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机关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16:35: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治机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法治*”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全面提高区直机关和广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参政议政的能力,现就区直机关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认真、专业、务实的要求,立足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大力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教育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权力、义务、责任相一致意识,增强广大机关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建设富强、和谐、文明新*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目标任务
通过在机关开展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执法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开展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党政机关干部执行力,努力创建“法治机关”。
三、参与对象和学习内容
妇联法治机关创建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根据舒发[2012]14号《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法治”创建工作的决定》和舒办发[2012]15号《“法治”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县妇联工作实际,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法治”创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不断加强法律宣传与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引导机关干部职工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妇联领导班子依法执政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监督的良好机制,着力提高妇联系统法制化管理水平。
二、创建目标
到2014年,机关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各项制度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在全县妇联系统全面落实,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法、模范执法、积极守法的风气浓郁;妇联机关的规范管理、诚实守信、公正透明、严格自律的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三、工作原则
县法治机关建设规划
在过去的五年中,全县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高,民主科学决策制度逐步完善,行政决策水平不断提高,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监督制度不断创新完善。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及省、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纲要》、《意见》以及省、市《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决策水平,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督,推进我县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
坚持宪法原则,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坚持以约束、规范行政权力为着力点,切实提高行政机关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科学筹划,扎实推进。经过五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基本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平等享受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切实维护,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主要任务
审计局创建法治机关活动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机关法治建设,努力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搞好2013年-2015年“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根据《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市机关法治建设工作协调指导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法治机关”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认真、专业、务实的要求,大力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增强权利、义务、责任相一致意识,提高全局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通过“法治机关”创建活动,力争到2015年全市审计机关审计执法水平明显提高,法治建设方面达到上级机关和人民群众基本满意的要求。
二、方法步骤
(一)全面落实阶段(2013年7月-12月)
人事局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法治*”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全面提高局领导干部和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参政议政的能力,现就局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认真、专业、务实的要求,立足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大力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结合正在区直机关开展的“建设六型机关、服务科学发展、加快“*振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局机关干部职工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权力、义务、责任相一致意识,增强局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推进人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建设富强、和谐、文明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目标任务
通过在局开展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增强局工作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开展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党组成员的执行力,努力创建“法治机关”。
三、参与对象和学习内容
区法治机关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法治*”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全面提高区直机关和广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参政议政的能力,现就区直机关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认真、专业、务实的要求,立足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大力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教育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权力、义务、责任相一致意识,增强广大机关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建设富强、和谐、文明新*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目标任务
通过在机关开展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执法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开展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党政机关干部执行力,努力创建“法治机关”。
三、参与对象和学习内容
行政机关行政法治建设身体力行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行政意识:行政管理法治化的前提;行政管理组织法治化;行政管理职权的法治化;行政管理程序的法治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踏上新的征程、依法治国的一个必然要求就是要依法行政、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必须树立法治意识、行政组织的法律管理是整个行政管理法治化的根基、行政组织的立法体系不完善、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实现行政管理职权的法治化,必须从立法、执法及监督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范、行政管理程序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行政管理的程序化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的必由之路、程序化在行政领域的发展是必然的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行政管理法治化是依法行政,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而改进行政体制,促进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必然要求培养依法行政的意识、改进行政组织、约束行政职权、规范行政程序,这是行政管理法治化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行政管理法治化途径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和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更使我国法治化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踏上新的征程。如今依法治国必先依法行政的观念已经成为行政管理的共识。而要在新形势下实现依法行政,就必然要求培养法治意识,改进行政组织、约束行政职权、规范行政程序。因此,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必须解决这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一、行政意识:行政管理法治化的前提
依法治国的一个必然要求就是要依法行政。所谓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公务员在法律规范的要求和束缚下,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按照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从事公务活动,使得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可见,依法行政主要是依靠广大公务人员来推动的。因此,广大公务人员培养强烈的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办事,是依法行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政治学上讲,人是理性自私的,都有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寻求自己最大利益的潜在倾向。所以,行政管理中必须注意约束人的自私性,提高公务员的行政意识。事实证明,单纯依靠外在的法律规范的约束、事后救济手段的完善,都无补于因人的意识的落后及惰性所导致的行政错误,以及行政行为对于整个行政环境造成的伤害。
药监局创建“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机关”实施方案
创建“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食品药品监管机关”实施方案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食品医药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赋予了新职能,提出了新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能力建设、作风建设、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按照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创建“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食品药品监管机关”的实施意见》要求,市局党组决定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开展创建“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食品药品监管机关”活动。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创建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和“三抓一加强”的总体要求,坚持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政策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行政执法水平、业务工作水平和公众服务水平,增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执行力。通过开展创建活动,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廉洁、服务高效的和谐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市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为食品医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创建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机关,是一项关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创建工作按照“一年构建框架,两年形成规范,三年初见成效”的总体安排,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全面开展。2005年底全系统进行“创建”活动第一阶段的检查、总结和表彰,初步实现学习氛围浓厚、管理制度健全、行为规范高效、作风明显好转的阶段创建目标。
二、工作重点
紧紧抓住依法治官治权这个依法治市的关键
我市自**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以来,通过大力抓法制宣传教育和政府职能部门、法院、检察院及行业和基层的依法建制和依法治理,依法治市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大干部群众法治观念逐步增强,文明法治环境初步形成,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然而,仍有相当部分的领导干部在法治理念上还没有完全摈弃把法律仅仅作为治民、治事的工具主义意识,以为依法治市就是以法治民、治事和依法治理行业和基层,以为民和事、行业和基层治理好了,依法治市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将法律仅仅当作一种实现管理职能的手段,只强调管理者的权力和相对人的义务,而忽视法律对管理者的责任规定以及保护公民权利这个核心,因而社会上随意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仍较严重。更为严重的是,作为管理者的领导和机关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及权力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大大降低了法律在群众中的尊严和权威,破坏了法治的统一性和平等原则,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阻碍了依法治市进程。
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对依法治市的实质涵义认识模糊甚至曲解,以及在工作中没能抓住依法治官治权这个关键,“官”“权”未能得到依法、有效规范和制约所致。深刻认识依法治市实质涵义和治官治权的重要性,通过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确保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对推动依法治市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而提出的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和人大常委会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在依法治市工作实践中紧紧抓住依法治官治权这个关键,将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切实推进文明法治城市建设。
一、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依法治官治权
党的十五大报告已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依法治国的“国”首先是指国家机器,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而不是指地理概念。用法律来治理和制约国家机器是依法治国的实质和核心。依法治市作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在地方的具体体现,本身首先包含了要求行使国家权力、行政权力、司法权力的法制化,其核心是依照法律法规治理权力和制约领导干部,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滥用权力,把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办好。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法治化道路,将法治作为价值目标和实用工具。法治包含两个方面的关键因素:“一是法律由人民制定,是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体现人民意志的良法;二是法律主要是用来治理权力及制约掌权者的。”(应松年主编《依法行政读本》第6页)法治作为一种独立的治国目标和治国形态,它以人民民主和人民主权为基础,与“人治”相对立。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市,一个首要和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法治理念上,必须从传统的以法治民、治事向现代的治官、治权转变。治官治权并不是说不用治民治事,谁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法律立法原意并不是用作治理老百姓的工具,而是“用来治理权力及制约掌权者的”,因而“治理权力及制约掌权者”,保证党的机关、国家机关、司法机关等机构和组织以及个人都受法律支配,都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才是现代法治的真切涵义。
在我国,如果拥有执政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党的机关、国家机关和承担公共行政事务的组织和个人,不严格实行法治,出现权力违法和腐败行为,这就不仅破坏了法治,而且直接威胁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行。权力广泛性、主动性、强制性和扩张性及自由裁量的特点,容易超脱法制的规约,致使其违反法律规范和法律价值,偏离执政为民的正轨。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实践证明,权力违法和权力腐败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公害”,除对社会直接造成危害,更是恶化整个法治社会环境。因此,必须把依法治官治权作为依法治市的关键和首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通过有效治官、治权,带动整个社会法治环境的好转。
财税法教学推动税收法治作用论文
「摘要」本文从财税法治实践对不同层次的税收法律意识的需求的分析入手,分析了财税法教学在培养、形成不同的税收法律人才中的作用,提出财税法教学应分别从普及性教育、专业性教育以及精英化教育分别对纳税人的普遍税收意识的形成、财税执法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财税法学家财税法理念的深化等不同层次,为税收法治建设提供不同层次的财税法律人才,进而推动税收法治建设。
「关键词」财税法教学;税收法治;推动作用「正文」
随着税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影响的不断扩大,税收法治建设也日渐为学界所关注。一般认为,税收法治精神贯穿于税收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四个方面,其核心的思想是税收的课征必须基于法律依据,没有法律依据政府就不能行使征税权,国民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课税的过程具有稳定性和预测的可能性。[1]在税收法治的构建过程中,只有代表国家征税的税务机关、纳税人、税务中介机构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和切实维护一种注重纳税人权利保护、征纳双方权利义务相适应、相制衡的税收法律关系。[2]正因为如此,财税法律人才的培养和财税法治理念的形成,在税收法律运行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财税法教学在税收法治建设中应当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战略地位”[3].
一、财税法的普及教育:纳税人权利意识的提升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了法治,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全民的法律意识。因此,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4]纳税人作为税收法治的主体,对税收法治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影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是税法实现的重要决定因素,良好的税收环境的建立和税法秩序的形成,依赖于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的普遍建立。纳税意识作为一种观念,体现的是纳税人对自身权利义务的了解以及对税收缴纳和税收适用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影响着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良好的纳税意识不仅有利于国家税收活动的进行,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和法律的实现,而且对于监督政府行为,规范政府税收活动,实现依法治税,科学治税,都是非常重要的。[5]
纳税意识包括了纳税人的遵从意识和权利意识。纳税人的遵从意识表明纳税人对税收法律制度的认可,这种认可是税收法律实施的重要支撑。当税收法律规范内化为纳税人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时,良好的税收法律秩序才能得以实现。只有纳税人有良好的税收遵从意识,能够自觉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准确计算应纳税额,及时填写申报表,按时缴纳税款,税款的征收才能顺利的实现,纳税人的奉行成本和征管成本才能有所降低并有效的减少税法实施过程中的摩擦,从而促进良好的税收法治秩序的形成。各国税法对纳税人的权利都有所规定,并将其作为平衡纳税人与征税机关之间的力量对比的制约机制。通过赋予纳税人相应的权利,对征税机关的征税权的行使进行监督和制约,通过程序机制来达到以权利控制权力目的的必然要求,对征税主体的不规范征税行为形成有效的制约,进而形成有效的权力制恒的税收法治。但这种以赋予纳税人权利为基础的权利制约机制的作用的发挥,必须以纳税人的权利意识为前提的。法律规范所赋予的纳税人权利仅仅是静态的权利形式,要真正实现纳税人权利与征税权之间的有力的对抗与制衡,则需要纳税人积极且正确的行使其权利。这就要求纳税人不仅应当了解其享有的权利的内涵、了解适当的行使方式,更应当有积极的权利行使的意识,了解其所享有的权利及其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作用。惟其如此,静态的权利才能转化为动态的权利制衡机制,进而促进税收法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