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2 23:27: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反腐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家腐败与反腐败

一、腐败及其危害的分析

什么是腐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1]国际透明组织将腐败定义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非法地富裕起来”。[1]因此,我们可以一般地认为,腐败是指公共权力人违背委托人的意愿,滥用自己掌握的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

毫无疑问,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腐败现象,但有所不同的是,有些国家能够将腐败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和程度内,而有些国家,特别是体制转轨国家,腐败日盛,以致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般而言,腐败不仅亵渎了公众的信任,损害了社会公平,而且侵蚀了社会资本,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效率,因而其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就体制转轨国家而言,日益滋生蔓延的腐败对转轨进程、现代化进程及经济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各种研究表明,在市场化进程中一个国家的腐败程度与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而易见的负相关关系,因为腐败降低了投资并进而降低了经济增长率,减少了对教育和健康领域的支出,降低了公共投资、税收收入和直接投资。进一步讲,腐败还会扭曲市场和政府的功能,间接地影响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比如,腐败使政府难以有效地实施必要的管制和监察,降低了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能力;围绕腐败展开的竞赛扭曲了激励机制;腐败大大降低了政府在契约履行和产权保护方面的基本功能;腐败还会降低市场经济制度或民主制度的合法性;腐败也会加剧穷人的贫困。

然而,也有相当一批人持不同观点,认为腐败是经济车轮的“润滑油”,如果没有腐败,也就没有交易和增长。[2]这种观点似乎在腐败程度和经济业绩一同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得到印证。经济学家试图用腐败的可预见性来解释这一现象,认为可以预见的腐败不一定导致效率的损失。腐败的可预见性是指对必须支付的金钱数额与获得的好处的预测,在腐败程度既定的条件下,对腐败更容易作出预测的国家,其投资率也高,经济业绩也优于其它国家。但是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不论一个国家对腐败的可预见性有多大,如果能够有效地减少腐败,其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会更高。腐败的可预见性即使存在,也是相对而言的,完全的可预见性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围绕腐败并不存在完全竞争。退一步讲,即使存在腐败的可预见性,日趋严重的腐败也会带来无穷的后患。在腐败严重的情况下取得高经济增长率的国家,会在不远的将来发观自己正在为此支付更为昂贵的代价。腐败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就会不断地蔓延和增长。如果对侵吞的贿赂平均而言达到10%的腐败行为听之任之,就会使人们产生出一种将受贿额提高到15%或20%的冲动。腐败能自我助长,使非法所得呈螺旋形上升,最终使发展受到损害,多年的进步被逆转。围绕腐败与贿赂而展开的活动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因此日趋严重的腐败本身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日趋严重的腐败还会使社会的合法性遭到破坏,如果人们(包括所有的官员和民众)都认为贿赂是提高办事效率的必要条件,而没有必要遵循法律所设定的运行规则的话,“腐败”有可能成为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并在相当程度上替代正规的“法律”或“规则”。其后果是规范的市场秩序难以建立,使体制转轨受阻。

许多经济学家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腐败造成的严重经济后果。我国经济学家胡鞍钢通过对税收流失、国有经济投资和财政支出流失、非法经济“黑色收入”、垄断行业租金四个方面的初步合计,认为从1995年到1998/1999年,仅上述四个方面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亿—12570亿之间,占全国GDP总量的13.2%-16.8%之间。[3]

查看全文

反腐败调研报告

在严厉打击腐败犯罪的同时,加强对腐败行为的防治,是党和政府的一贯主张和要求。综观世界各国反腐倡廉、惩治腐败的措施,不外乎治标和治本两大类,只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而有所侧重。惩治着眼于对腐败的打击,重在治标;预防则重在防患于未然,立足于治本。

分析我国当前反腐败对策,重在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反腐败的整体战略,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防御向主动进攻转变;二是由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变;三是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

第一节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的第三部分,专门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做了精辟的阐述。2005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反腐败斗争特别是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建立健全好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教育是基础

立足教育防范,加强事前监督,做到“以德治权”。注重道德教化,是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反腐防腐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如管仲倡导“修以成廉”,孔子把“欲而不贪”作为从政的美德。教育的意义在于塑造健康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查看全文

财政反腐败情况打算

为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按照省纪委六次、市纪委七次全会和全省财政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工作规划》阶段性任务,不断完善财政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现制定我局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

一、继续加强对中央、省市和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监督检查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三农”工作、节能减排、“民生八大工程”等工作的监督检查。

(一)强化对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各项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三农工作”、中央新增投资项目资金配套情况、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使用情况、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资金配套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十件大事”、住房公积金、救灾扶贫、社保基金等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本系统各单位推进财政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强化对执行政治纪律的监督检查。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政治纪律执行情况检查,把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市纪委七次全会、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来,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全局各项工作任务上来。

(三)强化专项检查和治理。继续开展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治理“小金库”工作。认真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活动,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编制管理、政府采购和处置等制度,坚决纠正超编超标配备公务用车和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及公车私用等问题。

查看全文

反腐败文化挑战体会

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课题。

警惕“腐败文化”蔓延

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腐败也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之中。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等,都是“腐败文化”滋长蔓延的可怕信号。

集团性腐败。集团性腐败或集体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特定群体在共同私利的驱动下,形成了利益联盟,使得本应服务和服从于公众利益的公共权力异化,蜕变成了谋取集团利益的工具,使权力逐步私有化、商品化。在集团性腐败行为中,客观上由于责任主体分散,形成了利益风险共同体,因而相对于个体腐败行为,它的压力和风险是有限的。在一些人看来,法不责众,大家都腐败,也就无所谓腐败了。在这种思想支配下,集团内部轻则形成各行其是、心照不宣、互不拆台的松散关系,重则形成互相关照、互相利用、互相掩护、分享腐败所得的生存机制。集团性腐败比个体腐败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和腐蚀性,因为它具有示范效应,使得上行下效,好比森林火灾,成片成片蔓延。

体制内腐败。体制内腐败就是在文件等官方形式下公开从事的腐败行为。体制内腐败比体制外的腐败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和破坏性。但是,由于这种行为本身有政府部门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性和公开性特征,往往不被视为腐败行为,其危险性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警醒。

羡腐心态。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领导干部真心拒贿,却被人讥讽为“太呆板”、“假正经”、“不合群”;而不法商人通过找关系行贿赂去包工程揽项目,则又会被人羡称为“有能力”、“有门路”、“有眼光”。那些贪官和不法商人一旦马失前蹄,落入法网,一些人背后的议论无非是“后台不硬”、“赶上他倒霉”之类。总之,“笑贫不笑贪”。

查看全文

反腐败经验交流

总书记指出,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包括党史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要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并以扎实的工作措施去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自身建设,解决当前极少数纪检监察干部思想松懈、精神滑坡的问题,是摆在我党当前反腐败工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及时纠正四种错误认识,进一步增强反腐败斗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助推反腐败斗争工作进程。

一、纠正“监督难到位”的认识,树立反腐必将胜利的信心

目前,少数纪检监察干部认为,反腐败工作历经这么多年,但各类贪官却不断浮出水面,贪污腐化的形式呈现多样化,作案手段趋于复杂化和智能化,认为纪检监察是一纸空文,形成不了大气候。这种认识表现在工作中则是碌碌无为,不思进取。对一些重要领域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被动应付;不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是墨守成规地“守株待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

实际上,这是反腐败工作中的一种悲观情绪。为什么有那么多贪官落马?为什么如此隐蔽的作案手段还是被我们查出了?这恰恰有力地证实了我们党反腐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证实了我们的纪检监察队伍是一支能征善战、敢打敢拼的队伍,证实了在我们的人民群众之间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腐合力。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我们立身之本,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精神动力,只要我们忠于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反腐必胜的信心,我们就不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就会打破陈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反腐败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不断增强反腐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预见性。

二、纠正“工作无意义”的认识,增强反腐工作的自豪感

在实际工作中,总有少数纪检监察干部认为自身工作是专门给别人“找茬子”、“捅漏子”,甚至认为自己走到哪里都招人嫌、惹人烦,表现在工作中则是打不开局面,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总是不闻不问,甚至是一团和气、息事宁人了事。还有的认为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吃喝嫖赌和假公济事的现象纯属个人小节和生活作风问题,不值得“小题大作”,于是对身边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熟视无睹,甚至放任自流,其直接危害是默许和纵容了一些党员干部以身试法。

查看全文

书记反腐败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根本举措的进一步阐述,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同时,对纪检监察机关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事业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坚定两种信念,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规律

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对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外开放之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不断渗透进来,各个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思想上坚定“持久战”和“必胜战”信念,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规律。

(一)坚定“持久战”信念。腐败是一个社会“毒瘤”,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终究起来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从本质上讲,腐败现象产生的直接动因是履行公共义务与谋求私利的矛盾冲突。当私欲膨胀时,牺牲或出卖公共义务的行为就会出现,腐败现象亦随之产生。从社会历史的发生角度看,腐败现象是剥削阶级、剥削制度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一些掌握着社会权力的人,出于对利益的追求欲望,运用手中的权力,违背大多数人的意愿为自己谋取私利,腐败现象便滋生蔓延。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有所滋长,而一些人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跌入了腐败的泥坑。同时,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不健全,特别是制约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滋生腐败蔓延的土壤还没有彻底铲除,反腐倡廉的工作就不可能终止。

(二)坚定“必胜战”信念。近些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一些大案要案相继被查出,反腐败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是,不管腐败现象如何普遍,腐败问题多么严重,我们相信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是有决心、有能力、有办法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这是因为:第一,从对反腐败斗争的决策层面看,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出台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路子。第二,从反腐败斗争的发展态势看,中央纪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年度工作报告所统计和公布的数据清楚表明,近几年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正在逐步得到遏制,一些诱发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反腐败斗争保持着平衡健康、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三,从反腐败斗争的社会影响和作用看,反腐败斗争为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二、突出三个注重,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查看全文

煤焦领域反腐败斗争会议讲话

同志们: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我市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是省委、省政府和太原市委、市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为改善和优化煤焦领域的发展环境、推进煤焦产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省和太原市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最近,省和太原市连续开会,安排部署这项工作,而且由主要领导亲自担任这次专项行动领导组组长,进一步显示出省和太原市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抓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就我们*市来讲,作为一座以煤焦产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工矿城市,煤焦领域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隐藏在煤焦领域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也显而易见,很长时间以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各界人士议论的焦点;而且可以直白地讲,抓好这场专项斗争,也就切中了我市反腐败工作的要害。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太原市委、市政府及我市的决策部署上来。

同时,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认识搞好这次专项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9?8临汾市襄汾县塔山矿区垮坝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与事故相关的腐败问题正在调查之中,我们必须引以为戒。煤焦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致使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尤其随着市场形势的好转,由于体制机制上的缺失,私挖滥采、越层越界、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设租寻租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但使煤焦领域本身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生产受到干扰,也对党风政风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与和谐社会建设格格不入。对这种情况,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负责任的政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是绝对不允许的。必须把煤焦领域反腐败斗争和安全生产结合起来,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建立起良好的体制机制。所以,这次专项斗争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几个阶段的工作,最终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优化和改善发展环境,推动煤焦领域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都必须有这样一个认识的高度,这是抓好专项斗争的思想基础。希望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坚决打胜这场硬仗。

二、切实加强对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的组织领导

这次“专项斗争”,相关活动多,工作周期长,涉及部门多,情况复杂,任务繁重。我市的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能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能不能达到省和太原市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严密组织是关键。因此,各级各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领导要带头抓、亲自抓。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的“一把手”是搞好这次专项斗争的第一责任人,在具体工作中,要靠前指挥,靠前调查研究,靠前掌握情况,靠前组织实施。当前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按照省、太原市和我们*市的安排,立即行动起来,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推进自查自纠阶段的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已经组建起来的工作机构,人员要切实到位,经费要切实保障,发挥好各个环节的作用。这里我还要再次强调,各单位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的领导组,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办公室要组织严密、协调有力、熟悉业务,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有专人具体负责,要保证上下联得上,叫得通,每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各乡镇、街道要对本地区的“专项斗争”统一指挥,协同行动。各有关涉煤焦部门既要抓好部门内部的工作,又要抓好系统的工作。与此同时,要建立一支坚持原则、作风过硬、秉公执法、敢于碰硬的工作队伍,为开展“专项斗争”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一盘棋”的思想,搞好协调配合,确保工作有声有色,取得实效。

查看全文

反腐败的探讨论文

一、对反腐败的几点建议

1.把住用人关口。反腐的关键在“用人”上,以“任人唯亲,任人唯近,任人唯明、任人唯庸”为用人原则,非但腐败不能除,还有丧民心、殃政权的可能。中纪委委员、江西省纪委书记马世昌在总结反腐败的经验教训时指出:要知道,提拔一个好干部,能激励一批干部,树立正气;反之,提拔一个坏干部,便打击一批干部,带坏风气。”可见,从严治党首先还是要搞好干部选调。在干部的推荐选拔任用过程中真正贯彻中央提出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以及四化”的方针,干部队伍纯洁了,腐败之风也就会渐小渐消。

2.划定权力界限。腐败与权力是休戚相关的,腐败多表现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因此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一定的规范限制是很有必要的。中纪委书记尉建行同志尖锐地分析道:从陈希同,王宝森问题来看,一是对领导班子成员授权不能太大,更不能形成一个人大权独揽,……二是个人行使权力,要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不得越权,不得擅权,更不能侵权。”在日常政务活动中,要十分注意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将权力界限划分清楚,才能保证干部执行职权时的合法合理。

3.发挥合力作用。许多学者在提出反腐败对策上都强调监督机制及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亦即监督与自我监督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监督与自我监督是监督机制中两个重要方面。监督主要指民主监督,主指人民群众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谈话时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可见,民主监督意义深远。如何更好地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呢?第一,要建立健全监督体制,要赋予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力,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动员群众勇敢检举揭发腐败分子,要同腐败分子作坚决斗争。这同时也要健全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得到极大地发挥。第二,领导干部也要为民主监督开道,要真诚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要建立健全以公开化”为主要特征的公共权力运行程序,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过程,公开办事结果,以此来更好地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谈及自我监督,当然是指领导干部依靠其内在的、主观自身的力量对其道德品质和行为的监督。自我监督的标准只能有一条,即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坚持以此标准作为自我监督的衡量尺度,才能使自我监督实现其真正意义。对于广大干部来说,坚持自我监督,不断地自省自律,是能够起到拒腐防变的作用的。

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也绝不容忽视。邓小平同志指出,对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教育在这里主要指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其核心问题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真正过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色情关和人情关”,拒腐防变。努力使领导干部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教育和自我教育,我认为自我教育作用尤为重要,这正如同外因和内因这两个要素,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是自省自律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应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断地进行对比检查,与先进找差距,深入持久地学习马列理论,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在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力争自己成为先进、典型。由此,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作用才算真正地发挥出来。因此也可以看出,中纪委所提出的要不失时机地通过我们的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的要求,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查看全文

反腐败工作调研报告

腐败被国际社会称之为“全球性灰色瘟疫”。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积极构建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位一体的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是中国政府紧迫而又意义深远的一项战略任务。

理性的思考:科学认识当前中国的腐败现象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腐败现象,关乎着能否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的时期。历史经验表明,处于这一时期的国家和政府是腐败的高发阶段。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

历史反复昭示着这样一个规律,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转型之初,腐败往往会迅速蔓延,但随着转型的结束而逐渐好转。研究表明,当一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从低收入达到较高收入(例如1000美元)的时候,是腐败滋生和蔓延较为严重的时期。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正经历着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等一系列转型的发展中大国,转型中的中国政府正经历经济市场化、分权化、全球化和利益多元化,其转型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市场化打破了政府原有体制的垄断性、封闭性,导致新的经济成分产生,为寻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分权化造成公共产品提供严重缺位;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使得资金外逃、贪官外逃成为可能,增加了反腐败的难度;利益多元化导致不同利益群体的产生,使得寻租行为盛行。

因此,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当前中国腐败的严重性和反腐败任务的艰巨性,也要客观地对待当前中国的腐败现象,不能因为无法迅速战胜腐败而丧失信心。事实表明,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内是健康力量占主导地位,这是我们能够抑制、控制,并最终战胜腐败的根本保证。

查看全文

审计局反腐败调研报告

审计机关是国家专门设立的经济监督机构,依据《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维护经济秩序、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对相关权力的监督、遏制腐败、促进廉政建设是各级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更是基层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当前社会腐败现象的特征和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要求,以及基层审计机关自身具备的专业特长、职能优势和客观公正性、独立性等特点,都决定了基层审计机关能够在反腐败斗争中有所作为。

一、基层审计机关能在发现腐败中有所作为及时发现和揭露腐败,是基层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和职能优势之所在。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是当前腐败现象的主体,而且大案要案居多,违法犯罪手法呈多样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案件隐蔽性强,潜伏时间长。但是,凡是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一般都要通过资金往来和账目反映出来,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通过采取适当的技术方法,便可查出贪污、行贿、偷税漏税、造假账、私设“小金库”,以及损失浪费等经济犯罪行为,同时基层审计机关身处基层,机关工作人员熟悉社情民意,更轻易及时发现腐败案件的线索和信息。近几年,基层审计机关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单位、重点项目和资金进行重点审计,发现了大量腐败问题。仅近两年,我局在工程决算审计、有关单位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大量线索,向纪检机关移送案件10多起,有18人已于20**年受到党纪、政纪和刑事处分,为经济领域的反腐败斗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基层审计机关能在查处腐败中有所作为

基层审计机关第一位的责任是发现和揭露问题,尔后还要依法查处。对发现的腐败嫌疑,基层审计机关都应将其作为重点予以追踪审计。对追踪查实的腐败行为,则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一是对于基层审计机关处理权限内的腐败行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审计决定的方式,直接作出通报批评、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等处理。二是对于基层审计机关处理权限以外的腐败行为,依照法律规定,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处理并视情继续参与查证。实践证实,“审计机关先行突破,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协同作战”的办案思路是卓有成效的,符合目前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局先后参与了真龙公司、艾森公司等企业原法定代表人的经济案件的查证工作,通过深入的审计调查,查清了嫌疑人的违法犯罪事实,对案件的突破、定性及扩大战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基层审计机关能在预防腐败中有所作为

近几年来,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针对轻易产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决策、部署。为了保证和促进这些决策和部署的实施,基层审计机关应从反腐败斗争的大局着眼,由过去单一的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的方面转变,坚持“审、帮、促”相结合,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通过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途径,非凡是通过对经济领域里带有普遍性、倾向性或者某些制度、政策方面带有缺陷性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分析,努力找出产生腐败问题的背景原因以及与此相关的体制根源、制度根源,在及时反馈各类审计信息的同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在体制改革、制度完善、加强治理、健全机制等方面的建议,为当地党委、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起到了极好的参谋助手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