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坛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04:27: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学论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长在法治论坛会讲话
同志们:
由中部六省法学会共同主办,山西省法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周密的筹备,今天在市隆重召开了。这是中部地区法学界、法律界团结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次盛会。在此,我代表中国法学会对这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法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障,“中部崛起法治论坛”的举办,适应了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了中部六省区域内法学界、法律界的合作与交流,在促进区域法治建设,拓展法学研究的领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搞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时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着眼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精辟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深刻阐述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以及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完善诉讼制度征文通知
各市法学会、学科研究会:
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法为民,坚持司法公正,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目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诉讼制度,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是当前法学研究必须关注的重点。经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批复同意,省法学会、省法官协会、省检察官协会、省警察协会、省律师协会、省监狱学会决定联合举办“完善诉讼制度,保障公民权益”论坛,希望各市法学会、学科研究会积极组织会员撰写文章参会交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要求
(一)征文应围绕论坛主题,探讨如何完善诉讼程序法,达到切实维护诉讼参加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并通过诉讼实现公民权益保障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二)内容限于所附参考选题范围,题目自定。提交的论文必须是未经发表的,每篇5000字左右,一式3份,亦可发送电子版。
(三)报送省法学会的征文请勿再报其他学会、协会。
建设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实现科学发展,不仅要求经济发达、人民富裕、文化繁荣,而且要求政治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稳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内容、基本要求、根本方法,都无不寓含着对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强烈需求。要运用法治的理念解决那些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问题;要运用法治的手段打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创科学发展的法治新优势;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从法规制度上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加快推进法治江苏建设进程,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协调共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营造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江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江苏作为地处长三角的经济较发达省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更要率先加强法治建设,坚持法治导向,立足省情实际,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区域法治建设新路子。
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开创法治江苏建设工作新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法治江苏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也是法治江苏建设的核心。在推进法治江苏建设进程中,要秉承"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的理念,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一是要尊重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二是要有效运用法治手段保障民权、维护民利。三是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法治江苏建设,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建设法治江苏,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发展观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法治江苏建设中的各种重大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坚持统筹兼顾,在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区域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法治江苏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法治江苏建设,努力使法治江苏建设取得新成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法治江苏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法治江苏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建设,既要考虑当前发展和眼前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和长远需要,合理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和任务。在法治建设的工作实践中,既要有长计划,又要有短安排,要把总体远景目标和当前具体的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保证法治江苏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章可循、有序进行。要积极探索推进法治江苏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法治政府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长效机制,以及齐抓共管、协同推进法治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文化,筑牢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为法治江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的公考经历---关于笔试
在论坛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了,在这一年我收获了累累硕果,不仅结交了很多好友,还成功考取了报名参加的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谢谢论坛,谢谢所有帮助我,支持我,鼓励我的各位朋友们。当老大提出希望我能把考公经验写出来的时候猛然发现,是我可以报答论坛的时候了,于是乎,这篇经验文就产生了。
注:本文尤其适用本身功底不佳的考生们
作为法学专业的一名不想当律师的女毕业生,考公务员成了我最好的一个选择,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选择考公务员,并报名参加2014年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考试。
关于行测的复习
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我搜集了网上很多考公经验。在一位前辈的经验里提到了QZZN,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注册了。首次进入论坛,论坛的免费资料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引得我得了下载综合症(下了一大堆资料,却不懂得好好利用)。下载完了兴奋劲过了,那些资料就被搁置在电脑的一角,再也没有用过。
第一阶段:认真看书(包括一些总结性的资料)。辅导书大同小异,不求太多,一套足已。从10月份开始正式准备公务员考试,我买了两套公务员辅导教材。并把两套教材都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了解了行测的基本内容,并对基本题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看一些总结性的资料,对题型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此我就把辅导教材扔在一边再也没有看过。当然,在看一遍的过程中,我已经做了详细的笔记。(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公务员考试笔试
在论坛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了,在这一年我收获了累累硕果,不仅结交了很多好友,还成功考取了报名参加的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谢谢论坛,谢谢所有帮助我,支持我,鼓励我的各位朋友们。当老大提出希望我能把考公经验写出来的时候猛然发现,是我可以报答论坛的时候了,于是乎,这篇经验文就产生了。
注:本文尤其适用本身功底不佳的考生们
作为法学专业的一名不想当律师的女毕业生,考公务员成了我最好的一个选择,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选择考公务员,并报名参加2014年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考试。
关于行测的复习
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我搜集了网上很多考公经验。在一位前辈的经验里提到了QZZN,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注册了。首次进入论坛,论坛的免费资料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引得我得了下载综合症(下了一大堆资料,却不懂得好好利用)。下载完了兴奋劲过了,那些资料就被搁置在电脑的一角,再也没有用过。
第一阶段:认真看书(包括一些总结性的资料)。辅导书大同小异,不求太多,一套足已。从10月份开始正式准备公务员考试,我买了两套公务员辅导教材。并把两套教材都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了解了行测的基本内容,并对基本题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看一些总结性的资料,对题型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此我就把辅导教材扔在一边再也没有看过。当然,在看一遍的过程中,我已经做了详细的笔记。(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法学现代化范式批判论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化范式”概念现代法治“知识系统”
〔论文摘要〕邓正来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中,运用“现代化范式”对中国法学进行了总体性批判。邓正来对中国法学总体性危机的判定是极为妥贴的,但是他在总体性危机与“现代化范式”之间建立起来的因果关系却是一种虚假的必然性。造成这种虚假必然性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法学的总体性危机中蕴涵着繁复的问题,邓正来经由对“现代化范式”批判而达致的对中国法学的批判,是对这一繁复性问题的简约化处理。
邓正来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中,在对苏力、梁治平、张文显等人设定的“范式”概念质疑的同时,对“范式”这一概念作了较为宽泛的理解,将之界定为“中国法学中若干不同的理论模式或彼此冲突的理论模式所共同信奉的且未经质疑的一整套或某种规范性信念。”〔1〕邓正来认为,中国法学由于受这种以西方现代化理论为支撑“现代化范式”支配,从而表现出一种总体性的“现代化范式”危机。在我看来邓正来对中国法学总体性危机的判定是极为妥贴的,但是,他在总体性危机与“现代化范式”之间建立的因果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必然性,这是因为“现代化范式”批判中蕴涵着极为繁复的问题,而邓正来对这一繁复性问题进行了简约化处理。
一、“法学现代化”概念的歧义
邓正来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中明确宣示,“本文对‘现代化范式’的批判,所依凭的主要是西方论者对现代化理论及其预设所做的批判以及世界范围内反现代化思潮中的种种观点。”〔2〕具体到对受“现代化范式”支配的中国法学批判时,对法律的普适性、中立性和客观性的严重质疑,运用的主要也是西方批判法学的理论。〔3〕因此,邓正来对“现代化范式”的批判,主要是经由西方现代化批判理论达致的。
确实,邓正来为了获得对现代化概念的同质性理解,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毋庸置疑,那些由西方论者依其视角及其问题而产生出来的各种现代化理论,一俟在心智层面上为中国论者作为潜在的思想“范式”接受下来,就必定会脱离其‘母体’并依其自身的逻辑而发挥自己的作用,或者说,正如福科所谓权力依赖知识的建构又会产生与它相符的那种知识一般,‘现代化范式’既依凭中国论者发现西方的知识之建构而得以确立,同时又致使中国论者在其支配下生产出各种变异的有关中国的现代化知识。”〔4〕在此,我们发现邓正来并没有对基于发生学意义上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在中国产生变异的现代化知识之间可能具有的巨大差异进行区分,更没有廓清此种差异的理论意义,而是径直地用同质性取代或遮蔽了此种差异性。这种做法,表面上在为其论证提供便捷的同时,实际上将导致论证的不足。
检察院全员培训企划方案
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创建“安检论坛”开展全员培训的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检察干警的执法办案能力、创新能力,强化素质竞争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队伍,决定在全院创建“安检论坛”,以论坛为载体开展全员培训,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理念,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以论坛为载体,以开放的形式,讨论为主的方式,充分彰扬干警个人见解,使全体干警在探讨争鸣和集体思考中不断提高素质,增进能力,推动检察事业的持续发展。二、目标和要求主要通过开辟“安检论坛”提高干警的四种能力。(一)、提高办案能力。即广泛收集线索,发现犯罪,突破犯罪并运用证据充分证实揭露职务犯罪的查办职务犯罪能力。(二)、提高表述能力。具体指总结办案经验所得加以归纳,并能清晰、流畅阐述讲解的能力,重在提高干警从实践办案到理论总结的转化能力,培养既能办案又能讲授办案经验,既能做又能讲的“学者型检察官”。(三)、提高干警分析鉴别能力。既准确地掌握犯罪构成和证据运用规则,并于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案件进行分析鉴别准确得出结论并正确予以处理的能力。(四)、提高干警的写作能力。既熟知办案流程规范,及时准确高质量制作各种法律文书的能力;分析案件事实,提出法律观点的案例分析能力;总结办案经验,捕捉工作镜头,予以宣传推广的信息撰写能力。三、论坛内容和学习方式。主要采取“五个一”的方式。(一)、开办“检察夜校”,进行自侦办案业务培训。以自侦办案部门干警为主,利用晚上时间,采取收听收看反贪办案培训教程录像光盘的形式对干警进行培训。看完培训光盘后,举办“收听收看讨论会”,每人畅谈观看感想、理解、体会和收获,通过集体收看,集体探讨,集体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二)、开办“检察课堂”。分三个层次进行讲课。一是坚持领导讲课制度。每位党组成员定期讲课,率先垂范。二是中层讲课制度。各科室负责人根据科室业务特点和自己的专长,自定内容,自报题目进行讲课。三是业务能手和专家讲课制度。由办案骨干、业务能手就某一具体问题,具体办案心得进行讲解,不定期聘请专家就法学理论和办案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拓宽思路,开拓视野。(三)、开展“案例分析讲评月”活动。每月初,由检委会办公室选取二到三个典型案例发到全院干警。全院干警从中选取一个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准备,撰写案例分析,月底召开分析讲评会,全体干警各抒己见,最后由主持领导总结点评。(四)、法律文书(检察信息)点评月活动。每月对随机从全院抽取的审查终结报告、公诉书等相关法律文书进行点评,评出“优、良、可、劣”四个等次,同时说明存在问题不足,指明修改意见,不断规范法律文书的撰写,提高撰写水平。检察信息的点评采取随时集中部署,随时集中点评的方式进行。(五)、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具体要求每名干警每年要读一本书,年初自选读书篇目并上报办公室,中间做好读书笔记,年终进行读书心得交流。目的在于通过读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干警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增强工作能力和水平。四、具体要求1、强化领导。成立全员培训领导小组,检察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为各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马曙光兼任主任,成员:魏阳、段孟欣、李芳、祝敏。2、强化学习意识。全体干警要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摒弃一张文凭伴终生的思想,要明白学习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是为自己生存为自己发展而学,切实把学习做为一项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见到成效。3、要充分运用好“论坛”这一有效载体,提高干警的广泛参与度,以培养提高每位干警的系统思考能力为重点促进干警整体素质的提升。4、要明确责任。培训办对全院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学习积极主动,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科室和干警进行表彰。对学习组织不力,消极被动应付,成效不明显的科室和干警,进行通报批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评先资格。
检察院培训企划方案
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创建“安检论坛”开展全员培训的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检察干警的执法办案能力、创新能力,强化素质竞争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队伍,决定在全院创建“安检论坛”,以论坛为载体开展全员培训,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理念,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以论坛为载体,以开放的形式,讨论为主的方式,充分彰扬干警个人见解,使全体干警在探讨争鸣和集体思考中不断提高素质,增进能力,推动检察事业的持续发展。二、目标和要求主要通过开辟“安检论坛”提高干警的四种能力。(一)、提高办案能力。即广泛收集线索,发现犯罪,突破犯罪并运用证据充分证实揭露职务犯罪的查办职务犯罪能力。(二)、提高表述能力。具体指总结办案经验所得加以归纳,并能清晰、流畅阐述讲解的能力,重在提高干警从实践办案到理论总结的转化能力,培养既能办案又能讲授办案经验,既能做又能讲的“学者型检察官”。(三)、提高干警分析鉴别能力。既准确地掌握犯罪构成和证据运用规则,并于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案件进行分析鉴别准确得出结论并正确予以处理的能力。(四)、提高干警的写作能力。既熟知办案流程规范,及时准确高质量制作各种法律文书的能力;分析案件事实,提出法律观点的案例分析能力;总结办案经验,捕捉工作镜头,予以宣传推广的信息撰写能力。三、论坛内容和学习方式。主要采取“五个一”的方式。(一)、开办“检察夜校”,进行自侦办案业务培训。以自侦办案部门干警为主,利用晚上时间,采取收听收看反贪办案培训教程录像光盘的形式对干警进行培训。看完培训光盘后,举办“收听收看讨论会”,每人畅谈观看感想、理解、体会和收获,通过集体收看,集体探讨,集体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二)、开办“检察课堂”。分三个层次进行讲课。一是坚持领导讲课制度。每位党组成员定期讲课,率先垂范。二是中层讲课制度。各科室负责人根据科室业务特点和自己的专长,自定内容,自报题目进行讲课。三是业务能手和专家讲课制度。由办案骨干、业务能手就某一具体问题,具体办案心得进行讲解,不定期聘请专家就法学理论和办案相关问题进行讲解,拓宽思路,开拓视野。(三)、开展“案例分析讲评月”活动。每月初,由检委会办公室选取二到三个典型案例发到全院干警。全院干警从中选取一个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准备,撰写案例分析,月底召开分析讲评会,全体干警各抒己见,最后由主持领导总结点评。(四)、法律文书(检察信息)点评月活动。每月对随机从全院抽取的审查终结报告、公诉书等相关法律文书进行点评,评出“优、良、可、劣”四个等次,同时说明存在问题不足,指明修改意见,不断规范法律文书的撰写,提高撰写水平。检察信息的点评采取随时集中部署,随时集中点评的方式进行。(五)、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具体要求每名干警每年要读一本书,年初自选读书篇目并上报办公室,中间做好读书笔记,年终进行读书心得交流。目的在于通过读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干警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增强工作能力和水平。四、具体要求1、强化领导。成立全员培训领导小组,检察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为各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马曙光兼任主任,成员:魏阳、段孟欣、李芳、祝敏。2、强化学习意识。全体干警要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摒弃一张文凭伴终生的思想,要明白学习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是为自己生存为自己发展而学,切实把学习做为一项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见到成效。3、要充分运用好“论坛”这一有效载体,提高干警的广泛参与度,以培养提高每位干警的系统思考能力为重点促进干警整体素质的提升。4、要明确责任。培训办对全院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学习积极主动,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科室和干警进行表彰。对学习组织不力,消极被动应付,成效不明显的科室和干警,进行通报批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评先资格。
法学述评研究管理论文
2003年是国际和国内突发重大事件频仍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的法学研究一方面受到这些突发重大事件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年代特征;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学研究仍然沿着既定的轨迹稳步前行,这就是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的建设,致力于立法课题、司法实践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学科体系的研究。本文试图对我国2003年法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做一粗略的述评,并对其未来的可能发展做一展望。需要说明的是:(1)限于篇幅,作者只对部分法学学科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未能涉及者并非不重要;(2)述评的资料来源主要限于法学类公开出版刊物在2003年发表的文章,以其他方式发表的重要理论成果没有纳入本文的视野;(3)限于作者水平的限制,做出的评论和对相关发展的展望可能不尽妥当,因此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一、修宪与宪法学研究
(一)主要研究成果
随着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的召开,我国宪法修改步入法律程序。2003年,我国宪法学界关注和研究最多的是修宪问题。关于修宪的基本理论,有学者认为,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生命力的源泉。[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宪法应当从“改革宪法”向“宪政宪法”转变,宪法的根本法则由以人本和自由为核心的价值法则、人民主权的政治法则和体现程序理性的程序法则构成,蘊涵道统、政统和法统,是宪法合法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终极来源和根基。宪法作为法律应当具有的效力有赖于违宪审查和宪法诉讼,但不是宪法的一切内容都要司法化。界定违宪主体和违宪行为应当以立法模式为主兼及治理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宪法监督要体现人民主权的程序理性的完好结合。宪法是价值法则通过政治法则和程序法则在公共领域的运用,以约束权力和保障权利为核心,宪法改革应当围绕宪法核心问题,调整好国家权力与阶级结构的关系、国家权力的内部横向和纵向关系以及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2]
有学者强调了宪法解释制度的功能,认为宪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冲突是绝对的,协调是相对的。只有当运用宪法解释权无法解决问题时才运用宪法修改权,但是宪法修改权本身时有界限的。[3]宪法学界对宪法修改的方式进行了讨论,“小修”的观点取得广泛支持。有人认为在这样“小修”的前提下,应当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序言,应当建立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制度,应当将迁徙自由重新写进宪法,还应当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行使宪法监督权。[4]关于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有学者认为,应当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规定“财产权不得侵犯”,并规定相应的限制和补偿条款。[5]
此外,宪法学界借修宪之东风,对宪法与政治文明、宪法与人权保障、宪法监督与宪法诉讼以及宪法程序等宪法学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学者认为,政治文明包括民主、法治和人权在内,是人类享受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将其作为独立的文明形态,有利于提高民主与法治的价值地位。[6]有学者认为宪法文明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我国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宪政文明和法治文明。[7]
知识经济下法学教育的发展
本文作者:王丽丽陈心仪工作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1知识经济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与经济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复合体,导致全球经济发生根本的变化,一方面,知识因素溶入经济活动的几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以获取巨额利润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知识取向不断增强,涵盖在产品与服务的知识大大提高。因此,经济活动运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知识,以此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形成,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如今许多商业项目是由高校学者合作完成的。在这种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理念也应不断改进,以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竞争即激烈的社会。这就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高等法学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2传统法学教育的缺陷及重新构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近代德国人把人文、社会科学提高到与自然科学对等的地位的,因此法学也自然而然地被纳入科学的领域。法学是极具实践性的一门学科,高等法学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在达到培养法律职业者的这个目的之前,基本理论教学与学生思维技能的训练缺一不可。但由于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起步较晚,它存在许多传统上的缺陷,首先是是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再者没有定位好实践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也限制了它的进行。这样的法学教育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是不可行的,因此许多研究者对大学法学教育进行了创新探索。
3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法学教育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