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苗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2 04:47: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恶苗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水稻恶苗病防治论文

1发病症状

水稻恶苗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

苗不久即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毛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和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体,茎秆逐渐腐朽。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和白色霉状物。

2病原

称串珠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2种,小分生孢子囊卵形或扁椭圆形,无色单胞,呈链状着生,大小为(4~6)μm×(2~5)μm。大分生孢子多为纺锤形或镰刀形,顶端较钝或粗细均匀,具3~5个隔膜,大小(17.0~18.0)μm×(2.5~4.5)μm,多数孢子聚集时呈淡红色,干燥时呈粉红或白色。有性态称藤仓赤霉,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蓝黑色球形,表面粗糙,大小(240~360)μm×(220~420)μm。子囊圆筒形,基部细而上部圆,内生子囊孢子4~8个,排成1~2行,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长椭圆形,分隔处稍缢缩,大小(5.5~11.5)μm×(2.5~4.5)μm。病菌能产生赤霉素,所以能引起稻株徒长和节上产生不定根。

3发病条件

查看全文

水稻种子处理工作意见

近年来,我市水稻多年不见的干尖线虫病在田间已有发生,并有蔓延趋势,水稻恶苗病也有加重态势。多年的实践证明,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可减轻早期迁入秧田的灰飞虱数量,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因此,各地要大力宣传好当前水稻药剂浸种技术,从而达到一次浸种防治多种病虫的目的。

一、防治对象

主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兼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病害。

二、种子处理的药种及方法

1、药种:今年应大力推广用氰烯菌酯、杀螟丹再加吡蚜酮三元复配进行浸种,从而达到控制多种病虫的目的。

2、种子处理方法

查看全文

水稻恶苗病防治分析论文

1发病症状

水稻恶苗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

苗不久即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毛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和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体,茎秆逐渐腐朽。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和白色霉状物。

2病原

称串珠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2种,小分生孢子囊卵形或扁椭圆形,无色单胞,呈链状着生,大小为(4~6)μm×(2~5)μm。大分生孢子多为纺锤形或镰刀形,顶端较钝或粗细均匀,具3~5个隔膜,大小(17.0~18.0)μm×(2.5~4.5)μm,多数孢子聚集时呈淡红色,干燥时呈粉红或白色。有性态称藤仓赤霉,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蓝黑色球形,表面粗糙,大小(240~360)μm×(220~420)μm。子囊圆筒形,基部细而上部圆,内生子囊孢子4~8个,排成1~2行,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长椭圆形,分隔处稍缢缩,大小(5.5~11.5)μm×(2.5~4.5)μm。病菌能产生赤霉素,所以能引起稻株徒长和节上产生不定根。

3发病条件

查看全文

水稻种子技术处理工作意见

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种传病害,目前本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均有恶苗病发生,自然株发病率在15~25%。干尖线虫病在秋优金丰品种上发生较重,自然发病株率在15%左右,重发田达20%以上。预计2008年水稻恶苗病的自然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干尖线虫病在秋优金丰品种上发生仍较重。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带毒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预计其自然发生程度为大发生。根据这三种病害的发病特点,种子处理是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灰飞虱传毒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做好水稻种子处理工作,为今年水稻夺取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处理技术如下:

一、做好稻种精选工作。

应选择抗病性良好的水稻品种,浸种前做好选种工作,清除病、瘪谷及其它杂质,然后暴晒1-2天。

二、药剂浸种消毒技术

1、药剂选择及药量:每亩稻种常规稻4公斤、杂交稻2公斤用17%菌虫清WP30克加10%谷信来(吡虫啉)WP10克进行浸种。秋优金丰品种每亩另加6%盾清(杀螟丹水剂)4毫升(2支)。

2、使用方法:先将30克菌虫清、10克吡虫啉药粉加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清水8公斤均匀稀释,再将精选过的4公斤稻种浸入药液中,(若稻种数量多可按上述比例配制,掌握药液倍数为250-300倍),上下翻动,搅拌均匀后将浸种容器加盖,放于阴凉避光处;浸足时间后捞起直接催芽。浸种时间:日平均气温20℃以下时,浸足60小时;20℃以上浸种48小时。(申优4号浸种时间不宜超过36小时)。

查看全文

主要农作物品种应用意见

2015年我市春夏播主要农作物品种利用意见为:杂交中籼稻以丰两优1号、新两优6380为主;单季晚粳稻主推武运粳23号,扩大示范种植武运粳29号、武运粳30号;单季糯稻以武香糯为主;多熟制后作稻以武香粳14为主栽品种;玉米以承玉5号为主。现将春夏播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因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整理印发,望各地早宣传,早落实,引导农民选用高产优质良种。

一、丰两优1号、新两优6380

主要特征特性

丰两优1号: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广占63S×9311配组育成,属二系杂交中籼稻组合。全生育期135天,生长势强,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剑叶挺直,株型紧凑,茎杆粗壮,株高126cm,后期青杆黄熟。一般亩成穗13-15万,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9g,产量水平600-650公斤。籽粒细长,垩白少,品种较耐寒、耐肥。米质除直链淀粉达二级外其它指标达优质一级米标准。中抗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田间表现耐纹枯病,轻感稻曲病。

新两优6380:由南京农业大学、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03S×D208配组育成,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全生育期130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直挺,熟期转色好,抗倒性较强。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亩穗数15-16万,每穗总粒数170-18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8克。中感白叶枯病,感穗瘟病,抗纹枯病,米质达到国家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

查看全文

水稻丽粳10号产栽培技术论文

一、适时播种,扣种稀播,培育壮秧

春寒天气是高海拔地区水稻育秧期重大灾害性天气之一。为弥补育秧期温度的不足,应采用塑料薄膜育秧。以膜调温,用膜防冻防寒。培育壮秧,一是要培肥秧田,上年的小秧拔后,每亩应施入2000公斤左右的优质农家肥,翻挖于秧田,达到年年培肥的目的。切忌,当年育秧前施入未腐熟的农家肥,以免因农家肥产生的有毒物质造成危害,不利于秧苗生长;二是要扣种稀播,培育壮秧,带蘖秧,扣种稀播是基础,每亩秧田播种量应控制在30—40公斤;三是要适时追肥,3叶期每亩施尿素5公斤作断奶肥,移栽前7天每亩施尿素5公斤作送嫁肥。秧田化除,在播种后盖膜前,每亩秧田用50%杀草丹100—150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墒面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及莎草科杂草。该稻区适宜在3月上中旬播种。

二、严格种子消毒,防治恶苗病

恶苗病是高海拔地区水稻病害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严格种子处理可防可治,技术操作简便易行。①泡种前晒种1—2天,利用太阳光紫外线杀死部分病菌,同时晒种后能使种子充分吸足水分,发芽率高,出苗整齐。②用5%的生石灰水或25%的施保克3000倍液浸种72小时(若用生石灰水浸种不能搅拌,以免破坏石灰产生的碳酸钙膜,影响杀菌效果。)。无论用上述何种方法浸种,能有效的防治恶苗病,捞出晒干即可催芽播种。

三、掌握适时秧龄,适时早栽,为稳产高产打下基础

高海拔地区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抽穗扬花期的障碍型冷害,及8月上中旬的阴雨连绵天气。要掌握适宜的秧龄,适时早栽,使本地区充分利用5—7月高温天气,避过8月中下旬低温,是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该稻区一般秧龄45—55天,不宜超过65天。最佳移栽时间为5月中下旬,最迟在6月5日芒种节前栽完。

查看全文

论析生姜姜瘟病综治措施

摘要:简介了生姜姜瘟病的危害特点及发生原因,总结了该病的防治技术,包括选地、合理轮作、使用无污染水肥、药物预防、发病初期用药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生姜姜瘟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综合防治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随着生姜种植年限延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姜瘟病危害不断加重,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

一、危害特点

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也可发生于叶茎和根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姜病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茎杆受害成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姜瘟病第1个高峰期,10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个高发期,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个月。

二、发生原因

查看全文

水稻恶苗病防治

1发病症状

水稻恶苗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

苗不久即死亡。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往往徒长,比健株高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变窄而长,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毛稀少,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在死苗上生有淡红色和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茎,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褐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体,茎秆逐渐腐朽。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和白色霉状物。

2病原

称串珠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2种,小分生孢子囊卵形或扁椭圆形,无色单胞,呈链状着生,大小为(4~6)μm×(2~5)μm。大分生孢子多为纺锤形或镰刀形,顶端较钝或粗细均匀,具3~5个隔膜,大小(17.0~18.0)μm×(2.5~4.5)μm,多数孢子聚集时呈淡红色,干燥时呈粉红或白色。有性态称藤仓赤霉,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蓝黑色球形,表面粗糙,大小(240~360)μm×(220~420)μm。子囊圆筒形,基部细而上部圆,内生子囊孢子4~8个,排成1~2行,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长椭圆形,分隔处稍缢缩,大小(5.5~11.5)μm×(2.5~4.5)μm。病菌能产生赤霉素,所以能引起稻株徒长和节上产生不定根。

3发病条件

查看全文

探索辣椒大棚育苗培植技术论文

摘要:阐述了浙西地区辣椒大棚育苗栽培技术,包括搭建大棚、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苗床准备、播种、苗期管理和栽培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地区辣椒大棚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辣椒;大棚育苗;栽培技术;浙西地区

1大棚育苗技术

辣椒属喜温作物,辣椒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超过35℃或低于10℃都不能发芽。苗期往往地温、气温较低,生长缓慢,所以推广大棚育苗非常必要。

1.1搭建大棚

建棚时间一般在1月上旬,棚高1.8~2.0m、宽4.0~4.5m,最好东西走向,有利于通风换气,内设小棚,能提高苗床温度,有效预防冻害,有利于小苗生长。

查看全文

生姜姜瘟病发生根源及预防措施剖析

摘要:简介了生姜姜瘟病的危害特点及发生原因,总结了该病的防治技术,包括选地、合理轮作、使用无污染水肥、药物预防、发病初期用药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生姜姜瘟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综合防治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随着生姜种植年限延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姜瘟病危害不断加重,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

1危害特点

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也可发生于叶茎和根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姜病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茎杆受害成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1]。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姜瘟病第1个高峰期,10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个高发期,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个月。

2发生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