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02:30: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法人概念研究论文
一公权力意志的人格化:理性主义思维与权利本体论的必然
以一贯之的理性主义倾向是大陆法系的鲜明特征。在公法人概念的起源上,理性主义不仅为其积累了充分而体系化的基础理念,而且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维工具,即理性。
1.公权力与主观权利的弥合:一种理性思维的结果
启蒙思想家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强调对事物规律的求知和探索,并通过辩论、推理的哲学方法创造出伟大、严密、完整的理性主义的思想体系。这种追究万物共同本源的理性思维方式对于大陆法系的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受理性主义的影响,法学家从对法律本体追问的角度来形塑理论体系,将主观权利作为法律体系的基础,从而形成以主观权利为基础的法律本体论,并以确定不同法律人格的主观权利作为法律的主要任务。正如狄骥所言,当时“法律、判例和法的学说所奋斗的目标在于确定个人主观权利所获致的限制范围,”[2]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公法的核心问题在于确立国家的主观权利——主权与个人主观权利之间的关系。
早在罗马法中,法(ius)这一用语就始终蕴含着法律和权利两种意义。近性主义的法律体系则建立于孤立的自然人的天赋人权之上。认为人是自由的,也是自律的,并有自由发展这种活动的能力——即权利,而权利体现为个人意志所固有的一种能力。理性主义将个人抽象的、理性的主观权利视为法的永恒目的,并从中引申出一种理想的、绝对的法的概念,即理性的自然法观念。在这一法律结构中,主观权利占据最根本的位置,成为一切法律结构永恒的基础,是法律的基本价值归属。所有实定法的最高宗旨在于根据立法时法律道德原则,保障个人的“主观权利”。在这种具有浓烈的个人主义色彩的法律体系中,权利成为法律思想的起点与核心命题。其他一切法律概念都以权利概念为支点,整个法律概念体系因此建立在主观权利之上。
16—17世纪,同上述理性主义的自然法哲学同期存在着另一种理论,即“raisond‘ètat”(执政者理由)的理论[3].这一理论是欧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产物,它同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兴起紧密联系,目的在于加强世俗国家的权力。而这种权力的加强势必与理性主义的“天赋人权”与“个人自治”相冲突。因此,“17、18世纪思想家的努力方向乃是在自然法的要求与执政者理由(raisond’ètat)的需要之间维持某种形式的平衡或调和”[4],以谋求这一社会现实的理论支持。
改革与法人制度的联系探究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一场攻坚战斗。法人是近现代制度中最出色的创新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中的自然人越来越多的被法人所取代,当今世界的市场经济已成为法人的世界,以法人为基本单位构成的法人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制度。但法人制度在巩固和推动我国国企改革中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一、我国的法人制度
1986年的《民法通则》就确立了我国法人制度,其中关于企业法人的规定是整个法人制度的重心所在,随着法人制度的确立,我国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下单纯执行国家经济计划的社会单位的地位,逐渐向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转变。但是,在随着法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经济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并没有表现出非国有企业那样的良好发展势头,非国有企业增长快于国有企业,这已成为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明显特征,发展速度慢,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厉以宁教授提出:“产权”观点,即国有企业问题主要是一个产权问题,因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产权明确、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而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的国有企业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那又怎么能期望市场调节机制对其发生作用呢?可以这样说,国家所提出的国企改革目标:产权明确、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实质就是使国有企业能够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下合格的独立法人,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的国企改革,大都只是国家经营企业方式的改变,并没有真正触动国企的产权关系。国有企业名义上虽已是法人,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的法人资格。
二、法人所有权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
法人制度的基石和核心应是法人对其财产享有所有权。因为法人所有的财产正是法人制度乃至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机制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根据民法理论,只有所有权才具有独立承担财产责任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不在法律上确定法人所有权,法人就很难取得独立人格进而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法人制度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可见法人所有权是市场经济对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公司制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形式正成为企业发展和改革的主导方向,公司是现代企业法人的典型代表形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本企业形态,其最大特征就是在财产,组织和承担民事责任上的独立性。国企“两权分离”的改革走向也逐渐向公司化的方向发展,或者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或国有独资公司。确立法人所有权是使企业财产独立化,进而使企业成为独立法人的前提,也是建立和完善法人制度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从法律角度看,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者是人民,国有所有权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把所有权交给国家,国家则应该最有效的运用人民财产,顺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要求,运用最终属于人民财产的最有效的形式是保证企业法人在市场上的完全独立人格,这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之所在,确立企业的法人所有权是企业获得独立人格,成为真正的法人和市场主体的必不可缺的制度前提。
优秀法人申报材料
中心是按照编办发[1997]号、编办[1997]号文件依法成立的国有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位于人民路号,直属人民政府,主要职能是负责管理工作。经编委办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核准登记,具备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本单位的宗旨是充分利用国有资产开展物业管理业务,积极创造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目前有职工3人,管辖商业面积13.160m2。作为具有经营资格的法人事业单位,我们依法开展物业管理和服务活动,从无到有,先后引进10家中型租赁经营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年来共实现经济收入329万元,上缴财政100万元,实现税金270万元,为我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发挥了窗口表率作用,减轻了财政负担,为区政府创造了财源,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先进单位,法人代表同志两度被记功嘉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法办事,规范管理行为
首先,我们注重学习教育,强化法规意识。我们组织中心人员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如《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暂行条件》、《现代化物业运营全书》、《国土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新《合同法》、《民法通则》、《档案法》、《会计法》等等,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方向,增强了法律意识,促使我们始终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定,依未能办事,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现代化、法制化、科学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根,不断壮大。
其次是,取得主体资格,严格操作程序。一是依法组建机构。1997年,我中心成立之时,正值我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试点阶段,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改革的需要,依照法律程序我中心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取得了独立法人资格,成为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社会发展主体,依法享有独立法人的权利,承担相应义务;二是制定了组织章程,按章程规范管理。我们始终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擅自改变单位名称、加挂牌子、增加机构;制订公章管理制度,规范了公章使用;严格控编,没有增加或变相增加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每年及时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且连续两年度报告被评为a级;我们规范了证书管理,运用证书进行税务登、物价鉴定、国土、房地产管理登记等,无涂改、出租、出借、遗失法人证书行为;我们严格遵守组织章程,努力开展物业管理及服务工作,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深化改革,提高办事效率
我们有幸抓住了改革契机,在社会发展、改革的激流中勇于开拓,努力进取,从加大内部管理着手,向管理要效益、充分体现了法人事业单位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
法人条件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三条:“事业单位经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批准成立后,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登记或备案。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这一条规定了事业单位成立后应当登记或备案,因为事业单位在进行法人登记或备案时必须具备法人条件,所以又补充了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我们可以理解为:事业单位在批准成立时应当具备法人条件,批准成立后应当登记或备案。这一条的关键在“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这是其应当登记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县级审批机关和登记管理机关很难执行这一规定。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以下又称非法事业单位)大量存在,审批机关还将不断批设非法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对非法人的登记管理也存在重重困难。事业单位是否具备法人条件就成了当前审批机关和登记管理机关共同的突出问题。以下是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一、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的主要类别。
事业单位的法人登记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条例和细则中共规定了6个条件:①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②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活动场所。③有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④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⑤宗旨和业务范围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法规、政策规定。⑥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事业单位如不具备上述6条件中的任一条均不能进行法人登记。我们根据事业单位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1、独立性不够类。不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这类非法人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这类非法人事业单位总量大,占所有非法人事业单位总数的一半以上,占全部事业单位数量的三成以上。主要表现为财务不独立。主管部门因各种原因和借口,不让其举办的事业单位脱钩、分离。
2、第二类非法人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不全。常常挂空牌,其业务、人员、经费等与主部门混在一起。混编混岗是其主要特征。如重点办、科普工作站、城镇规划管理站、蔬菜检测中心等。仅在统计报表中体现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与主管部门是业务统一安排、人员统一调配,经费统一使用。这类非法人事业单位大多是人员少,业务独立性差,而且多数为上下对应,增加编制解决人员问题而设置的。
3、第三类非法人事业单位是经费来源无保障。这类非法人事业单位因社会的发展进步,其职能被边缘化,经费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如我县的很多乡镇企业办,由于其职能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经费越来越困难,常常是人员经费都无法保障,正在步入死亡期。
执法人员集训感言
在一个月的集训期间,省局专卖处和省军区教导大队组织了丰富的培训科目和学习内容,形式活泼多样。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端正的学习态度、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康的交往方式,积极投入到了学习中。通过系统学习,使我开阔了思路,启迪了思维,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本领。现将我的集训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意义重大
省局在省军区教导大队,月日上午召开了集训动员大会,省局领导副局长亲临会场并做了重要讲话。在领导的鼓舞下,全体学员从茫然中走出来,思想上得到统一,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作为其中一名学员,深刻感受到参训的责任重大,暗暗下决心要以最大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集训中去,力求实现“磨练意志、锻炼体魄、增长知识、提升素质”的目标。
二、服从命令,严格军事化训练
从小我对军人就十分敬佩,喜欢看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喜欢军人坚定不屈的意志,无间不拔的团结精神,这都让我很感动,也曾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穿上军装,英姿飒爽一回,工作报告在这一次的集训中,实现了我的军人梦。看着镜中一身迷彩的自己,感觉有些自豪,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但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当我站在训练场地上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有烈日当头,有蚊虫叮咬,也有来自身体各部位的酸痛,此时的我,别说飒爽英姿了,连站军姿都坚持不下来了。站军姿,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走步……平日看来最简单的动作竟然都有了那么多的规则。我的身体开始不听指挥,原来那么整齐的队伍是需要付出汗水才能换来的,只有认真听指挥,专心做动作,掌握好技巧后,与队友之间线条协作才能有一个整齐有序的纪,在整个集训期间,实行全封闭军事化管理,采取军事练习与烟草理论教学,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劳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化训练,不但使我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增强了我的组织纪律观念,与“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严守纪律、落实制度,集训大队为贯彻落实省局领导提出的“军事化集训、写作参考条令化生活”的指令要求,依据军队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制定出一系列符合集训队的管理规定。过惯了自由自在、衣食无忧的生活,猛地“跳”进这个环境,初始,确实有些不适应。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出早操锻炼,下午在烈热下站军姿,一动不动,这时我才体会到有一首歌的歌词---…汗水湿透了衣裳…的含义了,晚上是没有电视看的,到了九点就得熄灯。这对于一个没有当过兵,纪律意识不强的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教官经常鼓励我:你们在单位大小也是个领导,也是带队伍的,既然来到这里,穿着军装,就要遵守军队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带队伍。只有刻苦训练,才能实现你们的最终目标。是啊,虽然苦了点,但能磨练我的意志,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我们的集体观念,让我们终身受益。我渐渐适应了集训队的生活,没有了刚来队时候的抱怨。通过集体生活,我学会了很多:来自10多个不同地区的兄弟,大家的团结、友爱、互敬、互助。无处不体现着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严格制度、严格纪律从一开始的“绊脚石”成为了大家积极进取,锻炼自我的桥梁。烟草行业的成败兴衰取决于专卖执法队伍的战斗力。论文写作当今时代,我们追求的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团队的整体实力,集训无疑是铸就一支优秀队伍的有效手段。俗话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烟草专卖执法队伍同样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有了高效的执行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才能很快的落到实处,从而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克服困难,提升理论知识水平
法人型联营协议书
甲方:乙方:
经济性质:经济性质:
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协商,决定联合出资建立公司,特订立本协议。
一、联营宗旨、联营项目与经营范围
二、联合企业名称:地址:隶属:经济性质:核算方式:
三、联合出资方式、数额和投资期限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论文
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第1款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从而确认了法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即法人是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社会组织。公司具有法律所赋与的独立法人人格,使公司独立于股东,以自己的名义和财产从事民事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成为可能。公司法人人格的后果是使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股东投资的财产与公司所有的财产相分离,股东在享有公司可得利益时,仅以其投资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股东的有限责任可以保障股东在投资后,不会因为公司的经营决策的失败,就公司的债务而影响其个体的利益,使股东取得预期利润成为可能,减少了其投资经营风险,提高了股东作为投资人的积极性,使得公司的生产经营规模得以扩大,实现法人制度的社会经济价值目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存在的缺陷
公司具有人格是一种抽象概念,公司是股东实现取得利益的一种形式,公司在经营上仍要通过股东的行为开展经营活动,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股东的行为,公司在经济上不可能独立于股东。如股东在不受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必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实现而滥用法人人格制度。在公司的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侵害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由于缺乏维护自己利益的法律保障,而得不到法律救济。如果没有法律约束公司法人人格及股东有限责任的滥用,而不否定公司法人人格,必将对社会公正、正义的实现产生影响。为了杜绝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发生,及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进行司法补救,必须对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进行处罚和限制,对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进行补救,这种情况下,就产生和发展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最早为美国立法所首创。1993年我国公司法颁布,确立了法人人格独立的基本理论依据和制度基础,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了股东的投资风险,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实践中,同进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使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成了一些人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主要表现在:
(1)出资不实。公司的出资者在设立公司时,未按公司法的要求出资或在出资后抽逃资本,使公司清偿债务能力减弱,而股东却以公司有限责任为由拒绝承担清偿责任。
(2)脱壳经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在资不抵债或为逃避债务,将公司的优质资产通过重组、分立、设立子公司等方式成立新公司,而将债务留在原公司,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自然法人破产制度法律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自然人破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破产制度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在2006年将《破产法》适用范围限定为企业法人,自然人被排除在破产主体之外,没有赋予自然人破产能力。本文试图分析和论证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进而对建立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自然人破产制度必要性现实性
自然人破产是指有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按照破产程序,在保留其自己与其所供养人的生活必需费用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情况下,将其财产拍卖,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债权人的一项法律制度。从破产制度起源和发展的进程来看,“破产”一词最初来源于中世纪时期意大利,是指债权人因为商人不能偿还债务时砸烂其板凳,表示其丧失经营资格的做法,针对的破产主体主要就是自然人。可见,最初的破产法的范围仅适用于自然人,自然人破产才是破产法的最原始形态,法人破产是在自然人破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立法实践中,自然人破产也是世界诸多国家破产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各国关于自然人是否具有破产能力大体有三种立法体例,即商人破产主义、一般人破产主义、折衷破产主义。商人破产主义,是指破产法只能适用于商人,非商人不具有破产能力。采用此立法主义的有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等国家。一般破产主义,是指无论对商人还是对非商人均适用破产法。采用此立法主义的有德国、日本等国家。折衷破产主义是一般破产主义特殊形态,是指商人和非商人均适用破产法,但是两者分别适用不同的破产程序。采取该立法主义的国家则主要有葡萄牙、巴西等国。总的来说,一般破产主义更加符合现代经济社会的本质要求,现今一般破产主义已成为国际上破产立法的趋势,关于个人破产的问题许多国家都明文规定且在具体制度构建上也十分完善。
20O6年8月2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2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第135条规定:“其他法律规定企业法人以外的组织的清算,属于破产清算,参照适用本法规定的程序”。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92条规定: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也可以要求普通合伙人清偿。合伙企业依法被宣告破产的,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由此可见,现行破产法适用的是特殊的企业法人破产主义,即破产法适用适用主体仅限于企业法人、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出资人、其他依法设立的营利性组织,自然人中仅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被纳入法律调整范围。虽然现行破产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自然人的破产制度,但其第135条规定却无疑在法人破产制中撕开了一道口子,使我们看到了自然人破产制度的一些曙光。
我国现行破产法没有将自然人纳入调整范围。对此,有人认为,自然人破产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因为目前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还不是超前消费,还没形成个人破产的市场;其次我国还没有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诚信制度,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健全,银行体制建设也不完备,个人破产的监控难以实施;最后个人破产会给一些人逃避责任提供方便。也有人认为,破产法应当适用于自然人,真正做到自然人与法人在债权债务清理程序上的平等,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逐渐发生转变,自然人投资市场更加普遍,超前消费促使个人消费大量增长,自然人破产是大势所趋。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具有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为了使债权人债务人充分实现自身权利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
一、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法人人格否认分析论文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
公司人格否认,又称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指当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来逃避债务而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可以越过公司的法人资格,直接请求滥用公司人格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制度。
公司法人格制度要求公司财务独立、责任独立、存续独立、诉讼主体资格独立、人事独立、业务独立,公司法人资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在提升股东投资热情、繁荣社会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股东有限责任又存在被滥用的危险。当股东投资于公司的目的不是为了合理化经营,部分股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以公司为工具,利用其优势地位,通过一些不当行为使公司法人格丧失独立性,使公司成为它的附属,致使公司其他股东利益、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到损害。公司人格否认是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公司人格否认弥补了单纯的公司人格确认制度的固有缺陷,“有效地防范了不法分子利用公司法人的合法形式和有限责任的特性逃避承担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保护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使法律从形式上的公平合理走向了实质上的公平合理,极大的丰富了法人理论,使法人制度更加丰富完善。
公司人格否认虽然从形式上来看,表现为无视公司的独立人格,让公司股东直接对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但是,从实质上来看,并非是对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根本否定,而是对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在特定情况下的修正和补充,其目的是为了使公司人格制度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二、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立法现状
《民法通则》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之法理有一定的反映。一方面它们注重规定公司的有限责任,强调其人格独立;另一方面,它们更强调公司应当在权利能力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但是《民法通则》第49条及国务院的条例中规定了在股东出资或公司资本不足情形下,股东的行政或刑事责任,却未规定对债权人的民事责任。然而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一直未得到立法界和司法界的广泛承认,旧《公司法》的规定表明,我国法律关于企业法人制度的规定是严守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所以当公司法人人格不断被股东滥用时却缺少规制此类行为的法律依据。新《公司法》正式通过,公司法变革和创新是巨大的,“最为突出的修改是对一人公司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全承认和采纳”,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这个制度变得非常完整,成为中国公司法在世界公司法制度中一个最独特的创新”。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论文
摘要:我国刑法第四条明文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容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就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1)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2)任何不得享有超越刑法规定的特权;(3)对一切犯罪行为,用一律平等适用刑法,定罪量刑时不得印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职业状况、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的差异而有所区别;(4)任何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受到刑法的保护;(5)不同被害人的同等权益,应受到刑法的同样保护。
关键词: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立法体现司法适用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
我国刑法第四条明文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容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就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1)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2)任何不得享有超越刑法规定的特权;(3)对一切犯罪行为,用一律平等适用刑法,定罪量刑时不得印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职业状况、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的差异而有所区别;(4)任何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受到刑法的保护;(5)不同被害人的同等权益,应受到刑法的同样保护。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领域贯彻实施的表现。强调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是基于我国司法实践中刑法适用不平等的现象在现阶段还较严重。当然,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并不否定犯罪人或被害人的特定个人情况对定罪量刑的合理影响。在刑事立法、司法,犯罪分子的主体情况以及被害人的个人情况,如果对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的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大小有影响,则要求在适用刑法上有所区别和体现。例如,对累犯低于其主观个性及人身危险性而从重处罚,对未成年人犯罪基于主体的个人情况而减免刑事责任。由此可见,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并非是孤立、机械、单一化的刑法准则,它必须与罪责刑相适应等刑法基本原则相结合,共同指导刑法适用。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