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对策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09:20: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发展对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发展对策

物流发展对策思索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进行商业经济活动的新兴模式。电子商务活动需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支持。特别是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柱,只有通过物流把产品送到最终客户手中,电子商务活动才算完成。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畅通的物流支持,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发挥。因此,以高效的物流保证电子商务的畅通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物流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商务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信息处理平台和技术。同时,物流也是电子商务之果,没有物流就不会实现电子商务的真正价值。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对电子商务的作用将日益突显。电子商务送货的功能由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企业成为代表所有制造商及供应商向用户进行实物供应的最终实施者,是解决电子商务到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今后,电子商务将更加依赖物流,高效率的物流也将构成电子商务未来竞争力的一部分。

3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存在的问题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1979年才从日本引入“物流”这一概念,物流的发展也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物流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中美贸易发展对策

1中美贸易现状

中美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高速发展,优势互补明显,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贸易的飞速增长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惠,给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贸易摩擦也在增加。2001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来,中美贸易出现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问题、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人民币汇率、纺织品配额问题以及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等。例如,2002年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实施钢铁保障行动;2003年美国对华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200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彩电和寝室木家具征收反倾销税,美国商务部还明令禁止美国进口中国购物袋,美国主要纺织品服装协会和工会要求推迟取消纺织品配额。

2中美贸易现状原因分析

(1)美国的对华贸易限制制约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在美国可以自由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美国却对其国内企业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这种贸易的不对称无疑是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两国居民的需求结构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人们的收入水平很低时,人们的绝大多数支出都将集中在食品等必需品上,即此时的恩格尔系数非常高。而当收入水平比较高时,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还可以购买高端产品来提高其福利水平。而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美国一般是高技术高档产品。显然,不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生活必需品都是必须购买的,这就导致美国会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低,对美国生产的高端产品的需求却非常低。这种由于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是造成美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2)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共有三次,从这一时期的情况看,每逢大选临近,两党总统候选人就会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各种问题显示强硬立场,发表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3)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美国出口的下滑。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贸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出口贸易额的下滑,而不是进口贸易的激增。据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透露,在过去两年中,美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额减少了850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海外需求的疲软。相反,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却在增加。

查看全文

浅析电子商务发展及发展对策

摘要: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时代诞生与发展起来的,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商务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商业概念,而是已经成为一个依靠互联网支撑的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为一体的贸易过程。它不仅改变了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与管理活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与运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传统交易方式有着能够增强买卖双方信任感的优点,然而却存在占用面积、交易不便等不足,而电子商务却是借助互联网来完成交易,虽然不能面对面交易,但是具有选择面广、送货上门、省时、省力等优点。由此可以预见电子商务的广阔发展空间,因此研究探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及发展对策具有尤为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结构;交易方式;发展对策

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化社会,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不仅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传统商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各种贸易活动的效率,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而且还加速了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盟或融合,让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与运行也产生了巨大改变。[1]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互联网普及率提高的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也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不仅是我国信息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体现着一个国家以及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因此不论是出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开拓更加广袤的市场,还是出于更好地适应人们已经改变的消费习惯与消费方式,研究探讨电子商务发展及发展对策都是很有必要。

1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的电子商务虽然较国外而言起步较晚,但是后期发展迅猛,尤其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共服务、标准规范、网络化生产、流通等支撑环境不断趋向完善,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渗透进各个行业与领域,并与这些行业不断深化融合,跨境电商、行业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等均加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产业”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8.3万亿元,同比增长36.5%,增幅上升5.1个百分点。其中,B2B电商交易额13.9万亿元,同比增长39%。网络零售市场规模3.8万亿元,同比增长35.7%。报告还显示,在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上,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70万人,同比增长8%。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同比增长11%。2015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4.6亿人,同比增长21%。中国移动网购交易规模达到20184亿元,2014年9285亿元,同比增长117.4%。2015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3530亿元,同比增长94.3%。预计到2016年将达4675亿元。2015年,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4%。可以说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由于我国基础商业水平较为落后,而商业零售的发展又受限于商业地产与人力成本的双重上升因素,出现缓慢甚至倒退的增长势头,而电子商务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2信息技术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分析

查看全文

蔬菜发展特点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摘要:近几年,南京的设施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为满足和提升南京市民的“菜篮子”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在充分认识和分析设施蔬菜业发展的优势及发展中暴露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南京的区域优势,探讨今后南京地区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南京;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南京地处我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独特的地理、气候、人文条件给南京的农业注入了勃勃生机,南京地区设施蔬菜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快速发展。本文在充分认识和分析南京设施蔬菜发展特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南京的区域优势,提出了南京地区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对策,为南京地区设施蔬菜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南京设施蔬菜发展优势

1.1市场需求优势。南京市户籍人口达800多万,其中市区680万以上,人口城市化水平高达86%,再加上超过120万的外来人口,使得南京成为农产品消费的一个巨大市场。并且,随着居民收入增加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设施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1.2科技支撑优势。设施农业对科技水平要求较高,发展设施农产品需要具有较好的研发和推广作为基础。南京是省会城市,是江苏省的文化、教育中心,目前已经建立了健全的农业推广体系,再加上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众多国内一流的农业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持,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产生、发展、聚集和应用提供了良好条件,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绝佳科技支撑。1.3交通区位优势。南京位于东部沿海城市的中部,对于全国物流行业,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行业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优势,这给设施农产品区内的快速周转与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南京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大城市群的三极之一,区际交通也高度发达,便于设施农产品的市场辐射和出口贸易拓展。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发达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群落,人口总量达2600万,便捷的交通为设施农产品的区外辐射打下了良好基础[1]。1.4自然条件优势。南京市日照充足、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土地类型多样,有富饶的河谷平原、秀丽的低山丘陵,也有水质肥沃的淡水水域,适宜开展农产品的种植、牲畜的养殖等;有较大的耕地资源,人均耕地资源超过0.05hm2,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适当的土地流转即可实现农地的规模经营,这些优势条件都为南京市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基础[2]。

2南京设施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浅谈农业发展潜力和发展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青铜峡市农业生产优势及发展潜力,并根据青铜峡农业生产优势及潜力提出了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发展优势;潜力;对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国计民生。青铜峡市农业历史悠长,农民人均收入中的40%的收入来自种植业,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工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化服务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业为社会、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青铜峡市发展农业的优势

1.1气候优势

光能、热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生长,优越的气候资源为优质农作物生长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查看全文

林业发展对策

1县域林业生产现状

范县地处黄河故道,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贫乏。发展林果业,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是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措施。范县属平原农业区,林业生产主要有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组成,随着“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林业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已初具规模。

2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

根据范县植被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它在生态示范区中的地位作用,植被的发展应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林业生产要按照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结构和经营措施,优化品种组合,提高林木覆盖率,实现农田林网化、沟河林带化、道路林荫化、林业产业基地化、多种经营规模化发展目标。不但要创造出优美、舒适、清新、安宁的生态环境,达到人类、资源及环境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而且使范县建成林茂粮丰、牲畜兴旺、富足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县城。

3重点项目建设

3.1黄河滩区速生林建设

查看全文

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

摘要:民营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就业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1.2万户,占全区各类市场主体的96.8%,同比增长19.82%;注册资本8803.7亿元,同比增长13.36%。但西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不少问题:第一,总体规模上与内地存在差距;第二,结构上有问题。为了更好促进西藏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第二,提升企业“软实力”;推动企业发展;第三,优化征管体系,改进纳税服务。

关键词:民营经济;税收政策;发展

1西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的民营企业与全国其他省市的民营企业发展状态比较相似,发展速度都比较快速。特别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使得西藏的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变成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藏人民深刻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的西藏人民参与到市场中,经营生产活动,开办企业。尽管西藏民营企业有了快速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西藏地区这边行业、产业和区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为了充分发挥西藏民营企业的国民经济潜力,增强其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乡市场繁荣中的积极作用,除了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外,还需要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服务。根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97.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8.19亿元、635.62亿元、924.01亿元,三次产业同比增长4.6%、7.0%、9.2%。根据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共有4.7万个,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增长1.2倍。产业活动单位5.4万个,增长100%。个体经营户11.2万个,从业人员80.4万人,增长55.7%。民营经济已成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西藏的民营经济已基本覆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20个大行业,从行业税源分布来看,批发零售、租赁商务服务、建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在民营经济中的税收占比为74.1%,凸显了第三产业在民营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区民营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2西藏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西藏民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全国其他省、市、县相比仍有巨大差距。由于发展初期起点低、技术含量低、产值低、基本面弱,虽然2019年西藏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在横向上,西藏民营企业数量和纳税额与其他省市存在较大差距。例如,2019年底,我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单位数量为31.49万户,同年四川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单位数量为597万户。截至2020年1月份统计,西藏目前只有西藏城市发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卫信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上市企业,无论是数量、范围还是收益与中国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西藏民营企业发展都相对落后。当前,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尤为突出问题是城乡发展差距过大。2019年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89,农村生产力水平明显长期低于城镇,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凸显;第二产业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另外,还存在教育医疗设施结构性短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西藏民营经济结构的主要问题为,绝大多数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导致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2020年9月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按产业分析,2020年1-9月西藏地区生产总值1308.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第一产业生产总值90.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第二产业生产总值498.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第三产业生产总值718.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可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未发展充分,与市场需求不对应,更不能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西藏民营企业中缺乏“高新、特色、创新”型企业。

查看全文

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对策分析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流转也在不断加快,有助于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最终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1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维度与流程

1.1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1]。1.2农村土地流转的三个维度。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三个维度:农民权益的维度、农业发展的维度、农村稳定的维度。土地问题是农民最核心的利益问题,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有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2];推动农业发展是土地流转最基本的目标;而土地流转还关系到农村各项改革与社会的稳定。1.3农村土地流转的流程。农村土地流转的流程见图1,包括制定农作物种植计划,确定土地流转面积,选择土地流转区域,由乡、村政府筹集租金,村委集中租赁或者农户挂自牌出让,划分轮作区域,进行基础设施完善,种植户成立互助组,以统一价转租给种植户,扣回土地租金,统一农事操作,统一交售种植物,结算转租盈余,种植物补贴亏损及租金利息。

2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

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集中土地能够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提升,有助于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更是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由之路[3]。2.1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相比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能够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运作,同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大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2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通过土地流转能够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将农业内部增收动力挖掘出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同时,通过土地流转能够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化经营、农产品互助组织等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并让农民分享到产后环节的利润,促进农民增收。2.3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必由之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坚持走市场主导、政府大力扶持、社会化服务、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农产品生产技术创新、农产品营销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

3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对策

查看全文

智慧物流发展情况调研与发展对策

[摘要]2019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临港新片区聚焦经济功能,具有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的龙头企业。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也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智慧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代名词,在临港新片区所带来的机遇下,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主要以临港新片区中的物流企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研究和实地调研访谈,了解智慧物流新兴技术的实际应用状况,找出存在的人才、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以期对新片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出可行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新兴技术

临港新片区属于当前国家对外开放的示范前沿,其物流制度的创新、高新技术引进,都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机遇的背后往往都是严峻的挑战,通过对临港新片区内物流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智慧物流在新环境下面临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困境,这些困难使得智慧物流企业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

1智慧物流的概念及功能

1.1基本概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提高,传统物流与新兴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物流行业得到了非常的巨大的发展空间,人民的生产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物流。正因如此,为了规范物流程序以及提高物流效率,许多的专家和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和研究现代智慧物流信息系统,从而提升物流服务,满足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物流服务要求。智慧物流,是指通过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实现物流的运送、存储、包装、装卸以及配送等环节的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的管理[1],物流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行能力,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创新指挥以及系统指挥之间的融合的现代化物流模式。智慧物流最大的特点是利用了各种新兴技术从而构成了可以减低成本增加效率的新型物流业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体验。

查看全文

绿色信贷发展对策思考

摘要:开展绿色信贷,是贯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2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基础分析目前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现状、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从加快产品创新、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与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等方面来加快绿色信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一、绿色信贷的内涵及背景

我国在2007年《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的中首次提出了绿色信贷,指引商业银行通过绿色信贷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同年也提出正式运用金融工具缓解治理生态问题,绿色信贷在我国商业银行间逐步开展起来。绿色信贷主要是通过要求商业银行承担起环境保护责任,促使企业实现从高污染向低污染、低能耗并且注重质量发展,密切关注环境保护与生态发展产业,不能只最求短期利益而忽略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与金融发展同步进行。这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可以使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同时,绿色信贷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对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环保企业,提供优惠性低利率或优先放贷支持其发展。第二,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采取惩罚性高利率甚至不予放贷约束其发展。

二、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

随着绿色信贷规模的不断增长,环境质量也在不断得到改善,信贷质量提高。绿色信贷余额从2013年6月的48526.84亿元增长到2017年6月的82956.63亿元,增幅高达71%。据银监会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21家主要银行通过绿色信贷节水7150.06万吨、节约标准煤2151.06万吨,二氧化硫减排量为4645252.55吨,大大节省了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截至2017年6月,21家主要银行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不良率比各项贷款不良率低1.32%。如图1、2所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