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02:26: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发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发热

发热待查临床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本院以发热待查收住患者的病因,旨在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作出指导性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热待查住院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30例患者中,感染83例(63.85%),结缔组织疾病15例(11.54%),肿瘤14例(10.77%),其他2例(1.54%),原因仍未明确16例,占12.31%。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温州地区伤寒感染尤为高发,其次为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诊断回顾性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onwnorigin,FUO)是内科常见疑难杂症,国内学者提出发热待查的诊断标准为发热期限>2~3周、体温>38.5℃、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1]。据统计,有200多种疾病可引起FUO[2]。根据已有的病因分类来考虑患者可能的病因,对临床医师有较大帮助。现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FUO130例作一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30例,其中男81例,女49例,年龄23~73岁(平均46.7岁);体温38.5℃~40℃(弛张热28例,稽留热7例,间断热46例,不规则热49例);发热时间10d~2个月(平均37d)。

查看全文

小儿发热辨治分析论文

[关键词]发热;中医疗法;辨证论治;医案

Treatmentofinfantfever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

KEYWORDSfever;therapy,TCM;zhengdifferentiationtreatment;casesrecord

发热是小儿疾病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常常有这样的患儿,在外感高热消退后,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低热,检查相关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均正常,患儿没有明显的不适,精神状况良好,西药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另有一些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往往持续高热1~2个月不退,西医诊断原因不明而难以治疗。因此这些患儿往往投治于中医。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王霞芳主任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是第三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她对发热分别从伤寒六经或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施治,对低热、久热不退者往往有较好的疗效。

1太阳中风,营卫不和

若低热起伏,头晕乏力,盗汗较多,舌红苔薄,脉细小数,属营卫不和,营弱卫强,宜桂枝汤加味治疗。

查看全文

小儿发热的辨治论文

【关键词】发热

[关键词]发热;中医疗法;辨证论治;医案

Treatmentofinfantfever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

KEYWORDSfever;therapy,TCM;zhengdifferentiationtreatment;casesrecord

发热是小儿疾病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常常有这样的患儿,在外感高热消退后,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低热,检查相关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均正常,患儿没有明显的不适,精神状况良好,西药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另有一些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往往持续高热1~2个月不退,西医诊断原因不明而难以治疗。因此这些患儿往往投治于中医。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王霞芳主任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是第三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她对发热分别从伤寒六经或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施治,对低热、久热不退者往往有较好的疗效。

1太阳中风,营卫不和

查看全文

临床药师对原因不明发热患者的药学服务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8岁,身高175cm,体重63kg。主因“间断发热2月,再发半月”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抗感染、中药(具体品种用法用量不详)治疗可好转,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发热,体温均在38.5℃以上,无时间规律,最高达40℃,伴畏寒、寒战,轻微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喘息、气急明显,自服解热镇痛药(具体品种用法用量不详)5天、静点左氧氟沙星(0.3g,1次/日)10天,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既往史:无特殊,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8.6℃,心率75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10/70mmHg。消瘦,呼吸急促,急性病面容,口唇略发绀,右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浮肿,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其它无异常。诊断:发热原因待查。

2抗感染治疗方案及药学服务

第1天:最高体温38.6℃,取痰、血做细菌培养,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第2天:体温36.6℃,白细胞(WBC)6.20×109•L-1,中性粒细胞比值(NEU)66.20%,单核细胞比值18.50%。C-反应蛋白(CRP)132mg•L-1、红细胞沉降率(ESR)97mm•h-1、降钙素原(PCT)0.18ng•ml-1,胸部CT示:双侧间质性炎症,肺气肿,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肝、肾功能正常。继续抗感染治疗。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由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炎症指标CRP、ESR、PCT的升高,并结合胸部CT,提示感染性疾病,并高度怀疑由细菌引起,且不排除真菌所致感染,建议临床医师做真菌葡聚糖试验,被采纳。理由:①在国内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以感染、肿瘤、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占前3位+。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的第一位原因,可高达30%~60%,其中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居多;②非病毒感染。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③真菌?患者高龄、既往应用过抗菌药、肺间质疾病等均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虽然侵袭性真菌感染时PCT可以增高,但局灶性真菌感染PCT很少增高,尤其免疫抑制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真菌感染时患者的PCT不升高,因此PCT结果对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也是有限的。初始抗感染选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临床药师认为合理。首先分析一下患者院外静点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①未覆盖病原菌?参考《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和治疗指南》:需入院治疗、但不必收住ICU的患者,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包括厌氧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等。左氧氟沙星除厌氧菌、呼吸道病毒未覆盖外,对以上其他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②病原菌产生耐药?参考《CAP诊断和治疗指南》,近期应用过抗生素,常见病原体为耐药肺炎链球菌、肠道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由此分析示左氧氟沙星仅对耐药肺炎链球菌抗菌作用差。综上分析,选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合理的理由: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各种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感染,对多数革兰阳性菌亦有抗菌活性,同时对厌氧菌也有抗菌活性;②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是哌拉西林钠与舒巴坦钠按不同比例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舒巴坦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③哌拉西林与左氧氟沙星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增加抗菌的敏感性。左氧氟沙星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而哌拉西林钠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

第3天:体温37.3℃,轻微咳嗽,发热时喘息、气急;右肺可闻及湿啰音。痰培养示:未发现致病菌;抗核抗体正常。加用多西环素联合抗感染。临床药师药学服务: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抗感染方案,加用多西环素联合抗感染。初始治疗后48~72h应对病情和诊断进行评价。该患第2天体温虽有下降,但第3天又升高,提示感染控制不佳。分析原因:药物未能覆盖致病菌或特殊病原体感染(如分枝杆菌、真菌等)。多西环素的抗菌谱除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阴性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外,还对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等有抑制作用,其机制是通过干扰敏感菌的蛋白质合成。因此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多西环素既可通过不同机制作用增强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还可在增加抗菌强度的同时扩大抗菌谱。

第5天,仍发热,最高体温38.3℃,轻微咳嗽,几乎无痰,真菌葡聚糖试验阴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相应的检查结果示:腹部彩超:脾大,脾不均质改变;肥达氏试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阴性;肝炎抗体阴性;肿瘤癌胚抗原(CEA):3.21ng/ml。继续治疗。

查看全文

发热性疾病解热机制探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药组方退热的机制研究;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退热的机制研究;中成药退热的机制研究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发热是一个症状,可见于临床上的诸多疾病、体温调节性升高的机制及同时启动的限制发热的机制、桂枝汤、桂枝汤可通过多种途径起到退热作用,使发热机体解热、桂枝汤的解热效应通过干扰蛙皮素受体及其功能起作用、银翘散、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并有广谱抗菌作用、抗病毒退烧饮、抑制LP家兔发热同时,也抑制了下丘脑cAMP含量的增多、高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新博柴黄冲剂、痰清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中药清毒退热煮散剂、脑热清(NRQ)口服液、清开灵(QKL)注射液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中医对于发热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而近年来学者们围绕中医药退热的机制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将近几年的研究略作整理归纳,共同探讨。

【关键词】中医药退热退热机制

发热是一个症状,可见于临床上的诸多疾病。现代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认为,发热是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目前认为,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度是正、负两种调节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体温调节性升高的机制及同时启动的限制发热的机制(体温上升被限定于一定高度,称为热限)[1]。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于发热性疾病的解热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其可在多个环节起作用,充分显示了中医药退热的优越性。作者仅将近几年的研究从三个方面略作归纳,整理如下。

1中药组方退热的机制研究

1.1桂枝汤

查看全文

功率损耗的电气发热研究

极化损耗致热型

绝缘介质在交变电场中会发生极化现象,即绝缘介质两端对外表现出一定的正负电极性,常见的极化形式有畸变极化、位移极化和转向极化。在完成极化的过程中,介质分子在外界电场作用下,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和转动时的摩擦力而消耗电能,这些消耗的电能就是极化损耗,对外表现为绝缘介质出现发热。极化损耗致热只存在于绝缘介质中,金属导体发热损耗中不存在极化损耗。绝缘介质的极化损耗与电源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极化次数越多,极化损耗就越大,发热就越明显。电力生产中,绝缘介质多处在工频50Hz的低频电场中,绝缘良好情况下,尽管绝缘介质的主要损耗是极化损耗,但是,单一形式的极化损耗致热不会超过设备工作允许的温度范围。极化损耗是致热的损耗之一,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主要致热因素,生产中,只有绝缘介质在洁净、干燥且严重老化情况下的发热,极化损耗致热才是主要因素。

电离损耗致热型

绝缘介质的原子在电场作用下,部分原子变为电荷时释放原子能量,此能量就是电离损耗,这种能量损耗的实质仍然是消耗外界的电场能,电离损耗作用的结果依然是造成绝缘介质发热。电离损耗是外界强电场作用的结果,根据近似公式E=U/d(E为电场强度;U为电压;d为绝缘间距)可知:只要改变绝缘间距d的大小,无论在高压下或低压下都可能产生强电场。只要在强电场作用下,绝缘介质产生的主要损耗一定是电离损耗。绝缘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原子电离的速度很快,短时间内产生的大量电离损耗就会使绝缘介质温度上升很高,因此,电离损耗致热是各种损耗致热中最危险的一种情况。电离现象和电导现象本质区别是,当电离现象较强时,电导电流较小;而当电导现象较强时,电离过程就较弱。生产中的电晕现象就是局部畸变强电场产生电离损耗的典型实例:当空气发生电晕现象时,空气电导电流几乎为零,电极附近的空气却局部高温,其原因就是电离损耗致热的缘故。电晕放电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绝缘击穿,形成电弧,此时的电离损耗来自正负电荷复合过程中产生的光子能,巨大的光子能量会使绝缘介质温度快速上升,超过绝缘介质极限承受能力,引起设备爆炸。在生产实践中,只要是绝缘材料处在极不均匀电场中出现的局部发热,往往都是电离损耗致热结果,典型实例:穿墙套管法兰附近电场较强,因此法兰周围的瓷瓶就容易发热;线路绝缘子串两端所处的电场较强,因此发热绝缘子往往也都出现在绝缘子串的两端。

涡流损耗致热型

对导体而言,交变的磁场总是能在导体内部产生无数的“同心”环流,这些环流在导体上产生的损耗就是涡流损耗。涡流损耗的大小与磁场的变化方式、导体的运动、导体的几何形状、导体的磁导率和电导率等因素有关。硅钢片既是良好的导磁材料,同时又是导体,因此,变压器铁心的损耗成分中就包含有涡流损耗,涡流损耗消耗的是电能,表现形式仍为发热。生产实践中,变压器铁心采用减小硅钢片的单个体积、保证硅钢片的片间绝缘都是为了减小变压器铁心的涡流损耗。另外,全连式分相封闭母线的外壳,采用把三相外壳连接在一起的目的,就是让三相磁场在封闭外壳中相互抵消,减少外壳涡流损耗的产生。

查看全文

儿童发热的护理论文

【关键词】儿童体温

【摘要】发热是儿童到医院就诊的主要临床症状,能够退热是就诊儿童家长的急盼。根据目前医院对儿童发热、盲目给予退热的现状,探讨发热时常见病因及发热时的机体生理变化及处理方法,充分认识发热的概念及发病机制,耐心做通儿童家长工作,正确对待、处理发热。做好以上工作是新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医务工作者要求。

【关键词】儿童体温;致热源;护理对策

在儿科门诊,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婴幼儿对发热较为敏感,易致“高热惊厥”,发热是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反应,且热型和热程又可反映病情变化,故发热可作为诊断疾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门诊不少医生凡遇高热均应用地塞米松、安痛定、柴胡等药物注射或各种口服退热药强行解热,极易贻误诊断,耽误治疗,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热。

1发热的概念

临床上常把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称发热,正常小儿肛温波动于36.5℃~37.5℃,腋下温度为36℃~37℃,个体略有差异。根据体温调定点学说:即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PO/AH中有个调定点,即规定数值(如37℃),如果体温偏离此规定数值,则由反馈系统将信息传输到控制系统,然后经过对受控系统的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下丘脑热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增高引起的体温升高,即致热源引起体温调节机能的内控性反应,把体温上调到符合体温调定点的新水平。所以体温升高是通过生理机制而实际体温调节功能并无障碍。少数病理性体温升高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称超高热,是体温调节体制失控或调节障碍的结果,可见于中暑、甲状腺功能亢进、下丘脑有退行性变破坏体温调控、神经系统疾病时,严重皮肤病患儿因散热障碍亦可致体温过高。

查看全文

表证与恶寒发热关系探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表证与恶寒发热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表证的患者观察其寒热的情况。结果在123例表证患者中,出现恶寒发热并见的有49例(39.84%),只出现恶寒的有42例(34.15%),只出现发热的有17例(13.82%),无明显寒热者15例(12.20%)。结论恶寒发热并见尽管对表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不是表证的必有症状,相当大一部分表证的患者中不会出现恶寒发热并见的表现;恶寒比发热在表证的诊断中更为重要,但恶寒也不是表证必有之症。

【关键词】表证恶寒发热恶寒

“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主外感表证”,这已为历代中医学家所共识。全国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中说,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1]。可见表证与恶寒发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恶寒发热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然而恶寒发热是不是表证的必有症状,表证患者中恶寒发热出现的几率有多大,恶寒发热对于表证的诊断到底有多大意义,这些问题尚未见到报道,因此我们对此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观察对象123例,均为2006-10~2007-02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表证患者及广西中医学院的本专科学生、教职工、教职工家属中未去医院就诊但确诊为表证的患者,其中男66例,女57例。由于表证病情轻浅,相当一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不会去医院就诊,因此为了更全面地收集临床资料,以准确观察表证与恶寒发热的关系,我们从未在医院就诊的人中收集了一部分病例。

1.2方法

查看全文

外感发热患者中医护理措施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7月本院收治的外感发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中女性患者均排除妊娠期和经期,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严重原发病及退热剂对体温的影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48.0±6.1)岁;病程3~42h,平均病程(18.0±8.0)h。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5.0±4.2)岁;病程5~48h,平均病程(22.0±8.7)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定时测量体温,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洗汗液、酒精擦拭退热等,告知患者应多饮水,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对于持续高温患者加强观察,遵医嘱做退热处理。中医护理措施:刮痧、拔罐、耳穴压豆、放血疗法等。

1.3评价指标

查看全文

禽流感发热门诊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共接诊发热患者493例次,其中男286例次,女207例次。做胶体金检测490例次,采集并送检鼻咽拭子129例次,收治隔离观察6例次。

1.2方法

1.2.1发热门诊的布局合理

发热门诊单独设立在医院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其他门急诊,出入口与普通门诊分开,标识明显,用绿色大字书写有一定版面的“发热门诊”字样,挂在发热门诊醒目位置,使人一目了然。地面设有明显的指向标志,用红色箭头在通道上一直将患者引向目的地。发热门诊采取全封闭式就诊流程,挂号、收费、化验、取药、检查在同一区域完成,避免引起交叉感染。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各区域保洁物品专区专用。有独立的输液室和患者使用的卫生间。在出入口放置快速手消,地面放置浸有2000mg/L有效氯的脚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