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2 06:27: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儿科护理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儿科护理教学

“翻转课堂”在儿科护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面对现今越来越多的疾病困扰,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儿科护理教学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开拓全新的儿科护理教学方式,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人才,成为时下最急切的任务之一。而“翻转课堂”的提出,适时迎合了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的改革需求。本文从儿科护理教学的角度对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儿科护理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同时针对当前我国儿科护理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作为来自美国的舶来品,以其创新、科学的实践活动与教学技术影响着我国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而引导我国学生形成自觉学习、善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优良习惯。该模式的提出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同时也为我国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打开了新思路。儿科护理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其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广泛性,使其在教学中尽快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积极性、保证学生考试过关率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翻转课堂”如何正确应用于儿童护理教学,就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意义

1“.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现代的智能信息技术为工具,让教学任务在课外同样可以完成。而在日常课堂中,教师则起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容消化的作用。“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不仅使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位置发生改变,增进了师生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同时对于教学时间也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合理分配。[1]2“.翻转课堂”最常用于高职院校专业性较强的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方式最符合高职各学科教学的特性,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有力的保障,课上和课下都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学习;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知识素养,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力强、素质高、综合能力优秀的教师团队。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教学的运用

摘要:对人文关怀理念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校到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00名,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同时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护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结果:人员关怀护理理念应用前后患儿家长对护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人文关怀理念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进行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修养及人文素质。

关键词:人文关怀理念;儿科护理教学;人文素质

人文关怀理念注重对他人的尊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让护生在护理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患儿及家属的隐私权、知情权,也能让护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来开展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文章将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校到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校到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这些护生全部为女生,护生的年龄在18岁至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2±1.6)岁,让这些护生进行为期5周的临床实践,每名护生分别管理两张病床,对护生的护理工作进行观察。

查看全文

三年制专科儿科护理教学分析

【摘要】本文将2017级182名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利用观察组采用病例导入结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式教学法,分析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探讨病例导入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高职卫生院校三年制专科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通过病例导入结合PBL教学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授课式教学组来证实病例导入结合PBL教学对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也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病例导入;PBL;儿科护理;高职

卫生院虽然护理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儿科护理教学取得了一定进步。但高职卫生院校三年制专科儿科护理教学模式依然延续较为陈旧的授课式传统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有所欠缺。病例导入结合PBL教学可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1]。本研究将探讨病例导入结合PBL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卫生院校三年制专科儿科护理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和教学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2017级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182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共98名和对照组84名,观察组采用病例导入结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式教学法。观察组:男生6名,女生92名,平均年龄19.41±0.65岁。对照组:男生4名,女生80名,平均年龄19.72±0.59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及入学理论成绩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教学方法和评价。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式教学法,根据儿科护理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授课。观察组采用病例导入结合PBL教学方法,分析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病例导入结合PBL教学方法以:“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为例,具体步骤如下:1.2.1问题导入:设问1:什么是新生儿黄疸?设问2: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哪些?设问3:新生儿黄疸的分类以及什么原因导致了新生儿黄疸?1.2.2病例导入:过真实拍摄的病例视频,构建临床场景:一位母亲焦急地抱着一个皮肤发黄的新生儿走入医院;视频概括了患儿病史特点,用视频和照片展示出患儿阳性体征、血常规及胆红素测定结果以及抗体的检查结果。设问3:此患儿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并由此引出下一个设问:为了明确诊断我们应该做什么检查?设问4:如果病情加剧,可导致什么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导出潜在并发症为胆红素脑病。设问5:一旦出现胆红素脑病,我们又该如何护理呢?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查看全文

儿科护理教学对护生通用能力的培养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BTEC通用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4级护理科4个班学生共239人,按随机抽签法将班级分为案例式课业组120人、传统案例教学组119人,学期结束后通过通用能力调查表及期末考核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86.43±6.18分,对照组83.93±7.76分,t=1.515,P=0.136,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护生通用能力较干预前都有所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通用能力总分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通用能力通用能力在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等维度能力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案例式课业设计提高了学生通用能力,为儿科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BTEC;案例式课业设计;儿科护理教学;通用能力

BTEC(BusinessTechnology&EducationCouncil)是英国E-dith国家职业教育和学术考试的品牌教育产品,中国在1998年首次引入该课程。BTEC坚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解决问题、表达沟通等能力。“通用”的含义是指对各种职业、每一位工作人员要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这种能力不随职业的变化而变化,有助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本研究在儿科护理教学改革的目标环境下,教师基于大纲要求,设计实用教学案例,采用基于病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理学生的通用能力,使学生通过完成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任务,取得较好效果,报导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我校2014级护理科4个班学生共239人,男生16人(6.69.%),女生223人(93.31%),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1.13±0.68)岁。按随机抽签法将班级分为案例式课业组120人、传统案例教学组119人,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比、入学成绩和通用能力评分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2.所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护理学》教材。3.教学内容选取适合案例教学的章节:小儿肺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秋季腹泻、急性肾小球肾炎及低钙惊厥等共16学时。4.方法传统案例教学组。课堂教学案例将案例直接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思考时间,允许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疑问,并逐一解释,一周后案例作业。案例研究组。把120名护生分为20组,每组6人,每组设有一个小组长,秘书和成员。(1)设计:课程开始前两周,教师和儿科医生根据教学大纲和内容要求设计临床病例并提出相关有助于学习的问题。请BTEC专家组审核并修改。(2)分配任务:课前一个星期前授课教师将案例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发送到每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案例相关问题收到1-2任务,以确保每个团队成员接收不同的任务。(3)课前准备:小组成员围绕各自的任务收集信息、在网上查阅相关文献,对照教科书对数据进行分析。(4)班级报告,班组报告:每组选择代表,将讨论内容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写出,并附以幻灯片、视频、角色扮演等内容总结,其他小组可以在不同的讨论领域讨论。(5)总结评价:教师最后对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对重点、难点做详细阐述。5.教学效果评价(1)学期结束后统计两组护生期末考核成绩,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统一试题,统一时间考试,考完试由阅卷人员分题目打分,一位老师阅卷1-2题,尽量排除人为因素干扰。(2)通用能力进行评价。通用能力评价表采用BTEC通用能力调查量表。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18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可达18-72分,分数越高表示通用能力越强。6.统计学分析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干预前后教学效果进行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组分值进行比较。

二、结果

查看全文

儿科护理教学中以情优教手段的实践

以情优教就是通过“情感”这一重要手段来优化和促进教学。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影响教学的情感因素主要有态度、动机、性格、自信、移情、焦虑和抑制等方面。情感教育强调知情并进,预期达到的效果是保证护理专业学生在高效率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本身也得到优化和提高。

一、对象与时间

对象:选择笔者学校二年级中职护理专业约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时间:儿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临床课程,为单学期授课,故以一个学期为一个研究周期。本次研究预计研究周期为2017年2月~7月这一学期。

二、方法

1.教师精准备课

教学手段的运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备课这个环节上下足工夫,预想到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此方案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一是明确以情优教手段的研究背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主要招收年龄14~16周岁初中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与普通教育的同龄学生相比,认知、记忆、思维能力差,普遍感到学习困难;心理或者人格缺失,对挫折承受能力差。以情优教是现代护理对护士素质的基本要求,以“病人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不仅要满足病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和治疗的需要,更要满足病人的精神、心理需要。因此以情优教手段不仅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方向,更是广大护生的内心渴望,是护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备学生。备学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是此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在了解研究背景的前提下,教师在实验班级发放情感态度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情感差异;通过对班主任老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和摸清每个护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现状;将护生按成绩分成不同层次,按性格分成不同类型,确定学习困难生和个别辅导的名单,做到因材施教。三是树立以情优教的教学观。以情优教的教学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以护生为中心”这一要素,充分尊重护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通过激发和利用影响护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元素,来深入挖掘护生学习的原动力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情感素质。另一个是以护生的“学法为中心”教学观,此教学观是由“教法”向“学法”的观念转变,教师要重视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切实关注其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体验,帮助其纠正学习方法的偏差,指导学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为护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构建新型的分层次教学课堂结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根据儿科护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护生实际,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制定出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作业和测试题。为护生搭建任务的阶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师生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实现最近发展区的目标,从而让每位护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护生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用成功来激励和发挥每一位护生求知的内驱力。五是充分挖掘《儿科护理》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教师要从情感这个角度入手,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护生呈现时能发挥情感方面的强大作用。结合儿科护理的教学内容,用真实病例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大胆尝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营造情感教学活动情境;教师授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如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演示教学法、实物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教材处理要以情感为目标,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这一情感资源,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各种情感品质,充分发挥教学的育人功能。

查看全文

混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的应用

目的:探析“互联网+”背景下SPOC+PBL混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6月-2022年6月,将160名护理专业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应用SPOC+PBL混合教学法,对两组在学习儿科护理学后的自我导向学习评分、批判性思维评分、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自我导向学习评分和批判性思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教学效果评分和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背景下SPOC+PBL混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行推广应用。《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针对此课程学校主要以常规教授式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采用课上理论教授式教学和理论课结束后再进行实践教学的两段式”教学,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度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护理事业逐渐向专业化、专科化发展,常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依托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其中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privateonlineourselves,SPOC)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种适合课堂教学的一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很多课程教学当中都展现了较好的优势。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用也较为广泛。SPOC+PBL混合教学法能够有效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对此本研究探究SPOC+PBL混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为儿科护理教学提供借鉴,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1年3月-2021年6月,将160名护理专业学生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0名,对照组80名。入选学生均为护理系二年级学生;均经过系统的医学相关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学习;且自愿参加该试验;两组学生在性别、生源地、医学知识和护理知识、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不愿参加试验学生;排除病假或退学学生。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上理论教授式教学和理论课结束后再进行实践教学的两段式”教学模式。观察组应用SPOC+PBL混合教学法,具体教学措施包含:课前准备:引导观察组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包含8名学生,每组选择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共组建10个教学小组。课前1周,教师将“新生儿黄疸”、“小儿腹泻”等儿科护理课程相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案例的微课及课件通过发放给学生,并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教学问题,其中包含“教师预设问题”和“学生创新问题”等。其中SPOC视频学习资料由授课教师提前进行录制、加工和处理,合理控制录制视频的时间,通常控制在8-10min范围,同时保证录制的视频能够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脉络,清晰把控知识点的要点和难点。各小组学生自主对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可提出相应的创新性问题,并可将提出问题通过雨课堂平台反馈给教师,从而让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控学生课前准备阶段遇到的难点,提前调整教学内容,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习惯。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各小组代表就课前SPOC视频学习资料进行总结讲解,并回答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控制时间不超过5分钟,各小组讲解完成后教师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并告知学生正确答案。随后教师根据课前准备阶段调整好的课堂内容进行讲解,其中重点讲解学生课前准备阶段遇到的难点问题、典型问题,可引导各小组进行自主讨论,以不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教学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课后总结与练习: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微信端教学日志总结分析学生预习以及教学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分析结果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实施调整。另外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平台将学生所需的拓展学习资料以及课后习题发放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自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查看全文

高职儿科护理教学法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逐渐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目前创新高职教学模式的新思路。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出现正是这一线上教学的成功典范,该平台在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同时,极大地满足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利用班课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基于此,以高职儿科护理教学为例,详细分析了蓝墨云班课平台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儿科护理教学;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法

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的发展为高职教学带来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新路径,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网络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极易喧宾夺主,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放在绚烂丰富的图画而不是具体的课堂知识上,同时上课玩手机的问题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关键所在。此外,普通的基于PPT、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学校和任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构建为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该平台将手机当作教学工具,在解决学生手机管理难题的同时,也方便教师开展教学。为此,结合高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情况,提出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希望在积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创建教育新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一、蓝墨云班课平台概述

蓝墨云班课作为一款移动教学助手,是以手机为载体,在移动网络环境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四大功能。一是开展日常教学,首先教师可以组建属于自己的班课,并生成邀请码,邀请学生加入,建立班课后,教师可以在班课上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组织课堂签到。二是随时展开互动,不受地域限制。教师可以利用班课在课堂内外开展教学互动,如答疑讨论、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等。三是拓展手机的学习功能,班课将手机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查看课程内容、教学课件等学习资源,而不是单单将手机作为社交、娱乐的工具。四是及时跟踪与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度。利用蓝墨云班课,教师可以在线了解班课资源被多少学生查看或者下载;学生查看了哪些班课资源,学习时间为多久;学生参加了哪些互动活动,等等,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跟进学生学习进度,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同时平台会在学期末为教师提供每位学生的学习评估报告。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情景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情景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在我校学习的12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教学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分别为93.33%与81.67%,P<0.05;实验组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情景教学法

儿科护理学属于临床护理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学科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儿童的护理、健康儿童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儿童的护理等[1]。其中儿科护理学是针对儿童提供的医学服务,有利于将疾病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得儿童免疫力增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2]。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考虑到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患病具有突发性特征,反应较为迅速等,因此需要采取临床操作经验十分丰富的医护人员对其提供医疗服务[3]。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我校引用了情景教学方式,该类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带教过程中建立一类突出主体的环境,并吸引学生投入环境中,切身体会临床护理过程的一类教学方式,可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对该类教学模式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分析,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4年在我校学习的120例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常规组男3例,女57例,年龄19~24岁,平均(22.03±0.52)岁;实验组男2例,女58例,年龄20~24岁,平均(22.12±0.48)岁。对比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病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的运用

摘要:目的对病例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人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5级4年制的护理本科生50名,作为教学试点,将儿科护理培训为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案为病例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人,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试卷考试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凭借。结果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病例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人授课,学生的理论成绩达到了(89.2±2.67)分,其中98%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的生动,96%的学生认为能够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90%的学生认为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结论在目前的儿科护理教学中,病例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人的优势比较明显,能够显著的提升教学质量,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病例教学法;儿科护理教学

在目前的护理专业当中,儿科护理学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但是长期以来,儿科护理教学的手段相对单一,同时教学方式存在许多的不足,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在具体的教学当中,通过进行仿真训练,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护理岗位[]。对于病例教学法来说,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临床案例作为素材,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场景当中,从而更好的对护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2]。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主要是在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训练之后,尽可能的将病人的情况展现出来,从而为学生提供各种模拟场景,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本研究通过选取50名学生作为样本,对病例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人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从而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207级3年制的护理高职生50名,作为教学试点,其中共包括女生44名,男生6名,年龄在9岁-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02)岁,所有学生均为统招生,学制均为3年。

2教学方法

查看全文

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论文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注重的是通过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随后学生根据老师教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这种方式虽然对于学生摄取知识来说有用,却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若是仅仅是老师单方面的讲解,学生因为内容的枯燥而不愿配合,就没有办法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对于中职学生儿科护理科目的教学中,也会出现这种状况。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宜,“少教多学”才是当今老师们应该尝试的新的教学方式,这可以大大加强教学质量,促进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少教多学”;儿科护理;中职护理专业

教学在对于学生的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选用“少教多学”的方式,避免在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时对其进行干扰,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与氛围。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教授的知识与学生摄取的知识量对等,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无法跳出原本的教学框架,只能按照老师教学的方式去进行操作。这大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建立与创造力的提升。“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正很好的处理了这种问题,可以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值得老师们去尝试。

一、“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意义

1.有利于培育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学生是儿科护理科目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属于外部的影响因素,并不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是以学生对于儿科护理科目的学习必须靠自己的主动与积极,同时要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做学习的主导者,而非被主导者。学生对于专业的内容是否很好的理解,一是靠其自身的努力,二是老师合理的导引。只有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老师对其进行合理的导引,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的结果。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学习不是无条理性的学,而是应该确立合理的学习的目标,有目的性的去学习。只有学习有了计划,才能有动力。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马上就要进行临床的实习,是以更应该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操作能力。护理是一门需要学生拥有极强的耐心与细心的科目,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学习到一些专业以外的东西。3.可以培育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运用的能力。对于儿科护理学的学习,不只是理论上的,还有实践上的,并且后者为主,前者为辅。学生要熟记护理的操作流程,并且操作娴熟。老师如果选用“少教多学”的方式就能将对理论的教学部分缩小,侧重到学生实际操作上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很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二、“少教多学”教学的方式对老师的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