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完善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13:12: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发展完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发展完善

残联完善康复服务发展总结

一、20*年工作总结

20*年,*县残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紧紧围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目标任务,精心调研,扎实工作,提升了残疾人工作整体水平,推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

一、推进重点工作,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

(一)深入开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7号)精神、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以及中国、省、市残联五代会精神等纳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整体推进,各有所重的局面。

(二)有序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

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我县积极实施*县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在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精神,及时启动我县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20*年,全县共有19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了基本生活保障;147名重度残疾人得到了托安养服务,其中集中托养47名;使321名贫困残疾人得到“三助”康复服务,已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任务。嘉兴市督查组和省残工委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考核组对*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查看全文

金融工程发展完善探析

摘要:金融工程是一门利用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开发设计与实施新型金融产品服务和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新兴学科。文章分析了金融工程是金融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论述了金融工程的理论架构和技术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金融工程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关键词:金融工程;学科定位;人才培养

一、金融工程是金融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学基本处于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即描述性阶段。它由描述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的转变始于马柯维茨的风险投资组合理论,该理论奠定了现代金融定量分析的基础。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在结合奥斯本(Osbeme)的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的期望收益率分布的基础上,在《金融杂志》上发表了资产组合选择一文,把投资的收益或回报定义为其可能结果的期望值,把风险定义为平均值的方差,这种均值—方差模型使数理统计方法可以应用到资产组合选择的研究中。法玛(Fama)在奥斯本(Osbeme)通过理性无偏的方式设定投资者主观概率的基础上,建构并形成了有效市场假设(EMH),并进一步细分了三种有效市场,从而说明了价格反映所有的公开信息,已知的信息对获利没有价值的结论。随后的夏普(sharp)、利特纳(Litner)和莫辛(Mossin)将EMH和马科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个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的理性预期为基础的投资者行为模型CAPM,说明了市场上的超额回报率是由于承担更大的风险才形成的结论。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等人进一步相继拓展了上述研究,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APT)、期权定价模型(OPT)等。至此,20世纪70年代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支撑的标准金融理论确立了其在金融经济领域的正统定位,成为当代金融理论的主流和范式。80年代末期,动态套期保值策略组合保险的创始人里兰得(H·Leland)和国际著名期权理论学者鲁宾斯泰(J·Rubinstein)开始提出“金融工程”的概念。1988年,金融学家芬纳迪(D·Finnerty)则基于公司财务对金融工程作出了较为完整的解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价格波动频繁,风险与日俱增。为求生存和发展,金融机构不断地进行更深层次的金融创新。20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金融创新浪潮成为了西方金融领域最为活跃和突出的变化之一,伴随着金融创新,发达国家公司理财、银行业和投资业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和发展,金融工程作为金融创新活动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很快便渗透到了商业银行等金融实务部门。可以说,金融工程的产生顺应了国际金融经济竞争与发展的潮流。

二、金融工程的理论架构和技术基础

金融工程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包括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分解与组合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其成果金融产品既包括原生和衍生的金融商品,也包括金融服务和解决金融问题的手段和策略。其创新和创造性既意味着金融领域思想和思维的飞跃,即一种革命性的全新金融产品问世时所具有的创造性,也意味着对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与运用,以及对现有产品进行的分解与组合。

查看全文

街道经济发展完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街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年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和带领全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努力实现我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首先,我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年全街的经济工作谈几点意见,会上,张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区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年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3亿元,同比增长67%;全口径财政收入5793万元,同比增长27%;可用财力1953万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2.413亿元,同比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650万美元,出口创汇1619万美元;农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完成616.1万元。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街的关键之年。我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口径财政收入、可用财力同比分别增长16%和18%,分别达到6700万元、23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达到2.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9%;农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完成580万元。

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街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且条块分割严重,制约了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二是原农场国有企业改制等形成的历史包袱依然存在,全场仍有1700多人拿生活费,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承受着巨大压力;三是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创税能力不强,吸纳就业容量不大,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税源潜力不够,与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拉大;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工作运转都急需大量资金,各类银行贷款和历史欠款到期日临近,资金风险和压力增大;五是产业结构尚未完全明晰,产业布局尚需进一步调整,功能分区尚待逐步完善,产业集群效应还未有效形成,支柱产业亟文秘杂烩网需努力壮大,招大商、引大资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六是失地农工和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较大,农工增收渠道不宽,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还需要下大气力化解。

查看全文

完善人大工作发展讲话

同志们:

当前,我县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统筹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新的形势和新的阶段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新形势新阶段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开创我县人大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代表县委,就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全县人大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工作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实践。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范围内,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决策和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和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从而实现党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善于通过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善于把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主张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经过法定程序转变成国家意志,转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善于利用民主和法制的武器,整合社会资源,规范社会秩序,聚合社会力量。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大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和能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查看全文

发展城市民生工程完善讲话

全面做好财税工作,同志们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摆在面前的共同任务。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知难而进,主动作为、扎实努力,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继续实现民生工程和财税工作争先进位、再创佳绩,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必须充分肯定,成绩来之不易。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财税系统和民生工程责任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过去的一年。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措施,民生工程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一是百姓得实惠进一步增多。市民生工程实施项目从年18项,逐步扩大到年20项、年30项,投入从年4亿元扩大到年7.2亿元、年9.3亿元,惠及人口125万多,人均受益700多元,群众受益面和收益水平都逐年提高。二是城乡均等化进一步推动。工程建设、公共服务的重点向“三农”倾斜,向基层和困难群体倾斜,建立了九项制度”和“五大机制”健全完善了长效机制,有力推动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三是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从社情民意调查结果看,市群众对民生工程的知晓度、满意度和支持度都在80%以上。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生活变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大大提高。四是工作争上游进一步领先。去年金融危机、经济困难的背景下,各级各部门对民生工程建设思想更重视,力度更加大,配合更密切。按照“确保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确保在全省争先进位”要求,力求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做到资金配套、督查帮扶、项目推进、创新宣传、工作细化”五到位,圆满完成30项民生工程年度任务,荣获了省政府“年度全省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杰出奖”同时,市部分单位在全省考评中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各责任部门和财税系统同志们汗水和辛劳,更体现了同志们坚定执着的为民情怀和扎实过硬的作风本领。此,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民生工程和财税工作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必须竭尽全力,民生宗旨所系。

没有终点。今年我市民生工程建设要在已有基础上,民生工程只有起点。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确保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实现位次再前移、质量再提高、效应再放大的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站位,加大力度,不断把民生工程建设推向深入。

深化认识。市地处山区,一要认清形势。经济实力不强,民生工程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一是涵盖范围加大。今年,全省将实施33项民生工程,市民生工程将扩大到35项,预计总投入达12.2亿元。二是项目任务加重。今年有些项目任务特别重,如建设村卫生室511个,相当于前三年任务的总和。三是实施难度加剧。如农民体育健身、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不仅数量多于上年,而且有其特定标准,随着“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必将对山区地域环境下的工程实施,带来严峻的考验。此外,实事求是地说,工作中还存在着保险发放类项目基础不扎实,发放程序有待规范,有些工程类项目实施还未完全到位,以及后期管养机制弱、难度大等问题。

查看全文

计生委完善计生发展计划

一、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增强各级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自觉性

探讨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措施,提供工作思路和多视觉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巩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良好局面。完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和协调运作机制,落实好相关部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职责分工、《*区人口计生工作督查通报制度》,突出对重点责任部门的考核。

二、完善基层经常性工作机制,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落实好《关于加强人口计生基层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强化现居住地与户籍地的密切协作,切实解决好“人户分离”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等问题。健全依法行政责任制,全面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依法行政考核评估基本要求》。深化居民自治工作。

三、完善改革创新机制,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实现新突破

继续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居的创建活动。全力建立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借助社会救助、劳动保障、卫生服务、残疾人救助、为老服务、人口信息“六网合一”工程建设,实现对人口变动和个案信息变动的动态监测与管理服务。将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纳入年度考核内容。改革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

查看全文

市区加快统计完善发展计划

今年全区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区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融入滨海、构筑高地、聚集优势、科学发展”和全面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服务与质量”这一主题,强化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统计公信力,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为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统计保障。

一、全力以赴,扎实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和专项调查

1、高标准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口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如实掌握人口结构和现状,对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制订人口政策,统筹安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居民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全力以赴,认真总结以往普查的经验,做好人口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广泛开展普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组建精干普查队伍,全区各级普查机构要建立健全普查质量控制体系,落实好岗位责任制,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2、开展好各项专项调查。按照市局统一部署,高标准完成R&D资源清查,组织好月度劳动力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

3、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后续工作。编辑出版《*区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汇编》,切实搞好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开发运用,使普查成果真正服务于各级政府、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

二、坚持不懈,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查看全文

商务局完善金融发展计划

由国际金融风暴引起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当前商务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认为,商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首先,欧美各国政府均提出了救市计划,安排了巨额资金,而我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长期稳定健康;其次,中央政府启动4万亿投资计划和推行增值税转型,宣告将以扩大投资和消费,以及减轻企业负担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第三,从经济发展周期的规律来看,经济学家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将会迎来复苏期,而目前加快引进项目,度过几年投资建设期,恰好能赶上经济复苏带来的财富收获。第四,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积累,县已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优势。一是已成为“三湘首善”、“中部第一县”,经济总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其他兄弟区县轻易可比,这为商务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信息在全国有名,特别是工程机械的“一都一廊”建设从思路到举措都日渐明晰;三是园区建设经验丰富,拥有优质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批充满活力的乡镇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各园区定位鲜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四是拥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县城,适宜人居,适宜创业,对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拥有国际机场,这是其他区县难有的资源,县委、县政府正抓紧实施航空城建设计划,这是我县招商引资新的突破口和经济增长极。因此,年,我们应当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和实施,促进我县商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面对当前的经济困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发挥县的比较优势,抢抓机遇,扬长补短,真抓实干,以主导产业为导向,全面实施工、农、三产业整体开发,努力开创我县商务工作的新局面。

二、奋斗目标(按县下达指标)

全县(不含经开区)实际到位县外境内资金46亿元,力争完成47.2亿元,其中市外境内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34.5亿元,市内县外资金11.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44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8240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8.36亿元,其中,外贸出口8.12亿美元,进口10.24亿美元,外派劳务550人,新增境外投资项目3个;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

三、具体举措

查看全文

云南甘蔗保险完善与发展

一、云南甘蔗政策性保险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产糖大省,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主要分布在临沧、德宏、保山、普洱、玉溪、红河、版纳、文山等州(市),常年甘蔗种植面积450余万亩,蔗糖产量200万吨以上。2010/2011榨季全省制糖行业实现工农业销售收入161.63亿元,其中:制糖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8.87亿元,蔗农卖甘蔗的收入达到52.76亿元。制糖企业共实现利润20.75亿元,上缴税金15.25亿元。甘蔗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云南是我国自然灾害最频繁的省份之一,云南农业生产素有“无灾不成年”的说法,而云南甘蔗种植由于70%以上分布在依靠自然降雨的旱坡地,蔗区水利、道路等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落后,加之雨量分布不均,干旱、霜冻、火灾等灾害使云南甘蔗生产成为受灾最严重的产业,甘蔗大面积受灾、减产,种植甘蔗的农户必然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对蔗农的生产生活危害极大,严重地影响了云南甘蔗生产的发展。例如,2009年以来云南蔗区遭受连续三年的严重旱灾就是最好的例证,蔗区大面积受灾、成灾,仅2009/2010榨季全省有378万亩甘蔗受灾(约占全省当年种蔗面积的84%),其中成灾面积超过300万亩,绝收面积达60万亩,甘蔗减产379万吨,蔗农因旱灾直接损失就高达12亿多元。所以,在全省范围发展甘蔗保险的要求十分迫切,这不仅可以给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保险保障,也能够促进云南省甘蔗种植和制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云南甘蔗政策性保险发展状况与机遇

(一)云南甘蔗政策性保险的发展概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精神,云南省在总结过去部分蔗区甘蔗种植商业性保险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甘蔗保险试点工作。2008年12月,由财政、农业、制糖企业、人保财产公司等部门按照多方筹集、滚动发展、逐年积累、以丰补歉的原则,共同实施了甘蔗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率先在勐海县、云县和凤庆县实施了48万亩的甘蔗政策性保险。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甘蔗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和面积,截至2012年2月,全省甘蔗政策性保险面积达182万亩,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的36.5%,其中,版纳18万亩,临沧102万亩,德宏62万亩。实践证明,在试点地区甘蔗政策性保险对蔗农防灾减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政策性保险与商业种植险相比,变灾后补贴为灾前预防的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减少了灾害损失。例如,在2009-2010年历史不遇的大旱中,勐海人保财险公司启用25万元用于抗灾防旱(其中20万元用于浇灌,5万元用于人工降雨),使接近水源、种植相对集中的蔗区得到了普遍浇灌,有效地控制了旱灾损失。另一方面,当灾害发生时,通过保险理赔能减轻蔗农经济损失,解决蔗农的生产生活困难。例如,2009年12月23-26日,盈江县部分蔗区甘蔗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霜冻灾害,受灾面积2.8万多亩,绝收面积达5232亩,灾情发生后,保险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赶赴灾区,查看受灾现场,与其他工作人员一道,测定损失,保险公司及时将150多万元的赔付款打入蔗农的账户中,有效帮助了蔗农克服生活的困难和恢复生产。

(二)云南甘蔗政策性保险的试行办法

查看全文

公共管理制发展完善研究论文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我们党在新世纪、新时期所要达到的社会目标,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一定要能够代表公共利益,即以服务为理念,以公众为导向,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服务公众和社会为核心。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管理制度的和谐直接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人和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都体现在公共管理制度是否和谐。政府的公共管理政策及其他制度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我们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严峻挑战,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意义。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进党和政府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新势下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要求。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为公共管理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国加人WTO后,同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改革、发展和稳定都面临着新的任务,社会经济生活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才能使政府工作和政府职能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真正履行好政府担负的各项职责,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任务。

第二,构建和谐社会是公共管理建设的核心问题。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公共管理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持党和政府与各个发展领域的密切关系,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实现,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否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公共管理建设是否取得实际成效的根本标准。

二、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