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0:15: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非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非正常户纳税思考
非正常户是指办理了税务登记,无正当理由连续三个月未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的纳税人。非正常户不但影响税收征管,而且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其危害主要表现在逃避纳税义务、不按规定验销发票、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方面。在国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背景下,税务机关尤其要加强清理非正常户的力度。下面就非正常户的情况谈一点看法。
一、非正常户构成、特点及危害
通过对非正常户情况的清理与分析,我们发现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故意走逃企业。这类企业主要是“走逃户”,企业以故意走逃方式,逃避法律责任和税务机关的监管,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不完善,躲避纳税义务。
2、被动性非正常户。包括外地法人企业在本区设立的分公司。这类企业由于对税法的不了解,特别是对国地税业务划分的不清楚,造成非正常。
3、信息传递与征管措施不到位导致的非正常户。包括正常注销、变更、停业的纳税人,由于管理环节增多,税务机关不能如期办理变更、注销税务登记形成的非正常户。
非税收入征管通知
市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精神,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以下简称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非税收入征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对于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非税收入征管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组织专班、专人负责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非税收入征管工作。
二、明确非税收入的征管范围
㈠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非税管理存在问题
一、征收力度不大,应收尽收不到位。
1、缺乏过硬的征收手段,征收成本大,效果差。如: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因执收主体自已征收效果甚微,只能采取委托代征方式,按征收数超额累进支付代征手续费,代征手续费一般要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2、行政干预大,随意减免。执收单位未按规定程序越权减免基(资)金收入,有的由领导出面批条子,随意减免或缓交,导致应收不收或少收。再加上各地政府为招商引资,确保重点项目而颁布的一系列规费减免的非税优惠政策,收入流失较大。
3、征管部门不重视、不跟踪问效,导致非税收入流失。部分征管部门对改制、转制和国有股本投资等国资企业无偿占有专营权、经营权及其他无形资产,擅自处置国有资产、降低国有股权比例、不同股同利分红等现象不及时关注、跟踪问效,致使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收益流失较大,有的甚至还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任意处置,谋取小集体利益。
二、票据使用不规范。
1、混用票据。少数单位对收费(基金)票据和内部往来结算收据的使用规定的政策界限分不清楚,收费不开具规定的收费(基金)收据,而是用内部往来结算收据和地税部门的服务性统一结算收据收费,人为混用、串用票据。
非税收入调研报告
我国非税收入是政府通过收费、基金、附加、罚款等方式筹集用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收入,是除税收以外的财政收入,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存在大量的收费、基金等非税收入。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对非税收入中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财政供给能力较弱,许多单位把非税收入作为其单位弥补预算经费不足的主要来源,再加上非税收入固有的专用性、自主性和分散性的特点,非税收入管理一直是我国财政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部门分配苦乐不均,行业歪风屡禁不止,经济环境劣而不优,影响和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程度之严重,负面效应之消极,无不令人堪忧。为了更进一步在体制创新中完善反腐倡廉机制,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和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的严峻形势,对非税收入进行彻底的清理规范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推进非税收入改革已迫在眉睫,构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新机制,刻不容缓。
一、我国非税收入的概念、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非税收入的概念
非税收入是相对于税收而言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凭借国家权力、国有资源所有权、政府对社会提供的一定服务和政府信誉,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收取、提取募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收益、各种专项收入、其他收入等非税收收入(资金)。换言之,它是指政府为实现特定目的或提供某些产品(服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以上政府确定的项目、标准,向单位和个人征收的政府性资金。它几乎涵盖了除税收以外的所有政府收入,是政府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1)行政事业性收费;(2)政府性基金,包括资金、附加、各类专项收费;(3)国家机关按照规定向下级、所属单位集中的收入,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行业管理机构向所属企业提取的管理费;(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源的经营、有偿使用、出租、变卖收入;(5)事业单位用财政性资金或国有资产对其他单位投资或参股所得的投资回报或分成收入;(6)国家机关或以国家机关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7)社会团体等非企业组织受行政机关委托或代行行政职能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代行行政职能的社会团体收取的会费(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接受的捐赠资金;(8)电台、电视台播出广告取得的广告收入;(9)彩票公益金和发行费收入;(10)罚款和罚没收入;(11)其他应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财政非税收入。以上11类非税收入除传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款和罚没收入外,首次将国有资源收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入、彩票收入和社会团体会费收入等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应逐步淡化和取消原有的预算外资金概念,尽快建立起非税收入管理机制。建立政府非税收入的新理念,淡化预算外资金概念,是全面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必然结果。非税收入,顾名思义是除财税部门征收的税收收入和职能部门依法收取的涉税收入以外的其他财政性收入。这一概念自2001年国务院93号文正式提出以来,其内涵一直处于探索之中。
【二】基本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份财政性收入增长缓慢,但非税收入却增长相对较快,总额已经达到或超过同期地方税收收入,高达50%以上,甚至更多,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目前,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仍然沿用老办法即按照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这种过时的征管运行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非税收入急剧增长的需要。"经济行为根源于更广泛的政治体制之中"。行政体制改革长期滞后,政府行使职能上"缺位"与"越位"并存,政府过度分散理财,使政府对非税收入的分配难以有序进行。"五龙治水",多头并管,导致非税收入出现了"收费项目不清"、"收了多少不清"、"花了多少不清"和"花在什么地方不清"的"四不清"现象,资金数额巨大的非税收入,长期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之内,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屏蔽于政府监督之外,导致财政资金流失,弱化了政府对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的降低了非税资金的使用效益。解决此种诸多现状的办法就是,必须建立非税收入新机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把非税收入置于国家财政经济的宏观调控之下,纳入财政预算内体系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力的集中,以满足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要。
政府非税收入稽查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行政法规及政府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非税收入具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第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对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非税收入资金管理、财政票据等进行稽查,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凡有政府非税收入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或单位,均应接受财政部门组织的稽查。
第五条政府非税收入稽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对本级政府管理的非税收入进行稽查,并指导下一级政府非税收入稽查工作。
非居民税收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国际税务管理部门开拓思路,以大额售付汇项目为切入点,采取逆向追溯和正面把握的办法,狠抓大企业跨国税源控管,积极探索非居民税收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全市预提所得税连年大幅上升,2007年达到4106万元,是2005年的2.3倍。
一、非居民税收管理存在的诸种风险
非居民税收管理涉及面广,管理的难点在于繁、乱、杂、散、变。“繁”是涉及事项多,涉及外国公司或外籍个人在中国境内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或劳务所得,以及取得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投资性所得或财产转让等收益。此中,既有单纯的投资、服务、劳务,又有混合、兼营业务,要弄清事情发生的原委本不容易;“乱”是涉及的业务联系多,境内外所得清分难,管理部门多,信息归集处理和实际形成合力难;“杂”是涉及的知识面宽,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国内财务又要精国际税收,既要熟悉外语,又要会合同、外汇、贸易知识;“散”是税源大小不均衡,地域分布零散,具体业务发生时间、空间不固定,突发性、偶然性强,税源监控管理的可预见性差;“变”是非居民税收管理对象多变,涉及具体个案情况复杂多变,征免税判定的政策规定往往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难以及时找到准确对应的依据、标准,没有一劳永逸的管理措施、方法、手段,需要随机应变。对非居民税收管理而言,不仅有涉税事项发生时空的不确定性和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带来的固有风险,还存在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税收政策规范的滞后性,征免税职业判断准确性等不确定风险。稍有缝隙,很容易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和外国企业或外籍个人对我国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的负面评价。
为了防范和降低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风险,**市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确定从大企业的跨国经济业务和其大额付汇项目入手,把大企业大额付汇项目的跟踪管理作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重点。
二、加强部门沟通构建协作网络把握非居民税收管理信息
掌握信息是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关键。没有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作导航,非居民税收管理就找不到着力的方向。为切实有效地化解涉税风险,我们注意加强与地税、外管、外贸、外汇,外事、发改委等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换国地税售付汇税务凭证开具信息、外汇收支排名和非贸易付汇项目信息、大型技改项目备案、技术贸易审核备案信息、外籍专家来华工作和指导等信息,努力构建完善非居民税收管理协作网络。到目前为止,**市国际税收管理部门一是建立了国地税征管信息交换制度,定期交换在中国境内从事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外国企业、常驻机构和外籍个人的征管情况和有关数据等,努力实现对同一跨国涉税项目管理的一致性,提高征免税判定的准确性;二是建立了定期售付汇信息交换制度,要求专业银行在中国居民向非居民支付外汇时,查验由国地税部门开具的征、免、不征税的税务证明。在目前无法进行付汇电子信息交换的情况下,我们与外汇管理部门协调,要求按季提供《外资外债流入规模及地区分布前十家企业排名表》和《外汇收支前十家企业排名表》,通过外汇收支项目掌握付汇大企业名单切实了解到2007年我市非贸易付汇3753.32万美元,开具售付汇税务凭证459份,其中完税后支付3190.86万美元,免税支付2044.35万美元;三是加强与外经贸局、发改委的联系,查询技术、服务贸易合同、股权变更等备案情况以及大型建设、施工项目的立项、审批、开工、投资、融资等信息。
规范非税收入调研报告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由此可见,非税收入首先是作为政府财政性资金而存在的,应纳入到财政管理体系。
20**年7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文件要求各级财政机关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努力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为优化经济环境,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保证。但目前,作为县级财政部门,大家无论对政府非税收入内涵的认知、观念的转变还是对管理领域的拓展等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要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工作,我们就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下面结合本人实际工作,对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非税收入概念不清,管理范围不明确。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框架逐步构建,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基础上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目前从我区及周边县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家对非税收入的概念尚未形成清晰一致的认识,因而我们管理范围基本上延续着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主要局限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罚没收入等方面,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让、转让)收入等都还没有明确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二)由于部门利益驱动,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少数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由于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缺乏应有认识,把非税收入视为单位自身收入,将部门和单位的局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之上,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截留、挪用非税收收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三)票据管理与收入管理未能有效结合,“以票管收”尚未落到实处,现阶段政府非税收入的执收、执罚部门多,而其使用的票据也种类繁多,财政部门又无一套能将收入监管与票据使用有效结合的收入管理系统,造成“以票管收”只能通过手工复核的方式进行,其工作繁琐且时效性差,从而不能充分发挥“以票管收”的作用。
政府非税收入论文
非税收入进行了初步规范和整顿。这次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对现在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区分不同类别和不同情况,采取“一清、二转、三改、四留”的措施。笔者认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治理整顿有助于改善国内居民的收入状况,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是及时而有效的,但同时这次税费改革的力度仍是不够的。本文从理论及实际操作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政府非税收入税费制度收费项目
政府非税收入的现状分析政府非税收入是指政府用收费、基金、罚款、摊派、赞助等方式筹集的用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收入。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存在着大量的收费、基金等非税收入,在政府全部的公共收入中(不仅局限于政府预算内、外收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对微观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当前上至中央各部门,下至农村乡镇政府各机构,乱收费、摊派等屡禁不止,结合现状可简单地概括为“多、乱、难”三个字。具体问题有:
(一)执法部门多,项目繁多,收费环节多,数量庞大,政府对总体情况把握不够
政府非税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三部分收入:
政府非税收入调研报告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非税收入的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相继出台了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多项政策规定,但这些政策主要侧重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我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了重大改变。2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建立,为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建立起了有效的执行机制。
一、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含义。
广义上讲,政府非税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除税收以外的一切收入。国际上(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将政府财政收入分为经常性收入、资本性收入和赠与收入三大类,其中,经常性收入又分为税收收入和政府非税收入。经常性非税收入是政府为公共目的而取得的无需偿还的收入,如罚款、管理费、政府财产经营收入等,以及政府以外的单位自愿和无偿地向政府支付的款项等。经常性政府非税收入不包括政府间拨款、借款、前期贷款收回以及固定资产、股票、土地、无形资产的售卖变现收入,也不包括来自非政府部门的以资本形成为目的的赠与收入。
我国在财政管理中长期使用预算外资金的概念。1996年以后,我国政府将预算外资金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步伐显著加快,随着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扩大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内外资金逐步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财政收入中税收之外的其他资金,由于其在很多方面与税收存在不同之处,必然需要按不同的方式加强管理,理论界的一些文章和部分政府的文件中已开始出现了“非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提法。20**年7月,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库[2**]37号)和《中央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试点办法》(财库[20**]38号)中,将收入收缴改革后的票据定名为《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随着收入收缴改革的开展,社会各方面逐渐接受和认可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提法。20**年7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53号),对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界定,文中指出,“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该文件还清晰界定了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人等。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我国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
(二)政府非税收入在公共财政中地位重要。
非税收入征调研报告
近年来,山东省即墨市加大对预算外资金等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力度,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础上,自2000年起对预算外资金等非税收入全面推行了“票款分离”征收办法,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对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非税收入征管工作步入规范化的轨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在预算外资金等非税收入的征管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乱收费、收入解缴不及时,甚至隐瞒、截留和坐支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征管体制不完善,预算体制不配套,监督力度不到位。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现行非税收入征管制度改革,完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
非税收入征管取得的成效
当前,预算外资金等非税收入规模大、范围广、项目多,财政对非税收入的依存度较高。自1998年以来,即墨市坚持以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为目标,紧紧围绕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从源头入手,实行“票款分离”征收办法,强化收费征管及监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得到深化。自2000年以来,对全市预算外资金等非税收入的征收全面推行了“票款分离”制度,实行部门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管理体制,收费指定专业银行代收,有效地从源头上堵塞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截留隐瞒收入、坐支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维持了财政正常分配秩序。
第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力度加大。根据有关规定,将部门、单位依法收取的非税收入统一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建立了“部门单位征收,财政统一监管,政府审批使用”的管理体制,实行预算内外合并拼盘使用,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按照定员定额原则,对部门、单位的支出进行分析测算,根据人员经费按实计,公务业务费分标准,购置修缮等专项资金视财力,大宗物品统采购的办法,对单位支出实行预算内外捆绑使用。单位总支出确定后,先自预算外安排,不足部分自预算内补齐,对单位收入预算大于支出预算的,收支结余作为政府统筹资金,用于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在预算执行中,严格预算程序,强化预算管理,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超预算不拨款。同时,按照“超收分成,节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下达后,对年终收入超计划的,超计划部分市政府与单位按一定比例分成,充分调动征收单位的积极性。
第三,财政专户管理进一步加强。在收入账户管理方面,取消了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等非税收入过渡账户,由市财政统一在各专业银行设立财政专户,用于各项非税收入收支统一核算和集中管理,收取的非税收入通过银行代收网点及时划解财政专户,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有效地遏制了收入资金分散在各部门单位存款账户上而难以监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