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信贷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3 05:20: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房地产信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房地产信贷管理通知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37号)精神,加强和改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市场研究,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贯彻科学发展观对确保房地产业及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房地产市场发展与信贷增长的相互关系,关注房地产业发展周期及房地产市场、客户出现的新变化,建立与政府规划、土地、建设、人民银行、统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对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整及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稳健经营战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研究制定稳健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和发展战略,科学把握房地产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变化,防止盲目跟进和授信过度集中。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形势,及时分析房地产贷款风险状况,调整房地产贷款结构及投放策略,健全资本约束和稳健经营机制,确保房地产信贷审慎投放和稳健运行。
三、完善内控措施,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57号)及有关规定,对房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完善各类房地产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建立动态的风险拨备机制。改进房地产贷款客户的信用评级和统一授信管理办法。建立各类房地产贷款分类统计及风险敞口的月度监测与分析制度,健全房地产贷款风险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四、严格执行有关信贷管理规定,规范开发贷款行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扎实做好房地产贷款“三查”,全过程监控开发商项目资本金水平及其变化,严禁向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不含经济适用房)、“四证”不齐等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严禁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开发贷款。对于囤积土地和房源、扰乱市场秩序的开发企业,要严格限制新增房地产贷款。防止开发企业利用拆分项目、滚动开发等手段套取房地产贷款。
小议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揭示
银行对房地产信贷过程
一、地产开发阶段。承担土地一级开发的有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出让单位、项目公司以及土地出资(合作)者。这三类单位都有银行贷款介入,他们的还贷资金又主要来源于土地转让。
二、房地产开发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外资、债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贷款后,将部分资金支付给地产一级开发商,这也使银行对地产开发阶段的贷款收回。房地产开发企业通常将工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等,启动项目后着力开发“一期”,在取得销售许可证等“五证”齐全后预售商品房,获得预售收入并用该资金开发“二期”,实现循环开发,值得注意的是预售收入大部分来源于个人住房贷款。规模较大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都针对一房地产项目开发而设立项目公司,各项目公司的母公司实际控制着资金运作和管理。由于各项目公司的开发周期不一样,母公司可将项目间的资金“调剂”使用。在房地产企业启动项目和开发资金中的“自筹资金”有一部分就来源于这类关联企业,而关联企业的资金中有相当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所以房地产项目容易出现关联交易风险。建筑安装企业代垫款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他”资金来源的组成部分。建筑安装企业代垫资金现象很普遍,由于建筑安装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积累有限,因此,它们的代垫款多来自于银行贷款。
三、房地产销售阶段。银行向购房者提供按揭贷款等服务,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取得的销售收入支付建筑安装企业的代垫资金和对项目开发贷款进行还贷,银行通过回收购房者还贷资金实现整个房地产信贷资金的“回笼”。
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揭示
结合以上银行对房地产信贷过程,我们分析银行可能遇到风险如下: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研究论文
一、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快速扩张线路图
1.扩张轨迹
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福利性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应的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为之提供相应金融服务的房地产贷款也随之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商业银行扩张最快速的业务(详见表1)。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项下包括法人客户房地产商开发贷款和自然人客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以下简称“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两类。首先,从房地产开发贷款看,其增幅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幅,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也大幅增加;其次,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也直线上升;再次,个人住房贷款占消费贷款比重已达90%以上,占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也达到了22.97%(见表1)。
2008年以来,尽管央行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一直在增加,而且增加幅度仍然不小。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幅仍高于全部贷款增幅8.4个百分点,表明房地产贷款的增长幅度仍然十分强劲。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公报(/tjgb/)、历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的数据计算整理(下述各表除注明外,均同此)
2.扩张背景
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问题研究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经济伦理是指能够调节市场经济中各类行为主体行为的伦理价值观、道德认识和价值判断等。政府经济伦理是指产生于经济活动中的、可以调节与约束政府经济行为和各种衍生关系的价值观与伦理道德规范的总称。政府价值观、道德认识、判断及评价是其组成部分。经济伦理在广义上可理解为宏观经济伦理学;狭义的概念则专注于中观及微观经济伦理学,如“公司伦理”。近年来,我国经济伦理领域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现实问题,这使得经济伦理学科与社会热点问题的交叉性研究日益增多。此外,以数学建模法为代表的研究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该领域研究之中,这极大地增强了调研活动的科学性。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用于房地产借贷资金在各产出主体的分配所产生的效益。我国经济发展与房地产业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房地产投资中,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则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关于研究现状方面,从国家宏观政策研究角度来看,大部分学者认为金融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有重要影响。从企业微观角度上讲,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是房地产业资金的主要来源,然而,传统信贷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资金配置效率提高的需要。对此,王坚强指出:“我国整体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经营效率差距较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存在着运行效率不高,区域差异化明显的特点。”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张亚辉强调要从三方面提高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第一,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第二,通过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分散投资渠道;第三,加大股东监管和国家政策监督。”总之,我国各界关于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这都为研究其效率高低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风险
我国房地产市场十多年的实践进程说明,其每一次波动都与金融信贷政策直接相关,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高低会对房地产业、金融机构乃至全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通常情况下,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由于价值观、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其不能得到很好的配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具体而言:首先,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降低。总的来说,信息不对称导致房地产信贷条件与信息对称条件下的最优水平不相符合,产生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降低了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第一,随着贷款利率的不断提高,一些效益好、风险低的房地产借款企业更倾向于借助其他融资渠道而非银行信贷,这导致了信贷资金驱向高风险的房地产借款企业。此外,商业银行基于“逆向选择”会将贷款投向规模较大和风险较小的房地产借款企业,这会使信贷资金流向低质量的借款者,资金配置因此发生错位,配置效率也会降低。第二,“逆向选择”也会引发道德风险(借款人擅自变更房地产信贷资金用途、故意逃避偿付义务、不关心信贷资金使用效率),这会降低其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其次,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受到行政垄断性干预而降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自发地传递市场信息,引导各市场主体做出适宜的反应,从而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而政府的干预则会影响到市场机制的均衡作用。政府通过控制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来影响企业自主行为,这种“非市场性”的行为通常会使其忽视对效益和效率的追求,导致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降低。总之,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在配置过程中出现了效率不高及垄断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虽然这与我国房地产及相关金融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政府经济伦理意识的不健全是其存在与发展的重要诱因。
三、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风险的经济伦理释义
经济伦理领域的研究重点是“义”与“利”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存在于所有经济活动之中,而且也反映了其中围绕“利益”进行博弈的实质。而“利益”最大化的实现需要统一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价值和道德价值,规避“义”与“利”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互利”融合了经济与道德行为,倘若二者出现背离的情况则会导致其矛盾与冲突。即道德意义处于经济结果而非动机之中,出现结果利他与动机利他不一致的情况,仍然会出现损人利已的局面。而道德行为则将二者进行了统一,符合当前及长远利益的诉求。库柏曾指出“符合道德的行为是不可能在孤立的情况下形成并得以有效维持的。”这说明,满足道德判断的经济行为可以使个体道德与制度文化得到较好的融合,实现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统一。从政府角度来分析,掌握着公共权力的政府,其职责就在于依法管理公共事物,并以为社会提供需要的公共产品作为工作的核心环节,即在社会治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都要以经济伦理规则来运用政治权力,通过协调各种利益诉求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而言:政府经济伦理观的模糊是造成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不断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之“义”就是根据房地产贷款企业不同的借款需求,通过差别化的贷款利率政策引导效益好、风险低的房地产借款企业利用银行信贷,以此解决资金配置错位及效率低下的问题。其“利”在于房地产借款企业通过差别化的利率政策而使资金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体现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然而,政府金融政策制定部门没有全方位考虑到不同房地产借款企业的贷款需求,“一刀切”式的利率政策其实质体现出政策对其应有之“义”的“不作为”,是对房地产业及民众长远利益的侵害。另一方面,行政垄断性干预也使得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持续降低。在此过程中,政府之“义”就是充当好“守夜人”的角色,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房地产借款企业做出适度的反应,不断优化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其“利”则表现为政府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满足房地产借款企业资金要求,并使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得到提高。然而,政府“内在效应”却降低了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即政府干预房地产信贷市场为寻租行为提供了可能性。一些政府官员有可能“受非法提供的金钱或其他报酬的引诱,做出有利于提供报酬的人从而损害公众和公众利益的行为”。这样,“不仅使生产经营者提高经济效率的动力消失,而且还极易导致整个经济的资源大量地耗费于寻租活动,并且通过贿赂和宗派活动增大经济中的交易费用。”总之,我国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问题的实质在于政府所持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有相互矛盾的现象,即政府有将短期经济利益与社会长期利益相对立的倾向,造成了“结果利他”与“动机利他”的不一致,加之我国当前资金监管建设的滞后,导致了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降低。因此,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不断修正政府经济伦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不断提高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管理商业房地产信贷通知
根据2007年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务院关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等政策规定,现就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
对项目资本金(所有者权益)比例达不到35%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对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其作为贷款的抵押物。
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的贷款只能通过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发放,严禁以房地产开发流动资金贷款或其他贷款科目发放。
商业银行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原则上只能用于本地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得跨地区使用。对确需用于异地房地产开发项目并已落实相应风险控制措施的贷款,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前应向监管部门报备。
二、严格规范土地储备贷款管理
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从3月份“两会”的召开到现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从央行实施的对住房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到国务院的内部传发的“国八点”,以及对出台征收房地产增值税和物业税等呼声,我们渐渐看到,房地产行业经过长期的“泡沫”论战,人们终于看到在雷声隆隆的晴天洒下的一阵阵“春雨”,对在改革中疲惫的中国金融体系而言,这阵“春雨”是否已经浇灭房地产的信贷风险?对此,通过以下对银行对房地产信贷过程及其风险根源以及现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对银行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具体影响进行深度分析,我们认为,房地产炒作性的高、中档商品房市场风险较大,部分地产开发项目政策合法有效性风险凸现,这部分银行信贷资产面临考验;因信贷参与人的道德风险而产生或隐性的相关房地产信贷项目将浮出水面;房地产行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背景趋紧,银行方面宜继续采取更为审慎的信贷开发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信贷风险
银行对房地产信贷过程
一、地产开发阶段。承担土地一级开发的有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出让单位、项目公司以及土地出资(合作)者。这三类单位都有银行贷款介入,他们的还贷资金又主要来源于土地转让。
二、房地产开发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外资、债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贷款后,将部分资金支付给地产一级开发商,这也使银行对地产开发阶段的贷款收回。房地产开发企业通常将工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等,启动项目后着力开发“一期”,在取得销售许可证等“五证”齐全后预售商品房,获得预售收入并用该资金开发“二期”,实现循环开发,值得注意的是预售收入大部分来源于个人住房贷款。规模较大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都针对一房地产项目开发而设立项目公司,各项目公司的母公司实际控制着资金运作和管理。由于各项目公司的开发周期不一样,母公司可将项目间的资金“调剂”使用。在房地产企业启动项目和开发资金中的“自筹资金”有一部分就来源于这类关联企业,而关联企业的资金中有相当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所以房地产项目容易出现关联交易风险。建筑安装企业代垫款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他”资金来源的组成部分。建筑安装企业代垫资金现象很普遍,由于建筑安装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积累有限,因此,它们的代垫款多来自于银行贷款。
三、房地产销售阶段。银行向购房者提供按揭贷款等服务,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取得的销售收入支付建筑安装企业的代垫资金和对项目开发贷款进行还贷,银行通过回收购房者还贷资金实现整个房地产信贷资金的“回笼”。
银行房地产信贷分析论文
房地产投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理性,但是房地产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并存。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政治环境风险、经济体制改革风险、产业政策风险、房地产制度变革风险、金融政策变化风险、环保政策变化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均对房地产投资者收益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支持。房地产开发投资数额巨大。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占用的资金及支付的利息多,企业的自我积累根本不可能保证连续投入资金的需要,如果没有金融支持,企业就会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发生财务危机。房地产个人住房消费也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国际上房价收入比约为三比一至六比一,而我国这个比率要更高一些,平均大约为八比一至十二比一,个别城市有的甚至更高。这意味着,我国城市一个家庭要在禁绝一切消费的情况下,积累至少8-12年才能买得起一套住房。但是借助于住房消费信贷,家庭的积累过程就会大大缩短,住房消费可以提前实现。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这无异于缩短了销售时间加快了资金周转,减少了资金占用和利息支付,从而增加了利润。
房地产信贷是金融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房地产金融一般可分为开发信贷和消费信贷,据世界各国统计,住房金融有两个“三七开”之说,一个“三七开”是国内各项贷款中大约有30%是给房地产业,另一个“三七开”是房地产业贷款中的70%是贷给个人买房的,另外30%是贷给开发商。中国房地产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发展空间非常大。
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和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增长逐年上升。1998年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028.92万元,2003年扩大到6657.35亿元,是1998年的3.2倍。同时,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也快速增长。2003年与1998年相比,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增加了11353.58亿元,增长了26.64倍。尽管如此,目前我国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充分,存在着明显的滞后和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
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使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集中于商业银行。中国房协副会长顾云昌把房地产与银行业过去5年紧密合作的时光比作“蜜月”,他说:“我们和银行之间的这种蜜月太舒服了,所以没有想到第三者或其他更多渠道,银行业也乐意为我们服务,但银行确实也因此承担了巨大风险。”据估算,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商业银行信贷。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有关方面资料表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1.4万亿不良资产30%是与房地产相关。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危机研究
一、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现状
(1)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内涵。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是房地产公司以土地、房屋等产权或期权作为抵押,从银行贷取巨额资金以进行房地产开发活动的一种抵押贷款方式。房地产信贷具有贷款周期长、贷款金额大、贷款高风险、高回报等特点,在现代商业银行所有信贷业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现状。房地产业对资金的大需求量,高回报率,促使金融业对房地产业开始支持,截止到2010年底房地产贷款已接近6.2万亿元。不同地域之间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房产开发商的资金结构中,银行信贷是主要组成部分。
二、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
(1)宏观环境。在国际经济相互影响发展的情势下,任何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定位置的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动,都会引起整个经济体内各个国家的连带反映,国家在宏观调控高度上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也将直接影响到金融界和房地产界的各个环节。同时,和房地产业直接相关的上游产业例如钢铁、水泥等价格的变动也会给市场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此外,国民经济总量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都将影响到房地产的需求市场。
(2)商业银行自身因素。结构性风险,即商业银行过量投入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源于金融资产变现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而对金融资产的价值带来损失的风险,技术性风险指房地产信贷业务中因缺乏必要的申贷、监控、财务、法律、专业技术及咨询和技能的支持而形成的风险因素。
房地产信贷风险成因论文
摘要:房地产泡沫及其破裂对一个国家的整体金融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那些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更是如此。在开放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如果有效的审慎监管尚未充分建立,金融体系更容易受到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冲击。本文通过研究房地产周期和银行信贷风险的关系,揭示了银行房地产贷款危机的成因,并分别从监管者和银行业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防范银行体系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危机。
关键词:房地产贷款;信贷风险;房地产周期
一、前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世界上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继实施了金融市场开放政策和金融自由化的措施,放松金融管制,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融合。当金融业对外开放时,如果有效的审慎监管尚未充分建立,整个金融体系更容易受到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冲击。金融自由化后,由于新的金融机构进入,贷款利率拉低,激烈的竞争和管制的放松,使银行更有冲动去增加高风险的房地产贷款。银行在整个房地产周期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房地产周期和银行危机并不是必然相伴而生,但是两者却经常紧密相连。特别是在那些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更是如此。银行业及其借贷政策在房地产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对银行体系往往又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典型的例子如,19世纪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早期的西班牙,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芬兰、丹麦、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以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诸国。虽然这些危机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十分复杂,触发点也不尽相同,但是研究那些曾经受到房地产泡沫破裂严重冲击的银行体系之后,就会发现银行危机总是有着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坚持入世承诺,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并自2006年12月之后向外国竞争者全面开放银行业务。在房地产信贷这一传统的高盈利高风险业务上,国内的银行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风险会进一步加大。总结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由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银行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增强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房地产市场信贷现状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信贷
【论文摘要】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西安市建设改造的进程也逐步推进,为房地产业的深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场呈现出诸多新的发展特征。国家先后出台的政策促使着房地产市场和信贷健康有序地发展。本文结合详尽可靠的数据对西安地区房地产市场及其信贷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目前西安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因素分析,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200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先后从金融、税收、土地等多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加以规范和引导。近年,西安市作为西部开放后的龙头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配套建设迅速跟进为房地产行业快速扩展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房地产业开始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
经济开发区、浐灞生态区、西咸共建区、长安区、郭杜等区域随着几年来区域规划建设的推进,已经成为地产发展的热点区域。2007年由于股市过热,国家为防止房地产风险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加以调控,作为二线市场的西安市总体有小幅波动,但丝毫没有影响西安房地产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一、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1、全国房地产市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