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动态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09:09: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发展动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饲料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我国是世界第一畜牧、水产养殖大国。我国水产养殖业年总产值达几千亿元,因此畜牧水产养殖业及相关加工产业年GDP近3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针对我国饲料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通过调查我国饲料资源存量,集成我国常规能量、蛋白质饲料资源替代技术和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成果,建立我国新型饲料资源开发与产业化示范的技术体系,提高我国常规和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加饲料原料供给,以缓解我国饲料资源短缺是我们今后的主要任务。
高新技术的应用将为解决我国饲料资源短缺提供有力的帮助。利用微生物发酵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筛选脱除有毒有害物质,提高NSP和蛋白质消化利用率的单一或复合菌株,建立节能型发酵工艺和装备,生产新型生物饲料。同时根据传质传热原理,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节能技术(如不同能源形式)、通风技术等,开发高效节能的新饲料资源干燥技术,研制成套装备,攻克各种资源干燥技术的应用难题。我国的发酵工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微生物发酵及微生物发酵产物对大豆、棉子及菜子饼粕中有毒有害物质及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效果明显。对蛋白质大分子降解为小肽等作用显着。能提高蛋白质及NSP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达到节约饲料消耗的目的。通过新型发酵豆粕、棉粕及菜粕等产品开发,不仅能使饼粕中抗营养因子及有毒有害物质进一步降低到一个最低的水平,而且能使饼粕总蛋白分子的肽键降解50%以上,这在开发小肽营养产品和功能性肽产品方面将有很大的潜力。另外应用生物技术如酶工程技术,可开发高蛋白质含量的浓缩蛋白等系列产品如大豆、棉子、菜子浓缩蛋白(CP≥65%),这也将进一步扩大饼粕饲料产品的用途。
随着我国粮油加工、轻工食品发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加工副产品和发酵副产品,如玉米酒精粕(DDG5)、酒糟、酱渣、醋渣、果渣、味精渣、酵母蛋白等,这些资源的工业化利用,将产生大量的饲料原料,同时也伴随着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红薯淀粉废渣是红薯分离淀粉后的下脚料,约占鲜薯重量的75%,仅湖南省目前就有上百家红薯淀粉加工企业。马铃薯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经济作物,世界上50%~70%的马铃薯被加工升值,发达国家高达80%。虽然我国目前加工比例不到5%,但北方地区每年有上百万吨的鲜马铃薯渣。我国酱渣、醋渣资源量更大,但由于长期未解决含盐量高等问题,工业利用率低。通过应用新型高效低成本微生物发酵技术及干燥技术,将能对糟渣类饲料资源的开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大宗饼粕饲料资源,将进一步完善制油工艺过程中饲用效价的提高技术,比较研究脱皮(壳)热榨、冷榨配套脱毒工艺的技术、经济优势,探讨油子直接浸出法、水酶法、水剂法取油等制油新技术,并同时保护植物蛋白品质。我国除有大宗油料资源大豆、油菜子、花生、棉子、葵花子外,还有很多小品种油料资源。如油茶秆、沙棘、核桃、紫苏、花椒子、红花,亚麻子等。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大宗油料作物(除花生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对小品种油料而言,却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经济林总面积已达40995万亩,油茶林面积则达到5400万亩;近20年来,全国沙棘林总面积已达3000万亩;核桃栽培面积已达1300万亩以上,产量约30万吨左右;我国红花播种面积每年在45万亩~90万亩,其中新疆是红花的最大产区,种植面积为25万亩~40万亩,产量为全国的80%左右。因此特种油料饼粕开发潜力也很大。我国也是世界上油桐和蓖麻品种最多、分布最广、产量最多的国家。年产桐粕30余万吨,主要产地分布在贵州、四川、广西和湖南,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因此提高特种油料饼粕资源饲用效价也有一定潜力。
在我国粮食谷物产量徘徊不前的今天,通过基因工程等生物育种技术,高产饲用谷物育种和栽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饲料稻及饲料用高粱比普通杂交水稻、高粱的产量高20%以上,出糙率也高10%以上,作为能量饲料的成本下降10%,具备与玉米竞争的潜力,但这些谷物不宜作为食用。另外优质蛋白玉米(OMP)也在一些营养特性上具有较好的价格竞争力,开发利用高产饲料作物资源具有很大潜力。因此在进一步研究能量饲料中淀粉和NSP特性及生物利用率基础上,有待开发出提高饲料有效能值及利用效率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饲用玉米替代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步伐。
饲料资源发展战略
动态竞争下平台企业发展逻辑分析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平台经济和电商企业发展如火如荼,中国企业加紧实施创新改革与转型改制。本文基于企业动态竞争理论,选取了五家互联网公司作为样本案例,从用户通用性和架构相似性两方面,对比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竞争事实,辨析其未来发展前景。研究发现平台型企业终端用户群体较为一致,架构功能多有类似,企业间竞争较为激烈,但都没有实力实现赢者通吃,一般会以价格优势或质量优势实现市场细分。建议此类型企业在功能多而全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反馈意见,强化质量把控,为中国平台企业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动态竞争;用户通用性;架构相似性
0引言
21世纪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数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为经济发展贡献新动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新路径,平台模式作为其独特工具,为实现普惠金融带来巨大红利。2020年疫情以来,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科技新生态迅猛发展,在经济下滑背景下逆势上涨,稳定经济大局的同时助力疫情防控,展示出强大的抗压能力与发展韧性。可以预见,数字经济将精准把握疫情时代发展机遇,成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大经济发展体。动态竞争理论认为战略是动态调整的,企业采取的竞争行为会引起其他竞争企业的还击,该理论符合经济环境不确定状态下企业竞争发展模式。文章拟从动态竞争理论出发,通过用户通用性和架构相似性两个角度,选取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公司进行事例分析,进而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平台企业的动态竞争发展趋势,为后疫情经济复苏时期的企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1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1.1企业竞争
浅析动态能力下的家族企业发展
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能够以更高效率、更高效能、更低成本、更好质量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且这种优势最终是要通过客户的购买行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来体现的。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是某个发展阶段的企业竞争优势在其系列产品或服务质量中的综合体现和市场表现。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企业竞争力既与以资源条件为基础的企业静态实力显著不同,也和与企业短期要素密切相关的产品或服务竞争力有所区别。[5]家族企业竞争力获取和发展的前提是要面对并适应具有不确定性的企业外部环境,如市场需求环境、行业竞争状况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同时,竞争力发展的基础则主要依托资源条件组合、运行保障机制建设、接班人的培养和企业传承的规划部署等企业内部要素。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与保持过程首先是一个目的性、目标性很明确的递进过程,同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必然规律和家族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该过程又必然呈现出一种波浪式上升的动态探索与改进曲线特征,而最终目标则是形成能适应竞争市场动态环境变化的可持续企业竞争力。基于上述分析,拟定如图1所示基于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家族企业动态竞争优势波浪式演进模型[2][5][6],其中,图1(a)为企业竞争力构造模型,图1(b)为动态竞争优势演进曲线。该模型将基于产业分析和战略定位,以及基于资源基础的企业竞争力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并运用动态适应的观点来探究符合中国家族企业竞争力的构建与保持路径。如图1(a)所示,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和保持主要依赖于资源条件基础、运行保障机制与动态能力体系三大重要基石。其中,由企业内部要素构成的资源条件基础将是前提,动态适应的运行机制将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核心与关键则是企业动态能力体系的构建与保持,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则是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中国大多数家族企业起步于创业者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充分的条件准备,以及高度的创业激情,此阶段企业会呈现特定的竞争优势。但家族企业成长的投机性很强,企业管理更多的是依靠创业者的率先垂范和个人威信,生产规范和管理制度普遍不很规范,并且源于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相对不确定性、不可控性,一个成功的家族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也必然呈现着一种周期性的波浪式演进态势,如图1(b)所示。四、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指导下的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家族企业一方面要面对技术变革的日新月异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还要在政策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形下坚持不断创新以满足国内外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家族企业如何从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培育和开发与市场环境变化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企业界、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企业战略管理问题。
(一)企业核心刚性的“创造性破解”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并获得成功,往往就会产生能力惯性,并为企业领导层甚至企业全体员工所严重依赖,这就会形成企业能力的核心刚性。家族企业的核心刚性带有强烈的创业者情感特征,一旦形成就会有意无意地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壁垒而抑制企业的变革和创新。鉴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的不可避免,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任何企业的竞争优势都将是阶段性的。只有通过对市场环境与竞争状态的预见性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家族企业才能实现竞争优势的可持续保持,这就需要依赖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与保持来克服企业核心刚性。在动态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相对于强调企业能力内部积累的传统能力观,动态能力理论则强调其开放性、开拓性和开发性,强调通过“创造性破解”,持续不断地培养、开发、运用、维护和扬弃,从而减少家族企业核心能力的刚性而获得动态灵活性,并在整体上获得一系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2][5](二)运行保障机制构建中国大多数家族企业的第一代领导者往往是依靠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抓住机遇“择机”创业,在处理企业经营问题时更多的是依靠直觉、魄力和经验。那些发展较为成功的家族企业往往过度依赖于企业主的经营魄力、管理能力与创新精神,一旦这个企业家离开则发展往往就难以为继,这其实是因为没有在其企业组织内部形成相应的运行与保障机制来获取和保护这种发展态势。[6]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企业升级改造的实现,家族企业运行保障机制的构建既有来自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行业竞争的外部推动力,也有来自企业内部自身追求卓越与发展的变革与创新主动力。科学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构建既要有一般企业组织所需要的基本要求,比如企业法、公司法的要求和现代企业制度制定的基本方法,更要有区别于其他行业和其他企业的具体内涵。典型家族企业运行保障机制的具体内容可包括:企业战略决策机制、科学高效的组织机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平台、生产规范与安保举措、学习创新型研发团队、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市场营销与服务团队、员工培训与晋升机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企业传承与接班人培养规划等。(三)企业动态能力体系构建企业的实质可以说是“资源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体”,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与更新,首先是建立在相对可控的资源条件组合与重置、企业人员配备和培训、企业传承部署等内部要素基础上,同时也必然离不开具有显著不确定性外部因素如资源供应、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一般家族企业来说,其动态能力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战略规划与决策能力、资源组合与重置能力、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组织管理与柔性能力、市场营销与应对能力、生产管理与质控能力、员工培训与使用能力、筹资与财务控制能力、企业传承与接班人培养等。这10个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并通过有机结合和共同作用形成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动态能力体系。正如图2所示的家族企业基于资源基础的动态能力体系构建模型。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各个子要素能力的获取和保持的路径将主要依赖于技术、生产和管理等各种知识与技术的学习、获取、应用和储备,以及产品设计、制造与生产管理领域的适应性变革与创新等。对于普遍起步于以产品模仿和技术消化为主要途径的家族企业来说,“学习”的动力和投入往往不足,“创新”的意愿和能力往往是其薄弱环节。在当前全球化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以技术知识和企业能力为代表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作为企业获取、运用和更新知识与能力的重要工具,组织学习日益成为企业动态能力培养和发展的主要路径。这种“学习”除了指从企业外部吸收、消化和应用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组织的培训和提升,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互相学习。企业“学习”路径构造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领导层和员工是否具有学习意愿与学习能力、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培训机制、企业是否建立了学习型组织等。创新是一种新的思想或发明被一个组织或相关的环境发现、接受和应用,并且能够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5],创新亦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并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路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其中,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尤为重要,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可能难以适应,这就要求管理创新;另一方面,管理创新又将会为技术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和激励机制。[2]企业“创新”路径构造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层与业务骨干的创新意识、企业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企业是否有研发资金的有效投入、企业是否有适合创新活动的运行机制、企业是否有促进创新的激励举措等。(四)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大背景下,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和变革发展过程中,由领导层倡导并为全体员工认同和践行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道德信念、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立足点与价值取向[5],是构筑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优异的企业文化建设将与品牌战略一道将成为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强大内在推动力。家族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效益优先”。文化建设的评价项目可分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是否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并得到员工认同、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与敬业精神、企业是否有强大的凝聚力、企业是否具备较为完善的生产规范与管理制度、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能否及时感知客户需求的变化、客户跟踪与售后服务质量等。企业品牌是指目标客户及社会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企业综合性的心理认知和价值肯定。品牌是能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实施品牌战略还可以提升企业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可以显著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全球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深化,以品牌为核心进行文化建设和产品营销已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其评价指标包括企业的行业地位、客户和社会生活中的企业形象、产品组合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形象、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度、企业的品牌价值如何等。(五)企业传承与接班人培养家族企业的传承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的并可能伴随触发事件的演进过程。其形式包括职位传递,所有权、经营权以及核心事业的传递,其中职位传递是基本形式。[7]基于“子承父业”的传统伦理,中国很多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原始动力就是“光宗耀祖”。因此,在考虑企业传承时力求让自己的后代继承和发展其产业就成为“理所当然”与“顺理成章”的,这是当前中国家族企业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同时,与西方国家有完善的关于资本结构、职业经理人、私有产权保护、商业机密保护等法律体系不同,中国企业家不仅重视其企业所有权,也强调其对企业的经营控制权。[8]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初始阶段创业起步并取得成功的家族企业,其接班人可能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复杂、行业竞争更激烈,企业可持续发展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更高。另外,可能成为接班人的企业家子女往往不止一个,各人的成长过程、教育背景、个人志趣和综合素质也不尽相同。所以,接班人的选择与培养对于家族企业能否顺利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就显得极为关键。家族企业应当较早地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选拔与培养机制,通过制度化的体系来实施企业传承规划和接班人培养。特别注意在授予必要权力的同时也要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在企业传承部署的过程中,一方面作为艰苦创业的上一代企业家要克服“惜传”和“失落”心理[7],要给受过良好教育的下一代传承者更多的信任和鼓励,并勇于在身体健康、位高权重的时候就开始逐步实施“放权”与“授权”;另一方面作为“子承父业”的未来企业领导者,接班人选也要充分理解和尊重父辈创业的艰苦与辛劳,并努力处理好权力和职责、传统方法与现代模式、家族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文作者:蒋蓉工作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电视节目动态流变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全球电视节目模式市场的日益繁荣以及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模式的兴起,我国电视节目模式创新与制作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拉大,电视节目市场机制不健全,产业链短且不够完善,在创意、研发等产业链重要价值增值环节创新性和竞争优势不足,电视节目模式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在电视节目交易的全球化空间和历史背景下,将全球电视节目模式发展历程划分为电视节目模式萌芽期、电视节目模式成长期、电视节目模式成熟期以及电视节目模式转型期;探求电视节目模式交易的特征和动态演化,并对电视节目模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可以制作更多有市场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的电视节目模式,经本土检验成功后迈向世界市场去迎接更大的挑战,最终实现我国电视传媒企业以及电视产业国际竞争力、品牌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关键词:全球化;电视节目模式;动态演变;发展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电视节目模式(TelevisionProgramFormat)的概念起于英国,时至今日,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概念。现有关于电视节目模式研究多集中在媒介批评视角以及电视节目模式生产、流通和电视节目模式本土化等问题进行。国内外学者对电视节目模式及其全球化交易等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开辟了多个维度的研究途径。但电视节目模式并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多要素的综合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对它的理解应该是循序渐进、立体的。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微观层面,研究视角多停留在单向而静态的现象分析,缺乏动态视角。在本研究中,电视节目模式是电视节目制作硬件要素(节目流程、环节设置、拍摄机位、音响、文本等)和软件要素(节目创意、节目理念、受众反馈、市场营销方式等)标准化并经过验证的可复制、可流通、可交易的制作流程与框架;是电视节目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融合各地文化及制作经验,继而不断复制、反馈、完善的生产系统和体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视节目模式成为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的文化和媒介现象,电视节目模式交易规模和数量不断提升,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已经成为国际电视节目市场的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电视节目已经进入模式时代,呈现出新的动态特征和趋势。纵观世界电视节目模式发展轨迹,在全球电视节目模式市场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在全球电视传媒产业链也占据上游,电视节目模式的强势输出,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其在全球电视传媒产业链中的引领地位,国际竞争力也因此得到提升。在电视节目模式发展较发达国家,电视产业已形成以电视节目创意、生产、发行、营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相比较而言,我国电视节目产业进程慢,电视节目市场机制不健全,产业链短且不够完善,在创意、研发等产业链重要价值增值环节创新性和竞争优势不足。我国现行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电视传媒市场拥有丰富的频道资源和受众资源的同时,抑制了电视传媒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发展合力,最终导致竞争加剧。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以广告作为主要商业模式的我国电视传媒企业,更重视收视率和短期经济效益而通常忽略其可持续发展。加之我国电视传媒产品产制缺乏科学的流程化管理,专业化分工与协调能力相对较弱,严重抑制了电视节目的创新。我国自2010年开启了电视节目引进模式时代,至2013年达到引进顶峰期。引进的模式节目降低了电视节目制作的风险和成本,培养了受众新的电视文化审美,获得了收视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带来了电视节目市场的繁荣景象,但另一方面,电视节目模式引入抑制了我国本土电视节目的创新能力,国内电视节目市场不平衡发展加剧。大量电视节目模式交易成功实践表明,电视节目模式作为一种可交易的文化产品,具有可交易、可复制等商品属性,它以开放包容的框架模式进行全球化的产品交易与文化传播,电视节目模式交易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提升电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如何借鉴海外电视节目模式完善的结构体系和成熟的市场经验,实现我国电视节目模式突围与创新已成为摆在理论工作者与电视媒体从业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全球电视节目模式动态流变
1.全球电视节目模式发展的历史流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电视节目市场由自由、零散向集中化和规模化转变,为电视节目模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电视节目模式是文化创意产品,具有可复制性和可交易性特征。世界范围内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90年代末期逐渐成熟,中外学者对电视节目模式的历史进行了梳理,比较权威的代表学者是Moran和殷乐。Moran(2008)将节目模式交易分成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35-1955年,节目模式交易无意识期;第二个阶段是1955-1980年,节目模式交易萌芽期;第三个阶段是1980年到2000年,节目模式产业形成期;第四个阶段是2000年至今,模式产业成为全球范围的重要产业的时期。①殷乐(2014)对2000年以后电视节目模式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他认为在新时期电视节目模式无论从规模、交易主体还是创造价值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他以电视节目模式交易规模、流向及交易主体等指标为标准,将电视模式产业分为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全球酝酿期(2000-2005)、电视节目模式交易蓬勃期(2005-2010)以及电视节目模式产业多元竞争期(2010-2014)三个阶段。②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电视节目模式近年出现的新特点,将电视节目模式发展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转型期等四个阶段。(1)电视节目模式萌芽期(-1990)上世纪50年代初,以《我的台词是什么?》(《What'sMyLine?》,1950)、《游戏屋》(《RomperRoom》,1953)为代表的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交易是这一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电视节目模式开始作为商品进行销售,并开始跨国交易与传播。这一时期电视节目模式原始交易开始萌芽,但节目模式交易类型较单一,节目模式流通速度较慢,加之缺乏节目模式经营意识和版权保护意识,模仿与复制盛行。80年代后,虽然电视节目模式交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并未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流通量不大。电视节目模式交易主要在欧美这几个国家之间进行,美国是节目模式主要输出国。(2)电视节目模式成长期(1990-2000)20世纪90年代,卫星电视、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视节目市场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播能力得到提高。随着电视节目模式市场逐步成熟,电视节目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竞争主体也由单一的电视节目转变为电视节目加电视节目模式。《幸存者》(survivor,1997)、《谁想成为百万富翁》(WhowantstoBeAMillionaire,1998)和《老大哥》(BigBrother,1999)为代表的三大超级模式实践成功,开启了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和品牌化的新纪元,引发了业界和学界对电视节目模式价值和交易的广泛关注。这一时期,电视节目模式交易正在逐步向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市场化和产业化趋势明显。首先,品牌意识不断加强,电视节目模式销售准则开始确立,电视节目的市场化和产业价值受到关注;其次,独立的模式制作商及发行商为电视节目模式的内容供给、发行及交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再次,英国开始进入电视节目模式输出大国阵营,电视节目模式交易中心由美国向欧洲转移;最后,电视节目模式开始进入全球流通时代,世界范围内多个电视节目交易展会的举办,为世界范围内电视模式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壮大了各国电视模式交易的规模和水平。③(3)电视节目模式成熟期(2000-2010)进入21世纪,电视节目模式从交易数量、交易范围到交易频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视节目模式发展进入成熟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2000年,模式认证与保护协会(FRAPA)成立以及Endemol、FremamtleMedia、Eyeworks、All3Media等公司出现成为这一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FRAPA催生了电视节目“Bible”的诞生,推进了电视节目模式的全球化流通和交易。这一阶段,全球电视节目模式产业系统形成,电视节目模式生产方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背景趋势。在英、美等传统电视节目模式输出国的引领下,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力量逐步兴起。节目模式成功版本的数量和覆盖度都在大大增加,节目类型也由传统的游戏节目开始呈现专业化和细分化趋势,真人秀、竞技类、才艺秀等电视节目模式类型层出不穷。(4)电视节目模式转型期(2011-)随着互联网及手机媒体等终端技术的发展,受众的收视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传媒产业开始进入转型和变革期。从世界范围看,电视节目模式创造价值逐年增加,其中,英国制作的电视节目模式总价值高达4.7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3%,成功替代美国成为电视节目模式最大的出口国。④这一阶段,电视节目模式市场化程度更高,细分及差异化特征明显。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电视节目模式交易,特别是电视节目模式的输出,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亚洲电视节目模式在世界108总第319期环球视野范围内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除了真人秀、游戏以及竞技等主流电视节目模式外,社会实验类节目开始成为深受喜爱的节目模式。2.全球电视节目模式市场与主体的动态发展(1)电视节目模式市场主体多元裂变虽然以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等欧美国家仍在电视节目模式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电视节目模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交易时代的趋势却日益明显,电视节目模式输出端开始多元裂变。巴西、墨西哥、挪威、以色列、土耳其、日本、韩国等成为电视节目模式输出端的后起之秀。特别是韩国和日本的电视节目模式在研发和输出方面能力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亚洲模式开始受到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市场的青睐。日本2015年的出口额达到2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亿)。日本TBS电视台的《极限体能王》(SASUKE)自1997年开播以来,向1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销售,2006年,配音版的《SASUKE》在全美播放,入选2007年全美十佳电视节目,又先后制作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版本。韩国自2013年开始,成功对外输出《爸爸!去哪?》、《跑男》(RunningMan)、《我是歌手》、《2日1夜》(1박2일)、《我们结婚了》等电视真人秀节目。2013年,韩国电视台综艺节目版权交易收入超过3亿美元,2014年则突破了10亿美元。⑤2016年,美国NBC购买韩国TVN电视台《花样爷爷》版权,是韩国首个落地美国的电视节目模式。以色列研发的《冉冉新星》(RisingStar)已成功向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老牌电视节目输出国出售节目模式。新兴输出端的出现为全球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冲击,打破了传统市场中电视节目模式单向流动的局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老牌电视节目模式输出国也开始引入海外电视节目模式。(2)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市场多样化随着电视节目模式交易的规模和数量提升,催生了更多的电视节目模式交易会,电视模式交易市场的主体与客体也呈现出新的动态变化。几乎每月都有大型电视节或电视交易会举办,为电视节目模式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交易平台。除了洛杉矶电视展、法国戛纳电视片交易会、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贸易节、匈牙利电视节、蒙特卡洛传统电视节外,伴随着亚洲电视节目模式市场的兴起,新加坡电视节、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等开始设立。土耳其、巴西、中国、日本、韩国等电视节目模式新兴国家参加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升。(3)电视节目模式发展的动态演化如前文所述,电视节目模式的发展与繁荣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电视节目模式交易便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特征。电视节目模式从早期的无意识传播,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和电视产业的发展不断成长、成熟并步入转型期,其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种动态变化不仅表现在电视节目模式的输出主体上,也体现在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市场的多样化中。如图1所示。
证券税制发展动态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证券;印花税;股息税;利得税
论文摘要:证券税制包含证券流转税、证券投资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利得税等税种。国外的证券流转税正朝宽税基低税率方向发展,其作用日渐淡化;证券投资所得税的税率不断下调,计税方法不断优化以处理股息重复征税;证券交易利得税正逐步推广,税负普遍从轻。我国现行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和证券投资所得税的税负偏重,调控功能较弱,证券交易利得税也不完整。我国的证券税制政策调整,应以宽税基低税率来改革证券流转税,运用一体化方法完善证券投资所得税,并合理设计计税依据和税率以健全证券交易利得税。
一、导言
证券市场是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形象地称为现代经济的“晴雨表”。税收作为政府调控证券市场的重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证券税制是由多税种、多征税对象、多税率组成的税制体系。它主要涉及的税种有三种。一是证券流转税。这是对证券的发行和流通课征的税,包括证券印花税和证券交易税等。二是证券投资所得税。这是对证券投资所产生的股息、红利、利息所得课征的税,即通常所指的股息税和利息税,它们经常列入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范畴。三是证券交易利得税。这是对证券买卖差价收益课征的税,理论上应归属于资本利得税范畴,许多国家未单独开征资本利得税,就把证券交易利得归入普通所得税计征。总体而言,国外证券税制模式的发展表现为初期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模式,成熟期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模式,税制目标经历了“效率优先——公平为主——效率与公平兼顾”的调整过程,具体制度设计也体现出“简单——复杂——简单”的特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各国之间经济竞争的加剧,各国政府都在积极调整各自的证券税制政策,以更好地鼓励投资的增长,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因此,研究各国证券税制的发展动态,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然后结合我国证券税制的运行状况,做出适当的证券税制政策调整,可以更好地规范和调节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贯彻社会公平政策。
二、国外证券税制的发展动态
(一)证券流转税的发展动态
人造板工业发展动态论文
摘要:人造板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重要产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世界可采森林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人工速生丰产商品林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大径级木材产品,对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环境,满足建设和发展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人造板工业发展结构材料
国外人造板工业发展动态
人造板工业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重要产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世界可采森林资源日渐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人工速生丰产商品林等资源发展人造板以替代大径级木材产品,对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环境,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不同国家、不同人造板品种发展情况不同,但从总体上看,近年来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欧洲,中密度纤维板和定向刨花板正部分取代刨花板的市场。定向刨花板,特别是中密度纤维板,继续成为人造板强势产品,但二者的发展速度将下降。
与上年相比,欧洲2002年人造板消费量增长1%,达5790万立方米;俄罗斯人造板消费量增长10.7%,达到470万立方米;北美人造板消费量增长4.7%,达到5960万立方米。其中,主要是建筑业的需求增加。
海尔非平衡有序动态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OEC管理法;斜坡球体定律;领导素质及人力资源赛马机制;SST市场链体系;“休克鱼”理论;其它管理提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在海尔创业初期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它是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确定的、OEC管理法中的“一核心”、“三原则”、“四阶段”、要使产品保质保量,每个员工的素质都尤其关键、文化不同,落实这种管理可能会“水土不服”、竞争上岗选人才,“赛马场上挑骏马”,实行管理人员公开招聘、善于把握大局的能力、对一件事一抓到底的韧劲、树立“柔弱胜刚强”的思想、企业靠得是一套良好的机制来管理自身等,具体请详见。
海尔集团15年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高速稳定增长,从一个濒临倒闭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其经验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成功管理范例。这里笔者就海尔管理等层面,试作一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张瑞敏介绍:在海尔创业初期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它是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确定的。当时工厂有600名员工,由于企业连年效益很差,所以工厂情况十分混乱,采取直线职能式管理,易于控制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局面;在海尔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采取的是矩阵结构管理,以项目组为主。使职能与项目有机地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海尔采取了“市场链”。一边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一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顾客满意度最大化。新的业务流程从市场获得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然后把这个信息转化为订单:物流根据订单采购;制造系统按订单生产;商流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动态的,因此企业永远保持着非平衡的有序的动态发展状态。我们来看看海尔几种成功的管理模式——
一、OEC管理法。“OEC”管理法,即英文“Overall、Every、ControlandClear”的缩写。其内容: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Control(控制)、Clear(清理)。“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首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这个管理法的执行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它的实施需借助于一个叫做3E卡的记录卡,要求每个工人每天都要填写一张3E卡,3E卡将每个员工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产量、质量、物耗、工艺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并填写记账、检查确认后给班长,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完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审核完后再返回来,就这样单调的工作天天填月月填,不管几点钟下班都得完成。据说海尔就这样一直进行了16年,并且到目前为止还丝毫没有准备放弃的迹象!
物流业动态形成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物流产业的界定;物流业当前在我国是否形成了一个产业;为什么要发展物流产业;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产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范畴、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旅游业是中国与国际接轨最早并紧跟世界潮流发展的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业的各项统计数据非常清晰、在与旅游业比较过程中,构成物流产业的基本统计数据和指标也是一片黑大陆、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物流企业作为新兴企业,近几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关于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比较滞后等,具体请详见。
在我国,物流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物流产业的边界如何界定?怎样才能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无疑是我国物流业界慎重思索的问题。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可以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并且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可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物流业当然也不例外。
一、物流产业的界定
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可见,物流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因此,物流产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范畴。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可以将物流产业归为第三产业范围。这一划分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产业究竟包含哪些企业?是否以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商品流通信息处理等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都可以归属在物流产业范围之内?近年来,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其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租赁会计准则发展动态及借鉴
摘要: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使得融资租赁行业开始逐渐兴起。财政部对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规范融资租赁行业更加稳定发展,本文从融资租赁准则内容出发,积极探究相关会计处理内容,希望有助于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实现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会计准则;融资租赁;新会计准则
2018年12月7日财政部对原有的《会计准则》中租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次研究过程中简称为新租赁准则。并且针对境内企业和境外企业规定了其执行的时间,新租赁会计准则的施行,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严格。并且新租赁准则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流程都于国际会计内容更加趋同,在范围上也得到了拓展。新租赁准则更加符合会计要素、计量、报告体系要求。
一、租赁准则的修订历程及主要内容
(一)租赁准则修订历程。相对于国外租赁行业而言,我国的租赁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兴起,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租赁行业近几年发展速度惊人,因此,如何更好地对该行业进行核算和管控成为当下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租赁行业的规范和发展,从2001年起针对租赁行业我国财政部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随着这一准则的颁布和施行,租赁行业的相关日常会计事项工作得以规范,从内容和细节来看,《会计准则》的很多条款与IASC制定的IAS17有着惊人的相似。并且在具体的准则中对租赁的相关定义、分类、形式、售后租回交易的内容、衔接方法和附则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逐年发生着变化,2005年之后,世界上超过27个国家对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有效地进行了施行,《国际会计准则》的施行标志着各个国家会计国际化进程加快,相对国际而言,我国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国家会计准则进行了趋同,但是在这里不得不强调的是趋同不到表照搬照抄,是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需求,在趋同的过程中,我国以实际经济发展为基本依托,以《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为基本参照,颁布施行了我国适合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简称CAS21。从我国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内容来看在原有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修改和调整时候内容更加的适合我国的国情。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改革过程中又一次质的飞跃。2019年开始,国际会计准则针对租赁相关的内容了新的准则要求,并且强调了该租赁16号报告施行的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该准则的施行是专门针对租赁行业会计核算和施行的,并且针对租赁涉及的判定事项、拆分事项进行了规定和详细的说明,通过租赁16号报告的对于租赁行业更好的处理同行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这也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租赁的相关内容更加科学、规范,也标志着我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二)新旧准则差异。2006版准则规定中对租赁的确认条件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其中重点强调了相关联风险和报酬内容的转移;相反,则确认为经营租赁。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租入的资产可视为自有资产,承租人需要对该项租赁得到的相关资金按着会计处理中的实际利率方法进行一定的租金摊销,并且按着《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租金费用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租金费用直接进入企业中的损益项目,基本上不再资产负债表内体现。2018年我国财政部颁布实行了新版CAS21,本着与国家会计趋同的态度,致力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体系,因此在IFRS16的颁布后,我国紧跟步伐了新版CAS21,要求2019年1月1日生效,生效时间与IFRS16相同,保持了实质趋同。在我国施行《会计租赁准则》的过程中,对租赁的相关定义进行明确,定义中指出,在出租人进行资产使用权让渡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合同内容先进行本质内容的判定是否符合租赁的特征,与此同时,租赁合同拆分的内容也需要按着租赁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判定和核算。在《会计租赁准则》中,最大的变化是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者对于资产使用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和统一,资产负债表中要对租赁的资产项目和租赁的负债项目进行列报和说明。
二、会计准则中融资租赁业务处理回顾
高职课改发展动态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校企合作;职业价值观;创业教育
论文摘要:综述以往研究,本文就高职教学改革的几个趋势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如推行企业参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等。为今后高职教学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我国职业教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据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5年底,高职高专院校1091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921所),占普通高校总数1792所的60.9%:2005年招生数占普通本专科高校的53%,在校生占46%。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人有了明显增长,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许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在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呼唤着深人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6年底,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将启动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0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加快发展机遇。针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已有众多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方案,应如何改革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呢?综合以往研究成果及高职院校现实状况,本文对高职教学改革趋势提出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实践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进一步深化教哨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企业参与,加强校企合作
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行业企业技术岗位的变化、行业企业的社会需求,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之适应,并受到这种强劲需求而驱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办学体制和模式,确认了我国职业教育正确而可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