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3 19:22: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纺织工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新春致辞

值此新年到来之际,我代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向全国纺织行业1900万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纺织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升值、美国及欧洲设限中国纺织品进口、能源、运输、人力成本上升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全行业积极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抓住机遇,寻求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快速发展,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创汇都创历史新高。这一年,中国的纺织工业又变化了,竞争力又提高了,又进步了,这是全行业职工努力的结果,值得骄傲与自豪。

2006年是我国进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是我们在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征途上重要的一年。我们既要抓住机会,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还要看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科技进步、研究开发、组织管理、产业链组合、现代营销等方面的差距,奋起直追。我们已经制订了全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的规划,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扎实实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新的成绩,使中国的纺织工业实现新的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

二OO六年元旦

查看全文

纺织工业工作计划

纺织工业是浙江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纺织工业在满足人民衣着消费需求,增加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传统纺织行业进一步高技术化,我省纺织工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是跨入新世纪我省纺织工业的主要任务。

一、纺织工业现状

纺织工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年,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称"规模以上企业")3014家,职工总数83.3万人,销售收入1426.4万元,出口创汇77.5亿美元。纺织工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2%和19.8%,出口创汇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39.8%。

(一)**发展的主要成就

1、率先完成国有纺织企业的改革脱困任务。**年,党中央、国务院把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重点推进。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国有纺织企业按照"压锭、重组、减员、增效"的方针,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全省国有棉纺企业三年累计压缩落后生产能力32.38万锭,通过整合重组形成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年全省国有纺织企业利润总额6665万元,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年利润总额3.64亿元,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压锭、减员、扭亏三大任务;**年利润总额亿元,迈上新台阶。

2、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纺织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时期,全员劳动生产力从1.58万元/人提高到3.13万元/人,提高了近一倍。棉纺织行业在压缩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大面积采用国际先进的自动络筒机、新型精梳机、无梭织机等关键设备,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与1995年相比,棉纺织品的无结头纱比重从8.5%提高到30%,精梳纱比重从7.7%提高到25%;无梭织机从1.4万台增加到5.5万台,无梭织机比重达到40%,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服装行业引进一大批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进一步发挥了品牌优势,巩固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水剌法、纺粘法、针刺法无纺布生产线和土工布、汽车内饰面料生产线投产,拓展了纺织品在土木工程、医药卫生、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查看全文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保持我市纺织工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产业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纺织工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为满足大众衣着消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产业体系比较完整。2008年底,全市纺织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44家,从业人员11.89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18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31亿元,实现利税7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8.5%、15.7%和19%,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市工业的第3位。目前已形成以棉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为主,兼有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器材、家用纺织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装备水平有所提升。通过实施搬迁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清梳联、气流纺、自动络筒机数量,改造细纱机牵伸部分,新增紧密纺等新型纺纱设备,提高了设备水平和成纱质量,实现了产业升级。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纺织品所用原料由过去的以棉、涤为主,变为目前的棉、麻、彩棉、竹纤维、天丝、功能性纤维等多种纤维,产品由过去一般面料向功能性面料发展,深加工产品比重有所提高,服装和产业用纺织品产量增长迅速。

但在纺织工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不容乐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国有资本退出迟缓,全市纺织服装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所占比重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特别是县域小纱厂、小布厂、小印染厂等大多为家族式企业,缺少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大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缓慢,除纺织服装基地和辛集皮革服装比较集中外,多数企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产业竞争力不高。产品结构层次偏低,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高附加值的印染、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等比重明显偏低。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市场影响力不大,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市纺织服装业研发投入比例仅为销售收入的0.5%左右,远低于先进地区的3%的投入比重,与发达国家5%的差距更大,研发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影响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面临形势。虽然我市纺织工业经过多年调整和发展,产业层次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但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汇率不断趋升,使企业盈利水平持续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出口环境日趋恶化,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降,纺织工业困境加剧。但是,纺织工业作为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国家、省及时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我市纺织工业调整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随着国民收入提高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必然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因此,今后三年,抓住国家调整和振兴纺织工业的机遇,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加创新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已成为全市纺织工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查看全文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

纺织工业是*省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是现阶段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繁荣市场、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省纺织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省纺织工业面临生产增速减缓、主要经济指标环比下滑、资金紧缺、投资下降等严峻形势,同时也面临结构调整的机遇。为积极应对当前形势,振兴*省纺织工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现状。

1.整体实力不断壮大。20*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企业达到4933家,从业人员近200万人,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位,完成工业增加值15*.1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87.95亿元,利税521.68亿元,其中利润328.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69%、20.77%、16.53%、19.25%,但增幅分别回落7.97、8.35、18.85、22.53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纱619.4万吨、布131.8亿米、服装26亿件、印染布45.5亿米、呢绒13500万米、绒线6.7万吨、化学纤维78.5万吨。其中,纱、布产量在全国同行业居第一位,绒线居第二位,印染、呢绒居第三位,服装、化学纤维居第四位。

2.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棉纺织行业先进装备比重达到70%,清梳联、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比重分别为45%、55%和64%;分别高出全国同行业4.8、3.9、3.6、16.5个百分点。但部分中小企业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缓慢。

3.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20*年,全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达到1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纺织品出口达到7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服装出口达到7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的比重分别为58.8%、40.3%和0.9%。日本、欧盟、美国成为*省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查看全文

纺织工业节能减排调研报告

近年来,纺织工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6年,纺织工业总产值为25016.89亿元,占全国比重15.18%,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1651.36亿美元,占全国比重72.71%。纺织行业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清洁生产的实施和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通过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推广应用纺织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等手段,废水治理率和达标率得到大幅提高。然而,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资源和环境制约着纺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生产生态纺织品和绿色制造技术为引导,从工艺、助剂、设备等多渠道着手,抓住源头,注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生态问题,努力优化纺织工艺,减少化学药剂、水、能源的消耗,以达到高效、高速、环保的目的。国外已投入较大力量开发环保型染料助剂,节水、节能、减排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无水和少水印染技术方面,涂料印染方面以及纺织节能、节水实用新型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纺织印染废水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各工业部门排放总量的第五位。2004年全行业排水量13.6亿立方米,而其污染物排放总量(以cod计)则位于各工业部门第六位。

印染废水是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有机性废水,其污染物浓度高(cod),色度深,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纤维不同所用染料、助剂也不同,废水性质差别很大,主要污染物包括可溶性有机物、有毒物、色度、酸、碱和油类,污染物多为难以生化降解的物质,废水的可生化性差,因此,处理难度也大。

印染行业排放的固体废物,包括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大多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一些地方因为没有处理手段,就进行简易的露天堆放,成为了污染事故的根源。

我国印染企业总体上与国外相比单位产品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消耗量则为3倍左右。通常,印染环节能耗占纺织产品链能耗的30%以上,而印染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却很低,目前,只有少部分企业采用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而量大面广的企业热废气、热废水直接排放,设备控制没有节能装置。

查看全文

纺织工业发展视察报告

政协二届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就“如何振兴我市传统轻纺工业”等相关议题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提案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对此,市政协提案委、财农委组织部分委员在乔万荣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到二毛纺厂、皮革厂等企业进行了带案视察,并和有关部门、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轻纺工业基本状况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2008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09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2000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2008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查看全文

农业局纺织工业发展方案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纺织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纺织工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纺织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对就业和惠农的贡献突出。2007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3.3%。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8.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产品应用范围已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消化农业提供的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近1000万吨,惠及1亿农民。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但是,纺织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和复合材料开发滞后,高性能纺织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纺织工业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纺织工业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总能耗、总水耗、总废水排放量的4.3%、8.5%和10%;产能规模盲目扩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严重影响,市场供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降,我国纺织工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

应该看到,我国纺织工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还有很大潜力,纺织工业发展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纺织工业持续健康运行,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查看全文

我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论文

19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洋务运动重点举办民用工业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时期。探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不仅有助于纺织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也会有所裨益。

一、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原因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侵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出现的。具体来说,它的兴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使中国传统手工纺织业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同时,纺织品商品市场的发展,为近代纺织工业的兴办创造了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藉天津、北京条约,不仅继续在通商口岸大量销售洋布、洋纱,而且不断向中国内地渗透,行销日广。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注: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第8-9页)。这种状况极大地排斥和打击了中国土制棉纺织品的生产与销售。洋纱以其质优价廉很快挫败土纱,成为中国手工织布者的首选之物。这样一来,手工纺纱者大量减少,手工织布者在洋布的冲击下也日渐减少,中国的手工棉纺织工业不再依赖农业。其结果是,农民劳动力大量过剩,手工业者成群破产,成为兴办近代纺织工业及其近代工业所需的廉价劳动力。与此同时,大批原来纺纱织布以自给的人,成为纱、布的消费者,商品市场上的纱、布流通量扩大了。纺织品市场的日益发展,为兴办近代纺织业创造了条件。

1.2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也使洋务派官僚感到财源不保,白银外流,认为只有购置机器,设立布局,才能保我利源,堵塞漏卮。李鸿章指出:“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注:李鸿章全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第5册,第2684页。)又说:“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注:李鸿章全集.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第3册,第1339页。)为此,李鸿章积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企业。张之洞较李鸿章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焦虑不安。他在给光绪皇帝的《拟设织布局折》中说:“窃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考之通商贸易册,布毛纱三项,年盛一年,不惟衣土布者渐稀,即织土布者亦买洋纱充用,光绪十四年(1888年——引者注)销银及将五千万两。……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因此他提出:“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权利。”(注: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第一辑下册,第907-908页。)1888年,张之洞决定在广东创办纺织厂。不久,他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遂将纺织厂移到湖北筹创,先后建立了湖北纺织四局。

1.3西方近代纺织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一些买办、地主、商人和手工工场主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量,他们或是仿造纺织机械,或是直接投资购买西方机器办厂,从而导致了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如华侨商人陈启沅早年在南洋经商之时,曾遍历各埠,对机器缫出的厂丝之精美极为羡慕,从而“考求机器之学”。回国后,他于1872年在广东南海县仿造机器,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开中国近代民族纺织工业的先河。上海买办黄佐卿则于1881年投资10万两,从法国购进缫进车100台及其它辅助设备,创办公和永缫丝厂,成为上海民族资本机器缫丝业的先导。

查看全文

中央级纺织工业体制经济发展比较

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主要包括两类机构,一类是经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局批准成立的纺织工业类事业单位,另一类是在民政部注册成立的全国性纺织工业类社团组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全国性纺织行业协会,管理并带领上述两类纺织工业类机构在各个纺织细分领域开展工作,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向上联系着工业与信息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向下联系着全国棉、毛、麻、丝等各类纺织服装企业,在各个纺织服装细分领域发挥着“中枢神经”的作用。他们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中枢神经”的健康状况,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各个纺织细分领域的健康发展。因此,反映并支持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的经济发展,不仅是对这类机构的关注,也是对全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关注。

根据国资委对国有资产年报工作的要求。我们对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进行了年报统计。至2007年末,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单位共26个,其中事业单位9个,社团组织17个。单位在职人数780人,其中事业单位在职人数477人,社团组织在职人数224人,其他人员79人,26个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均为独立核算单位。

对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经济发展的分析与对企业发展的分析有所不同。他们大多是非盈利性组织,不能从利润变化的角度去分析,而主要是以收入水平变化,净资产水平变化,资产周转率水平变化等方面去分析。我们主要对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资产周转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

收入增长率。是指本年度收入增长额同上年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了机构的经济发展能力,该项指标越高,说明机构的经济发展能力越强。

我们以同期总收入对比进行统计。2007年末,中央级纺织工业机构总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事业单位总收入1.3亿元,年增长率为11.3%;社团组织总收入1.9亿元,年增长率为12.7%。两类机构的收入增长率比较接近。

查看全文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纺织工业废水处理

[论文摘要]染色废水属于典型的难生化降解废水,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对其处理,且保证出水的稳定达标,一直是许多环境保护工作者的研究目标。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染色废水处理的技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综合概述,并对各类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一般染色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技术路线。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工业之一,也是出口创汇较多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占有15%左右的国际市场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经过多年建设,纺织工业基本成为一个门类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原料和设备基本立足于国内、生产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工业部门。产业综合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棉、毛、丝、麻、化纤、服装、纺织机械等行业较为完整的系列体系。

纺织工业按加工的原料、产品的品种和产品的加工用途等不同,主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类产业,纺织工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指各类纤维生产和加工,如天然纤维的棉花、羊毛和各类化学纤维等生产领域;中游产业指纺纱、织布、染色等生产领域;下游产业主要指服装加工等生产领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