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形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13:33: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发展形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儿童书籍形式发展
最近一些年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不断朝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艺术创作有了良好的环境,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增多了,带动了幼儿书籍设计方面的一次时代性的跨越,使儿童书籍形式的设计有了更多的创作构思。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认知、学习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以科学的方法开展教育,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及教材的辅助是分不开的。
儿童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及国家的未来,设计给儿童看的读物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针对幼儿教育读本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和创新,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幼儿教育丛书和范本,由于文化和地域水平的不同,各地的儿童教育也有相应的实施特点,因此教材的利用率和操作性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延伸性。据了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出现了大批新类型的幼儿辅助教材,大大改变了以往教材的类型,以新的思维和方式引导教学,扩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认知力。
关于儿童书籍的演化在悄然改变着,各地开展了儿童读书周活动,召开专门的探讨会等形式。现在市场上的儿童书籍已经是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模式,已由单向性的信息传递向立体化多维的机构方式传递。从形式上来看,摆脱了完全意义上的平面印刷物,此读物不再那么平淡无味,更显得趣味性浓,没有多余枯燥的文字罗列。幼儿认识外部世界是根据环境的观察开始的,认识的一大特点是活动性,儿童的学习和思考离不开活动,这本书也就根据儿童年龄层次来进行设定,从图形、图形的选择到颜色的变化完全满足当下小朋友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充分根据小读者的心理,图形信息经过设计处理让图形语言的表现更加简练、准确;色彩鲜艳醒目;具有节奏变化文本结构,同时还具有互动性和操作性,开发儿童学习能力,更加人性化,操作简单,在一边玩、一边看的过程中锻炼小朋友观察与注意、观察与联想观察与探索的能力,在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感知外界事物,从实践中去获取经验。现在必须把握新时代儿童书籍的特征,要提高书籍形态的认知性(即小朋友易于发现的内容);可视性(为小读者一目了然的视觉要素);可读性(便于阅读功能);掌握信息传达的过程(全书的节奏层次,剧情化的展开延伸);掌握信息的操作性(书的视、听、触、闻、味五感),总之,当代的儿童读本将是用感性和理想的思维方法构筑完成完美周密,又使读者不为之心动的。这一环节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实际的使用功能和阅读感受,是实现书籍本体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设计师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有些还不能完全转变过来,社会的适应程度和大众的审美意识也有待提高,但是这必是现代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新情感的表达,新思维的、新方式的呈现。根据不同的图案和呈现方式,再根据设定好的关节,折叠和拼接。作为卡片试的小书,给小朋友介绍凸透镜的呈现原理,要配合相应的图片引导的同时,在整个册子的结构上要完成成像的原理,具有生动活泼的感觉。给儿童一本能玩的书,此书的目的就是学习、成长,让阅读的生活方式就是游戏的过程。书籍正是陪伴他们成长最好的朋友。具有场景式的立体书,工艺美巧只凭单纯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书籍设计已经由单一的对封面、版式的进行的装帧设计,扩展到了此案料、工艺,为一种综合的造型艺术。此书是平面向立体空间的转变,先进的设计观念把创意比作设计的灵魂,创意重在意识、文化根源与社会生活的表现强调创造性思维模式。
因此,好的设计必定有一个新颖的创意,有独特的个性。由此可见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珠联璧合,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既要把握材料的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又要把握材料的性格与表达内容的统一。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其意义已超越书籍构造的本身,由此也能萌发少儿想象力的智慧力。
儿童书籍并非是书物的表皮化妆,也不是仅限于平面色彩、图形和文字之上的,它能是营造一栋容纳知识的存在,当小朋友拿起书籍,不仅手的接触,还用心感受,上下左右,前后翻转,书与人之间产生具有感动的交流,立体形式的书更能让小朋友产生共鸣。书籍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的表现关系是我们要斟酌并研究的。根据每一张图、每一行字、每一条线、每一个点、每一色块、每一页材料、每一个记号、每一个不同的主题来深入思考,这样一本流动的、具有生命体的书在材料和制作工艺都有了新的挑战在。一方面要虚心的向前辈们学习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大胆更新观念,创造崭新的少儿读本,再生不可思议的新的书籍形态,“有意味的形式”少儿读本的设计内涵无疑是丰富生动的。
乡村旅游发展形式调查汇报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一、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方式。国际上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即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范式。
剖析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形式特色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既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不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生态平衡模式,而是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的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现阶段,我国的循环经济进程,还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层次上。要把理论转变为行为的实施,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推行国民经济绿色核算制度,推广绿色消费,引导企业开发绿色工艺和技术,进行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实行产品的双绿色认证。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主要体现在法律、经济、教育、技术及市场等方面。
一、法律措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并制定出相关法律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导致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1972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废物管理法》,将各种废物的收集和处置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该项法律的颁布改变了西德人的生活习惯,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容器以及纸类等开始被分门别类地回收。随着西德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1986年联邦政府制定了“避免产生废物、废物再利用及安全处理原则”,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废物的认识从“怎样处理”上升到了“怎样避免产生”的高度。德国循环经济理念的导人体现在1991年颁布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中,该条例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明确了商品生产和流通业对包装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义务。
1992年德国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1994年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清除法》,后经过数次修改,于1996年10月以((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正式生效。该法使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提出“本法律的目的是促进循环经济,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废物按有利于环境的方式进行清除”;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即任何生产过程首先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废物的产生,对于无法避免而产生的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废纸、旧电池、旧汽车等,要求尽量采取循环利用的措施,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规定了产品制造者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对于某些特定的产品,只有明确了回收的可能性后,才允许投放市场。
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也是国际上较早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发达国家之一。其所有的相关法律文件,集中体现为“三个要素、一个目标”,即减少废物,旧物品再使用,资源再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目标。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废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这两部综合性法律;第三层面是(《容器包装再利用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及((绿色采购法》五部专业性法规。1991年制订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完善了汽车及家电循环利用的判定标准以及事先评估、信息交流等体系。1993年颁布的环境基本法》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并将此作为国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1994年政府又根据该基本法制定了(环境基本计划》,决定将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环境政策的长期目标之一来实施,并把实现低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体系作为目标。日本把2000年定义为“循环型社会元年”,不仅新制订了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绿色采购法》,还修订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并更名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I修订了1970年制定的(《废物处理法》,加强了控制废物产生和不正当处理的措施,2002年制定了《汽车循环利用法》,在此基础上,又于2003年3月制定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长期指导方针《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
二、经济指施
环境路功能路形式路发展论文
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自2000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多次大型比赛及演唱活动。其落落大方、新颖独特的外观,气势恢宏的场地,良好的观演条件,均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对此,作为设计者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回顾一下设计历程,觉得有不少方面值得总结。
黄龙体育中心是浙江省政府经多年筹划,并于1994年正式启动的大型体育设施,它位于杭州市黄龙洞风景区以北,占地62hm2.其中主体育场可容纳观众5.4万人,是体育中心规模最大的单体,也是整个中心的首期工程。
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是浙江省重点工程,它被要求作为除奥运会主会场之外其他国内外重大比赛的场地,内设400m跑道的国际标准田径场和足球场,同时还要考虑综合利用,即在不影响比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建筑空间,以达到以场养场的目的。针对这样的设计要求,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设计指导方针“尊重环境,优化建筑功能,力求建筑形式有所创新,并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一、建筑环境的创造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只有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有机结合,建筑才具有生命力,建筑师的责任就是要创造环境,美化环境。这是笔者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众所周知,环境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总的说来,它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组成。“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风景旅游城市”,这句话其实就反映了杭州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状况。在此我们着重谈一下自然环境,城市中的每一幢建筑物首先是小区次环境的一个部分,许多的小区次环境组成了城市大环境。建筑单体对环境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的功能、规模等内容。拿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来说,由于它规模较大,可容纳5万多人,这就决定了它是整个体育中心的主角,同时对整座城市的交通环境、景观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交通环境方面,由于体育中心东面为城市中心区,大量的车流从曙光路、天目山路上通过。为有利于车流、人流的合理集散,我们将主体育场的主入口设于黄龙路即教工路南端延伸段上,由于大型活动、比赛人流集散的特点是流量大、时间短,这就要求在主体育场与城市干道之间有必要设“缓冲区”,以防止体育场的大量车流、人流对周边道路造成严重冲击,导致城市局部交通的瘫痪。为此,我们在主体育场外围设有30m宽的环道,在环道与城市道路之间设有数条20-30m宽的放射形道路,还在体育场东侧设一个主入口广场面积为1.1万m2。大量的人流通过这些“缓冲区”有序而快捷地“消化”到城市道路之中。
林业经济发展形式探析
摘要:针对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林业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展开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实现林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形式;分析
林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其中一项,但林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离不开的。林业经济是一体的,只有当林业经济自身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才可以支持林业的发展,文章具体分析林业经济发展的形式。
1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经济现在虽然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还会妨碍生态问题的改善,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1.1观念转变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人们对于各类经济体制的了解都比较少,而且对于传统的经济体制、市场都已经非常熟悉,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各种经济体制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但是这些经济体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难以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如果国民对于市场或者经济体制观念不能转变,各种新型的思想或者方法很难应用到实践中。这对于林业经济适应当今社会,并得到一定的发展非常困难。1.2林业经营存在问题。林业发展要经过经营,才能拥有一定的市场并盈利。但是林业经营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我国林业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有的地方林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有的地方林业覆盖率非常低。除此之外,林业资源分布不同,有的地方树木多,但种类单调,而且树木的质量也不能保证,主要是没有考虑到树木本身生长所需要的环境特点。这非常不利于林业的发展,更不可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应。1.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林业发展中管理工作的质量非常重要,管理水平的提升除了涉及到相关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外,还有可能涉及到林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如果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对于自身的工作不够负责或者对于管理工作的业务不太熟悉,很难完成这份工作,最终林业经济的发展也非常难。
2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剖析比较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形式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近年来我国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成为我国面临的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在总结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模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模式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得出促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一般启示。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比较启示
根据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突出矛盾,党中央做出了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就其内涵和实质来讲,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中去考虑,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
由于经济、社会、政治、历史、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对其他较为落后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城市为主导,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
玻璃艺术形式语言及发展瓶颈
玻璃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在以往的手工时代,它没能真正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缺乏广泛发展的社会基础;在今天,玻璃制品虽然已为人们所熟悉,但多是将其理解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和工艺制品,与主流艺术无关。关于玻璃,中国古代曾使用过多个不同的称谓,常见的有“玻璃”、“琉璃”、“料器”,这些不同的称谓有不同的含义,并与不同的时间段相联系,可以说一物数名、一名数指。[1]这种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情况容易引起概念的混乱。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琉璃是贵重的艺术品,跟玻璃没有关系,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琉璃就是玻璃。中国的玻璃艺术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明代以后也称建筑中的铅釉砖瓦为琉璃。玻璃乃外来词汇,于唐代开始使用。中国玻璃的成分有别于西方的钠钙玻璃,绝非西方传入,而且在形式语言上也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征。玻璃璧和玻璃剑饰是中国早期玻璃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造型,在形式语言和制造工艺上有相同之处,二者都凸显了中国早期玻璃艺术的创作语言和文化内涵,在制造过程中也都采用了模压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技术角度来说,玻璃艺术在造型和功能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对于玻璃的研究多集中于现代建筑装饰、工艺制品等方面,本文拟以玻璃璧和玻璃剑饰为例来探讨中国早期玻璃艺术的形式语言及制作工艺。
一、中国早期的玻璃璧与玻璃剑饰
1.玻璃璧
璧是一种圆形平板器物,用玉制成。《说文•玉部》中载:“璧,瑞玉,圆器也。”璧的形状通常呈扁圆形(见图1),中心有一圆孔,但也有出廓璧,即在圆形轮廓外雕有龙形或其他形状的钮。璧的用途很广,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祭器和礼器,《周礼•大宗伯》有“以苍璧礼天”之说,表明璧是一种礼仪上的器物;二是国事中的礼仪馈赠用品;三是佩系,用作不同身份的标志;四是砝码用的衡;五是辟邪和防尸腐,常作为古代帝王的随葬品,例如已发掘的汉代大墓中都有众多的璧出土,常放在死者胸部和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甚至还嵌在棺的表面作装饰用。湖南出土的战国墓中的玻璃璧就是作为装饰品随葬的。[2]玻璃璧制品始用于战国早期,盛行于战国中期,衰落于汉代。用玻璃制造的璧在古代称为“璧琉璃”,如汉武梁祠画像石上的璧榜题“璧琉璃”,《汉书》中也有“璧琉璃”的记载。玻璃壁和玉璧的作用是相同的,但因为玻璃制造工艺复杂,玻璃璧的数量较少,往往比普通的玉璧贵重。[3]目前出土的玻璃璧大部分在湖南,即战国时的楚地,据此可以推定楚国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玻璃璧产地。楚国因为缺少玉,所以常用玻璃代替以缓解玉料之不足。[4]而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长沙出连、钖”。这里的“连”就是铅,古代长沙盛产铅,湘潭、衡阳、新化等地又产重晶石,且今已查明湖南的二氧化硅储量极为丰富,这些都为制造高铅钡玻璃提供了优越条件。
2.玻璃剑饰
我国从商代开始有制剑的记载,春秋战国时的吴、越等地,因为河流较多,战争以水战为主,故将剑作为主要武器。剑在古人的生活中主要用于杀敌和防身,但在和平年代佩剑则主要是为了显示身份,所以特别重视剑的装饰。在古人看来,黄金、白银、珠宝并非最珍贵的物品,只有玉才是最有价值的,用玉装饰的剑叫玉具剑,最为贵重。因为玉比较稀有,所以常用玻璃来代替,用仿玉玻璃装饰的剑叫玻璃具剑。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在剑格两面的凹槽中分别镶嵌着绿松石和玻璃。据分析,越王剑出现在楚国墓葬中,应该是作为楚国人的战利品随葬的。这把勾践“自作用剑”的青铜剑,理论上讲应主要是用于防身和战斗,而黏结了装饰物的青铜剑一般是不会用于实战的———一方面玻璃遇到较大的震动容易破碎,另一方面由于使用的黏结剂牢固性差,震动后玻璃也容易脱落。所以,剑格上的玻璃应该是楚国人后来添加上去的。[越王勾践剑的玻璃装饰手法并非玻璃剑饰的主流,它仅仅是把玻璃当做附加的装饰元素,而不是用玻璃来制作剑的主要构件。一般来说,根据玻璃装饰的位置和目的之不同,玻璃具剑的装饰部位应包括玻璃剑首、玻璃剑格(见图2)、玻璃剑珥和玻璃剑珌。剑首安装在剑手柄的顶端,手柄的顶端呈圆形。考古发现的玻璃剑首均为圆饼形。剑格是手柄与锋刃之间的隔离装置,又称护手,主要是为了防止剑锋伤到手。剑格有一字形和蝙蝠形两种形制,玻璃剑格全部采用蝙蝠形。玻璃剑格的出土和传世并不多见,关善明先生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剑身因长期侵蚀风化而膨胀,剑格受压爆破而不存。剑珥从侧面看很像耳朵,安装在剑鞘靠近鞘口的地方,剑珥也称剑鼻,古人佩剑需要用带子系在腰上,剑珥就是剑鞘上的扣带,《楚辞•东皇太一》有“扶长剑兮玉珥”的记载。佩剑者抚摸腰间长剑时,是摸到腰间穿系长剑的玉珥,有了剑珥,剑的重心在下面,系在腰上时下重上轻,剑才不会从鞘中脱出。剑珌是剑鞘末端的装饰。玻璃剑饰产生于战国中期,流行400多年后,至东汉时期就消失了。玻璃剑饰的设计完全仿玉剑饰,因而形制和纹饰也与玉剑饰基本相同。
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形式创新思考
关键词:创新电子商务网络贸易运输方式
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当我们跨入21世纪时,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将国际贸易带进了一个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贸易和运输方式和结算方式革命的诞生,导致国际贸易运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也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形式创新
电子商务正在掀起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新的革命。电子商务冲破了国家和地区间设置的各种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引起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经营方式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不仅如此,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对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只鼠标,买卖双方即可通过网络直接接触,参与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较低的网络通信和管理费用就可获得、存储、交换和处理信息;电子商务使用电子单证代替传统的纸面单证,减少了单证的重复录入,简化了业务流程,使贸易双方的交易更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这是为一外贸工作者的评聘中级职称的论文,发表在2007年9月号的《商场现代化》杂志上。
买卖双方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直接办理订购、谈判、签约、备货、领证、报关、报检、租船定舱、交税、保险、支付结算、退税等各项外贸业务手续,大量缩短了交易时间;同时带动金融、保险、商检、海关、税务、运输等有关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加速资金周转,节省利息开支。电子商务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完备的市场环境。
二、网络贸易带来国际贸易形式的创新
浅谈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形式
如果说,生产能力惊人增长的制造业成就了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那么,未来中国要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除了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外,更应该有一个高效配置资源的金融市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一切:全球金融制度、体系、规则、结构受到了全面的冲击,美元的霸权地位和美国金融市场模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求新求变已成潮流。虽说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体系面临重大变革之际,如何构建与中国大国经济地位相匹配、保障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未来中国金融市场模式,无疑应当成为中国金融界、理论界的一个值得认真检讨的重要课题。
中国金融市场基本矛盾凸显。
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的集体崩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骤然衰竭,多达上百家商业银行因此而破产倒闭,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这次金融危机是对完全自由放任市场的一次挑战,危机表面上来自一个失控的房贷市场和一个过度创新的金融机制,实际上还是因为美国经济在自由放任的一端走得太远。事实证明,市场与政府,偏向哪个极端,对于经济都可能预示着可怕的灾难。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既可以通过市场的自由协议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政府的指令性配置来实现。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市场占优;在解决诸如外部性、公共产品、收入公平分配等问题上,市场作用甚微,此时政府的干预活动能起到纠正市场缺陷的作用。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政府的无所作为,事实恰恰是大有可为。我们可以把市场不能解决好的事情交由政府去做,但是也不能使得政府的行政力量过度地参与资源配置和竞争性产业,损害市场的活力与效率。
金融市场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助推器。世界发展到今天,金融市场已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
金融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引导资本在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流动,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且在资本流动的过程中实现财富增值和风险分散。金融危机并不是市场的失败,更不是现代金融的失败。每次危机都是一次重构,每次重构,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必然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世界经济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
新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的,中国金融体系朝着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但需要正视的是,虽然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形式上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相当接近,但是在功能、市场深度以及制度上仍存在着许多不足,远不能适应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需要。
区发展招商引资的形式与规划
招商引资工作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我区对外影响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规划好期间招商引资工作蓝图对构建我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发展区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共区委关于制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制定本规划。
一、招商引资工作成就及发展形势分析
(一)招商引资工作成就
我区招商引资工作以党的十七大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发展新优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工作的立足点,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重点,充分发挥秦岭北麓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城区商贸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三大优势,积极实施三大产业带战略,不断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商贸批发业、社区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区共落实合同项目285个,合同引资269亿元,到位资金114亿元,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
(二)期间招商引资发展形势分析
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关天”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既面临着重大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进一步实施,越来越多的领域对外开放,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将加速向西部梯次转移,有利于我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进行招商引资,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档次。但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准入程度的提高,周边国家、地区的招商引资竞争力度正在加大,国内外企业直接争夺国内市场和发展空间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我区的相对优势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正确把握,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使成为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