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3 19:25: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由来历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200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了主题标识。
这位负责人说,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为呼应这一主题,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环保总局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位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在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并将这一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各相关行业。当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作力度明显加大,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开始显现。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而且需要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动员最广泛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将“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旨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友好相处成为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环保总局将在“六·五”期间举办大型记者招待会通报2006年中国环境质量状况,召开全国绿色创建活动表彰大会,举办世界环境日主题展览等多种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
据了解,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标识是向社会广泛征集后经过反复筛选确定的,充分体现了“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标识整体为地球的形态,标识上半部分的绿叶代表空气,表现了清新空气滋养美好环境以及人类以减排治理大气污染的努力;下半部分的蓝色形似一尾畅游的鱼,代表了水的概念,寓意为只有洁净的水才能孕育美好自然。标识图样已在国家环保总局网站()上公布,供免费下载使用。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由来.来历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一种作用或数种作用结合导致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降低或丧失。其中包括:①风蚀和水蚀所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②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或经济特性的退化;③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是指年降雪量与潜在蒸发散量之比在0.05—0.65之间的地区,不包括极区与亚极区。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和对地区土地开发日趋扩大,出现了人们史料未及的全球性土地荒漠化问题,涉及各大陆的100多个国家,全球1/6的人口受到危害。截止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为3600万平方公里,几乎等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我国国土面积的总和,而且正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
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53亿,到2050年预计会达到100亿,同时现在发展中国家60%最贫穷的人生活在生态脆弱的地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下一个世纪中叶为预计近乎要翻一番的世界人口提供粮食的任务将变得更为艰巨。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正式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这个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1992年6月,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17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的巴西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之后,联合国通过了47/188号决议,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公约谈判从1993年5月开始,历经5次谈判,于1994年6月17日完成。“6.17即为”国际社会对防治荒漠化公约达成共识的日子。
在1994年10月14日至15日于巴黎举行的公约签字仪式上,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代表我国政府签署了公约。
防治荒漠化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套国际合作体制,促进和推动国际社会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面的合作。它是国际社会为落实环发大会的任务而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防治荒漠化领域的一个全球性公约。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座谈会上的讲话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在纪念第十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之际,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目的就是为了认真总结交流荒漠化防治工作经验,进一步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嘉璐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张思卿副主席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我受周生贤局长委托,代表国家林业局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奋战在荒漠化防治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一、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成绩斐然,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荒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推动了荒漠化防治事业快速发展。在组织机构上,成立了以国家林业局局长为组长、由18个相关部委组成的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对协调各方力量搞好荒漠化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重点工程上,进一步突出了荒漠化防治特别是防沙治沙的地位,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都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是我国防治荒漠化的骨干工程。在政策机制上,贯彻了“谁治理、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激活了各种社会资源,投资荒漠化防治事业。在科技创新上,通过技术、模式的研究和推广,为提高荒漠化防治水平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在法制建设上,《防沙治沙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防治荒漠化事业进一步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在发展战略上,《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的圆满完成,为实现我国防治荒漠化工作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以此为指导,编制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在对外履约上,按照《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要求,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国家行动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亚洲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网络运转良好,防治荒漠化公约国际培训中心也在筹建之中,GEF-防治土地退化项目即将启动,重点为我国西部六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退化土地综合防治和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经过长期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050万公顷,有12%的沙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据统计,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有1600多万人在工程建设中直接受益,与工程启动前的1999年相比,工程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近1100元,工程区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我国土地荒漠化特别是沙化形势仍很严峻,搞好防治工作意义深远据监测,全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沙化问题尤为突出,全国沙化土地174.3万平方公里,并且仍以年均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土地沙化是导致沙区群众经济困难最为重要的原因,在我国目前尚未脱贫的人口当中,有一半生活在沙区。由于沙化危害,使地力衰退,草场退化,粮食减产,影响畜牧业发展,农牧区基础设施、生产设施遭受破坏,降低了生产能力。沙患不止,穷根难除。今年我国确定荒漠化日的主题就是“防沙治沙与农民增收”。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今年,中央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了突出位置。搞好防沙治沙工作,对于增加沙区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对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农民增收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第一,防沙治沙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异常脆弱,是全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土地沙化问题表现最为突出,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沙化问题不解决,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根本改善。
第二,防沙治沙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根本措施。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我国近1/5的国土受到沙化危害,并且沙化仍在不断扩展,这对于本来就人地关系紧张的中国而言,更是严峻的挑战。防沙治沙,恢复和建立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生态防护体系,是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
纪念“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大会上的讲话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自治区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举行大会,隆重纪念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0周年和第十个“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992年的里约热内庐“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防治荒漠化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随后又成立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制订和签署,为建立一套国际合作体制,促进和推动国际社会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面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成为向荒漠化斗争的一个新的起点。
10年来,新疆作为中国荒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出色地履行了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和义务,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制订防治荒漠化的地方法规、条例,实施和监督依法治沙、治山、治水上,也积极发挥了作用。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生态保护的意识已经大大加强,破坏植被和生态的事件已经大大减少,各族人民群众积极关心,努力参与防治荒漠化,使荒漠化在我区的发展形势有了很大的缓和,直接支持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荒漠化问题在新疆仍然严重存在,荒漠化的扩展仍然在继续,在防治荒漠化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努力协调。自治区各级人大,作为立法和监督的权力机构,需要继续保持高度的警觉,将对荒漠化的依法治理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为实现新疆再造山川秀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关注沙漠化,关爱我们家园”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一、活动主题:
关注沙漠化,关爱人类家园
二、活动背景: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总理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说:“我关心甘肃,除了经济发展外,最大的就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问题。第一件事是一定不要便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已经是总理对民勤的第十四次特别指示。
省开展“关注森林”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活动方案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20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生态立省建设绿色辽宁”战略决策的关键一年。“关注森林”活动是提高全社会对林业认识的一个有效载体,是组织各方面力量加快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作为六部门联合开展的活动,对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年辽宁省“关注森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实施生态立省建设绿色辽宁”,主要活动如下:
一、召开由省政协办公厅、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广播电视局和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六部门和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关注森林”活动启动会,研究活动方案,落实各参加单位的工作任务。(4月5日)
二、开展“关注森林――营造政协委员林”活动。由省政协主席郭廷标亲自带领百名政协委员,营造千亩政协委员林。(4月9日)
三、由省政协和省林业厅组织,邀请丹东市话剧团来沈演出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题材的话剧《飞呀飞,飞到天尽头》。并在全省巡回演出,请各市政协和林业部门积极配合。(5月份开始)
四、开展“关注森林――政协委员视察林业六大工程”活动,请政协委员对生态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分3个组、分区域进行。由省林业厅负责安排视察路线和介绍情况。(5月中旬――7月末)
在纪念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座谈会上的讲话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今年6月17日,是第十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土地荒漠化是全球的生态问题,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心腹之患。加速以防沙治沙为主要内容的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我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一、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在工程布局、政策机制、法制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防沙治沙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生态效益明显,改善了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以来,累计完成治理任务6400万亩,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平均增加20%;与治理前相比,北京市区可吸入颗粒物减少7.8%,密云水库近四年的泥沙输入量减少10万多吨。三北四期工程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000万亩,其中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万亩,新增防护农田3700多万亩,为确保我国北方粮食的稳产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经济效益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防沙治沙在确保生态改善的同时,注重结构调整,发展沙区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宁夏美利纸业集团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近两年营造沙地速生丰产林30万亩,受益农户年均增收300元。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实施围栏封育,禁牧舍饲,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水平,全县仅草业一项人均年增收353元。河北省平泉县利用刺槐发展食用菌生产,2003年实现产值3.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据统计,有1622万人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中直接受益,与工程启动前的1999年相比,工程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80元。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构建和谐社会
每年的6月17日是联合国制定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呼吁人们重视土地沙化这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一、确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背景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conomicandSocialCommissionforAsiaandthePacific,ESCAP)结合亚太地区情况认为:“荒漠化应包括湿润半湿润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向着类似荒漠化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1949年,奥布里维尔(A.Aubreville)认为非洲热带森林线后退了60-400km,是滥伐和火烧造成的,并论述了热带森林如何变成热带草原和最终变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他把这种环境退化称之为“荒漠化”。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西部非洲特大干旱加快了这一地区的土壤荒漠化进程。1968-1974年的干旱期曾造成非洲撒哈拉地区(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和塞内加尔)的特大干旱,夺走了20万人和数百万头牲口的生命。这场旱灾持续时间之长、破坏之大,令世界震惊。它产生的长期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荒漠化问题的极大关注。为此,联合国在1975年以3337号决议提出“向荒漠化进行斗争”的口号,并于1977年8月29日至9月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荒漠化问题会议,产生了一项全球共同行动的综合的和协调一致的方案;制定了防治荒漠化的行动计划;数十亿美元投入了治沙行动,各种抗旱防荒漠化的行动计划随之产生。
世界地球日回顾-《阻止荒漠化行动计划》签署
世界地球日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一词是1949年法国科学家奥布里维尔提出来的,当时他把热带雨林在人为影响下变成稀疏草原,乃至荒漠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景观的过程称为荒漠化。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世界防治荒漠化会议上首次被正式使用了“荒漠化”这个词。
这次会议有94个国家代表参加,“荒漠化”被定义为“土地具有的生物生产力减退乃至破坏,最终变成荒芜状态的现象”,后又重新被定义为“主要起因于木恰当人类活动的干旱斗干旱和干旱半湿润地带的土地退化现象”。在这里,“土地”的概念包括土壤、水资源、地面状态和植被(包括农作物)等,“退化现象”是指因水蚀、风蚀、土沙堆积、自然植被减少等而出现的土地潜在生产力的减退。
在1977年的防治荒漠化会议上,与会国签署了一项《阻止沙漠化行动计划》,制定了防治荒漠化的行动计划,并为此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目标是到2000年使全球性的荒漠化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又在内罗毕举行了特别会议,全面评价了执行《阻止沙漠化行动计划》的进展。然而,20多年过去了,虽然世界各国为阻止荒漠化进行了各种努力,荒漠化却并没有因此得到抑制,反而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日益扩大,成为地球的一个“顽症”。
至19世纪末,全球荒漠和干旱区的土地面积有11亿公顷,而现在的荒漠和干旱区土地面积却已达26亿公顷。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77年的报告,全球中等程度以上的荒漠化地区为3970万平方公里,超过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有100多个国家面临荒漠化的威胁,约9亿人生活在严重荒漠化地区。1984年的报告更加惊人:荒漠化仍以每年6万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发展着!对2000年的预测则是:放牧地荒漠化以现在的速度扩展,依赖降雨的农地荒漠化会进一步加速。
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方案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重大意义;监测范围;主要任务;工作要求;保障措施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的意义,开展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是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履行《联合国关于发生在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的一项带有政治性的工作;监测范围,国家监测区范围、市级监测区范围;主要任务,按照统一的技术规定,以乡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对全市沙化敏感区和重点区域进行专题监测和分析、掌握沙化土地的现状和趋势、对沙化状况危害及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建立全市沙化监测地理信息数据库;工作要求,要组建监测员专业队伍、列入国家监测区的县区和乡镇要求、增加的沙化监测县区和乡镇要求、沙化土地退化情况和固沙林综合生态效益评估要求;保障措施,加强领导、建立责任、科学安排、搞好宣传、强化监督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了保质保量保进度完成第四次国家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的通知》(林沙发[2008]261号文)要求和《辽宁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方案》的部署,结合*沙化土地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制定*市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重大意义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始于1994年,每隔5年开展一次,今年是第四次。开展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是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履行《联合国关于发生在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的一项带有政治性的工作。对于定期掌握我国及荒漠化和沙化地区,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及荒漠化和沙化地区,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政策,保护、改良和合理治理利用国土资源,维护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我市是全国的重风沙危害地区且发展形势极为严峻。2004年,全国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市沙化土地面积达到514.5万亩,比1994年第一次调查的359.7万亩增加了154.8万亩,年增量15.48万亩,相当于一个中等乡镇的面积。我市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辽中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县一市一区均列入国家和省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其中: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为科尔沁沙地治理区;辽中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沿河沙地治理区。另外,我市的四个郊区的土地也有不同程度的沙化。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2001年以后,我市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工程建设,防沙治沙由局部治理向全面治理转变。2001—2009年春季,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47万亩,年均新增造林面积50万亩,是“十五”期间年均新增造林面积的3倍以上。2008年底森林覆盖率23%,比2000年的10.3%提高了12.7个百分点。沙化土地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逆转。但是,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土地沙漠化快速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土地沙漠化问题仍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市正处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关键时期,搞好沙化监测工作,对于研究防沙治沙对策,推进老工业基地又好又快发展十分必要。
- 上一篇:纺织工业范文
- 下一篇:防治荒漠化日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