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标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3 23:49: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翻译标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翻译标准发展
一、我国古代对翻译标准的争论我国的翻译事业约有两千年的历史。佛经的翻译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译者安世高是公元二世纪来华的西域人。他翻译了《安般守意经》等30多部佛经。后来月支国人支娄迦谶来中原,译了10多部佛经。他的译文生硬,读者不易看懂,所以从那时起,就有直译和意译这一类问题的争议。他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的名人。支谦在《法句经序》中有“传实”、“贵其实”、“勿失厥义”、“因循本旨”的提法,这就是主张注重传输原著实质性内容,也就是严复所谓的“信”。这一“信”字在唐代译家尤其是玄奘的翻译实践和理论中长期被奉为圭臬。支谦在同一篇文章中还说他最初不赞同另一译者将炎的译法,说将炎“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近于质直。仆初嫌其辞不雅。”嫌其译得“不雅”,说明支谦最初也认为“雅”是翻译标准之一,后来才有所更改。由此也可见关于“雅”这个翻译标准即使在当时,就已经在我国译界争论不休了。当时与支谦在一起的人主张“今传胡义,实宜径达”。可见“达”字翻译标准当时也已经提出。到了符秦时代,在释道安的主持下设置了译场。翻译事业出现了一大进步,成为有组织的活动。道安自己不懂梵文,惟恐翻译失真,主张严格的直译,因此在他主持下翻译的《蜱婆沙》便是一字一句地翻译下来的。在这期间,道安请来的生长于西域龟兹的天竺人鸠摩罗什考证了以前的佛经译著,批评了翻译的文体,检讨了翻译方法,他全改以前群家的直译风格,主张意译,并改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他的译著表达了原作风貌,译文生动形象,为我国文学翻译奠定了基础。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08年)译界巨星玄奘出发去印度求经,17年后才回国。在他组织下用了19年时间译出了75部佛经,共1335卷。他不但把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外国介绍的中国人。他提出的翻译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意为“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二、我国近代对翻译标准的争论谈到近代对翻译标准的争论,我们不得不谈严复和严复的“信达雅”。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鲁迅曾在《二心集》里说过,严复“曾经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严复参照古代翻译佛经的经验,根据自己翻译的实践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严复曾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严复最初提出三难,并不是作为翻译标准提出来的,但在这之后的一百年间,严复的“信达雅”说渐渐引起了许多翻译家的共鸣,对翻译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对其“雅”宇从一开始便有争议。他所谓的“雅”,是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他认为只有译文本身采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实际上即所谓上等的文言文,才算登大雅之堂。所以在白话文兴起之后,激进派群起而攻之,大有将其批倒批臭而后快之势。甚至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掀起了一场关于“信达雅”的争论。有人甚至认为严复的“信达雅”说,严重限制了翻译
研究的视野,长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有些观点相当激烈。如黄雨石就说:“严复在开一代翻译之风,在着意介绍外国新思想等方面的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这一套翻译理论,无可讳言,却显然是完全错误的。(沈苏儒著《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07页)周笃宝说:“‘雅’字是唯心的,或者说是‘违心’的,都是不科学的。他翻译的是当时格物致知的书,代表先进的学术思想,却为了使顽固保守的士大夫阶级乐于接受西方先进学理‘刻意摹仿先秦文体’去翻译显然不妥。如果说严复的翻译思想有不妥之处,皆失于‘雅’’’。(《中国翻译))2000(2),29)由此可见,在对严复的“信达雅”说百年来的争论中,“信达”二字已是人们公认的标准,而对“雅”字却争论很大。20世纪20年代我国出现了关于“神韵”的讨论。对此我国著名作家茅盾曾发表过见解。他本人始终如一是不妥协的“直译”论者,连后来出现的介乎“直译”和“意译”之间的所谓“顺译”他都反对,理由是“顺译”容易导致“歪译”。(1984a:351~354)茅盾早期发表过许多关于文学翻译的见解,针对以前“歪译”的泛滥,提出一系列的“直译”理论,以纠正前人的偏差。行文当中,他使用了传统文艺理论的语言,谈到“神韵”时说:“就我的私见下个判断,觉得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些差异而保留‘神韵’。文学的功用在感人,而感人的力量恐怕还是寓于‘神韵’的多而寄在‘形貌’的少,译本如不能保留原文的‘神韵’,难免要失了许多的感人的力量。”(1984b:337)这段话强调“神韵”,和后来的“神似”没有大的差别。所以有人说20世纪50年代傅雷提出关于“神似”的讨论是20年代“神韵”讨论的继续。
三、我国现代对翻译标准的争论傅雷和钱钟书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分别提出“神似”和“化境”的翻译标准。傅雷先生主张“重神似而不重形似”。于是我国译界出现了两大派。一是以傅雷、杨绛、杨必等译家为代表的“神似派”,一是以卞之琳先生为代表的“存形求神派”。一派重神似,一派重形似,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在近期的《中国翻译》上北大教授许渊冲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江枫先生还在该问题上继续争论不休。(见《中国翻译>>2001(3)“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2001年8月份在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举办的“英汉翻译高级讲习班”上,笔者有幸聆听了两位学者的唇枪舌战,双方各持一词,谁也不服气谁,谁都能找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继20世纪50年代之后,70年代末我国翻译事业出现了第二次高潮。由于西方翻译理论开始大举进入中国翻译研究领域,不少学者力图“挽救”、“完善”严复的理论。有人干脆说:“还是信达雅好。”于是人们重新提出“直译”或“意译”的价值。新一轮翻译标准的争论又拉开了帷幕。时代不同了,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争论。与此同时,后人对严复的“信达雅”已经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解释。他们认为“雅”已不再是严复所指的“尔雅”和“用汉以前宇法句法”,而是指“保存原作的风格”。这期间,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信达优论”、“信达切论”、“最佳近似度论”、“辨证统一论”、“紧身衣论”等翻译标准。精通英法两门外语的许渊冲先生把“雅”字归结为中国文艺学派翻译标准的根源。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发展,提出了“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1987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首届翻译理论研讨会”上,辜正坤教授发表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他认为具体的翻译标准应该而且必然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翻译标准可分为抽象标准和具体标准两大类,这两大标准构成一个互相制约和补充的有机系统。抽象标准具有一元性,具体标准具有多元性。论文一经宣读,引起轩然大波,几乎使有关翻译标准的讨论成了大会的主旋律。可见人们对翻译标准的重视。
四、争论给我们的启示本文简述了历代译界对翻译标准的争论,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翻译标准不是永恒的翻译标准来自于翻译实践,来自于当时当地的翻译实践。翻译标准的提出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气候和人们的意识形态分不开。古代的翻译是以宣传宗教为目的,所以以翻译佛经为主;近代的翻译目的是“使顽固的士大夫阶级乐于接受西方的学理”,所以以翻译科学技术和介绍新思想为主;现代的翻译目的是为了传播思想和文化,所以以翻译文学作品为主;而后现代的翻译目的却是多元的。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们抱着不同的目的,把翻译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服务手段。其翻译标准也是各种各样的。纵观翻译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翻译标准的提出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任何翻译标准放到另一个时代都有其适用性和不适用性。翻译标准不是永恒的。2.目的、对象第一,翻译标准第二任何人在从事翻译活动时都是把翻译目的和对象放在首位,不是先讨论翻译标准,后根据标准再进行翻译活动。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对象是士大夫阶级,目的是“为了使顽固的士大夫阶级乐于接受西方学理”。为达到此目的,他抛开自己的翻译标准而不顾,把文章译得艰涩难懂,对原文随意取舍,类似改编。但他实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获得了中国翻译史上罕见的成功。严复追求译笔优美,很切合他要引起士大夫阶级兴趣的翻译目的。如果《天演论》是专为研究进化论专家翻译的,作为一个特殊领域的读者群,他们对翻译的兴趣主要是为了实用,译文尽量保持原文的原貌,这比译笔优美更重要。如果选择学童为读者,那必须改写成浅显易懂的科普读物。所以,翻译目的和对象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翻译标准。3.树立正确的翻译观长期以来,我国翻译界一直存在着“直译派”与“意译派”、“神似派”与“形似派”、“艺术派”与“科学派”之间的争论。大致说来,这一对对派别又可以概括为两大派,艺术派认为翻译是艺术,实践中比较重神似,而且大多偏爱意译,而科学派则认为翻译是科学,实践中比较强调形似,大多喜欢采用直译。从实践效果来看,“艺术派”的译文以明白晓畅为特色,容易为读者所喜爱。但是,由于不拘形式的缘故,难免或多或少存在有失严谨的缺陷;而“科学派”的译文虽以忠实、严谨为特征,但容易出现生硬拗口的弊病,读起来不是十分顺畅。作为翻译工作者应坚持辩证法,树立正确的翻译观,不偏倚任何一派,而是取两家之长,避两家之短,使科学与艺术并重,神似与形似兼顾,直译与意译并用。坚持对立统一规律,才能达到翻译的最高境界。
景区英语翻译标准调研
温州自然风光秀丽,融山海奇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为一体,是旅游资源大市。全市拥有1个2处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楠溪江)、3个6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6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国家重点文保单位.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区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实施“大旅游、大产业、大提升”战略,重点做好“山上、海上、晚上”文章。旅游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20.72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8.90万人次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温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促进温州涉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不断优化其涉外旅游环境.其中做好旅游景区的英语翻译工作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旨在对温州市旅游景区英语翻译规范现象进行调查.以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为理论框架.对旅游景区英语翻译不规范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温州市的旅游景区英语翻译规范有所启示.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1理论框架与调查方法
翻译规范论是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中的重要思想翻译规范是由翻译理念因子演变而来。规范分为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前者是指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期待,比如在语法性、可接受性、风格等方面的期待。后者是指职业译员的翻译行为的翻译过程规范.它可细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责任规范是道德规范.即译者接受委托人赋予他的翻译工作职责:交际规范是一种社会规范.指译者应致力于使参与交际的各方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交际:关系规范是一种语言规范.主要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为获取客观有效的资料.本研究课题研究员专门赴温州市的代表景区收集翻译材料,包括雁荡山、楠溪江、南麂等景区,收集工具主要是相机和笔录同时.通过对英语专业教师和在温州工作的英语本族语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最后对实践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及措施。
2景区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地考察.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录音和录像资料,发现温州旅游景区的英语翻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导游图、宣传栏和旅游景点的公示语上表现得尤其突出,给来温州旅游、工作和居住的外籍人士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1拼写错误
外语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文
关键字:价值具体认识思维标准翻译近似原作
翻译标准问题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问题。纵观中外翻译史,上下三千年,各家各派,纷纭拿斗,标准之名目,可谓繁矣,标准之论述,可谓广矣,然而能集百家之言,折衷其间,彻底、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者,还从未有过。近年来翻译理论界种种观点层见叠出,海内海外的中国学者都在酝酿创建中国式的翻译理论体系或云翻译学,这实在是-件大好事。然而翻译标准既然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若不先行解决,则翻译学的建立就大成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笔者将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简述如下,权作引玉之砖。
1.翻译标准难题何以久攻不克?
一言以蔽之:原因在于我们思维方法上的单向性或定向性。我们习惯于形式逻辑推理,习惯于认为一件事物不是A就是B,习惯于说:道路只有一条,答案只有一个,等等。对"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易·系辞》)的古训,人们常作片面理解,即只看重"一致""同归"处,对"百虑"’殊途"则斥为异端,所以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不觉地沿用了单向思维方式。无怪乎几千年来,不少译家总是挖空心思地要寻出一条绝对实用的翻译标准来,虽寻而不得,仍苦寻不止,因为他们认定必有这条标准在,只不过是现在研究得还不够深不够透,未发现它而已。可是如果用逆向思维方式或立体思维方式想一想,假如天下本来就没有这么一条标准,你寻得出来么?而被问者自然也可以反问:何以见得一定无这条标准呢?本文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先从立体思维方式说起,
2.何谓立体思维方式?
我所谓的立体思维方式与一般人所说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思维方式大体上一样,所不同者,是要强调思维的空间性并暗示思维主体者的作用。
翻译的几个标准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翻译理论的学习研究不可避免的会涉及不同的翻译标准。我们对翻译标准往往有不同的认识,翻译工作者对翻译标准的讨论似乎从未停止过,它归根到底是对翻译的认识问题,而围绕这些标准的争论实际上是对翻译的定义、性质、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之所以人们对一些基本术语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是由于他们的视角、教育背景以及文化体系是千差万别的,本文针对“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功能对等”与“形式对等”等具争议性的翻译标准作出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对这些翻译标准进行重新审视,使之能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紧密结合,便于对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作品以及中译本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对比,使翻译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功能对等形式对等
翻译标准在翻译理论中既复杂又难以把握,对翻译中一些标准的理解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翻译工作者对翻译标准的讨论似乎从未停止过,我认为它归根到底是对翻译的认识问题,而围绕这些标准的争论实际上是对翻译的定义、性质、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之所以人们对一些基本术语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是由于他们的视角、教育背景以及文化体系是千差万别的,作为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翻译标准进行重新审视,使之能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紧密结合,便于对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作品以及中译本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对比。
一、直译还是意译
直译和意译两种不同的译法,英文是literaltranslation和freetranslation,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围绕着这两种译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1.直译
英语毕业论文: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翻译标准问题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问题。纵观中外翻译史,上下三千年,各家各派,纷纭拿斗,标准之名目,可谓繁矣,标准之论述,可谓广矣,然而能集百家之言,折衷其间,彻底、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者,还从未有过。近年来翻译理论界种种观点层见叠出,海内海外的中国学者都在酝酿创建中国式的翻译理论体系或云翻译学,这实在是-件大好事。然而翻译标准既然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若不先行解决,则翻译学的建立就大成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笔者将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简述如下,权作引玉之砖。
1.翻译标准难题何以久攻不克?
一言以蔽之:原因在于我们思维方法上的单向性或定向性。我们习惯于形式逻辑推理,习惯于认为一件事物不是A就是B,习惯于说:道路只有一条,答案只有一个,等等。对"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易·系辞》)的古训,人们常作片面理解,即只看重"一致""同归"处,对"百虑"’殊途"则斥为异端,所以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不觉地沿用了单向思维方式。无怪乎几千年来,不少译家总是挖空心思地要寻出一条绝对实用的翻译标准来,虽寻而不得,仍苦寻不止,因为他们认定必有这条标准在,只不过是现在研究得还不够深不够透,未发现它而已。可是如果用逆向思维方式或立体思维方式想一想,假如天下本来就没有这么一条标准,你寻得出来么?而被问者自然也可以反问:何以见得一定无这条标准呢?本文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先从立体思维方式说起,
2.何谓立体思维方式?
我所谓的立体思维方式与一般人所说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思维方式大体上一样,所不同者,是要强调思维的空间性并暗示思维主体者的作用。
在我看来,其他任何一种方式(包括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而往往又是这些优点在不同的场合成了最引人注目的缺点。就单向思维而言,其优点就在于其单向性。人类思维若不借助于这种单向性,就无法切实地把握这个世界:因为人的认识非得有一个最初的出发点不可,经由
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探究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国际之间交流的不断扩大与深入,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因此,企业要想保持与国际市场的有效沟通就必须对英语翻译重视起来。本文通过对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标准的探究,分析企业实现商务英语翻译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国际交流;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标准
英语翻译是一种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作为现代英语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其具有以下特点:一、复杂性,即由于国际经济交流的逐渐扩大,其交流中所涉及的内容也更加复杂;二、实用性,即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例如有些翻译内容是为了建立合作契约、有的是为了实现广告宣传等;三、适应性,即由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市场信息的跨文化交流,因此其在翻译中必须要使内容符合目标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保证其商务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市场认可。而基于以上特点,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在面对不同内容、不同目的和不同文化背景时,也会出现标准多元的现象。
1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标准
1.1广告营销标准
在市场竞争中,产品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宣传的重要途径,而广告作为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应具备以下标准:一、简洁明了,即广告词要清晰直白,避免长篇大论,以保证消费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二、具有说服力,即广告不仅要具备产品宣传功能还要具备产品推销功能,从而使消费者在“广告劝说”的作用下形成对产品质量的认可,进而完成消费行为。
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论文
摘要:传统译学强调忠实,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翻译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涉及各种经济贸易活动,由于其文体、风格不同,必然要采用多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标准。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是一个由若干标准组成的相辅互补的标准系统,各个标准具有各自特定的功能。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多元化更合理、科学。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多元化标准
一、引言
国际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的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共通语言。学术界认为它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国际商务的丰富内容和繁杂活动决定了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涉及两种文字和文化的转换,更涉及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国际商务各个领域的专业语言特点和各种国际商务文体的行文和专门表达法。基于这些原因,历来翻译界所讨论的翻译标准与原则在理论、实践上均无法完全适用于国际商务英语翻译。
二、多元化翻译标准的理论界说
西方文化学派的典型代表AndreLefevere(1992)指出:翻译是对原文的重写,不能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因为翻译总要受到poetics、ideology和patronage三要素的影响。他提出的翻译三要素,虽然夸大了意识形态(ideology)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但无疑给翻译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研究翻译标准和各种翻译现象提供了新的文化参照系。翻译不是形式上单纯的文字转换,而是两套文化系统的相遇与冲击。中外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原语系统和译语系统无论在风俗习惯、文化意识,还是语言风格、语篇文体、交际环境等各个层面上,都有各自独特的规范,译者面对不同的规范,必然作出不同的反应与选择。
茶叶商务英语翻译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与茶叶贸易都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茶叶商务英语翻译在内容与形式上也在不断更新。为了保障翻译内容的更加准确有效,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保证内容传递的信息对等。茶叶商务过程中的英语翻译,需要更加明确地运用4Es标准。茶文化的传播也需要跨文化范围之间的交际,便需要利用英语媒介。即让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则需要使用英语这种工具,灵活地应用于茶文化的翻译实践中,通过商业贸易的手段将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友人学习交流茶文化,这对我国的茶叶出口有重大意义。
1商务英语中4Es翻译标准
1.1商务英语翻译基本理论从理论的角度对商务英语翻译进行说明,商务英语是英语翻译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翻译又是语言翻译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学者对于文化背景研究的方向不同,所以对于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也有差异。从翻译内涵的多元化这一特殊角度来看,不同的翻译内容具有其特有的翻译标准,不同的语言类型也有不同的翻译标准。一般来看,不同的翻译标准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和谐论”,可以将其理解为不同的翻译内容的前提下,翻译者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修饰,并将修饰内容加以完善,使得翻译过后的内容看起来更加的“和谐”。但是,这一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对翻译内容翻译精准的基础之上的。商务英语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和谐论”的标准,在不偏离文本基础内容的前提下,由翻译者自身结合所学知识将翻译内容进行完善,该过程也为商务英语的4Es标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2商务英语中的4Es标准国内外的翻译学者通过对翻译内容的研究,并有多年翻译经验的积累,为了最大程度上实现翻译内容的和谐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有一套成熟的翻译标准来对翻译工作进行指导、完善。为此,国外翻译学者提出了翻译的4Es标准。从翻译的专业性角度来看,商务英语翻译与一般的翻译有所不同,商务英语更强调的信息灵活。其中,4Es标准主要是指信息灵活的对等性规范。4Es标准的对等性内容涵盖了四个部分:第一,是语义信息部分;第二,是文化信息部分;第三,是文体信息部分;第四,是商务功效部分。4Es标准从英文字面上翻译成中文后,包含了翻译语言信息对等、翻译文化交流信息对等、商业影响与语言文本信息对等。从这一标准的第四个方面可以得知,4Es标准的建立很大方面是为了商务英语的翻译,将其应用于商务英语的翻译实践过程中,会使得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进步空间更大,未来发展得更加完善。由于汉语与英语起源不同,翻译者也处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中,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均会给商务英语翻译的工作带来困难,4Es标准使得翻译者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引进了许多外来词汇,加深了人们对于词汇的理解。如“沙发”作为外来词,能够进一步增加汉语词汇,帮助我们定义新物品。1.3商务英语中的4Es标准特征近几年由于经济飞速的发展,商务英语所覆盖的内容范围越来越广,逐渐开始覆盖节日、风俗、传统文化等我国独有的文化内容,茶文化也包括在内。随着商务英语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特征表现日益突出,其中主要体现在更具有我国独有的文化属性。在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针对4Es标准,我国的翻译学者也应当有自身的理解。对茶叶商务英语的内容翻译,不仅仅需要遵循4Es的标准,更多的是应当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茶文化融入其中,对茶文化有更为详细的描述。另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更加灵活地运用翻译语言,以保持措辞的严谨性与灵活性。
2茶叶商务英语的要素
2.1茶叶贸易我国茶叶商业贸易历史悠久,唐代丝绸之路开辟以后,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也最为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利用英语进行交流,所以英语也成为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茶叶贸易双方文化背景与语言背景存在差异,在进行贸易交流时往往需要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来进行语言翻译对接,以便保障语言翻译的准确性。中西文化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差异带来的生活方式、精神文化的区别,这给茶叶贸易中的英语商务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翻译者如果对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语言偏差,在翻译时也会略为僵硬,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有统一的翻译标准。2.2贸易人才人才是我国贸易事业的中坚力量,人才培养工作是促进我国贸易发展较为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所支持的人才发展战略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目的就是利用人才的力量,推动我国的商务贸易行业进一步走向世界。我国茶叶商务贸易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借助了人才的力量,许多茶叶贸易公司选择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作为贸易人才培养的阵地,针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茶叶商务英语的发展与贸易人才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贸易人才为茶叶商务英语翻译工作提供帮助,茶叶商务英语的发展督促高校、茶叶出口企业。培养更多的贸易人才来辅助企业扩展国际市场。大部分高校在茶叶商务英语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还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能够对语言运用得更加灵活,让翻译内容更加和谐、准确。2.3茶文化传播跨文化之间的商务交际,不仅是实现经济上的交流,而且也是实现文化的传播。最初,我国茶文化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的发展对于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茶叶商务英语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的进步。跨区域跨文化的交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许多交流差异,为了更好地输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文化输出的英语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当更加精确地对我国文化进行描绘,且描绘的方式应当被西方文化所接受。在了解西方文化生长方式与西方生活环境的基础之上,建立统一翻译标准来使翻译更加精确、完善,加深西方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为推动我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而努力。
34Es标准在茶叶商务英语中的实践
英语翻译理论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奈达的译学思想在中国翻译界一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他本人最近宣布“我的观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奈达学术观点的这一变化无疑会给我们目前译学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从翻译理论的作用、翻译标准及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奈达翻译思想的转变加以分析;重新阐述理论在译学框架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翻译理论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学;翻译理论;翻译实践;描写性研究
Abstract:Nida’sideasontranslationhavegreatinfluenceonChinesetranslationscholars.Hisrecentstatement-”Myideashavechangedsubstantially”-willsurelyhaveanegativeimpactonthedevelopmentoftranslationstudiesinChina.Thispaperaimsatanalyzing,fromthreeperspectives,thereasonsforNida’schangeofviewsontranslation.Itwillalsogiveare-evaluationofthepositionandroleoftranslationtheoriesintranslationstudies,aswellasexploretherelationoftheoryandpractice.
Keywords:translationstudies;translationtheories;translationpractice;descriptivestudy
一、奈达思想的转变及对我国译界的影响
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他的功绩在于:1、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2、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3、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周仪、罗平,1999:32-33)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国内无数翻译理论研究者与翻译教师对之趋之若鹜,中国翻译界形成了“言必称奈达的局面”。这些现象足以表明奈达在中国译界中的地位。
翻译理论的作用认识研究论文
摘要:奈达的译学思想在中国翻译界一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他本人最近宣布“我的观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奈达学术观点的这一变化无疑会给我们目前译学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从翻译理论的作用、翻译标准及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奈达翻译思想的转变加以分析;重新阐述理论在译学框架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翻译理论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学;翻译理论;翻译实践;描写性研究
Abstract:Nida’sideasontranslationhavegreatinfluenceonChinesetranslationscholars.Hisrecentstatement-”Myideashavechangedsubstantially”-willsurelyhaveanegativeimpactonthedevelopmentoftranslationstudiesinChina.Thispaperaimsatanalyzing,fromthreeperspectives,thereasonsforNida’schangeofviewsontranslation.Itwillalsogiveare-evaluationofthepositionandroleoftranslationtheoriesintranslationstudies,aswellasexploretherelationoftheoryandpractice.
Keywords:translationstudies;translationtheories;translationpractice;descriptivestudy
一、奈达思想的转变及对我国译界的影响
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介绍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介绍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他的功绩在于:1、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2、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3、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标准之中。”(周仪、罗平,1999:32-33)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国内无数翻译理论研究者与翻译教师对之趋之若鹜,中国翻译界形成了“言必称奈达的局面”。这些现象足以表明奈达在中国译界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