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4 00:21: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翻译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翻译学

旅游生态翻译学视角审视透析

一、引言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郑州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举世闻名。近年来,河南推出了十条生态旅游线路,其中黄河风情、探寻伏牛、梦醉花都、神游太行等线路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河南省政府在2009年提出了“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确立了河南省旅游景区到2015年达到年均接待海內外游客四亿人次的目标。然而河南省的旅游翻译却并没有提出相匹配的目标和要求,依然存在着如译文“过信”、“人本”不足、缺乏协作与监管等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

二、生态翻译学视角审视下的河南旅游翻译

就全球化语境下的旅游翻译而言,译者应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对旅游经营者的意图、源语的文化专属、语言特征、的语游客的文化背景、认知水平、游览期待等进行多维度的考量整合。旅游翻译存在的问题不是翻译本体系统单方面所能够解决的,旅游翻译目标的总体实现需要翻译教育系统、翻译市场系统、翻译管理系统的协作与配合。依据“人本、中庸、尚和”以及“多维适应”[1]的生态翻译学思想,笔者分别对河南省的旅游翻译进行语言学、文化学以及生态学视角的审视。

(一)语言学视角审视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恰当的译文。”[2]针对旅游文本翻译,译者应特别关注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善于把握、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及其各自特点,时刻不忘译文应体现的语语言特征。然而,对现实生活中的旅游翻译而言,这做起来可比说起来难多了。比如,河南尧山旅游区内的一处景点有一块大石板,大石板上以中英文对照的格式刻着尧山核心景区游览线路图(Yaoshancorescenicareatourcircuitdia-gram),其中“现在位置”一词,对应的英文为“Nowlocation”,这是典型的用英文单词排列的汉语意合结构。译者按照汉语语序,逐字对应,却完全不顾英语语言的生态语境,致使英语形合的语言特征荡然无存。线路图中的“现在位置”即“游客此时此刻所在的位置”,译者应依据源语的情景语境,以的语读者为本,构建翻译文本,并根据英语语言表达习惯转换为:You’rehere(近看不像,远观传神)。旅游翻译的特殊性要求译者注重游客的认知水平及游览期待,尽量选择游客容易理解的语言表现源文内容,必要时还要做相应的信息增删,使译文契合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譬如河南博物院二楼展厅中关于“帝乡南阳”的中英文文本。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龙兴之地,刘秀定都洛阳后,将南阳设为南郡,地位仅次于京城洛阳,世称帝乡。南阳以“大郡之都,连城数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而成为当时中国六大都会之一。LiuXiu,FoundingEmperorGuangwuoftheEasternHanDynasty,startedhisascenttothethroneatNanyang.AfterheestablishedhiscapitalinLuoyang,LiuXiumadeNanyangthesoutherncapital,secondonlytoLuoyangandknownastheEmperor’shometown.AsoneofthesixleadingmetropolisesinChinaatthattime,Nanyangadministereddozensoftowns,boastingprosperingbusinessinalldi-rectionsandunparalleledwealth.汉语表达常把情感体验与客体描述合而为一,易于滥用主观性修饰语。英语民族注重客体思维,造句成章服从逻辑规则[3]34-35。上述源文中的四字短语“大郡之都,连城数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词语对仗工整、声韵和谐悦耳,读起来韵味十足。译文则平铺直叙,突出主语主题,注重形合,信息安排采用“突显”语序,完全达到了与源文功能对等的目的。

查看全文

剖析大学外语翻译学习策略

[摘要]翻译学习策略是影响翻译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它解释学生如何学习翻译,促进翻译知识的自动化。为了更好得发挥翻译学习策略的效能,笔者根据大学外语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了几种既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又有利于提高翻译水平的翻译学习策略。

[关键词]大学外语;翻译;学习策略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者在自身条件、学习环境、所付出的努力等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其学习效果却有天壤之别。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可以说,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对外语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建构均有巨大的影响。

翻译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翻译学习所采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既包括直接作用于翻译学习的特殊思路,也包括间接支持翻译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毫无疑问,在翻译学习过程中,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其他的学生都有意识或下意识地选择和使用了若干学习策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学生往往选择使用了一些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学习策略,是什么因素制约着学生对翻译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呢?影响学生翻译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①学习者的目标语水平;②学习者的文化背景;③学习者的个人特征;④目标语学习环境;⑤学习策略观念;⑥目标语学习时间。这些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关联,共同构成影响策略运用的因素,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从这些因素着手,增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认知意识。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他们只有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才能弥补自身的某些不足,获得翻译学习的成功。

为了了解学生对翻译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2006年10月笔者在本校2004级和2005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36份问卷,有效问卷是127份。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①学生在翻译中对翻译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采用的翻译学习策略比较少;②在学生所用的策略中绝大多数是以语言学为基础的,他们较少了解并使用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翻译学习策略。为了更好得发挥翻译学习策略的效能,笔者结合大学外语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了几种既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又有利于提高翻译水平的翻译学习策略。

1图式策略

查看全文

翻译学理论分析论文

摘要:翻译学辩论在我国断断续续进行了近二十年。辩论中人们大多关注一些双方交锋激烈的焦点问题。同时,辩论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因为不太为人关注,不妨称之为边缘问题。(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二)翻译学辩论中的话语风格;(三)翻译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四)“翻译学”一词的使用。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辩论的效率,最终影响到焦点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翻译学;客观规律;话语风格;翻译理论

概述

翻译学辩论在我国断断续续进行了近二十年。通过辩论,的确解决了一些问题,如对“翻译”,“翻译研究”,“翻译科学”等概念、范畴的理解已趋于一致,对“翻译是科学”等一类命题的本质认识已有深化(杨自俭:2000)。但是,在一些较大的问题上,如翻译的艺术论和科学论,翻译理论是否可以成为科学等问题上,谁也没说服谁。这些是双方交锋的焦点,要解决是一些核心问题。不过,这些不是本文要探讨的对象。笔者要探讨的是辩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新问题,笔者称之为边缘问题。之所以将这些问题称为边缘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还没有成为辩论的焦点,不太为众人关注。但是,这不等于说这些问题不重要。笔者拟就了四个这样的问题,(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二)翻译学辩论中的话语风格;(三)翻译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四)“翻译学”一词的使用。虽然这些问题不是翻译学辩论的核心,但笔者认为如果让这些问题存在并任其发展,将会影响翻译学辩论的效果,进而影响辩论中核心问题的解决,因而不可忽视。

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在翻译学辩论中,客观规律这一概念常常被双方提到。争论的双方,使用同样的概念,理解却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具有天壤之别。主张建立翻译学的一方声称,翻译“有其特有的客观规律,一旦发现这些规律,并把这些规律以理论的形态加以系统化,就可以成为科学”(王东风,楚至大:1996)。反对派则认为“翻译活动不受客观规律支配。所以,翻译不可能成为科学”(劳陇:1996a)。这不太可能是一种偶然现象,因为翻译是主观创造性思维起决定作用,而不受客观规律的约束的观点被多次强调过(劳陇:1994,1996a,1996b,2000a,2000b)。

查看全文

翻译学辩论边缘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翻译学辩论在我国断断续续进行了近二十年。辩论中人们大多关注一些双方交锋激烈的焦点问题。同时,辩论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因为不太为人关注,不妨称之为边缘问题。(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二)翻译学辩论中的话语风格;(三)翻译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四)“翻译学”一词的使用。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辩论的效率,最终影响到焦点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翻译学;客观规律;话语风格;翻译理论

概述

翻译学辩论在我国断断续续进行了近二十年。通过辩论,的确解决了一些问题,如对“翻译”,“翻译研究”,“翻译科学”等概念、范畴的理解已趋于一致,对“翻译是科学”等一类命题的本质认识已有深化(杨自俭:2000)。但是,在一些较大的问题上,如翻译的艺术论和科学论,翻译理论是否可以成为科学等问题上,谁也没说服谁。这些是双方交锋的焦点,要解决是一些核心问题。不过,这些不是本文要探讨的对象。笔者要探讨的是辩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新问题,笔者称之为边缘问题。之所以将这些问题称为边缘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还没有成为辩论的焦点,不太为众人关注。但是,这不等于说这些问题不重要。笔者拟就了四个这样的问题,(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二)翻译学辩论中的话语风格;(三)翻译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四)“翻译学”一词的使用。虽然这些问题不是翻译学辩论的核心,但笔者认为如果让这些问题存在并任其发展,将会影响翻译学辩论的效果,进而影响辩论中核心问题的解决,因而不可忽视。

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在翻译学辩论中,客观规律这一概念常常被双方提到。争论的双方,使用同样的概念,理解却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具有天壤之别。主张建立翻译学的一方声称,翻译“有其特有的客观规律,一旦发现这些规律,并把这些规律以理论的形态加以系统化,就可以成为科学”(王东风,楚至大:1996)。反对派则认为“翻译活动不受客观规律支配。所以,翻译不可能成为科学”(劳陇:1996a)。这不太可能是一种偶然现象,因为翻译是主观创造性思维起决定作用,而不受客观规律的约束的观点被多次强调过(劳陇:1994,1996a,1996b,2000a,2000b)。

查看全文

高校外语翻译学习方案探讨

[摘要]翻译学习策略是影响翻译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它解释学生如何学习翻译,促进翻译知识的自动化。为了更好得发挥翻译学习策略的效能,笔者根据大学外语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了几种既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又有利于提高翻译水平的翻译学习策略。

[关键词]大学外语;翻译;学习策略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者在自身条件、学习环境、所付出的努力等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其学习效果却有天壤之别。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可以说,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释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对外语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建构均有巨大的影响。

翻译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翻译学习所采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既包括直接作用于翻译学习的特殊思路,也包括间接支持翻译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毫无疑问,在翻译学习过程中,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其他的学生都有意识或下意识地选择和使用了若干学习策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学生往往选择使用了一些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学习策略,是什么因素制约着学生对翻译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呢?影响学生翻译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①学习者的目标语水平;②学习者的文化背景;③学习者的个人特征;④目标语学习环境;⑤学习策略观念;⑥目标语学习时间。这些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关联,共同构成影响策略运用的因素,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从这些因素着手,增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认知意识。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他们只有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才能弥补自身的某些不足,获得翻译学习的成功。

为了了解学生对翻译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2006年10月笔者在本校2004级和2005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36份问卷,有效问卷是127份。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①学生在翻译中对翻译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采用的翻译学习策略比较少;②在学生所用的策略中绝大多数是以语言学为基础的,他们较少了解并使用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翻译学习策略。为了更好得发挥翻译学习策略的效能,笔者结合大学外语翻译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了几种既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又有利于提高翻译水平的翻译学习策略。

1图式策略

查看全文

英汉语言翻译学习论文

摘要:语言学习难在翻译,翻译学习难在掌握语言之间的差异。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成为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了解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之处,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译文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词汇;语言差异;翻译学习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文化的核心在于语言,语言的核心在于词汇。汉语和英语虽然分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是都拥有大量的、丰富的词汇。对比英汉语言,人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的词汇是对立词语,并且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功能和句法结构也有很多的类似或接近的地方。这些成为了英汉翻译的语言基础。

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这种影响使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最大障碍。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英汉

语言的差异,特别是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对找出翻译的对策和提高翻译的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查看全文

翻译学三个新概念论文

摘要:本文从本体论出发,提出翻译的源头应是人的文化精神在特定的语言边界中的“自返”,即“元翻译”。“反翻译”不断为“自返”设定障碍,使之局限在更小的范围之中直至停止;而“非翻译”则超脱

于两种倾向之上,保证人的生命活力对翻译的奠基作用。

关键词:元翻译;反翻译;非翻译

缘起

笔者曾在提交给“第二届亚洲翻译家论坛”的论文里提出“元翻译”、“反翻译”和“非翻译”这三个概念(Cai,1998)。经过几年的思考,仍然觉得它们对翻译学研究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所以再作此文,重新对它们进行了界定和探讨。盼方家正之。

精神改变自我的可能性:“元翻译”

查看全文

翻译学院创先争优实施方案

根据1988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以及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民主评议党员和创先争优工作,达到增强党性,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二、民主评议党员的内容

1.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是否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查看全文

翻译理论的作用认识研究论文

摘要:奈达的译学思想在中国翻译界一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他本人最近宣布“我的观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奈达学术观点的这一变化无疑会给我们目前译学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从翻译理论的作用、翻译标准及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奈达翻译思想的转变加以分析;重新阐述理论在译学框架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翻译理论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学;翻译理论;翻译实践;描写性研究

Abstract:Nida’sideasontranslationhavegreatinfluenceonChinesetranslationscholars.Hisrecentstatement-”Myideashavechangedsubstantially”-willsurelyhaveanegativeimpactonthedevelopmentoftranslationstudiesinChina.Thispaperaimsatanalyzing,fromthreeperspectives,thereasonsforNida’schangeofviewsontranslation.Itwillalsogiveare-evaluationofthepositionandroleoftranslationtheoriesintranslationstudies,aswellasexploretherelationoftheoryandpractice.

Keywords:translationstudies;translationtheories;translationpractice;descriptivestudy

一、奈达思想的转变及对我国译界的影响

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他的功绩在于:1、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2、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3、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周仪、罗平,1999:32-33)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国内无数翻译理论研究者与翻译教师对之趋之若鹜,中国翻译界形成了“言必称奈达的局面”。这些现象足以表明奈达在中国译界中的地位。

查看全文

翻译专业的理论建设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翻译学学科专业理论建设专业课程设置

论文摘要:翻译专业各类学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巩固了翻译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同时也凸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译教育的理论建设必须加快步伐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尽快转变学科理念,提高翻译批评的理论含量,搞好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教材建设工作。

随着国际间交流日趋频繁,翻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愈加息息相关,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关注。继2040年部分外语院校开始设置翻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又批准开设翻译专业硕士(MTI)学位课程…。也就是说,翻译作为独立学科进一步得到确认。翻译学在我国虽说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翻译院系将会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翻译专业本科也会在全国高校中普及。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加快翻译专业理论建设的步伐,以便使新建的翻译专业在理论与应用方面不仅只有其名还要确有其实。翻译作为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与以往仅作为外语一项技能和一个方向的教学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新增的翻译专业,硕士、本科课程如何设置,教材如何建设等,这些问题迫在眉睫,需要上升到学科理论建设的高度来认识。

我国的翻译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要获得较快较好的发展,必须抓好翻译学的学科建设。除了体系机构的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学科理论建设。就翻译教学来说,就是要从翻译教学理论出发,认真学习研究国际翻译教学的经验,分析国内翻译教学的现状与不足。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科理念,开展积极的理论批评,研究适用于新形势的课程设置和教材,才能进一步巩固并继续提升翻译学的学科地位;才有可能从宏观上描述和解释翻译活动的过程,从微观上指导翻译的具体实践;才有利于培养真正意义上翻译专业的人才。应当承认,当前我国在翻译专业教育理论建设方面与西方①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有助于学科发展。本文拟从学科理念、翻译批评和课程设置与教材这三方面探讨翻译学科理论建设。

一、转变学科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科地位是搞好理论建设的前提

论及中西方在翻译学学科理念上的差距,许钧断言,“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研究,认识上比西方最起码要迟二十年”。因为,早在20世纪7O年代,翻译学在西方已经开始确立其独立的学科地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