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3 05:52: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方法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论文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是发展统计生产力、改进统计生产方式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不断迈出大的新的步伐。如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工业统计中应用抽样调查方法……等等。但是,制度方法改革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呼声也始终不绝于耳,且日渐强烈。究其原因,除客观因素外,主观方面很大程度在于统计部门及广大统计工作者没有就改革的目标模式形成共识,以致不改不是,改也不是,怎么改都难合适;不同领导有不同思路,改过来又改回去。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规范;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将迈出新的实质性的更大步伐。确立面向21世纪的统计发展战略,必须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简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模式,才能逐步解决目前的诸多问题与弊端,促进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发展统计事业,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四化建设。10年前,笔者曾在某统计刊物上撰文,将这种模式设计为“一套表+单轨制(即政府统计部门的在地统计)+计算机网络化”。这与10年来统计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基本吻合的。结合近些年的实践,我以为可以将这一模式补充完善为“单轨制+一套表+目录抽样法+计算机网络化+按工作流程设置的统计机构”。
一、关于“单轨制”
即建立在街乡基础上的政府统计部门终极在地统计。当今发达国家的统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如人口、资源等一些基本国情的统计,而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一些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往往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如美国、日本等;二是主要国情国力、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均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其机构健全人员充足,其他部门基本不搞统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介于二者之间,但有些政府统计部门在做的事情,业务主管部门也在做。数据既不完整又交叉重复,基层负担沉重。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模式呢?我认为无疑应选择后者。因为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需要对经济及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没有部门利益的统计部门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统计信息。否则,统计数据有可能成为某些部门反映政绩的工具,统计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数据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实际上,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正在弱化,很多下属企业划归在地管理,也难以再行使统计职能。
实行终极在地统计,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明确极少数业务上垂直领导、财务上统一核算且经营范围相对单一独立、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可实行部门统计,全国及地区性数字以部门统计为准;其次,对绝大多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满足领导和各界需要的统计工作,要逐步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主要依靠政府统计部门采集、加工、整理、提供统计资料,部门统计以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为目的,且范围仅限于本系统内;第三,在政府统计系统,将统计对象按基本单位概念分解到街乡,由基层统计部门按地域进行统计,逐级上报,既避免重和漏,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经济总况。那么,街乡统计机构能否承受最基础的工作任务呢?我以为有两个前提:一是坚持一套表的唯一性;二是按企业规模区别对待。这将在下面加以论述。
教学方法改革的反思
摘要:建国后,我国基础教育之课程改革进行了八次。从一九九九年启动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还续。当前主导我国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学理论基本上是建构主义一家。课程改革属于国家战略层面,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教学方法改革只源于一种理论指导,不言而喻,带有很强的片面性,我们应该认识到。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法改革;建构主义;默会认识论
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了真理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文艺批评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
不要因为彼此是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抹不开面子,就不敢批评。作家艺术家要敢于面对批评自己作品短处的批评家,以敬重之心待之,乐于接受批评。”[1]又说:“在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2],“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3]。讲的多好啊,字字如千金,也符合我们教育战线的实际,当然也符合我国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之改革的实际与现状。我们应该反思了,应该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了。建国后,我国基础教育之课程改革进行了八次。从一九九九年启动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还在延续。按现在的教学理论体系,教学方法当属于课程概念的下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说,当前主导我国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学理论基本上是建构主义一家,尽管杂志上、报纸上,各种方法似乎百花齐放,然而都属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范畴内。它起源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也广泛流传于欧美各国。改革开放前,我们基本上步原苏联的后尘。课程改革属于国家战略层面。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教学方法改革只源于一种理论指导,不言而喻,带有很强的片面性,我们应该认识到。曾几何时,我们有全面否定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教学方法的倾向。BBC的实践表明[4],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是有共性特征的,我国的传统教学方法有优势的一面,甚至很优秀。直接教学与合作、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正在成为全球趋势。历史上曾有以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遵循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理念,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知识的积累是形成正确道德观的最好途径,所以知识教学便成为首要仼务,直接教学法是最佳的方法。我们现在的三维教学目标,第一目标就是道德教育。马克思在讲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时,甚至可以用强行宣传教育的方法[5]。
迈克尔•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6],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在我国很迟才有介绍。他把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明确知识就是平常认为的书本知识,它的特性决定了适合于直接教学。默会知识涉及一个人的技能、能力,只可意会难以用文字、公式、图表直接表达,只有通过“顿悟”才能掌握,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某些方面有不谋而合之处。它佐证了否定我们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部分是不对的。理论界在推介各种哲学或认识论、心理学等理论或观点时,不全面、不及时,价值判断不够实事求是。
各地的教育科学研究院所,教育科学规划办,尤其是基层,应当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整工作思路与方向,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为一线教师与教学服务,坚决不干“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杂志,文采越来越炫,但是否接地气呢?是否有浮躁倾向呢?为一线的教师服务了吗?为西部落后地区的教育教学做了实实在在的事了嘛!很有必要反思的。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论文
一、关于“单轨制”
即建立在街乡基础上的政府统计部门终极在地统计。当今发达国家的统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如人口、资源等一些基本国情的统计,而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一些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往往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如美国、日本等;二是主要国情国力、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均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其机构健全人员充足,其他部门基本不搞统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介于二者之间,但有些政府统计部门在做的事情,业务主管部门也在做。数据既不完整又交叉重复,基层负担沉重。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模式呢?我认为无疑应选择后者。因为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需要对经济及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没有部门利益的统计部门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统计信息。否则,统计数据有可能成为某些部门反映政绩的工具,统计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数据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实际上,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正在弱化,很多下属企业划归在地管理,也难以再行使统计职能。
实行终极在地统计,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明确极少数业务上垂直领导、财务上统一核算且经营范围相对单一独立、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可实行部门统计,全国及地区性数字以部门统计为准;其次,对绝大多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满足领导和各界需要的统计工作,要逐步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主要依靠政府统计部门采集、加工、整理、提供统计资料,部门统计以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为目的,且范围仅限于本系统内;第三,在政府统计系统,将统计对象按基本单位概念分解到街乡,由基层统计部门按地域进行统计,逐级上报,既避免重和漏,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经济总况。那么,街乡统计机构能否承受最基础的工作任务呢?我以为有两个前提:一是坚持一套表的唯一性;二是按企业规模区别对待。这将在下面加以论述。
二、关于“一套表”
即反映各行业特点和宏观微观两个层次管理需要的基本单位一套表制度。目前的基层单位一套表仅限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执行,且还有部分对企业的调查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施工价格、景气调查等没有纳入。因此,完善健全规范一套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针灸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摘要:如何在中医药类大学办好针灸专业本科教育,突出教学特色,一直是我校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分析了针灸教学存在的问题,针灸类医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以期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针灸教学;改革探析;临床规范化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全国范围的进一步普及,需要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将医学院校的相关教育与医学生毕业后必须达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相结合,从而为在校医学生拥有的临床思维及临床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以争取尽早在毕业前能初步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的水平为主要目标。
一、现存在的问题
1.经络腧穴知识掌握不到位,基础穴位及其功效主治刺法概念模糊不清。2.对于刺法认知的误区:有学生认为针刺就是进针即可,却忽略了针刺核心的“治神守气”。3.对灸法的误区:有的学生以为灸法就是用火燃起艾条对着痛点灸,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灸,这样灸是采用什么法则,而这样灸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学生对于灸法及其重要性缺乏系统而详细的认识。4.过于重复,缺乏创新的作业形式:大多数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大多数都是抄写书本,这些作业过于笼统,没有体现出新教改的目的性,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作业都表现为敷衍的态度。5.对补泻的误区:大多数学生对补泻手法的认知存在者补法和泻法概念混淆,导致之后在进行操作时手法不熟练或弄错,即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因此,在临床相关针灸知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心理角色转换,使其具有足够的专业认同感,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效地提高了接下来的医学专业临床实习中的教学质量,是医学专业高校教师的责任所在。
二、针灸类医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教育改革实践方法探讨
【摘要】针对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新课改革精神落实不到位,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方向不明,部分学校教改过程不能坚持到底。
【关键词】教育改革;实践;方式方法
现在各所高校教学中存在诸多学习方面的弊病。被业内人士普遍认知。一方面现代许多高校各种对数学这种基础教育学科的认识不明,对待数学教育学科的不重视态度,导致学校对数学专业的应用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学时少,内容多,任务重,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不可避免的牺牲数学应用和实践,是的数学教学学法与实际的生动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此外,传统的数学教学片面的强调数学的严格思维训练和逻辑思维的培养,缺乏从现象到数学的一般抽象和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思维训练,容易让学生形成呆板的思维习惯,以及相对的教学手段的滞后。针对上述存在弊病,我校数学教研室根据学校提出的翻转课堂的大教育改革模式,提出了数学方面相应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牢固树立“课堂大于天”的观念
鉴于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课堂大于天”的观念,继续深化教学“三大改革”。一定要意识到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学改革的中心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也在课堂,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战场。对老师最重要的评价在于其给学生一个丰满的课堂、充实的课堂、学生有收获的课堂。请全体教师以高度的尊崇之心和敬畏之心对待课堂,保证学生增值。
二、坚持执行“六大制度”
国际贸易课程改革内容及改革方法
摘要: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所涉及到的内容以及教育教学的方法,对整个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核心内容所在,因此,本文以“基于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探究”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更有效的培养出更为全面的国际贸易专业性人才,为其后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主要形式
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以及贸易专业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体系。是整个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作为国际贸易实物以及相关的外贸业务课程体系以及相关的一些业务课程体系、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等,都是一些选修课程,然而,对于国际贸易课程确是整个国际经济课程体系当中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课程体系。从最初针对学生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训练开始,有效的学习国际贸易这一基础课程,就是为了后期更有效、更扎实的学好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并为更深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于国际贸易而言,主要是由政策以及国际贸易理论这两个方面,在教学的内容之上则需要紧跟国际贸易形式的变化进而进行表现,同时也需要跟随其发展趋势进行实时的调整。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进行比较,进入21世纪这一崭新的时期,国际贸易的整个发展形式都有所变化;国际贸易所表现出来的关系大多以多边贸易的形式为主,双边贸易为辅;此时的国际贸易在竞争的领域之上也逐渐从货物贸易过渡到服务贸易之上;国际贸易对象也逐渐从原本简单的一体逐渐转向区域经济集团;国际贸易的政策也开始转变成自由化、协调化的形式。国际贸易的方式、规范化、多元化逐渐显现。
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当中存在的问题
1.国际贸易理论方面
当前地方法院在司法改革的作用
本文作者:徐子良工作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6(以下简称((三五纲要6)的第一部分明确了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7项原则,其中第5项原则是/始终坚持统筹协调,要求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要/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统筹协调上下级法院之间人民法院与其他政法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今后我国司法改革¹的进程中,地方法院发挥能动性的意义及空间何在?地方法院的改革举措及司法标准对区域司法环境乃至区域发展软实力的影响何在?本文试论述之"。
一中央主导和地方探索:两种司法改革路径观点之比较
近年来对于司法改革推进的主导模式,大致有以下两类倾向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司法改革要加强中央主导和整体推进"如有学者在总结改革开放3年来的司法改革时,就认为我国司法改革的突出问题在于/全局性缺失,表现为司法改革的思路和步调不统一,不但制约了司法改革的进展和深度,也加剧了全国各地司法尺度不统一的问题;改革从自身情况出发的多,随意性大,偶然性强,总体表现为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缺乏整体规划与布局;保障措施配套制度跟不上,严重影响司法改革的效果,且有些改革措施涉嫌越权违法"该观点认为,今后司法改革的基本路径应是/整体推进的方法"º另一种观点认为司法改革仍应重视地方探索和试错"如有学者在总结了我国司法改革的成就和问题后,认为我国今后司法改革的进路应当是/建构与试错相结合,/应当允许与鼓励各司法机关在不妨害基本法律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改革之试点,以便发现某改进方案何为最佳的改革进路以及成功的可能条件"特别是局部性与区域性的试点性改革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全盘性的改革适宜于在此基础上来推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观点并非截然对立,非此即彼"主张加强中央主导和整体推进的人士一般并不否定地方法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继续探索的必要空间;主张重视地方探索和试错的人士一般也认同司法改革需要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在宏观层面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上述两种观点只是倾向的侧重点有所差异而已"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司法改革中,中央主导和地方探索这两条路径依然需要同时存在"当前法律界对于由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统领司法改革进程的意义有较一致的认识,而就地方法院在司法改革中能动性发挥的价值所在,尤其是其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参与地方治理的深层意义,尚未形成共识"在厘定地方法院在司法改革中的能动性空间之前,有必要深人分析一下这种能动性的背景和意义"。
二地方法院在司法改革中能动性发挥的社会背景与体制背景
(一)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司法发展不平衡5三五纲要6确立的司法改革7项原则的第3项是/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指出/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既与时俱进,又不超越现阶段实际提出过高要求"司法改革毫无疑问应立足于我国国情,但我国国情并非/铁板一块"我国改革开放3多年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在扩大,¼且地区差异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本文不作过多描述,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原理,那么,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将难以避免导致司法发展的不平衡性"所谓改革必须立足于/发展阶段性特征,不仅适用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也适用于我国当前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比较"我们已经看到,在大城市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文明和/陌生人社会环境的同时,小城镇和农村依然处在/熟人社会的场域(陌生人社会与熟人社会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是不同的);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推行远程审判网络直播的同时,许多边远农村和牧区依然需要/田间法庭/马背法庭;在一些大城市的法院因为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太多而不得不排队竞争做法官的同时,中西部地区法院却因为司法考试而出现了/法官荒等不平衡现象不一而足"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司法发展的不平衡是我们今后在推进司法改革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司法发展的不平衡,这是地方法院在司法改革中应当具有自主能动空间的社会背景和现实需求"我们的司法改革应当是和谐的改革,是与当地所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改革,正如西方司法理念和制度不能照搬一样,在国内也不能照搬甲地的有效改革经验于乙地,或者过分强调一些具体改革措施在全国适用的划一性,否则可能会出现南橘北积的后果"我们既不应将仅适宜于发达市场经济和商业文明的一些审判理念审判方式管理模式推广于欠发达地区,也不应片面固守传统理念而阻碍符合较发达地区发展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元素的司法理念及相关措施的先行"笔者也无意使用/先进/落后这样的词汇来评价当前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司法改革具体举措的差异性,因为许多具体的司法尺度管理机制纠纷处理方式等无所谓/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地方法院在司法改革中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便是积极寻求既合适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省情市情乃至县情的,又同时能促进纠纷解决和正义实现的各种具体司法举措"(二)地方法院服务大局落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之一,今年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提出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主题"而在现有的体制格局下,各级地方法院受同级党委领导,由同级人大任命法院领导和审判员并受同级人大监督,地方法院的人事财政受地方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法院要将服务大局的职能落到实处必然别无选择地首先体现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大局"对此,许多人士可能会以损害司法统一导致司法权地方化引发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等理由予以批判"笔者亦认为上述担心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从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作深人分析,那么就会发现地方法院将服务地方发展大局作为服务大局落足点的合理因素"早在1956年4月,同志在5论十大关系6中就指出,/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中央要注意发挥省市的积极性,省市也要注意发挥地县区乡的积极性,都不能框得太死"½但由于各种原因,之后2多年依然施行的是高度集中统包统揽的计划经济体制,地方自主权十分有限,的上述观点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逐步予以体现"就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整个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中央不断放权地方地方不断搞活的时期"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中央政策在地方未能得到有效贯彻的情形,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以及部分学者提出在更多部门(包括司法)推行垂直领导的建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个13多亿人口的大国,中央的有效治理必须以各级地方的有效治理为基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赖于各级地方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坚持党的领导必然层层分解为各级地方党委对同级人大和一府两院的有效领导"由此,作为地方法院,不可能超然于地方社会治理的区域布局,地方法院服务的/大局首先也只能落足于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应当看到,只要地方党委确定的地方发展任务符合中央总体政策和法律,符合本地区的科学发展,地方发展任务的实现也就实现了地方的/善治,各个地方实现/善治的同时也就为全国的/善治和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这样,地方法院服务地方发展的大局,也就是间接地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局"例如,天津市高院于2以)7年9月出台5关于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司法保障的具体措施6,上海市高院于2(X刃年2月出台5上海法院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6,都是地方法院服务地方发展大局的典型体现"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又都是符合中央战略布局或国家整体利益的,因而天津和上海的法院分别立足司法服务于天津和上海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大局,也就是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大局"地方法院服务大局的职能必然落足于服务地方发展和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必由选择,决定了地方法院在参与司法改革进程落实和创新司法改革举措时,必然要考虑和吸收本地方发展的需要;也只有这样,司法改革在地方的推行才能得到地方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这是地方法院在司法改革中需要具有能动空间的体制背景"。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教学方法改革
一、劳动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劳动关系管理法治化要求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更新教学方法
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在推进我国劳动用工行为规范化的进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随后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调整劳动用工行为的法律、法规等,这标志着我国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的法治化进程加快,反映出国家对劳动关系管理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家规范化管理和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面向HR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案例教学方法应随之更新,做到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
(二)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要求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紧扣现实需要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逐渐减退和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不断提升,中国发达地区“用工荒”大潮出现,劳动者的就业要求不断提高,用人单位的良好就业环境是吸引劳动者应聘的前提。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劳务派遣、HR外包、非全日制用工等形式悄然出现,劳动法律关系越来越多地介入了新的因素,突发事件越来越频繁,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和劳动纠纷也越来越复杂,这对HR从业人员的问题处理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教学应更加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HR转型需求的升级化要求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浅探
一、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金融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金融学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对社会宏观经济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对金融理财与风险控制的深入认识,是一门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学科。金融学教学的课程中涉及的理论十分复杂,应用于实践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逻辑分析与数理模型分析,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是十分复杂的。当前金融学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我国众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方法上甚至是教学理念上都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实践应用的问题,金融学教学中这一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新时期,金融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多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金融实践领域人才稀缺的需求,理论难以运用到实践中,实践中的问题也不能应用理论进行解决,这就使得金融学教学与实践需要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在金融学教学中,涉及了繁多理论上的专业术语和分析方法,这些理论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掌握,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学生与教师都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的思考与探索的。此外,我国大多数的高等学府都没有设立实践应用的设施与场所,课程安排上更是缺少实践这一环节,理论与实践缺乏结合的机会,学生自然无从了解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对于所需处理的问题也是无从下手。
(二)从教人员的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有限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也展开了教学,但是很多的学校或独立学院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上还存在着不足,教学人员的教学方法也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目前很多的高校教学人员都是从其他院校聘任来兼职的、从退休教学人员中返聘回的、还有很多的是新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这三种教学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增高。这三种从教人员并不能说不能胜任金融学的教学工作,但是在他们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兼职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存在着临时打工者的心理,内心对教学任务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价值感,不如在自身的岗位或原来的岗位上工作有激情,也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改革,基本上是按照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与实际教学需求可能存在很大的出入。而引进的新毕业年轻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系统的学科结构,充满活力也愿意与学生交流沟通,但是他们很多并不是师范类的专业毕业,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没有系统的概念,又没有教学经验,虽然愿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但是更多的是在学习教学方法和应用教学方法。以上所述事实对高等教育的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存在着障碍,传统的金融学教学方法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的应用,难以满足金融市场对人才需求。
数学物理方法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该文主要对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最大化成长和发展的目的,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物理方法;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应用能力
1现有教学方法分析
数学物理方法是高等院校物理专业的传统必修课,同时也是很多工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作为很多专业的基础课,数学物理方法课程为它们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工具,并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锻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物理方法这门课程从内容上讲,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复变函数,主要讲授复数、复变函数的微积分及积分变换;另一部分是数学物理方程及特殊函数,指的是从物理学以及其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中产生的偏微分方程。主要讲如何从实际问题中运用物理定律进行数学建模从而形成定解问题并介绍求解定解问题的各种方法。这门课是公认比较难学的课程,这是由于此门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知识繁杂,学生反映不好学,听不懂,课后习题不会做等等。许多学生对这门课有畏难情绪,上课时不积极,这就往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不佳。以往教学比较沉闷,注重解题过程和公式推导,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缺陷有:(1)上课枯燥,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平时上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学的刻板;(2)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地培养,很多学生学完此门课程之后,只会机械的解题,而缺乏创新应用能力;(3)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学习此门课程比较困难,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因此,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改革探索与初步实践
基于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中的教学方法。通过初步的实施,发现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