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结核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2 07:56: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儿童结核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儿童结核

结核病与儿童

结核病防治知识

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结核菌一旦被儿童吸入即可造成感染,首先在肺内形成炎症性原发病灶,继而胸内淋巴结肿大,进一步结核菌通过淋巴、血液循环系统产生血行播散,与此同时人体可逐渐产生对结核菌的特异性抵抗力,多数儿童体内的大部分结核菌被抵抗力消灭,原发病灶逐渐痊愈,血行播散也被控制,仅留下少数潜伏病灶,受感染后体内潜伏病灶的少量结核菌可长期存在,在一生中任何时期抵抗力低下时,潜伏的结核菌可生长繁殖而进展为成人的续发性结核病,成为结核病新的传染源,引起新的传播。在原发感染过程中少数抵抗力差、感染严重的儿童可发生临床原发结核病,急性血行播散型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危及儿童健康和生命,因此保护儿童不受结核菌感染,其重要意义除防止儿童结核病,保护儿童健康外,同时也是从根本上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关键。

儿童结核感染的传染源往往来自痰涂片阳性的成年肺结核病人,多数为家庭成员,如果儿童的母亲患有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该儿童就有受感染的高度危险性,因为母婴间的接触非常密切,而儿童的防御机能和抵抗力又较差,如一位排菌肺结核母亲抱着正在哭闹(反复深呼吸动作)的婴幼儿,母亲剧烈咳嗽喷出大量带结核菌的飞沫核,很容易被婴幼儿吸入,感染危险性更大。

绝大多数受结核菌感染的儿童并不发展为结核病,对这些健康、无症状的儿童,确定已受结核菌感染的唯一证据是结核菌试验呈阳性反应,感染结核菌儿童对结核菌素产生高度敏感性,经皮内注入结核菌素72小时测量注射部位皮肤硬结直径来判定反应的强弱,根据该儿童是否接种过卡介苗的不同的情况决定是否已受自然结核菌感染。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并不能用来衡量身体的抵抗力,也不能提示是否存在结核病或结核病的范围和程度,只是表明身体感染了结核菌。

由于人类对结核菌存在天然的先天性抵抗力,因此多数儿童虽受结核菌感染,但未发展成临床结核病,然而也存在少数抵抗力差,感染严重的儿童发展成结核病。儿童结核病通常占所有结合病的5%~15%,5岁以下儿童,更多的是2岁以下的婴儿,由于防御系统发育不成熟,产生的抵抗力不强,可发生全身播散性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如不能及时诊断、治疗,可危及生命。由于患结核病儿童咳嗽、咳痰症状较少,难以获得细菌学的诊断依据,加之对结核菌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高,病变表现不典型,常有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泡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等过敏性表现和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反应,同时应特别重视传染源的接触史和发育不良、体重减轻等症状,儿童结核病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合理正规治疗,效果是很好的。

结核病控制对儿童来说重在预防,关键是保护儿童免受结核菌的感染,既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源,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绝大多数具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咯血、低热、乏力、盗汗等,应及时就诊,医生对结核病需有高度的警惕性进行及时检查,一旦确诊为肺结核病或怀疑肺结核要转至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治疗管理直至痊愈。对传染源家庭中的儿童接触者要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如强阳性反应要进一步做胸部X线等检查,了解有无临床结核病灶,如未发现临床结核病应给予预防性治疗,以减少以后发生结核病的机会,家庭内应该经常通风,病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咳嗽时要用手帕捂嘴,不随地吐痰等。

查看全文

儿童结核护理分析论文

1预防

1.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意见和我国政府的统一规定

(1)对健康母亲出生后1月内的新生婴儿是接种卡介苗(BCG)的对象[2];(2)接种BCG后3~6个月复查,如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继续接种BCG。

1.2母亲患无传染性肺结核(痰菌阴性)所生婴儿

(1)母亲应正规抗结核治疗,母亲与婴儿不必隔离,可以哺乳。(2)婴儿应作结核菌素实验和胸部X线检查,两项结果检查阴性,婴儿应接种BCG。(3)两项为阳性,应按胎儿结核病正规治疗。(4)仅PPD试验阳性,应按儿童隐性原发形结核治疗。

1.3母亲患传染性肺结核(疫菌阳性)

查看全文

儿童结核护理分析论文

【关键词】婴幼儿

婴幼儿因免疫功能未完全建立,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极差,易感染结核病。以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感染与结核病病人排菌关系报告中,痰浓缩排菌病人感染率为68%,痰浓缩阴性病人感染率为18%,家内无结核病人感染率为16%[1]。以上数字表明,结核的预防和护理,应引起高度重视,极早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正确的健康护理指导,降低儿童结核的发病率。

1预防

1.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意见和我国政府的统一规定

(1)对健康母亲出生后1月内的新生婴儿是接种卡介苗(BCG)的对象[2];(2)接种BCG后3~6个月复查,如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继续接种BCG。

1.2母亲患无传染性肺结核(痰菌阴性)所生婴儿

查看全文

儿童结核护理论文

【关键词】婴幼儿

婴幼儿因免疫功能未完全建立,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极差,易感染结核病。以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感染与结核病病人排菌关系报告中,痰浓缩排菌病人感染率为68%,痰浓缩阴性病人感染率为18%,家内无结核病人感染率为16%[1]。以上数字表明,结核的预防和护理,应引起高度重视,极早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正确的健康护理指导,降低儿童结核的发病率。

1预防

1.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意见和我国政府的统一规定

(1)对健康母亲出生后1月内的新生婴儿是接种卡介苗(BCG)的对象[2];(2)接种BCG后3~6个月复查,如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继续接种BCG。

1.2母亲患无传染性肺结核(痰菌阴性)所生婴儿

查看全文

儿童结核预防和护理措施论文

关键词婴幼儿

摘要婴幼儿因免疫功能未完全建立,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极差,易感染结核病。以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感染与结核病病人排菌关系报告中,痰浓缩排菌病人感染率为68%,痰浓缩阴性病人感染率为18%,家内无结核病人感染率为16%。以上数字表明,结核的预防和护理,应引起高度重视,极早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正确的健康护理指导,降低儿童结核的发病率。

一、预防

1.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意见和我国政府的统一规定

(1)对健康母亲出生后1月内的新生婴儿是接种卡介苗(BCG)的对象;(2)接种BCG后3~6个月复查,如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继续接种BCG。

1.2母亲患无传染性肺结核(痰菌阴性)所生婴儿

查看全文

儿童结核预防和护理论文

【关键词】婴幼儿

婴幼儿因免疫功能未完全建立,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极差,易感染结核病。以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感染与结核病病人排菌关系报告中,痰浓缩排菌病人感染率为68%,痰浓缩阴性病人感染率为18%,家内无结核病人感染率为16%[1]。以上数字表明,结核的预防和护理,应引起高度重视,极早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正确的健康护理指导,降低儿童结核的发病率。

1预防

1.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意见和我国政府的统一规定

(1)对健康母亲出生后1月内的新生婴儿是接种卡介苗(BCG)的对象[2];(2)接种BCG后3~6个月复查,如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继续接种BCG。

1.2母亲患无传染性肺结核(痰菌阴性)所生婴儿

查看全文

儿童结核的护理研究论文

【关键词】婴幼儿

婴幼儿因免疫功能未完全建立,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极差,易感染结核病。以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感染与结核病病人排菌关系报告中,痰浓缩排菌病人感染率为68%,痰浓缩阴性病人感染率为18%,家内无结核病人感染率为16%[1]。以上数字表明,结核的预防和护理,应引起高度重视,极早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正确的健康护理指导,降低儿童结核的发病率。

1预防

1.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意见和我国政府的统一规定

(1)对健康母亲出生后1月内的新生婴儿是接种卡介苗(BCG)的对象[2];(2)接种BCG后3~6个月复查,如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继续接种BCG。

1.2母亲患无传染性肺结核(痰菌阴性)所生婴儿

查看全文

幼儿结核病

结核病防治知识

结核病以其生长的部位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不同而名称有异,最常见者为肺结核。如果病灶位于肠子就叫肠结核,病灶位于大脑就叫脑结核,基本上都是由结核细菌感染后所导致的。

结核病在国内已大幅降低,但却是「不绝如缕」,因为较不常见,故医事人员对此病的经验逐渐退化,而儿童结核病的病情又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不易及早诊断,至今仍为医疗上容易发生的盲点之一。

儿童结核病的诊断非常不易,尤其如果侵犯到肺部以外的器官则更是,因为幼儿不论取血液、取痰液及做各种检查项目皆不容易达成目的。

儿童结核病发病较快,进展迅速,而且儿童耐力有限极易发生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期内漫延至全身各器官而恶化。儿童有那些状况时要想到结核病呢?

1.浅表淋巴结(即颈部、腋窝下、上大腿内侧面)肿大,不痛。

查看全文

近年住院结核病患临床研究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全国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结核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结核病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有学者认为形势不容乐观。笔者对20年来住院结核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调查了1980-1999年全部患各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住院病历。第一次住入本院的,不管初、复治均登记统计,凡是病历上写明再次入院者全部剔除。共13330例,其中80年代5907例,80年代前期2611例,后3296例;90年代7243例,90年代前期4473例,后期2950例。

全部肺结核病例均因明显的肺结核症状,经痰菌、胸片证实为肺结核而要求住院。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有典型的脑脊液改变,并经抗结核病治疗有效,按年度分类整理,结核病的分型仍按1978年结核病分类法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80年代和90年代前后期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结果与分析80年代收治男性患者4402例,女性患者1505例;90年代收治男性患者5458例,女性患者1965例。男女之比为2.8:1.0-10组结核患者数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迅速下降,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小于0.01),其中以80年代前期至后期下降最为明显(X2=39.68,P小于0.01),差异有非常显着性。而11岁以上至50岁肺结核没有明显变化(P大于0.05)。结核病的发病年龄后移,51-60岁组80年代至90年代构成比有所下降,二者比较差民有非常显着性(P小于0.01);60岁以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数呈上升趋势,90与80年代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小于0.01),其中以90年代后期上升最为明显(X2=77.97),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小于0.01)。具体结果见表1.儿童结核病的防治初见成效,这说明卡介功接种对防止儿童结核心、效果明显,同时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儿童喂养方式的改变也起到了很在的作用。20年前,农村口对口喂食现象比较普遍,现在就很少发现这方面的情况。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增多,机体免疫力下降,结核病发病年龄高峰由51-60岁组向61-70岁以及71岁以上组转移,与文献报道一致。

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明显减少,1980-1984年收治378例,占住院结核患者数的14、48%;1985-1989年收治244例,占7、40%;1990-1994年收治60例,占1、34%;1995-1999年收治33例,占1、12%.80年代前后期,已有显着下降(X2=77、39,P小于0、01);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下降明显(X2=185、44,P小于0、01)。但整个90年代仍有患者发生,并趋于平稳状态。正规的化疗和结核控制项目的实施,使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医学知识的普及,使人们知道一旦发现肺结核应立即治疗,减少了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比例。从1980年旧住院结核病的20、44%降到1999年的0、93%,年平均递降率为24、77%.

80年代共收治结核性脑膜炎143例,旧住院结核患者数的2、27%,而90年代仅25例,占0、34%,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X2=118、05,P小于0、01),尤其是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下降最为明显。从时间上看80年代早期下降速度最为明显,90年代早期在快速下降的基础上又有下降,但结核性脑膜炎仍有发生。

初治肺结核患者迅速增多,而复治肺结核患者明显减少,整个90年代各个时期相比,差异有非常显着性(X2=344、82,P小于0、01)。具体分布见表2.

查看全文

近年以来住院结核病患临床探析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全国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结核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结核病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有学者认为形势不容乐观。笔者对20年来住院结核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调查了1980-1999年全部患各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住院病历。第一次住入本院的,不管初、复治均登记统计,凡是病历上写明再次入院者全部剔除。共13330例,其中80年代5907例,80年代前期2611例,后3296例;90年代7243例,90年代前期4473例,后期2950例。

全部肺结核病例均因明显的肺结核症状,经痰菌、胸片证实为肺结核而要求住院。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有典型的脑脊液改变,并经抗结核病治疗有效,按年度分类整理,结核病的分型仍按1978年结核病分类法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80年代和90年代前后期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结果与分析80年代收治男性患者4402例,女性患者1505例;90年代收治男性患者5458例,女性患者1965例。男女之比为2。8:1。0-10组结核患者数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迅速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小于0。01),其中以80年代前期至后期下降最为明显(X2=39。68,P小于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11岁以上至50岁肺结核没有明显变化(P大于0。05)。结核病的发病年龄后移,51-60岁组80年代至90年代构成比有所下降,二者比较差民有非常显著性(P小于0。01);60岁以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数呈上升趋势,90与80年代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小于0。01),其中以90年代后期上升最为明显(X2=77。9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小于0。01)。具体结果见表1。儿童结核病的防治初见成效,这说明卡介功接种对防止儿童结核心、效果明显,同时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儿童喂养方式的改变也起到了很在的作用。20年前,农村口对口喂食现象比较普遍,现在就很少发现这方面的情况。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增多,机体免疫力下降,结核病发病年龄高峰由51—60岁组向61—70岁以及71岁以上组转移,与文献报道一致。

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明显减少,1980—1984年收治378例,占住院结核患者数的14、48%;1985—1989年收治244例,占7、40%;1990—1994年收治60例,占1、34%;1995—1999年收治33例,占1、12%。80年代前后期,已有显著下降(X2=77、39,P小于0、01);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下降明显(X2=185、44,P小于0、01)。但整个90年代仍有患者发生,并趋于平稳状态。正规的化疗和结核控制项目的实施,使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医学知识的普及,使人们知道一旦发现肺结核应立即治疗,减少了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比例。从1980年旧住院结核病的20、44%降到1999年的0、93%,年平均递降率为24、77%。

80年代共收治结核性脑膜炎143例,旧住院结核患者数的2、27%,而90年代仅25例,占0、34%,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18、05,P小于0、01),尤其是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下降最为明显。从时间上看80年代早期下降速度最为明显,90年代早期在快速下降的基础上又有下降,但结核性脑膜炎仍有发生。

初治肺结核患者迅速增多,而复治肺结核患者明显减少,整个90年代各个时期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344、82,P小于0、01)。具体分布见表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