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00:12: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肺栓塞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肺栓塞误诊分析论文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9岁,主因胸闷气短5月,进行性加重伴腹胀于2002年9月18日住院。既往否认慢性咳喘病史。5个月前,出现心悸、憋气、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曾于6月24日,就诊于某医院,查心电图示:房颤,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查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径47mm,肺动脉压40mmHg。诊断为“冠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给予地高辛、速尿、安体舒通、鲁南欣康、蒙诺等治疗,未见缓解。再就诊于另一家医院,查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仍诊断为“冠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给予中药治疗2月余。因活动后心悸、憋气、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腹胀明显伴纳差,于9月18日就诊于我院,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查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增大,右室增大,肺动脉高压。查心电图示:房颤,电轴右偏,SⅠQⅢTⅢ消失。查腹部B超示:少量腹腔积液。查血气分析示:PaO254mmHg,PaCO234mmHg。诊断为:肺动脉栓塞。
2讨论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决定于肺循环血量减少的程度,栓塞发生的速度和心肺的基础状态。轻者血栓堵塞2~3个肺段,可无任何症状。重者阻塞15~16个肺段,可发生休克或猝死。但基本有5个临床症候群:①猝死;②急性肺心病:突然呼吸困难、紫绀、右心衰竭、低血压、肢端湿冷,见于突然栓塞2个肺叶以上的患者。③肺梗死:突然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及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④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栓塞面积相对较小,是提示死腔增加的唯一症状。⑤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起病缓慢,发病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性的一个类型。另外也有少见的矛盾性栓塞和非血栓性肺栓塞。前者多系与肺栓塞同时存在的脑卒中等。后者可能是由长骨骨折引起的脂肪栓塞综合征或中心静脉导管有关的空气栓塞。另外,对于出现下述情况时,要高度疑诊肺栓塞:①下肢无力、静脉曲张、不对称性下肢水肿和血栓性静脉炎。②低热、血沉增快、黄疸、紫绀等。③心力衰竭、对洋地黄制剂反应不好。④X线胸片肺野有圆形或楔形阴影。⑤肺扫描有血流灌注缺损。本文报告的病例患者年龄较大,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心电图示ST-T改变,易诊断为冠心病。但不支持点有如下3点:①心电图存在动态变化:ST-T改变,随病情变化出现SⅠQⅢTⅢ,再后SⅠQⅢTⅢ消失。②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低二氧化碳血症。③既往无慢性咳喘病史。突发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且应用洋地黄制剂后,反应不佳。且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高度疑诊肺栓塞的病例,可进一步行螺旋CT,ECT,肺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急性肺栓塞误诊分析论文
【关键词】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死亡率居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及心肌梗死,但长期以来由于对该病的防治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基层医院经常漏诊、误诊。
临床经验表明,凡原有心肺疾患症状突然加重或突发的呼吸困难,而经过相应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的病例,尤其是那些长期卧床,伴有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功能不全,使用大量利尿剂,有明显脱水征象或下肢浮肿者,更应考虑到合并肺栓塞的可能。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既往冠心病史5年。阵发性胸闷、憋气2天,活动后晕厥一次入院。查体:T36.8℃,血压130/80mmHg,呼吸22次/min。急性病容,喘息状。口唇发绀。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尖搏动正常,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平均110次/min,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正常,白细胞1.2×109/L,其中中性占71%,血小板正常。胸片: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心房纤颤,HR平均110次/min。诊断:冠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予强心、利尿及对症治疗未见效。于入院第3天再发晕厥1次给予紧急抢救后转市内医院。行ECT(发射体层成像)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给予融栓及抗凝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一年随访,患者于半年前曾发右上肢栓塞1次。
2讨论
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研究论文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血浆内皮素
肺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内源性和(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生急性PTE时,肺脏中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必然会引起循环血管活性多肽合成、分泌、释放等方面的变化[1]。因此,作者对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在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测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5.8±10.7)岁,大面积PET4例,次大面积PET16例。正常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年龄(56.5±11.6)岁;两组在年龄和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
1.2诊断标准
探究老人肺动脉栓塞病因形成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人肺动脉栓塞猝死病例栓塞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法医病理Abstract:鉴定特点。方法对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死亡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法医病理解剖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猝死后尸检,在心脏及肺动脉干均发现巨大血栓。结论老年人猝死,特别是有下肢静脉血栓及重症心血管疾病等肺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应当更多地关注肺动脉栓塞的问题,采取特异性检查以明确法医病理诊断。
【关键词】法医病理;老年人;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其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占全部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本病发病急骤,死亡突然,所以患者生前诊断正确率较低。即使临床上能够明确诊断,但因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太短促,所以也难急救成功。肺动脉栓塞引起猝死个案已有报道[2],由于其尸检检出率为3%[3],尽管近年来PE的病因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的研究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发病急、猝死者多,临床误诊率仍高达80%左右[4]。因此,无论对于临床医学诊断和法医学检验都应引起高度重视。PE多发生于老年患者,是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最常见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然而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病理特点国内外却罕见报道[5]。本研究回顾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教研室3例老年人因肺动脉栓塞导致死亡的案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法医病理解剖和猝死的发病机理分析,以提高该病的认识,增加救治成功率和尸检检出率职称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
北华大学法医教研室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老年人因肺动脉栓塞猝死案例3例(含尸检材料及详细的临床资料),且排除因胸外按摩推挤血栓进入肺动脉的人为现象。
螺旋CT肺动脉栓塞诊断论文
【论文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肺动脉血管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spiralCTpulmonaryangiography,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1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本组21例PE患者中,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3.3%。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5支,叶肺动脉栓塞28支,段肺动脉栓塞65支。结论:M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评价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月本院临床拟诊断并经东芝Aquilion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证实的肺动脉栓塞(PE)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1~76岁,平均(57.2±6.7)岁。临床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18例,胸痛10例,咳嗽、咳痰6例,发热5例,咯血2例。同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典型肺栓塞三联征者2例。所有患者D-二聚体检查均阳性。
1.2CT技术
骨科血栓监护与防控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骨科大手术后较常见并发症,近年来被高度重视。DVT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凝结,多发于下肢大手术后。其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手术后3~5d。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造成高凝状态,手术时和手术后患者卧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在静脉内,可有大量的白细胞积聚,造成内膜损害,若激活凝血过程就可能并发血栓形成。而且一旦发生,可引起相关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1临床资料
本院2007年3月~2009年12月关节、创伤骨科Ⅲ级以上手术120例,发生DVT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38~76岁。120例中多发伤71例,其中合并骨盆骨折30例;髋、膝关节置换手术49例。多发伤根据不同类型骨折采取相应的内固定方法。手术后3~5d发生DVT2例,术后4周发生DVT1例。本组均有患肢疼痛,压痛明显,皮肤颜色青紫、淤血、皮温升高等症状,查体可见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双侧下肢相应平面的周径相差0.5cm以上等。
2观察及护理措施
2.1观察早期DVT症状多发伤术后患者,大多肢体不能搬动或需要固定,术后患者往往感到肢体疼痛,伤肢亦多肿胀,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主诉,如患者有下肢沉重、胀痛感,要警惕有DVT的可能。注意观察对比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压痛,必要时测量双下肢相应不同平面的周径。若发现两侧周径相差0.5cm以上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对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所有病例术后尽早行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重点观察髋、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比较与前一天有无增加,观察下肢肿胀程度,如活动范围无增加或肿胀进一步加重,立即报告医生。
2.2观察肺栓塞症状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心悸、咯血等,严重者休克。如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未发生肺栓塞。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1术前护理
1.1术前准备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患者的全身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髋关节置换前应做好以下准备:详细采集病史及发病情况,是否有其他内科疾病或手术史。术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如化验血、X线摄片、心电图检查等。了解总体健康状况;拍摄髋关节正侧位片;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曾服用过激素,应详细询问用药时间及剂量;治疗体内的慢性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戒烟酒;练习使用拐杖及在床上进行大小便;预存自体血或准备异体血;术前禁食10h,术前洗澡,保持全身清洁,术区备皮。宣教术后体位及禁忌的动作。
1.2治疗合并疾病,提高手术耐受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应变能力降低,修复能力衰减,同时老年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并发症。有研究发现,在23例猝死的患者中18例术前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史,缺乏心肺储备能力[1]。因此,入院后积极协助医生为患者做详细全面的全身各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进行全身综合调理,使机体各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以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
1.3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尊重患者的疾病知情同意权,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该手术的优点、方法及成功率等,特别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该手术的并发症和负面影响等,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使之主动配合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学会掌握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应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
1.4教会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术后功能锻炼是确保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各种功能锻炼的要领,使患者能正确领会并掌握[3]。
2术后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论文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1810年Farriar首先报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1例,目前已发展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一旦发生治愈困难,可引起相关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手术、严重创伤、长期卧床和/或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病、高龄肥胖、内分泌代谢病的患者是高危人群。自1997年2月至2007年4月,作者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7例,现对其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7例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23~74岁,平均45岁。DVT部位:左下肢11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1例;分型:混合型10例,周围型5例,中央型2例。原发病:高血压心血管病5例,高龄肥胖8例,内分泌代谢病6例,严重创伤3例。DVT发生的时间为入院后7~65d,平均26d。临床表现: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疼痛16例;检查时有患肢肿胀、组织张力增高16例;小腿肌肉、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处有压痛12例;Homans征(+)、浅静脉曲张9例。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疼痛主诉,下肢出现肿胀,结合患者发病因素等,应高度怀疑DVT;最后行超声波检查或/和静脉造影确诊。
1.2治疗方法
骨科术后抗凝药品运用调查
骨科大手术是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FS)[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为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20%,并且为导致死亡的原因,其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2]。对于骨科大手术,DVT的发生率较高,欧美文献报道此为45%~51%[3-4]。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也很高,一项涵盖了9国17个骨科中心的亚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症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DVT发生率为43.2%[5]。目前,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通过关节置换重新获得自主生活的能力,所以,目前关节置换术在骨科手术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6],例如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乃至肺栓塞,这些围手术期的并发症轻则导致手术失败,造成患者生理、心理以及医疗费用增加;重则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有文献报道,患者在接受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远远超过感染率,且血栓形成后遗症将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对于骨科手术后感染,医生一般会评估个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故正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的VTE更应该受到重视。
在2009年6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正式制定并颁布了《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为减少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重庆某医院2009~2011年骨科大手术病例107例,其中68例为单侧或者双侧全髋关节置换,5例为右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34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1.2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有无危险因素,将107例病例进行分组,然后按照预防骨科大手术DVT的具体方案中规定的预防时机、用药品种、给药疗程对每一病例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骨科手术患者VTE的危险分度及判断指标分别是低度危险手术时间小于45min,年龄小于40岁,无危险因素;中度危险手术时间小于45min,年龄40~60岁,无危险因素;手术时间小于45min,有危险因素,手术时间大于45min,年龄小于40岁,无危险因素;高度危险手术时间小于45min,年龄大于60岁,有危险因素,手术时间超过45min,年龄40~60岁,有危险因素;极高度危险手术时间大于45min,年龄大于40岁,有多项危险因素,骨科大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伤。
2结果
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护理思索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妇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妇科恶性肿瘤或其他妇科疾病中术后发生率为7%~45%[1]。尤其是老年妇科患者多数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脂等,更是发生DVT的高危人群。由于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及影响下肢功能,故对妇科老年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对5例老年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早期护理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11年7月收治老年患者90例,年龄60~80岁,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包括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脱垂1例,卵巢癌2例。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中度贫血和冠心病1例;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提示,部分活化凝活酶时间均降低。本组经腹行筋膜外全宫+双附件切除术2例,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顺铂化疗2例,阴式子宫切除1例。手术时间2~6小时,患者术后当天全部应用止血药物。
2.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发病时间为术后4~12天,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7.6~38.5℃,无肺栓塞病例。患者主诉患肢疼痛,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查体发现患肢无肿胀,腓肠肌压痛明显。本组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确诊,彩超显示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治疗方法:患者均采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排除抗凝禁忌证后采用抗凝或溶栓治疗。主要用药为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复方香丹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25mg。连用10~15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定时查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时间,以指导用药,测量记录膝上下周径变化,并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护理,随时注意有无栓子脱落现象。
3.护理
- 上一篇:非寿险责任准备金范文
- 下一篇:非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