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22:00: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非机动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非机动车对道路安全影响论文
1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需求
1.1交通需求呈增长趋势
出行方式中,虽然行人和自行车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实际交通活动及将来对交通活动的需求,以及阻止他们实现交通活动的相关因素,是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计划所必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1.2阻止交通需求增长的因素
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但有些因素也阻止了人们的交通需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非机动车停放划线问题整治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市“双创”工作的开展,规范非机动车的停放进行了统一划线,但由于没有明确管理主体,我办是机关单位,没有专业的划线知识,而交警却是划线的主体单位,所以造成了非机动车划线标准不流。
实施划线的主体单位不明确,前期评估不科学、后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办特别定了以下方案:
一、以交警支队为主体,我办为载体对辖区进行统一摸底调查,以交警支队最后确定划线地点。
二、划线标准由交警支队统一制定,并派警员到现场进行验收。
三、我办负责提供需要划线的地点,地点要符合市的“双创”标准及群众的需求为准则,并要求以社区为责任单位及时与交警支队对接。
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布置方案
[摘要]以往的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侧重于机动车交通,行人、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未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绿色的出行方式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时,应注重慢行系统的布设。文章根据慢行交通的组成及相关规范要求提出了四种慢行系统布置方案并进行优缺点对比,得出各等级道路可采用的方案,供各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时参考选用。
[关键词]慢行系统;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权
1概述
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主要为供行人、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通行的设施,一般由设置于城市道路中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组成。在以往的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时,关注点主要在机动车交通,经常忽略慢行系统的布设,导致部分道路缺乏完善的慢行系统,一些道路虽布设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但未提供足够的通行空间,甚至于在现状道路改造时,受限于道路两侧已开发的地块等因素,为迁就机动车交通,牺牲两侧的慢行系统,导致行人、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出行极为不便,出现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的混乱场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健康的城市生活空间及交通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慢行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21年发布(2022年实施)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1]规定:道路横断面应按城市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交通组织方式,结合各种控制条件合理布设,应分别满足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分车带、设施带等宽度的要求。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时,应注重慢行系统的布设。
2慢行系统的组成及宽度需求
(1)组成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一般布设于机动车道外侧至道路红线之间的区域,主要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通行板块,并根据需要设置绿化带、树池、设施带等。(2)宽度需求①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主要供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行驶,一条自行车道宽度为10m,一条三轮车道宽度为20m,路缘带宽度为025m[2-3]。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2]: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车道数单向不应小于2条,宽度不应小于25m;非机动车专用道路面宽度单向不宜小于35m,双向不宜小于45m。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3]: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单向车道宽不宜小于35m,双向车道宽不宜小于45m;沿道路两侧设置的单向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宜小于25m。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4]: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不应小于25m。根据《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1]:非机动车道单向行驶的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m,双向行驶的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30m。综合考虑通行三轮车以及自行车超车的需求,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单向非机动车道,车道数一般不少于2条,最小宽度一般取25m;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单向通行时路面最小宽度一般取35m,双向通行时路面最小宽度一般取45m。②人行道根据《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1]: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m;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3]:各级道路人行道最小宽度一般值为30m,极限值为20m;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4]:人行道最小宽度不应小于20m。因此,人行道最小宽度极限值一般取20m。③设施带城市道路中的设施带主要用于设置交通指示、安全防护设施(如护栏、照明灯柱、交通标志牌、信号灯等)以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如路名牌、垃圾箱等),可与绿化带结合,但不应相互干扰[3]。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3]:我国各城市设置杆柱的设施带宽度多数为10m,有些城市为05~15m,考虑有些杆线需做基座,则需宽度大些,但最小宽度不小于10m,最大不超过15m,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④绿化带绿化带主要设置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可兼作设施带,还可为其两侧提供遮荫,同时,可提升道路景观效果和绿化覆盖率。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绿化带时,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3]:两侧分隔带最小宽度为15m。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另外,两侧绿化带兼作设施带时,按设施带宽度为1m并计入两侧路缘石围砌宽度,路缘石宽度如以025m计,总宽为15m。因此,绿化带最小宽度一般取15m。⑤树池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为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树池最小宽度一般取15m。
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管理通告(市)
各相关单位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交通管理,确保2010年*世博会召开期间*市市容环境整洁、文明和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现就加强*市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管理通告如下:
一、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的设置和管理
由各区、县政府根据《*市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设置暂行规范》,编制*区、县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的设置规划,经道路主管部门批准,并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意见后,确定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并实施日常管理。
二、非机动车停放规范
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停放点停放,不得随意停放、影响市容环境。
管理局非机动车道路停放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交通管理,确保2010年*世博会召开期间*市市容环境整洁、文明和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现就加强*市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管理通告如下:
一、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的设置和管理
由各区、县政府根据《*市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设置暂行规范》,编制本区、县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的设置规划,经道路主管部门批准,并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意见后,确定非机动车道路停放
点,并实施日常管理。
二、非机动车停放规范
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停放点停放,不得随意停放、影响市容环境。
对“撞了白撞”问题的思考
[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布前后有关“撞了白撞”被否决的宣传对交通安全不利。“撞了白撞”的演绎存在片面性,“撞了白撞”被否决的宣传不符合自然科学规律,存在理论上的误区。人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获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并非获得了交通安全保障;行人、非机动车等交通“弱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交通“强者”。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既要讲究法律原则和社会道德准则,也要讲究科学性。
[关键词]交通;交通事故;交通安全法;事故责任;赔偿责任;宣传
1前言
“撞了白撞”,源自沈阳。1999年8月30日沈阳《沈阳市行人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规定》),同年9月10日实施。《规定》中规定出现以下情况者,行人和非机动车将负全部责任,机动车不负责任:行人、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时违反交通信号控制规定而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在设有交通设施隔离或者喷划有分道线的路段上,行人、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内部与机动车发小交通事故的,在禁止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的立交桥、高架桥上发生交通事故的等等。随后,一些省市也作了类似的规定,这些规定被老百姓和媒体概括为“行人违章,撞了白撞”。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通安全法》)于2003年11月28日公布,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纵观这部法律草案修改和审议的全过程,可以说它是伴随着“撞了白撞”被否决的呼声出台的。在这部法律出台前后,许多媒体以“撞了白撞”被否决为主要内容,争相报道《交通安全法草案》和《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问题。几乎一致认为《交通安全法》否决了“撞了白撞”,体现了对行人等交通弱者的关爱,凸现了“人本原理”。甚至说行人和非机动车多了安全感。笔者认为,这种宣传存在误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不利的。
2“撞了白撞”演绎的片面性
交通安全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非机动车登记、机动车号牌发放、交通安全信息管理等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财政、经济、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价格、教育、卫生、气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本规定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非机动车登记
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维护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其他个人和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领导,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组织全社会参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道路交通状况,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和突发事件的交通保障机制;落实道路交通管理规费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确定工作目标,提出管理对策,并组织实施。
对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非机动车管理制度
20*年8月10日成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加强非机动车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非机动车,是指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畜力车以及其他非机动车。
本规定所称三轮车,是指用人力驱动的设计有三个车轮的车辆;所称人力车,是指用于手推或手拉方式驱动的两轮或独轮车。
电动自行车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和成华区。
开发区交通静态管理意见
“关于转发县城管局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区静态交通实施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提升园区形象,规范静态交通秩序,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对园区商业街等主要道路静态交通状况(即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违法占道停放,非机动车无序停放和沿街工商经营户跨门占道经营现象)进行规范管理,为此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方针
坚持“宣传教育为主,宣传与处罚相结合,加强管理,重在治本的方针,依法查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违法停放、非机动车无序停放和沿街工商经营户跨门占道经营现象,改善园区静态交通秩序,促进园区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规范管理,使园区主要道路、闹市地段基本消除违法停放车辆的现象,在审批许可的路段(点)做到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履行情况良好,基本无跨门占道经营现象,园区道路环境整洁、优美、畅通、有序。
三、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