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12:25: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发展趋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发展趋势

国外德育发展趋势

一、国外德育的发展趋势

1.时代主题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校德育。许多与我们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也都采取具体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美国一些人认为: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日本认为:轻视德育投资的思想值得反省,只有重视德育投资,才能使日本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英国认为:只有不吝啬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原联邦德国认为:德育投资并不是非生产性投资,它会很快得到经济补偿。各发达国家几乎都把德育改革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美国高校强调要培养学生“理解和忠诚于自由社会”。90年代初提出有针对性的10点建议,呼吁全国各界人士通力合作,建立一个有利于学校培养道德成熟公民的社会环境,共同担负起道德教育的义务。英国教师受命从1994年开始对不守规矩的学生采取较强硬的行动。在此之前,英国政府还曾对一些学校纪律不严发出警告。日本80年代末将德育作为社会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并在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上提出了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强调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形成“人”;还提出道德教育不能单靠学校进行,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密切结合起来。

可以说,重视和加强德育之所以成为时代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陷入深刻危机的必然选择。

2.综合化趋势。公民教育(包括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共同课题。公民教育一般都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设置特定学科进行道德教育,一是通过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进行道德教育。战后,尤其近年来,德育内容和方法都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外在德育理论中都注意到多学科基础的综合,力图广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新研究成果,加以借鉴和补充。在日本高校,德育课被称为“综合课”,全国大体有25类综合课程和500多个这类课程的专题讲座。文部省规定“学校的道德教育以通过学校的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为原则”。它不同于内容单一的“修身课”,开始形成德育内容序列化综合特征。由于杜威的“生活即教育”原则渗透到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打破就学校德育论学校德育的传统,实行开放的“大德育”。美国形成了传统方法(即理论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方法(通过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3.适应性趋势。国外德育非常强调适应性,有人称之为“适应道德教育”。这种趋势表现为:在制定德育目标时明确提出,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水平出发,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培养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开拓性的人才,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可接受程度。新加坡在编制道德教科书的过程中,不仅对在校的学生、教师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而且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还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反馈性调查,制定出一套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合学生成才需要的道德教育计划和内容,日本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德育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层次、深度和侧面,在各年级反复循环,由浅入深,形成循序渐进的过程。

4.实用性趋势。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国外特别强调德育的实用性。美国一方面把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诸如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咨询活动等)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美国大学进行德育的一个突出环节,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总之,美国学校德育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轻理论,重行为;轻说理,重管理”。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德育方案都是力求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有的把道德教育教材编制成易于操作的程序。美国的教育方案除提供了完整的理论说明、具体的教育安排、教育建议、实施方法外,还提出了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策略和手段。

查看全文

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牵涉面非常广而且物流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却比较差,由此而造成效率极低的农产品物流成为妨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阻碍。怎样推动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当前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农产品物流;现状;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市场化水平偏低但流通成本却非常高,这不但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实力,而且甚至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农产品最后还是需要靠流通才能能实现自身价值,所以相对比较高的流通成本就导致农民群众未能从流通领域之中享受本应得到的权益。这就需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以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实力。这就需要加快对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的探究,从而推动农产品物流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

所谓农产品物流,主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地往接收地进行实体流动的整个过程,并要在此过程之中实现相关农产品的保值与增值。农产品物流具有迥然不同于其他物流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物流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因为各个不同地区在气候和水土等各个方面的自然条件均具有较大的差别,分别合适种植不一样的农副产品,所以农产品生产也就具备了非常强的季节性特点,不仅表现为农民群众的生产资料购置要考虑到季节因素,而且各类农产品的产出也具有极强的季节性特点。二是农产品物流具有极高的难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容易腐烂,对鲜活度的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施防潮、防虫以及烘干等相应的处理,进而保障农产品的品质以及质量。这就需要农产品物流企业考虑相应的设施与设备,主要包含了物流仓库、专业运输车、专业装卸设备以及加工设备等。三是农产品物流的种类繁多而且规模较大。因为农产品的品种十分丰富,所以流通量也十分大,而农业生产资料购置量同样也十分大,主要有农药、化肥、农机和农业生产所需相关原材料等。

二、当前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林业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青海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顺应党中央要求,发展生态林业实现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重中之重。介绍青海林业实际情况,分析今后的发展趋势:革新机制创新,激活内在潜力;人工森林是关键,逐步扩大森林面积;林业发展将处于重要地位,正确处理其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的关系;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向技术性、劳动密集性靠拢,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

1前言

在青海的3096600hm2土地中,林地面积仅为39.66万h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3%。且全省森林覆盖率为2.65%,其中乔木林覆盖率仅为37%,灌木林覆盖率2.27%,四旁、林网覆盖率0.01%。全省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有3.6873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量占总蓄积量的79.7%,疏林地蓄积量占19.5%,散生木蓄积量占0.6%。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青海的林业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落后阶段。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施,在推动青海地区林业资源发展的同时,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规范青海地区的林业管理,为其今后的发展奠足坚实的基础。在此,笔者结合本地林业实际情况,结合工作实践,对青海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如下简要分析。

2青海林业发展趋势

林业发展走向可持续化,需要逐渐融入本地经济发展,继承现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完善,弥补其存在的先天不足,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下几方面理应得到发展。

查看全文

玉米贸易发展趋势

一、我国玉米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997年至今,我国一直是玉米净出口国,但玉米出口与进口贸易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势。其中,玉米出口表现出显著的波动性。2003年玉米出口达历史最高值的1638.9万吨,而2004年仅出口231.8万吨,下降85.9%,2008年玉米出口仅为27万吨,比2007年下降94.4%,达到近年出口量的最低值。在进口则表现为数量小且相对稳定。1997—2008年平均进口量仅为4.5万吨。我国玉米出口与进口的不同走势,主要是源于我国玉米生产与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我国东北三省等北方地区为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大于消费;而玉米需求却大都集中在南方的沿海省份,玉米需求大于供给。这种供需的地域差异形成我国玉米“北粮南运”的流通格局。与此相对应,我国玉米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主产区,进口则主要分布在南方主销区。2003年吉林省出口玉米1047万吨,占当年全国玉米出口总量的63.9%,而广东省每年有超过1000万吨的玉米需求量,是我国玉米进口的最主要省份之一。

贸易政策也对我国玉米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玉米出口之所以呈现较强的波动性,主要受出口政策的影响。2001年和2002年,我国先后出台免征大宗谷物铁路建设基金及玉米出口增值税零税率等促进玉米出口的政策,直接促进了2002—2003年玉米出口的显著增长。2004年,贸易政策开始转向抑制出口,国家将玉米出口配额调减至300万吨,同时取消对玉米的出口补贴,导致当年玉米出口的急剧下降。受到国际粮价上涨的影响,2007年末,我国又出台新的玉米贸易政策,先后取消玉米的出口退税和征收玉米产品出口税,并停发出口配额,使2008年玉米出口锐减。在进口方面,人世后我国对玉米实施国营贸易和关税配额管理的市场准入政策。从2004年起,国营贸易在进口配额中所占比重为60%,玉米进口配额为720万吨。截至目前,我国玉米进口量一直没有超过入世时承诺的配额量。尽管我国在玉米市场准入方面实施一些限制条件,但已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玉米进口市场,只要市场条件允许,即只要存在潜在的玉米需求,未来我国的玉米进口仍存在较大的空间。

我国玉米贸易的发展趋势是由国内玉米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长期趋势决定的,如果长期内玉米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供给,我国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反之亦然。对我国玉米供给与需求的长期趋势及玉米贸易流向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已做出大量的分析和预测,①其基本结论是: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对肉、蛋、奶等食物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玉米饲料的需求呈刚性且将不断增加,同时玉米深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张将导致对玉米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玉米产量的增长可能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产量增长率将低于玉米需求增长率。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趋势决定我国玉米在长期内将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未来进口玉米将不可避免。

二、我国玉米贸易发展趋势对玉米贸易格局和出口政策的影响

玉米净进口的发展趋势将会使我国目前的玉米贸易格局和玉米出口政策发生变化。首先,我国“南进北出”的玉米流通格局即将形成。“南进北出”实际上是国内南北两个区域市场玉米生产的空间置换向国际的延伸,即由南方省份进口玉米满足当地需求,北方省份可适度出口玉米。届时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的玉米可凭借地理区位及非转基因优势,出口至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②根据美国农业部的展望报告,考虑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今后10年的玉米年出口量可能维持在40万吨左右。其次,进口玉米将导致玉米出口政策弱化。我国南方省份进口玉米,将使国内玉米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玉米价格将随世界玉米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化,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平衡将更多的受世界市场的影响。通过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北方主产区玉米价格的变动,使主产区玉米价格与世界价格的联动性增强。这种价格的传导作用将使玉米主产区市场化程度提高,贸易政策对玉米出口的干预作用减弱,玉米出口的稳定性将会增强。

查看全文

浅谈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会计成为现在人们关注的重点,在财务会计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共同存在才导致财务会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长的阶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财务会计的发展也确实推动的社会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经济;财务会计;发展

现在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全球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了,并且已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财务会计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一点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经济不断进步导致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影响财务会计发展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应该保证财务会计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实践,这样才能保证其发展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出相关的人才。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财务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因此,为了保证财务会计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以财务会计未来发展趋势作为研究的基点,从而探索促进财务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财务会计概述

会计是现在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根据服务的对象以及目的存在差异,我们可以将其分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财务会计其实强调的即使一种可以让外部的人们了解会计信息的一个途径。我们说财务会计确实可以为外部的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其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也确实缺少一定的变通性,这样就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被固化。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好处,不仅具有统一的规范,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固定的程序,这样不仅保证了工作的统一性,也保证了工作程序的稳定性。并且我们应该清楚的一点是,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会帮助企业决策者准确的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决策者立足于发展的实践,从而找到现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实践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加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决策。

二、当代财务会计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论跨国并购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跨国并购的分布状况及其新方式和新主体,进而总结了新形势下跨国并购浪潮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形势跨国并购发展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至今仍蓬勃发展的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其重要特征就是跨国并购。在投资方式上,“绿地投资”越来越少,“绿地投资”与兼并收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上升。据统计,跨国并购从1993年的831亿美元到2006年的8800亿美元,增长近10倍。2007年上半年,全球并购总额达到5810亿美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58%,全球新一轮并购浪潮再次呈现在各企业面前。本文拟从本次跨国并购的分布特点出发,探讨新形势下跨国并购的趋势。

跨国并购分布状况分析

2000年以来国际并购的新发展和出现的新动向,实质上是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加快而带来的一次跨国重组和结构调整浪潮,并又反过来促进全球一体化、国际竞争和技术进步。从并购的分布来看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总量占绝大部分

查看全文

少儿阅读推广服务发展趋势

摘要: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行为习惯和认知方面的差异,在阅读推广对象、阅读推广主体、阅读推广客体和阅读推广方式等方面组织开展不同的阅读活动,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充分重视阅读活动的评估。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少儿阅读;苏州

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促进阅读。国际图联(IFLA)《公共图书馆宣言》在描述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时指出,要“养成并强化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支持个人自学教育”“激发儿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实践角度来说,在公共图书馆所开展的阅读推广服务活动中,针对“儿童”“少儿”“青少年”“未成年人”群体的阅读推广活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公共图书馆所开展的阅读推广服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有研究者认为,“理解阅读推广,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解释,即阅读推广主体、阅读推客体、阅读推广对象、阅读推广方式,也就是说谁来推广、推广什么、向谁推广和如何推广的问题”[1]。本文拟从这四个要素加以考量并探讨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的服务发展趋势。

1基于阅读推广对象的服务发展趋势

阅读推广对象指阅读推广活动的目标群体,也是建立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核心要素。由于目标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阅读能力、阅读偏好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阅读推广的方式和策略,因此需要首先对“少儿阅读推广服务”这一概念中的“少儿”做出界定。依据字面含义,“少儿”应包括“少年”和“儿童”,但在现实生活中,少儿、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少年等概念人们总是交叉、混合使用。关于“少儿”“青少年”的概念并没有比较严谨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机构,标准也不尽相同。联合国大会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我国法律则把未满18岁的公民称为“未成年人”;IFLA则在《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中,把“儿童”分为婴儿和学步期儿童、学前儿童、13岁前的上学儿童,而13~18周岁的人群被称为“年轻的成人”[2]。笔者认为,基于公共图书馆服务经验,“少儿”应界定在0~12岁较为妥当,涵盖了婴幼儿期、幼儿园适龄儿童和小学生。由于少儿阅读推广服务年龄跨度较大,因此阅读活动相关设计必须围绕着“少儿”这一特殊对象开展差异化服务。1.1阅读对象分级化。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活动时,需要针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策划组织不同的活动内容来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因此,“分级化”服务是必然趋势。(1)婴幼儿(0~3岁)的服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公共图书馆对婴幼儿阅读服务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由于本身的生理原因,爱哭闹,注意力难以集中,在群体活动中难以保证活动秩序和活动效果;另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对三岁以内的孩子,应以护理和保证身体健康为主,阅读并不是必须的。但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婴儿早期阅读活动,既能锻炼婴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也能唤醒婴幼儿对与父母等养育者亲子阅读美好氛围的体验,这对婴幼儿今后情绪、性格等的成长发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3]。基于以上认知,1992年,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Booktrust)、伯明翰图书馆服务部(BirminghamLibraryService)和基层医护服务信托基金会(PrimaryCareTrust)联合发起了“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计划。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专给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指导服务的全球性计划,旨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分享图书、故事和儿歌,帮助家长掌握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和技巧[4]。类似的服务项目还有美国的BorntoRead(出生即阅读)等[5]。苏州图书馆从2011年起开展的面向新生婴儿的阅读推广活动——“悦读宝贝”计划,经过申请,得到英国“阅读起跑线”总部的认可,于2014年正式成为其在中国大陆首家成员馆。“悦读宝贝”活动,是苏州图书馆专门设计的面向0~3岁婴幼儿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向新生婴儿赠送阅读大礼包、辅导婴幼儿家长掌握正确的亲子阅读理念、方法,让婴幼儿从小接触图书、接触图书馆,培养阅读习惯。苏州图书馆还专门设计改造了供“悦读宝贝”活动的场地——悦读园[6]。(2)幼儿园适龄儿童(3~6岁)的服务。3~6岁是培养儿童阅读和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部分正处在幼儿园集体生活阶段,所以,公共图书馆针对此年龄阶段的儿童开展阅读推广服务,主要通过“走入幼儿园”活动或组织幼儿园参观图书馆等方式来实现。一方面,图书馆把绘本、讲座等资源带入幼儿园,针对幼儿园不同阶段的小朋友,比如,对刚入园有分离焦虑的幼儿、大班毕业面临幼小衔接的儿童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图书或心理疏导,向孩子提供接触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机会。另一方面,图书馆利用专业优势,对幼儿园老师进行幼儿文学、幼儿阅读指导等方面的培训。2017年,苏州图书馆利用原有的“苏州市未成年人流动图书大篷车”,将“悦读宝贝计划”带进幼儿园,为学龄前的孩子们提供上门服务。流动图书大篷车上的图书全部经过工作人员精心挑选和采购,以优秀图画书为主,另有家长和老师用书。合理的图书类别搭配,不仅有利于提升儿童的文学和美学素养,还能够帮助老师更科学地设计幼儿课程,也为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孩子提供指导。目前,“苏州市未成年人流动图书大篷车”已开进香缇澜湾幼儿园、新洲幼儿园、怡邻幼儿园,在把图书送到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身边的同时,还为幼儿园的孩子们开展讲故事活动,并指导幼儿园老师学习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3)小学适龄儿童(7~12岁)的服务。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绝大部分处于学龄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其主要生活中心是学业和课内知识的学习。他们大部分开始逐步有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喜欢自己选择阅读内容。因此,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对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开展阅读推广服务,主要目标是教会他们利用图书馆来助力学业,进一步引导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大多通过“走入校园”等活动来对小学阶段的儿童提供阅读推广服务。通过邀请作家到校园讲座、提供推荐书目、在班级设置“图书角”、开设“阅读课”等方式,让他们产生对图书馆的依赖感和信任感[7]。此类阅读活动的设计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有的覆盖了每学期学业的阅读内容,如苏州图书馆与平直小学合作开展的“阅读课”,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有的渗透到日常教学的阅读辅助服务,如为某堂特定课程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和资源等等。还有一些阅读活动,是通过吸引小学生到馆来实现的。每到寒暑假,公共图书馆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小读者们“拉拢”到图书馆来。如苏州图书馆在每年的暑假,都会举办“图书馆之夏”系列主题活动,2017年的“图书馆之夏”活动就规划了“热爱生命”系列、“我是小小苏州人”系列、“走进图书馆”系列、故事会、雏鹰志愿者活动等多个主题,举办的活动包括医疗自救、消防演习、学说苏州话、学习评弹、了解图书馆古代藏书、四书五经、盲人图书和盲人电脑、了解图书馆采编入藏、学习文明礼仪、故事表演等。另外,还有一些活动是由图书馆组织的“走出去”活动。图书馆力求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提升小读者的阅读兴趣,丰富课外生活,同时增强其综合能力。如太仓图书馆曾组织小读者和家长参观农业生态园、上海科技馆和气象局等,一方面满足小读者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享受发现的快乐;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小读者对自然和科学知识的热爱,提升其对阅读的兴趣。1.2阅读对象间接化。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对象是儿童家长,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家长。这是由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决定的。学龄前儿童的大部分阅读活动,要经由家长这座“桥梁”来达成。一方面,家长是孩子最初的引路人,最能调动儿童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家长的阅读理念也深刻影响着儿童阅读的实践水平。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既要注重阅读陪伴,又要在适当时候懂得引导孩子进行独立阅读。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和专业性的工作,也是为何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大力开展各种亲子阅读活动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亲子阅读活动固然重要,但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少儿阅读推广工作之前,若能针对少儿家长进行相关的阅读引导培训,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些公共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家长素质和家庭氛围对少儿阅读推广的重要性,开始为家长和少儿家庭举办相关活动,注重培育孩子父母的阅读习惯,为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出谋划策。2014年,吴江图书馆“妈妈俱乐部”成立,定期组织妈妈们参与书目推荐、亲子讲座、育儿经验等特色活动。2017年,“妈妈俱乐部”新开设“妈妈课堂”系列活动,推出不同主题的讲座,内容涵盖健康、教育、心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关注妈妈们的自我提升[8]。同样关注父母自我成长的还有苏州图书馆的“家长沙龙”,它是专门为家长搭建的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包括网上QQ群交流、座谈和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就孩子阅读、学习、生理、心理、安全等家长关心的问题,由馆员或各行业专家定期和家长进行交流。这些针对父母开展的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提升父母的素养,营造阅读的家庭氛围,最终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

2基于阅读推广主体的服务发展趋势

查看全文

网贷平台监管发展趋势探究

摘要:网贷平台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模式之一,2007年在我国首次出现,并随后经历了井喷式的增长,但也一直面临着投资人和全社会的不断质疑。在中央“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思想指导下,中央和地方各部委不断收紧针对网贷平台的监管政策,细化监管要求。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网贷平台领域的监管政策,探究网贷平台在强监管环境下面临的考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监管政策

一、引言

自2007年第一家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出现,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以下简称网贷平台)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2012年~2014年经历了井喷式的增长,平台数量从20多家迅速增加到600家左右。在极大得丰富了市场上的借贷产品,为企业、个人和平台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因为其高风险性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了平台跑路时有发生等乱象。因此,从2015年起,“监管”成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主旋律,对风险点的处置和资产泡沫的放空成为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重点。本文旨在梳理2015年以来互联网借贷平台领域的关键政策,探究在越来越收紧的监管形势下网贷平台面临的考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2015年以来的主要监管政策梳理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P2P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2015年12月,银监会等部委了《P2P监管细则暂行办法》,列出了共计12条的负面清单,划定了网贷平台的业务边界。2016年10月,国务院正式了《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方案》,正式启动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2017年2月,银监会印发《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详细规范了P2P的资金存管问题。2017年8月,银监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对网贷平台的信息披露指标做出了详细规定。2017年1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确定网贷平台的备案最终期限为2018年6月底。2018年4月,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通知对于从业资格、停止新增、压缩存量、综合费率等核心进行了明确;同时互金协会也下发了相关的通知,明确要求建立完善的小额贷款风险警示机制,并对其中不合规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取缔。2017年~2018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江西、福建、安徽等省份也相继出台地方文件,从业务模式、资金存管、信息披露等方面对网贷平台进行规范。从2015年~2018年,针对网贷平台的监管政策出台越来越频繁,监管内容越来越细致,对网贷平台的合规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随着网贷平台备案截止期限临近,各家网贷平台纷纷应声而动,暂时放缓了业务发展进行项目清理,并投入高额的合规费用,以求通过网贷行业的这场“入门考试”。

查看全文

电视审关发展趋势

一、电视审美当前的“泛化”与“消费化”现象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长起来的,它转变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众”时代,是商业时代文化和经济的合谋,可以说大众文化正是以实现利润为目标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结果。

“大众文化”也称“民间文化”,它主要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包括各种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广告、时尚杂志、流行歌曲、动漫画制品、营业性体育比赛、时装模特走秀及各种选秀比赛等。

这其中,电视传媒作为一种文化霸权,其主宰地位与传播能量是显而易见。电视产品就是一个消费品,因为它是拿来消费的,所以必定带有商业色彩,必定会考虑到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换言之,电视产品不是从商品到商品,而是从商品到文化,而且是或多或少地带有艺术加工痕迹的世俗化了的文化。这使得当今电视审美出现了一个显著走向——“审美泛化”,即人的审美从理性层面、想象的天地退回到感觉层面和实用目的。这不仅消解了传统审美的高雅性、严肃性,而且泛化为一种日常生活的需要模式化了的个人话语代码,无边际的审美快感使审美体验在不同人群中的距离缩短为“零”。

电视“审美泛化”的结果就是社会受众审美层次的降低、审美角度多样化及审美心态的变异。加之电视媒体之间竞争激烈,为争取高收视率,电视节目不断追奇,导致当今电视审美逐渐变异为“消费化”这一有悖于艺术“为提升人的素质”的审美走向,即片面追求电视节目带来的经济利益、收视率,节目形式华丽、煽情,仅供受众消遣,对提高人的素质没有实际意义。

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东方电视台“我型我SHOW”为代表的选秀节目,堪称电视“审美消费化”的典型。它们以普通观众作为节目的主要参与对象,让这些普通人进行一定的训练和包装之后,有机会走上“星光大道”,其结果是掀起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平民造星”运动,给电视台、商家带来不菲的收入。

查看全文

电视审美发展趋势

一、电视审美当前的“泛化”与“消费化”现象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长起来的,它转变了此前精英文化的“小众”时代,是商业时代文化和经济的合谋,可以说大众文化正是以实现利润为目标的文化商品化的必然结果。

“大众文化”也称“民间文化”,它主要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包括各种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广告、时尚杂志、流行歌曲、动漫画制品、营业性体育比赛、时装模特走秀及各种选秀比赛等。

这其中,电视传媒作为一种文化霸权,其主宰地位与传播能量是显而易见。电视产品就是一个消费品,因为它是拿来消费的,所以必定带有商业色彩,必定会考虑到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换言之,电视产品不是从商品到商品,而是从商品到文化,而且是或多或少地带有艺术加工痕迹的世俗化了的文化。这使得当今电视审美出现了一个显著走向——“审美泛化”,即人的审美从理性层面、想象的天地退回到感觉层面和实用目的。这不仅消解了传统审美的高雅性、严肃性,而且泛化为一种日常生活的需要模式化了的个人话语代码,无边际的审美快感使审美体验在不同人群中的距离缩短为“零”。

电视“审美泛化”的结果就是社会受众审美层次的降低、审美角度多样化及审美心态的变异。加之电视媒体之间竞争激烈,为争取高收视率,电视节目不断追奇,导致当今电视审美逐渐变异为“消费化”这一有悖于艺术“为提升人的素质”的审美走向,即片面追求电视节目带来的经济利益、收视率,节目形式华丽、煽情,仅供受众消遣,对提高人的素质没有实际意义。

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东方电视台“我型我SHOW”为代表的选秀节目,堪称电视“审美消费化”的典型。它们以普通观众作为节目的主要参与对象,让这些普通人进行一定的训练和包装之后,有机会走上“星光大道”,其结果是掀起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平民造星”运动,给电视台、商家带来不菲的收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