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2 03:18: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读写结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1.同一主题不同写法的仿写
《山村的早晨》作为一首诗歌,着重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山村,将祥和而愉快的山村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围绕“美丽、宁静”以及惬意的生活这两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述。教学时可提问学生:围绕“美丽、宁静”,作者运用了哪些景物来描述,又是怎样描述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些景物以及相应的具体描写,再让学生体会“小溪”“晨风”等景物中所描绘出来的美丽而宁静的画卷,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只有一种甚至两种不同景物的描写是否能够表现出这幅美丽而宁静的画卷?学生通过交流与想象,能够认识到,只有通过课文中这种写法才能更好地表现山村的美丽与宁静。在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深入阅读与体会后,可以布置学生完成“校园真美”等主题集中且明确的仿写训练,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寻找合适的景物作为切入点,进行具体描写,并以诗歌的形式进行描写。在《鸟儿的侦察报告》中,作者围绕环境污染对鸟儿生存的巨大危害这一主题,运用了三份侦察报告来描写。首先让学生分别了解这三份侦察报告的角度与描绘手法,并体会其中传达的感情,三份侦察报告,三个角度,三种不同的语气,从鸟儿的不同状况来表现不同污染对于鸟儿生存的危害。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不同报告用了哪些景象描写这些不同的环境污染情况,对鸟儿在这些环境中的生存艰难又是如何描写的?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对照与体会,再围绕周围的环境危害情况写一个小报告,从自身体验出发,写周围的环境污染对自己生活的不利。
2.修辞手法的仿写
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对于拟人与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较多,集中在这两种修辞手法上,让学生深入认识并学习,积累能力点。《山村的早晨》是拟人手法运用极为熟练的课文,如写“山村从甜梦中醒来,晨风给她揉着眼睛”,“醒”和“揉”这两个拟人动词将无生命的“山村”与“晨风”赋予了生命的意义,使自然景物的动态美展现在读者面前,句式简单且直观,学生也容易仿写,如“校园从睡梦中醒来,朝霞给她披上金色的彩衣”等。《山村的早晨》在第4、5、6三个小节中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将山村人们生活的惬意以画卷的形式描绘了出来,运用一个“走进画里来了”的句型,反复描写了各色人群的惬意生活,结合景物描写,将一副甜美的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规律性的间隔反复,既保持了诗歌的韵律,又传达出了美好的意境,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很好地体会到其中传达的意境,并且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随着诗歌意境的展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描绘这幅画卷,想象一下还有谁可以走进画里来,可以续写这幅画卷,也可以用同样的手法描绘另一幅画卷。
3.移步换景的描述手法的仿写
《奇异的植物世界》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叙了大量的植物,课文中清楚地交待了参观的行进路线,将大量奇异的植物有序地连接在一起,自然地完成了记叙的衔接。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这些衔接了参观行进路线的词句,学生通过交流,能够画出这些词语,如“先走进、接着离开、来到、继续、再走到、继续又带到、最后”等,这些词语将整个参观过程自然地衔接到一起,根据行进路线记叙路上的各种奇异植物,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内容丰富。学生可以按照这种移步换景的方法,根据参观顺序,将沿途各种景物有序地展现在一篇参观游记作文中,并根据这种方法完成仿写。例如,可以带学生参观植物园,在植物园中,根据参观的不同园区顺序进行记叙,“走进月季园”“转到桃花园”“继续来到牡丹园”“沿着小路绕到树木园”“最后走到温室区”等。结合行进路线,将沿途的各种植物描述出来,在描述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前面学习过的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充分运用写作能力点,完成一篇较丰富的参观记叙文。将读写训练结合在一起,从课文的反复阅读中,学习课文中的精华部分,作为写作的素材与能力点,不断积累并熟练,使这些知识不断内化成为自身的能力,以达到语言、修辞、结构、感情、写作方法等方面的不断积累与培养,这是一种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以及写作规律与方法,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写作角度、写作方法、内容表达以及感情与主题传达的基础上,能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学习这些方法与语言,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作文读写结合管理论文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始终是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两件事情:一、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二、培养课外观察、练笔习惯。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不是读什么,写什么,而是将初中新教材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融为一体,体会读的同时酝酿写,写的同时加深读的体会。
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是另一种读写结合。新教材每单元阅读要求和写作要求是分前后两部分编排的。一般情况处理,先讲完阅读部分,再指导写作部分,容易片面理解为读完就写,就是“读写结合”。这样,实际就造成读写脱节,学生在读的时候只管读,写的时候还不清楚要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势必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会感到作文难写,教师也感到作文难教,影响预期的作文效果。这种读写结合,只是表面形式上的读写结合,而学生并没有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因此,导致了作文的“难”。
要突破作文的“难”,就要让学生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一开始学生接触新的单元时,就要把新教材中阅读、写作两部分要求让学生真正理解、融会贯通,在学生思想上把两方面要求一致的知识点,带到整个的阅读、写作中,也就是说完成一篇有一定要求的作文,不是单靠两节作文课完成的。这篇作文的思维,是一接触这个单元时,就已经酝酿在其中了。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把读、写两部分要求,完全、统一地贯穿到读写的全过程。读写做到这样的紧密结合,作文才能成效显著。
下面以初中二册五单元为例,谈课内读写紧密结合的具体做法。
语文读写结合管理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矗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什么是读写结合中的仿写呢?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我爱故乡的山水》,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又如学习《三味书屋》后,可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和《我的小房间》、《我们的教室》等为题进行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请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如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比方说《手》(六年制第九册》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描写和刻画了陈秉正的手是一双灵巧的手,在构段方式上采用的就是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待学生明白写法后,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仿照这段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以《爸爸的手》、《妈妈的手》等为题仿写一个片断。一学生以《妈妈的手》为题作了这样的仿写:
“什么事都难不倒我妈妈的那双‘万能’手。就拿打毛衣来说吧,妈妈从来不买毛衣,而是用她那双‘万能’手来织毛衣,妈妈编织的毛衣穿起来既舒服,又美观大方,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她那双‘万能’手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了。一会儿的功夫,许多香味扑鼻的菜就上了桌。展现在客人眼前的有正宗川味,有闻名遐迩的广东菜……不但花样很多,而且味道鲜美可口,客人们都称赞妈妈那双‘万能’手。我为妈妈那双手感到骄傲和自豪!”
读了这段话,我们感觉到是一个成功的片断仿写,说它成功,就成功在小作者经历了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更重要的是,作者把握了仿写的真正内涵,避免了因“仿”而“套”的毛病,这就是小作者仿写成功之所在。
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措施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属于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而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学生今后学习能力的强弱。本文主要通过对读写结合措施的探讨,分析了小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是评判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就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整体情况来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未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形成有效利用。怎样让阅读与写作教学实现有机融合,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值得我们更为深入的探索。
1阅读的吸收与积累
阅读属于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经过语言的积累提高认识,从而丰富学生的阅历与情感体验。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积累较少,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无素材可用的问题,对于写作缺少应有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体会文章当中的字、词、句等外在语言,从表面到内涵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字词、分析语句、探究写作方法,汲取他人作品中的长处。比如,在写叙事型文章的时候,应该着重学习人物的感情和物质的形态,并探寻时间发展的脉络。而在写抒情文章的时候,需要着重抓准写作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在说明性文章中,要强化对事物特征的分析。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好的了解范文的表现手法、艺术特征、文章结构以及立意等,实现自我积累。此外,教师要积极强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的语感。
2阅读的课堂练习
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摘要: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在教学中将读与写分离。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加工教材、积累资料,学习课文,提高技巧,写前指导,点拨思路,比照课文、以课文评作文等角度,研究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将读写结合。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得如何显然与吸收的程度紧密关联。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然而,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是读与写往往分隔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课堂上忙着进行课文教学,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作文的写作。即便学生在阅读或写作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其写作能力依然难以令人满意。鉴于此,文章对读写分离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读写结合”措施策略。学生写作文常常无物可写、技法单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体验不足,缺乏生活常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看似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作文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的记录,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因小见大,从而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主题。高中学业的繁重和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内度过,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大多数学生不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是缺少生活体验。二是阅读面狭窄,写作素材匮乏。学生阅读局限在知识点的机械学习和掌握上,阅读面狭窄,影响学生信息的获取以及知识的积累,对写作没有实际的帮助;许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也没有得到较好的阅读能力训练,致使思维的活跃度不够,即使有生活素材也不善于思考挖掘深意,不知怎样发现生活中的亮点。三是教师本身缺乏写作的实际经验。《孟子•尽心下》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阅读与写作理论知识,未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阅读教学可以应有效促进作文教学。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读写结合”?
一、加工教材,积累资料
目前,入选课本的语文教材,都是精挑细选下来的,有的文章用了好多年都未曾更改,堪称各时期各领域文章中的典范,其中包含了精妙的写作技法。这些文章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资料的积累及加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加工,可以使课文材料巧妙地运用于不同主题的作文之中。1.烛之武角度:“责任”“顾全大局”“爱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郑伯角度:“知错能改”“责己恕人”“能屈与伸”。3.“以退为进”“换个角度看问题”。总之,教师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资料,不仅可以让学生将中学阶段所学之课文变成作文写作的论据材料,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对课文材料的深加工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学习课文,提高技巧
读写结合训练管理论文
[内容]
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并列段。即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课文中这种段式较多。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共四句话,分别写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全段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段话主要写什么。教后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秋天的梧桐树、宝塔松,花坛中的美人蕉、月季花。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抓住植物的干、枝、叶和花的形状、颜色观察,让学生对这些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秋天高大粗壮的梧桐树上那巴掌般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有的一半黄一半绿,树枝上挂着的小绒球由绿变黄了;宝塔松仍然碧绿碧绿的;美人蕉火红火红的,在浓碧的、又宽又长的绿叶衬托下十分鲜艳;月季花有粉红的,有深红的,也有淡红的,有的花刚开,从羽毛形状的红绿色的叶子里张开了笑脸,有的花快谢了,花朵搭下来,像做错事的小姑娘低下了头,还有圆鼓鼓的花骨朵,被几片花萼紧紧包着,里面是红色的花柱。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才能转为准确的表达。这时可以让学生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总分段。即由总叙和分叙的句子组成的段。这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课文中常见的段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总起句,再说说课文其它三句是怎样具体分述的。课后指导学生观察花坛中的菊花,重点指导观察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要求学生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写出来。
因果段。即由表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组成的段。如《蝙蝠和雷达》第二自然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首句用“怎么能”提出问题(即结果),第二句用“原来”进行解说。这种段课文中也常见,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二自然段,《五彩池》中的第四自然段都是因果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读懂段句后,指导学生观察班上同学迟到的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班上同学因病(或因事)上学迟到的情景及原因的片断。
方位段。即按一定的方位或地点的变换顺序写的段落。如《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书屋北墙正中挂的画,第二句写画前先生的座位,第三句写先生座位四周是学生书桌,第四句写鲁迅的书桌在东北角。《南京长江大桥》中第二自然段也是这种段式。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表明空间方位的词,读懂句段的意思,再指导学生按教室前方,教室正中,教室两旁,教室后面的空间方位顺序说一说自己的教室。然后指导学生用《我们的教室》为题写一段话。课后让学生按课文中学到的写作顺序观察自己的卧室或客厅,以《我的卧室》或《我家的客厅》为题,按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对策
摘要: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是目前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提出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全面掌握英语学习内容,并且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地接受和使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就是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并且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习英语更有趣、更有动力,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笔者结合多年的从教实践,谈一谈如何才能做到将读与写紧密结合。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优化策略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已经成为现阶段众多英语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但遗憾的是或由于照搬照抄、准备不足,或由于教学刻板、兴趣缺缺,或由于细节疏漏、后继乏力,读写结合之效果大打折扣,写作教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该怎样有效地运用读写结合策略呢?
1.充分准备,厘清教学思路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备课充分,分析教学内容
读写训练结合管理论文
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重读写而轻听说的现象。究其原因,或是课时紧、读写任务重而难以顾及;或是受考试牵制,教学偏于应试。而作为语文教学,只培养学生“文”的读写,不重视“语”的听说,其发展必然是不均衡的。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体系,听说与读写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相互制约、促进、迁移的关系,更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不可随意偏颇、废止。
首先,从系统论角度看,听说读写是一个以思维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可调控系统。作为一个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内部语言(思维过程)与外部语言的相互转换关系上。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说和写是由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在思维这一核心联结中,“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语)。而听说读写则在语言与思维的统一中构成了交错相通的网络系统。
其次,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读与说写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人们通过口头语言的听和书面语言的读输入信息,在感知、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完成信息的加工、储存、转换,再用说(口头语言)和写(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信息输出。说写对信息的编码输入与听读对信息的译码输入彼此循环,构成了言语的双向交流活动。
可见,无论是从系统论的角度,还是从信息论的角度,听说读写都是一个有机的、互为促进的整体。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又说:“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听说读写可有异曲同工之效。人们在对聋哑人的思维发展的研究中发现,由于丧失了听说能力,聋哑人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道德行为认识明显低于健全人。因此,听说能力的培养也是育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
既然听说读写之间存在着彼此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既然主要用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与主要用于提高听话和说话能力的教学训练同属于一个完整的系统,那么,也就只有使这些结构部分在发挥各自功能、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可能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这便为我们在现有课时紧、教学任务重的困难中,协调好听说读写训练的关系,寻求解决听说训练的时间和方法提供了某种启示:即打破以往相对单一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程式,从提高语文能力的总目标出发,将听说训练与阅读写作训练结合,在思维能力这一结合点上促成能力间的迁移、转换。也就是说,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下,重新调配训练的方式,以听说训练配合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读写教学和相关内容,选取听说的内容和形式,以听说促读写,以读写带听说,充分发挥听说读写的对流作用。这样,一方面能解决课时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部分解决听说训练所需的材料,更主要的则是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结构的合理化。
其实,听说训练与阅读写作教学结合并不难,这不仅因为它们有思维这一核心的联结,还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就离不开听与说。但这里讲的结合绝不仅仅是指在阅读或写作指导中学生对教师“教”的听与答,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听说训练同阅读写作训练的交叉运用和协调统一。内容、重点不同,具体结合的形式亦有所不同。我们不妨将其分成四种简单的对应关系,看一看在实施教学中具体的结合问题。
小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模式分析
摘要:一直以来,读写结合模式,都是小学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实现全面的读写结合模式教学,有助于更好地增强写作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通过当下小学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通过研究,旨在推进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并达到充分发挥读写结合功能的重要教育目标,进而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模式;构建措施
1读写结合基本概述
读写结合,语文教学原则之一。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吸收思想营养和写作营养。写作教学,主要通过作文来练习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读写教学中,自觉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
2小学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不能读以致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就深刻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学习原则。在构建小学作文教学读写结合模式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求学生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也就是说,通过日常的阅读,能够将阅读中理解并学习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性的作文书写中。通过实际调研,目前,在读写结合模式构建中,存在着学生无法读以致用的问题。很多学生严格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要求阅读的书籍或者提供的课外阅读机会,基本都完成。但就是缺乏良好地应用,在写作中,不知道如何去应用从阅读中掌握的知识,对于作文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2.2存在照搬现象。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积极推进读写结合模式的发展,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学生作文能力必不可少的关键措施。但是在具体的读写结合模式构建中,却引出了很多突出的问题。例如,学生将自己平时阅读的内容进行照搬,缺乏原创性,没有个人照明的观点。在很多记叙文的写作中,因为学生阅读了很多素材和类似的文章,导致在写作中,将别人的记叙文事件剽窃,然后变成自己的作文。这种做法会降低作文书写的情感表达质量,因为没有真实性发生在自己身上,导致作文书写中的遣词造句缺乏真实性,不能打动他人。2.3只写不读。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主要特征就是记叙文偏多。基本上,所有的作文教学都是在记叙文基础上开展的,记叙文占据了小学作文的半壁江山。但是通过实际分析,在读写结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很多学生将记叙文当做一种日记的书写,也就是说,没有过多阅读课外书籍,缺乏大量的知识积累,将记叙文写成流水账。这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问题。很多后进生都没有构建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缺乏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写作中,只能通过流水账的形式来发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没有文采和活力。
语文读写结合管理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矗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什么是读写结合中的仿写呢?写作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我爱故乡的山水》,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又如学习《三味书屋》后,可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和《我的小房间》、《我们的教室》等为题进行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请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如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比方说《手》(六年制第九册》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描写和刻画了陈秉正的手是一双灵巧的手,在构段方式上采用的就是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待学生明白写法后,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仿照这段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以《爸爸的手》、《妈妈的手》等为题仿写一个片断。一学生以《妈妈的手》为题作了这样的仿写:
“什么事都难不倒我妈妈的那双‘万能’手。就拿打毛衣来说吧,妈妈从来不买毛衣,而是用她那双‘万能’手来织毛衣,妈妈编织的毛衣穿起来既舒服,又美观大方,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她那双‘万能’手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了。一会儿的功夫,许多香味扑鼻的菜就上了桌。展现在客人眼前的有正宗川味,有闻名遐迩的广东菜……不但花样很多,而且味道鲜美可口,客人们都称赞妈妈那双‘万能’手。我为妈妈那双手感到骄傲和自豪!”
读了这段话,我们感觉到是一个成功的片断仿写,说它成功,就成功在小作者经历了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更重要的是,作者把握了仿写的真正内涵,避免了因“仿”而“套”的毛病,这就是小作者仿写成功之所在。