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2 10:29: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发达地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交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了新论述、新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中央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关注和支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欠发达地区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完善体制,激发活力,立足优势,科学发展。前不久,中共山东省菏泽市委在北京举办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突破菏泽’战略研讨会”。与会者结合菏泽贯彻落实山东省“实施‘突破菏泽’战略,带动西部,促进全省协调发展”的实践,就欠发达地区如何奋起直追、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摘要发表部分与会者的发言。
农民要致富建设好支部
许多欠发达地区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菏泽就是这样。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出了很多英雄模范人物。改革开放以来,菏泽曾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最早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之一。这样的革命老区,在新世纪新阶段,应当怎样继承优良传统,迈出新步伐,迎头赶上呢?
实施“以工促农”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有城镇化、现代化。从全国来看,先进的农村地区大都是工业化搞得比较好的地区。被誉为“中华第一村”的华西村,如今和城市没什么差别,群众住的房子和学习、生活条件都很好。最根本的就是他们抓住了工业化这个关键。依靠工业化,他们不仅安排了本村群众就业,还吸引了大量附近的劳动力就业。可以说,不抓工业,工业上不去,农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可能大富。
抓工业,应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德国巴伐利亚州二战后农业人口占80%,现在农业人口只占3%。这么大比例的农业人口是怎样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呢?他们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包括个体手工业。通过扶持中小企业、个体手工业,形成大的产业群,吸纳大量人口就业。我们应借鉴其成功经验。
农业应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要的是要形成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也就不可能形成产业。前几年,我到山东临沂、聊城去调研,在临沂看到公路旁边停了好多卡车,这些来自安徽、河南的车是来拉西瓜的;在聊城也看到公路旁边停了好多卡车,这些来自吉林、辽宁的车是来拉蔬菜的。三家两户搞种植,怎么去卖?形成规模了,外来购买者就多了。所以说,不形成规模,就不能形成市场;没有市场,产业就搞不起来。
欠发达地区金融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金融发展却面临众多困境。以广西金融发展现状为例,从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公平效率关系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制约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制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欠发达地区;交易费用;公平与效率;制度
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基础、原始积累和区位优势等因素的作用下,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相比之下,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区域金融发展也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下降,银行有款贷不出,而许多中小企业却贷不到款,从而导致存差不断扩大,金融运行质态趋于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交易费用昂贵、规则的不公平也是制约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2广西金融现状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区内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广西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金融业发展迅速。2004年末,银行网点达到5602家,从业人员67792人,金融资产总计7622.7亿元。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发展却面临新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欠发达地区发展思考
在全党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促进欠发达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树立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理念,谋划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形成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为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抢抓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发展是解决欠发达地区所有问题的“总钥匙”。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发展为主线,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根本经验。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早日改变落后面貌,是各族人民的夙愿和根本利益,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
以人为本是欠发达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有效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以及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应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把解决好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欠发达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欠发达地区应在重点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的全面发展,着力推动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努力使经济社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数量、结构、质量、效益、生态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欠发达地区公共产品供给论文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范畴
农村公共产品是公共产品一个组成部分。农村公共产品从广义的角度是指供范畴不同的农村居民消费和享用的。具有非排他性和公益性的物质和服务产品,涉及农村的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具体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供水、供电、道路公共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等。它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的特点。从狭义的公共产品受益的对象方面角度是指县以下乡镇、村范围内受益的公共产品,主要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
二、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
我国以户为单位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以及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民生产私人产品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强烈依赖性,且农村市场化程度越高,这种依赖性就越大,已经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驻马店市是河南省欠发达地区之一,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乡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近88%。近年来,驻马店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当前农村发展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显滞后,尤其是基础建设和公共产品的提供方面更显落后,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相比差距更大,已经成为目前制约驻马店市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与瓶颈。具体表现在:
(一)供给不足
发达地区科学发展汇报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改革发展的任务更重。正视存在的差距,才能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才能树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志气。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应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更新发展观念,利用后发优势;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科学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科学发展。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改革发展的任务更重。深入分析欠发达地区落后的原因,既正视存在的差距,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充分认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树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志气,是欠发达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对于贵州省来说,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更新发展观念利用后发优势
认清资源优势,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念。贵州是能源大省,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五位;是矿产资源大省,能源与矿产资源组合优势突出;是生物资源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是旅游资源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拥有神秘雄奇的自然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从资源角度看,贵州是富饶的。因此,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和发展优势,是实现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应合理有效地利用耕地、林地、山地、淡水、生物、植物、光热、气候等资源,依托生物多样性,利用环境差异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合理有效地利用水、煤、铝、磷等资源,继续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特色经济体系;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培育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
认清生态环境优势,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念。构筑“两江”生态屏障,不仅关系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保护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资源型产业,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尤为重要。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基地、工业园区、中心城市为重点,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增长方式。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节约型社会。强化生态安全意识,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大力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工作,不断推进生态建设。坚持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一起抓,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认清区位优势,树立科学的市场观念。贵州省位于西南地区联结华南地区的前沿,处于大西南南下出海的交通枢纽位置,是西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泛珠三角”和西南六省区市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贵州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然而,由于开发较晚,经济欠发达,贵州市场发育程度仍然很低,省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尚未真正启动,省外市场特别是国外市场开发程度低,外贸依存度仅为6%。树立科学的市场观念,形成大开放格局,着力抓好消费和对外贸易,对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对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冷透析
摘要: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当前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中应注重规范和纠正不良行为,科学、合理地开展招商引资,以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政府行为
近些年来,招商引资已成为许多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许多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着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效果。为此,本文就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的对策提出思考。
一、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视
1.重引进,轻特色。由于欠发达地区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起点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所以对招商引资十分迫切。导致在招商引资中没有注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未能创出本地区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是轻视当地产业特色。一些欠发达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有的已形成本地的特色产业。因此,在招商引资中应考虑以支柱产业为支撑,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二是轻视技术承接。招商引资必须有选择的承接,防止引进落后技术和设备,防止引进落后的项目。而有些地区只顾盲目引进工程项目,不够注重技术承接和本地产业的对接。
2.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严重。一些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福利最大化,盲目上一些暂时利润高的项目。还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持获得最大的利润率,甚至在当地企业不具备生产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仍然向当地企业提供大量的财政补贴,从而导致重复建设现象愈来愈严重。重复建设不仅表现在现有的产业结构雷同,而目还表现于在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或规划中,不同地区确定的发展重点和主导产业大致相同,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加剧地方保护主义。为了在招商引资中取胜,各地在引资时拼比优惠政策,在引进之后为了留住这些老板,则竭尽全力为其搞好后续“服务”,甚至为企业护短,为企业违规运作提供方便之门。
欠发达地区形象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良好的地区形象将对地区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欠发达地区的作用尤为重要。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形象设计,可以通过地区中心形象设计、地区政府的形象设计、政府领导者的形象设计等几个层面进行。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形象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取得很大的发展,而西部由于地域环境、历史原因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的差距一直很悬殊,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更加显著。所以,如何尽快把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搞上去,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在此,如果我们不面对现实,只是一味抱怨、一味强调客观因素的制约,那么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只有认清现状,看到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才会有光明的前途。本文试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谈谈搞好欠发达地区的形象设计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一、地区形象及设计
所谓地区形象,是指一个地区的内部与外部公众对该地区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合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综合评价与总体印象,它包括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诸方面,涉及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及发展模式等内容。
对欠发达地区进行良好的形象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它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公共关系学的相关原理为基础,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塑造和建设欠发达地区良好的整体形象,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以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推动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可见,形象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良好的地区形象,就意味着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无疑,它对振兴欠发达地区经济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场所开发思考
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十三五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国民文明素质提高文化水平等。发达地区城市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一线城市中的文化设施二次开发已经卓有成效。但是同时期的三四线城市却依旧在各个方面远远落后于这些城市。以贵州省为例,同时期的贵州省贫困县至2017年止为49个。贵州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秀峰林立,伴随着蜿蜒的水系深邃的峡谷,独特的噶斯特地貌遍布全省。根据国家的号召“加快绿色崛起、推动跨越发展”的思路,立足资源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把落后地区的不利条件转化为可以促其发展的新的资源,所以三线地区的文化生态特质逐渐体现出来。现在的贵州省的确贫困乡工业支持产业低,以贵州安顺市普定县为例,因没有密集型劳动的支持,镇村部落的逐渐消亡也是无法避免的,原本几百年保留下来的村寨,屯堡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都是无形的价值体现。由于这些区域政府缺乏资金,基础设施落后,加上环境保护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落后,很多地区陷入了贫困再贫困的死循环,原本的生态环境由于矿石的开采遭到了破坏,环境资源被损耗。
一、公共场所公园面积调查
人类的社会活动源于最早的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每一个部落的成员借助于公共文化完成其身份认同,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认识以及知识和经验、文化学习等等这些公共文化活动逐渐融入了人类的日常生活,从生存状态的角度上说许多现代病高血压和神经官能症仅仅是一种生理证据,它表明了对环境的反抗与迷惑,揭示了理想环境和规划师们所创造的人为环境之间与日俱增的鸿沟。我们每时每刻适应着环境,这种情况支配着生命。正如培养皿中的细菌培养,必须有最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同样作为复杂的高度敏感度的人类必须有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使我们正常发展。所以公共场地公共公园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庇护所,或者是公共交流空间的平台。由以上数据得出,公共活动空间面积和城市发展的面积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公共活动区域文化场所在中国的现状
在如今的社会体系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每个地区和国家的人们都有一套属于自己文化表征的社会活动交流方式,人们的生活习惯、信仰、法律、语言等等都是这一体系的组成。公园的选址以及公园绿地的系统性是公园日后运营的关键点之一,城市公园的开发也是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共同创造和谐生态环境的做法。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公园体系并不完整,整个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和活动地块都是缺乏功能性的。同时规划公园面积相对较大,基础设施维护建设不到位。功能分区不明确,开放式管理安全隐患大等等。然而重点开发区域往往集中在发达地区,相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区域文化公共场所的建设比重则小。这些区域往往居住着大量市民,却没有足够的公共活动场所,同时也没有在宣传文化等众多方面建设能够参与的场所,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居民虽然互相距离并不远,但是缺乏城中生活的互相交流的场所。久而久之老死不相往来,镇、村的衰败从意识形态上开始,没有了归属感的城镇很难在发展的过程中凸显自己的特征。
三、对贵州木拱河湿地规划的思考
浅谈欠发达地区服务产业优化论文
论文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经济提升服务管理产业优化
论文摘要:现代服务管理业是中国经济全面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序优先发展现代服务管理业依赖于市场、政府和环境。文章通过与东部和南部服务管理业发达地区比较,分析欠发达地区现有的现代服务管理产业环境和政策现状,利用市场理论对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管理业的产业市场化推进以来的环境进行研究,探讨欠发达地区政府如何在现代服务管理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促进中国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管理业环境优化
一、引言
近些年,中国服务管理业总体保持较快发展,总量翻了一番,服务管理业对就业、税收、消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由于中国当前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态势非常明显;一些制约服务管理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仍未消除Ⅲ务管理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给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节能降耗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问题产生了消极影响。而研究新的战略决策.将加快发展服务管理业,这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使服务管理业保持平稳较怏发展。如何加快服务管理业发展,实现和谐发展,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
服务管理、也称第j产业,是人类的物质生活丰富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服务管理、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莺要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同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各地区服务管理业的自身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要求还很不相称无论是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长动力再造,还是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水平提升的角度看,大力加快推进中国服务管理、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构筑中国经济竞争优势、致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紧迫而重要的战略性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中国服务管理业的发展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论文
一、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小额信贷运营成本过高
目前我国一些西部地区农村区域较大,部分金融机构服务半径过大,覆盖面只能达到乡镇地区,还远远达不到偏远乡村。该地区辖区的农户总数为98271户,农村信用社对全地区78854户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占比80.24%,发放支农贷款卡62778张,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欠发达地区由于农户集中度不高,出现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过于分散,贷后管理困难重重,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营成本高企之后,发放农村小额贷款的积极性下降。
2.部分农户存在认识偏差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户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定位不准,一些农户认为小额信贷在各地区推广只是走走形式;还有一些农户认为既然农村信用社可以不需要抵押贷款给他们,“跟风贷款”,借到的资金却没有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还有一些低收入农户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当作政府的扶贫款,认为都是国家的惠农政策,没有还款意愿,以至于部分贫困地区农户的小额信贷不良率骤然上升,影响了其他农户的贷款信用额度。
3.信贷人员激励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