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3 22:34: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反思性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

本文第一章是全文的导论,论述了科学教育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方兴未艾的教育研究领域。首先,笔者论证了科学教育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科学教育学经历了两个主要时期的观点:一是“前范式“时期,二是“范式”确立时期。

在论述科学教育学“范式”确立时期(1980年以后)时,笔者阐述了科学教育学范式的建立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1)必须形成科学教育研究的共同体;(2)必须创办本学科的学术期刊,供研究人员交流研究成果;(3)必须对学科自身的理论建设有自主意识和自觉的努力;(4)必须有相关的理论学科和其他相邻的学科为科学教育学的发展提供理论资源。根据这四个条件,笔者论证了建构主义是当今科学教育研究的范式。

其次,笔者探讨了科学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并提出了这门学科的基本定义。本文认为,科学教育学如同其母学科教育学一样,是以有关的理论学科的成果作为其理论基石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学科。近几十年来科学教育学的发展轨迹证明了科学教育学正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科学教育学的一个基本定义,即科学教育学以科技教育与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的,以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为手段的一门跨学科的教育科学。

最后,在分析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剖析了我国科学教育研究落后的四个主要原因,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我国自己的科学教育学的六点政策性建议。

第二章是关于科学教育的历史研究,笔者以19世纪中叶为起点探讨了西方科学教育的实际进程,论述了将近一个半世纪西方科学教育的演变及其历史经验与教训。本章关于西方国家科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三个阶段:(1)19世纪下半叶的科学教育(1850-1900年);(2)20世纪上半叶的科学教育;(3)20世纪50-80年代的科学教育改革。对各个阶段科学教育理论、实践与改革都作了分析与评价,尤其对20世纪60年代的科学教育改革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第三章分别探讨了科学观、科学教育观和科学素养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以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在西方过去几个世纪里科学观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本章先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教育学三个学科的角度分别考察了西方科学观的嬗变,然后论述了西方学者对教师和学生科学观的检讨。在此基础上,本章接着分析了当今西方科学教育界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争论很大的一个理论问题,即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目标问题。最后是对我国科学观和科学教育观的反思,着重提出并剖析了五个方面的问题:(1)科学主义的文化观;(2)科学教育的社会本位观;(3)偏颇的“双基”科学知识观;(4)缺少整合与衔接的科学课程观;(5)对小学科学教育不够重视。

查看全文

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一、要充分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能不能真正地达到反思的作用,关键是看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否有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有更广的知识储备,因为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因为科学学习需要有结构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早已变成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而这一过程教师必须要及时从“反思”中快速地转变过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和宗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即科学启蒙阶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养成基本的科学精神。由以上可以看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的捷径,因此教师必须总结出自我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要认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二、要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误区

虽然当前科学课还不如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受社会重视,但教师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师不能进入以下误区:(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需要整合不同的学习方法,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形成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形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概念的形成。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依赖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内容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内容而孤立进行的。

三、要认真地进行科学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意见建议的反馈和方法、错误矫正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了使教学反思深入且富有小学科学教学反思成效,我认为不必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可主要进行以下反思。(1)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到位。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解决。课后反思时,要深入思考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定位是否妥当、所用的方式或方法是否正确、教学目标是否实现。(2)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严密。活动是小学科学课重要的教学手段,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严密,决定了科学课上学生是否具有积极性、学生是否能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整个活动是否能有序进行、教学目标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是必须认真反思的重点。(3)材料是否合适,出示时间是否恰当。科学课的教学需要借助一系列探究材料,关于材料要反思的是所选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内容需要准备的,且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关系,使用材料后能不能很好地说明有关的科学概念,或展现事物的规律。材料的出示时间也相当重要,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的关注常常会影响整节课的效果,所以恰到好处地出示材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4)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目前小组合作是科学课的主要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却流于形式,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明确。所以,设计小组活动,分工要明确,目标要清楚,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认识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丢掉本质,搞形式主义。总之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只要认真进行反思,就会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查看全文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探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地创新,必须具备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不能凭借原有的经验,重复、机械地教学。要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处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文章讨论了进行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一、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必然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不断强调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教师不断反思与自我评价的体系,相关部门要求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与进步,实现教学实践,努力使得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查看全文

分析教学能力和反思性教学的关系

摘要: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把师生共同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教学反思和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反思反思性教学教学能力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又称反思性实践(reflec-fivepractice),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师范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它是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反思性教学

1.1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思潮或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倡导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图从不同方面对其概念进行诊释,但多将界定重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现在较能得到认同的是我国学者熊川武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他将反思性教学界定为:反思性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一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一界定说明了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既是教授者又是学习者,同时又突显了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能力的提高浅议

论文关键词:反思反思性教学教学能力

论文摘要: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把师生共同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教学反思和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又称反思性实践(reflec-fivepractice),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师范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它是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反思性教学

1.1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思潮或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倡导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图从不同方面对其概念进行诊释,但多将界定重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现在较能得到认同的是我国学者熊川武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他将反思性教学界定为:反思性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一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一界定说明了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既是教授者又是学习者,同时又突显了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反思性教学与英语语言学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但其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成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障碍之一。该文试图以教学反思为切入点,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改革,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同时有效提升语言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语言学;改革

1概述

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表现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出现厌学、怠学的现象。为了寻找问题的根源,笔者试图用反思教学的研究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法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1999)。反思教学法因其方法灵活多样,见效快,现在被广泛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中。

2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学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不应全部归咎于学生,教师应首先进行反思:其一,忽视正确引导。作为一门首次接触的全新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有限是在所难免的。而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不解决学生学习的根本思想问题,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说明,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的重要性,解决他们内在学习动机的问题。其二,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不完善,很难有效指导教学实践。语言学内涵丰富,是一门涉及语言、文化、社会、认知、心理等多维度知识体系,而课本只是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简单介绍,有时甚至只是一语带过,并未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学生理解起来颇有难度,因此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教授这门课的基础,也是一个挑战。这里的知识储备不仅包含了语言学知识的积累,还包含了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是“一言堂”的单向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语言学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造成了外语学生“思辨缺席”的普遍性。因此教师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语言学课堂上进行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三,缺乏学习团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闭门造车,知识固化。因此,教授相关课程的教师应该组成学习团队,探讨理论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交流教学经验,以此支持大纲修改和课程设置,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个人的发展和知识体系的更新。

查看全文

反思性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由于肿瘤疾病的高发病率及其治疗效果的相对有限性,致使多数人“谈瘤色变”,肿瘤患者常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肿瘤专科医师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了解、理解其心理反应,进而给予有效的关怀和照顾,能增强患者应对不良情绪能力,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反思性教学是指主体借助行动研究,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目前,反思性教学在肿瘤学人文教育中的研究尚少。本研究选取我校2010级6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反思性教学应用于肿瘤学教学中,以探讨该教学法在肿瘤学人文教育中的效果,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2010级本科生60名,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每组30名。试验组男性、女性各15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4±1.0)岁,基础综合考试成绩为(71.3±3.7)分。传统组男性、女性各15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0.9±2.1)岁,基础综合考试成绩为(71.3±3.2)。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基础综合考试成绩、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患者满意度、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教学时数、教学内容均一致。传统组采用传统的教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试验组将反思性教学应用于肿瘤教学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2]。⑴教学前反思:课前充分备课,包括教法和教材。根据备课的重点、要点,布置课前预习内容,向学生提出反思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关怀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胸腔积液”操作前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熟悉操作流程,准备课中汇报。引导学生反思患者的不适症状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⑵教学中反思:设计反思情境,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从人性角度去思考,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自然而然地反思。此外,教师在巡视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随时以问引思。例如在学生给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操作时提问:“假设你对医学知之甚少,当看到自己胸部引流出血性胸水,会有何种感受?”、“觉得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等问题。临床教学结束后,师生相互交流感受,反思人文关怀的实践意义。⑶教学后反思:要求学生写反思日记,从人性化角度对患者情感需求的表现、在学习中的困惑及对教师的授课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每周1~2篇。此外,教师记录教学中学生反应较为淡漠的实践环节,以便及时调整、修正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反思日记,对下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相应修订;在肿瘤人文关怀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关怀榜样作用,总结教学中的体会。

查看全文

中学语文反思性教学问题研究

摘要:反思性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反思的内容、进行反思的方法和反思的环境四者有着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反思的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内容;方法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认识上的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帮助中学语文教师自觉地接收并学习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理论知识,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反思性教学,体验反思性教学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魅力。那如何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呢?

一、丰富反思的内容

除了对中学语文教学中以心得体悟为内容的反思外,还应该在以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为内容的方面进行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活动的标准,在实施教学之前,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能清晰准确的把握,可以保证在教学具体实施之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否则,教学目标错误,导致教学活动方向的转向,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不到完整的提高。(2)反思教学过程。合理的教学组织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反思教学的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会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和心理产生影响。比如在表扬与批评教育中,要更偏向于表扬教育,使用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斟酌合适。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利用学生与教师对话进行口头评价,在书面交流中如作文批改可以进行文字评价,还可以具体结合学生朗诵能力、阅读能力等语文能力培养中进行评价。

二、选择多样化的方法

查看全文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剖析论文

摘要: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把师生共同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教学反思和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反思反思性教学教学能力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又称反思性实践(reflec-fivepractice),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师范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它是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反思性教学

1.1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思潮或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倡导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图从不同方面对其概念进行诊释,但多将界定重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现在较能得到认同的是我国学者熊川武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他将反思性教学界定为:反思性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一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一界定说明了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既是教授者又是学习者,同时又突显了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实践应用

摘要:数学是高职教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教学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均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思想、方法及评价方式等密切相关。如何提高高职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高职数学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数学;反思性教学

1引言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要时常对照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研究,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2当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高职数学学习充满恐惧。“从前有棵树,叫高数,上面挂了很多人;旁边有座坟,叫微积分,里面葬了很多人”,这句话将高职数学的难度阐述得淋漓尽致。同时,高职近年来扩大招生规模,入学分数不断下降,学生的数学素质越来越差,加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数学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比较单一和枯燥。正因如此,一些学习能力及基础差的学生将数学视为灾难,避而远之。2.2教与学严重脱节。近年来高职扩大了招生规模,学生人数急剧上升,通常采用大班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只会注意少部分学习优异及活跃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困生的学习情况缺乏切实的全面了解,但却不知道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导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得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但教学质量和效果却不尽人意。2.3教学评价不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由于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加上没有升学压力。因此,很多高职学校并重视文化课的教学,而是将教学和管理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课程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放松了教师及学生对数学教学、学习的思想,消极对待数学。在教学中,教师一再降低教学难度,只要求学生掌握、了解基础的公式和概念,考试题目的难度也随之降低,越简单越好,其目的只是保证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地通过考试,而不是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与高职数学的教学目标严重不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