15个部门为首批试点单位。
经过一年来的改革实践,我县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1.确立了一个模式。即:确立以财政直收为主、委托部门征收为辅的“部门执法、大厅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征管模式后,明确主管部门的工作责任,建立相互制衡执法体系,较好地防范了非税收入征管的随意性和资金的体外循环。
2.构建了两个体系。即:在财政、银行、单位之间构建非税收入收缴软件体系和财务报表管理软件体系,既降低收入征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又便于广大干部群众查询非税收入的管理政策、资金收缴和计划执行情况。
非税收入管理论文
1非税收入存在问题与原因
1.1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2007年,江苏省已经有了一份关于非税收入改革的总结报告。报告中称:今年第一季度,共收到有效缴款书28846份,涉及非税收入12.78亿。这一数字,是去年3月1日到年底以来纳入预算的非税收入的近3倍。江苏全省范围,非税收入总量已从1996年的25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07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近年来江苏省非税收入真正缴入国库、纳入预算内的只占该资金总额的36%。2006年,江苏省67个省级机关单位就有160多亿的非税收入,平均每个部门2.4亿元左右。
1.2“费挤税”与现行的税制改革相违背。针对我国税费并存(政府收费)的宏观分配格局,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实施税制改革,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逐步提高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保障财政收入。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的改革目标,就是从过去国家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经济,向主要运用法律、经济的手段宏观调控经济转变。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地方部门的自有资金一直游离于国库之外的现象,将与中央的税制改革思路背道而驰。
1.3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屡禁不止。很多部门未经财政部和国家计委批准,自行设立各种收费项目,超标准和范围收费,金额巨大。长期以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屡禁不止,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收入执行机制,从而无法做到令行禁止。
1.4票据管理不规范。目前,一些涉及非税收入非常多的部门,如交通、国土、公路部门等,其专用票据仍由上级主管部门管理,虽然要求到财政部门备案,但这些部门往往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取票据后不到财政部门进行登记、核销,而是直接使用这些票据收取非税收入,致使财政部门对之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
2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解决策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非税票据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