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2 21:47: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律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法律专业实习报告
尊敬的老师:
我叫***,是学校***系的一名学生,今年,我实习工作的地点是****律师事务所,在***律师事务所中,我进行了为期**个月的实习工作。这次毕业实习让我感觉到很充实、很专业、很愉快。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给我带来的收获是十分巨大的,同时也对我以后的发展有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此我首先要非常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实习单位,让我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提高了自信,这次在珠海中晟律师事务的实习,本人觉得是十分的充实,同时学习到的东西也是十分的实在和实用的。这次实习过程中,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法律文书,也学习着写了一些常用的法律文书,如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意见、律师函、所函、公司员工制度、合同书等等。虽然大学选修课里面也开了司法文书的课程,但是在现实的运用中,是大大的不足的。由于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性,因此在学习的课程中容易被导师的教学重点所误导,在学习写法律文书的过程更多的注重关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的法律文书,而某程度上疏忽了对普通法律事务的法律文书的书写。但是,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实习辅导的律师经过认真的、负责的、耐心的指导,让我从新学习这些法律文书的书写,如法律文书的格式、表达、侧重点等方面。
书写相关的法律文书外,我还跟随律师一同去人民法院听庭审,听完庭审后再写意见。不仅锻炼了我归纳总结的能力,还让我切实的感受什么叫庭审。学习诉讼法的时候虽然都已经学习过整个庭审的过程,但是书本上的东西总是抽象、难理解、难想象的。而跟随律师去听庭审让我更清楚了解律师在庭审中、整个案件的流程中处于一个什么的角色、地位,处理什么样的事务,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总的来说,是让我认识到律师在诉讼过程中起的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作为学习法律的人来说,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自己的职业,是十分重要的。而这次的实习让我从新认识一类人——律师。在社会中、生活中、学校中、家庭中对律师这个职业有着不理性、不全面的了解,甚至而已说是偏见的理解。这样错误的了解不仅仅是我自己,同时社会、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人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偏见。如果这次不去中晟律师事务所实习的话,估计这个错误的认识很可能一直伴随着我。
除此以外,我的工作还包括大量的案卷的整理和装订。每个单位都有关于案件的整理装订的问题,不过这次的整理装订工作显得特别的认真。因为一直在书写着各样的法律文书,在书写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整理装订的案卷材料中,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过程,其中的材料就是我们书写的范本,学习的模板。而大量枯燥的整理装订过程中,还很好的培养了我的耐性和细心。律所里面人员的耐心教导和帮助,让我这次的实习过的相当的充实和愉快,并且让我很好的了解律师行业的文化,律师职业的其他具体情况。
本次的实习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我觉得有很多。首先,让我觉得不足和遗憾的地方就是本次的毕业实习过程中,由于我出水痘生病在家修养十天,致使感觉这次的毕业实习有所不完整。其次,书写法律文书过程中让我了解到自己在表达方面的缺陷、薄弱,写其他法律文书的过程中考虑的不全面、不周到。最后还有在整理装订案卷的过程中仍缺乏耐性和细致。这几个方面我觉得仍是自己将来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最后,在这里再次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实习单位,感谢我的实习指导老师薛老师,感谢中晟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特别是刘建丰律师、刘宇扬律师、黎晓军律师、汤惠萍律师、罗霞等,谢谢他们的耐心教导和实习过程中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次的毕业实习带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面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这也是作为法学人一个新的理想的开始。
法律专业实践汇报材料
又是一年将至,民事法律诊所半年的课程也即将结束。半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诊所的学习对我来说却是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曾经带着对民法学习的热情,对司法实践的渴望进入了民事法律诊所,半年后的今天,在这个诊所内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总结一下:
一、课堂学习
在进入诊所学习之前就听往届的师兄师姐说过,法律诊所教育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是百闻不如一见,第一次走进教室确实让我耳目一新。桌子围成圆形,老师和同学坐在一起,让大家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和学习。接下来就是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往的法学授课难以摆脱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很少展开讨论,法律思维的培养完全建立在已知案件或虚拟想象的基础上。考试中更多的是对记忆而不是对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测试,这很难培养学生思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诊所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说,而老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一下指导。通过办理真实案件、参与案件的全部过程和细节,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职业责任心,并深刻理解法律和律师的社会角色。
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还包括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张老师在讲证据方法时做的游戏。30个人分成两组分别传一句相同的话,最后的一位同学把自己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过程中,我们却出现了很多笑话和问题。首先是老师给的话都很长,你要在听到一个同学说完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准确的语言转述给下一个同学。然而传到最后一位同学那里总是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传来证据和原始证据的证明力及距离的远近对证据证明力的影响。这种方式比起我们在传统的课堂上去记忆传来证据和原始证据的特征、概念一类枯燥的东西更有助于理解和在司法实践中准确的适用。
在诊所的课堂上还有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那就是大脑风暴。每节课我们都会有一个主题,大家分成小组围绕主题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同学自由进行发言。诊所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既轻松又活泼,就连我这样一向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的人也被那种课堂气氛所感染了,也是踊跃发言。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进行争论,可以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即使是这样大家同样会感到很开心,因为在讨论中会发现自己的观点存在的问题及学习其他同学在分析问题方面的优点,也就是老师们经常说的“学习在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法学教育诸种理论的熏陶,但诊所教育更多的注重操作层面的东西,正好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我们的学习内容包括文书写作、法律职业道德,就连接待当事人也在我们的演练范围内。诊所老师的和善以及同学之间关系的融洽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所以说诊所的每次课我必定去,从来不会缺课。
法律专业诉讼法实训教学分析
高职院校法律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法律类应用型人才,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侧重理论知识培养,不重视训练实践技能,造成部分高职生出现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的尴尬情况,毕业后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直接影响到职业生涯。在这样的背景下,绝大部分院校已经意识到问题,不断提高对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法律专业诉讼法实训课堂特点分析
诉讼法实训课程,是一门融合刑法、民法理论于刑事、民事司法实践的模拟学习课程。整个课堂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即刑事诉讼法与民法、民事诉讼法与民法,通过实训学习可以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与提高高职生法律思维及处理刑事法律事物的能力。同时,让高职生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学会利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案件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法律实务的严谨性与务实性。这门课堂的特点体现为三点。(1)针对性特点。实训内容以刑事与民事诉讼程序内容运用为主,意味着高职生必须具备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不然课程学习无法顺利开展。培养高职生法律职业能力,既要熟练掌握与运用实体和程序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训培养高职生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制作法律文书的能力等;(2)现实性特点。学习过程中以真实的司法案例为对象,不再仅仅是重现林论课程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或高职生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学习与演戏;(3)实践性特点。实训,就是让高职生通过体验相应角色,锻炼与提升高职生处理法律事物的能力。法律专业诉讼法实训课程的三个特点层层推进,针对性特点体现为教学内容、现实性特点为教学内容载体、实践性特点为课堂教学形式。只有理解课堂特点,才能顺利完成教学。
二、高职院校高职生特点分析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社会中依然存在轻视企业教育的情况,不能保证生源质量与数量。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高职生培养质量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具有现实意义。(一)生源层次较为复杂。高职院校生源层呈现多样化特点,院内高职生文化知识水平与普通高校高职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有时高考分数线没有达到本科录取线,高职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同时高职生又存在不努力的情况,教师教学信心不足,进而造成学习效率偏低的问题。(二)学习态度存在差异。继续深造型这类高职生基础一般比较好,他们只是因为高考失误进入高职学习。这类高职生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希望能够通过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改变自身的命运,也能够像一流院校的高职生一样,既有文凭又有能力,其中有些高职生通过高职的学习然后再向本科迈进。这部分高职生根据自己的未来目标设定学习计划,时间都用来学习。面向就业型这类高职生很现实,他们进校就是学好专业理论和技能将来好就业。(三)存在一定自卑心理。高职生自卑心理来源于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层次要低,一些成绩很好的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心理不平衡。但是从人们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难看出,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而且高职生就业时还要面临用人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三、高职院校法律专业诉讼法实训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实结范文
一.单位情况介绍
北京中威华浩会计师事务所,经北京市财政局批准设立,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全所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注册会计师83人,注册资产评估师34人,注册税务师32人,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占46%,大专以上学历者占95%,45岁以下中青年占80%.是一家由会计,金融,法律,工程,经济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组成的,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会计中介机构,能为社会各界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专业服务.
北京中威华浩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财政部批准的对中央所属国有特大型企业进行年度会计决算审计的资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企业审计资质,北京市财政局批准的对北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审计资质,建设部批准的工程概(预)算,工程决算审计资质.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的资产评估资格.
作为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牢固树立信誉为根本,质量为生命,客户为上帝的执业理念,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建立有完善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和内部业务质量控制制度.行之有效的业务培训制度更为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提高事务所执业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中威华浩会计师事务所擅长的金融业,制造业,商业,房地产业的审计业务.近年来,已为近万家企,事业单位,机构提供了专业服务,涉及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材,纺织,交通运输,冶金,电力,煤炭等诸多行业.
北京中威华浩会计师事务所注重同国内同行,国际著名会计事务所及评估机构间合作与交流,努力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执业水平.
新时代法律英语专业建设分析
1.0引言
传统英语专业教育到底面临着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对传统英语专业教育进行改革?新时代对“外语+学科”的专业建设提出了什么要求?如何建设交叉学科专业来应对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本文就以上问题,以法律英语专业建设为例展开简要论述。
2.0传统英语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2.1招生规模大,数量多,竞争力下降。王俊菊(2015:121)曾提供过信息:“全国1448所普通本科高校中,有994所设有以‘英美语言文学’为主要方向的英语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近60万人”。不难看出,当前英语专业规模大,数量过多。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上升,学生入学机会增多,生源量大,无疑给英语专业学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就业市场上招聘者对英语专业应聘者的选择性更广、更多,导致英语专业毕业生并非都能去自己满意和心仪的岗位,只能降低标准。因此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一些高校开始撤销或者“关停并转”英语专业。2.2小才拥挤,大才难觅,专业化需求不断上升。蔡基刚(2018:1)就上海一地调查的数据中显示:“仅有不到5%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会继续攻读英美语言文学或英语教育硕士学位”。无独有偶,拿笔者所在高校的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除了极少数学生继续攻读与英语语言文学相关的学位外,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攻读法学专业,毕业后很少从事纯语言的工作。而且,单一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由于缺少专业领域知识而缺乏竞争力,若在软件、工程、法律等领域工作,即便同时拥有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和语言文学知识,也很难胜任。。由此可见,新时代给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社会所需求的不再是“小才”,如何实施英语教育的专业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3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通用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之争。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英语专业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是否要将重点放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的讨论争执不下,非常激烈。所谓外语专业的人文教育,就是透过语言了解文化,进而提高人文素质修养,而工具性则是掌握外语技能,灵活使用外语,把外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从而能够“进行国际交流,吸收借鉴国外的科学文化知识”(蔡基刚,2017:3)。由于讨论的最终结果是以人文性知识教育为主要培养方向,因此弱化了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换言之,“英语专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被弱化了”(王立非,2019:47)。但若转变情形,以工具性、实用性为主要培养目标,则又会出现学生缺少语言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人文知识通识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作适当保留,但大部分应转向“外语+专业”的复合型跨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应对新时代面临的挑战,满足国家的战略发展需求。
3.0设置法律英语专业的必要性
3.1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新时期,新思想,新战略。在我国“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下,要高效快速地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就需要很多能够参与各个领域跨国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国家社会对“‘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吴岩,2019:6)。“复合型人才”字眼的不断出现,足以表明国家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法律英语专业建设是国家战略提出和发展的产物,是符合时代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加大专业建设力度,重点培育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3.2交叉学科建设的要求。在知识爆炸、信息迅猛的时代,各学科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知识也互为挂钩,跨学科视域下的研究不断增加,同时也成为学科发展的趋势。学科互通,综合运用,通过不同学科视角的融合才有利于解决实际过程中的某些复杂、综合性问题,才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创新。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做出了明确要求,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在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格局下,国际化人才愈加被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断被提倡,交叉学科建设是大势所趋,同时也将成为高校从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领域。3.3涉外法治建设的要求。2019年2月2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随后,司法部、教育部等13个部门召开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第二次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曾明确提出过要“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涉外民事、刑事案件越来越多,我国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大国身份参与国际司法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涉外法律服务业也在不断开展。因此要进行高效的涉外法治建设,高质量的人才必不可少。高质量人才的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国际法治、同国际司法实践接轨并开展中外法律活动,提高我国在国际司法上的话语权和地位。3.4法律英语专业人才紧缺的要求。在2019年5月18日举行的涉外法治专业人才考量标准研讨会暨第三届法律英语证书(LEC)考试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上,司法部律师工作局涉外涉港澳台处处长刘华春介绍说,“截止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初步统计,涉外律师为7231人,仅占全国律师总数的1.8%。在全国7231名涉外律师中,能够从事跨境投资并购业务的有3528人;可从事双反双保业务者559人;可从事涉外知识产权业务者1419人;可在WTO机构独立办案的有331人,能够从事境外上市法业务1322人,海事海商业务986人,在境外仲裁机构从事工作的有1186人,在境外仲裁机构担任仲裁员272人”。由此可见,我国当前涉外法律法治人才奇缺,进行涉外专项的法律工作者更是屈指可数,多数律师都还只是精通法律领域内的相关知识,而英语语言能力不够,不足以独立承担涉外法律事务的相关工作。因此要成为涉外法治人才,首先应该是法律英语人才。法律英语专业人才,顾名思义,不仅需要精通法律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英语语言技能,是能够“精英明法”的人才(张法连,2018:45)。而“学校是创造性地全面实施外语教学的机构”(束定芳,2016:29),因此法律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院校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有所思考,并且更需要法学院和外语院联手共同努力。新时代高校外语、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要为国家战略服务,努力推进涉外法律人才系统化培养。
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特征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法律术语特征翻译原则方法
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英汉法律术语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术语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法律文本的信息。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有效方法和机制之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律是人类社会阶段性的政治制度、人类的精神高度、财富分配形态和方式、生产发展水平的体现。
法律翻译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国法制化进程加快,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文献被译成外文。入世将我国纳入国际一体化的大环境中,由于我国法律制度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为了更好的参与到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中,我国开始也加快了向国际发达国家学习的步伐。这就要求大量翻译外国的法律、法规,以便于学习借鉴。但是受法律翻译人员专业水平和翻译态度的影响,我国法律文件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有些法律法规的翻译,在词汇层面并没有尽最大的可能体现出法律文体同其他文体的差异,不符合法律词汇特征的翻译随处可见。为了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有必要在了解法律术语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翻译的出路。
一、法律术语的特征分析
法律英语的专门术语是用来准确表达特有的法律概念的专门用语。法律术语为法学专业领域内的交流提供方便。由于法律工作自身的庄严性,使法律工作中的专门化的行业语一律具有科学技术语的精密、明确、语义单一等特点。法律语言专业词汇数量大,应用范围广,总的来说法律术语具有以下特征。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一、适用范围
(一)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合乎严格的写作规范并标志着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的一篇书面作品。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和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取得法律硕士学位,必须撰写学位论文。
(二)本规范是关于撰写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开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选、检查和评估工作的基本依据,供法律硕士培养单位、法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法律硕士研究生使用.
二、选题
(一)论文选题必须符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培养目标;论题本身属于法律的或关于法律的,而不是法律以外其他学科专业领域的.
(二)法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可以不受法学学科门类(如法学二级学科)划分的限制;可以围绕某一法律的或法学上的专门问题,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交叉或综合的研究.
法律专业假期见习个人总结
又是一年将至,民事法律诊所半年的课程也即将结束。半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诊所的学习对我来说却是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曾经带着对民法学习的热情,对司法实践的渴望进入了民事法律诊所,半年后的今天,在这个诊所内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总结一下:
一、课堂学习
在进入诊所学习之前就听往届的师兄师姐说过,法律诊所教育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是百闻不如一见,第一次走进教室确实让我耳目一新。桌子围成圆形,老师和同学坐在一起,让大家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和学习。接下来就是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往的法学授课难以摆脱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很少展开讨论,法律思维的培养完全建立在已知案件或虚拟想象的基础上。考试中更多的是对记忆而不是对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测试,这很难培养学生思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诊所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说,而老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一下指导。通过办理真实案件、参与案件的全部过程和细节,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职业责任心,并深刻理解法律和律师的社会角色。
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还包括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张老师在讲证据方法时做的游戏。30个人分成两组分别传一句相同的话,最后的一位同学把自己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过程中,我们却出现了很多笑话和问题。首先是老师给的话都很长,你要在听到一个同学说完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准确的语言转述给下一个同学。然而传到最后一位同学那里总是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传来证据和原始证据的证明力及距离的远近对证据证明力的影响。这种方式比起我们在传统的课堂上去记忆传来证据和原始证据的特征、概念一类枯燥的东西更有助于理解和在司法实践中准确的适用。
在诊所的课堂上还有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那就是大脑风暴。每节课我们都会有一个主题,大家分成小组围绕主题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同学自由进行发言。诊所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既轻松又活泼,就连我这样一向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的人也被那种课堂气氛所感染了,也是踊跃发言。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进行争论,可以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即使是这样大家同样会感到很开心,因为在讨论中会发现自己的观点存在的问题及学习其他同学在分析问题方面的优点,也就是老师们经常说的“学习在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法学教育诸种理论的熏陶,但诊所教育更多的注重操作层面的东西,正好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我们的学习内容包括文书写作、法律职业道德,就连接待当事人也在我们的演练范围内。诊所老师的和善以及同学之间关系的融洽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所以说诊所的每次课我必定去,从来不会缺课。
法律专业区检察院教育实结
教育实结
法律专业区检察院实习报告
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去区检察院实习,时间是从二00*年七月十六日至八月九日。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检察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院领导及全体检察干警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审查起诉科,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公诉起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干警提审,核实犯罪事实,探询犯罪的心理、动机。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诉人员做好案件的调查笔录和庭审笔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干警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法律专业硕士协同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双导师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校内、校外均能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水平。双导师制被高校广泛认可,实施过程中,需要采用协同培养的方式,导师之间应合作,确保彼此对学生培养的默契。校内外导师的职责划分需要明确,使学生能够成为教育主体,使协同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开展,保障双导师制协同培养的有效性。
关键词:双导师制;法律专业;硕士;“协同培养”
双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使专业教学更加偏重于实践。在导师体系方面,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理论基础的指导,确保学生逐渐完成法律专业相关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具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校外导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校内外导师之间的合作可以弥补学生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稳固性。
一、基于双导师制的法律专业硕士“协同培养”的主要内涵
双导师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需要对其引起重视,做好双导师的引入工作,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校内外导师共同组成双导师的教学阵容,对导师的教学水平具有较高要求,否则将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教师能力方面,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能够基于理论展开实践,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在实践中,同时确保理论教学的准确性,保证学生可以解决理论教学。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务实能力,通过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进行梳理,使其能够更好地承担实际工作。双导师制需要以协同培养为基础,由校内外导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两者应对教学的侧重点进行分工,对教学方法进行明确,减少教学过程中重复的部分,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导师的选择与培养是实现协同培养的关键,需要以导师的职责分工作为重点,提高双导师制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能够得到合理安排,确保学生具有实务操作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双导师制法律专业硕士“协同培养”的基础配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法律伦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