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进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10:45: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发展进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发展进程

俄罗斯宪法历史发展进程

俄罗斯历史丰富复杂,其宪法发展体现不同形式和性质。考察俄罗斯的宪法历史发展,应将研究视野放远到俄罗斯的整个历史当中。宪法作为近代法治的产物,对俄罗斯宪法的历史考察应追溯于1861年农奴制瓦解、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宪法孕育时期:1861年———1905年俄国革命

1855—1856年,沙皇政府与西欧国家发生了克里木战争。这次战争的惨败暴露了俄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落后,更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腐朽。1861年2月19日签署《关于农民摆脱农奴制依附地位的总法令》,此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向前发展,但是延续了几百年的农奴制已经根深蒂固,改革只在形式上为农民规定了自由身份,实质上农民仍然匍匐于沙皇脚下,要感激贵族的“高尚”恩赐。总之,这是农奴制和专制制度有所松动的时期,统治者面临腐朽制度带来的统治威胁,开始对资产阶级和农民的要求进行思考并寻找办法。认为俄罗斯宪法历史发源于此,主要原因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意味着资本主义在俄国开始发展,预示着俄国近代的开始,具备了宪法繁育的土壤;统治者采取的改革措施,作为国家管理手段或统治手段,客观上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背景下的国家运行机制。

(一)农奴制改革提供了宪法关系的最基本主体

解放农奴的法令颁布之后,从前依附于地主的农民以及皇室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尽管昔日的农奴还要偿付高额人头税,生活状况并不因此而改善,但毕竟从法律上改变了农奴的地位。这些法律上自由的农民在宪法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宪法意义上必不可少的自由主体。

(二)地方自治改革成为未来代议制的演习

查看全文

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分析

摘要:研究分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主要分为积极准备、初步实践、探索发展、全面推进和加快推进的五个时期;总结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制度体系五点经验;最后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和安全战略三个视角提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经验总结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现代化的短板,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补齐这个短板。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积极准备、初步实践、探索发展、全面推进和加快推进五个时期。把握每个时期的特征与经验,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新时期“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对于更好建设和更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一)积极准备时期。我国提出“农业现代化”已有一个多世纪。1894年,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发展农业在于“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需要从制度、技术和工具三方面来改进农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农村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49年,同志首次提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1954年,同志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构想,一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就会始终处于落后与贫穷的状态,革命的目的就不能实现。1955年,同志提出了通过合作化来使用大机器、实现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的两步走战略。在这一时期,我们用土地集体所有制取代了土地私有制,农业生产手段得到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对农业以及国家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但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仍局限在集体化和机械化的模式上。(二)初步实践时期。1956年,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存在的基本矛盾作出了科学正确的判断,为了给农业现代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初步实践环境,顺利实现明确的目标,要求全社会集中力量来发展生产力。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和开展关于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辩论,农田,水利建设兴起高潮。1958年,党中央在成都会议上专门研究了农业机械化问题,农业机械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61年,同志阐明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按照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的顺序有步骤的进行和实现。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了我国要经过20~25年的努力奋斗,才基本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在这一时期,农业现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和农业学大寨期间,通过开展群众运动动员了大量劳动力,以机械化和水利化为重点的大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改造,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的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一度中断。(三)探索发展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农村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现代化内涵,加入了农业布局合理、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农工商一体化等内容。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现代化不单是机械化,还包括科学技术;农业的最终出路还得依靠科学技术。1987年,我国农村经济开始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后,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志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1993年,家庭承包责任制列入宪法,农村耕地的承包期再延长30年,有效缓解了私人投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长期不足的问题。在这一时期,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各种规模化和产业化形式的现代农业经营新方式不断出现。在承包期内,农民可以依法、自愿和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得农户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组织化和有序化的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不断增多,农村经济市场化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起来了。(四)全面推进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3年,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并且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列为“五个统筹”之首。同志指出我国已经到了可以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2006年,将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纲领性要求,强调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7年,提出了“五个现代”即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形式和现展理念,通过“新型农民”和“五个现代”相结合来提升农业生产要素效率和提高农业效益与竞争力,来全面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十二五”时期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推进。2012年,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四化”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习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提出了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在这一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推进,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基本形成。(五)加快推进时期。党的报告关于农业现代化主要提出三点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要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体系,包括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利益链完善等;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主要是构建生产要素科技化体系,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土地规模化、资本智能化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主要是经营主体新型化、经营方式市场化、经营体制国际化等。党的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里主要强调在发展现代农业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农村实际发展水平,通过农业现代化带动和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三农之间良性循环,缩小城乡差距,使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推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关键依靠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兴农、强农和富农,要在加强农业科技自主研发与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实际转化应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等方面下真功夫,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前不久,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这为新时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要求农业现代化朝着高质量和高标准的方向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推动力。在这一时期,国家十分重视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通过创新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走的更好,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思想、力量、速度和效率的“农业世界殊”之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成功走向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

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发展进程论文

由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浅析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进程与相关限制

林承铎

去年的十二月十一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满三年的日子,在这个日期以后,中国即将步入WTO的后过渡期,对于知识产权部分的立法以及执法将逐步的完善与改进,这对于逐步确立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有着必要性与紧迫性,今年的一月五号,在随着富有见证中国改革开放自由经济的北京秀水市场闭市通知其执行力度来看,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是下了最大的决心,并且,在全国近一段时期以来加大一系列的打击盗版、保护商标使用权、维护专利权人的权利动作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归纳出几项发展特点:

第一就是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

司法审查的制度也就是被侵害人向专门履行司法职能的司法机关起诉,请求制止行政机关权利的不正当使用。因为在相较于立法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当中,司法机关在我国被认为是较前两个机关要稍微弱势一些,因为之前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都比较轻司法救济而侧重行政保护,这也是我国的知识产权执法的特色,但是在中国的综合国情来看,行政救济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他的优点,例如是在打击盗版、查处qq假冒商品方面,行政执法拥有司法救济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优势体现在于反应的时间比较快,并且所需要的财力物力相对于司法救济要少,在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的司法结构当中,有着他一定的优势,但是问题是,假使做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没有相对的机关来作为其行政执法的审查机构的话,很可能会走向权力的滥用并且不利于保障当事人合法的权利.

新《专利法》第41条第2款规定:“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该法第46条第2款、第55条也有同样规定。新《商标法》第43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该法第46条、第49条、第50条也有同样的规定。新《著作权法》第55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些条款,明确表明了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知识产权法上的确立。但是,WTO法律对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中规定了行政复审与司法审查两种途径,所以,在原有的侧重行政复审的原则上,建立了同步并行的司法审查制度.这个原则相对的也满足了TRIPS的原则,该协议第三部分“知识产权执法“第41条中(4)项规定了相应的司法审查条款,即“对于行政的终局决定以及至少对案件是非的初审司法判决的法律问题,诉讼当事人应有机会提交司法当局复审。”

查看全文

市民社会与民法发展进程

摘要: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是我国法学界研讨的论题之一,民法产生于市民社会,而市民社会的种种又通过民法体现出来。本文通过深入剖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揭示市民社会与民法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市民社会;政治国家;民法;商品经济

市民社会是一个历时性概念,从最初的政治社会一体的古代一元论到国家分野的二元论再到国家与市民社会相互渗透,在这一进程中,民法作为其法律表现,也随之变化。

一、市民社会概念的起源

市民社会并不随着人类产生而当然产生,马克思指出:“‘市民社会’这一用语是在18世纪产生的,当时财产关系已经摆脱了古代和中世纪的共同体。真正的资产阶级社会只是同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市民社会这一用语或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他所理解的“市民社会”的概念与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概念属性相同,也可称为“交往形式”。所以马克思说:“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①此处的市民社会是指与商品经济紧密关联的社会形态。而商品经济又与自然经济不同,它是一种以获取物的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在商品经济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独立,他们借由因各自需要的物为媒介而构成的商品交换关系,而借由这种商品交换关系发展起来的,即为市民社会,它是以物的关系为纽带的个人之间的独立性为基本特征。

二、民法产生的渊源

查看全文

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

“二战”后,企业管理中对“物的因素”的效率挖掘已达到了极限,致使诞生了行为科学这门挖掘“人”的效率的学科,会计理论学界将行为科学应用于会计领域中,便诞生了行为会计研究领域。

一、美国行为会计发展历史及其成果

20世纪50年代行为会计诞生以来,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的行为会计学理论已经逐步完善,其研究规模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行为会计理论体系已基本建立。具体来说,在美国行为会计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酝酿阶段(50年代)。会计人员开始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会计研究领域。

2.觉醒阶段(60年代)。其特征是会计研究人员注重用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3.扩展阶段(70年代)。其表现方式是会计研究人员试图以会计研究的成果检验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

查看全文

简析电子工程技术现代化发展进程

摘要:电子工程技术措施在现代化技术发展领域中占据的地位较为重要,与此同时在应用领域当中发挥出来的作用也较为优秀,所以为了可以使得现代化技术措施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电子工程技术水平需要呈现出来一种不断提升的态势。电子工程技术实际上是一门针对计算机进行应用的信息处理及控制措施,在很多领域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子工程技术;现代化;发展;分析;研究

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电子工程技术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对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技术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是上,可以使得信息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控制,因此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成果都显得比较好,电子工程技术措施其实也可以对某些产品的研究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说,在我国科学技术措施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一定需要予以电子信息工程充分的重视。电子工程是一门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通讯技术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专业型技术措施,所以在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应当使得各项技术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此为基础才可以使得电子工程技术措施发展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使其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1.首先对现阶段我国电子工程技术措施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创新性水平较为低下,电子工程行业隶属于新兴产业包含的范围之内,它对科学技术措施提出的要求比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是创业意识水平较为低下,电子工程技术行业自然也不会例外,真正是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的相关企业自主开发出来的电子工程技术产品的数量非常少,电子工程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之下是国外引进。市场秩序规范性水平较为低下,现阶段我国电子工程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较为缓慢。站在整体的层面上展开分析工作,我国范围之内针对知识产权施行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十分的完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难以予以产权保护措施充分的重视,甚至在某些情况之下难以对知识产权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从而也就会使得我国范围之内盗版问题出现的几率大幅度提升,计算机软件其实也是这样。除此之外,我国范围之内电子工程起步时间比较晚,与之相关的技术措施发展速度相较于西方国家来说差异性比较强,从而也就使得人们在电子工程技术领域中难以兴起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之上想要对市场需求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也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使得我国电子工程技术行业中的各个相关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水平较为低下,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也难以展现出来相应的活力,最终也就会对我国电子工程技术现代化发展进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电子工程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应当施行的措施

查看全文

大学教师发展进程论文

[摘要]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只是少数高校的自发行为,采用了一些零星的项目。到70年代,项目制逐渐确立起来,高校对教学空前重视,并得到外部基金会的资助。进入80年代,教学促进中心大量出现,这些中心拥有稳定的经费支持。90年代,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普遍设立,兼职教师和终身教职教师的发展问题被提上日程。目前国内对大学教师重评价、轻发展的倾向很严重。一方面,高校没有为教师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教师疲于应对各种考核,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个人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历史进程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6-0066-05

大学教师发展(facultydevelopment)广义上指发生在大学教师身上的总体变化,这些变化源于学校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狭义上指为改进大学教师的教学或科研成效而设计的一些发展项目,它包含四个层次:改进课程的设计,改进教学技能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学发展);提高专门技能或学科研究(专业发展);提高管理职能方面的绩效(组织发展);改变大学教师对自身的理解和认识,改善他们的社会和组织环境,改变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态度(个人发展)。

一、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的历史

查看全文

我国共同富裕发展进程研究论文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代表团时说。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改革中,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框架,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同时,理应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结果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失衡以及由于利益格局失衡引致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大量出现。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不断加剧。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问题,不仅已经开始构成当今中国社会诸多社会问题的基本背景,而且通过抑制需求,开始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正因为如此,调整利益格局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从收入到消费

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改革中最早受益,社会中最贫困阶层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改善。

在中国改革的最初阶段上,曾经存在过一个短期的“平等化效应”。首先,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改革中最早受益,社会中最贫困阶层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改善,其中农民和城市中无正式职业者状况的改善最为明显。其次,是社会中的边缘地带出现了兴旺的气象和发展的生机,农村显现出活力和生计,小城镇出现了繁荣。这样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取向改革的必然结果。因为在此前的再分配体制中,社会财富主要是集中在国家手中,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极度“匮乏”。而在从社会边缘开始发端,以市场为基本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无疑会具有一种财富增长和资源扩散的效应。

查看全文

马来西亚的电子业发展进程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电子业已成为马来西亚最重要的工业之一,在马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马来西亚电子业产值占全球电子业产值的2.5%,马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出口国之一。

马电子业自70年代初起步以来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值大幅增长,产品逐步多样化。

目前,马电子业拥有900多家公司,38万多员工,去年产值达1298亿林吉特。虽然马电子业目前仍以半导体和其他电子配件为主,但产品结构已发生变化。去年,工业电子产品占总产出的45.4%,电子配件占42.4%,消费电子产品占12.2%。

据统计,1995至1999年,马电子业产量增长率年均达18.4%,电子产品出口和电子业员工人数分别年均增长22.2%和6.8%。电子产品出口从1995年的850亿林吉特增至1999年的1784亿林吉特。电子产品出口占马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

马电子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德国、英国等市场。

过去两年,马电子业增长尤其快速。官方发表的最新数据显示,在经济严重衰退(负增长7.5%)的1998年,马电子业产值和电子产品出口也均突破1000亿林吉特大关,分别达1035亿林吉特和1461亿林吉特,比上一年分别增长20.9%和36.2%。

查看全文

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发展进程

摘要:近二十年来,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资料管理方面的行业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归档范围更加全面、细化、整理标准更加规范。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工程资料管理相关行业标准的变化,分析、总结工程资料,特别是轨道交通行业工程资料管理要求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进程。

关键词:工程资料;工程项目;标准;规程;文件

工程资料作为记载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重要原始记录,其管理是否规范能够侧面反映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否科学、规范,工程资料的妥善保管对日后的工程竣工验收、工程审计、设备设施维护维修、工程改扩建等工作的查阅参考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社会各界对工程资料管理越来越重视。特别是随着近十多年来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资料管理相关行业标准,包括轨道交通行业工程资料管理标准都在不断更新完善,对工程资料整理的标准、专业细化和归档范围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推动了工程资料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工程资料行业标准发展变化情况

1.2002版国家行业标准。2002年,国家档案局《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标准针对建设项目文件的管理特点,规定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与档案整理的要求和方法,适用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对竣工资料的编制、整理、归档范围和验收工作做了详细规定,并针对建设、施工和设计单位对于每项文件的保管期限进行了划分,为我国开展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依据。2.2003版北京市地方标准。2003年,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联合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71—2003),第一次以地方标准的形式规范了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的职责、分类、编号、归档范围、整理要求、验收及移交要求等,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明确规定了工程资料验收应与工程竣工验收同步进行,工程资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两本规程将工程资料划分为四类,包括基建文件、监理资料、施工资料和竣工图,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城建档案馆的职责以及通用职责进行了规定。在各类资料管理方面,以流程图的形式详细规定了每类资料的管理流程及验收流程,对每类资料的归档内容、归档保存单位及每项表格的模板给出了明确规定。可以说,直至今日,2003版标准第一次全面梳理和规范了工程资料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为规范开展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2008版北京市工程建设技术企业标准。2008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管公司)组织相关单位制定了《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土建篇)》(QGD—001—2008),经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审批,适用于建管公司管理的轨道交通土建专业工程。此规程参照2003版规程制定,规定了轨道交通土建专业工程资料管理的职责、分类、编号、归档范围、整理要求、验收及移交要求等,是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第一个企业标准,是在2003版规程基础上专门针对轨道交通行业制定的标准,为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提供了标准和依据。4.2010、2011版北京市地方标准。2010、2011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原2003版规程进行了修订,联合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808—2011),两本规程和2003版规程的适用范围一样,但是在内容上总结了北京市工程资料管理的经验,充分考虑了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的发展变化情况,在2003版规程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例如,在“管理职责”方面,将原规程中对建设单位和参建各方行为的管理转向对工程资料本身的管理,将“验收与移交”改为“移交归档”,增加了“基本规定”章节,对工程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明确,增加了“竣工图编制”“编制组卷”章节,对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竣工图的管理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对组卷原则和案卷构成进行了明确。5.2015版北京市工程建设技术企业标准。2015年,建管公司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QGD—001—2015),经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审批,与2008版企标的使用范围一样。此规程是在2008版规程基础上,结合2010、2011版地方标准进行了修订,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机电专业的归档范围和表格模板,以及电子档案管理相关规定。此规程在2008版规程上对专业进行了扩充和细化,对于轨道交通行业设备专业工程资料管理迈进了一步。6.2017版北京市地方标准。2017年6月28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1448—2017),两本规程的适用范围不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专门适用于轨道交通行业新建、改建、扩建及系统设备升级改造工程资料管理。从适用范围来说,前者更具有普遍性,后者更具有针对性、行业性、专业性。从内容上,《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是在原2010版规程基础上,对部分章节条款进行了补充完善、调整,增加了工程质量承诺书和电子资料、电子档案管理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则是在2008版、2015版企业标准的基础上,将专业进行了扩充,基本涵盖了目前轨道交通行业的所有专业,对这些专业的归档范围、表格以及产权单位、建设单位、运营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档案馆各自的归档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增加了“著录”章节。可以说,这本规程是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工程资料管理比较权威的指导性文件,涵盖的专业全,分类和编号等规定都较为细致、全面,为轨道交通行业工程资料管理提供了标准和依据。7.2018版国家行业标准。2018年,国家档案局《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DA/T28—2018),此标准是目前有关工程资料管理的最新标准,是在2002版国标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将管理对象由“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调整为“建设项目档案”,增加了项目档案工作组织及职责、制度规范建设,增加了项目文件管理、项目档案管理规定,增加了项目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定,对各单位各类文件的保管期限进行了统一规定。

二、行业标准的变化对工程资料管理的影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