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3 20:01: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纺织企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新常态下纺织企业资源配置分析
摘要: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纺织企业面临国际国内市场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创新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优化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创新资源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纺织企业创新资源配置的内容、创新资源配置的原则以及影响因素,从创新人力资源、创新技术资源、创新信息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创新资源配置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明确了企业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纺织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影响因素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创新发展激发经济新动力。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和环境要素的影响,纺织产业发展需要注入活力,产业需要转型升级,纺织企业只有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才能够为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和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和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创新资源配置也是影响企业资源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因此,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是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有效保障。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创新资源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变革,优化经济体制结构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发挥创新资源的作用。纺织企业要营造创新驱动发展市场环境,实现转型升级,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科技创新速度加快。伴随着化工、机械、电子、现代材料、生命科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型纤维材料、高技术纺织品、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不断涌现,大大丰富了纺织产业的创新资源,助推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增强了纺织企业的创新活力,推进了创新资源配置的信息化建设。
一、纺织企业创新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
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和保障。企业的创新资源包含创新人力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科技资源、创新信息资源等。创新资源配置是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全面发展的有效保障,企业寻求发展必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一)创新人力资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作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是企业必须重视和抓牢的重要资源。创新人力资源配置有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在创新人力资源发展方面,纺织企业要紧跟市场步伐,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用人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手段以及引进高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良好的构建,开发员工的潜力,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合理规划人才梯队和结构,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价值和效能。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对其他资源有着一定的协调作用,因此要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下足功夫,注重人才发展,促进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二)创新管理模式。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纺织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将新的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的决策管理,产品管理、研发管理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从而促进纺织企业在生产流程集中管控,优化管理组织流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为纺织企业发展营造创新发展环境,激发员工的创新技能,推进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进程。(三)创新科技资源。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生产模式正在向技术创新、绿色环保等新的发展模式转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决定了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的效率,创新科技资源决定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技术的运用。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对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起着推动作用。(四)创新信息资源。对现代纺织企业而言,信息资源一直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影响着企业管理层的决策,管理层通过获取内部和外部信息,对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和业务管理,有效的信息资源可以为管理者在决策时提供更好的判断依据和决策依据。那么在企业优化创新资源进行配置的时候,就需要合理整合信息资源,及时获取和利用内部信息资源和外部信息资源,对企业战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信息资源主要包含人才信息资源、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等内部信息资源以及市场、客户、环境等外部信息资源。由于信息资源具有的灵活性和大量性的特征,来源渠道也比较广泛,因此,企业应充分发挥人员在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对信息进行过滤,从而得到对企业管理以及决策有用的信息资源。只有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掌握完整、有效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结构调整,在互联网时代凸显信息竞争优势,才能使纺织企业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纺织企业应该更有效地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将信息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从而在决策中体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优势以及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提升企业发展空间。
二、企业创新资源配置的原则
纺织企业用工状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纺织产业迅速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纺织产业的建成,对于消化我县的优胜农产品资源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棉花生产的产业链,保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使县域经济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如不引起高度重视,极有可能成为我县纺织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县纺织企业用工的现状如何?“招工难”、“留人难”的症结在哪里?怎样缓解这些矛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历时一个月,会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妇联、劳动服务站,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一、基本状况和突出问题
1、齐装满员率低。我县共有纺织企业(含印染企业)14家,可提供就业岗位3686个,根据调查的资料统计,现有员工3**4人,其中女性员工2455人,占员工总数的79.86%。在岗的员工中,合同期限在一年内的高达883人,占员工总数的28.73%,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年内终止、解除合同的315人,占员工总数的10.25%。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尚有612个岗位无人上岗。
2、工资水平不高、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严重。14家企业年度应支付工资总额为3810.8万元,实际支付3123.4万元,年度累计拖欠工资687.4万元。
14家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1033元,从绝对值来看,不算太低,但这是员工在延长劳动时间后的报酬,如果按每月劳动29天、每天8.5小时计算,每小时的工资为4.19元,换算成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167.36小时),员工的月工资仅为702元。挡车工的平均工资约800元,换算后仅543元。
纺织企业技术成本管理及对出口的影响
摘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家,其特征为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全球化发展为纺织行业带来了许多新机遇与挑战,而技术质量成本过程管理也成为各企业关注的重点对象,只有提高技术质量成本过程管理,才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某纺织公司为例,站在全球化背景角度,从技术质量成本规划,方针目标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成本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论述,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纺织企业;技术质量成本;技术改造;过程管理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纺织行业的竞争优势愈发突出,具备了世界上完整的产业链,最高加工配套水平,且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有效保障了纺织行业的稳健发展步伐。而经济全球化为纺织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此,纺织企业只有立足企业实际,充分强化技术质量成本过程管理,对企业采取各项创新管理措施,使企业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本文围绕某纺织公司展开全球化背景下纺织企业的技术成本管理及对出口的影响研究。
1某纺织公司概述
某纺织公司创立于1996年11月,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经编产业园区(中国经编之都),是一家专业从事塑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属行业为纺织行业中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公司主要产品为气密材料和柔性材料两大类。同时,该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坚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突出。近年来,该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向全球市场输送优质产品,客户分布全球数十个国家与地区。产品除内销外,还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澳洲等海外市场。
2技术质量成本规划
纺织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去迎接市场提供的机会与挑战。而内控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化财务管理有积极影响。针对中小型纺织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财务内控的角度出发,主要论述了如何通过提升中小型纺织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水平,来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中小型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内控;内控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纺织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近几年一直保持在7%左右,而浙江省纺织产业在全省经济总量中达到约12%,大部分是中小型的民营纺织企业,其在快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资金筹集、资金投放、成本费用控制、收益分配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面临经济效益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产能过剩、劳动力依赖严重的不利局面。利用财务内控手段加强中小型纺织企业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型纺织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未能进行财务筹划,合理分析企业直接或间接筹资方式的风险和成本,利用财务内控手段来把握企业财务风险的可控性;未事先确定企业可容忍的财务风险水平,过多依赖银行借款来获取资金,从而使企业面临较大偿付风险。
2.近几年由于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纺织企业出口形势严峻,内销增幅下降,企业订单减少,传统的靠打“价格战”的优势不复存在,势必要求中小型纺织企业改变投资策略,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升级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纺织产业链的“前伸后延”,增加产品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不少的中小型纺织企业未利用财务内部控制,实行企业投资的资本预算来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未加强投资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监督,导致企业盲目投资,资金链断裂,最后引发企业破产。
纺织企业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安全生产和纺织品的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纺织企业内环境参数变化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对纺织企业环境的要求进行调查,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的纺织企业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系统包括自动实时监测系统和手持数据采集仪器,分别以STM32和Arduino为控制核心,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对企业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显示和报警。此举既实现了实时、高效的监测,也提高了监测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嵌入式;纺织;环境监测;传感器
纺织原料仓库存放有大量原料,如天然纤维(棉、麻、毛、丝)和化学纤维(人造、合成纤维),这些均具有易燃的特点;纺织印染厂的染化料种类多,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性的特点;纺织成品仓库的产品也需要防火、防潮等。例如,对于棉麻堆垛,垛内的温度不能超过38℃,湿度不应小于12%RH,如果温度过高,要及时采取散热措施;对于易燃易爆染化料如双氧水、次氯酸钠等,仓库温度应在20~28℃,湿度在60%~70%RH等[1-2]。因此,纺织企业需要在生产、仓储等各个环节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以保证纺织品的品质和人员财产的安全。行之有效的环境监测方法主要是自动环境监测,即将传感器安放在仓库的不同位置,自动采集多点环境参数信息,实时性好,效率高。但受到传感器安装位置等因素影响,所采集的参数信息仍有局限性[3]。例如,高温雷雨天气时,堆垛处的温度和湿度会明显偏高。因此,还需辅以人工手持数据采集仪器对重点区域进行巡检,从而提升监测的全面性、可靠性。
1系统结构
本研究对自动环境监测系统和手持数据采集仪器分别进行设计。自动实时环境监测系统包括STM32主控板、温湿度传感器DHT11、火焰传感器YS-17、OLED液晶显示屏、报警电路等模块。STM32主控芯片作为控制核心,利用温湿度和火焰传感器采集现场数据,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报警电路实现超限报警;手持数据采集仪器包括Arduino开发板、温湿度传感器DHT11、火焰传感器YS-17、LCD液晶显示屏、报警电路等模块,实现相关功能。自动环境监测系统和手持数据采集仪器结构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2自动实时监测系统主要硬件设计
纺织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
摘要:工业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从纺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纺织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而转型的关键点在于技术创新。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纺织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常态下的纺织企业可采取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大对创新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纺织行业整体装备水平、培育高校创新型人才等途径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新常态;纺织企业;产业转型;技术创新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呈现出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纺织工业作为我国传统工业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外部形势较新兴工业更为复杂,为确保行业持续平稳发展,要求纺织企业做到及时发现非常态、颠覆旧常态、适应并引领新常态,而如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应成为纺织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一步。紧抓创新驱动、推动具有特色的技术创新是纺织企业产业转型的内在必要条件,只有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助力纺织行业不断向中高端水平发展。
一、新常态下的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工业经济的新变化,纺织行业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四点:①工业增加值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近年来,纺织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持续回落,截至2014年底的7.0%,已低于8.3%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低于7.4%的GDP增速。增速的适当放缓减轻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纺织企业的调整结构、深化转型营造了较为轻松的环境。②纺织工业处于调整转型的过渡期。行业投资增幅明显下降,2014年我国工业投资增幅为13%,比2013年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40.1%,比前两年略有下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并着力于发展创新技术产业。③工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率不高。利用工业增加值与同期营业收入的比值,即工业增加值率作为衡量质效的指标,该指标由“十一五”期间的25.6%下降至近年的不足23%,与发达国家相差了10多个百分点。对于纺织工业,必须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提升纺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和中间费用,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④多数纺织企业缺乏独特性。由于纺织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配备自主研发室的企业屈指可数,仅少数完成了产品生产线从劳动或资本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新常态下的纺织行业发展与时代新常态、经济周期新常态变化趋势密不可分。在“新丝绸之路”战略方向下,伴随经济周期波动对纺织产业的影响,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四点:①内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1]。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不再仅是刚性需求,转而开始关注其所具备的功能性、时尚性、生态环保性,从而使新的消费特征表现为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等弹性需求。内需消费加快尤其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中,2014年其经济增加值增速达11.7%,且随着经济新常态发展,其内需潜力可带来源源不断的市场机遇。②国际竞争格局调整结构[1]。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开始形成新的比较优势,集中表现在综合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两方面。工业化国家利用智能机器制造取代人力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率,还降低了高昂的人力劳动成本。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新变化,我国稳居纺织品出口大国地位,并建立以欧盟为主,包括美国、东盟、日本等的纺织品重点出口市场,截至2014年11月,服装出口已占我国对全球出口比重的55.1%,同期增长近0.5个百分点。③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改变[1]。国内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进程仍处于改革阶段,市场供应的纤维原料品质、数量、价格仍是纺织行业的关注重点。若想实现纺织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必须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同时加大对技术、知识、管理等非物质要素的投入。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1]。工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互相制约的关系,当前环境承载能力的下降使纺织行业承受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增强。而行业现有软硬件实力与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强制标准之间仍存在差距,因此必须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以寻求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不二法则。工业新常态下的纺织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决定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纺织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中的重要性。纺织企业应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新常态趋势,打造新竞争优势,通过思维、模式和技术的创新助力中国完成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蜕变。以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思维、打造发展空间新格局为纺织产业转移的重点,注重特色园区开发、企业差异化发展、技术升级与人才质量提高。
二、纺织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纺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决定一家企业是否能够长期发展,并且越做越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在纺织企业亦是如此。目前,我国纺织业不止一次面临强大的财务风险挑战,所以做好防范措施必不可少。而能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财务风险,关系到我国纺织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完善纺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1.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保证会计控制确实有效地执行。为了让企业的会计控制有效地进行,必须首先建立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因为不能只指望财务部门做好会计控制,会计控制存在于公司的各个流程之中,为了有效施行,要和各部门做好沟通和协调,调动各个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固定而且畅通的沟通渠道,能够及时解决企业内部财务上各方面的问题,能够有效保证会计控制的施行。另外建立绩效审核体系也必不可少,建立考核体系,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能够让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点,不会盲目认为自己的工作该是怎样的,能够有一个参考点。
2.以人为本,提高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要想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把落实会计控制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教育,监督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养成正确的控制观念,真正把公司的管理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调动其积极性,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来。因为在纺织企业中难做到的就是以人为本,也是纺织企业为了提高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所要重视的一点,把内部会计控制变为员工的自我意念是保证纺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施行的重点。
3.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本质。纺织企业应更新观念,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再认识,并且将其作为一种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管理的视角。控制的范围不应只局限在金融领域,而是参与企业合作不同的部门;控制内容不应仅限于本公司的财务,会计,资产实施评估,人员和其他政策措施,还要对各种工作和作业展开分析和研究;目标控制不应局限于盈利目标,经营业绩,财务报告和其他高度针对性和水平的硬指标,还须转向企业的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创新、客户满意、员工士气、股东价值等其他前瞻性的综合发展上。纺织企业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中肯定会长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员工的老思想和老观念,要更新和改变员工的这些老想法,必须进行长期反复地教育和劝说。为了适应市场的竞争,企业需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员工的思想观念也要紧跟市场竞争的步伐,才能够更好地生存。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改变和改进中,所以企业应该密切注意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调整。企业只有不断拓展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才能够达到更好地经营,同时也要增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实施性,从而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比如,在信息化时代到来时,可以依据形势把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信息化,通过信息在网络上的处理和传递,把内部控制逐渐由实体变为以网络为基础的控制方式。
纺织企业合并组建调研报告
市纺织有限公司、纺织有限公司、纺织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迫切要求合并组建纺织集团,盼望政府给予企业退城进园扶持政策。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要求,市工信委会同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三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两家纺织企业位于工业园黄金大道东侧,东邻花园大酒店,长途汽车站隔路相望,北面都是居民小区;纺织公司位于市工业园北园。三家企业以生产全棉普梳、精梳股线为主,现有规模共计7.5万锭,占地117亩(其中50亩、38.5亩、28.5亩),生产厂房36000平方米,仓库12000平方米,办公、食堂、宿舍楼等后勤配套房屋11000平方米,共有7个生产车间,各种主辅机设备600余台,共有职工7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5名,各类管理人员40名),年生产各种纱线9600吨,年产值2.5亿元,上交税收600余万元。
二、联并原由
三家企业经过多年打拼,积累了一些生产经营的成功经验,在当前全国纺织行业普遍下滑的严峻形势面前,尚能保持生产稳定、员工队伍稳定,目前属于全省纺织行业挺立的企业,但他们对企业发展走向非常忧虑,三家企业老总清醒地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联大做强精神,实行企业重组,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方能胜人一筹。鉴此,三家企业一致认为合并组建集团公司是最佳选择,原因理由有以下四点:
其一,有利于联大做强,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目前,国家对棉纺企业有许多优惠和扶持政策,如进口棉配额(进口棉每吨要较国内市场便宜4000-5000元)、银行贴息或低息贷款、各级政府技改扶持资金等,但若企业规模太小,根本无法进笼子,三家重组合并后通过技改,规模可达10万锭以上,具备国家扶持的基本条件。
纺织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供应链融资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模式和发展趋势,但供应链融资作为整体性金融业务,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风险,单一企业的违约可能传导至整个供应链上其他企业,造成大范围金融违约,甚至导致整个供应链瘫痪。本文以绍兴纺织企业为例,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绍兴纺织企业可以通过引进金融人才,业务外包给相关金融机构,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等举措来降低供应链融资风险。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风险防范
纺织一直以来是绍兴经济的支柱产业,绍兴纺织产业链完整,产品齐全,涵盖范围广,与周边联动产生集聚效应,形成了高融合度的区域产业集群。绍兴纺织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了互相担保、链式融资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极大的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促进了整个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壮大。但供应链融资业务作为整体性金融服务业务,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风险,单一企业的违约可能传导至整个供应链上其他企业,造成大范围金融违约,甚至导致整个供应链瘫痪。以核心企业为授信主体的风险控制模式,可能由最初的降低融资风险转变为爆发系统性融资风险的毒瘤。2012年之后,由于纺织产业整体受到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全球化竞争、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出现了全行业的衰退、亏损、破产、连锁反应的危机冲击,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加剧,担保链条断裂,本文在此背景下对绍兴纺织行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
一、绍兴地区纺织行业发展形势
纺织产业是绍兴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工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绍兴地区2013年底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汇总,绍兴的纺织制造企业共14293家,就业人数558873人,从业人员占第二产业就业总人数的42.81%,纺织工业总资产3616.78亿元,占工业总资产比例的36.12%,批发零售注册企业15580家,从业人员89536人,占批发零售就业人数的45.41%。纺织及服装出口197.14亿美元,增长4.3%,占出口总额比例的66.26%。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全球化竞争加剧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表3中2014年纺织产业成品产能收缩,出口放缓。根据绍兴统计局统计,2015年上半年,纺织、服装服饰增加值增速(0.0%)比一季度回落3.1%、1.2%,纺织品及服装出口下降6.3%。
二、绍兴纺织行业融资状况
纺织企业用工现状调查汇报
历时一个月,县纺织企业用工的现状如何?招工难”留人难”症结在哪里?怎样缓解这些矛盾?带着这些问题。会同县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各乡镇妇联、劳动服务站,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纺织产业迅速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纺织产业的建成,对于消化我县的优胜农产品资源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棉花生产的产业链,坚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使县域经济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企业“招工难”留人难”问题,也逐步显露进去,如不引起高度重视,极有可能成为我县纺织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基本状况和突出问题
1、齐装满员率低。我县共有纺织企业(含印染企业)14家,可提供就业岗位3686个,根据调查的资料统计,现有员工3074人,其中女性员工2455人,占员工总数的79.86%。在岗的员工中,合同期限在一年内的高达883人,占员工总数的28.73%,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年内终止、解除合同的315人,占员工总数的10.25%。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尚有612个岗位无人上岗。
2、工资水平不高、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严重。14家企业年度应支付工资总额为3810.8万元,实际支付3123.4万元,年度累计拖欠工资687.4万元。14家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1033元,从绝对值来看,不算太低,但这是员工在延长劳动时间后的报酬,如果按每月劳动29天、每天8.5小时计算,每小时的工资为4.19元,换算成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167.36小时),员工的月工资仅为702元。挡车工的平均工资约800元,换算后仅543元。企业滥用职权、依据土政策罚款、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
3、违法延长工作时间和取消法定节假日较为普遍。从14家企业正常劳动时间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普通员工月工作日一般为26—30天,大部分为28天以上。日工作时间为8—12小时,如遇加班,时间可能还会延长,个别企业甚至达14小时。员工在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后,还基本上得不到法定标准的工作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