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思考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12:36: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发展思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发展思考

煤矿发展思考

**煤矿今后如何发展?如何管理?怎样有效地组织安全生产,实现效益、效率的增长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认识后,有了以下的思想和方法:

首先,整合思想,统一认识。**煤矿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有来自国有煤矿的、有企业破产买断或退休待退的、有外地来的农民协议工,还有当地的村民和通过各种人情关系进入矿上的。区队有矿管队、还有外包队,组成十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到矿上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想法各异。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严重的雇佣思想,“我就不是矿上的人,到这就是想挣点钱,干不成就走人、跳槽”,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大家缺乏了企业主人翁的意识。针对这种状况,为解决矿上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问题,必须先要整合各种思想,解决共同的认同问题。所以就引出一个问题:这就是到**矿来干什么?我认为:咱们到**矿一是要把矿发展好;二是要把安全管好;三是增加大家的收入。没有前两条,最后一条就实现不了。对外包队来说,在矿井的发展历程中,曾经也做出过很多贡献,现在矿井发展了,暂时还不可能完全取缔,但必须明确“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理念,否则,就不可能很好的合作。

第二,明确工作的切入点。“2.14”事故给**煤矿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如何扭转安全的被动局面,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提出今年的工作思路,这就是:安全切入抓管理,抓好管理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从抓好安全的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系统管好抓“三化”。系统管好就是要抓系统达标,杜绝重特大事故。“三化”就是指机械化、标准化、精细化。机械化就是要提高装备水平,随着综采面的安装试采,矿井已具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条件,落后的生产工艺将逐步被淘汰。标准化是煤矿的基础工作,是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必经之路。针对**煤矿的实际,在今年的标准化工作中将按以下思路开展工作。

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使管理人员和区队骨干成为知标准、懂标准、能标准的标准化人。

2、抓好工作的推进。主要从这几个环节抓起: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思考

客观的政绩反映了领导干部综合能力和领导水平,领导水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实践程度。党的**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要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三个方面的能力: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观念的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对事物的看法是否科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思维能力。提高领导水平,首先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解决好对发展观和政绩观的科学认识和实际把握。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善于以宽广的眼界、敏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善于以科学的精神、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认知规律、把握规律,切实增强宏观意识、群众意识、长远意识和开放意识。

——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创造人民满意的政绩。领导水平是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科学执政,就是要当官为民、造福一方,把第一要务作为第一责任,自觉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上来,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坚持用民主的方法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取得知民情顺民意的主动权;实行民主、科学决策,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作用的事,以实实在在的政绩体现科学执政,顺应民心。

——提高学习求知能力,打牢干事创业的根基。在当今时代,领导干部如不能持续提升学习求知能力,就无法适应变化中的世界,无法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进行新的改造,就难以准确地把握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提高学习能力,关键要增强内在的学习动力,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要勤于学习,更要善于思考、精于谋划、勇于实践,通过学习提高认知水平,提高把握规律的能力,严格按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在发展上能站高一步、想深一步、看远一步,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内在要求。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思考

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在于“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科学”二字。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曾经形象地把任务和方法比喻为过河和桥、船的关系,强调“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有一个任务与方法的问题,既要提出科学的目标,又要确立科学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方法。一言以蔽之,科学发展需要科学推进。

科学推进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立足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遵循。

科学推进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善于划清科学与不科学的界限。积极研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是科学的,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口号来喊、坐而论道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结合本地具体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脱离本地实际的邯郸学步、削足适履的生搬硬套是不科学的;抓住关键、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是科学的,不分主次、浅尝辄止、避重就轻是不科学的;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是科学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者厚此薄彼、畸重畸轻是不科学的。诸如此类科学与不科学的界限还有许多,都需要我们正确地加以把握,以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

科学推进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十分复杂,推进科学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行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才能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提出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查看全文

休闲旅游发展思考

最近,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作了调整,同时出台了《职工带薪休假条例》。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和职工带薪休假规定的同步出台,对我国旅游产业而言,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情况因而形成,新问题由此出现,新要求也随之产生。下面,根据会议要求,我就如何适应新的休假制度,加快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新的休假制度实行,预示着我国公民休闲度假旅游时代已全面到来

一是休闲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最关键的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有钱,有支付能力。第二是有闲,即有旅游的时间。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我国公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大大增加,旅游已成为大家满足了温饱之后的一种新需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公民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化升级。据统计,目前中国主要客源产出地的三大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超过或接近$4000。三区域的33个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休闲旅游以上的需求水准,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这些地区居民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

二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休闲度假体系。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标志着制约休闲度假旅游的“有闲”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它不仅使我国节假日的分布更加合理,同时使广大居民得到更多的休息和出游时间,形成了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的科学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体系。从节假日的总天数看,全年增加了1天,达到了115天,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准。尤其是法定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出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强制实行休假制度,会激发更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休闲旅游队伍中来。

这两条依据充分说明了新的休假制度与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文明程度的提高基本相适应。这一制度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国民的旅游需求,也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从“大流量、低效益”向“高流量、高效益”的转变。它标志着一个令人鼓舞的、全面的大众休闲时代已经到来。

二、新的休假制度实施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查看全文

党员票决制发展思考

在*北部的*沙漠,活跃着一支精干高效的电力维管队伍,这就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榆林供电段。这个段现有员工98人,其中党员20人。主要担负着神(木)延(安)铁路神木至九燕山23个站722公里的高压电力线路和8个变配电所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近三年来,该段党总支对发展党员票决制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变过去党员公开举手表决为无记名投票表决,从而推进了党内政治民主和文明,使发展的新党员由“过得去”变为“过得硬”,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年底,该段连续实现安全供电六个安全年,荣获局文明单位、局红旗党支部等多项荣誉。

勇于创新,票决制表达了党员的真实意愿

20*年夏天,该段在发展党员时遇到了难题。发展对象公示后,部分党员和群众对一名发展对象有意见,认为这个同志虽无什么明显缺点,但现实表现一般,没有发挥出党员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当时,如果召开党员大会,让党员面对发展对象进行举手表决,很可能会通过。尽管当时涉及发展计划能否完成的问题,但段党总支还是决定把这个同志“放一放”。

党总支认为,发展党员的质量关系到党的生命,决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凑凑合合”。为解决以往发展党员中存在的“面子举手”、“人情举手”、“随大流举手”以及“不情愿举手”等问题,段党总支向公司党委建议,创新发展党员表决方式,变举手表决为票决制。公司党委很快作出决定,以该段为试点,实行票决制发展党员,推进党内政治民主和文明。

结合票决制发展党员的实施,段党总支通过学习会、上党课等形式,对全体党员进行权利、责任、义务教育和党建知识教育,引导党员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增强责任意识和把关意识,确保新党员质量。

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旅游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面领会中央、省委、省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按照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富农的目标、思路和重点,着力发挥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在工作中抓好落实,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使每个农业旅游示范点真正成为农村、农民、农业的“航标”。

本文就如何加快发展江苏乡村旅游谈几点意见。

一、从现状分析,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趋势

我省是全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早、产品和市场成长较成熟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以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推动城乡消费等,使农业旅游如淋甘露,如沐春风,蓬勃开展,呈现好态势,形成新亮点,迈上新台阶。回顾二十多年来我省乡村旅游的经历,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率先突破,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辟了农村由单一农业向农、工、商、游多元发展的道路,我省农业旅游开始崭露头角,最典型的是华西村和张家港等苏南县、市,作为农村工作的先进典型,接待了大量的国内外各方人士,甚至境外团队。一些村镇建设风貌好的地方,如丹阳界牌镇,成为国内最早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学团、体验中国农村生活的目的地。此外,江都水利枢纽等一批现代化农业、水利设施及古镇也成了旅游景点。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农业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村镇得以扬名,农民从中得益,企业有利可图,旅游规模壮大,一些村镇开始兴办旅游企业。以1993年华西村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民旅行社为标志,我省一批村镇建立旅游公司,兴建旅游星级饭店,投资开发农村风貌、农事活动、农俗节庆等农业资源,招徕城里人,逐步形成了如无锡民俗村、南京江心洲等产品。随着农业规模化和高科技农业出现,又出现了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丹桂园、傅家边等一批观光农业园(场),同时以天目湖为代表的一些水利设施和铁山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开始作为旅游度假区得到开发利用。

查看全文

农村党员发展思考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解决无职党员作用难发挥、流动党员难管理、党内活动难开展、村“两委”难合作“四大难”,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去年以来,房县针对农村党员队伍个体差异性实际,探索对农村党员实行积分管理,兑现党员先进性承诺制,大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建立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制度

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的主要做法是根据农村党员年龄、职务、流动、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以村党支部为单位,将农村党员划分为五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给出不同的基础分。同时,围绕《党章》,以保障党员权利、促使履行义务,监督制约行为等确定奖惩考核内容,设立奖励分和惩戒分。

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政策法律宣传岗、治安民事调解岗、党务村务监督岗、劳务输出引导岗、科技致富示范岗、扶贫脱困帮带岗、村情民愿报告岗、文明新风示范岗、信息咨询服务岗、计划生育监督岗等10多个岗位。党支部对确保党员正确行使各项权利进行承诺的同时,每位上岗的党员做出岗位承诺。党支部将党员领岗和承诺情况在公开栏上公布,村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各位党员根据个人的特长和能力,认领岗位。确定每位党员的岗位后,每位支部委员都要联系一定数量的岗位,并负责对所联系岗位的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承诺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每半年召开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会议,党员个人述岗后,党员、群众代表对每位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和承诺情况进行评议记分。

党员积分由基础分、加奖励分、减惩戒分构成,实行底线控制,综合运用。党员的年度积分与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相结合,确定的等次在年终作为表彰奖励和组织处理的主要依据。凡获优秀党员等次的可参加当年各级各类先进的评比,凡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党员,限期改正,支部指定人员进行帮教;连续两年被定为不合格党员的,经支委会研究和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按程序劝其退党。

有效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中四大难题

查看全文

党员发展四访思考

一是访党支部,检查各党支部党员的发展情况。重点调查所属各支部发展党员的数量、年龄比例、文化程度,对党员“入口”的把关情况以及对新发展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情况,及时了解新党员的思想动态,了解在发展党员中还存在什么问题。一年来,各级党委走访了150多个党支部,对1个党支部违规发展党员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处理。

二是访群众,广泛征求群众对新党员的意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群众对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的看法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和好的建议,特别是对新发展党员的看法,同时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支部,去年7月以来,共收集了各类建议312条,目前有38条被县委组织部采纳。

三是访老党员,为新党员找不足。通过走访老党员,了解新党员的思想状况、工作作风,找出新党员的不足之处,明确新党员的努力方向,发挥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仅今年就有150名老党员加入帮带活动中。

四是访新党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作风教育。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党支部书记对新发展党员进行回访,针对他们的思想表现,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访谈,对他们进行党风、党纪、党性教育,今年4月已对去年发展的200多名县直单位党员进行了回访。

查看全文

党内民主发展思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如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那样,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基层民主包括基层人民民主和基层党内民主两大部分,其中基层党内民主尤其重要,因为作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着带动、示范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来推动并实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来推动并实现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如果执政党的基层党内民主没有搞好,就会影响到基层人民民主的健康发展;或者说假使执政党的基层党内民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就会造成对基层人民民主的阻碍和伤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就,现在的问题是,要重在贯彻、重在落实。在当前时机成熟、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为了加快发展和落实基层党内民主,应集中做好以下**件事项。

一、实行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公开

发展基层党内民主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赋予党员有了解党内事务的权利。党员既然拥有了解党内事务的权利,就必然要促使党务走向公开。《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所谓党务公开,是指凡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建设和发展的状况以及财务开支账目必须向全体党员报告。在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就是使基层党组织的所有事务让所有党员都知晓。过去,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往往只为少数党员,主要是领导班子的成员知道。而需要将党务传达给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知道的,只是那些因为要求大家执行,而只有了解了组织上的意图后才有利于贯彻的内容。这样,就使基层党务长期处于封闭、限制的状态。现在,实行党务公开必须打破这种状态。

党务公开应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通报的内容既包括一般情况通报,也包括重大情况通报。要根据通报内容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规定时限,一般性工作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作一次情况通报,有重要性或紧急性的工作则要迅即通报。党的各级组织要把党内的工作和活动情况,尤其是重大情况,及时通报给全体党员,使党员对党组织各方面的情况有所知晓,就能保持密切的联系。党内情况通报,可以采取党的会议、文件、简报、资料以及网站等形式进行。公开党务公开到什么程度?往往会碰到“党务机密”的困扰。其实,中国共产党早已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了,对于基层党务来说,已经不再涉及国家机密和军事机密的问题,究其实质已没有什么机密可言,不能再借口“机密”而拒不公开。应树立“基层党务必须透明”的理念,及时地将基层所有党务公开。

二、实行基层党内情况反映制度

如果说党务公开主要是组织方面所采取的行为的话,那么党内情况反映制度则可以包括党员个人向党组织的思想汇报和情况反映、党内思想倾向的反映、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反映、党内作风方面的情况反映,以及党外人士和群众对党员、干部、党组织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方面的情况反映,还有社情民意的反映等。这一制度要保证基层党员群众在第一时间反映问题,提高情况反映的效率。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向领导或上级组织汇报,不能截留。要规范情况反映的程序,一般问题逐级反映,重大事项可多级反映或越级反映,直至向中央反映。

查看全文

转变发展政府改革思考

十七大一以贯之地坚持新时期以来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全面规划部署了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发展大局,目标、任务、要求都提得十分明确,深得党心民心。接下来,关键是落实。而所谓落实,关键又是在体制上、政策上、措施上落实。

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重大任务来说,尤其是这样。

十七大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长期以来的要求修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引人注目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增长不等于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争取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区别在于,增长一般是数量、规模上的扩张,而发展则突出表现为在增长中不断实现的结构变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强调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的粗放方式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和企业家创新活动的集约方式,这便是着眼于发展的,因为由此将带来成本结构、生产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相互作用,便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成整个经济结构的变革。这个过程,就是经济作为一个有机体而成长、发展的过程。

从转变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包含这样的内容,但不止于这个意义。它立足于基本国情和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并着眼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来谋划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以更高的立意和更开阔的视野,更加突出地强调从方式上解决增长与发展乃至全面发展相统一的问题。如上所述,发展的概念是关于结构变革的概念,而所谓全面,也正是就整体的结构状况而言的。这样来看,转变发展方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在需求结构上,要通过扩大内需来调整出口、投资与消费需求的结构,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收入结构(居民、企业、政府的收入份额)的调整,其中一个重点是财税收支结构的调整;在成本结构上,通过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转变,通过外部成本的内部化,降低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代价;在产业结构上,以比较优势与技术进步为基础,实现三次产业的结构合理化,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上,也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既要注重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更要着眼于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来达成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在城乡结构上,遵循工业化发展规律,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有利于在规模经济意义上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要求推进城市化或城镇化。

强调转变发展方式,更深刻地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的意义和重要性。提出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已经许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呢?这与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或发展的方式有最主要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主导发展,厥功甚伟,功不可没。在以制造业为主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阶段,特别是在体制转轨的初始阶段,政府主导即主要由政府配置资源还是一个自然的选择,也很有效(这与计划经济体制在其初期有速效于某些部门的增长有点类似)。但在工业化和体制转轨的这两个阶段特征发生变化以后,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产业革命带来的深刻影响,随着市场关系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发展,随着创新(不只是技术创新,而是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越来越成为决定整体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主要由政府配置资源的行政主导方式,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和局限性,便越来越不能适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果以缺乏创新而主要拼资源消耗的粗放增长作为旧增长方式的典型特征,那么,这种增长方式是天然地与行政主导方式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依人们的认识、觉悟为转移。行政主导方式一天不转变,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改革目标一天不实现,这种旧的增长方式就一天不能根本转变。

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实质是改革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方式亦即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若干年来,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的政府改革一直在艰难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也在深化,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解释。但任重道远,改革尚未成功,且受到一些部门、地方、行业垄断的特殊利益和在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关系等问题上不时泛起的旧意识形态观念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阻碍和干扰,这又对中国发展在其新阶段上凸显出来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提供了基本的解释。现在,十七大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更进一步的提法来强调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切体认这一点,就要更加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在政府改革。说它是根本也好,核心也好,关键也好,无论用哪个词都一样,都是为了说明政府改革对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定意义。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这个第一要务之急务,第一要义之大义。抓这个要务中的急务,要义中的大义,要从改革政府行政主导发展的方式入手,牢牢把握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制度上更充分地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并与之相适应地从制度上定位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职能、责任和作用方式。真正落实这个任务,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在其中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