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3 21:12: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反垄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市场竞争反垄断规制研究
摘要:垄断这种市场竞争的行为,是在市场无形的斗争中应运而生的。垄断和竞争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但是又有着对立面,垄断对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体制是存在着一定威胁的。在我国目前的阶段中,这种依存于市场竞争的垄断行为是社会中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市场竞争;反垄断;规制探究
垄断是由大型企业共同联合,依靠其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对巨额的资本进行支配,控制产品的生产和产品的价格,从中获取巨额利润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对我国现存的市场运行机制有着非常严重的危害倾向,垄断是不受市场良性竞争的控制的,从各个角度对市场竞争造成了破坏。对反垄断规制的探究,可以有效地维护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让产品提质降价,有效地保护千万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一、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垄断这种市场行为,产生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市场的不断竞争与发展促进了垄断行为的诞生。自由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垄断行为站在对立的两端,但是垄断的出现就不能说不存在竞争,它和竞争是共生的关系。因为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垄断的出现没有压垮资本主义私有制,也没有压垮生产和销售。然而垄断行为的出现让实力非常强的大企业出现了更大、更强、手段更多的竞争行为,这种竞争行为是不计后果的,破坏性也极强。以另一种视角来说,市场中的竞争与垄断行为的诞生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竞争促进了垄断行为的诞生,垄断行为又对市场竞争的制度造成了破坏。但是垄断行为的出现也未必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虽然竞争让垄断行为发生,但垄断之所以会形成却不都是竞争的结果。垄断行为的发生,让竞争的目的和手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综上所述,垄断行为的诞生和竞争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在市场竞争的强大力量之下就会促进垄断行为的产生。其次,垄断这种行为的发生会对市场的自由竞争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1]。最后,如果垄断行为是从市场的激烈角逐中产生的,那么垄断就不会消除市场中残存的竞争手段,这种垄断行为的出现是凌驾于竞争之上的,垄断和竞争是共生的关系。
二、反垄断法是良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手段
煤炭产业反垄断研究论文
摘要:导致煤炭价格上升的根本原因:政府垄断煤炭资源的供应市场,经过开采后转换为矿山企业垄断煤炭产品的销售市场,企业则能以隐性的横向协议控制产量和定价权而获取垄断租金;铁路在煤炭运输中滥用其支配地位,致使坑口价与港口价的非正常差额亦成为垄断利润。煤炭资源稀缺的价格结构性上涨有利于建立节约型社会,但以垄断利润来替代成本价格只能是误导。治理垄断行为的关键是:创新矿产权与开采权分别设立的法律制度、政府保护和管制铁路的自然垄断。
关键词:煤炭产业;垄断租金;制度设置
一、在煤炭资源开采方面,政府的资源垄断置换为企业的产品垄断
根据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内容,非公用事业的垄断形成于市场的进入障碍和经营者集中。然而,我国煤炭产业的垄断却来自于政府的进入障碍和经营者集中。
1、将公有资源视作公用资源的政府垄断成为市场进入障碍
煤炭开采,既是高危行业又是影响生态环境的典型行业,如果自由进入,会给社会造成难以挽救的后果。为此,进入开采市场时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只有在资金、技术、设备、开采计划、生态恢复方案、健康安全措施等各方面均符合开采要求的申请者,经相应政府职能部门审查批准并进行登记后,才能具备煤炭开采权。一般将这种严格批准的许可授权称为“特许权”,属于政府对于市场的社会管制内容。矿业开发设立特许权是政府的事先管制,其目的是防止有害的经济外部效果损害社会公众利益,这是世界矿业发达国家的通常作法。如《法国矿业法》第22条规定:即使地表主人的开采也只能是依特许权而进行。特许权设置,普遍地禁止一切私人擅自进入的严格性,确实属于设置了进入障碍。但是,这种设置并没有排除、限制竞争。政府的社会管制与经济管制的主要不同点是:社会管制对象没有数量限制。政府特许时所运用的标准和条件是公平竞争的内容,平等地适用一切竞争者。凡符合法定资质要求的,则可跨进市场准入的竞争行列。但前提是必须具备非社会性管制条件,方能进入开发市场。这就是说,严格的特许制度不是进入障碍,关键是符合法定开采资质的竞争者,能否在市场获取开采对象是进入市场的前提。
反垄断法的平等适用
一、中国反垄断法首先应当平等地适用于国内的各类经济活动主体
反垄断法作为市场竞争行为的基本规则,属于行为规制法(尽管多数是与结构相关的行为规制),原则上应当适用于所有的限制竞争或垄断行为,而不应因行为主体自身的诸如所有制、法律形式、所在领域等方面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事实上,现代各个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法的适用主体呈现广泛性和趋同性的特点,即适用于所有参与或者影响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正如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其《竞争法的基本框架》中就“竞争法的适用范围”所指出的:“它应该被尽可能地运用于所有市场交易,而无论其属于哪个领域;它应被尽可能地运用于所有从事商业性交易的实体,而无论其所有制和法律形式。所有豁免本法的情况都应在恰当的法规中加以严格限定。”【1】欧共体和德国竞争法还特别规定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一视同仁。这是反垄断法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的原则不断深化的结果和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下,中国反垄断法也应当尽可能适用于所有限制竞争的行为,平等地适用于各类主体。这在多数领域、多数情况下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领域和情况就有讨论的必要。这主要涉及自然垄断行业和国家管制领域以及国有企业。在中国制定反垄断法的过程中,这两个问题就被专门提出并讨论过,虽然也曾有过不同的意见,但最终的结论还是很明确的,即中国反垄断法应当适用于这些领域。
一般说来,自然垄断就是一个经营者能够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经营者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垄断。自然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供热、供水和某些交通运输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和部门,即公用企业。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自然垄断行业必须由国家经营,因为公用事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沉淀成本。而一旦公用企业由一家经营,企业必然会追求垄断利润,损及消费者的利益,公用企业又属于经营为大众提供基础服务的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因而这些行业又是实行国家管制的行业,并且一般被作为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或者豁免领域。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巨大进步出现了替代技术而使细分行业出现竞争,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也使新企业进入成为可能,新经济学理论和西方国家的管制革命又对自然垄断合理性进行了反思以及对政府管制与公共利益保护的冲突予以了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各国反垄断法对公用事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并逐渐形成一种趋势,即转为“一般适用,例外豁免”。例如,欧共体委员会在1987年发表推进欧洲电信市场竞争和自由化的绿皮书,欧共体理事会于1996年通过电力行业的指令等,均致力于在自然垄断行业打破垄断。德国1998年第六次修改了《反限制竞争法》,几乎取消对公用事业的豁免,其第130条规定:“本法也适用于全部或一部分属于公共部门所有或由公共部门管理或经营的企业……”,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企业等都不再作为适用除外的经济领域,只有供水企业仍可享受豁免。对自然垄断行业和国家管制领域,反垄断法从普遍豁免转向了全面介入。这方面的规定在该法2005年第七次修改中仍然保留。
虽然在中国制定反垄断法的过程中,曾经有人提出自然垄断行业和国家管制领域可以不适用、至少在若干年内不适用反垄断法,但是基于上述理论上和各国实践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现实,这种观点没有被接受。事实上,从现代反垄断法基本原理出发,这些领域也没有特别豁免的必要,因为反垄断法并不反对垄断地位或市场支配地位本身,而只反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行为,因此公用企业基于其自然垄断的特征而享有的垄断地位或市场支配地位就不存在豁免的问题,因为这种地位的拥有本身并不违法(但存在通过改革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问题),而其滥用这种地位的行为如垄断高价、搭售等则没有理由被豁免。多年来,中国公用企业由于竞争不充分而导致的种种弊端一直是广大消费者所深恶痛绝的,这也正是中国政府在深化改革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政府根据经济技术发展的新情况在改革中逐步打破一些行业的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为市场竞争的开展创造基本的条件;另一方面,将某些仍然需要保留为独家经营的公用企业纳入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使其市场竞争行为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
中国反垄断法无疑也应当适用于国有企业。一方面,国有企业属于经营者的一部分,如果因为其投资者是国家就使其行为不受反垄断法这样的重要法律的约束,就明显有违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主体法律地位平等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在中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如果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性行为规则的反垄断法不适用于国有企业,那么这样的反垄断法也就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了。况且,在德国等西方国家的反垄断法中还明确规定其适用于国有企业。不过,在中国的反垄断法中是不必单独作此规定的,其适用于国有企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理所当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单独规定国有企业的适用正是平等适用的最好体现,因为这使其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没有任何特殊性。
反垄断的豁免制度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各国反垄断的豁免制度的研究,考察了其反垄断法演变的过程及反垄断豁免制度产生发展的背景并对其功能予以积极的评价,论证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在我国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应进行相应规定的立法建议。
[Abstract]Thispaperexplorestheevolutiveprocessoflawofanti-monopolyandthebackgroundofanti-monopolysystemtherefromthusgivesitspositiveevaluationonitsfunctionthroughthestudyofexemptsystemofanti-monopolyofmanycountries.Itdemonstratesitsnecessityandrealisticsignificanceofitsexistenceandbringsforwardsomepersonalsuggestionsofcorrespondingregulationinourupcominglawofanti-monopoly.
[关键词]垄断本身违法原则有罪推定合理原则破产公司原则卡特尔合法垄断
[Keyword]monopoly,principleofirregularityperse,guiltynessdeduction,principleinreason,principleofinsolventcompany,Cartel,legitimatemonopoly,
一、垄断的概念及反垄断立法的目的
何谓垄断?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垄断有行为和状态之分。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状态主要是指经济力过度集中,而垄断行为则要广泛得多。一般而言,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是指经营者以独占或者有组织联合等形式,凭借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操纵或支配市场,限制和排斥竞争的行为。
反垄断下对外贸易策略诠释
论文关键词:反垄断法对外贸易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垄断地位,在国际贸易中广泛采用限制性商业惯例,加强在国外市场的垄断和竞争。本文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的内容,分析反垄断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反垄断法的特点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颁布了反垄断法,实行保护竞争和反对垄断的经济政策。反垄断法的特点是,它适用于所有的对国内市场起着限制竞争效果的行为,而不管这种行为发生在国内还是国外。例如,2008年8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中国反垄断法所针对的垄断行为主要包括:经营者之间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
反垄断法不仅是各国保护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有力武器,而且还与对外贸易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商品、资本、技术和劳务的跨国流动已成为国际上普遍的现象,跨国公司随之也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十分活跃的经济组织,在世界生产、贸易和投资中居于主要地位,对国别经济和全球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跨国公司依靠技术创新,凭借全球生产和营销网络,在东道国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占据优势地位,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东道国的市场结构处于垄断或寡头垄断的状况下,先进的技术和价格低廉的产品会给封闭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新反垄断法研究论文
摘要:《反垄断法》的出台平静了起草阶段的喧嚣,针对出台前争论的几个热点——行政垄断的规范、外资并购的适用以及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计,《反垄断法》都给出了它最终的立法选择。本文将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简要评析我国新《反垄断法》的具体规定。
关键字:行政垄断执法机构外资并购
Abstract:ThenewAnti-monopolylawhasbeenimplemented,anditgivesitsfinallegislativechoicesofthenormsofadministrativemonopoly、theapplicationofforeignacquisitionandthedesignofAnti-monopolylawenforcementagenciesfocusedontheargumentsagainstafewhotspots.ThispaperwillfocusonthreeissuestogiveabriefassessmentofChina''''snewanti-monopolylaw.
Keywords:Administrativemonopoly,Lawenforcementagencies,Foreignacquisitions
历经10余载磨砺几易其稿的《反垄断法》终于于2008年8月1日在人们的期盼中实施,然而这十年一剑的“经济法宪章”是否真的能够不负盛名,完成剑指一切垄断现象的使命呢?结合《反垄断法》出台前围绕其的热点问题,本文作以下简要评析:
一、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反垄断法调整论文
【英文标题】OntheNon-applicationtoAdministrativeMonopolyByTraditionalAnti-MonopolyXUEKe-peng
【内容提要】行政垄断是以公权力方式阻碍市场竞争的国家行为,是我国目前一种特有的现象,并有着思想、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它与经济垄断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事实,导致的社会关系也非同一性质的法律调整对象,所以,传统的反垄断体制、方法和程序不可能消除行政垄断。
【英文摘要】Theadministrativemonopolyisastatesbehaviorintheformofpublicpowerthathindersthemarketcompetition.Itscausesincludetheleadersideology,ourcountryspoliticalandeconomicsystem,etc..Itdiffersfromthemarketmonopolyastwolegalfacts,andcanleadtotheestablishmentofthedifferentlegalrelations.Therefore,thesystem,methodsandprocedureofthetraditionalanti-monopolylawcannoteliminatetheadministrativemonopoly.
【关键词】行政垄断/经济垄断/市场经济/竞争Administrativemonopoly/Marketmonopoly/Marketeconomy/Marketcompetetion
【正文】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后,行政垄断已代替过去的政府无度干预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公害。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经济不仅屡遭各类不法经营者形形色色行为的侵扰,而且饱受了来自行政部门形式多样的行政垄断之苦。尽管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早在七年前就对危害甚深的行政垄断做出了禁止性规定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实践证明,行政垄断并未因法律的禁止而绝迹或收敛,相反,在复杂动机驱使下的行政垄断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致有关人士不得不为此而大声疾呼。“入世”之后,制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反垄断法已成我国发展之必需及大多数学人之共识,但面对世界其他国家不曾多遇的行政垄断问题,因缺乏先例而争议颇多。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的危害性不可同日而语,而人们又常将二者相提并论,似乎在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笔者认为,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尽管有一些相同之处,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试图用传统的制止经济垄断的反垄断法去解决行政垄断的思路,从总体上难以行通。不过,重要的不是在中国未来的《反垄断法》中是否应规定行政垄断的问题,而在于用何种手段去根治行政垄断的问题。如果我们既想解决一般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垄断问题,又欲根治在中国特有的行政垄断问题,则须突破传统《反垄断法》的窠臼,在吸收它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探求规制行政垄断的特殊方法。所以,笔者要否定的是那种把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简单并列,把二者作为同一类问题,用同一个部门法手段来调整的错误认识,至于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是否可以在同一个法律文件中,则是其次的问题。本文认为,我们应另辟规制行政垄断的蹊径,而不能采用传统的反垄断法中的方法和体制。
专利许可内回授反垄断机制
专利许可中的回授是指被许可方同意将自己对许可专利进行改进得来的技术许可或者转让给许可方的情形。
由专利改进得来的技术,例如方法专利中的某一步骤,可以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因为在基础专利过期以后,它可以成为整个技术的关键,拥有它的人将因此而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需要明确的是,尽管改进技术(无论有否申请专利)由被许可方掌握。然而这种掌握有可能属于消极掌握,即其实施离不开基础专利权人的许可。
回授可以分为排他性回授与非排他性回授。排他性回授是指对于由被许可方做出的对许可专利的改进,许可方获得一种排他性实施、利用的权利;而非排他性回授则是指对上述改进许可方获得的是一种非排他性实施、利用的权利。讨论回授的另一种语境是专利许可双方交换改进技术。双方交换改进技术的条件可以是对等的,比如许可方在要求被许可方无偿地将改进技术许可给自己的同时,也承诺将来对专利所作的任何改进免费地允许被许可方使用。双方交换改进技术的条件也可以是不对等的,比如许可方在许可合同中并不提自己对于专利的后续改进由被许可方使用的问题,但却要求被许可方无偿地将改进技术许可给自己,这后一种情况可称为单方面回授。“对于单方面回授,欧共体、阿根廷、日本、尼日利亚、菲律宾等国都认为属于应禁止的限制性条款,而美国最高法院在Transparent-WrapMachineCorp.v.Stokes&SmithCo.案件中则指出单方面回授只有在构成垄断时才属于限制性商业惯例,而没有反竞争性质的单方面回授是允许存在的。”
回授可能具有促进竞争的效果,尤其是非排他性的回授。这种安排向被许可方和许可方提供一种共同承担风险的方法,使许可方有权享受基于许可技术或可能由许可技术激活的进一步创新这一好处。回授首先可以促进创新,又可以促进对创新成果的后续许可。但是,如果回授大大削弱被许可人进行研发的动力,并因此限制了创新市场的竞争性,则回授可能对竞争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最初的专利权人不能分享由其专利经改进而得到的技术,则其索要的专利许可费用就可能更高,甚至有可能致使专利权人不愿意许可。
美国《知识产权许可反托拉斯指南》(以下简称美国《指南》)认为,主管机构将根据合理原则对回授条款进行评估,根据许可安排的总体结构和相关市场的条件,来考虑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主管机构对回授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许可人在相关的技术或创新市场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力。如果主管机构确定特定的回授条款可能大大削弱被许可人投资于改进被许可技术的积极性,主管机构将考虑回授条款抵消促进竞争效果的程度。例如,(1)促进被许可人对被许可技术的改进的传播;(2)增加许可人传播改进技术的积极性;或(3)以其他方式增加相关技术或创新市场的竞争和产量。另外,主管机构将考虑相关市场中的回授一般会增加许可人首先进行创新的积极性的程度。
一般会有三个部门法的学者研究专利许可中的回授问题:对于民法学者来说,此问题属于超出专利权范围来行使专利权的滥用问题或者属于合同法中规定的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从而导致被认定为无效的条款:对于反垄断法学者来说,此问题属于反垄断法适用的一个特殊领域,特殊点在于专利权本身属于一种合法的垄断权;对于国际经济法的学者来说,此问题属于国际贸易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比较世界各国,美国在这方面的司法实践最为丰富,本文先分析美国的一系列相关判例,接着再梳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探究金融市场也要反垄断
【摘要】《人民日报》2011年5月10日,登载了一篇题为“金融市场也要反垄断”的文章。这是迄今为止,《人民日报》正式登载出的第一篇有关金融反垄断的文章。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一直以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具很强的政策导向性。以金融反垄断为主题的相关文章出现在《人民日报》,足见金融反垄断问题已取得了中央高层一定程度的关注和认可。
【关键词】金融;反垄断
欧盟委员会日前对一些大型国际银行、市场数据服务商和交易清算所等提起反垄断调查,理由是怀疑欧洲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存在恶意串通和滥用优势地位等限制竞争行为,使市场效率下降并使欧债危机恶化。
所谓信用违约掉期市场(简称CDS),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类似保险合同。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如果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合同被投资者定价太低,当次贷违约率上升时,这种“保费”就上涨,随之增值。
欧盟开展的这一调查,为治理金融市场提供了除金融监管外的另一条道路。
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盛极一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即对金融市场的干预与治理似乎只是金融监管当局的事情,除此之外的任何政府机构都无权置喙。在理论和实践上,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无非出于两个目的:一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二是保护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金融监管当局基于“金融机构稳定则金融体系稳定”的理念,着眼于具体的金融机构,对其风险行为进行审慎的监管。为了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金融监管当局基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的理念,着眼于债券、股票、期权等具体的金融工具,围绕单个金融工具的信息公开披露展开了监管活动。由于秉持上述监管目的、理念及措施,金融监管当局并不太关注金融市场的竞争结构。在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和治理被垄断的情况下,作为金融机构追逐利润的结果,市场的集中度上升并形成垄断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网络经济垄断和反垄断初探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我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渗透到社会不同层面内,对原有经济形式造成严重影响情况下,人们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同时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建设。我国经济进入到更加深层次发展历程内,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一、网络经济下垄断绩效分析
(一)竞争性垄断
在网络经济大体环境之下,原有借助价格垄断模式也就并不适用,逐渐通过技术进行垄断。部分企业虽然在市场内具有一定竞争力及优势,但是伴随着市场竞争越加激烈,即便企业短时间内在市场内处于垄断地位,也非常容易被其他企业所替代,这也就造成企业无法按照自身市场定位随便定价。除了技术水平之外,在网络经济环境之下,市场准入条件也不符存在,中小型企业在掌握有关技术之后,就可以快速在市场内发展建设,甚至与垄断企业对抗。在这种竞争模式之下,垄断企业需要增加在技术上面创新强度,进而维持自身在市场内占有率,借助新型优质产品吸引到更多消费者。所以,在网络环境内,垄断依旧具有良好竞争力。
(二)提升消费者福利
在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内,垄断企业在市场内具有绝对话语权,可以通过提价限产形式,提升自身经济利润。但是在网络经济背景之下,垄断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经济利润,经常采取增加生产数量方式实现,将发展重点放在消费者需求上面,按照消费者意见价格,确定产品销售价格。这也就表示,垄断企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并不具有产品定价权利。价格并不是企业建设核心内容,开始逐渐将竞争点放在技术水平上面,通过更新换代产品形式,提升自身在市场内竞争力。由此可知,在网络经济环境内,垄断企业可以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升生产规模,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福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