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06:54: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院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坚持思想政治建设 实现法院队伍建设
“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主线,努力实现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与时俱进”,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向各级人民法院提出的五大任务之一。回顾五年来我们琼山法院的工作,我们先后两次被评为全省优秀基层法院,荣获了全国法院系统司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在琼山区党政机关、社会各界中享有“样板”的口碑。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其中的一条体会就是院党组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法院工作永恒的主题。
总书记指出“建设高素质政法队伍,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组织保证”。总书记的讲话,阐释了队伍建设在法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肖若海书记、董治良院长在研讨会的讲话中,都特别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其中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加强队伍建设。要把“大学习、大讨论”的成效,落实到法院队伍的建设上,落实到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上。作为一个基层法院院长对此深有体会,深受启发。
全面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四个建设”,以“三个至上”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抓落实。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根本,是确保人民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根本保证。今年年初,我院受理了一宗拖欠农民工资案件,涉及农民工100多人,涉及金额达200多万。春节将至,盼望拿到血汗钱作路费回家的农民工因拿不到工资情绪异常激动。对此,我们专门召集办案人员进行研究,决定先予执行,并于春节前将工资发放到了农民工手上。有的农民工手捧着血汗钱,流着热泪对我说:“共产党好,政府好”。有的甚至跪在地下连说了十几声“谢谢”。这件事对我启发极大,如果当时我们按部就班就案办案,农民工拿不到工钱,势必造成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给党的事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农民工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党的形象。这不仅是司法为民的要求,更是人民法院工作必须遵循的政治方向——党的事业至上,人民的利益至上的体现。因此可见,思想政治建设对人民法院来说,至关重要。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工作作风建设
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困境及应对
摘要:人民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法院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人民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档案资源的合理有序共享是实现司法便民的有效途径。在当前“互联网+审判”时代,如何依托信息科技着力建设档案信息化工程,是人民法院当前需迫切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困境应对
一、平阳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梳理
(一)档案存储情况
我院现存档案分为诉讼档案、文书档案、会计凭证档案和声像等档案,从1949年至2015年10月,我院档案室库存诉讼档案131680卷,169802册。从档案管理系统显示,我院诉讼档案从1949年至今共有案件133459件,其中已将案件材料扫描进入系统的共有131194件,比例为已存案件的98.3%,并且诉讼档案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二)档案管理利用现状
浅谈法院廉政文化建设
随着司法现代化、法官职业化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提高法官群体素质,促进公正与效率的实现,已经逐渐成为人民法院、法官的共识。作为法院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建立公正、文明、高效等现代司法理念,推进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基础。
一、法院廉政文化的内涵
所谓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形式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从广义上说,党风廉政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反腐败斗争是用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斗争。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实现全社会对腐败行为的群防群治,从而使反腐败工作真正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廉政文化的引导、启迪和熏陶,帮助干警树立起公正、文明、中立、平等、正直、廉洁、勤勉的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和促进公正司法。因此,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既有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共性,也有它的独特性。
二、加强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
保持清正廉洁是法官职业道德素质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是法官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保障。加强人民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满足法官精神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强基固本、源头防腐,构建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法院反腐倡廉工作,促进法院及其法官群体公正司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新时期法院反腐倡廉的需要
县法院信息化建设总结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法院工作层次,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法院现代化管理是法院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一场革命,现结合当前法院信息建设工作情况,就如何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谈几点想法。
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增设机构,充实人员。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应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有专门的技术队伍。这就需要各级法院协调和解决机构和编制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官学习培训应增设信息化应用和网管人员的培训。要结合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三是制定运行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议上级法院制定统一运行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包括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运行程序、法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运行程序,应该形成一整套运行的规定和制度,有章可循。
第二,想方设法争取地方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基层法院经费本来就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也造成了部分法院对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作用失去信心。建议上级法院应争取政法专项资金,每年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这样基层法院也就容易与地方财政进行协调。
第三,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网络安全监管。法院的信息化不同于电子商务,它涉及到很多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因此,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法院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虽然上级法院信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并不惜成本对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主要还是考虑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但是仍有不少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基层法院应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针对法院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院网络安全标准,把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加快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审判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和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审判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法院的信息管理机制,为法院的改革和全面工作开展提供创新的手段、平台和载体。
法院行业作风建设总结
法院行业作风建设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联系法院审判工作特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认真开展了以转变思想作风、审判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为主要内容的“转变审判作风年”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法官队伍的作风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法官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作风建设的领导
审判作风是党风政风的具体表现,法院做为国家审判机关,肩负着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最广泛,法院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去年以来,××法院在作风建设上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转变审判作风年”活动中,我们在分析法院作风建设现状时清楚地认识到,法院的作风建设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有的同志出工不出力,效率低下,执行拖拉;有的同志违反四条禁令,工作日中午喝酒;还有的同志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不端正,思想消极、纪律松驰、公仆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法院党组在对上述问题分析后认为,虽然上述问题发生在个别同志身上,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严重损害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审判作风建设,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扎扎实实地改变审判作风,才能真正树立人民法院“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新形象。
为了加强对作风建设的领导,切实转变法官队伍的审判作风,法院成立了以李增益院长为组长,副院长王志国、纪检书记刘梦楼任副组长的转变作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院作风建设进行规划、部署、检查和协调,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落实到位。
二、教育为本,切实转变干警的审判作风
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论文
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增设机构,充实人员。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应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有专门的技术队伍。这就需要各级法院协调和解决机构和编制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官学习培训应增设信息化应用和网管人员的培训。要结合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三是制定运行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议上级法院制定统一运行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包括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运行程序、法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运行程序,应该形成一整套运行的规定和制度,有章可循。
第二,想方设法争取地方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基层法院经费本来就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也造成了部分法院对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作用失去信心。建议上级法院应争取政法专项资金,每年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这样基层法院也就容易与地方财政进行协调。
第三,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网络安全监管。法院的信息化不同于电子商务,它涉及到很多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因此,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法院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虽然上级法院信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并不惜成本对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主要还是考虑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但是仍有不少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基层法院应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针对法院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院网络安全标准,把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加快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审判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和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审判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法院的信息管理机制,为法院的改革和全面工作开展提供创新的手段、平台和载体。
浅谈智慧法院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我国智慧法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不同群体需求的现象普遍存在。1.智慧法院建设忽视不同群体的深层次需求。人民群众希望更加透明、公正的司法,当事人希望更方便、更具有预测性的司法裁判,法官则希望一个环境健康、辅助充分、智能支持的工作环境。②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司法需求,尽管目前我国智慧法院的建设都顾及到了三大群体的不同需求,建设了四大司法公开平台以提供更加透明、公正的司法;打造了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体系以为当事人提供更方便、更具有预测性的司法裁判;建立了法官智能办案系统为法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是通过调研项目组发现,这些建设大多只浮于表面,不能真正满足不同群体的实际深层次需求。再者,智慧法院的建设存在公务导向型倾向,有些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只是作为下级法院为完成最高人民法院的任务。某些基层法院直接引入、生搬硬套最高院的智能化技术设备,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最高院顶层设计、直接管理,但事实上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民的实际需求也不同,如果忽视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直接导入,可能会存在“用不上”、“不会用”等现实问题,这严重造成了智慧法院建设的实用性不强等问题。2.智慧法院建设在某些方面实用性不强。目前在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仍然存在。自2016年加快建设智慧法院以来,各级法院相继购置了各类智能化技术系统及设备,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智能化设备的使用频率却不高,尤其是面向群众的旨在提供诉讼服务的智能化设备,往往存在机器故障不能使用的情况。其次,一些放置在诉讼服务大厅的智能化便民设备,如导诉机器人、网上立案终端、诉讼风险评估机等,其实际指向的对象都是会使用人工智能设备的年轻的当事人或律师。一般年轻的当事人或律师都在法院外即线上立案,而亲自前往法院办理诉讼业务的通常是年纪较大的人,对于这些不会或者不习惯使用人工智能设备的老年人来说,这些智能化设备形同虚设,人工窗口仍然是主要的诉讼服务提供途径。重建设轻应用还表现在四大司法公开平台的建设上。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这是标志着“互联网+阳光司法”的智慧法院建设最主要的成果。然而,这些公开平台还存在着滞后性、公开不到位、数据不全面等诸多问题,这也充分说明了四大司法公开平台也只重视建设,忽视了日后的应用、更新和维护,体现了当前智慧法院的建设实用性不强。(二)信息化建设忽略当事人的接受度。1.不熟悉互联网技术的普通民众存在操作障碍。法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略当事人的接受度,使不熟悉互联网技术的普通民众存在操作上的障碍。目前,全国各地都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标准化诉讼服务大厅,为人民群众提供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等相关的诉讼服务。虽然这些智能化设备拥有十分高效的价值,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其效用却完全没有体现,原因就在于普通民众存在操作上的障碍。没有专人在旁指导,年长的当事人不会使用此类自助服务机器。诉讼服务大厅配备的自助服务机需要操作者拥有一定的操作智能化设备的能力,但是往往亲自来法院办理诉讼业务的当事人大多数属于老年人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如果没有专人在旁指导,他们通常很难自助使用机器。2.当事人对网上诉讼活动缺乏信任感。互联网法院作为智慧法院建设的主要成果之一,其案件受理、送达、调解、证据交换、庭前准备、庭审、宣判等诉讼环节全程网络化。网上立案、网上审理、网上举证质证、网上宣判,事实上这对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需要跨越一个心理鸿沟。网上证据交换的隐私保护是否到位、网上审理是否能充分体现法院现场审理的庄严肃穆,网上宣判是否真的公平公正,这些都是影响当事人对网上诉讼活动信任感的因素。部分地方法院高压式推广网上立案,当事人“被网上立案”,但由于其缺乏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加之其所在地上网不便,为完成网上立案当事人要付出大量额外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而部分律师事务所甚至通过协助当事人完成网上立案收取高昂的“网上立案费”,大幅增加当事人诉讼成本。③这些都导致了目前当事人对网上诉讼的不信任甚至抵触情绪。(三)司法公开平台数据公开不到位。智慧法院的数据化基础还不坚实。目前,仅法院系统内部就滞留着大量尚未数据化的信息,以中国裁判文书网为例,目前上传的法律文书约为两千万份(上诉和申诉案件每案还有两份以上的文书),还不到全国法院系统两年案件的总量,④某些地方法院以“人民法院认为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其他情形。”为由拒绝公布个别案件的裁判文书,这将导致即使全国性智慧法院的数据库初步建成,类案推送、审判智能辅助等功能也将建立在不完备的数据库上,严重影响智慧法院运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信息化数据录入不齐全是导致司法公开平台数据公开不到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以法院审判信息系统为例,案件的立案、审理、结案、归档等均可依靠法院审判信息系统完成。案件进行立案时主要录入当事人信息,移送到审判部门后,需要录入的内容更多,包括案件分案移交、庭前准备、开庭审理、归档报结等内容。若前期信息录入齐全,可减轻日后很多人为查询工作,但鉴于有些信息为书记员输入,有些信息为承办人输入,且很多干警未形成信息录入全面的习惯,容易造成后续统计不准确及查询工作量增加等问题。例如在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庭前准备栏目下的诉讼保全,较多庭室未进行录入,只录入保全费信息,事后若要查询只能依靠手动翻阅案卷,若案卷已经归档且未扫描,必须到档案室进行调卷,显然增加来回奔走的工作量;再如归档报结时,有三个横向栏目,分别是办案信息、当事人、信息参阅,需要输入的信息都在办案信息与当事人栏目下,尤其是办案信息,因很多并非是红标项目,较多庭室的书记员或者承办人在报结时未输入或点击,需要点击的特征项目较多,但归档时不进行勾选的现象有很多,以至于最终影响整个法院某些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因此,提升司法公开平台数据公开水平,信息录入不全面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完善我国智慧法院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c需求。智慧法院的建设、司法大数据的研究和开发应当以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适应时代的需求。例如,在诉讼服务大厅的建设上,以服务公众为目标,区分不同当事人的年龄、身份,分析当事人最常选择的诉讼方式、活动领域、诉讼习惯,开发相应的产品,为每一类当事人提供事先、便捷的服务。⑤面对地区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各地法院在引入最高院提供的智能化技术设备时,应当深刻了解其管辖地区内不同群体的实际司法需求,根据其管辖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与创新,取其精华,以增加当地法院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实用性,建立以不同群体需求为导向的智慧法院。2.改进系统易用性,切实维护司法权威针对目前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存在实用性不强导致司法权威受损等问题,智慧法院的建设应当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切实维护司法权威,可以通过定期检测及时维修智能化设备、提供设备操作的培训宣讲或现场指导、不断完善司法公开平台等方式实现。法院定期组织诉讼服务大厅内智能化设备操作的对外培训宣讲会,或者提供专人现场指导。针对不会使用人工智能设备的尤其是年长的当事人,提供专人现场面对面指导服务,以更好地提高诉讼服务效率,更加便民利民。不断完善司法公开平台。目前我国法院只拥有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可以适当增加公开平台的种类,扩大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此外,不断完善司法公开平台的公开效果,使当事人更加便捷、效率的寻求到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司法权威。(二)加大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公众接受度。1.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加大智慧法院线上宣传。目前正值“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构建法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手机APP等多渠道权威信息的平台,加大宣传智慧法院建设,推广信息化建设成果,促进社会公众了解、参与、监督法院工作。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为法官、律师、当事人和社会公众量身定制“智慧法院”APP,该APP根据法官、律师、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不同身份和权限提供四个通道和相应服务流程。“法官通道”提供各类司法审判和司法政务服务;“社会公众通道”提供司法公开查询、诉讼咨询和公共服务服务;“律师、当事人通道”主要为律师、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各类服务。⑥如果说手机APP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那么简单的微信公众号应当是各级法院都已经实际应用的主要宣传平台。通过定期推送有关智慧法院的信息,例如智慧法院的建设成果、成果的使用方式等,利用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推广智慧法院,让更多社会公众了解并接受智慧法院,实现创新成果的普及推广。2.线下跟进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接受度。在三位一体的标准化诉讼服务大厅内,各级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摆放宣传展板、分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宣传推广智慧法院及其建设成果。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普法基地,设立阅览室,播放法治微电影,进行庭审直播,让人民群众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或者定期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智慧法院、讲解信息化建设成果使用方法的线下宣讲活动,推广普及智慧法院。同时针对不会操作智能化设备的来院办理诉讼业务当事人,安排专职干警有效引导,帮助其通过电子诉讼平台完成网上立案等诉讼活动。各级法院还可以在诉讼服务中心布置电子诉讼平台体验区、互联网法院体验区、司法公开平台体验区、网上执行查控系统体验区等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体验区,让当事人或社会公众亲身体验网上立案、网上审理、网上举证质证、网上执行查控等,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接受度。(三)深化司法公开,建立考核与监督机制。1.推进司法公开的相关立法工作。目前我国仅有针对行政机关信息公开的立法,例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对于司法机关信息公开方面却没有明确的立法。可以考虑通过立法规定司法机关对特定信息的公开义务,公民据此有权要求司法机关提供非涉密信息,从而深化司法公开。对于法院来说,需要公开的信息应当包括审判的过程、审判的结果,而审判的过程与结果的公开在三大诉讼法中都有明确的公开规定,因此对于人民法院信息公开只需要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民法院法官的人事任免以及法官的个人财产状况是否需要公开并且如何公开,二是审判流程、庭审、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的公开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已经有相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之中,因此无需在司法公开相关立法中赘述。至于第二个问题,审判流程和庭审体现审判的过程,裁判文书是审判的结果,按照公开审判原则,这些信息应当置于公开状态以供公众浏览、查阅。与其将人民法院归入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主体,不如在三大诉讼法的公开审判制度中增加这些内容必须公开便于公众查阅的规定,⑦这样不仅节省立法资源,又使司法公开有了明文规定,公民可以据此有权向司法机关提出公开相关内容。2.规范管理,建立考核与监督机制。通过建立法院内考核机制,法院外监督机制,内外联动,健全监督管理体系,用制度手段规范管理,保证司法公开,提高公开水平。各级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有关部门或机构,负责监督司法公开工作,尤其是四大司法公开平台的建设,从数据采集到信息录入,再到最终的信息公开,有关部门可定期开展抽查、考核工作,不仅考察信息公开的数量,同时考察信息公开的质量。除此之外,各级人民法院还可以开辟社会公众监督、举报、反映渠道,积极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通过法院外部监督,完善司法公开机制,深化司法公开。
作者:谢佳音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法院作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接中院传真电报后,我院即组织开展了对法院队伍作风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为了搞好这次调研工作,院党组非常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调研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并成立了以党组副书记周**同志为组长,纪检、监察、政工、研究室等部门参加的调研小组,院领导反复强调这次调研要深入基层,扎实开展调研工作,摸清法院队伍建设的现状,特别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积极探寻对策,推动法院队伍作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调研小组成立后,即召开了全体成员会议,确定了调研内容,制订了相关调研问卷,前后用四天时间,通过发放问卷、走访调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到四个基层法庭所在地乡镇及县公安、检察、司法、妇联、团委、律师事务所、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我们分别召开座谈会14场次,发放问卷120份,走访调查30余人,认真听取了所到单位及调查对象对法院队伍作风建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也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发现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收到好的效果。
二、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发放问卷、走访调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调查发现,总的认为法院队伍作风建设情况是好的,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法院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四个基层法庭所在地乡镇党政领导反映,法庭同志尽管处在最基层,但都能安心本职工作,认真执行《法官法》规定的法官行为“十三不准”及中政委“四禁令”,严格执法,秉公办案,作风扎实,团结协调,坚持群众工作作风,运用审判职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基本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县直一些部门及行政执法单位也都认为法院这几年来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加快人事体制改革的步伐,实施了一项项改革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法院干警在审判工作中都能自觉、虚心接受人大及其常委和社会各界群众监督,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勤政爱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法行使审判权,为我县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法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汇报
将书记员分到各个审判业务庭。因书记员比较熟练电脑知识,首先要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书记员可以起到电脑老师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同时可以协助法官做一些案卷装订等事务性工作,一定水平减轻法官负担。其次要对现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和评判,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量化细化指标,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要将信息化建设与岗位责任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与岗位责任制一起安排、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罚。
应市区法院等单位的邀请,为进一步提高审判管理水平、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设步伐。经院党组研究决定,并报州委领导同意,月日-月日,率州中院16名中层以上负责人前往观赏考察市区法院、市高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审判管理工作情况。考察时间虽短,但增进了友谊,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启发了思路,增强了信心,确实受益非浅,收获颇丰。考察团通过看、听、记、思,深深感到区法院等单位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区法院党组一班人带领广大法官恪尽职守,近年来。服务大局,严格依照“三个领先”指标领先、影响力领先、核心竞争力领先)四个一流”抓一流党建,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建一流法院)要求,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培养出宋鱼水、尚秀云等一批杰出的优秀法官。透过这些成果,方方面面无不包括着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确保了公正高效
一)审判管理网络化、智能化。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法院庭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