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19:01: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非诚勿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非诚勿扰的文化批判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非诚勿扰》诚价值取向语义等同文化批判

论文摘要:《非诚勿扰》以婚恋为线索,展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精神与主题语词“诚”的价值取向的关系。影片选择在语义上与“诚”等同的语词,丰富了观众对“诚”的内涵的理解,隐含着它对当前中国社会的丈化批判,在多层面上召唤着人们反思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局限性。

“诚”是传统中国思想文化中固有的范畴。晚清时期,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最缺乏诚。2006年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任务,“诚”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非诚勿扰》以婚恋为线索,展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精神与主题语词“诚”的价值取向的关系。影片选择在语义上与“诚”等同的语词,丰富了观众对“诚”的内涵的理解,隐含着它对当前中国社会的文化批判,在多层面上召唤着人们反思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局限性。

影片以“海归”征婚为叙事线索,展示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精神与“诚”这一主题语词隐含的价值取向的背离。仅就伴随征婚事件出现的对待婚恋的态度而言,通过展示每一位应征者,如同性恋者、推销员、少数民族相亲者、空姐、健忘者、要别人慈悲仁爱之台湾女、熊市物色老公者、坚持理想爱情的基础者等等的观念,影片描绘着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的婚恋状况的百态,展示了包括同性恋、如何处理性与婚姻爱情的关系、民族差异中的婚恋、爱情婚姻的基础,甚至产生剩男剩女的原因等等诸多问题。就婚恋而言,影片以较长篇幅叙述了作为应征者的空姐与公司老板的婚外恋,也引出了后者和其妻有名无实的婚姻关系。影片沿着婚恋线索进行的聚焦,隐含着以“诚”作为前提的理想价值取向,在无情地撕破这些无价值的东西的批判倾向面前,影片召唤着观众反思自身生活的社会文化的局限性。

围绕婚恋,如果可以把以上内容作为影片否定和批判的对象进行思考的话,那么,影片中对“诚”的正面展示也给了当今中国社会以希望。作为影片叙事的主要部分,虽然空姐在与公司老板的婚外恋中倾尽了真情,但这种“诚”换回的却是绝望。沿着这一主线提供的特定语境,在诸多人物构成的复杂关系中,影片以提供在语义上与主题语词“诚”等同的词语的方式,昭示着其中隐含的理想价值取向。首先是陷入婚外恋的空姐的语词如“迷恋”,“吸引”,“排斥”,“厮守”,“撕心裂肺”,“挣扎”。“心里堵得难受,太委屈了”,“大气”,“性情中人”,“绝望的深渊”等等,都与人物精神状态的“诚”是同一语义。作为倾心空姐的“海归”,其用语如“跟你也没打算见面,怎么看我都无所谓”,“太不见外”,“说不可告人”的“无耻”的“秘密”,“动了心”,“出卖”,“勾起伤心事”,“趴在地上跟狗似的,抱着腿哭”,“卑鄙”,“在乎”,“起哄”,“认真”,“容忍”,“一心一意”,“傻”,“有信仰”,“在一起的前提是诚实”,“喜欢心眼实诚”,“你就是我最好的药”,“淘气”,“不省心”等等语词,都以同义多语词的方式表达了人物所追求的“诚”。在“海归”的台词中出现的与“诚”的价值取向相反的语词,从另一角度体现了这一追求,如“接受教训”,“变聪明了”,“玩”,“三心二意,貌合神离”,“想三心二意还真没那本事,逢场作戏你都不会”。空姐对“海归”情感的变化和评价.也从另一层面体现着“诚”的理想主义,如“好玩”,“挺真实,还挺浪漫”,“满脑子尽是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内心里是个理想主义者”,“善良”“干净”,“人生的美好”,“可爱”,“无助和猥琐”,“一见如故”,“直觉”,“可以信赖”,“知己”,“没有骗”。“海归”在臼本的朋友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其实也是“诚”的另一种表达,如“说话直,不喜欢拐弯抹角的”,“这是一个实心眼的好姑娘”。影片以空姐投海自杀后重生,体现着“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意志,同时也明确说明“人在我这,心在我这”才是“绝佳的伴侣”,影片以这一方式把婚恋中的“诚”的价值取向的正面展示给观众。公务员之家

镜头对婚恋问题的关注,并不能遮蔽其在多层面不同方面对“诚”这一主题的探求。大致而言,影片以幽默调侃的风格从反方向展示了以下关系与“诚”的背离:海归向风险投资者推销机器,服务于老板的女秘书与欺骗老板的推销者眉来眼去,参观寺庙却“被参加”日本家族葬礼的三人与葬礼场合要求的风马牛不相及,日本酒馆招牌与其实际的差异,教堂牧师与忏悔者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等等。以同样的风格,镜头也正面聚焦了与西方文化特有的以向基督忏悔来表示“诚”的中国化形式:当海归“忏悔”“滔天罪行”时,这种“干了坏事,良心不安”的“太虔诚”表现,以中国观众的接收显出其滑稽性,但这一场景也呼应着影片对“钱”、“朋友”、“孤独”之间关系的认识,表达着社会中“诚”的缺失以及对之的渴望:“钱对我来说不算事,就缺朋友”,“最好的那几个都各奔东西了”,“心里觉得特别孤独”。可以说,用何种方法解决诸多人物的痛苦、分歧、冲突,是影片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虽然影片以开头和结尾两部分凸现作为“高科技板块”的“分歧终端机”的发明,不能使世界诸多难题得到公正的裁决,而且有人也识破了这一“划时代的产品”的伎俩,但影片却预言了“未来”的“风险投资者”,依然以“信以为真”的精神投身于“金融”“科技”“地产”“钢铁”“医药”“创业”等板块,从而把中国社会各层面的问题与“诚”联系起来,呼唤置身其中的观众以与主题语词“诚”相连的价值取向参与到对当前中国社会的文化批判。

查看全文

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研究论文

摘要:历观中国喜剧历程,它的潮起潮落是随着时潮而变化的。依据中国大众的审美标准,喜剧片符合民众的心理结构需求,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喜剧片中所隐含的悲情情怀。本文将从《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两部影片分析悲情基调在喜剧影片中的体现和作用。以启示我们不能仅仅沉迷于喜剧影片带来的表象的心理收获中,更应该读懂潜伏在其后的悲情世界所散发出的淡雅而浓厚的美和力量情怀。

关键字:喜剧片;悲剧片;悲情基调;

中国喜剧经历了20年代谐噱片,30年代悲喜剧与社会喜剧,40年代讽刺喜剧与风俗喜剧,50年代人民生活喜剧,70年代幽默喜剧,80年代家庭喜剧,90年代诙谐喜剧,世纪之交贺岁喜剧等变化。零八岁末贺岁片《非诚勿扰》和喜剧片《海角七号》如火如荼的上映,又给身心疲惫的国人呈上了一道可谓是“心灵鸡汤”的温馨慰藉。冯氏幽默和经典台词依旧使我们乐滋不疲,魏德圣执导的激情爱情剧更是令人沉醉。试问,我们的收获只是感觉到幽默感和情感冲击带来的喜悦吗?试问,它们留存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余味,我们有思考过吗?带着这样的问题,书写本文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悲情的美学基调

喜剧是世界电影通用的类型,喜剧电影类型以实现笑为标准。中国电影发展中,30-40年代的喜剧片的出现,把中国喜剧片推到较好的水平上。尤其是40年代喜剧片的形态比较完整,既有的很热闹会风俗式的《太太万岁》等悦众化的戏剧作品,也有《乌鸦与麻雀》式的隐喻化讽刺喜剧,80年代“荒诞”哲思的《阿Q正传》,90年代形式到观念创新的《甲方乙方》等,“中国喜剧的本质是连接着悲剧因子的,特别在政治形态化的喜剧中极为明显。”①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②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积淀生成了“凄婉”、“哀怨”、“悲凉”的特质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一审美结构以强大辽远的影响力滋养着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格调。屈原《离骚》的哀怨气绝,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李清照词的忧愁伤感,曹雪芹《红楼梦》的楚苦悲切,都体现出悲情情怀的审美风格。有人评价张爱玲说道“她认为苍凉的悲剧美,并不属于特定的时代和个人,而属于一种普遍而永恒的个性,苍凉的悲剧美才是人生朴素的根底,富有普遍意义的代表性和回味悠长的启发性”。③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精神消遣方式主要由文字文本转移到影像文本,自从影像文化的诞生,大众娱乐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影像艺术波涛汹涌般的涌进我们的生活,悲情基调也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之中,例如本文将要分析的两部新电影。

悲凉情怀的抒写

查看全文

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评析论文

摘要:历观中国喜剧历程,它的潮起潮落是随着时潮而变化的。依据中国大众的审美标准,喜剧片符合民众的心理结构需求,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喜剧片中所隐含的悲情情怀。本文将从《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两部影片分析悲情基调在喜剧影片中的体现和作用。以启示我们不能仅仅沉迷于喜剧影片带来的表象的心理收获中,更应该读懂潜伏在其后的悲情世界所散发出的淡雅而浓厚的美和力量情怀。

关键字:喜剧片;悲剧片;悲情基调;

中国喜剧经历了20年代谐噱片,30年代悲喜剧与社会喜剧,40年代讽刺喜剧与风俗喜剧,50年代人民生活喜剧,70年代幽默喜剧,80年代家庭喜剧,90年代诙谐喜剧,世纪之交贺岁喜剧等变化。零八岁末贺岁片《非诚勿扰》和喜剧片《海角七号》如火如荼的上映,又给身心疲惫的国人呈上了一道可谓是“心灵鸡汤”的温馨慰藉。冯氏幽默和经典台词依旧使我们乐滋不疲,魏德圣执导的激情爱情剧更是令人沉醉。试问,我们的收获只是感觉到幽默感和情感冲击带来的喜悦吗?试问,它们留存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余味,我们有思考过吗?带着这样的问题,书写本文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悲情的美学基调

喜剧是世界电影通用的类型,喜剧电影类型以实现笑为标准。中国电影发展中,30-40年代的喜剧片的出现,把中国喜剧片推到较好的水平上。尤其是40年代喜剧片的形态比较完整,既有的很热闹会风俗式的《太太万岁》等悦众化的戏剧作品,也有《乌鸦与麻雀》式的隐喻化讽刺喜剧,80年代“荒诞”哲思的《阿Q正传》,90年代形式到观念创新的《甲方乙方》等,“中国喜剧的本质是连接着悲剧因子的,特别在政治形态化的喜剧中极为明显。”①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②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积淀生成了“凄婉”、“哀怨”、“悲凉”的特质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一审美结构以强大辽远的影响力滋养着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格调。屈原《离骚》的哀怨气绝,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李清照词的忧愁伤感,曹雪芹《红楼梦》的楚苦悲切,都体现出悲情情怀的审美风格。有人评价张爱玲说道“她认为苍凉的悲剧美,并不属于特定的时代和个人,而属于一种普遍而永恒的个性,苍凉的悲剧美才是人生朴素的根底,富有普遍意义的代表性和回味悠长的启发性”。③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精神消遣方式主要由文字文本转移到影像文本,自从影像文化的诞生,大众娱乐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影像艺术波涛汹涌般的涌进我们的生活,悲情基调也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之中,例如本文将要分析的两部新电影。

悲凉情怀的抒写

查看全文

小议现代新派婚恋交友节目的冷思考及媒体责任

摘要:自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节目到2010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我国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格外引人关注,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综艺节目的前列,同时也掀起了新一轮荧屏交友的热潮。本文试图解析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以及探讨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

关键词: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媒体责任。

江苏卫视于2010年1月15日推出的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在开播不久即引发了收视狂潮。由节目引发的关于婚恋价值观的讨论,从网络、电视等各大媒体到现实生活中,热议不断。而节目中涌现出的几个话题人物也是备受瞩目,甚至有的还成为“名人”。与此同时,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浙江卫视的《爱拼才会赢》等也是收视率直线上升。直到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紧接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播出了《媒体要切记社会担当》的短评。于是乎,各家媒体对其婚恋交友节目进行整改或干脆撤掉。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整改后继续播出,但其社会影响远不如播出初期。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在经过喧嚣之后,也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思考。

一、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历程。

我国婚恋节目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到21世纪初期,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可以说是我国电视史上最早的婚恋交友节目,与此同时,广播媒体的征婚节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广播媒体更适应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性。而真正将婚恋节目推向高潮的是在1998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玫瑰之约》,征婚男女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以真面目示人。一时间,从省级卫视到地市级电视台,克隆征婚节目的玫瑰之花开遍全国。

几年后,电视婚恋交友节目销声匿迹。而直到2009年底,从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开始,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安徽卫视《相亲赢未来》等,引发了第三轮相亲节目的狂潮,而其中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引发的争议最多。

查看全文

喜剧中悲情美赏析论文

摘要:历观中国喜剧历程,它的潮起潮落是随着时潮而变化的。依据中国大众的审美标准,喜剧片符合民众的心理结构需求,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喜剧片中所隐含的悲情情怀。本文将从《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两部影片分析悲情基调在喜剧影片中的体现和作用。以启示我们不能仅仅沉迷于喜剧影片带来的表象的心理收获中,更应该读懂潜伏在其后的悲情世界所散发出的淡雅而浓厚的美和力量情怀。

关键字:喜剧片;悲剧片;悲情基调;

中国喜剧经历了20年代谐噱片,30年代悲喜剧与社会喜剧,40年代讽刺喜剧与风俗喜剧,50年代人民生活喜剧,70年代幽默喜剧,80年代家庭喜剧,90年代诙谐喜剧,世纪之交贺岁喜剧等变化。零八岁末贺岁片《非诚勿扰》和喜剧片《海角七号》如火如荼的上映,又给身心疲惫的国人呈上了一道可谓是“心灵鸡汤”的温馨慰藉。冯氏幽默和经典台词依旧使我们乐滋不疲,魏德圣执导的激情爱情剧更是令人沉醉。试问,我们的收获只是感觉到幽默感和情感冲击带来的喜悦吗?试问,它们留存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余味,我们有思考过吗?带着这样的问题,书写本文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悲情的美学基调

喜剧是世界电影通用的类型,喜剧电影类型以实现笑为标准。中国电影发展中,30-40年代的喜剧片的出现,把中国喜剧片推到较好的水平上。尤其是40年代喜剧片的形态比较完整,既有的很热闹会风俗式的《太太万岁》等悦众化的戏剧作品,也有《乌鸦与麻雀》式的隐喻化讽刺喜剧,80年代“荒诞”哲思的《阿Q正传》,90年代形式到观念创新的《甲方乙方》等,“中国喜剧的本质是连接着悲剧因子的,特别在政治形态化的喜剧中极为明显。”①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②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积淀生成了“凄婉”、“哀怨”、“悲凉”的特质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一审美结构以强大辽远的影响力滋养着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格调。屈原《离骚》的哀怨气绝,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李清照词的忧愁伤感,曹雪芹《红楼梦》的楚苦悲切,都体现出悲情情怀的审美风格。有人评价张爱玲说道“她认为苍凉的悲剧美,并不属于特定的时代和个人,而属于一种普遍而永恒的个性,苍凉的悲剧美才是人生朴素的根底,富有普遍意义的代表性和回味悠长的启发性”。③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精神消遣方式主要由文字文本转移到影像文本,自从影像文化的诞生,大众娱乐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影像艺术波涛汹涌般的涌进我们的生活,悲情基调也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之中,例如本文将要分析的两部新电影。

悲凉情怀的抒写

查看全文

传播学看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和影响

[摘要]当前,电视相亲节目呈现出丰富的媒介文化特性,具有市场性和商业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同时,电视相亲节目还具有较强的视觉文化表象性,对电视受众的媒介素养产生一定影响。《缘来非诚勿扰》是一档经典电视相亲节目,文章从传播学角度为电视媒介文化研究提供一个研究思路和理论视野。

[关键词]媒介文化;视觉文化;媒介素养

近几年,《缘来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引起了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不少研究者以电视相亲节目为着眼点,从很多角度分析了《缘来非诚勿扰》等电视节目成功的原因以及引发社会争议性问题的负面影响。笔者试从媒介文化的角度入手,分析以《缘来非诚勿扰》为例的电视相亲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媒介文化特性、视觉文化特点以及对电视受众的媒介文化素养的影响。

一、电视相亲节目的媒介文化特性

电视相亲节目所表现的媒介文化具有显著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性与商业性。当前,电视相亲节目争相开播,无疑是受经济效益的驱动,在商业效益和收视率的驱动下,电视相亲节目通过制造话题将节目推向市场。《缘来非诚勿扰》的节目制作初期就是通过制造“拜金”“奇葩”等能引起社会轰动的话题引起受众的关注。对于《缘来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来说,俊男美女吸引着受众乐此不疲地收看,一些话题人物越是引起争议,受众的关注度就越高。另一方面,在开放的社会中,借助电视等公共媒体,人人都有机会展现自己,参与节目的嘉宾则希望借助平台增加曝光率,达到一夜成名的目的。第二,开放性和包容性。电视相亲节目借助电视这个公共空间,将原本具有隐私性质的婚恋交友呈现在公众视野。电视相亲节目将私人生活放置在电视媒介平台传播,充分体现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融合,表现了媒介文化的融合性。以前人们只是对于明星的私人生活感兴趣,到了现代媒介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沟通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利用网络、电视等电子媒介交友、寻找真爱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把自己的生活照片放到网上,或者参加电视征婚活动,通过借助媒介的力量让自己结识到更多的人,或者依靠媒介强大的传播范围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第三,传承性和发展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在媒介社会中,媒介不再是抽象的、观念性的东西了,而是具体的,有一定文化的传承、断裂和转型。在现代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新的信息(方式)代替旧的,影响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这是媒介的进步与发展所带来的代替性和变化性。其一,媒介产生前,人的生活方式带有自然形态,穿衣服是为了遮体,吃饭是为了避免饥饿,戴手表是为了掌握时间。而现在,服饰产生了一定的符号性和精神意义,追逐名牌的现象表现出媒介文化给予大众产生的精神追求。其二,媒介改变了人的感觉方式以及对待世界的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看法大都被媒介营造的生态氛围所影响。其三,媒介世界改变了人的审美观念,譬如传统的文字审美,其深层的意蕴以及本质的内容需要经过思考才能体会,而电视图像使得抽象的意境变得具体化。从《缘来非诚勿扰》的电视节目当中,可以看到电视节目方式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传统的冲击。对传统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内容上,例如女嘉宾十项基本资料里面,考察的都是传统观念中保留下来的一些择偶标准,比如家庭背景、是否愿意跟公婆一起住、做家务的能力,等等。对传统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电视相亲节目改变了婚姻文化的传播形态,传统的媒妁之言是一对一进行的,并且是私下里进行的,而现在却是一对多的选择。婚姻观和爱情观利用大众媒介公开进行表露,媒介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交往方式,电视相亲节目可以让之前素不相识的人在十分钟的时间内实现快速交往。

二、电视相亲节目的视觉文化特性

查看全文

婚恋交友类节目的电视文化

一、主持人———节目风格的颠覆

主持人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符号,观众对主持人的首要印象也通常奠定了这档节目的内在风格。因此,以前传统的电视节目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就是主持人的风格基本要与节目风格相统一。例如,新闻节目通常需要相对严肃、正气一些的主持人,而综艺娱乐节目则需要幽默、亲和一点儿的主持人。从符号学的视角来说,主持人和节目形式都是电视节目主旨的能指,他们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符号,都是为真正的所指服务的。传统的电视观念认为,这种能指与所指必须严格对应,才能不削弱节目的主旨或造成节目的歧义。例如,当年红遍两岸的交友节目《非常男女》的主持人胡瓜和高怡平,他们的搭配是极其相称的。这种相称体现在该节目的总体风格基调与主持人高怡平的随性、胡瓜和蔼的外形并且颇具内在的幽默感是极其吻合与相配的。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发展,后现代电视观念有着新的尝试,《非诚勿扰》就打破了传统的符号法则。节目组让一个本是新闻面孔的主持人孟非来和这档婚恋交友类的综艺娱乐节目进行混搭,这可以说是对主持人符号的一种“颠覆”。这种看似本来全然不搭界的组合,却起到了人气爆棚的节目效果与影响力,以至于后来湖南卫视不惜重金请来原央视新闻主持人邱启明来给改版后的《我们约会吧》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对比“胡瓜”、“孟非”这两个符号,我们会发现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类能指,可他们的所指却是同一类节目。不同的是,前者处在传统的电视文化下,而后者则处在后现代主义的电视文化下。当然,他们所面对的观众需求确实也发生了迥然变化。

二、节目平衡感的颠覆

“平衡”是传统电视节目讲求的一个基本原则,而后现代电视文化下的电视节目有时却是在有意打破这种规律,去追求一种所谓的“不平衡”。选择男女搭配主持,这是《非常男女》的一个节目符号,也是传统电视节目中平衡原则的一种体现。传统的电视观念认为,男女婚恋交友类节目应该是由男女两个主持人符号才能够体现出节目本身“男女婚恋”的内涵。然而在后现代电视文化下,这种符号含义已完全失效。大多数交友婚恋类节目,如当年红火的《非常男女》、《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等,男女嘉宾的人数通常都是相同的。这既与节目中男女需要两两搭配的形式有关,也与节目的内在平衡需求相关。而在《非诚勿扰》节目中,每轮上场的一位男嘉宾需要面对24位女嘉宾,这种24∶1的悬殊比例绝对是对传统过度平衡的电视文化的一大颠覆。后现代文化下颠覆平衡的方式还有很多。美国近几年热播的交友婚恋类节Beautyandthegeek,就以另一种形式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的平衡感。他们选择的男女嘉宾人数虽然相同,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极不搭调的两类。女孩基本都是胸大无脑的美女(即节目名称中的Beauty),而男孩则是IQ很高但EQ极低的书呆子(即节目名称中的Geek)。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本来难以见到的搭配,却使得该节目有了相当的视觉效果和收视效果。追根溯源,这种颠覆其实是与节目的诉求有关。Beautyandthegeek与《非常男女》不同,它的诉求并不在于参加的男女选手最后是否能够婚恋成功,而是节目本身的性质更像一档游戏节目,参与者娱乐了,观众娱乐了,最后的结果就被淡化掉了。

三、个人叙事在节目中的放大———宏大叙事的颠覆

宏大叙事的沦陷,小叙事、个人叙事的出现,是后现代叙事文化的一种转型。按照利奥塔尔的理解,现代主义在知识问题上的特点就在于:求助于元话语或宏大叙事来使知识合法化。所谓“后现代”其实就是对于元话语和宏大叙事的怀疑。后现代主义文化反对宏大叙事,但是肯定小型叙事的作用。这一点在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就表现在:个人因素、个性行为在电视节目中经常被放大。在《非诚勿扰》中被成功放大的个体符号举不胜举,最先出名的便是“马诺”。马诺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平面模特,从《非诚勿扰》的首期一直待到了24期。由于在节目中大胆、犀利的言论(如“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放首《解脱》让他下去吧”)而迅速走红。我们暂且不论“马诺”和节目组之间是不是雇佣关系。但是,马诺在节目中“个人叙事”的放大绝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后现代电视文化下节目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后现代的电视文化认为,个人元素的放大是一项双赢的工作。个人叙事实际是为宏大叙事服务的,不管是“马诺”还是“马伊咪”等,都是节目效果下的“小叙事”与“小元素”,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节目的整体效果。确实,《非诚勿扰》对“马诺”的放大,成功地捧红了马诺,但更重要的是制造出了话题,做出了节目效果。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个人叙事”的放大也要有一个界限,正如《非诚勿扰》中马诺最终还是要被请走的,但是节目中还是会出现下一个被放大的“马诺”。对比当年的《非常男女》,在节目的宏大叙事下,每一期的个体元素基本都是很相似的,没有被刻意放大的小叙事、个人叙事。或许其中某一期的某些男女嘉宾会让你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但这种印象也并没有像“马诺”一样引起“蝴蝶效应”。

查看全文

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平面设计的运用

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营销往往决定于电视节目品牌,尤其是娱乐节目品牌的成败。如何做好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营销成为每一个电视娱乐节目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一、平面设计在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中的作用

近几年的电视传媒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以及政策的影响下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加入以及电视资源的日益丰富,电视节目制作方力求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娱乐节目的品牌对于公众和收视率的影响巨大,因而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营销也会为电视娱乐节目带来公众关注度和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能够作为媒体的媒介商品来进行媒体的品牌宣传。以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案例为材料探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的重要性。例如,《快乐大本营》以“快乐”为品牌推广了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品牌;《非诚勿扰》以“婚恋”为品牌推广了江苏卫视的“情感世界、幸福中国”品牌。而无论是《快乐大本营》还是《非诚勿扰》,其从宏观的现场布局到微观的Logo设计,都运用到平面设计这一技术手段。那么,平面设计该如何正确地运用到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营销当中?

二、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中平面设计的原则

平面设计,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及文字,借此传达想法或信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除了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向广大的消费者转达一种信息、一种理念,因此在平面设计中,不单单注重表面视觉上的美观,更应该考虑信息的传达。平面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是决定好的作品的关键,创意要考虑观众、传播媒体、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构图,是要解决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新颖、合理和统一;色彩,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在画面色彩的运用上注重调和、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的和谐统一。电视产品作为媒介商品,其品牌概念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知名度;二是相对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三是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标准。一个成功的媒介品牌由几个重要的元素构成:传播内容的质量、媒介的公众形象、稳固的受众资源。无论是从文化、市场还是观众的角度分析,电视节目的品牌是电视节目经营与传播的重中之重,对电视媒介来说,其品牌化营销乃大势所趋。文、图、色是平面设计的三大基本元素,结合平面设计使其所传递的信息不断视觉化,将有利于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营销。湖南的地域文化特征是“鱼米之乡”。湖南卫视的频道标识被设计成鱼头,鱼头的身姿似乎又是一条橙色的鱼,中间的空白呈米粒状。这象征着湖南是鱼米之乡。而在频道节目的构成上,则一方面致力于彰显湖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致力于娱乐节目的最前沿。在全国电视媒体中,湖南卫视第一个提出“绿色传播”的核心理念,追求“绿色收视率”,远离低俗、提升高端,用主流文化去引导、影响观众。在当前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湖南卫视立足于确立娱乐传媒的强势品牌形象,以不断创新的品格来丰富内容品质、提升媒体品牌。湖南卫视致力于娱乐品牌的传播,2004年湖南卫视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主题,率先提出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这也是国内所有电视媒体中,对自身品牌进行清晰定位与形象区隔的第一家。其频道包装中娱乐节目部分的平面设计显得十分前卫,色彩鲜明,活力动人。而其代表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也在品牌营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湖南卫视的品牌战略。《快乐大本营》的实体品牌设计主要以五个汉字为核心,布局中央,周围以彩带气球环绕,同时辅以近十种颜色搭配,寓意快乐和喜庆。除此以外,《快乐大本营》始终坚持“以快乐为导向”、“以人为本”的主旨,快乐奉献,将爱心传天下,不断在节目中灌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倡导和谐,乐见爱心的传递。而其在价值观传递方面,《快乐大本营》的“活”品牌—“快乐家族”主持群不仅拥有超高人气,更以其健康、阳光、乐观、进取的屏幕形象吸引了亿万观众,既传承了品质,也营销了品牌。除了《快乐大本营》以外,《天天向上》的品牌营销也将平面设计运用到极致。与《快乐大本营》的“快乐家族”主持群相似的是,《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是以汪涵为首的“天天兄弟”主持群。《天天向上》是湖南卫视打造的大型娱乐脱口秀节目,节目氛围欢快轻松幽默,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相较于《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的观众层次有所不同,其品牌营销的平面设计也不同。《天天向上》最大的品牌便是“天天兄弟”,而其对“天天兄弟”几个成员的平面设计也颇有特点。例如对于汪涵的设计,他在节目中往往表现睿智和温厚的一面,同样他也理所应当地成为“天天兄弟”中的老大哥,对于“老大哥”形象的设计,尤其体现在入场环节中,当他从舞台后面缓缓出场,其余的“天天兄弟”围绕在他左右。不仅是舞台站位,“天天兄弟”的服装搭配,也同样能够衬托出汪涵的“老大哥”地位。

三、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中平面设计的应用

查看全文

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的平面设计研究

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营销往往决定于电视节目品牌,尤其是娱乐节目品牌的成败。如何做好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营销成为每一个电视娱乐节目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一、平面设计在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中的作用

近几年的电视传媒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以及政策的影响下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加入以及电视资源的日益丰富,电视节目制作方力求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娱乐节目的品牌对于公众和收视率的影响巨大,因而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营销也会为电视娱乐节目带来公众关注度和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能够作为媒体的媒介商品来进行媒体的品牌宣传。以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案例为材料探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的重要性。例如,《快乐大本营》以“快乐”为品牌推广了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品牌;《非诚勿扰》以“婚恋”为品牌推广了江苏卫视的“情感世界、幸福中国”品牌。而无论是《快乐大本营》还是《非诚勿扰》,其从宏观的现场布局到微观的Logo设计,都运用到平面设计这一技术手段。那么,平面设计该如何正确地运用到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营销当中?

二、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中平面设计的原则

平面设计,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及文字,借此传达想法或信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除了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向广大的消费者转达一种信息、一种理念,因此在平面设计中,不单单注重表面视觉上的美观,更应该考虑信息的传达。平面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是决定好的作品的关键,创意要考虑观众、传播媒体、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构图,是要解决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新颖、合理和统一;色彩,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在画面色彩的运用上注重调和、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的和谐统一。电视产品作为媒介商品,其品牌概念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知名度;二是相对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三是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标准。一个成功的媒介品牌由几个重要的元素构成:传播内容的质量、媒介的公众形象、稳固的受众资源。无论是从文化、市场还是观众的角度分析,电视节目的品牌是电视节目经营与传播的重中之重,对电视媒介来说,其品牌化营销乃大势所趋。文、图、色是平面设计的三大基本元素,结合平面设计使其所传递的信息不断视觉化,将有利于电视娱乐节目的品牌营销。湖南的地域文化特征是“鱼米之乡”。湖南卫视的频道标识被设计成鱼头,鱼头的身姿似乎又是一条橙色的鱼,中间的空白呈米粒状。这象征着湖南是鱼米之乡。而在频道节目的构成上,则一方面致力于彰显湖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致力于娱乐节目的最前沿。在全国电视媒体中,湖南卫视第一个提出“绿色传播”的核心理念,追求“绿色收视率”,远离低俗、提升高端,用主流文化去引导、影响观众。在当前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湖南卫视立足于确立娱乐传媒的强势品牌形象,以不断创新的品格来丰富内容品质、提升媒体品牌。湖南卫视致力于娱乐品牌的传播,2004年湖南卫视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主题,率先提出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这也是国内所有电视媒体中,对自身品牌进行清晰定位与形象区隔的第一家。其频道包装中娱乐节目部分的平面设计显得十分前卫,色彩鲜明,活力动人。而其代表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也在品牌营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湖南卫视的品牌战略。《快乐大本营》的实体品牌设计主要以五个汉字为核心,布局中央,周围以彩带气球环绕,同时辅以近十种颜色搭配,寓意快乐和喜庆。除此以外,《快乐大本营》始终坚持“以快乐为导向”、“以人为本”的主旨,快乐奉献,将爱心传天下,不断在节目中灌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倡导和谐,乐见爱心的传递。而其在价值观传递方面,《快乐大本营》的“活”品牌—“快乐家族”主持群不仅拥有超高人气,更以其健康、阳光、乐观、进取的屏幕形象吸引了亿万观众,既传承了品质,也营销了品牌。除了《快乐大本营》以外,《天天向上》的品牌营销也将平面设计运用到极致。与《快乐大本营》的“快乐家族”主持群相似的是,《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是以汪涵为首的“天天兄弟”主持群。《天天向上》是湖南卫视打造的大型娱乐脱口秀节目,节目氛围欢快轻松幽默,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相较于《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的观众层次有所不同,其品牌营销的平面设计也不同。《天天向上》最大的品牌便是“天天兄弟”,而其对“天天兄弟”几个成员的平面设计也颇有特点。例如对于汪涵的设计,他在节目中往往表现睿智和温厚的一面,同样他也理所应当地成为“天天兄弟”中的老大哥,对于“老大哥”形象的设计,尤其体现在入场环节中,当他从舞台后面缓缓出场,其余的“天天兄弟”围绕在他左右。不仅是舞台站位,“天天兄弟”的服装搭配,也同样能够衬托出汪涵的“老大哥”地位。

三、电视娱乐节目品牌营销中平面设计的应用

查看全文

课堂教学德育课情景教学探索

摘要: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时代背景下,江苏省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大赛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师课堂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促进作用。结合参赛经历,以参赛内容———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第二单元话题三中的“兴趣”教学设计为例,探讨情景教学在德育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大赛;德育;情景教学

笔者课堂教学大赛参赛教学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材第二单元认识自我的话题三“兴趣”。认识自我这一单元主要从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4个方面展开,学生通过探究自身这4个方面,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落脚点和本教材的重点。下面以第二单元认识自我中的话题三“兴趣”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情景教学在德育课中的具体运用。

1教学对象

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高职一年级学生,95%为女生。女生相对于男生较感性,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她们大多数擅长应用网络搜集资料和分享信息,愿意沟通,乐于合作,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认真投入,都为本次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