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进路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10:56: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发展进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因与进路
摘要:从城乡融合视角出发,城乡体育发展就是要解决城乡体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城乡体育资源的优势互补。现阶段城乡体育须以共享作为目标,构建更为完善的城乡体育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并结合城乡居民对于体育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体制机制进行创新,以推进城乡体育融合发展。
关键词:资源配置;体育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管理机制
城乡融合既包含城乡生产要素之间的流通,也包含城乡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协同。城乡体育融合发展是指通过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协调,缩小城乡体育社会空间差异,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与乡村居民的体育需求。
一、城乡体育发展不均衡是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因
鉴于城乡体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要以城乡经济作为保障,从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城乡发展的均等化、统一化。(一)城乡体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平稳,国家给予城市体育资源更大的支持,体育资源的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同时也增加了很多人性化的元素,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体育需求。相比较而言,当前我国农村体育资源规模虽然也有所增长,但供给种类相对单一,功能也不完善,城乡体育资源分配失衡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公共体育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事业,对政府部门财政拨款有较大的依赖,城市在政府投入方面具有优势,城市体育资源配置也较为合理,而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乡镇一级,很少向农村延伸。加之农村体育系统不够完善,即使体育资源到农村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进行建设。此外,由于城乡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异,很多企业在参与城乡公共体育供给服务时,更多会选择城市进行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市场自动会倾向于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由于其本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滞后,市场投入的成本较高,且收益偏低。因此,不论是基于政府投入还是从市场选择来看,城市体育发展的优势明显高于农村。这种城乡体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体育融合发展[1]。(二)城乡体育服务发展不均衡。国家在推进城乡融合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统筹措施,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但从当前看,由于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使得城乡体育服务发展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更为优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区开发商,都加大了公共体育服务投入比例,特别是在社区和人员密集区域修建了大量的公园以及体育健身基础设施。通过完善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系统有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幸福指数,也能够更好的监测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反观农村当前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后期的场地和设施维护以及体育赛事组办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县乡两级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满足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城乡体育现代化发展不均衡。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建设要想赶上城市的发展步伐,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特别是要彻底解决城乡体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一致的问题。指出,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思想引领之下,“全民健身”在整个社会上得到了广泛响应,各级地方政府也针对本地体育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推动了各地区的“全民健身”运动。同时国家又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奥会,在这一背景之下,更应该认识到农村体育对于国家体育的重要性,农村体育发展程度直接关乎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健康,影响着“全民健身”战略的落实效果。因此推进农村体育现代化建设是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农村居民对于体育现代化的迫切需求[2]。此外,农村体育现代化发展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抵御落后文化陋习都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在推进城乡融合进程中解决城乡体育现代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二、新时期城乡体育融合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
探索地区金融经济发展有效进路
摘要:因形成地区金融风险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对金融活动干预不当。地方政府是金融生态的主体,是推动地方金融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金融活动进行有效干预,并正确引导,促进中小企业及风险投资是促进地区金融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金融生态;政府干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
一、引言
金融风险是转轨时期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理论界与金融实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鉴于国内地区间经济与金融状况存在的巨大差异,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提出了研究地区金融风险的新范式,即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金融生态系统指的是:由金融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共同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金融主体包括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生产者,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以及保证金融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三方,如会计及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金融生态环境指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2005)。在我国,由于自然禀赋和文化、历史的差别,地区间经济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和金融的干预。
二、政府干预的经济学解释
融媒体中心发展成效与未来进路
摘要:县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在县域内成立的宣传机构。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打造的融媒体中心通过构建内容传播矩阵、创新内容表达形式、优化叙事机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未来仍需从传播矩阵、形式表达、叙事机制三方面发力,助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内丘县;乡村振兴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初显成效
(一)打造内容传播矩阵
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主要以乡村为基地,立足于当地民生民情。内丘县融媒体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冀云内丘”客户端、《内丘报》、内丘政府网、内丘县广播电视台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进行多渠道的内容分发,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域覆盖”的新局面。以本地平台为依托,内丘县融媒体中心还开通了人民视频号、新华社内丘频道、央视新闻矩阵号、商业媒体号等移动媒体平台。各个平台致力于助力乡村振兴,向百姓传播多方位信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共刊发内丘县的相关报道2000多篇。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实现了多渠道分发,矩阵式传播。内丘县广播电视台公众号开设《品味农家》栏目,展示当地特产果蔬、非遗商品以及邢白瓷等,助力实现产业兴旺;“内丘发布”公众号和《内丘报》都刊登了当地产业的相关内容,谱写产业振兴故事;在内丘县人民政府网站首页《内丘要闻》栏目上也有“金秋时节喜丰收”“‘电商+直播’助农增收”等产业振兴的相关内容。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内丘县融媒体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以及内丘县广播电视台等都报道了内丘县围绕培育乡土人才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一些高素质人才带头致富的相关事迹,广泛宣传内丘县鼓励和吸引人才的各项举措,以期实现人才振兴。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平台展示了各乡镇、农村丰富的文化生活。其中,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最为广泛。“内丘发布”推送的《大美内丘古韵新城———2017内丘向世界亮出新名片》《县长杨辉做客<中国推介>向全球推介“千年古县美丽内丘”》分别获得2.3万、1.8万的阅读量。内丘县人民政府网站把内丘县的文化旅游、乡村风貌等用图文或视频加以展示,无不体现着“内蕴深厚,丘生魅力”。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则突破了乡村因地理位置、发展水平等而无法对外传播的局限,将内丘县乡村文化生动形象地传播给了更庞大的用户群体。在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内丘县广播电视台的公众号设置了《环保举报》栏目,欢迎群众举报破坏环保的行为,而内丘县人民政府网站的专题专栏也有大气污染防治这种“重头戏”,在醒目的位置设置生态相关的内容。由此可见,内丘县多渠道发力,以期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在乡村组织振兴方面,政府网站突出政务公开重点,落实政策解读责任,致力实现有效治理;微信矩阵则有金店镇、侯家庄乡等农村基层自治平台,在给乡民提供查询、监督渠道的同时,也满足了乡民对乡村振兴相关内容的获取,形成了覆盖广泛的传播影响力,营造乡村振兴的氛围。
(二)优化叙事机制
国内设施农业发展进路探究论文
摘要:介绍了**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县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宁夏**
一、**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县总面积2532.3km2,全县辖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总人口2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0万人。全县划为3个自然区域:北部黄土丘陵区,面积占57.9%,地势起伏,沟壑纵横;中部河谷残塬区,面积占28.9%,地势平坦,川塬相间;西南部土石质山区,面积占13.2%,地势陡峻,为次生林区,局部岩屑剥离,且为阴湿地带。
(1)设施蔬菜快速发展。全县发展设施果蔬348.5hm2,其中蔬菜278.7hm2,日光温室47.2hm2计590栋,塑料大棚231.5hm2计5786栋。
(2)设施菌草初具规模。**县将菌草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旱作设施农业的重点,借助闽宁对口帮扶的资金支持,目前全县菌棚达到562栋66.7hm2,全年可产鲜菇3000t,实现总产值2400万元,同时可就地转移农民工600多人。
中国机械自动化发展进路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制造技术是发展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是创造财富和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现金手段的基础。本文分析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并阐述我国先进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应用与发展
一、引言
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实事求是,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
二、机械自动化在我国的特点及作用
机械自动化的特点很多:第一,机械自动化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是具有明确的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第二,机械自动化技术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机械自动化技术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同时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是市场竞争核心时间、质量和成本三要素的统一。
剖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发展进路
摘要:本文运用1982-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计算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各项目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出口市场份额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了中国当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及其特点。接下来与印度、日本和美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及结构进行了对比,得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较弱,旅游业竞争力最强,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其他商业服务业的竞争力缓慢改善的结论。最后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市场份额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在国际贸易领域,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速就开始高于货物贸易。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贸易总额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增长了10个百分点,而这10个百分点几乎都是缘于服务贸易比重的增加。对于中国而言,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例一直偏低,我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是服务贸易规模在全世界只排第9位,服务贸易比重偏低,我国是贸易大国而非强国。而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服务贸易出口,对于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1982-2007年的较长及更新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指数计算和国别对比,全面细致的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特点及现状。
一、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及其特点
保险经纪人市场发展进路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保险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保险经纪人发挥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分析我国保险经纪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确立保险经纪人市场定位与发展策略,建立一个完善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保险经纪人市场,从而促进中国保险业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保险经纪人市场定位发展策略
一、我国保险经纪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保险经纪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1)政府监管效力不高。在我国,保险市场的监管机构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经纪人是由保监会的保险中介监管部进行监管。根据我国国情,保监会对保险经纪人实施监管是以《中国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确定了对保险经纪人监管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保险经纪人的监管基本走向了制度化和法制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在很多方面都没落到实处,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比如一些未经批准、不具备保险经纪机构设立条件的境外保险经纪人,在境内非法从事保险经纪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保险经纪人的市场退出实施不严等。
(2)社会监管机制缺位。在保险经纪制度成熟的发达国家,保险经纪人的资信等级由社会上一些权威评级机构评定,并建立有保险经纪人同业组织,如保险经纪人协会等,通过市场和同业舆论来调节和引导保险经纪人的经营行为,在保险经纪行业内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以促进保险经纪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保险经纪人的资信评级制度,行业自律管理几乎为零,虽然在大中城市基本上都建立了保险同业协会,但行业自律的作用还没发挥出来。
中国商业健康险发展进路探究论文
摘要:当前商业健康保险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大家解决医疗费用问题的最佳选择。但是,我国保险市场上的健康保险产品品种单一,缺乏专业的经营机构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必须走专业化经营之路。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社会保障中国
人生一世,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没有健康,其他的又何从谈起呢?健康保险在中国该如何发展,成为每个人思考的问题。笔者针对当前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健康险的一些建议。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保险业发展迅速,保费收人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与此相反,商业健康保险业从建国到医疗体制改革之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医疗改革之后,才开始缓慢发展,但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广大群众的需求。总的来说,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健康保险品种单一,覆盖面窄
正义观念论文:公共管控中正义观念发展进路透析
作者:蒋励佳单位:南京大学
广而言之,公共管理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人类社会进入国家以来,经历了数次社会形态的更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而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身。“自有国家以来,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模式发生了三次根本性转换:从统治型模式到管理型模式再到服务型模式。”[8]这三种模式与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人类社会人的发展的三个模式是相适应的。这三种模式分别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和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在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正义正越来越多地被专门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被看作社会的首要价值,而社会制度选择所确定的价值或利益需要通过适当和有效的公共管理来实现。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层面和范围追求实现正义的进程。二、基于分配之正义的“统治型”公共管理模式问题生产关系建立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前工业社会是一个以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身依附和身份等级特权社会。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和生产力的低下,人们谋求社会关系的支持以调节对自然的单向依附。基于人的自然差异和社会差异基础上的分配关系是一种等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被普遍化和绝对化。人们在分配关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人的人格是属于依附型的,分配关系是人们之间最稳定的关系,每一个人在出生之时就被这种分配关系确定在社会的一个特定位置上以接受社会分配行为的支配,包含其祖辈在分配关系的等级、地位、角色和身份。社会中的分配关系是通过暴力加以维持和巩固。分配关系是一个垂直的层级体系,分配关系自上而下逐级进行,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分配与被分配的关系,分配的接受者作为人的全部主动性和能动性就在于其自觉地对分配者的依赖,人们之间依附与被依附就由分配关系的分配行为确定下来,是一种“权力———依附———服从的”权力机制,国家和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是一种统治型管理,追求的是其阶级的正义,而不是社会公共利益。“在前工业社会,政府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但规模极为有限,而且也往往是出于维护和强化其政府统治的目的。其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统治者个人意志的高度集权和任意专断,强烈的人治色彩成为其主要特征。”[9]统治者为了唤起并维持公众对其“合法性”的信仰,竭力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教化。差等正义论、君权神授论和国家至上论等均大都属于此范畴。柏拉图指出,建立国家(或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善(即正义)”。[10]而正义的实现只有在每个人都从事适合于其个人天性的工作时才能达到。他把人划分为三等,认为人们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是上天安排好的。正义意味着界限意识、意味着坚守自己的职责,僭越和越界都要受到惩罚,这就是柏拉图的正义观。亚里士多德认为主与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这种人的关系形式是天然存在于世上的。[11]奥古斯丁认为,法来自神意,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和上帝一切安排和命定的总和。而正义,正是对法的服从以及通过对法的服从而体现出来的对上帝的服从。在一般的意义上说,正义就是服从实在法。但前提是世俗的实在法必须努力满足上帝的永恒法的要求。阿奎那认为,自然法的观念及其表示的自然秩序与神的秩序之间是和谐一致的,自然法不过是上帝的。在统治者“不懈地”教化努力下,作为被管理者的公众逐渐形成一种臣民的观念和意识。“统治阶级严重的左右着国家机器,他们在国家机器中任职,而国家(特别是统治者)也拥有无限的权力,因而它经常专横地操纵民众的命运。”[12]“君主或议会经契约授权后,便成为国家的主权者,他的权力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不受限制的。臣民对主权者必须无条件地、绝对地服从,不仅在政治上要服从,而且在思想上也要服从。”[3]在统治性公共管理模式中,人们之间的等级差别被归入到非人为的自然范畴,本身就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按照等级差别进行分配,也被看作是自然的,被视作为合乎自然正义的,分配的正义也就这个阶段的主要的正义类型。“统治型政府所要供给和维护的是一种自然观念下的分配正义,只要社会分配是根据社会成员间被视为自然的等级差别而做出的,社会治理就是正义的。”
基于交换之正义的管理型公共管理模式问题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迁徙的扩大,依赖血缘和地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群体逐渐转向由于社会化生产而结成的社会群体,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主要是以物质的或成文的规则为中介而建立起来的。工业社会中的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人的解放,人作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存在逐渐得到确认。随着交换关系的扩大与竞争意识的生成,社会进入了一个韦伯所说的理性“祛魅”的过程,自然正义观的不合理性日益明显地暴露了出来,人们开始呼唤一种根源于交换关系的公平的正义,源于理性交易伦理的契约大量增加,并在资本主义社会空前的巨大变革中成为一种主导日常生活的普遍社会伦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契约论以对资本主义理性精神的完美契合而成为构建和重塑新型政府与公民关系的主要理论资源,也为交换正义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形成了以“契约———规则———协作”的法律机制为基础的治理模式,社会契约论强调公民权利先于政治共同体,政治权力源于公民权利自下而上的授予,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前工业社会以君权神授、王权至上来获取和维系合法性信仰的路径,打破了统治型模式确定人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身份基准,实现了“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进步。从君权神授到主权在民,政府成为公众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工具。公共管理的内核———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形成从统治行政模式到管理行政模式的嬗变。官僚制所倡导的专业化、职业化、层级控制、命令服从和规则化管理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行政权力和行政职能的扩张使效率至上的公共管理进入管理型公共管理模式。随着交换关系最终取代了分配关系的支配性地位,分配的正义也就让位给了交换的正义。以交换关系为主导的社会突出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实现人对人依赖关系的解放。在交换社会中,每一个交换主体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他作为个人的独立性是交换关系赖以发生的基础,交换意志的自由和自觉构成了社会在制度上的理性化,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人的平等、自由。交换关系的确立需要三个要件:交换主体是独立的、交换主体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换主体是自由的。也就是说,交换主体间必须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人格权利,必须独立的做出交换的决定。交换行为才能泛化为一般的、普遍的社会关系。交换双方的经济活动被结合起来,形成更大的经济体,以至于整个社会联结成一个统一的系统。交换关系促进了自由和平等,把人们从等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人们之间的政治上平等的地位和经济上自由活动的权利。反之,经济活动的自由又促进了交换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当交换关系取代了分配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时,人的阶级差别或等级差别的基础就动摇了,随之而来人在政治上以及各项权利的不平等就失去了制度的合法性。“这样,近代的公共管理仍带有强制性的内容和统治性的特征。尽管如此,它已不可能再采取赤裸裸的统治行政方式,而是摈弃人治的方式来遵循法治的轨道运行,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采用民主参与的管理方式,从而使管理拥有了更多的公共性,政治统治的色彩趋于淡化。”
基于合作之正义的服务型管理模式问题
在管理型管理模式下,由于制度设计的工具理性和公共组织设计的缺陷以及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影响了政府公共精神的落实,排斥了公民作为委托人和评价者的身份。官僚制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一般化和标准化与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官僚制行政开始受到公众的怀疑和批判,加之随着公民权利的普及,公众参与政治热情日趋高涨,要求政府更加开放和有回应性,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兴起。在这一新的管理模式中贯穿的是“公共服务精神”,政府将公民视为公共管理的顾客、公共管理的参与者,把自己视为为公民而存在的服务提供者,其治理模式是一种“服务———信任———协商“的伦理机制,其任务就是为公民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服务成为公共管理的终极价值。“这样的公共管理应称之为公共服务导向性的管理,或从政府的角度称之为服务行政。”[15]“作为服务型社会治理或具有服务型社会治理属性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其功能在于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按照合乎公共服务再生产的要求,形成自己的治理机制安排。作为一个规范性命题,多中心治理是一个分担公共责任的治理结构,不同的治理主体在多中心治理运转中承担最优化的公共职责,合作机制也就是一个责任机制。所以,多中心治理不仅是公共物品的物质再生产,同时也是公民社会权利的再生产及公共责任的再生产。”[16]“多中心治理模式是后工业社会、大众民主时代社会治理的‘理想模式’,是后工业社会服务行政的表述符号—因为只有多中心治理模式才能与公共服务价值和要求相契合。”[16]“多中心治理”是一种直接对立于一元或单中心权威秩序的思维,它意味着地方组织为了有效地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持续发展的绩效目标,由社会中多元的独立行为主体(个人、商业组织、公民组织、政党组织、利益团体、政府组织)基于一定的集体行动规则,通过相互博弈、相互调试、共同参与合作等互动关系,形成多样化的公共管理制度或组织模式。[17]一个社会是否能够公平,需要在社会结构中寻找答案,这是罗尔斯分析正义问题的基本理路。相对于单一中心的治理而言,多中心治理被视为一个公平合作的社会。罗尔斯认为社会合作有以下三个构成要素:[18](1)社会合作不同于单纯的社会协调活动,而应是由公众所承认的规则和程序来指导。(2)这种合作的理念包含了公平的合作条款的理念,即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理性地加以接受,而且如果所有其他人都同样接受了它们,那么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加以接受。公平的合作条款表明了互惠性和相互性的理念:所有人都按照公众承认的规则所要求的那样尽职尽责,并依照公众同意的标准所规定的那样获取利益。(3)这种合作的理念也包含了每一参与者的合理利益或善的理念。这种合理利益的理念规定了从那些从事合作的人们自己的善的观点看,他们一直积极寻求的到底是什么。“显而易见,无论什么时候,人们之间都会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合作治理中,只有符合共生共赢目标的差异才是应当得到承认的,至于一些不符合共生共赢目标的差异,将被拒绝承认。在这里,承认什么和不承认什么,都需要有标准,在标准的背后为标准提供合理性和合法性支持的因素,无疑就是合作的正义。政府根据合作正义的要求并通过合作治理的方式去提供共生共赢的制度和规范,保障合作的正义的实现。”[13]通过多中心的精神表达与实践,基于合作精神的政治平等、利益普惠的正义理念将会促进公共管理模式现代性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列车调度系统功能扩展探讨
利用TDCS平台扩展站控功能
车站TDCS的主要功能是采集现场动态信息,并及时传送到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为上层TDCS网络服务,担当各级调度人员的“眼睛”;同时接受上层TDCS网络下达的各项指令,及时根据指令完成行车组织工作,如接收3小时阶段计划、调度命令等。车站行车组织工作由车站值班员负责统一指挥。车站值班员担负着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的安全责任。为保证严格按列车运行图行车,车站值班员在接发列车时应做到“六亲自”,即亲自办理闭塞、布置进路、开闭信号、交接凭证、接送列车、指示发车。车站值班员若指挥错误,会导致发生铁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2009年为例,全路共发生C类及以上的各类铁路交通事故299起,其中由于信号人员错误办理进路或与进路有关的事故计43起,约占15%。因此,利用TDCS平台扩展站控功能,防止车站值班员错办进路,预防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这里的站控是指利用TDCS平台,构建一个基于安全警示的车站综合智能卡控系统。(1)基层站段安全生产的迫切需要。在电气化铁路区段的车站,经常发生电力机车进入无电区或没有接触网线路的事故,在2009年全路运输系统的37件C类事故中,有7件是电力机车进入无电区造成的事故。因此,研究利用TDCS平台设置防止电力机车错误进入无电区(无网区)的卡控功能非常迫切。(2)设备保安全的需要。通过对铁路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分析,人机互控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双保险)是发展的趋势。目前,动车组具有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其他列车一般安装有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LKJ),调度指挥系统也日趋完善。因此,充分利用TDCS平台,在车站层面扩展站控系统功能,形成人机互控是十分必要的。(3)整合系统资源的需要。对于投入大量资金构建的TDCS网络系统,应充分扩展系统功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否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1)具备接口条件。TDCS采用了与微机联锁设备接口的成熟技术,其硬件接口、软件接口遵循RS-232/RS-422标准,具有交叉互连的冗余通道,同时TDCS具有很强的兼容性,系统机采集计算机联锁机上的信号、进路、股道占用等信息,并传送到TDCS中心。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2)可靠性、操作性强。在TDCS平台扩展站控功能后,保持原TDCS的体系结构基本不变、通道不变,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口服务器、通信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中心路由器及其他相关硬件设备基本不变。(3)安全性高。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则》的故障导向安全原则,而且系统不具备直接控制联锁、信号等功能,不会对信号、联锁造成任何影响。同时,TDCS是一个闭环系统,采用闭环网络设计,整个系统达到“自成体系、安全运行”。(4)考虑前瞻性。在TDCS平台扩展站控功能时,充分考虑其发展方向,与发展CTC调度集中互不冲突;预留各种接口,在需要进一步扩展功能时,通过对程序或数据库进行简单修改,即可达到功能扩展的目的。(5)符合风险预防的工程物理法。TDCS检查出风险因素后,向作业人员报警提示,作业人员采取安全措施,从而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6)符合铁路发展思路。2011年,为拓展TDCS功能,全路专门下发了运基信号电[2011]1929号电报,要求充分发挥设备保安全的作用。
站控功能探讨
通过对股道、进路、道岔、信号机、特殊标记的相关检查,当发现排列的列车进路(调车进路)不满足《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规定的条件时,系统向车站值班员发出报警提示,车站值班员采取安全处理措施。(1)防止电力机车错误进入无电(无网)区。TDCS的车站系统界面上,增设无电区、停电区标注功能。电力机车采用绿底标记,通过系统检查,绿底标记的列车进路、调车进路不能进入标注无电(无网)区线路,否则报警提示车站值班员。(2)防止旅客列车接错股道。旅客列车应接入固定线路,办理旅客乘降作业的旅客列车应接入靠近站台的股道,特快旅客列车(动车组)原则上应正线通过《(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81条)。当排列的旅客列车进路不符合《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规定的线路时,系统给予报警提示。(3)防止超限列车接错股道。对于挂有超限货物车辆的列车,未按规定接入固定线路时,系统给予报警提示。(4)防止多方向车站错办列车方向。系统对出入口接发列车类型进行检查,遇列车进路排错方向时,给出强烈报警提示。(5)防止禁会列车在区间、站内会车。系统通过检查交会条件,对挂有超限车辆的列车不能同时在站内或区间交会的情况设置报警提示功能。(6)具备特殊设备标记功能,对涉及特殊标记的进路给予提示。对9号道岔的侧向位置进行标记,防止旅客列车、挂有跨装等特殊车辆列车经9号道岔侧向通过;对分路不良区段进行标记,当排列经由此进路或列车(车列)经过后,给予确认线路空闲的提示;对施工封锁地段进行标记,防止向封锁区间(地段)放行列车;对超限绝缘节、固定脱轨器、防溜枕木、高站台、分相绝缘器位置等进行标记,在作业过程中,提示车站值班员确认是否具备安全条件。单机、轨道车和长期不移动的救援列车,容易发生列车占用丢失,对此结合TDCS的车次自动跟踪和站场表示采集原理,实时监测列车车次和占用红光带之间的关联关系,识别异常的列车占用丢失情况,并及时发出报警提示,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列车冲突。在TDCS的车务终端上,设置非正常接发列车程序卡控表,如表1所示。车站值班员在TDCS生成的行车日志中,单击相应的列车车次,界面显示当前列车车次的非正常接发列车程序卡控表,车站值班员按程序作业,如发生“漏步骤”、“错步骤”的情况,系统给予报警提示。在站段调度指挥中心增设车站服务器,用于汇总车站的行车日志、调度命令、速报、站存车和站场表示等,并部署查询终端,方便站段管理人员从服务器上调阅上述相关信息。在TDCS车务终端,系统自动检查列车车次和占用红光带的移动,当移动到进站、出站信号机时(可结合实际设置),能够自动发出列车到达位置的提示,并通过无线频率传送到施工现场的防护人员手持电台上。在TDCS车务终端建立技术规章电子库,收集车务站段所有的规章文件、各类应急预案,并具备目录索引功能。
预计达到的效果
(1)初步建立车站综合智能卡控系统平台。实现正常情况下的车站防错办、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关键卡控功能,逐步建立对现场关键作业的自动提示防护功能,形成人机互控保安全的局面,提高安全风险控制水平。(2)完善站段安全生产指挥的现代化网络管理体系。实现信息收集网络化、远程控制、透明指挥功能;实现多岗位互控功能,铁路局列车调度员、站段指挥中心、相邻站岗位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互控;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站段调度指挥中心可以检查各站作业过程,解决站多、线长、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在允许TDCS控制车站信号、联锁功能时,可以实现站段调度指挥中心能直接控制车站的信号、进路等,给发展调度集中提供了新的模式(站段指挥中心集中控制),并且可以有效弥补目前发展CTC(调度集中)存在的进展慢、投资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