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3 06:35: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方法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胃痛的中医处方方法学分析
摘要: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亦称“胃脘痛”。中医处方方法学是研究中医选药处方规律的一门学科。运用中医处方方法学分析胃痛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围绕虚、寒、食、郁、湿、瘀六大病理因素,以证候为中心,分析胃痛复杂的病因病机;以法为纲,把握胃痛的治则治法;以方为例,选定胃痛的处方用药。从辨证论治着手,使理法和方药有机结合,为临床治疗胃痛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胃痛;中医处方方法学;病因;病机;治法;基础方;经验
中医处方方法学是研究中医选药处方规律的一门学科。该方法是在方剂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以处方方法为研究对象,从一定数量功用相近的方剂中总结提炼出共性规律。其特点是以证候为中心,剖析病机,据机立法,以方为例,依法遣药。处方方法学上衔诊断,中握立法,下接方药,使理法方药有机地融为一体。对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的疾病,运用中医处方方法学可以使临床医生遣药组方的思路更加明晰[1]。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亦称“胃脘痛”。胃痛属中医学脾胃系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复杂,不拘泥于脾胃系,常与肝相关,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运用中医处方方法学分析胃痛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学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优势。笔者采用中医处方方法学分析胃痛的证候要素,明确病机,以此选药组方,以便临床医生明辨病因、掌握病机、确立治法、依法立方,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1明辨病因,剖析病机
胃痛的病因复杂,主要有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及药物损害等;基本病机为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并见食积、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等。胃痛的证型一般分为寒邪客胃证、饮食伤胃证、肝气犯胃证、湿热中阻证、瘀血停胃证、脾胃虚寒证和胃阴不足证等7个证型,但临床中胃痛并非只表现为单一证型,常数证兼夹并现。运用处方方法学,以病因为基础,以证候为中心,明确病机,确立治疗大法,依法处方用药,可使临床医生在治疗胃痛时不局限于个别方剂、药物。临床上胃痛的病因可分为虚、实两大类。正虚主要涉及脾胃虚寒、胃阴不足,中焦虚寒,胃失温养,胃阴不足,润降失司,不荣则痛。邪实主要由寒、食、郁、湿、瘀5个方面相互掺杂,邪实阻滞,气机失畅,不通则痛。1.1虚。正虚主要是脾胃虚弱,无以运化濡养,使胃腑不荣,发为疼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气血之海,脾胃阳虚,阳虚则寒,脾胃虚寒无以化生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乏源则无以濡养脾胃,不荣则痛;脾胃阳虚,推动乏力,易生痰湿反困中焦,阻滞气机,不通则痛;胃阴不足,润降失常,胃失滋养,不荣则痛。脾胃虚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脘隐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虚缓无力;胃阴不足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胃脘隐隐灼痛,嘈杂似饥,或似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细无力。胃痛虚证临床常见证型有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阳虚气滞证、阳虚痰凝证及阳虚血瘀证。1.2寒、食。寒证、食积证常见,其起病多由外内侵袭所致。寒证乃寒邪犯胃,困遏中焦,凝滞气机,气血不畅,无以温养所致。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滞,易困遏阳气。寒凝血脉,气血不荣,不荣则痛,故胃脘部寒冷暴痛。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紧。食积证痛前常有暴饮暴食、饮食不节病史。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食积于胃,停积难化,或胃气虚弱,饮食不慎,停滞难化,导致胃失和降,气机不畅,不通则痛。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不思饮食,矢气及便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这两个证型的主要病机均为外邪侵袭,阻遏气机,导致胃气不降,不通则痛。1.3郁。郁证是关键。胃痛的基本病机为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脾胃为中焦枢纽,调节中焦气机运行。肝气主疏泄,畅达气机,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情志失调,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不通则痛。《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遇怫郁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减,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郁证的主要病机为情志不畅,阻滞气机,不通则痛。1.4湿。湿证是重点。脾为中焦湿土,最易感受湿邪。外湿内侵,或因脾胃素虚,酿生痰湿,导致湿邪困脾,阻遏气机;湿邪困脾,日久化热,湿热相合,共阻气机;或因胃火炽盛,热蒸湿动,导致湿热困脾。湿热蕴结,胃气痞阻,不通则痛。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吐酸嘈杂,脘痞腹胀,纳呆恶心,口渴不欲饮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湿证主要病机为湿热相合,困阻脾胃,阻滞气机,不通则痛。1.5瘀。瘀证需重视。瘀血致病,病证复杂,最易阻滞气机。因气滞、血热、血寒及气虚等原因导致瘀血停胃,既阻滞气机,又影响新血生成,使胃腑失养,引起疼痛。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入夜尤甚,甚或出现黑便或呕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瘀证的病机关键在于瘀血既阻滞气机又导致胃腑失养。
2据机立法
方法学的人学意蕴
正文】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00)02—0026—04
哲学思想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实现了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学的高度统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方法学体系;二是把人的问题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特别是非常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方面的特征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也就是说,的方法学有着鲜明的人学导向,而的人学思想也从其方法学当中引申出基本的方法原则。
一、方法学的中介功能,体现了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极度关注
人学,就一般意义而言,是研究人的科学。人学研究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或人的一般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人学理论的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般的人或整体的人存在的图景;另一部分是一般的人或整体的人发展演化规律的图景。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是实践的能动的人,而非抽象的自然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就是人的活动过程,也就是人的能动的实践的动态过程。这是由人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决定的,一方面,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又具有自身内在的尺度,他总企图超越其生存的受动性与偶然性,要求在创造性活动中改造与否定客观世界的现存状况,使世界不断朝符合人的目的与理想图景的方向发展,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因此,人学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注,必须提升到实践的高度,即提升到能动地改造世界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以往哲学把人抽象化的理论弊端,开拓出一条走出人的“抽象王国”,进入人的“现实王国”的现实道路。
国外有学者曾指出:“的全部著作是一种哲学‘实践’,是一种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并正在改造世界的认识论。”[1]这种说法指明了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联系革命的一生,我们可以说,这种对实践的重视是源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切关怀。这与马克思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思想,并力图在“解释世界”的理论和“改变世界”的实践之间探索一个中介。这个探求的过程是内在地包含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发展过程当中的,其理论成果就是的方法学体系。方法学的全部着眼点在于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于如何发挥其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功能,从而达到“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3]的目的。例如,在《实践论》中科学地探讨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认识到革命实践的两次飞跃的原理,并且强调了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但是人们往往认为理论不需要任何中介就能直接指导实践,因而忽略了对联结两者的中介的研究。康德曾明确指出:“不管理论可能是多么完美,看来显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仍然需要有一种从这一个联系到另一个的中间项。”[4]则更形象地强调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5]在这里,把方法问题同实践的效果直接联系起来。如果说,主张把革命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当作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那么,这种理论也只有转化为科学的方法才能成为真正的武器。可以说,在方法学的这种中介功能,内在地包涵了人的目的性要求和理想蓝图,它以改造世界的创造性实践为目的指向,体现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方法学人学意蕴论文
哲学思想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实现了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学的高度统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体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方法学体系;二是把人的问题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特别是非常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方面的特征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也就是说,的方法学有着鲜明的人学导向,而的人学思想也从其方法学当中引申出基本的方法原则。
一、方法学的中介功能,体现了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极度关注
人学,就一般意义而言,是研究人的科学。人学研究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或人的一般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人学理论的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般的人或整体的人存在的图景;另一部分是一般的人或整体的人发展演化规律的图景。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是实践的能动的人,而非抽象的自然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就是人的活动过程,也就是人的能动的实践的动态过程。这是由人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决定的,一方面,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又具有自身内在的尺度,他总企图超越其生存的受动性与偶然性,要求在创造性活动中改造与否定客观世界的现存状况,使世界不断朝符合人的目的与理想图景的方向发展,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人”。因此,人学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注,必须提升到实践的高度,即提升到能动地改造世界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以往哲学把人抽象化的理论弊端,开拓出一条走出人的“抽象王国”,进入人的“现实王国”的现实道路。
国外有学者曾指出:“的全部著作是一种哲学‘实践’,是一种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并正在改造世界的认识论。”[1]这种说法指明了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联系革命的一生,我们可以说,这种对实践的重视是源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切关怀。这与马克思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思想,并力图在“解释世界”的理论和“改变世界”的实践之间探索一个中介。这个探求的过程是内在地包含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发展过程当中的,其理论成果就是的方法学体系。方法学的全部着眼点在于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于如何发挥其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功能,从而达到“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3]的目的。例如,在《实践论》中科学地探讨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认识到革命实践的两次飞跃的原理,并且强调了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但是人们往往认为理论不需要任何中介就能直接指导实践,因而忽略了对联结两者的中介的研究。康德曾明确指出:“不管理论可能是多么完美,看来显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仍然需要有一种从这一个联系到另一个的中间项。”[4]则更形象地强调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5]在这里,把方法问题同实践的效果直接联系起来。如果说,主张把革命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当作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那么,这种理论也只有转化为科学的方法才能成为真正的武器。可以说,在方法学的这种中介功能,内在地包涵了人的目的性要求和理想蓝图,它以改造世界的创造性实践为目的指向,体现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二、方法学的核心原则,强调了人的思维方式的转换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人学热”的出现,同当前人类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境、挑战有关,即旨在分析和解决当代人类实践发展提出的与人有关的重大现实问题,并为之提供一种理论工具和方法论,这是当代人学兴起的实践根据。在这种实践根据的背后,隐含着更深刻的理论动因,即旨在反映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规律,由侧重指向认识人之外的世界自觉转向认识人本身,以形成关于人本身的完备认识,这是人学得以出现的思维发展史的根据。[6]也就是说,人学在关注其自身同客观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同时,还须对其自身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进行反思、追问,旨在研究如何经由思维方式的革新尽快实现人的现代化,最终在物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互动关系中,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方法学强调以思想方法为核心的原则,内在地体现了人学的这一本质要求。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教学成效
摘要:目的针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痛点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法从研究背景、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改革成效3大方面进行探讨,教学改革方案从优化师资队伍、更新教学理念2个方面展开讨论。结果通过以上举措,师资队伍明显优化,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切实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是为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为从事中药药理相关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1研究背景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与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理学等课程关系密切,故对主讲教师的知识背景要求较高,如何整合教学团队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研究生大多在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中药药理学这门课程,缺乏该方面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其研究生阶段从事的科研工作大多是研究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故亟待学生在研一阶段系统学习的过程中补充该方面的知识。但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大多教学课时少,故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学改革方案
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方法学评论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是一种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是链霉菌属中分离出来的发酵产物,常温下呈白色结晶状粉末,分子式为CH60N2HO,分子量为822.05[1]。由于对T细胞有选择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抗器官排斥性疾病肝、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或是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药物本身和其代谢产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是其使用的一个必备前提。目前监控其血药浓度的方法有许多,但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尚未成体系。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2],方法准确、可靠、简单,适用于临床上监测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的广泛推广。2011年2月~2011年6月,我们研究了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可行性。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仪器与药品仪器:3200Qtrap型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仪;药品:他克莫司胶囊(规格为1mg/粒,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00412);他克莫司对照品(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084120L);乙腈为色谱纯,其它试剂为分析纯。
1.2方法
1.2.1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四氢呋喃(55:40:5);流速:1.2ml/min;柱温:30℃;进样量:20。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即“结构”。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础结构。”他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才便于迁移。他说:“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知识的整体出发,指导学生会用“联系”的观点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知识结构有效地转化为认知结构。
一、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每一知识块都处在一定层次的系统中,这样无论从纵的还是从横的联系上都出现了教学上的先后问题,即有起始教材和后继教材之分。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到教材的阶段性,不能违反知识的逻辑结构;又要考虑教学的连续性,在起始教材的教学中,使学生的第一步走的稳、走的准,还要注意对后继教材的联系,以减缓后继学习的坡度。如在应用题这一系统中,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是起始教材,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是学习三步复合应用题的过度阶段,也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例如出示复习题“(1)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2)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树112棵,五年级栽的棵数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这是两道学生已掌握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出示例题“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栽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这样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组装得到新知识。让学生把这三道题联系起来思考,通过讨论比较解答,明确三步计算应用题是由两步计算应用题扩展而来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一种定势,即目前教什么内容就按这单一思路去思考数学问题。如何克服这种消极的思维呢?我体会到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适时地回授。例如,在学完比例应用题后,出示这样一道题:“用2吨黄豆可以榨油吨。照这样计算,,吨黄豆可以榨油多少吨?”学生很快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出来。此时,积极鼓励学生想一想,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不可以解答,有的同学发现可以用归一的方法解,列式是÷2×=(吨)。受此起发,全班同学都积极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解答。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想抓住题中数量间的关系来分析,这样就有了下面的多种解法,列式:(1)×(÷2);(2)÷(2÷)。这样的训练,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沟通了前后应用题的联系。
又如,学了整数的意义,问学生:“课本中‘我们在小学学的是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有比0还小的数呢?”学生感到困惑,这时教师必须指出整数不仅仅只是0和自然数,还有其他的数,以后再学。这样为以后要学的负整数提前孕伏。同时也对整数这个概念更加明确。
二、与新旧知识的联系
血氨浓度测定方法学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中的氨浓度的方法,为临床肝性昏迷、肝性脑病、重型肝病、尿毒症等代谢障碍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血液离体后,立即加入定量过量的钨酸钠及硫酸溶液,使蛋白沉淀的同时,血液中的氨与硫酸形成硫酸铵而存留于血滤液中,再以酚-次氯酸钠显色后于波长630nm处测定光密度OD值(以空白校正)。结果:血氨在20~60μmol/L范围内浓度与OD之间呈良好的线性。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适合临床检测血氨的浓度。
【关键词】血氨;方法学;光密度
正常人体内游离血氨(bloodammonia,BA)含量极低(正常值20~60μmol/L)[1],其主要来源于体内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以及经脱氨作用分解而来的内源性氨,正常情况这种氨可形成酰胺及合成其他含氮化合物而不断地被转化;另一来源是蛋白质类食物在肠道内经细菌分解而成的外源性氨,正常情况下此氨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被合成为脲,经肾脏排出体外。然而在发生代谢障碍性疾病,如肝性昏迷、肝性脑病、重型肝炎、尿毒症等由于氨不能正常代谢排出体外而引起BA升高。肝功能极度衰竭或血液不能正常地流经肝脏转换等严重肝脏疾病,氨不能从循环中及时清除均可使血氨增高[1]。高BA有神经毒性,BA的测定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肝昏迷、Reve’s综合征及儿科的一些先天性代谢紊乱等病的诊断、观察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2]。BA的测定方法有微量扩散法、比色法、离子交换法、氨电极法、酶法等。笔者在结合本实验室现有条件,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BA方法,为临床该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1仪器与试剂
1.1仪器
电子天平COBS120型(朝鲜COBS公司),紫外分光光度仪HP8453(美国惠普),离心沉淀器800型(上海手术仪器厂),YKHI型液体快速混匀器(江西医疗器械厂),DHW420三用电热恒温水箱(北京东霞科学仪器厂)。
领导干部思想方法学习体会
一个领导干部要干好工作,当好“头儿”,须不断学习掌握必要的领导方法。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就无法到达河的彼岸。而思想方法则是领导方法的灵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实施领导的效率和水平。
胸中有大局。这主要是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领导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则。反映到思想上,就是要有大局意识。大局是实实在在的,国家有国家的大局,地方有地方的大局,单位有单位的大局。这里所说的大局,首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我国古人讲究“势”,其实就是大局的意识。现在讲战略眼光、世界眼光,也是一种大局意识。领导干部只有胸中有大局,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获得正确的工作指向。没有大局意识,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出事是必然的。任何工作只有放到大局中去考量,才能知道该不该做,如何去做。所以,要关注大局,研究大局,维护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工作抓关键。这主要是正确处理一般和重点的关系。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告诉人们,领导干部要抓大事。这在一般意义上说是对的。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抓大事,当然也不能忽视小事,问题是要抓住关键环节。什么是关键环节?从理论上说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操作上说是那些对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和直接性影响的事情。具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性质的事情比较容易认识和判断,而那些对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和直接性影响的事情,就需要认真加以认识和判断。因为其常常隐含在一些具体事情中。比如,对部门同志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有时候主要领导适当关心一下,需要出面时出面一下,就可以免去他们的许多麻烦,就可以解决大问题。可以说,抓住了关键,事半功倍。当然,对关键环节的把握,应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处事讲公平。这主要是正确处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抓工作、带队伍,都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能主观性太强、随意性太大,而必须讲规矩、讲原则。讲规矩、讲原则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讲公平。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大家走到一起,组成一个集体,团结合作、干事创业最重要。而要形成团结合作、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领导干部就一定要讲公平。公平是具体的,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在生活中;体现在制度上,也体现在作风上。坚持对全体同志一视同仁,不搞远近亲疏,对工作实行一个标准,不论对内对外,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和行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团结和谐的氛围,培育能够吃苦、敢打硬仗、善于合作的作风,真正使人心情舒畅。
待人重真诚。这主要是正确处理对事和对人的关系。干事创业,人才为本。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当家人、领头人,要做好事,也要管好人。同时,还有一个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问题。怎么才能把大家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如何才能更好地与方方面面打交道?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学会待人。人们常说,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难就难在了解人的心理、愿望、需求和特点。其实,说难也不难,只要真诚待人,将心比心,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作为领导干部,要有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和谐思维,主动地多与大家沟通交流,尽心地为大家排忧解难。这样,就一定能够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对己须自律。这主要是正确处理权力和权威的关系。不可否认,领导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权力可以带来一定的权威。但是,从领导学的角度看,权力又不等同于权威。权力是被赋予的,是外在的;权威则是自己创造的,是内生的。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如果背离这一点,谈不上赢得威信,还可能要栽跟头。领导讲艺术。领导学中有一句话: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就是这个意思。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权力,就必须具有自律观念,善于把握住自己,真正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身上有正气,说话就有底气,就有威信,就能把大家凝聚起来,共同干好工作。要严于律己,为人表率。凡是要求大家做到的,领导干部先做到;凡是要求领导干部做到的,一把手先做到。这样才能用好手中的权力,才能真正有权威。
浅谈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是2007年倍受国人瞩目的一次盛会,是我们各级党组织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自十七大胜利召开以来,公司党组开展了一系列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活动,通过自身学习领会和组织开展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的经验,谈谈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
一、学习十七大精神首先要抓全厂职工,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要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当前学习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是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理论素质的前提,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是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新时期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我认为要从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来教育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此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学习理论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学习十七大精神要抓住重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我认为这次十七大精神的重点,一是我们党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二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三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把学习十七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哲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把学习新《党章》同学习党务工作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要学习经济、历史、法律、科技等知识,努力使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学习十七大精神要抓学风,解决“怎样学”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是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现黑龙江烟草工业“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构建特色型和谐企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与牢固树立行业共同价值观紧密结合,与解决当前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把学习十七大精神与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工夫,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工夫,真正使十七大精神学习的过程成为提高政治理论素质的过程。
四、学习十七大精神要抓制度,解决“保证学”的问题。我们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始终以来黑龙江烟草工业的各家工厂在政治理论学习工作上抓得都是非常紧的,但是我觉得要在原有的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管理人员集中学习制度以及支部“”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十七大精神学习监督考核的力度。
五、学习十七大精神重在抓落实,解决“学了怎么样”的问题。学习十七大精神,就是要用十七大精神指导我们的工作,把十七大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当前,我们企业要把公司制改革后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是否转变,能否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是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职工对企业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使干部职工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我们的企业能够又快又好的发展。
主体性理论与西方法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西方法学发展史上,主体性理论起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受主体性理论的影响,西方法学以文艺复兴为转折点,从神学转入形而上学,成为以自然法学为主、以抽象的理性人为主体的“理性主体性”法学。随着法学研究的科学化,19世纪中期出现了以法官发现、适用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官主体性”法学。到了20世纪晚期,随着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理论的批判,法学开始了对“个人主体性”的探索,与此同时,经济分析法学提供了一种颇具解释力的主体分析理论,这种理论可以称为“有限理性主体性”。
〔关键词〕西方法学,理性主体性,法官主体性,个体主体性,有限理性主体性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近代思想史的界标,它带来人性、理性和法治的精神,从此,个人不再依赖神的指引,成为具有理性的自由人,人成为私法自治的权利主体,人类思想的进化从神学阶段转入理性的主体阶段。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想对主体性理论进行解构,标志着另一个转折的出现。以主体性理论为向度,上述进程可以表述为“主体性理论出现之前的神学时代——主体性理论时代——后现代主义的反主体性理论时代”,当然,即使在进入第三个阶段的今天,主体性理论仍占据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态。如果把主体性理论出现之前的神学时代看作是“神主体论”,则人类思想史可表述为“神主体性——理性主体性——个体主体性”,个性主体性阶段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对理性的主体性理论的批判。用简明的哲学表述,这两个转换的标志分别是“上帝死了”、“人死了”。
受主体性理论的影响,法学以文艺复兴为转折点,从神学阶段转入形而上学阶段(法哲学),这一阶段以自然法学为主,以抽象的理性人为主体性,即“理性主体性”的法学,但这时的自然法学与文艺复兴前的自然法学不同。随着法学研究的科学化,19世纪中期出现了以法官发现、适用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理学,本文称之为“法官主体性”的法学。到20世纪晚期,随着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理论的批判,法学出现了以“个人主体性”为研究范式的萌芽,主要以批判法学派为主。而经济分析法学则提供了一种具有建构意义的颇具解释力的主体分析理论。
一、理性主体性的法学——以自然法学为主线
西方主体性哲学肇始于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二元论的哲学命题。此后,笛卡尔式的“我思”在哲学史上以不同形式出现,诸如洛克的“心灵白板”,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的“先验主体”、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等等都是主体性哲学的表达方式。主体性哲学思维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法律人格的塑造上。近代的法学把人看作是整齐划一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把人都当作自由平等的“理性主体”。洛克在“论自然状态”时这样描述理性:“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育求助于理性的全人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独立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别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正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因而是自由的。自由主义理论论证的基础就是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