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队伍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2 13:53: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法官队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法官队伍

法官队伍状况调查报告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从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才对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担负着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判权,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关系稳定和社会环境安定的艰巨任务,对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对人民法院来说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而承担这一历史性责任的法官队伍则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中的支柱力量。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就必须建立起一支素质强、水平高的人民法官队伍,把审判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置于首要地位。但是,目前我们法院在法官队伍建设上存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司法需求不相适应之处。笔者对法院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建议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法院法官队伍现状

1、队伍整体情况。法院现有干警31名,其中男干警25名、女干警6名,干部身份25人,工人身份6人。年龄分为35岁以下6人,占到全院干警数的19.4%;36岁至40岁以下7人,占到全院干警数的22.6%;40岁至45岁以下5人,占到全院干警数的16.1%;46岁至50岁以下5人,占到全院干警数的16.1%;50岁至55岁以下5人、56岁以上3人,占到全院干警数的25.8%;全院平均年龄43岁。学历分别为研究生2人、大学13人、大专11人,其它5人,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21人、非党员10人。

2、法官队伍现状。法院现有法官14名,其中男法官13名、女法官仅1名,年龄35岁以下1人、36岁至45岁以下3人、46岁至55岁以下8人、56岁以上2人,平均年龄48.5岁。学历分别为研究生2人、大学6人、大专4人、其他2人,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12人、非党员2人。审判员13人、助理审判员1人,法官等级分别为四级高级10人、一级2人、二级1人、四级法官1人。

3、法官职务情况。现仅有的14名法官中党组成员6人,其中两人为部门负责人,占法官总数的42.9%,其余8名一线法官中有5人为部门负责人,3人为业务庭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查看全文

法官队伍建设论文

一、法院文化的概念

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是缘于一定职业并且带有一定地域性的以法官为主体的特定人群的集合,因此必然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异于其它群体的文化。如果要给狭义的法院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认为,法院文化就是以审判为职业的一群人,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其在物质上的体现,包括司法理念、价值标准、管理制度、行为模式以及语言、习惯、传统等。

一般认为,法院文化由四个层次构成,即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是指由法院的建筑、设施和装备等所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法院办公楼、审判楼、审判法庭、法院的徽志——华表天平、独角兽等。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法官群体在审判活动、研究培训、生活娱乐、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是指法院在从事审判活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与法院司法精神、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法院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这一层次是法院文化中规范人和物的行为方式的部分。深层的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核心层,是指法院在审判活动、管理教育活动中形成的独具法院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它包括司法精神、法官的职业道德、工作目标、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本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讨论我国的法院文化的建设的。法院文化对法官队伍发挥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等作用,先进的法院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约束法官的非正式规则,从而使法官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而谨慎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维护整个队伍的形象,提高队伍的素质。

从历史上看,我国从来没有出现过现代意义上的法院,法院文化自然无从谈起。现代意义的法院雏形出现在民国时期[①],由于战争的影响并未形成现代意义的法院。解放后,由于计划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现代意义上的司法体系终未建立,真正意义的法院也只是虚幻的“空中楼阁”。改革开放后,随着民主法治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民主法治已然成为时代的主题,尤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院才真正回归其独立审判的职能,并得以迅速发展和完善。作为根植中国特色文化土壤之中的法院文化才逐渐兴起,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以至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把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注意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的法院文化也得以迅速发展。

二、法院文化对于法官队伍建设的意义

文化为人类所创造,同时,文化又使人类受到制约。文化被人类创造出来以后,就形成人类生活的文化环境,影响和制约人们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文化的功能使然。文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进步。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先进的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前进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落后、消极的文化乃至反文化(如“”邪教组织和它的歪理邪说)则会阻碍、破坏人类社会的发展。

查看全文

法院文化与法官队伍建设论文

一、法院文化的概念

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是缘于一定职业并且带有一定地域性的以法官为主体的特定人群的集合,因此必然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异于其它群体的文化。如果要给狭义的法院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认为,法院文化就是以审判为职业的一群人,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其在物质上的体现,包括司法理念、价值标准、管理制度、行为模式以及语言、习惯、传统等。

一般认为,法院文化由四个层次构成,即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是指由法院的建筑、设施和装备等所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法院办公楼、审判楼、审判法庭、法院的徽志——华表天平、独角兽等。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法官群体在审判活动、研究培训、生活娱乐、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是指法院在从事审判活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与法院司法精神、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法院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这一层次是法院文化中规范人和物的行为方式的部分。深层的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核心层,是指法院在审判活动、管理教育活动中形成的独具法院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它包括司法精神、法官的职业道德、工作目标、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本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讨论我国的法院文化的建设的。法院文化对法官队伍发挥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等作用,先进的法院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约束法官的非正式规则,从而使法官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而谨慎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维护整个队伍的形象,提高队伍的素质。

从历史上看,我国从来没有出现过现代意义上的法院,法院文化自然无从谈起。现代意义的法院雏形出现在民国时期[①],由于战争的影响并未形成现代意义的法院。解放后,由于计划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现代意义上的司法体系终未建立,真正意义的法院也只是虚幻的“空中楼阁”。改革开放后,随着民主法治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民主法治已然成为时代的主题,尤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院才真正回归其独立审判的职能,并得以迅速发展和完善。作为根植中国特色文化土壤之中的法院文化才逐渐兴起,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以至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把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注意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的法院文化也得以迅速发展。

二、法院文化对于法官队伍建设的意义

文化为人类所创造,同时,文化又使人类受到制约。文化被人类创造出来以后,就形成人类生活的文化环境,影响和制约人们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文化的功能使然。文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进步。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先进的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前进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落后、消极的文化乃至反文化(如“”邪教组织和它的歪理邪说)则会阻碍、破坏人类社会的发展。

查看全文

法官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法院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作为法院必须加强法官队伍建设,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养、改进法官司法作风、提升法官司法能力、塑造法官良好形象,以此促进司法事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加强法官队伍建设,每个法官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确保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每个法官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廉洁意识,增强投身法院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做严谨法官,办精品案件,树公信形象”的目标。每个法官要做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紧密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和“精致审判,高效执行,规范管理,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大力弘扬“严谨、公正、文明、和谐”的工作理念,坚持服务审判、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审判工作的全面发展。

为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养、改进法官司法作风,每个法官要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情感和意志力,做一名的道德情操高尚、司法作风优良,于国于民于己都有益的法官。每个法官要积极参加希望工程、送温暖、扶贫帮困等活动,积极参加法院组织的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自身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意识,培养传统美德和爱国情操,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精神。为提高法官司法能力,每个法官要积极参加高层级的学历教育、法官职业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法学研讨和优秀裁判文书评比、庭审观摩评比、案件评查活动,以此提高自身司法能力,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审判任务。

促进司法事业发展,要着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行。这里面,每个法官要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始终做到为中心工作服务,把党和国家特定历史阶段的任务融入到工作之中,体现到行动之中,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作为坚持执法为民的生动实践,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诉求、解决困难,确保第一时间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第一现场。每个法官要强化宗旨意识,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转变思想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搭建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工作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出发点、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每个法官要实践“公正与效率”,使案件处理做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形象公正,以个案的公正促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要贯彻“案结事了、胜败皆明、定分止争”的审判工作指导方针,把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依法办案与实现司法目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裁判公信力。每个法官要加强廉政建设,牢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的“四个在心中”,做到廉洁勤政,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审案,干干净净司法,树立公正廉洁高效司法权威。

加强法官队伍建设,促进司法事业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我们每个法官要始终围绕这个有机整体,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查看全文

贯彻落实法官法是建设高素质法院队伍的重要保障

贯彻落实法官法,是推进法官职业化进程,努力建设高素质法院队伍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以法官职业化建设为主线,严格法官准入标准,强化教育培训机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机制,不断深化法院改革,法官队伍知识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有力地促进了法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年以来,我院收、结案件大幅增长,年均审(执)结各类案件近6000件,结案率95%以上,审判工作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我院先后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创建并保持了“市级百佳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四年被*市高院表彰为“优秀基层人民法院”。

一、认真落实法官职业准入制度

《法官法》对法官职业准入做出了明确规定,目的在于确保司法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工作中,我院始终坚持以《法官法》为准则,严格落实法官职业准入制度,重点从四个层面认真抓好此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职5位院领导全部符合法官任职条件,其中正、副院长4人,平均年龄40岁,均系大学法律专业毕业,2人具有法律硕士学位。二是抓好骨干队伍建设。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审判长、独任审判员选任工作。目前中层干部21人,平均年龄39.4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95.2%。选任审判长11人,独任审判员20人,占法官总数的41.3%。三是严格法官任命和法院进人标准。新任命的9名法官全部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并按照市高院要求,履行了审批程序。通过市高院招录工作人员6人,全部具有法律本科以上学历。四是畅通人员交流渠道。鼓励法官积极参加上级法院法官遴选,积极向党政机关推荐优秀干部,共向上级法院选送法官3人,向区属相关部门输送干部4人。

二、稳妥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

我院严格按照《法官法》要求,探索建立符合法院工作特点的队伍管理模式,对法官、书记员、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强化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坚持专项培训、学历培训、岗位培训相结合,广泛开展庭审观摩、案例分析、庭审评析、专题讨论等学习交流活动,重点加强法官职业能力培训。近年来,邀请专家学者和资深法官来院授课16人次,累计培训法官3350余人次。通过教育培训,法官庭审驾驭能力、辨法析理能力、法律适用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以及调处纠纷化解矛盾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对书记员,重点开展岗位练兵,提高庭审记录、处理审判辅助事务、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对司法警察,重点强化体能训练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值庭、协助执行等培训。对司法行政人员,结合岗位职责要求,重点加强基本技能培训。经过几年努力,我院已初步形成一支法官精英化、书记员专业化、司法警察正规化、行政人员技能化的法院队伍。

三、努力强化法官职业道德教育

查看全文

县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

2002年7月6日最高法院召开了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为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7月29日召开了全省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学习贯彻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二是总结98年以来我省法院队伍建设工作情况;三是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法院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重点是第三个问题。现根据会议精神,就通海法院今后如何抓好队伍建设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法官职业化是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法院队伍建设的一条主线。

审判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法官作为国家公权的行使者,担负着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公正与正义的责任,是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最终裁决者。社会对法官的职业操守、专业能力、业外表现等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希望法官是正义的象征、公平的化身和良知的守护神。因此,法官要履行好法官的职责,除了具备公务员的任职条件外,还需要具备法官职业所需要的一些素质。即要拥有系统完整的法律知识结构;独特的法律思维方式;具备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公正信仰等。

但多年来,法官的职业特殊性在我国一直被忽视,把法院等同于行政和其它部门,尤其是《法官法》实施以前,对法官的选任几乎与其它机关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导致一些根本无法适应法院工作的人员进入到法院工作,虽经长期的培养教育,现仍有一批法院工作人员法学理论水平低下,缺乏现代司法理念的人留在法院队伍中,裁判不公、效率不高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治,严重影响了法院和法官的社会公信力。就通海法院来说,现有干警43名,正规院校毕业的法律本科生仅有2名,其他41人有的是高中毕业就进入法院,有的是化学、财会、纺织等专业毕业的大专生、中专生,没有经过法学理论的学习就直接进入法院工作,这些人边工作边学习,通过参加法律业余大学、党校法律专业、函授、自学考试等学习途径,取得了法律大专文凭、本科文凭。现还有22人参加法律专科升本科的函授学习。在文凭滥发的今天,文凭与水平相称的人廖廖无几。今年通海法院12名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结果只有一名通过考试,就是例证。我们一方面审判力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有文凭但无法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官资格的人员却有一大批。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

最高法院和省法院召开的队伍建设工作会都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法院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法官法》,大力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品格高尚的法官队伍,为全面实现“公正与效率”世纪工作主题,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查看全文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 加强我省基层法院队伍建设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今年6月22日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强调,要始终坚持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是人民法院全部工作的根基。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切实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王院长提出了三个“着力解决”:一是着力解决基层法院队伍人员短缺问题,是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当务之急;二是着力解决基层法院的经费保障问题,是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长远之计;三是着力解决基层法官队伍的稳定问题,是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治本之策。在上述“三个着力解决”当中,有两个是关于队伍建设问题,一个是关于经费保障问题。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基层法院的经费保障问题,自实行中央财政补贴以后,这个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而其它两个问题,即“人员短缺问题”和“法官队伍稳定问题”则显得十分突出。另外,我省基层法院的人员尤其是法官整体素质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关于着力解决我省基层法院队伍人员短缺问题

我省基层法院队伍人员短缺,主要表现为法官短缺。据统计,全省22个基层法院法官平均年龄42岁,其中部分法官已达到或接近退休年龄,35岁以下的法官仅有46名。法官队伍人员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由于招录法官的“门槛”过高,且基层法院法官待遇又较低的原因,我省法院向社会公开招录法官的任务老是远远不能完成。2003年以来,我省法官实际招录法官只是完成招录计划的14%,一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法院从来就无人问津。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主要应当从法院内部挖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1、继续举办全省法院司法考试辅导班,让更多的同志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从而壮大我省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解决基层法院法官短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自2006年两年来,由于举办司法考试培训班,全省法院已有110名同志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2006年的司考通过率达34.2%,在全省各系统中名列第一;2007年的司考通过率为51%,在全省各系统中名列第二。多名法院同志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当上了人民法官,有效地缓解了我省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短缺的问题。今年,在省高院党组和政治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们相信又将有一大批的法院同志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2、采取上下挂职锻炼、横向交流等方式,加强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建设。挂职锻炼,可以是双向的。一方面,高、中院已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干部,可以安排他们到基层法院去挂职当法官,时间可定为一至三年不等,届时,高、中院可根据其个人表现和工作需要,分期分批通知其回到原单位任职,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留在基层法院任职。这批同志年轻有为,思维敏捷,法学理论功底较好,正好能够弥补目前基层法院法官老化、法学理论功底不足的缺陷。同时,他们也存在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正好可以在基层得到学习和锻炼。另一方面,基层法院中的法官尤其是有培养前途的法官,也可以到高、中院来挂职锻炼,让他们开拓视野,把原来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提升到相应的法学理论上来认识,同时向高、中院的资深法官学习,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

除了上下双向挂职锻炼之外,还可采取横向交流的方式。如与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法院的法官横向交流,不同中院辖区基层法院之间的法官横向交流等,都是合理配置法官资源,提高法官整体素质的可行方法。

查看全文

法官制度改革分析论文

法官队伍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多如牛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它毕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笔者试图从制度层面上解剖法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对法官职业化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对法官队伍现状的整体评价

说到对法官队伍的整体评价,笔者想引用最高法院副院长的话,他说,1998年以来,全国法院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严肃执法,秉公办案,为保障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实证明,法官队伍是好的,是党和人民完全值得信赖的。笔者认为,这个评价是中肯的,也是实事求是的。相比而言,法官同行政机关和其他司法机关相比,从人员素质到工作效率都是比较高的,这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不等于说法官队伍就不存在问题了,实际上,我们的法官队伍无论从人员素质还是管理制度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那么,现阶段法官队伍究竟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呢?

(一)从队伍素质上看,法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业务素质偏低,职业化程度不高

先从业务素质看。笔者并不否认,我们的各级法院确实有一些高素质的法官,我们有些法院,特别是高级法院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法院,吸收了一批普通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或硕士、博士毕业生,他们有着坚实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和法学理论解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法院的中坚和骨干。但遗憾的是达到这样标准的法官所占的比重并不高,整体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优于经济欠发达的地方,上级法院优于下级法院。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或大部分法官还没有达到职业化的要求,有的还相距甚远。

查看全文

从基层法官流失看法官管理体制之弊端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在全国法院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的法院工作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其一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其二是要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上下功夫;其三是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上下功夫。”笔者理解,上列三个问题,集中反映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法官队伍建设,因为,法官队伍是法院队伍的核心力量,法官队伍建设也当然成为法院队伍建设的中心内容,任何一个法院只要法官队伍建设好了,才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才可能把法院的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好,但是,恕笔者直言,目前法官队伍尤其是基层法院法官队伍建设不容乐观。其他不说,就当前基层法院法官流失情况看,让人十分揪心,从而也暴露出我国基层法院法官管理体制的诸多弊端。笔者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

一、基层法官流失的现实情况

近些年基层法院法官流失经常发生。最严重的当数*年机构改革和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当时,因法官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在鼓励干部提前退休可连升三级并获丰厚退休待遇的浪潮冲击之下,重庆辖区的基层法院法官呼啦啦一下走掉了三分之一。一个单位的办案主力(年龄大多在40-50岁之间)一下减少了三分之一,这个单位审判力量的极度削弱,可想而知。而且,审判中坚力量退下来,年轻的法官顶替不上,法官队伍的整体断层导致青黄不接,因而不少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事实上已趋瘫痪之状。更可悲的是,这一严重的教训,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各级决策机关并没有从中总结,或者说根本没有吸取教训,政策依旧,无视法官资源的浪费,法官仍在继续流失,而决策者一如既往的无动于衷。

眼下,基层法院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生活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基层法院,法官队伍思想欠稳定,想离开法院者并非个别。表现之一,有些法官特别是从事中层以上领导工作的法官,认为在法院工作没有前途、地位低、责任重、工作环境艰苦,不如另寻出路。因此,一遇民主推荐外任,有的不惜抛掉庭长、副庭长职位去就任乡长、副乡长。虽然每次民主推荐的量不大,但却反映了一个导向:法院的中层领导不如一个乡镇干部,那么继续在这里苦守有什么意思?从而动摇了法官职业的思想基础。表现之二,年轻的法官,几乎是每培养成熟一个,就走调一个。笔者所在的基层法院仅二、三年时间即已走调五个年轻法官,或选择直辖市带区的地区行政部门经报考另谋职业,或通过关系报考监狱管理人员或狱警,甚至不惜直接辞职回老家以解除夫妻两地分居之苦。表现之三,基层法院退居二线的院长、庭长们,不知从何时兴起一个规矩:一旦宣布退居二线,就如同退休一样,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即扬长而去。有的回家以玩为主,有的选择担任律师、从事法律咨询,或者从事经营活动。无论“玩”的还是“干的”,他们的原有待遇一点不能少,甚至连每月数百元的通讯费用都照领不误,凡此种种,基层法官的现状可窥一斑。

二、基层法官流失的原因分析

法院社会地位低下是法官流失的政治原因。

查看全文

我国法官制度研究论文

论文提要:

最高人民法院肖扬提出了“中立、平等、公正、高效、独立、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围绕建立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法官制度,法院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法官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改革现行法官制度存在三大制约因素:1)社会对建立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法官制度缺乏认同;2)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3)现行法官队伍内部存在抵触因素。文章提出了改革我国法官制度的几点设想:1)理顺党对法院的领导关系;2)以法律形式明确法官独立原则;3)改革法官任命制度;4)严格法官任职资格;5)取消法官等级;6)减少机构设置,使审判骨干回到审判岗位上来。

正文:

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价值目标,法治是人类社会公正的最佳方式,而法院独立的地位,高度的司法权威,是法治必不可少的内容,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司法公正要从抽象的社会理念,变为客观的社会现实,需要公正的司法制度,更需要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在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法院要成为社会正义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支柱,必须改革现行法官制度,构建新型科学的法官制度。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法官制度,对法官的权利、义务、地位和作用正确定位,对法官实施有效的管理,提高法官素质,是当前司法改革中一项重要任务。法官制度是审判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改革的步伐,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审判制度的改革乃至司法制度改革的成败。

一、法官制度改革的成绩

目前,我国法官制度改革已呈现出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发展势头,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官制度实现了法律化,为法官制度奠定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1]。1995年,法官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对法官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依法管理的科学方向发展。它为法官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也为法官制度设定了基本框架。法官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了法官的权利义务,系统明确了法官的职责、任务,确立了法官的法律地位。2、法官资格的考试制度,杜绝了选任法官工作的随意性。法官法实施以后,法官任职资格统一考试已进入了正常化、制度化,特别是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后,法官资格考试更趋严格,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法律理论合格的法官。这可以说是我国法官制度改革最为主要的成果。3、建立了法官培训体系。为落实法官关于法官培训的规定。最高法院建立了国家法官学院,各地高级法院设立了法官培训中心。初步形成了各级培训体系。4、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考试,选拔了一批业务素质较高的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为探索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还审判权于法官进行了尝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